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難評價的“奸臣”,當時人認為是奸臣,後世評價為千古名相

宰相一職自古有之,商朝時便有“伊尹放逐太甲”的說法,伊尹便是先秦時期的一位名相。秦始皇設“三公九卿”後,丞相就是皇帝最好的助手,掌握國家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能力的宰相可以輔佐君王開創大業,比如李斯、魏徵、姚崇,相反,沒能力的便是禍國殃民,如楊國忠、蔡京之流。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宰相,是北宋朝的一位宰相,他任職期間主持過轟轟烈烈的“熙寧新法”,引發了朝堂上的大地震,死後被列入《宋史》奸臣傳,如今世人卻一致認為他是千古名相,此人便是王安石。

北宋最難評價的“奸臣”,當時人認為是奸臣,後世評價為千古名相

王安石最令人熟知的就是他的才華,他才思敏捷,寫得一手好文章,可以說是當時的文學界泰斗人物。不僅如此,他一生為官清廉,生活從不鋪張浪費,可以說是節儉的代名詞,被後世稱為賢相第一人。

但是即便如此完美的一個人在當時卻被頻繁抨擊,甚至被《宋史》列入奸臣傳。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王安石曾經掀起的那場變法運動,那場變法的本意是為了改變北宋多年來的舊制,從而將國家建設強大。但是卻適得其反,導致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食不果腹。

北宋最難評價的“奸臣”,當時人認為是奸臣,後世評價為千古名相

王安石想要通過變法來改變北宋多年來積累的弊端。然而很多東西觸犯到了既得利益者,遭到了阻礙。最終變法失敗,國家反而更亂了,王安石自己也灰溜溜下了臺。最後北宋越來越混亂,還被金國滅掉了。

變法開始時實行的還是不錯的,不僅充實了政府的財政,還提高了國防力量,被封建地主和大商人的打擊力度也比較大。然而推行過程中,有很多不恰當的地方,損害到了百姓的利益,使得難民更多了。最後宋神宗一死,皇帝一換,變法就徹底結束了。

北宋最難評價的“奸臣”,當時人認為是奸臣,後世評價為千古名相

對王安石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但是在他之後宋哲宗起用的是司馬光,推行的依然是舊法。在新舊之爭中有個人最倒黴,那就是蘇軾。蘇軾對王安石的評價可以說是最客觀的。他開始時反對變法,所以一再的遭到貶謫。等到新黨下臺,舊黨上位想啟用他時,他又肯定很多王安石正確的舉措。最終再次被貶。

從蘇軾的態度和遭遇就能清楚的看出,王安石變法時候有一些不好的舉措,但是不能全盤否定他,利國的政策也是很多的。蘇軾對事不對人,他想要宋朝不那麼畸形的發展,然而沒人理睬他,只會對付他。

北宋最難評價的“奸臣”,當時人認為是奸臣,後世評價為千古名相

王安石還有個失敗的原因是運氣不好,他變法本來就遭很多人反對,人們都想抓他小辮子對付他。結果老天不給力,變法的第四年就來了大型災害。古代人覺得大型災害都是老天對統治階級的不滿,覺得變法遭到了老天爺的反對。

因此,王安石在當時被稱之為“奸臣”不無道理。雖然如此,我們也不能否定王安石,王安石變法是富國強兵的,如果王安石的改革成功,宋朝也不會那麼早就被滅亡了,有可能還會收回幽雲十六州,也未可知。

北宋最難評價的“奸臣”,當時人認為是奸臣,後世評價為千古名相

那時候許多農民因災荒而落難,開封城外都是流離失所的人們。流民們不僅需要吃糠咽菜,還得賣兒賣女。這種就算不變法也是要遭災的,可是趕上變法就得是新法來背鍋。最後新法被廢除,宋朝依然積貧積弱。最後滅國的鍋竟然也甩給了王安石。

如今我們客觀的評價王安石是千古名相,他變法圖強,一定程度改善了北宋積貧積弱的情況。但是最後變法失敗,一切毀於一旦。有可能政策當時實施有誤,但是變法本身是沒錯的!所以王安石是最難評價的一個人,兩種評價都太極端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