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一個被遺忘了的姓氏

北魏 黃帝 魏孝文帝 顓頊 拓跋 拓跋 2017-09-03

近幾年,很多影視作品中出現了一個已被歷史遺忘的姓氏“拓跋”,日前,也曾經有部分“拓姓”族人自發組織前往“寧夏”祭祖,因為這個拓姓家族至今仍認為,拓氏祖先古屬鮮卑族,至此讓這一姓氏再次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拓跋:一個被遺忘了的姓氏

錦繡未央 — 拓跋濬(羅晉飾)

拓跋:一個被遺忘了的姓氏

軒轅劍之天之痕 — 拓跋玉兒(劉詩詩飾)

拓跋:一個被遺忘了的姓氏

錦繡未央 — 拓跋迪(陳鈺琪飾)

每年春季,到寧夏中衛南長灘村觀賞梨花的遊客絡繹不絕,他們都為來一覽那上百棵幾百歲樹齡的老梨樹,這裡的村名流傳,這是他們的祖先逃難至這個地方而陸續栽下的,來靠這些梨樹度過了歷年的災荒。時至今日,這些梨樹也為他們帶來了福祉。當地人以此梨為原料加工的飲料,名曰“拓老七”遠銷海外。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這裡有80%的人同屬一個姓:“拓”。

拓跋:一個被遺忘了的姓氏

拓跋:一個被遺忘了的姓氏

寧夏中衛南長灘村

“拓”姓族人均認為。他們的姓氏可追溯至一個古老的名族“鮮卑族”,鮮卑族是一個“以山為號”的民族,“鮮卑山”可能位於大興安嶺的北麓,而在鮮卑族內,有一個複姓的氏族——拓跋。相傳,黃帝和妻子嫘祖,生一個兒子名叫昌意。昌意後來娶蜀山之女昌僕,生下高陽氏顓頊。昌意的小兒子悃被封在今中國北部地區,成為鮮卑的起源。黃帝以土德之瑞稱王,鮮卑族人則稱“土”為“拓”,“後”為“跋”,就以“拓跋”為姓,稱拓跋氏,用意就是紀念他們為黃帝土德的後代。

拓跋:一個被遺忘了的姓氏

拓跋珪雕像

拓跋:一個被遺忘了的姓氏

拓跋燾(唐國強飾)

東漢、魏晉時期,中原內亂不止,鮮卑族決定內遷中原,拓跋珪於公元386年建立北魏政權,以平城(山西大同)為都城。由於北魏實行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為太子時,生母即被賜死,由祖母馮太后撫養成人。公元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到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實施改革,將王族改為元姓,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為庶姓,仍為拓跋氏,不與皇室同族。拓跋失國後,拓跋氏族人也流散四方。隨著歷史的變遷,鮮卑族和“拓跋”姓逐漸消失,為了更好的融入當地社會,也隨著他們在與漢人通婚的基礎上,慢慢融合。為了方便,就把複姓的“拓跋”改成了單字“拓”。

從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份,陝西榆林子洲縣6位拓姓老人遍及中國數10省行程5萬餘公里,成功編寫完成了1400餘頁、重5公斤的《拓氏族譜》。

拓跋:一個被遺忘了的姓氏

《拓氏族譜》全本

《拓氏族譜》的面世,傾注了6位老人巨大心血,在兩年多的歲月裡,走訪調查包括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四川、河南、青海、甘肅、寧夏等地,走過的村子有千餘個。全書1400餘頁,近百萬字,花費60餘萬元,2014年10月2日,子洲縣舉行了盛大的《拓氏族譜》慶功大會,來自陝西、山西、內蒙古、甘肅、寧夏五省區100餘名拓氏族人蔘加了這次大會。

據悉,現在的陝西延安安塞,榆林清澗、橫山和子洲等縣,以及河北、安徽、河南、雲南等省都分佈著“拓”姓族人,在全國大約有12萬人。他們還在嚴格的遵守一條祖訓:“不論走到中國的什麼地方,只要姓拓,男女之間絕不能結婚,因為是一家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