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天價電影票背後豈止是人傻錢多'

"

一張電影票要九百多塊?是的,你沒有聽錯。剛剛上映的《上海堡壘》8月8日在深圳路演,主創們來到影院與觀眾互動。催生天價電影票的,正是男主角鹿晗。據報道,凡是他參與的路演,電影票價動輒幾百塊,有的甚至近千元。即便如此,還是被一搶而空。

別看一幫“老阿姨”“老大叔”大呼難以理解,粉絲群體和業內人士卻是一臉少見多怪的不屑。其實,天價電影票只是當前粉絲經濟之火的一個縮影。電影路演的初衷是讓部分觀眾和新聞媒體提前看片、便於宣傳,但一些影院卻抓住粉絲心理大做文章,對路演票大肆提價。很多粉絲也心甘情願當“冤大頭”,由此還培育出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如今,很多黃牛已經通過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建構起了自己的倒賣渠道,一些專業化、規範化的票務平臺也跟著下場,甚至越做越大。經過中間商層層加碼,一張票最終能溢價數倍。

作為一種市場行為,這本無可厚非。粉絲見到了心中偶像,中間商賺得盆滿缽滿,明星更能以此標榜自己的商業價值,似乎是“多贏”。但整個鏈條之上真正的主角——作品,已經變得不再重要。這就是當下文藝市場的真實反映。表面上,電影、電視劇、音樂、綜藝等百花齊放,出場費、製作費、票房收入屢創新高,但要說熱鬧過後留下了多少精品佳作,恐怕讓人一時語塞。就拿電視劇來說,年產量超過15000集,但四成左右無緣播出,而那些成功突圍的,又不乏“五毛特效”“摳圖拍攝”“面癱演技”。可粗製濫造卻絲毫不耽誤“鮮肉”“小花”的星途,從獎項到代言拿到手軟,遭遇差評也有粉絲強力洗地。這就是流量經濟的邏輯:粉絲只為個人埋單,努力不值錢、能力不重要,顏值才是正義。

流量明星和粉絲如何自娛自樂,是他們自己的事。但問題在於,這種現象並不存在於真空之中,溢出效應會波及整個行業甚至整個社會。文藝作品總要公之於眾,粉絲們光看偶像一張臉就夠了,可非粉絲觀眾也不得不跟著忍受這些毫不走心的東西。當流量邏輯綁架整個市場,各種資源都奔著“鮮肉”“小花”去,那些靠真本事吃飯的演技派又何談出頭?靠著光鮮外表和粉絲寵愛就能呼風喚雨,這又為社會傳遞了什麼導向?

市場有狂熱的一面,但也有自淨的能力。近些年,一些技藝不精、作品不佳的流量明星已經淪為“票房毒藥”,很多小成本、無明星的良心作品開始贏得“自來水”。可見,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大家會慢慢用腳投票。即便現在流量經濟依舊熱度不減,但這股虛火終究燒不長遠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