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筆記本電腦 iPad iPad Pro MacBook 軟件 什麼值得買 2019-01-24

本文作者:Hillperson

序言

先來一張鎮樓圖,是筆者目前家裡的iPad合集。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中間的是2010年的初代iPad,開創性的一代產品,32G去香港自己揹回來的,當時還買了相機套件。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作為單反伴侶,存儲,查看,修改照片,以及看看電子書。

左一是the New iPad,簡稱牛排,是第一臺Retina Display屏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機器,2012在實體x店鋪買的港版,32G加3G版。

左二是2013年的iPad Air,從尺寸和體積上也算一個里程碑吧,是公司發的工作iPad,服役至今,不知不覺發現自己也5年沒有換iPad了。32G 3G版

右邊兩個分別是iPad2017給兒子學習使用,以及iPad2018給老媽看片買淘寶使用。

其實說了這麼多無外乎是想引出圖片中央的主角-2018 iPad Pro 12.9英寸。之前我自用的每臺iPad,都是某一種質的進步,而同時我也在不斷尋找iPad可以代替筆記本電腦的可能性。由於公司配發筆記本電腦,而且個人iPad是無法進入公司的網絡體系,所以我並沒有想要使用iPad代替電腦來工作。我希望的是iPad可以代替電腦滿足我的個人生活,尤其是在旅途中。

對於我來說,其實無外乎就是修片子和剪輯視頻。一臺運行MacOS系統,可以運行PS,LR,FCPX的iPad一直是我的夢想。

說實話第一代iPad Pro出現的時候,我就覺得離我的目標很近了,Affinity Photo那接近於Photoshop的功能,以及iPad體系中逐漸融合的分屏,文件管理等功能升級,也都讓我越來越滿意。而在今年,我又認識了LumaFusion這個簡易版FCPX的軟件,我覺得軟件端已經基本成熟滿足我的要求,或許只是缺那麼一個促使我買新設備的時機吧。

今年的10月31日,時機終於來了。新發布的iPadPro,取消Home,使用FaceID,性能強悍變態到超過Laptop級i7的跑分表現,二代鉛筆,以及非常革命性的USB-C擴展接口。我想這就是一臺新的質變的iPad吧。

本文的體驗內容基本分五個大的部分,具體結構如下圖。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 開箱,外觀及使用體驗
  • 外設擴展測試
  • 快充相關測試
  • 生產力體驗
  • 本站首碎?(及屏幕維修更換)

開箱,外觀及使用體驗

官網購買,Pencil刻字,iPadPro和Apple Pencil是分別送到的。iPad由深圳發貨,筆由上海發貨,承運快遞均為順豐。

iPad的外紙箱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設計精巧的封口處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開箱之後可以看到沒有任何泡沫盒氣泡袋,一體摺疊的紙箱兼具保護緩衝功能,而且隨著蓋子的打開,內部的隔層還有一個自動連帶上提的動作,方便拿出。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包裝盒上的iPad正面圖案是1:1大小,真實的iPad就是這麼大。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今年開始所有Apple設備,除了iPhone,大部分都採用這種新型帶撕手的包裝,方便快速拆封。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為此我還拍了一個小視頻,順便在iPadPro上嘗試剪輯輸出。

盒蓋打開就是新版全面屏版本的iPadPro。保護膜兼具提手功能。盒蓋內部還有緩衝和抗磨的無紡布。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保護膜背面。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接下來是Pencil的開箱,快遞包裝與iPadPro類似,也有設計封口。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內部設計仍然很環保,而且精巧。利用一個摺疊的紙板,配上透明薄膜,兩端摺疊,使薄膜繃緊,在包裝中固定住產品。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精巧包裝拿出來。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傳說中的冰箱貼模式。(地表最貴冰箱貼?)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手上有兩個雙面夾,黑色的和紅色的。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側面都是裸露的,不影響Pencil的吸附,配對,和充電。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由於網上的評測開箱眾多,就不一一展示外觀和細節了,直接說一說體驗吧。

相比我之前用的iPad,第一個感覺肯定是大,12.9的iPadPro由於是4:3的比例,所以比13寸的筆記本電腦屏幕還要大,這也是我選擇12.9的一大原因。因為我想代替Macbook陪伴我出行,無論是調整照片,製作海報,剪輯視頻,甚至是繪畫(由於購買iPadPro,於是最近有學習畫畫的衝動),包括工作上使用的多軟件分屏,11寸那個小屏幕都是略顯可憐的。對比12.9和之前7.9的對比,外形大了一圈,而屏幕則更是大了好幾圈。這麼大的屏幕配上超窄的邊框(雖然比起iPhone的框粗爆了,不過相比12.9的屏幕,已經幾乎可以忽略了)。真的有一種拿著一塊玻璃的感覺(誰家玻璃這麼重。。。)。重量上雖然600多g的重量不算輕,但是相比Macbook來說輕多了,更別說我用比Mackbook更輕的重量換來了甚至超過MacbookPro的性能(單獨從跑分,和視頻剪輯輸出來說)。下圖是與iPadAir,以及iPhoneXS Max的對比。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第二個體驗就是FaceID的便捷性。由於取消了Home鍵,所以這一臺iPadPro其實理論上是不分方向的,如果不帶保護套的話,真的很難分辨上下左右,這一代iPadPro真正實現了喬布斯的設想,任何角度拿起來就用。而FaceID相比iPhone上大大提升,四個方向都可以解鎖,不僅僅是橫屏,向左橫,向右橫,倒著拿,都可以迅速解鎖。甚至斜著拿也可以解鎖。

而且不僅僅是旋轉角度的問題,攝像頭的可視角度(不知道這麼說對不對)相比iPhone也大大提高。iPad放在桌面上,臉不用湊過去放在iPad的正上方,就算傾斜一點,眼睛向前下方向看過去,也可以正確解鎖。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除了FaceID適應全方向之外,細節的設計也都支持你使用任何角度,比如無論你哪個方向握持,如果遮擋了前置攝像頭影響解鎖,在提示遮擋的同時,會有一個小箭頭提示你攝像頭的位置。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關於其他三個按鈕,在適當的時候也會有提示。比如雙擊確認付款的時候,就會貼心的提示你目前鎖屏按鈕在哪裡。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第三個體驗則是新一代Apple Pencil的便利性。無線和充電配對的便利性相比第一代大大提高。第一次將Apple Pencil靠近你的iPad的時候,會有如下圖顯示的提示,然後點擊配對即可,完全不需要點進設置,藍牙裡面去操作。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書寫非常流利,我在貼了一個鋼化膜的情況下,仍然非常順暢,沒有任何斷觸的發生。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第四個體驗則是性能。這其實也是我非常期待的。發佈會上演示完整版Photoshop處理一個3G大小的150多個圖層的PSD文件那種流暢程度讓我瞠目結舌。新一代的iPadPro跑分非常嚇人,儘管我買的256G版本還是4G內存。下圖是我自己的截圖,我的i7 6700K+32G內存+RX580的黑蘋果跑分,與iPadPro,以及2018款6核頂配MacbookPro的對比。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而這個分數也並不僅僅是跑分而已。我實際測試了一小段4K視頻的剪輯輸出,單純從最後的渲染輸出來說,這臺iPadPro利用iMovie或者LumaFusion的渲染輸出速度,比我這臺黑蘋果上面利用Final Cut Pro的渲染輸出速度還要快,而且快很多。網上也曾經有一位冰島專業攝影師展示用iPadPro+Lightroom處理他那一億像素的哈蘇相機的RAW照片,其流暢度甚至超過了大多數臺式機。

第五個體驗就是音質效果。由於我並沒有使用過前兩代iPadPro,剛剛入手的時候真的被這8個喇叭的音質震撼到了。我用iPadPro和Sony的千元級便攜音箱做了一個對比。使用iPhone視頻模式錄製,並不能體現實際音質,但是可以聽出對比。

音量堪比音箱,遠勝過其他iPad和iPhone。低音相比獨立音箱,還是很爛,渡口時的鼓聲簡直無法入耳,中音的厚度也略有欠缺,但是中高音的通透度和解析度和這個Sony的音響比較接近了。而且喇叭的離箱度非常不錯,完全感覺不出左右的喇叭響,看電影的時候尤為明顯,感覺聲音是從屏幕的正中心發出來的,有種中置透聲幕的感覺。

我個人的評價,iPadPro距離千元級藍牙音箱還是有一定明顯的差距,但是基本可以打平兩三百元級別的那種迷你藍牙音箱,甚至在聲場上還可以秒殺他們。如果是網絡通話,甚至可以擺在桌面上開電話會議當八爪魚使用。


外設擴展測試

USB Type-C接口,是此次非常大的一個改變。從功能擴展性上來說,可能比Lightning的提升並不算大,畢竟Lightning的配件已經非常成熟,功能涵蓋範圍很廣了。但是從Lightning換到USB-C,給我們帶來了更廣的配件選擇範圍,尤其是第三方的適配性,大大改善了Lightning的MFI認證時代那經常出現的兼容性問題。同時USB-C 3.1的帶寬相比較Lightning的USB2.0級別也大大提升,這一點在外接屏幕,導入大體積視頻或者單反照片的時候,有顯著改善。

在官網購買iPad Pro的同時,我也趁雙十一,分別在京東和淘寶買入了多功能擴展Dock,USB-C轉USB-A的便攜頭,和轉接線,以及考慮到過去我的眾多Lightning接口的設備,我還購入了USB-C轉Lightning,Lightning轉USB-C,以及Micro-USB轉USB-C的轉接頭。以及官網的USB-C轉3.5mm耳機接口。接下來就分別介紹一下實際使用結果。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USB-C多功能擴展Dock

這類多功能Dock有很多選擇,有沒有VGA,有沒有HDMI,HDMI和VGA能不能同時輸出,有沒有網卡,有沒有讀卡器等,各種牌子都有選擇,最終我選擇了一個京東自有品牌的擴展器,具有VGA+HDMI+網線+3個USB3.0+PD充電輸入,VGA和HDMI不能同時輸出(我暫時沒有這個同時輸出雙屏的需要)。雙十一期間234大洋拿下。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京造 Type-C便攜式擴展塢 USB-C轉HDMI/VGA轉換器 PD充電轉接頭數據線 蘋果MacBook華為Mate10pro投屏拓展塢299元京東

去購買

首先,千兆網卡可以正常使用,在插上擴展器之後,不需要連接網線,設置界面就會多出一個選項,以太網。如果插入網線後,則可以在以太網界面正確的看到DHCP獲取信息,或者改為手動設置。雖然說目前已經遍地wifi了,但是在一些特殊場合,網線連接還是可以發揮作用的,比如某些網線是域無線是公網的環境下切換網絡,比如網線連接telnet配置路由器和交換機等。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HDMI和VGA連接都可以正常輸出,在連接了視頻輸出線之後,右上角會多出一個類似AirPlay的圖標表示正在視頻輸出。我買的這個擴展器是兩個同時連接,保持先連接的那個輸出。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購買支持同時輸出雙屏的擴展器。VGA最多支持1080P,HDMI最多支持4K30P。輸出時不能調整分辨率比例,所以桌面輸出的時候,左右會有黑邊,如果是連接電視,某些型號過掃描的兼容性不好的時候,甚至會出現四周黑邊的情況。但是當播放視頻的時候則沒有問題,會16:9鋪滿整個電視,四周都沒有黑邊,觀感比iPad本身還要好。自帶軟件和第三方播放軟件都可以完美輸出。)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USB-A的連接也很正常,同時連接多個USB-A設備的時候,也可以支持,比如我同時連接有線鍵盤,讀卡器。 具體USB-A的適配設備下個章節會介紹。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連接PD充電器供電的時候,可以完美支持35W和18W的快充,在使用擴展的時候保持iPad電量滿滿。

USB-A轉接

USB-A的轉接,其實上面提到的多功能擴展裡面已經包含了,而且還可以接三個,但是考慮到便攜性,甚至專一性,比如我有一個小轉接頭就是永久性的套在一個讀卡器上了,還是需要購買功能單一的USB-A轉接器。比如我購買了兩個,一個轉接器,一個轉接線。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綠聯 Type-C轉接頭 USB3.0安卓數據線轉換器頭 手機OTG線 支持華為p20小米8三星蘋果新MacBook接U盤 30155 白16.9元京東

去購買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綠聯 OTG數據線 Type-C轉接頭線 USB3.0安卓手機電腦接U盤轉換器 支持小米8/6華為p20蘋果新MacBook 30701黑22元京東

去購買

Lightning時代我也購買過多個第三方轉USB-A的接口,但是有些使用很好,有些則會出現各種兼容問題,再加上Lightning接口就常會出現的什麼電壓不足,無法兼容設備等問題,所以換了USB-C之後的體驗大大改善。

首先當然是鍵盤,USB外接傳統鍵盤,沒有任何障礙。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同時順便提一下,藍牙連接鍵盤也沒問題,下圖左側是我臺式機使用的鍵盤,右側是一個便攜鍵盤。而官方的鍵盤雙面夾我也試過手感,鍵程處於我下面兩個鍵盤之間,比那個便攜式的手感好,但是比你臺式機鍵盤還是有差距。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在使用鍵盤的時候,不僅可以正常切換輸入法,打字,更可以利用快捷鍵,包括切換程序等。(但是相比桌面系統,快捷鍵還是太少)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然後是外置USB麥克風,這臺Yeti麥克風不是為iOS設計的,所以在以前經常出現供電不足的情況,有時能連接,有時不能,完全摸不到規律。而使用USB-C轉接之後,非常完美。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我選了一個Xpand的U盤,是可以使用軟件讀取並寫入所有文件的。然而似乎轉接後iXpand這個軟件並不能識別這個U盤(看來他只識別Lightning接口,不識別USB-A接口)。所以跟其他U盤的命運一樣,插上後可以識別,但是隻能用作導入視頻和照片。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移動硬盤理論上跟U盤沒有區別,電量也是完全可以帶動的,硬盤燈在閃爍幾秒之後開始常亮。然後我這個移動硬盤是NTFS格式,於是連導入的功能都不支持,iPad顯示不支持的設備。我估計HFS或者exFAT格式的移動硬盤應該沒問題。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讀卡器,完全無壓力。讀取,刷新縮略圖,導入RAW的速度也比我之前所有的Lightning設備都要快很多,但是我這個讀卡器不能同時插兩張卡,否則不能識別。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直接連相機則不存在兩張卡的問題了,兩張卡里面的照片都可以同時讀取出來。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連接外置耳放,依然無壓力。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3.5mm耳機轉接

2018款iPadPro取消了3.5mm耳機插口,雖然我有多個藍牙耳機,包括AirPods,但是我覺得有線能力的擴展還是必要的。

區別於其他的安卓手機USB-C接口,iPad Pro的轉接頭是需要有內置DAC芯片的,所以基本上市面上十幾塊的轉接頭大部分都不能用,蘋果官方的69元的使用沒問題,市面上還有很多其他號稱有DAC芯片的,甚至有些一兩百的可以支持192hz/24bit的轉接頭,應該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我沒有買回來一一測試。

我買的這根官方轉接頭,可以看到與iPhone手機上的轉接頭長度和粗細都很相似,印刷字體有區別,除了型號的區別外,我手上的Lightning轉3.5mm是越南組裝,USB-C這根是中國組裝。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轉接頭Lightning to USB-C

由於我手上還有一些官方的和非官方的Lightning擴展,包括SD讀卡器,USB-A轉接,官方的VGA輸出等,為了利用上這些設備,同時也考慮到今後只帶一根線出門,需要同時應付iPhone和iPadPro的情況下,購買了Lightning轉USB-C的轉接頭。(這個轉接頭應該是沒有官方版本)

首先測試數據線,將這個轉接頭連在USB-A到Lightning的常規數據線上,變成USB-A到USB-C的數據線,可以實現充電,支持最大5V2.1A的充電,同時插入電腦也可以識別設備,並進行iTunes的操作。所以作為只帶一根數據線出門的基本要求可以實現。

但是將這個轉接頭接在原裝的CtoL的線上,變成CtoC的線的時候,則無法為iPad Pro充電,連接到電腦的USB-C口上,也無法於設備進行數據傳輸。

另外對於原來的所有Lightning擴展,基本通過這個轉接口接到iPad上的時候,都是無法識別的。設備包括原裝的VGA輸出接頭,原裝SD讀卡器,原裝USB-A轉接,第三方USB-A轉接,Sandisk的Lightning接口U盤。(有意思的是這個U盤使用A口,和上述的C轉A連接器連接的時候可以連接,並進行照片和視頻的導入,但是不會被識別為Xpand系列U盤,所以無法使用Sandisk的軟件管理U盤內容,而使用Lightning口連接的時候,就徹底不認了,連導入視頻照片也無法實現,更加無法使用Xpand)

比如下圖,通過這個轉接器,再接一個Lightning轉USB-A的接口插鍵盤,則完全無法識別鍵盤。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轉接頭MicroUSB to USB-C

這個MicroUSB轉USB-C的頭,只是為了數據線通用了,可以利用起老的數據線,用來充電和數據傳輸。

Micro的接口,我只有USB-A到MicroUSB的線,經過這個轉接頭,變成A-to-C的線之後,可以連接電腦正常數據傳輸,可以充電,最大應該也是5V2.1A

轉接頭USB-C to Lightning

考慮到新的iPad是C-to-C的線,而市面上C-to-C的線也很多第三方,包括買充電器都可能送C-to-C的線,所以也考慮今後只帶C-to-C的線出門,買一個轉接頭來服務iPhone。所以也買了這個C-to-L的轉接頭。(目前也沒有官方產品)其實這不算iPad附件了,而是iPhone附件。

首先測試數據線,將這個轉接頭連在USB-A到USB-C的常規數據線上,變成USB-A到Lightning的數據線,可以實現充電,支持最大5V2.1A的充電,同時插入電腦也可以識別設備,並進行iTunes的操作。

但是將這個轉接頭接在原裝的C-to-C的線上,變成C-to-L的線的時候,無法充電,而且一頭連接iPad一頭連接iPhone的時候,也無法識別iPhone進行照片和視頻傳輸,插入電腦的USB-C口,也是無法識別和數據傳輸。。

至於連接USB-C的設備,比如連接那個多功能擴展Dock的時候,是根本沒有反應的,Dock上的通電指示燈都不會亮,根本帶不動。無論是插在iPhone上,還是插在老版的iPad上均是一樣的結果。

綜合來說這三個轉接頭,在將傳統的USB-A數據線轉接的時候,插在傳統的一頭為USB-A型的數據線上,都可以實現完美轉接,充電和數據傳輸都沒問題。但是在將新型的USB-C數據線進行轉接的時候,插在一頭為USB-C的新型數據線上的時候(CtoL,CtoC),充電和數據傳輸都無法支持。所以如果想帶TypeC接口的充電器或者充電寶出門,徹底放棄Type-A的時候,轉接頭並不能幫助你只帶一根線,你還是需要同時攜帶C-to-C和C-to-L兩根線。同時這些轉接頭也不能幫助你使用那些不同接頭的擴展設備。(並不像當年30Pin-dock和Lightning一樣,可以各種外設互轉)。


快充相關測試

2018iPad Pro支持快充,而且官方的18W快充頭並不能完全發揮iPad Pro的充電性能。確切的講,這個18W的充電頭倒是很適合iPhone的快充。所以我另外購買了紫米的一款充電器,具有最大45W輸出的USB-C PD充電口。

官方充電頭

那麼首先是官方18W充電頭,可以看到,基本上9V,2A的規格輸出,實際電壓在9.04~9.09V左右,1.91A的輸出,總功率約為17.3W上下浮動。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從5%電量開始衝,15分鐘衝到15%,55分鐘衝到40%,105分鐘衝到70%,155分鐘衝到90%。前面差不多是1分半鐘衝1%的速度。衝到75%開始降為11W左右的充電輸出,電壓仍為9V,電流降為1.2A左右。隨著電量上升,電壓不變,電流和功率不斷下降。80%時的充電功率約9W,90%時約7.5W,94%時只有約4.5W的充電功率,最後的10%非常慢。從5%~100%總充滿時間為3小時27分鐘。如果最初的5%也按照初始的高速估計的話,預計從0開始到充滿,使用原裝充電頭約為3小時35分鐘左右。

第三方45W充電頭

接下來換紫米的45W充電頭,電壓躍升為15V左右,與那個18W的充電頭完全是不同的PD等級。電流為2.3~2.5A,總功率約為34W上下,看來這個45W的充電頭足以讓iPad Pro吃飽了。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從5%電量開始衝,15分鐘衝到24%,30分鐘衝到42%,60分鐘衝到71%,90分鐘衝到86%,100分鐘衝到90% 120分鐘衝到94%。最開始差不多每分鐘可以衝1.5%左右,衝到50%功率從34W左右降到30W,電流略微下降,電壓保持在14.8V。約70%的時候功率繼續下降到18~20W,但是仍然保持14.8V的電壓。後續並無階梯式下降,而是線性下降功率,75%時降到16W,80%之後降到12W,90%時約為7.5W,總充滿時間約為2小時32分鐘左右。將最初的5%高速充電時間估算進去,預計從0開始到充滿,使用45W充電頭約為2小時35分鐘左右。比原裝充電頭快1小時。

iPad給iPhone充電

官方還把iPadPro可以給iPhone充電,作為一個小小的賣點,簡短介紹了一下。那麼作為支持PD快充的iPadPro遇上同樣支持PD快充的iPhone會發生什麼呢?在這裡測試了iPadPro 40%電量以及iPadPro 90%電量兩種情況,而iPhone都是20%電量的飢渴狀態。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事實證明沒有發生任何奇蹟,在iPad滿電和半電的時候充電功率都約為7.5W左右,5V1.5A的充電不瘟不火,應該是為了可以給iPhone的同時不影響iPad自身使用吧。不過試驗了一下iPadPro只有9%電量的時候,仍然可以勤勤懇懇的給iPhone以7.5W的輸出充電。。。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生產力體驗

序言中有提到,由於公司配發筆記本電腦,而個人iPad無法加入公司網絡,所以其實我所謂的生產力並不是替代筆記本電腦工作,主要是用作工作輔助,以及個人生活。

所以只是介紹幾個我常用的軟件吧。

Lightroom CC

這個軟件是我在手機端就一直在使用的軟件,我在港服購買了Adobe的攝影師套餐,Photoshop+Lightroom全平臺,一年700多港幣。目前為止我使用最順手的RAW甚至是普通JPG的調整工具,沒有之一。購買正版的優勢是可以在手機端解鎖局部潤飾等高級調整功能和與臺式機的LR進行Cloud的照片同步。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iPadPro相比手機帶來的最大好處是運行速度,Pencil的局部調整,以及最新USB-C接口帶來的快速照片導入體驗。

Affinity Photo

這個軟件在入手iPadPro之前,我是一直只有耳聞沒有用過,因為我使用的iPad Air第一代不支持。。。雖然我兒子和老媽都使用更先進的iPad,但是我也沒有在上面嘗試。這次入手iPad之後也順便買了這個軟件,悲劇的是剛剛128RMB買了這個軟件才2天,就趕上黑五打折變成93RMB了。。。

Mac端的AffinityPhoto使用了一段時間,感覺大部分功能上都不比Photoshop差,少部分功能比如文字,3D等還不如PS。但是由於PS用了20年了,非常順手,而Affinity Photo的某些邏輯和工具位置,還不太熟練,所以平時還是PS為主。

至於iPad端,基本上功能都沿用了Mac端的軟件,但是相對來說調用各種工具比Mac端要略顯複雜,文字工具是最大槽點。購買軟件之前看到評論都在呼籲支持中文字體,我還以為是第三方字體的導入支持,結果發現默認字體都無法正常使用中文,基本上一行中文字輸入後,總會有那麼幾個“口”讓你不知所措。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所以基本上摳圖,合成之類的還靠他,加文字這種事情,暫時還是不能指望iPad版的Affinity Photo。還是希望明年的Photoshop可以帶給我更好的體驗吧。

Lumafusion

這個軟件也是入手iPadPro之後剛剛開始使用的,128RMB可以購買iPad+iPhone版,比Affinity Photo厚道。最多支持3視頻軌道3音頻軌道,各種關鍵幀,移動,遮罩,轉場,特效,第三方字體導入,Lut加載以及第三方Lut導入,視頻調色功能,等等等等,再加上支持各種設備和雲端的原素材導入,總體使用體驗真的跟Final Cut Pro差別不大了,大部分的基本工作都可以完成了。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不過這個軟件就在我使用短短几個小時,也發現了相對FCPX的一些不足,比如不支持防抖修正,視頻降噪功能缺失,視頻調速最快只能到600%(導致我240fps拍攝的慢動作,在一個24P的項目中,竟然無法調回正常速度),不支持第三方插件(這個要求估計有點太高了),內置音效庫太少等。

當然這些都是小問題,只要他解決一個問題,剛剛提到的那些都可以解決。只要這個軟件可以導出整個項目到Final Cut Pro,那麼我就可以用iPad Pro完成80~90%的剪輯工作,在Mac中完成那最後的10%精加工。但是這個功能至今還不能實現。。。

Notability

這個軟件我在幾年前就入了,在我的iPhone和ipad上都存了很多年,但是基本沒使用。為什麼?因為手指書寫很彆扭。

而在iPadPro上和Pencil配合,終於使iPad上手寫筆記變成了現實。其實第一代iPadPro和Pencil已經面世很久了,所以我應該算是後知後覺使用電子筆記的了。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電子筆記相比傳統筆記有很多優勢。比如插入圖片,插入網頁,插入音頻等多媒體文件。比如手寫部分可以剪切移動,非常便於重新排版(包括記錄過程中重新排版)。比如首手寫部分可以文字識別,而且就算不進行識別,保持原始手寫狀態,也可以被搜索到。

也可以利用iPad自身的分欄功能,一邊記筆記,一邊打開網頁搜索,或者打開詞典查找單詞。(說起分欄,仍然不得不說,12.9寸才是分欄的正確打開方式,更小的屏幕在分欄後,實用性多少下降了一些。

看書看漫畫(ComicGlass,Kindle,iBook)

這部分的軟件其實我在iPad上和iPhone上一直使用,這裡提到一下,無外乎就是新的12.9寸的屏幕太大太震撼,同樣的軟件有不一樣的體驗。

首先ComicGlass不再適合豎屏單頁使用了。不是因為功能不好,而是太大了,以至於豎屏單頁顯示的漫畫上面都已經可以看出馬賽克了(原始的漫畫圖片沒有這麼大分辨率,被強行放大導致)。。。所以新的12.9寸iPad的看漫畫正確姿勢應該是橫屏,同時查看雙頁,這樣也更符合我們看漫畫書的體驗。(BTW:ComicGlass配上NAS的WebDav,隨時隨地遠程查看家裡龐大的漫畫庫,非常愜意)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Kindle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與我的Kindle同步閱讀記錄。雖然iPadPro的屏幕大,但是從觀感和握持來說,還是Kindle機器更適合看書。iPadPro上的Kindle軟件更多是一種補充吧,方便隨時查看,同步記錄。而12.9寸的屏幕,會把你一本小32開的書,變成一本大16開的書,我想這種碩大的閱讀經歷也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而至於iBook,說實話,我只在當年初代iPad上經常用。隨著Kindle以及其他讀書軟件的崛起,已經基本不用了。這裡提一下,只是因為Apple剛剛官方發佈了一系列“人人能創作”的官方教程(包括攝影,繪畫,音樂,視頻),需要使用iBook(現在應該叫“圖書”)打開。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Office軟件(Office,iWork,WPS)

Office類軟件首選還是MS Office系列,基本上是PC全功能版本,唯一遺憾的就是需要付費,需要訂閱Office365才能在iPadPro上使用編輯功能。而我並不拿iPadPro作主力辦公,所以我沒有訂閱。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iWorks系列是我一直又愛又恨的系列。無論在iOS上還是MacOS上。基本上總結就是Page與Word打個平手,在排盤靈活性和簡便性上更好,但是某些細節調整不如Word。Keynote曾經是秒殺Powerpoint的存在,不過隨著Office2019的發佈,現在差距已經非常非常小了(下面動圖是我做了一個Keynote的神奇移動小演示,不過據說現在powerpoint2019也可以輕鬆做出了),不過我個人還是更喜歡Keynote一點。而Numbers。。。呵呵。。。在Excel面前他就是個玩具。。。只能做些讓人看的表格而已,完全無法勝任數據整理,分析的工作。好在我並不用iPad幹這種活(幹這種活的時候還是用Win版的Excel版,Mac版的Excel也無法勝任大文件大數據的處理)。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WPS是為了iWorks無法照顧的兼容性,以及沒有付費訂閱Office的妥協之策,還沒有深入使用。關於Page/Word和Keynote/Powerpoint上沒有太多比較,但是目前看下來,在電子表格上,應該是可以吊打Numbers的。

其他軟件

GTD軟件OmniFocus,目前已經是OmniFocus3,支持標籤(替換老版本的上下文),支持項目,文件夾,動作組無限嵌套,多種提醒設置,支持URLshemes等等。iPad上利用大屏幕,分三欄整理任務,非常順手。iPhone輸入任務,iPad整理任務,iPhone查看透視和獲取通知。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觀看下載視頻的Infuse Pro。我曾經也是用nPlayer,不過nPlayer無法支持文件夾格式和ISO格式的藍光原盤,所以後來更換了Infuse Pro。如果您同時擁有AppleTV4,那麼我建議你使用美區賬號購買,14.99USD可以同時購買iPhone+iPad+AppleTV版本,而國服沒有AppleTV版本。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Infuse Pro在家裡的5G Wifi網絡下,掛載NAS網盤,直接播放40~80G大小的藍光甚至4K原盤,解碼播放,沒有任何壓力。也可以直接解碼次世代音軌,甚至包括Dolby Atmos,DTS:X這種最新的天空聲音軌,也可以支持ASS等特效字幕。這樣在不影響孩子,無法使用家庭影院和投影的情況下,帶上耳機,甚至直接使用喇叭,12.9寸的iPad也可以帶來還算不錯的觀影體驗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思維導圖使用iThoughts,我也說不上這個軟件相比其他思維導圖頭什麼好處,沒有什麼對比。不過一般功能比較完全的思維導圖軟件都要付錢,而我幾年前買了iThoughts,就一直沿用至今了。這裡貼一個官方示例,基本上演示了所有形式和功能了。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文件管理使用Goodreader,可以支持任意格式文件的存儲,轉發,壓縮解壓縮,以及調用其他軟件打開。大部分的格式也可以自己直接打開。同時也可以設定幾個文件夾與我的NAS進行WebDav同步。雖然這個軟件最開始是用來作一個專業的PDF閱讀和批註軟件,但是現在已經成為我文件管理的主力程序。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本站首碎?(及屏幕維修更換)

喜聞樂見的環節來了。。。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iPad剛剛到手不到10個小時,第二天早上,屏幕就被砸碎了。

當時已經貼了鋼化膜,鋼化膜沒有任何裂痕,但是屏幕碎了,而且影響顯示。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罪魁禍首就是前面對比音質那個Sony音響,當時音響沒拿住,大概從距離iPad 50cm高的距離落下來,然後iPad就犧牲了。可憐我前一天晚上剛剛拿到,還沒有去實體店買AC+。。。

最後花了5189大洋更換12.9寸屏幕,(本文的評測,除了拆封部分,其餘部分都是更換新機之後才完成的。。。)由於iPad都是更換整機,直營店雖然整機不缺貨,但是都是全新包裝,並沒有配件包裝的機器,所以在把iPad上交之後,仍然等了兩天才拿到更換的新機。同時,無法繼續付費購買AC+了,今後兩年要非常小心的使用。

擴展,生產力,快充,碎屏?-你不知道的2018 12.9英寸 iPad Pro

而在此建議大家儘量購買AC+,兩年意外損壞的賠償還是非常給力的,而且iPadPro的AC+服務要比iPhone的便宜很多。


還有一些想說的

關於外形·,擴展,使用體驗,不想再贅述更多。購買這臺iPad Pro,我並不是想讓他成為我的生產力工具,但是我希望他在非工作時間可以代替Macbook,以及工作時間的任務和筆記功能。

目前看來,工作時間的任務和筆記功能,可以100%勝任。而非工作時間的影音編輯需求,我個人認為可以達到75%期望值吧。

  1. 首先軟件上,距離臺式機版本,只能說更加接近了,但是還是差一點點,比如我提到的Affinity Photo的種種缺點,比如LumaFusion那差一點點就完美的距離。iPad的整個軟件生態體系需要更加繁榮,需要競爭更激烈,帶給我們更好用的專業軟件。目前看來,能稱得上桌面級軟件的少之又少,大部分軟件都還處於娛樂級別,那麼這些少之又少的桌面級軟件就缺乏競爭,缺乏促使他們不斷進步的動力。2019年Adobe的大力介入,將會是一個好的信號,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終點。畢竟在2018 iPad Pro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桌面級的硬件實力。
  2. 其次是軟件操作模式。很多人都在說iPad沒有鼠標,永遠也無法成為生產力工具。但是我確認為差距不在鼠標,而是在鍵盤。鼠標的工作大部分都可以用筆來代替,雖然缺少右鍵和滾輪的加持,但是在手法上也帶來的很多便利性。但是鍵盤的短板,一時半會,我都想不出今後的發展方向。我這裡並不是說簡單的鍵盤打字支持,而是臺式機上大量的鍵盤加鼠標組合操作。比如在圖形處理軟件中,鼠標單擊,Ctrl+鼠標單擊,Alt+鼠標單擊,Shift+鼠標單擊都是很常見的操作。而在iPad上,增加/減少選區,畫直線,多選等等,都變得比臺式機複雜得多的操作。目前鍵盤支持有了,Pencil有了,組合鍵的操作就看各大軟件開發商了。
  3. 第三回到剛剛的鼠標問題上,我曾經以為使用筆的操作,會比鼠標更精準,更容易勾勒複雜的圖形和選區。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一來缺少Shift+單擊的操作,繪畫直線變得困難(比如在Lightroom中),二來在精密勾勒中,個人感覺Pencil的細微抖動還是要比鼠標嚴重。可能對於繪畫的人來說筆是神器的存在,但是我目前個人感覺,在PS+LR這一類的軟件中,筆的體驗並沒有全面超越鼠標。很多地方超過鼠標,但是也有一些仍然不如鼠標的地方(我這裡還沒有加入右鍵和滾輪的評價)。比如說我的封面圖,由於沒有任何輔助燈光,Pencil是比較黑的,需要在LR裡面局部加亮,在嘗試了iPad版Lightroom之後,我最後還是在臺式機上完成了這一步操作。好在LR可以全平臺雲同步照片和操作效果。

雖然有一些更高的期望,但是目前這臺iPad Pro在我旅遊和外出時,代替Macbook是沒有問題了。畢竟挑剔是態度而不是目標,好好使用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