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井旺

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是中國最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然而袁世凱死後十年,北洋政府多次易主、混戰不斷。而最後一任北洋元首張作霖起初是被招安的土匪,與袁世凱的小站新軍相距甚遠。

袁世凱死後,大軍閥為了北京政府大打,小軍閥為了地盤小打,邊疆民族和雜牌派系更是如同獨立王國。其地方割據的流毒一直蔓延到國民黨被趕去臺灣。而北洋軍閥內訌之始便是直皖派系之爭。


北洋軍閥大混戰是怎樣開始的?

袁世凱

袁世凱死後的北洋政府

袁世凱在鎮壓國民黨的「二次革命」後,北洋勢力進入了長江流域,北洋政府形式上控制了全國。但是袁世凱復闢帝制引起了各方反對,北洋軍閥內部也加速分裂。北洋內部的派系領軍人物大多反對帝制,皖系首領段祺瑞多次勸阻袁世凱稱帝,直系首領馮國璋更是糾結各省督軍公開反對帝制。

袁世凱死後,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總統。但是黎元洪非北洋派系,又無兵無權被袁世凱控制多年,上臺時仍然是個傀儡。這時北洋集團威望僅次於袁世凱的段祺瑞當上了國務總理,掌握了北京政府實權。

北洋軍閥大混戰是怎樣開始的?

段祺瑞

段祺瑞是當初輔助袁世凱練兵的干將,被稱為北洋三傑之虎。他長期主持軍事講堂,和北洋將領多有師生之名,又長年身處中央高位,在北京政壇佔據先機。

馮國璋是地方實力派也是北洋元老,被稱為北洋三傑之狗。袁世凱還沒死,他就在南京召開各省會議顯示想取代袁世凱的野心。雖然他有兵有地盤,但是他人在南京對北京的政局鞭長莫及。而且他素有貪財的名聲,與段祺瑞清廉正直的名聲相比也處下風。


北洋軍閥大混戰是怎樣開始的?

馮國璋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馮國璋被選舉為副總統。但是他怕丟了地盤,堅持在南京就任,更難以對北京政局施加影響。

西南的護國軍和孫中山的國民黨並沒有制定袁世凱死後的政治目標,而且實力不夠只能支持段祺瑞組閣。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不甘心做個傀儡,與段祺瑞一直爭執不斷,導致黎的心腹孫洪伊、段的心腹徐樹錚相繼被免職。雙方的矛盾終於在對德宣戰上爆發,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主戰,黎元洪在美國支持下反戰。

北洋軍閥大混戰是怎樣開始的?

黎元洪

段祺瑞為了參戰,學袁世凱僱「公民團」包圍國會,卻弄巧成拙引起輿論反對。黎元洪趁機免去段祺瑞職務,結果各省的北洋督軍紛紛宣佈獨立。無兵無人的黎元洪求助於張勳,張勳卻抓住機會帶「辮子軍」進京復辟。

張勳復辟前段祺瑞就已經開始了佈置,復辟後段祺瑞爭取到直系的李長泰第八師、曹錕第三師、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的支持。段祺瑞自任「討逆軍」總司令進攻北京,復辟鬧劇迅速收場。

護法戰爭中的直皖對立

段祺瑞再度當上國務總理後,不願意恢復之前與自己作對的舊國會及舊約法。孫中山為了維護臨時約法發起了「護法運動」,西南軍閥為了對抗中央擴張地盤也支持孫中山。

北洋軍閥大混戰是怎樣開始的?

孫中山

對此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加上日本的借款逐漸到位,段祺瑞更有恃無恐。段祺瑞雖然身居高位,可是他直接掌握的武裝力量並不多,而且北洋久經戰陣的部隊往往是直系。而直系為了同皖係爭權奪利,往往唱反調要求南北議和。

黎元洪因為張勳復辟辭職後,馮國璋成了代總統。馮國璋不得不的離開江蘇地盤,但是仍然提出帶兩師部隊一同進京的條件。

北洋軍閥大混戰是怎樣開始的?

張勳

要武力統一南方,皖系兵力不足只能依靠直系部隊,而且段祺瑞也想用直系部隊為自己賣命。馮國璋則暗中慫恿前線的部隊宣佈主和撤退,逼得段祺瑞以辭職相抗。段祺瑞組織各省督軍團主戰向馮國璋施壓,而馮玉祥、吳佩孚等直系將領在前線停戰呼籲議和。

為了同孫中山的廣州非常國會相抗,北方也組織了國會選舉。段祺瑞組織安福俱樂部,用盡手段獲得了新國會的多數席位。馮國璋眼看段祺瑞在國會選舉中獲勝,不得不退出總統選舉。

段祺瑞為了不與直系提前火併,也放棄職位推舉了徐世昌當總統。雖然馮國璋和段祺瑞一起下野,但是段祺瑞仍然憑藉勢力幕後操縱北京政府。此時西南軍閥也傾向於南北議和,並且採取種種手段將孫中山排擠出走。

直皖派系兵戎相見

段祺瑞最倚重的心腹是徐樹錚,但是徐樹錚為人囂張跋扈為各方勢力所不容。段祺瑞一直苦於沒有直屬部隊,藉著參加一戰名義用日本借款編練了三萬人的「參戰軍」,後改為「邊防軍」。

徐樹錚又夥同張作霖搶截了北京政府的一批軍火,以奉軍名義編練一支部隊。後來徐樹錚因挪用奉軍軍費與張作霖鬧翻之後,這支部隊被段祺瑞改為西北邊防軍。此時沙俄崩潰,靠沙俄支持的外蒙古自治政府也難以為繼。徐樹錚趁機進軍外蒙,讓外蒙取消自治重新歸附中央。


北洋軍閥大混戰是怎樣開始的?

徐樹錚

這時的張作霖已經控制了東三省,一心向關內擴展勢力,並把徐樹錚控制蒙古視為搶自己地盤。馮國璋死後曹錕成了直系領袖,直奉兩派聯合反皖,以「清君側」的形式集火于徐樹錚。然而徐樹錚是段祺瑞控制安福國會和邊防軍的重要助手,段祺瑞為了自己的地位也不會妥協。

曹錕的部下吳佩孚先是通電反對段祺瑞的內外政策,又與西南軍閥停戰回師。段祺瑞為了阻止吳佩孚北歸,就撤換河南督軍,結果把中立的河南逼到了直系。


北洋軍閥大混戰是怎樣開始的?

曹錕

此時直系有冀、蘇、贛、鄂、豫五省,加上奉系東三省「八省同盟」反皖系。皖系雖然號稱十一省,但是皖系軍閥地域分散且多是依附於段祺瑞。皖系能直接利用的軍隊只有直屬的邊防軍。

直皖雙方的軍隊大約都在5萬5千人左右,皖系軍隊裝備較好。但是直系尤其是吳佩孚的部隊剛剛從湖南前線歸來,是剛剛經歷戰火的百戰之師。而皖系邊防軍剛剛訓練成軍,沒有任何的作戰經驗。

戰鬥中西路的皖軍司令部被吳佩孚領兵突襲,西路軍的高級將領幾乎被一鍋端。皖系西路軍失敗後,東路軍的徐樹錚被直奉兩軍前後夾擊,也是隻身逃跑。


北洋軍閥大混戰是怎樣開始的?

吳佩孚

戰爭只打了5天就結束了,皖系從此一蹶不振,段祺瑞也宣佈下野。直系和奉系聯手控制北京政府,直到雙方翻臉爆發第一次直奉戰爭。皖系失敗後,徐樹錚的西北邊防軍也被收編或解散,外蒙古再也無人問津又為蘇聯控制。

直皖之爭是武人當國、軍閥割據下的必然,此後北洋軍閥內部混戰更加的頻繁與擴大,北京政府如同虛設。北洋集團的力量也在一場場的混戰中消耗,終至滅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