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軍:體育打開格局 冰球塑造精神

點擊上方“冰雪1號”可以訂閱哦!

38年前,北大學子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隨後這一口號迅速傳遍全國,成為激勵一代人頑強拼搏、愛國奮進的精神力量。

時間消逝,人們的記憶或許已經模糊了,這一口號實際上產生於一次冰球比賽之後。1981年,中國男子冰球隊在首都體育館舉辦的世界冰球C組錦標賽上力克西歐諸強獲得亞軍,成功晉級B組。當時的中國冰球隊以平均1.74米的身高對抗平均身高1.8米的對手,平均體重相差10公斤之多,在身體素質、個人技術、合理衝撞和臨場經驗等方面全面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中國隊發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晉級成功。這中國體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幕,不僅讓現場的觀眾感動,紛紛走上街頭自發慶祝,也深深印刻在場上運動員的記憶中。

王大軍:體育打開格局 冰球塑造精神

王大軍,就是這支球隊中的一員。

王大軍珍藏著兩張這屆國家隊的“全家福”,每當看到照片,當年比賽的一幕幕場景還會浮現在他的腦海,他的眼眶還會因此而溼潤……

王大軍:體育打開格局 冰球塑造精神

當時中國剛剛恢復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中國奧委會決定接受國際奧委會的決議,參加了1980年舉行的冬季奧運會,同時,也嘗試著承辦一些世界性賽事。1981年的世界冰球C組錦標賽因此落戶中國。之所以選擇承辦這項賽事,一是因為自1972年中國冰球隊參加世錦賽以來,整體水平逐步提高;另外也是因為觀眾對冰球有所瞭解。而且,我國第一個人工製冷冰場——首都體育館的建成,也為承辦國際冰上賽事奠定了基礎。

但是因為首都體育館是一個綜合場地,除了承擔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賽事外,還擔負著演出、招聘會等大型活動,所以當時國家冰球隊不可能全天在那裡訓練。於1980年春末夏初組建的國家隊在哈爾濱集結,並在那裡進行了夏訓,主要是加強體能訓練,其間還曾到青島進行短訓。還去過長春、吉林等地進行訓練。入冬後,全隊開始上冰訓練,主要場地是露天的冰球場。直到1981年世界冰球C組錦標賽前一兩個月,才進駐首都體育館,開始室內冰場的訓練。

升級B組後《人民日報》曾刊發了評論員文章《學習中國冰球隊的拼搏精神》,是對這支中國冰球隊每一個成員的最大褒獎。“拼搏精神”在那次比賽後首次被提出,與此後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一脈相承,併成為中國體育界的“精神基石”。

王大軍:體育打開格局 冰球塑造精神

2017年5月14日,1981年國家男子冰球隊的部分主力隊員再次相聚北京,重回創造輝煌的首都體育館

王大軍從小就到很正規的體校學習打冰球,這還要得益於他有一位喜歡冰球的老師。當時老師把辦班裡的女孩都送去學體操,男生都被送去學打冰球,但最後全班只有王大軍堅持了下來。

那時候哈爾濱沒有室內冰場,王大軍每年都去滿洲里,那裡有個小北湖。之所以會去滿洲里,是因為那裡要比哈爾濱早結冰15天到20天,這樣就可以早上冰。“那時候哪有現在這麼好的條件啊,一個麻袋把護具裝了、一個麻袋裝上行李,把倆麻袋一捆,捆完了大家互相幫忙遞到火車上。到了之後住地鋪,先去一兩個老師把草都準備好了,自己帶的褥子往上一鋪。一個隊就租一個學校教室,早晨五點鐘爬起來就上冰場去了,因為太陽出來就化了。怎麼形成的頑強風格?不就這麼來的嗎!”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練球時的情景,王大軍說。

從小訓練中吃的苦,在比賽中自然而然形成了運動員們不怕苦的拼搏精神。同時,王大軍還認為,體育鍛煉開闊了他的視野,也磨鍊了他的抗壓能力,還會交到值得珍惜的朋友。“如果中國人每個人都能像美國一樣人人都從事運動的話,整個民族的格局都會更開闊一些。”王大軍認為,“中國冰球要想再度振奮,首先要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漸漸喜歡冰球,而且每所學校冬天都要澆更多冰場,為打冰球創造條件。”

王大軍:體育打開格局 冰球塑造精神

王冰玉與王大軍(右)

認為體育能夠塑造更好的意志品質的王大軍,卻沒有想過要讓女兒從事這一行。王大軍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冰壺女神”王冰玉的父親,王冰玉名字中的這個“冰”字,是因為父親從事的冰球運動,而並非父親對她有什麼運動方面的期待。然而最終女兒還是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從事了冰壺項目。父女二人在不同時代不約而同成為冰上運動的踐行者,用他們的拼搏精神影響和激勵不同時代的人,也成就了冰雪屆的一段佳話。

(圖源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