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誰將是中國電動車的“底特律”?

新能源市場的如火如荼是有目共睹的,時至“寒冬”陰霾未散的今日,新能源汽車也延續了去年的逆勢上揚之勢,今年5月車市整體下滑12.5%,而新能源汽車依舊同比增長了5.4%。今年1-5月全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44.2萬臺,同比增長58%。

而今,隨著新能源產業的不斷髮展,中國電動車產能格局也在悄然之間發生著變化,逐漸從四面開花向一線城市聚集,特別是北上廣地區,基本成為了車企發展新能源的寶地,近日,恆大更是豪擲1600億在廣州南沙區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等項目。

那麼,北上廣這三座頗受車企重視的城市,究竟誰可以成為中國電動車的“底特律”?

不相信眼淚的北上廣成新能源寶地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地方,北上廣是許多人工作的首選之地,現如今也成為了車企聚集發展新能源的寶地。

前不久,造車新勢力蔚來就獲得了北京亦莊國際的100億投資,這筆投資也是蔚來正式踏入實體建廠的第一步,將在北京市經濟開發區建立新的生產基地。

北上廣誰將是中國電動車的“底特律”?

此外,奔馳於趙全營鎮投產的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也將在年內建成投產,預計10月首輛新能源車下線。而在新能源領域佈局多年,且已有四個生產基地的北汽新能源,也將在北京建設高端智能生態工廠,工廠建成後,總產能可達12萬輛/年,其中一期工廠的年產能規劃為5萬輛。

上海方面,特斯拉入華在上海建造超級工廠於此前也在汽車圈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特別是對於步入“生死年”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在當時也一樣各懷心事,李想直言“特斯拉打到家門口,別玩了”,何小鵬則表示不用過於緊張。

北上廣誰將是中國電動車的“底特律”?

此前,蔚來也計劃於上海嘉定建廠,雖然由於2018年虧損較為嚴重而不得不放棄了這一計劃,但依舊不影響上海在眾車企心中所佔據的地位。

廣州除去近日有建廠信息的恆大外,小鵬汽車於2017年就宣佈在廣東省肇慶市投資建廠,一、二期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年產能10萬輛。而電池產業巨頭寧德時代也於2018年宣佈,其子公司時代廣汽在廣州建廠,總投資42.26億元。

北上廣大“PK”各自的優勢有哪些?

北上廣誰將是中國電動車的“底特律”?

從上述表格中可以發現,2018年在新能源汽車的產量方面,上海可以說是一騎絕塵。此外,據上海市經信委公佈,2018年上海新能源車註冊登記73724輛,同比增長20.2%,北京的純電動汽車註冊量為72090輛,至此上海力壓北京成為了新能源汽車銷量最高的城市。

但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地區新能源車型只包括純電動汽車,而上海市還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事實上,上海地區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做得一直不錯,2018年9月,上海宣佈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201500輛,成為全國首個公開宣佈新能源汽車推廣超過20萬輛的城市,是全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排頭兵。

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方面,上海地區也以26萬的成績位於首位,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採集與監測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曉華表示,上海近些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能源汽車產品類型全面豐富、市場開放度更高。目前在上海推廣應用的新能源車型累計已超過360款,車型除家用轎車之外,還包括公交車以及運輸車輛。

北上廣誰將是中國電動車的“底特律”?

二、電動車技術進步明顯,純電動乘用車推廣數量增長迅速。

三、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依然佔據著市場主流。

而產量處於第二位的廣州市,雖然與上海地區的差別很大,但是同比增量卻十分之高,達到280%,足以體現其本身的潛力。但北京地區產量較低實際也情有可原,一直以來,交通擁堵都是北京地區的老問題,今年6月,新能源車取消限購的政策出臺,但是北京地區關於這一政策的相關細則卻並未出臺。

截至目前,北京新能源指標有超過41萬人申請,而5.4萬新能源指標則已經分配完畢,新申請者或將等到2027年,因此在由一家機構提供的榜單中,北京地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僅僅排在第四位。

但北京也有它的優勢,在基礎設施方面,北京地區的公共充電樁數量排在首位,從北京發佈的《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站三年行動計劃》來看,北京市位於公共充電設施數量之首的位置並不會被動搖,在保有量方面也有趕超上海之勢。

提供良好發展環境,各有千秋

除去相應的政策扶持以外,三座城市也給眾車企們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新能源的土壤,當屬各有千秋。

順義作為北京的汽車產業大區,自2018年起就秉持著加快推動傳統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這一目標,致力於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車生態產業示範區。

據瞭解,自2002年北京現代入區發展以來,截至至2017年,全區新能源車年產量超過10萬輛,汽車產業年工業產值近1800億元。

北上廣誰將是中國電動車的“底特律”?

目前,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也在順義不斷加速聚集,現如今已形成了以北京奔馳、北京現代、京環裝備為代表的3大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根據規劃,2025年北京順義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實現工業總產值2500億元,培育百億級領軍企業5家,新能源整車產能規模達到30萬輛以上。

上海方面則設立了智能型新能源汽車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據悉,該平臺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的“四樑八柱”之一,幫助上海在燃料電池、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平臺集成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產業集聚高地。

去年年底,位於廣州番禺的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迎來一系列項目竣工和奠基,包括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首期20萬輛產能項目竣工,這意味著廣州地區的新能源產業將更為成熟。

北上廣誰將是中國電動車的“底特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廣州已出臺了取消汽車限購的政策,這對於新能源車主而言無疑也是一項重大利好,將會讓廣州未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及發展更上一層樓。

就目前所獲得的信息來看,新能源汽車產量上上海地區的優勢最大,保有量方面正在被北京極力趕超,而北京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頗有首都的風範,廣州地區雖然目前在多方都不敵北京和上海,但是看其暴增的產量以及野心十足的“十三五規劃”,後勁還是很足的。

那麼在未來的發展中,三者之間的差距是否會有所拉大,誰又將成為電動車聚集和發展的最佳之地,我們且待分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