怎樣評價畢淑敏的書?

如果你想看很苦、很真實,又富有文學色彩的故事,推薦畢淑敏的兩本書:《紅處方》《女心理師》。作者是學醫出生的,寫了兩個主線挺好的故事,當中《紅處方》更勝一籌。現實比她描寫的還精彩~

我是高中開始看畢淑敏,我長期覺得她的文字更適合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高中生。

下面先說畢淑敏文字的浮誇。

怎樣評價畢淑敏的書?

她的文筆,如果和張愛玲比,叫小學生式激昂的文字,用力過猛而沒戳到要害;如果和吾愛王小波比,叫普通如家庭婦女練筆式的文字,又紅又專卻不夠讓人印象深刻。

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沒有憤怒的人生,是一種殘缺。當你的尊嚴被踐踏,當你的信仰被玷汙,當你的家園被侵佔,當你的親人被殘害,你難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樣的憤怒嗎?當你面對醜惡面對汙穢,面對人類品質中最陰暗的角落,面對黑夜裡橫行的鬼魅,你難道能壓抑住噴薄而出的憤怒嗎?!

憤怒是我們生活中的鹽。當高度的物質文明像軟綿綿的糖一樣簇擁著我們的時候,現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軟弱。小喜小悲纏繞著我們,我們便有了太多的憂鬱。城市人的意志脫了鈣,越來越少倒拔垂楊柳強硬似鐵怒目金剛式的憤怒,越來越少見幽深似海水波不興卻孕育極大張力的憤怒。

——畢淑敏《珍惜憤怒》

再來看一段文字:

深夜酒足飯飽離開簋街的人沒有一個知道,路口某家烤魚店的一個年輕服務員是全北京最寂寞的人。每天半夜到凌晨,客人很少,無聊之際,他在昏暗的電燈下練就一樣絕活:每次將一隻透明的一次性杯子隔空扔到桌面上,總能將空中飛的蒼蠅扣在杯子下,有一次他居然捉住了5只,然後把它們放走了。

“這些時運不濟的居民身份複雜,很難一一分辨清楚。人民醫院附近的地下通道里,住的多半是為孩子看病的外地父母;西單附近住了很多流浪歌手;靠近中央電視臺和中紀委的兩條路旁,冬天夜晚用塑料薄膜或破舊軍大衣擋住霜雪的,大多數是偷偷摸摸的訪民。”

——某資深記者

這樣一對比,應該可以看出區別了。畢淑敏的小說、散文都有點像演講稿,而且是中學生的演講稿。中學生寫東西才喜歡用比喻,喜歡用排比句堆氣勢。

作家的文字常常都是一開始一味追求華麗、磅礴的語句,後來慢慢朝著“冷眼熱腸”的方向靠。“冷眼熱腸”,以看似平鋪直敘,猶如白描的文字描述極富張力的內容。

“繁華落盡見真淳”。讀者讀的東西多了,也會慢慢對前一種文字感到厭倦,轉而追隨第二種文字。

對比閱讀畢淑敏與海明威,你會慢慢知道海明威受到追捧的原因——成年人是一種非常追求體面的動物,每一種的情感都要隱而不發才兜得住這個物種變化萬千的內心。未爆發的火山比已爆發的火山有張力多了。

所以我說,中學生會更愛畢淑敏。

怎樣評價畢淑敏的書?

那我們是不是就應該跳過她直接閱讀“冷眼熱腸”式的文字呢?不建議。有佯裝老成的嫌疑,而且會武斷批判該類文風,因為品不出來。

文字用力過度而有幼稚的嫌疑,是畢淑敏最大的弊病。

《紅處方》帶給我一些驚喜,因為畢淑敏拿掉了這個毛病。

你見過癮君子吸毒時怎樣用錫紙捲起粉末嗎?你知道他們把毒品注射進血管的時候,充滿渴望、滿足、突然閃現一絲絕望的複雜神情嗎?你見過重度癮君子如骷髏一樣彷彿一陣風就可以吹跑的身體和帶著異樣色彩的目光嗎?你知道“毒寶寶”(癮君子產下的嬰兒)有多古怪嗎?

我見過,知道。

怎樣評價畢淑敏的書?

所以,《紅處方》讓我感到驚喜。它不是那種衝上來就劈頭蓋臉的批判,而是一點點剝開,讓你真實地看到那個人群的狀態,可以說是十分精彩。

這種精彩與畢淑敏的閱歷是不可分割的。她和馮唐一樣,是學醫出身。她,50後,一個內科主治醫師,註冊心理諮詢師。

《紅處方》講述的是戒毒醫院的故事,當中應該包含了巨多畢淑敏的職業經歷。

《女心理師》講的是女心理師的成長故事,儘管富有文學性,但也飽含專業知識。

怎樣評價畢淑敏的書?

不過,《女心理師》的文筆非常浮誇,和她的散文風格類似,我甚至覺得她的文筆把故事的精彩性都削弱了。《紅處方》不是,《紅處方》的文筆很簡單,只有大概50字讓我感到不爽和齣戲,其他部分,絲毫沒有搶故事的風頭。

總的來說,我中意的不是畢淑敏的文筆,而是她的跨學科閱歷為文學帶來的題材精彩性。

PS:如果你希望瞭解心理諮詢、戒毒方面的知識,我建議你閱讀《女心理師》《紅處方》,比市面上作為“生活類”書籍出現的書更具文學性,更好看,專業度也不差。高中、大學新生可以讀一讀她的散文。

————————

作者:編輯伍小仙,堅持閱讀與寫作,說真話,不裝X。歡迎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