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期的大同——北魏平城

北魏 北齊 魏獻文帝 魏太武帝 大同街訪 2017-04-25

歷史時期的大同——北魏平城

北魏天興元年(398),拓跋魏由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遷都平城(今大同市東五里的古城村)。遷都期間,大同稱司州代都平城。《魏書·序紀》載:穆皇帝六年,“城盛樂以為北都,修故平城以為南都。”又《太祖紀》載:天興元年,“秋七月,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又《太宗紀》載:泰常七年(422)九月,“築平城外郭,週迴三十二里。”太和十八年(494),遷都洛陽後,平城為桓州及代郡治所。桓州轄8郡14縣。北魏在大同建都凡97年,歷經六帝:即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根據北魏的興建規模估算,代都平城在極盛時,擁有人口100萬以上。孝昌年間(525~527),平城戰亂頻繁,人民流散殆盡,後荒廢。

北齊天寶七年(556),改北恆州為恆安鎮,又名東州城,隸屬恆州太平縣(大同西30裡,亦稱西城)。翌年廢鎮,仍為北桓州。

北周初(577),宇文覺滅北齊,改太平縣為雲中縣,屬北朔州。恆安鎮隸屬朔州雲中縣。

隋開皇元年(581),該雲中縣為雲內縣。大業二年(606),改朔州為馬邑郡,恆安鎮隸屬馬邑郡雲內縣。

唐武德六年(623)置北恆州,七年(624)廢。貞觀十四年(640),置定襄縣(由朔州北之定襄城移治),兼雲州治(從內蒙和林格爾移治)。永淳元年(682),為東突厥默啜所破,州、縣俱廢,移百姓於朔州。開元十八年(730),改定襄為雲中縣,復置雲州。天寶元年(742),改雲州為雲中郡。乾元元年(758),復為雲州。鹹通十年(869),置大同軍節度使。

歷史時期的大同——北魏平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