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武川鎮在何方(三)

北魏防務、築鎮、北方六鎮起義

北魏始光初(公元424年),“白道守將”~段進所駐北方要塞廟溝土城古城(段進權印在此出土)被柔然族“大檀”率部攻破,段進以身殉國。北魏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燾追贈段進為“安北將軍”,以後各屆“安北將軍”在廟溝土城古城履職。

從北魏第二位皇帝~明元皇帝永興元年(公元409年)始,連年都有柔然犯塞,幾乎每次都是魏帝御駕親征。太武帝始光元年(公元424年),也就是段進犧牲,廟溝土城古城要塞失守這次,柔然六萬騎兵,攻破段進的隘口阻擊,於古城西“烏蘭吾素溝”直插土左旗萬家溝西岔溝口,西溝門。西溝門正對雲中(今托克托縣),殺掠人吏,攻陷盛樂(今和林格爾縣),拓跋燾親帥騎兵討伐,柔然才退走。但四年後的秋天(公元428年秋),柔然再次突破廟溝土城古城隘口,攻入雲中(今托克托縣)。以前的要塞防務不足以抵禦柔然的屢犯,北魏廟溝土城古城的防務提到新的日程。

太武帝拓跋燾延和二年(公元433年),廟溝土城古城開始建鎮,即北魏武川鎮。《魏書·地形志》。從北魏第一位皇帝道光帝拓跋硅時,北魏政權先後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武川境內的北魏長城修築在武川南。(《魏書·太宗記》載。其走向基本與北魏皇帝行宮在一條線上,土左旗水磨溝口北“金鑾殿”山東山腳下,北魏皇帝行宮“阿計頭殿”,武川大青山鄉“土城樑”行宮(行宮殿名暫未考證出),廟溝土城古城東二十八華里的榆樹店北魏拓跋燾“廣德殿”行宮,廟溝土城古城,就在這條線上,並從武川廟溝土城古城西入固陽境的另一北魏古鎮~~懷朔鎮。北魏修築的長城,長城即“塞”,未能阻擋柔然的鐵騎犯塞南入雲中(今託縣)。於是太武帝拓跋燾在廟溝土城古城,曾是漢代城堡的基礎上增修,因古城西北角向北直對“石門障”隘口,即今天的腮忽洞溝口,溝口右(東)入匈奴大道,左(西)入匈奴小道,通今天的固陽即歷史上的北魏“懷朔”鎮,通今天的巴盟五原境內即北魏“沃野鎮”,且古城西北角臨烏蘭吾素隘口要塞,而烏蘭吾素溝又可通向土左旗萬家溝西忿口即達“西溝門”,向南直入雲中(今託縣),所以廟溝土城古城北魏政權增高漢代城牆一倍有餘以供軍事瞭望,城西北角也被用作軍情告急、請求臨進城堡增援的“烽火臺”。現代歷史考證證明了這一點,漢城垣被魏城垣新築邊牆壓在下面,及層面土擾亂情況可以證明這一點。

武川鎮居北魏六鎮之中心和重心。拓跋燾非常重視武川鎮的防務,歷任“安北將軍”皆在武川鎮,即今天的廟溝土城古城駐防,並且在廟溝土城古城東二十八華里的榆樹店村北建“廣德殿”,以便一有戰事親臨一線,御駕親征,現場辦公。同時二十八華里是軍事緩衝距離,這個距足以留下拓跋燾的安全距離,前線作戰不至於威脅到皇帝的安全。也可及時瞭解前線戰狀。為了保證魏帝的安全,在通往行宮的要道口都有哨位。而“廣德殿”西四華里,廟溝土城古城東二十四華里,另有一漢代古城,即今天的武川廟溝“母號窯”古城,該漢代古城也曾為北魏沿用過,“母號窯”古城有一高臺,現當地居民叫“點將臺”。武川鎮位於“懷鎮”(今固陽白靈淖爾,石柺煤炭一帶)的東北,且流逕“廣德殿”的榆樹店河,發源於廟溝土城古城東十華里的今天“廟溝村”耳林慶。這樣,廟溝土城古城、廟溝母號窯古城的“點將臺”(北魏講武臺)、廣德殿的位置分佈,完全與北魏安南將軍酈道元著《水經注》中描述完全吻合。《水經注》:“塞水(魏長城區域)出懷朔鎮東北,南流廣德殿西山下。……屆於陰山之‘講武臺’(廟溝母號窯‘點將臺’。……自臺西出南山上,……即廣德殿所在也。”

廟溝土城古城東二十八華里的流逕“廣德殿”的榆樹店河,在榆樹店向東南流入土左旗萬家溝,注入大黑河(歷史上叫‘芒幹水’,最後注入今天的“哈素海”(歷史上叫‘沙陵湖’),湖水西南在託縣入黃河。榆樹店河這一流逕水域特徵,也與《水經注》描述完全吻合。《水經注》:“……西塞(北魏長城區域)水出懷朔鎮(固陽白靈淖爾,今石柺煤礦一帶)東北,西南入芒幹水(大黑河),芒幹水又西注沙陵湖(今天‘哈素海’)。湖水西南入河(今黃河)。

經榆樹店拓跋燾行宮“廣德殿”的黑牛溝,向南八公里進入土左旗。西沿有全馬溝、亂察溝等四條支溝,東沿有達保地溝、本巴溝等六條支溝。這裡曾是北魏政權,武川鎮(廟溝土城古城)及皇帝行宮“廣德殿”的後勤保障基地,軍馬及備戰部隊在此駐紮,糧草在此屯儲。發源於廟溝爾林慶,廟溝土城古城東十華里的“榆樹店河”是武川境內最南的河,這條河發源地位於北緯40°49'東經110°53',其流域範圍也是東流18華里後,在榆樹店村轉向南流,流入土左旗萬家溝東岔,土左旗人叫“察素齊西河”。是當之無愧的“武川南河”。歷史上北魏六鎮起義的“武川南河戰役”就發生在這一河流流域。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破六韓拔陵的起義軍佔據沃野鎮(今巴盟五原狼山闕口)後,相鄰的北魏懷朔鎮(今固陽白靈淖爾石柺礦區一帶)武川鎮(武川廟溝土城古城)鎮將聞訊後,迅速加強守備。起義軍將領衛瑰所領的部隊戰鬥力強,既包圍武川鎮,又分兵進攻懷朔,攻守相持日久。武川鎮北魏守軍十幾個騎兵衝出包圍圈到朔州(當時雲中即今託縣,時在雲中置朔州以統六鎮。)求援,廟溝土城古城西烏蘭吾素溝,通土左旗萬家溝西溝即西溝門,萬家溝向南直達雲中,求援騎兵就是從這條通道搬兵的。隨著援軍的到來,一場城防攻守戰,演變成一場圍城打援戰。衛可魂圍城而不打,專等援軍到來,半路設伏聚殲。北魏安北將軍李叔仁部率大軍從雲中(今託縣)出發,經西溝門(土左旗萬家溝西溝)插入西白石頭溝(固陽後腦包、官地上,與廟溝土城烏蘭吾素溝相通),經今天的榆樹壩處翻越到廟溝土城古城(時北魏武川鎮)北的腮忽洞溝口以北,遭衛可瑰伏擊,全軍覆沒。第二次北魏又派崔暹(音憲)部,同樣除崔暹逃脫,部隊全軍覆沒。因腮忽洞溝口山腰有一條白色的白雲岩礦脈,故《魏書》列傳第五十四載:“……安北將軍李叔仁尋敗於白道。……崔暹(音憲)大敗於白道之北……。”衛可瑰圍城打援的軍事目標達成後,第二年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春天才“攻克”武川鎮。

北魏敗將賀拔勝在懷朔被衛可瑰俘虜,歷史並無記載不知什麼原因衛可瑰釋放了賀拔勝,如同歷史上項羽在“鴻門宴”放了劉邦,這一放斷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打蛇不死,反被蛇害的故事再次上演。賀家父子被釋放後,回到武川鎮,與宇文顥父子合謀,糾合獨孤信、念賢、賀拔嶽等人,利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術。來了個“圍點打援之設伏打援。”這次,賀部率軍一部從萬家溝東溝進軍,另一部在榆樹店河流域即武川南河附近的前山進入後山的黑牛溝設伏,黑牛溝向南八公里進入土左旗,西沿有全馬溝、亂察溝四條支溝,東沿達保地溝、本巴溝等六條支溝。這些支溝全部隱蔽著北魏軍隊,如果此次不設伏聚殲衛可瑰,再被打敗,北魏軍將血本無歸。

衛可瑰攻入武川鎮後,攻守相易。由原來的攻城轉為守城,得知武川南河流域北魏準備進軍時,如果不主動出兵打擊北魏攻城部隊,自己將很被動,自己將處於守城的被動局面。於其被動挨打,倒不如拒敵於武川鎮之外,在武川南河(今天廟溝榆樹店河)各溝內設伏,消滅北魏軍於南河。但這一棋局,早被北魏軍識破,北魏軍隊先行於衛可魂軍隊到達武川南河流城溝裡設伏,專等衛可瑰軍的到來。歷史上“武川南河戰役”打響了,一場伏擊與反伏擊,包圍與反包圍的戰爭打響了。《周書》卷十:此戰時間不長但十分激烈。早有準備的宇文肱北魏軍發動突然襲擊,殺死了衛可瑰及其部下數十人,宇文肱的長子(北周開國元勳宇文泰的哥哥)救了他而自己被殺,雙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武川南河戰役”是考證廟溝土城古城即為北魏武川鎮的又一重要依據。對其戰爭的地點、形式、與軍事活動的路線進行推理、分析、綜合判斷,廟溝土城古城即為北魏武川鎮。

衛可瑰被殺死後,武川鎮仍在起義軍手裡。義軍坐鎮武川,南下雲中北魏軍的老巢,給北魏巨大打擊,迫不得已,北魏重金邀請柔然出兵助剿。柔然出兵第一戰即攻下武川鎮,以此為據點,向西突破,大敗義軍。北魏當初建武川鎮是為了防禦柔然,不想最後卻又利用柔然攻克武川鎮,剿義軍,歷史的變遷令人不可預見。六鎮起義動搖了北魏的根基,北魏由此走向未路。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清朝慈禧太后對待農民起義的態度:寧予外夷,不賜家奴的反動統治思想大概源於此吧。歷史警示,軍隊對基層士兵待遇好一些,政府讓底盡勞動人民有飯吃,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自“六鎮”起義後北魏國勢日漸衰落,終於分裂為東、西兩魏。二十年後,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鎮壓起義中成長起來一批軍事集團,尤以宇文泰為領袖的“關隴軍事集團”最為重要,這個軍事集團最終歸於隋、唐,統一中國。

常玉良於二0一九年七月二十三曰

常玉良個人簡介,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廟溝村人。內蒙古師範大學財會專業畢業,本科學歷,中共黨員。曾先後在伊利集團,呼市煉油廠呼石化項目,內蒙古鴻元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中國建設協會會員,內蒙古萬里行公益協會會員,呼和浩特建築行業協會會員。

多部歷史文化、軼事考據類作品先後發表於:《北方文苑》《塞北風文集》《中國塞北網》《中國天堂草原攝影網》“中國觀網華北區區刊《塞翁詩會》”《中國陰山作家網》·今日頭條。

"

北魏武川鎮在何方(三)

北魏防務、築鎮、北方六鎮起義

北魏始光初(公元424年),“白道守將”~段進所駐北方要塞廟溝土城古城(段進權印在此出土)被柔然族“大檀”率部攻破,段進以身殉國。北魏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燾追贈段進為“安北將軍”,以後各屆“安北將軍”在廟溝土城古城履職。

從北魏第二位皇帝~明元皇帝永興元年(公元409年)始,連年都有柔然犯塞,幾乎每次都是魏帝御駕親征。太武帝始光元年(公元424年),也就是段進犧牲,廟溝土城古城要塞失守這次,柔然六萬騎兵,攻破段進的隘口阻擊,於古城西“烏蘭吾素溝”直插土左旗萬家溝西岔溝口,西溝門。西溝門正對雲中(今托克托縣),殺掠人吏,攻陷盛樂(今和林格爾縣),拓跋燾親帥騎兵討伐,柔然才退走。但四年後的秋天(公元428年秋),柔然再次突破廟溝土城古城隘口,攻入雲中(今托克托縣)。以前的要塞防務不足以抵禦柔然的屢犯,北魏廟溝土城古城的防務提到新的日程。

太武帝拓跋燾延和二年(公元433年),廟溝土城古城開始建鎮,即北魏武川鎮。《魏書·地形志》。從北魏第一位皇帝道光帝拓跋硅時,北魏政權先後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武川境內的北魏長城修築在武川南。(《魏書·太宗記》載。其走向基本與北魏皇帝行宮在一條線上,土左旗水磨溝口北“金鑾殿”山東山腳下,北魏皇帝行宮“阿計頭殿”,武川大青山鄉“土城樑”行宮(行宮殿名暫未考證出),廟溝土城古城東二十八華里的榆樹店北魏拓跋燾“廣德殿”行宮,廟溝土城古城,就在這條線上,並從武川廟溝土城古城西入固陽境的另一北魏古鎮~~懷朔鎮。北魏修築的長城,長城即“塞”,未能阻擋柔然的鐵騎犯塞南入雲中(今託縣)。於是太武帝拓跋燾在廟溝土城古城,曾是漢代城堡的基礎上增修,因古城西北角向北直對“石門障”隘口,即今天的腮忽洞溝口,溝口右(東)入匈奴大道,左(西)入匈奴小道,通今天的固陽即歷史上的北魏“懷朔”鎮,通今天的巴盟五原境內即北魏“沃野鎮”,且古城西北角臨烏蘭吾素隘口要塞,而烏蘭吾素溝又可通向土左旗萬家溝西忿口即達“西溝門”,向南直入雲中(今託縣),所以廟溝土城古城北魏政權增高漢代城牆一倍有餘以供軍事瞭望,城西北角也被用作軍情告急、請求臨進城堡增援的“烽火臺”。現代歷史考證證明了這一點,漢城垣被魏城垣新築邊牆壓在下面,及層面土擾亂情況可以證明這一點。

武川鎮居北魏六鎮之中心和重心。拓跋燾非常重視武川鎮的防務,歷任“安北將軍”皆在武川鎮,即今天的廟溝土城古城駐防,並且在廟溝土城古城東二十八華里的榆樹店村北建“廣德殿”,以便一有戰事親臨一線,御駕親征,現場辦公。同時二十八華里是軍事緩衝距離,這個距足以留下拓跋燾的安全距離,前線作戰不至於威脅到皇帝的安全。也可及時瞭解前線戰狀。為了保證魏帝的安全,在通往行宮的要道口都有哨位。而“廣德殿”西四華里,廟溝土城古城東二十四華里,另有一漢代古城,即今天的武川廟溝“母號窯”古城,該漢代古城也曾為北魏沿用過,“母號窯”古城有一高臺,現當地居民叫“點將臺”。武川鎮位於“懷鎮”(今固陽白靈淖爾,石柺煤炭一帶)的東北,且流逕“廣德殿”的榆樹店河,發源於廟溝土城古城東十華里的今天“廟溝村”耳林慶。這樣,廟溝土城古城、廟溝母號窯古城的“點將臺”(北魏講武臺)、廣德殿的位置分佈,完全與北魏安南將軍酈道元著《水經注》中描述完全吻合。《水經注》:“塞水(魏長城區域)出懷朔鎮東北,南流廣德殿西山下。……屆於陰山之‘講武臺’(廟溝母號窯‘點將臺’。……自臺西出南山上,……即廣德殿所在也。”

廟溝土城古城東二十八華里的流逕“廣德殿”的榆樹店河,在榆樹店向東南流入土左旗萬家溝,注入大黑河(歷史上叫‘芒幹水’,最後注入今天的“哈素海”(歷史上叫‘沙陵湖’),湖水西南在託縣入黃河。榆樹店河這一流逕水域特徵,也與《水經注》描述完全吻合。《水經注》:“……西塞(北魏長城區域)水出懷朔鎮(固陽白靈淖爾,今石柺煤礦一帶)東北,西南入芒幹水(大黑河),芒幹水又西注沙陵湖(今天‘哈素海’)。湖水西南入河(今黃河)。

經榆樹店拓跋燾行宮“廣德殿”的黑牛溝,向南八公里進入土左旗。西沿有全馬溝、亂察溝等四條支溝,東沿有達保地溝、本巴溝等六條支溝。這裡曾是北魏政權,武川鎮(廟溝土城古城)及皇帝行宮“廣德殿”的後勤保障基地,軍馬及備戰部隊在此駐紮,糧草在此屯儲。發源於廟溝爾林慶,廟溝土城古城東十華里的“榆樹店河”是武川境內最南的河,這條河發源地位於北緯40°49'東經110°53',其流域範圍也是東流18華里後,在榆樹店村轉向南流,流入土左旗萬家溝東岔,土左旗人叫“察素齊西河”。是當之無愧的“武川南河”。歷史上北魏六鎮起義的“武川南河戰役”就發生在這一河流流域。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破六韓拔陵的起義軍佔據沃野鎮(今巴盟五原狼山闕口)後,相鄰的北魏懷朔鎮(今固陽白靈淖爾石柺礦區一帶)武川鎮(武川廟溝土城古城)鎮將聞訊後,迅速加強守備。起義軍將領衛瑰所領的部隊戰鬥力強,既包圍武川鎮,又分兵進攻懷朔,攻守相持日久。武川鎮北魏守軍十幾個騎兵衝出包圍圈到朔州(當時雲中即今託縣,時在雲中置朔州以統六鎮。)求援,廟溝土城古城西烏蘭吾素溝,通土左旗萬家溝西溝即西溝門,萬家溝向南直達雲中,求援騎兵就是從這條通道搬兵的。隨著援軍的到來,一場城防攻守戰,演變成一場圍城打援戰。衛可魂圍城而不打,專等援軍到來,半路設伏聚殲。北魏安北將軍李叔仁部率大軍從雲中(今託縣)出發,經西溝門(土左旗萬家溝西溝)插入西白石頭溝(固陽後腦包、官地上,與廟溝土城烏蘭吾素溝相通),經今天的榆樹壩處翻越到廟溝土城古城(時北魏武川鎮)北的腮忽洞溝口以北,遭衛可瑰伏擊,全軍覆沒。第二次北魏又派崔暹(音憲)部,同樣除崔暹逃脫,部隊全軍覆沒。因腮忽洞溝口山腰有一條白色的白雲岩礦脈,故《魏書》列傳第五十四載:“……安北將軍李叔仁尋敗於白道。……崔暹(音憲)大敗於白道之北……。”衛可瑰圍城打援的軍事目標達成後,第二年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春天才“攻克”武川鎮。

北魏敗將賀拔勝在懷朔被衛可瑰俘虜,歷史並無記載不知什麼原因衛可瑰釋放了賀拔勝,如同歷史上項羽在“鴻門宴”放了劉邦,這一放斷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打蛇不死,反被蛇害的故事再次上演。賀家父子被釋放後,回到武川鎮,與宇文顥父子合謀,糾合獨孤信、念賢、賀拔嶽等人,利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術。來了個“圍點打援之設伏打援。”這次,賀部率軍一部從萬家溝東溝進軍,另一部在榆樹店河流域即武川南河附近的前山進入後山的黑牛溝設伏,黑牛溝向南八公里進入土左旗,西沿有全馬溝、亂察溝四條支溝,東沿達保地溝、本巴溝等六條支溝。這些支溝全部隱蔽著北魏軍隊,如果此次不設伏聚殲衛可瑰,再被打敗,北魏軍將血本無歸。

衛可瑰攻入武川鎮後,攻守相易。由原來的攻城轉為守城,得知武川南河流域北魏準備進軍時,如果不主動出兵打擊北魏攻城部隊,自己將很被動,自己將處於守城的被動局面。於其被動挨打,倒不如拒敵於武川鎮之外,在武川南河(今天廟溝榆樹店河)各溝內設伏,消滅北魏軍於南河。但這一棋局,早被北魏軍識破,北魏軍隊先行於衛可魂軍隊到達武川南河流城溝裡設伏,專等衛可瑰軍的到來。歷史上“武川南河戰役”打響了,一場伏擊與反伏擊,包圍與反包圍的戰爭打響了。《周書》卷十:此戰時間不長但十分激烈。早有準備的宇文肱北魏軍發動突然襲擊,殺死了衛可瑰及其部下數十人,宇文肱的長子(北周開國元勳宇文泰的哥哥)救了他而自己被殺,雙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武川南河戰役”是考證廟溝土城古城即為北魏武川鎮的又一重要依據。對其戰爭的地點、形式、與軍事活動的路線進行推理、分析、綜合判斷,廟溝土城古城即為北魏武川鎮。

衛可瑰被殺死後,武川鎮仍在起義軍手裡。義軍坐鎮武川,南下雲中北魏軍的老巢,給北魏巨大打擊,迫不得已,北魏重金邀請柔然出兵助剿。柔然出兵第一戰即攻下武川鎮,以此為據點,向西突破,大敗義軍。北魏當初建武川鎮是為了防禦柔然,不想最後卻又利用柔然攻克武川鎮,剿義軍,歷史的變遷令人不可預見。六鎮起義動搖了北魏的根基,北魏由此走向未路。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清朝慈禧太后對待農民起義的態度:寧予外夷,不賜家奴的反動統治思想大概源於此吧。歷史警示,軍隊對基層士兵待遇好一些,政府讓底盡勞動人民有飯吃,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自“六鎮”起義後北魏國勢日漸衰落,終於分裂為東、西兩魏。二十年後,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鎮壓起義中成長起來一批軍事集團,尤以宇文泰為領袖的“關隴軍事集團”最為重要,這個軍事集團最終歸於隋、唐,統一中國。

常玉良於二0一九年七月二十三曰

常玉良個人簡介,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廟溝村人。內蒙古師範大學財會專業畢業,本科學歷,中共黨員。曾先後在伊利集團,呼市煉油廠呼石化項目,內蒙古鴻元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中國建設協會會員,內蒙古萬里行公益協會會員,呼和浩特建築行業協會會員。

多部歷史文化、軼事考據類作品先後發表於:《北方文苑》《塞北風文集》《中國塞北網》《中國天堂草原攝影網》“中國觀網華北區區刊《塞翁詩會》”《中國陰山作家網》·今日頭條。

北魏武川鎮在何方(三)

《中國陰山作家網》編委會全體成員

總顧問: 田彬 耿瑞 趙如意 雲露 劉建光 林青彪 張繼龍 潘瑜 榮宏偉

總策劃: 任瑞新

總編輯: 莊筱濛

主 編: 雲鵬

副主編: 陳賀文 李櫻桃 經綸

編 輯: 經綸 沉默白新懷 白墨 席雍 李濤 雲遠 常玉良 呂波 子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