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見蝙蝠(散文)'

蝙蝠 動物 散文 不完美媽媽 沙土地文學 2019-07-29
"

親見蝙蝠(散文)

李直

蝙蝠是一種夜行性動物,白天裡很難見到它,因此它的真容基本不為人所知。巧的是,曾有幾次,我不僅見到了蝙蝠,而且差不多都在太陽下,或在燈光裡,所以能夠看得仔細。

第一次見到它的時間,已經是四十多年前了。那是一個傍晚,暮靄沉沉,天空已出現了星辰。我們全家人在院子裡說閒話,忽然頭頂上方兩三尺高的地方,有一片巴掌大的黑影掠過,不知誰說了聲“燕偏虎”(此為蝙蝠的土名)。待我看去,那黑影上下翻飛,極其靈活,似乎在黑暗中追逐什麼東西。這情景僅僅持續了十幾秒,它就悠然隱入了夜色。這時,有人趁機傳播了一個誘捕蝙蝠的方法:將鞋子拋向高空,蝙蝠看見,便會誤以為是自己的巢穴而一頭闖入。我即刻信以為真。從那以後,只要看見夜色中有片黑影,不管是不是蝙蝠,就疾忙扒下鞋子扔向空中。不知是因為扔得不精確,還是因為蝙蝠辨出了飛來的是一隻鞋而不是自己的巢穴,或者那片黑影根本就不是蝙蝠,雖然拋鞋數次,甚至好幾次差點丟了鞋,也不曾捉到過一隻蝙蝠。

後來,我曾有一次機會得以在白天裡近距離觀察這種動物,那是一次“支農”。我們一大群四五年級的小學生,在一個年長農民的帶領下,在大豆地裡收攏“豆撲子”。即把一小堆一小堆割下來的大豆(即豆撲子)集中在一起,便於裝車。記不清是哪個同學,在抱起一“撲子”大豆時驚叫了一聲,我們一群人馬上就圍了上去。

“豆撲子“底下,趴伏著一隻黑灰色的動物,它有翅,卻不長羽毛,只是一層肉膜,它模樣似鳥,卻無喙,生就一張橫向拉開的嘴巴,使它像極了老鼠。它有牙齒,上下兩排,排列整齊,似乎每顆牙都有尖,極其鋒利,若被其咬住,非撕下塊肉不可。它渾身覆了黑灰的毛,腹下和翅端,伸出了麻雀似的腳爪,鋼絲般彎曲著,看上去又有力又尖利。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眼睛,極小,卻亮,在陽光下,如兩粒閃閃爍爍的水晶球。

它艱難的在地面上移動,有時也會撲閃幾下翅膀,卻沒飛起來,不知是翅膀受了傷,還是失去了飛翔的力氣。它看上去驚恐萬分,一邊試圖逃跑,一邊大張著嘴巴,發出類似老鼠的叫聲。

沒人敢上前捉住它,可能是怕它咬傷。我們所有的人,都又驚又喜的瞧望著它。哪知正在這時,那帶領我們幹活的年長農民,揮舞著三股鋼叉,嗨的大喊一聲,猛插下去。登時,蝙蝠的兩隻翅上,各穿了一個拇指粗的洞。我只記得此時蝙蝠發出一聲慘叫,後來如何,我就不知道了。我想,遇此重創,已經不能飛行的蝙蝠,大概活不了太長時間。

在我的記憶中,自此之後,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再也沒有近距離親見蝙蝠。這些年裡,我見過它們的圖片,也看過視頻影像,甚至聽人說,老鼠偷吃了鹽,就化作蝙蝠。

最後一次見到這種動物,是在前幾年,在一間教室裡。那是一個晚上,已經八點多了,學生們早已放學,我收拾電腦和教材準備下班,忽見地面上伏著一隻蝙蝠。這東西和四十多年前看見的那隻一模一樣,也是同樣的不能飛起來,也是同樣驚恐萬狀的盯著我,老鼠一般的叫著。

我不想傷害它,也不想放走它。這時我已是一名作文教師,我想把它作教具,給孩子們上一課。我便從鞋上解下鞋帶,一端繫緊它的一隻腳爪,另一端繫牢在椅子腿上。為了以防萬一,我還用臉盆將它扣住。然後,放心地回家了。在我係它的腳爪時,它還努力的撲閃幾下翅膀,做出欲飛的樣子。

第二天早晨,我特意提前十分鐘到達教室。我想借它的形象教孩子們寫一篇題為《不請自來的蝙蝠》的作文,可當我揭開臉盆時,發現盆下空蕩蕩的,不速之客不見了。鞋帶被它齊刷刷的咬斷,茬口處凹凹凸凸的咬痕整齊有序,十分一致,看樣子是一小口一小口不停歇的咬下來的。可我不明白,它是如何頂起臉盆的呢?莫非這隻蝙蝠身懷絕技?或有非同一般的力氣?

蝙蝠離奇逃走,《不請自來的蝙蝠》自然也就泡了湯。我指導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寫了一篇題為《一個不平常的夜晚》的作文,通過臆想詳述這隻蝙蝠的逃亡之旅。

四十年多前的那隻蝙蝠是如何死的?受傷後活了多長時間?後來這隻蝙蝠是如何逃走的?兩個難題,至今仍困惑著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