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軍藝,南政應該是擁有女生最多的軍校。英姿颯爽的軍校女學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現代人稱之為制服誘惑。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軍藝,南政應該是擁有女生最多的軍校。英姿颯爽的軍校女學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現代人稱之為制服誘惑。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身處男人窩,女學員特受寵,不管美醜、高矮、胖瘦,週末都有男學員約。你還鼓足勇氣琢磨如何打招呼,別人直接把電影票和零食遞到女生手上。校方照顧也全面,不讓乾重活,每月津貼還多一些。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軍藝,南政應該是擁有女生最多的軍校。英姿颯爽的軍校女學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現代人稱之為制服誘惑。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身處男人窩,女學員特受寵,不管美醜、高矮、胖瘦,週末都有男學員約。你還鼓足勇氣琢磨如何打招呼,別人直接把電影票和零食遞到女生手上。校方照顧也全面,不讓乾重活,每月津貼還多一些。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新聞系女生最多,好看的相對也多一些。主持播音,新聞採訪,戰地玫瑰,別有一番韻味。其他系的男女比例多為9:1,女生像女皇,男生像後宮。能與新聞系有得一拼的是政工系,女幹部褪去了青年人稚氣,平添一份成熟魅惑。更不要說瘋狂的培訓系……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軍藝,南政應該是擁有女生最多的軍校。英姿颯爽的軍校女學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現代人稱之為制服誘惑。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身處男人窩,女學員特受寵,不管美醜、高矮、胖瘦,週末都有男學員約。你還鼓足勇氣琢磨如何打招呼,別人直接把電影票和零食遞到女生手上。校方照顧也全面,不讓乾重活,每月津貼還多一些。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新聞系女生最多,好看的相對也多一些。主持播音,新聞採訪,戰地玫瑰,別有一番韻味。其他系的男女比例多為9:1,女生像女皇,男生像後宮。能與新聞系有得一拼的是政工系,女幹部褪去了青年人稚氣,平添一份成熟魅惑。更不要說瘋狂的培訓系……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學校早就洞悉這群年輕人的小心思,在全院邊邊角角安上地燈,越暗的地方越多。大批糾察在暗黑時候出動,驚起一簾幽夢。

想出去?校門外護城河(實為臭水溝),四周是鐵絲網,唯獨側門的金陵螞蟻醫院可以翻牆。與糾察和暗哨較量,費時、費力、費錢、費口水。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軍藝,南政應該是擁有女生最多的軍校。英姿颯爽的軍校女學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現代人稱之為制服誘惑。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身處男人窩,女學員特受寵,不管美醜、高矮、胖瘦,週末都有男學員約。你還鼓足勇氣琢磨如何打招呼,別人直接把電影票和零食遞到女生手上。校方照顧也全面,不讓乾重活,每月津貼還多一些。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新聞系女生最多,好看的相對也多一些。主持播音,新聞採訪,戰地玫瑰,別有一番韻味。其他系的男女比例多為9:1,女生像女皇,男生像後宮。能與新聞系有得一拼的是政工系,女幹部褪去了青年人稚氣,平添一份成熟魅惑。更不要說瘋狂的培訓系……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學校早就洞悉這群年輕人的小心思,在全院邊邊角角安上地燈,越暗的地方越多。大批糾察在暗黑時候出動,驚起一簾幽夢。

想出去?校門外護城河(實為臭水溝),四周是鐵絲網,唯獨側門的金陵螞蟻醫院可以翻牆。與糾察和暗哨較量,費時、費力、費錢、費口水。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四、信之風範

離開南政,才知道南政在軍中的威名。

當年分到四川某基地3人,全在政治部。政治部是清水衙門,工作辛苦,唯一的好處是進步快。如果不能提前晉級調職,絕對有一份外出讀書的大禮在等你。

在總部某報社實習。編輯問我是什麼學校畢業的,我說是南政。他嘿嘿一笑,我這才知道一半的編輯都是南政的,包括總編、副總編。我到軍報開會,見面只問你是哪一級。軍隊的編輯、記者和報道員,有南政背景的,佔據大半。直接好處就是,發稿渠道較為通暢。同樣一個版面,給誰發不是發,讓師弟師妹們露個臉,不挺好嗎?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軍藝,南政應該是擁有女生最多的軍校。英姿颯爽的軍校女學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現代人稱之為制服誘惑。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身處男人窩,女學員特受寵,不管美醜、高矮、胖瘦,週末都有男學員約。你還鼓足勇氣琢磨如何打招呼,別人直接把電影票和零食遞到女生手上。校方照顧也全面,不讓乾重活,每月津貼還多一些。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新聞系女生最多,好看的相對也多一些。主持播音,新聞採訪,戰地玫瑰,別有一番韻味。其他系的男女比例多為9:1,女生像女皇,男生像後宮。能與新聞系有得一拼的是政工系,女幹部褪去了青年人稚氣,平添一份成熟魅惑。更不要說瘋狂的培訓系……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學校早就洞悉這群年輕人的小心思,在全院邊邊角角安上地燈,越暗的地方越多。大批糾察在暗黑時候出動,驚起一簾幽夢。

想出去?校門外護城河(實為臭水溝),四周是鐵絲網,唯獨側門的金陵螞蟻醫院可以翻牆。與糾察和暗哨較量,費時、費力、費錢、費口水。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四、信之風範

離開南政,才知道南政在軍中的威名。

當年分到四川某基地3人,全在政治部。政治部是清水衙門,工作辛苦,唯一的好處是進步快。如果不能提前晉級調職,絕對有一份外出讀書的大禮在等你。

在總部某報社實習。編輯問我是什麼學校畢業的,我說是南政。他嘿嘿一笑,我這才知道一半的編輯都是南政的,包括總編、副總編。我到軍報開會,見面只問你是哪一級。軍隊的編輯、記者和報道員,有南政背景的,佔據大半。直接好處就是,發稿渠道較為通暢。同樣一個版面,給誰發不是發,讓師弟師妹們露個臉,不挺好嗎?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到西安參加複試。一位評審專家問我是南政什麼專業?答,歷史。他不屑地問,學歷史在部隊有什麼用?我嚴肅地回答,根據部隊需要從事特定工作,歷史在潛移默化中讓我終生受用。對方聞之側目。

對此我已經習以為常。回想上學時,早點名、晚講評、班務會、隊務會、黨支部會、動員會、收心會……南政人無會不歡,能說會道。誰讓它是一個政治學院呢?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軍藝,南政應該是擁有女生最多的軍校。英姿颯爽的軍校女學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現代人稱之為制服誘惑。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身處男人窩,女學員特受寵,不管美醜、高矮、胖瘦,週末都有男學員約。你還鼓足勇氣琢磨如何打招呼,別人直接把電影票和零食遞到女生手上。校方照顧也全面,不讓乾重活,每月津貼還多一些。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新聞系女生最多,好看的相對也多一些。主持播音,新聞採訪,戰地玫瑰,別有一番韻味。其他系的男女比例多為9:1,女生像女皇,男生像後宮。能與新聞系有得一拼的是政工系,女幹部褪去了青年人稚氣,平添一份成熟魅惑。更不要說瘋狂的培訓系……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學校早就洞悉這群年輕人的小心思,在全院邊邊角角安上地燈,越暗的地方越多。大批糾察在暗黑時候出動,驚起一簾幽夢。

想出去?校門外護城河(實為臭水溝),四周是鐵絲網,唯獨側門的金陵螞蟻醫院可以翻牆。與糾察和暗哨較量,費時、費力、費錢、費口水。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四、信之風範

離開南政,才知道南政在軍中的威名。

當年分到四川某基地3人,全在政治部。政治部是清水衙門,工作辛苦,唯一的好處是進步快。如果不能提前晉級調職,絕對有一份外出讀書的大禮在等你。

在總部某報社實習。編輯問我是什麼學校畢業的,我說是南政。他嘿嘿一笑,我這才知道一半的編輯都是南政的,包括總編、副總編。我到軍報開會,見面只問你是哪一級。軍隊的編輯、記者和報道員,有南政背景的,佔據大半。直接好處就是,發稿渠道較為通暢。同樣一個版面,給誰發不是發,讓師弟師妹們露個臉,不挺好嗎?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到西安參加複試。一位評審專家問我是南政什麼專業?答,歷史。他不屑地問,學歷史在部隊有什麼用?我嚴肅地回答,根據部隊需要從事特定工作,歷史在潛移默化中讓我終生受用。對方聞之側目。

對此我已經習以為常。回想上學時,早點名、晚講評、班務會、隊務會、黨支部會、動員會、收心會……南政人無會不歡,能說會道。誰讓它是一個政治學院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軍校包分配。從整體上說,南政分配算得上極好。大批流向院校和機關,大都留在城市。我們區隊每年僅有兩三個支邊名額。如果支邊,一般可以享受這些待遇:保留研究生資格、榮立三等功、提前晉級一年。——放眼全軍,還有哪個軍校對學員如此眷顧?

一同學畢業支邊到新疆某軍校。我們向他表示敬佩。他正色說,如果在新疆讀書,這就算留校了,還能有這麼好的待遇嗎?

五、友之情誼

畢業時,一位同學發言,學校是發光的太陽,我們圍著學校,既要公轉也要自轉。經常自轉的南政同學,對我的影響不亞於學校。

同學都有個性。轉業了一半,按照籍貫比例排名分別是:湖南、廣東、陝西、江蘇、四川……與辛亥革命起義省份完全一致。

轉業早的,實現了財務自由,當上了處長局長,還有進入中組部;還沒轉的,30%在總部,50%成為正團。碩士博士一大批。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軍藝,南政應該是擁有女生最多的軍校。英姿颯爽的軍校女學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現代人稱之為制服誘惑。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身處男人窩,女學員特受寵,不管美醜、高矮、胖瘦,週末都有男學員約。你還鼓足勇氣琢磨如何打招呼,別人直接把電影票和零食遞到女生手上。校方照顧也全面,不讓乾重活,每月津貼還多一些。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新聞系女生最多,好看的相對也多一些。主持播音,新聞採訪,戰地玫瑰,別有一番韻味。其他系的男女比例多為9:1,女生像女皇,男生像後宮。能與新聞系有得一拼的是政工系,女幹部褪去了青年人稚氣,平添一份成熟魅惑。更不要說瘋狂的培訓系……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學校早就洞悉這群年輕人的小心思,在全院邊邊角角安上地燈,越暗的地方越多。大批糾察在暗黑時候出動,驚起一簾幽夢。

想出去?校門外護城河(實為臭水溝),四周是鐵絲網,唯獨側門的金陵螞蟻醫院可以翻牆。與糾察和暗哨較量,費時、費力、費錢、費口水。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四、信之風範

離開南政,才知道南政在軍中的威名。

當年分到四川某基地3人,全在政治部。政治部是清水衙門,工作辛苦,唯一的好處是進步快。如果不能提前晉級調職,絕對有一份外出讀書的大禮在等你。

在總部某報社實習。編輯問我是什麼學校畢業的,我說是南政。他嘿嘿一笑,我這才知道一半的編輯都是南政的,包括總編、副總編。我到軍報開會,見面只問你是哪一級。軍隊的編輯、記者和報道員,有南政背景的,佔據大半。直接好處就是,發稿渠道較為通暢。同樣一個版面,給誰發不是發,讓師弟師妹們露個臉,不挺好嗎?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到西安參加複試。一位評審專家問我是南政什麼專業?答,歷史。他不屑地問,學歷史在部隊有什麼用?我嚴肅地回答,根據部隊需要從事特定工作,歷史在潛移默化中讓我終生受用。對方聞之側目。

對此我已經習以為常。回想上學時,早點名、晚講評、班務會、隊務會、黨支部會、動員會、收心會……南政人無會不歡,能說會道。誰讓它是一個政治學院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軍校包分配。從整體上說,南政分配算得上極好。大批流向院校和機關,大都留在城市。我們區隊每年僅有兩三個支邊名額。如果支邊,一般可以享受這些待遇:保留研究生資格、榮立三等功、提前晉級一年。——放眼全軍,還有哪個軍校對學員如此眷顧?

一同學畢業支邊到新疆某軍校。我們向他表示敬佩。他正色說,如果在新疆讀書,這就算留校了,還能有這麼好的待遇嗎?

五、友之情誼

畢業時,一位同學發言,學校是發光的太陽,我們圍著學校,既要公轉也要自轉。經常自轉的南政同學,對我的影響不亞於學校。

同學都有個性。轉業了一半,按照籍貫比例排名分別是:湖南、廣東、陝西、江蘇、四川……與辛亥革命起義省份完全一致。

轉業早的,實現了財務自由,當上了處長局長,還有進入中組部;還沒轉的,30%在總部,50%成為正團。碩士博士一大批。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學都有外號。有的突出長相,如穿山甲、大熊、小飛象、鳥、小鳥、惡龍、貓哥;有的姓名諧音,如藍天、陽光,還有葉子;有的根據習慣,如小男孩、老闆、士官、風一樣的男子;有的綜合考慮,如老幹部,也有小蜜……見面以外號相稱,配上那時峨冠博帶道袍般的軍裝,分外妖嬈。

不過,你要是以為他們妖嬈就文雅,那又錯了。這幫人表面斯文,骨子裡好鬥。我這一輩子看打架最多就在軍校。吃飯時打,看球時打,約女生散個步也能打起來。有時候還是隊領導帶著打。不打架時就打球,總要爭得頭破血流。學校醫務室,總是很忙。那些好打架的,後來發展都挺快,不知道是不是跟他們在關鍵時刻敢於亮傢伙有關。畢業那年,學校舉辦了一場詩歌朗誦會。一位同學的題目是:《攙扶著,也要走下去……》。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軍藝,南政應該是擁有女生最多的軍校。英姿颯爽的軍校女學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現代人稱之為制服誘惑。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身處男人窩,女學員特受寵,不管美醜、高矮、胖瘦,週末都有男學員約。你還鼓足勇氣琢磨如何打招呼,別人直接把電影票和零食遞到女生手上。校方照顧也全面,不讓乾重活,每月津貼還多一些。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新聞系女生最多,好看的相對也多一些。主持播音,新聞採訪,戰地玫瑰,別有一番韻味。其他系的男女比例多為9:1,女生像女皇,男生像後宮。能與新聞系有得一拼的是政工系,女幹部褪去了青年人稚氣,平添一份成熟魅惑。更不要說瘋狂的培訓系……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學校早就洞悉這群年輕人的小心思,在全院邊邊角角安上地燈,越暗的地方越多。大批糾察在暗黑時候出動,驚起一簾幽夢。

想出去?校門外護城河(實為臭水溝),四周是鐵絲網,唯獨側門的金陵螞蟻醫院可以翻牆。與糾察和暗哨較量,費時、費力、費錢、費口水。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四、信之風範

離開南政,才知道南政在軍中的威名。

當年分到四川某基地3人,全在政治部。政治部是清水衙門,工作辛苦,唯一的好處是進步快。如果不能提前晉級調職,絕對有一份外出讀書的大禮在等你。

在總部某報社實習。編輯問我是什麼學校畢業的,我說是南政。他嘿嘿一笑,我這才知道一半的編輯都是南政的,包括總編、副總編。我到軍報開會,見面只問你是哪一級。軍隊的編輯、記者和報道員,有南政背景的,佔據大半。直接好處就是,發稿渠道較為通暢。同樣一個版面,給誰發不是發,讓師弟師妹們露個臉,不挺好嗎?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到西安參加複試。一位評審專家問我是南政什麼專業?答,歷史。他不屑地問,學歷史在部隊有什麼用?我嚴肅地回答,根據部隊需要從事特定工作,歷史在潛移默化中讓我終生受用。對方聞之側目。

對此我已經習以為常。回想上學時,早點名、晚講評、班務會、隊務會、黨支部會、動員會、收心會……南政人無會不歡,能說會道。誰讓它是一個政治學院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軍校包分配。從整體上說,南政分配算得上極好。大批流向院校和機關,大都留在城市。我們區隊每年僅有兩三個支邊名額。如果支邊,一般可以享受這些待遇:保留研究生資格、榮立三等功、提前晉級一年。——放眼全軍,還有哪個軍校對學員如此眷顧?

一同學畢業支邊到新疆某軍校。我們向他表示敬佩。他正色說,如果在新疆讀書,這就算留校了,還能有這麼好的待遇嗎?

五、友之情誼

畢業時,一位同學發言,學校是發光的太陽,我們圍著學校,既要公轉也要自轉。經常自轉的南政同學,對我的影響不亞於學校。

同學都有個性。轉業了一半,按照籍貫比例排名分別是:湖南、廣東、陝西、江蘇、四川……與辛亥革命起義省份完全一致。

轉業早的,實現了財務自由,當上了處長局長,還有進入中組部;還沒轉的,30%在總部,50%成為正團。碩士博士一大批。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學都有外號。有的突出長相,如穿山甲、大熊、小飛象、鳥、小鳥、惡龍、貓哥;有的姓名諧音,如藍天、陽光,還有葉子;有的根據習慣,如小男孩、老闆、士官、風一樣的男子;有的綜合考慮,如老幹部,也有小蜜……見面以外號相稱,配上那時峨冠博帶道袍般的軍裝,分外妖嬈。

不過,你要是以為他們妖嬈就文雅,那又錯了。這幫人表面斯文,骨子裡好鬥。我這一輩子看打架最多就在軍校。吃飯時打,看球時打,約女生散個步也能打起來。有時候還是隊領導帶著打。不打架時就打球,總要爭得頭破血流。學校醫務室,總是很忙。那些好打架的,後來發展都挺快,不知道是不是跟他們在關鍵時刻敢於亮傢伙有關。畢業那年,學校舉辦了一場詩歌朗誦會。一位同學的題目是:《攙扶著,也要走下去……》。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學太優秀,你不努力,連去同學會的勇氣都沒有。

六、思之戀曲

再次回溯往事,觸摸了金子般的芳華年代,重溫了無數的喜悅、激動和榮耀。

從南政出發,我們開始了發軔之旅。像夸父一樣瘋狂奔跑,渴望被賞識、器重、認可,把草根的命運從世俗和慣性中滑離,顧不得兩旁閃過了多少美麗森林、湖泊或小橋。

每次回到川東故鄉,我都感到陌生而彷徨。家裡很多老物件,都停留在18年前。那把梳子,小學用過。那把剪刀,高中用過。那份中國地圖,初中買的,母親經常對照地圖看我在哪裡工作……這些入伍前的生活物件,父母都保管得很好,那是他們想念我的憑證。中間這18年歲月,我把它全部獻給了軍隊。而最初和最寶貴的4年,在南政度過。

面對改革變化,即使有些永遠改變,我們都記得來時的路,記得曾經被時光過濾,牢牢定格在中山北路那片土地上。

大學的微信群,每天總有講不完的事。歷史和青春彷彿活躍在昨天,而倔強的我們依然不會老去。縱然多年以後再回首,依然會微笑著說:

——嗨,南政,別來無恙!

"

轉業後,身份多次變化。被介紹時,一般第一句是:“他是南京政治學院畢業的。”語驚四座間,我的內心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一晃,距離在南政宣誓入伍已有20年。生命的五分之一(假如活百年),工齡的二分之一(奮鬥四十年),可能是軍旅生涯的百分之百,已然度過。整天忙碌於案牘之間,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經肩負過那樣牛逼的使命:生命線的捍衛者,政治工作科班生,戰場上拿槍頂著司令員太陽穴的那一批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第一教學樓

好在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之大。

一、初之選擇

20年來,我們頂著南政的光環,翻進體制的籬笆,用母校哺育後的身軀在海洋裡暢快遊動,在洶湧潮起時捲過幾朵浪花。

我絲毫不擔心大學同學秒懂上述騷情文字,輕而易舉從字詞句中剝離一兩句葷段子。這幫人就有這個本事,到哪裡都如此死性不改。

誰讓他們都是文科生呢?文科生多的地方,思想就活躍。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登堂入室之途,除了考公務員,另一條路在高考提前批指得清清楚楚——考軍校。

既能保衛國家,還能得到國家的恩賜,由此造成大水漫灌之勢。結果就是,凡考軍校者:分數要高,身體要好,模樣要正(不能歪瓜裂棗)。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有兩所文科軍校,可供文科生選擇的:都講政治,都在古都。一個輝煌在古代,一個優勢在近代,“瑜亮情結”久矣。在羊肉泡饃和鹽水鴨之間猶豫許久,我選擇了後者。不過,我也沒有放過前者,若干年後,逮著機會還是把它上了。

每年面向全國僅招200多名生長學員,文科生和理科生比例為4:6,理科生居然還多一些,風流才情也不減半分。我無言以對,只有在內心鄙視這幫搶文科生飯碗的人。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網上有各種中國軍校排名,無論怎麼排,必定有一所文科院校在內,這是黨指揮槍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而這一代表,只能是始終正軍的南京政治學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南政培養掌握生命線的人,解放軍的嫡系。

二、神之存在

有些軍校管理嚴苛,加上位置偏遠,姑且稱為監獄也不為過。唯獨政治學院例外,羊肉泡饃在朱雀大街,鹽水鴨在中山北路,都是響噹噹的繁華幹道,天子出行的必經之地。

與前者一字排開的蘇式積木樓相比,南政略顯雍容華貴。教學樓是國民黨交通部(南京最雄偉的民國建築),辦公樓是行政院。第一次進入教學樓,我在目字形格局裡左衝右突,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又彷彿傑克進入泰坦尼克號。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古典式辦公樓

1999年9月入學那批生長學員,頂著98年抗洪的傲嬌,感受對臺軍事鬥爭的熾熱,看著《紅十字方隊》電視劇來到這裡。他們的自媒體御用歌曲是《相逢是首歌》。

在大山深處的軍訓基地,血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皮掉了,肉掉了,所幸沒有掉隊,沒有人被退回去。像福貴在《活著》中那樣堅定一個信念——“回到學校就好”,出有車,住有樓,食有肉,手有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回到“飄落一片樹葉就可以砸到兩三個大校”的地方,迎接北大出身老院長的寬厚懷抱,我們撒丫子奔跑,狂叫嘴裡早淡出個鳥來。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為軍校,南政比陸軍學院輕鬆,比技術學院瀟灑。沒有找工作的擔憂,心無旁騖地跟隨鞏衍杞教授進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觀看滿天澄教授播放話劇《圖蘭朵》,聽顧林元教授講《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劉正斌教授談演講與口才……討論問題時,我常有一種“雅典學派”的感覺,真的很像北大。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歷史系最小,但有季雲飛教授,有臺灣問題研究所,還有一批民國史專家,名字經常上學術期刊和權威媒體。其他系的專家就更多了。在市場經濟盛行的今天,有這麼一些人還能堅守精神底線,“你有家財萬貫,我有桃李三千”。殊為感佩。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我有空就到圖書館——那裡書多,女生也多。有的居然在圖書館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體力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大二時申請護校,與五六位同學一起感受冬季的校園主張,大年除夕時吃到隔壁大娘送來的熱餃子。轉業前,我與連隊戰士一起度過,也給他們做了熱餃子。兩碗餃子,一世軍旅。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圖書館

畢業前夕,“非典”肆虐,嚴防死守,直接後果是沒能去革命聖地井崗山實習,間接後果是沒有吃到心儀的野味山珍。

與其他隊能歌善舞相比,我隊作風較為樸實——擅長製作黑板報。有一期主題名叫《“三灣改編”中我們痛並快樂著》,內容三大塊:1、淬火毛家灣(軍訓場)。2、礪劍海州灣(實習地)。3、成長薩家灣(學校處)。大學生涯三部分借用建軍原則巧妙融合,堪稱一絕。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三、迷之情感

軍校讓女人像男人,讓男人像一群行走的荷爾蒙。

身居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龍精虎猛卻困頓於鐵欄鋼盾,想象十公里外夫子廟上的槳聲燈影烏衣巷陌秦淮世家夜景生活,南政漢子抹了一把英雄淚,悄然打開“情愛話廊”廣播。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軍藝,南政應該是擁有女生最多的軍校。英姿颯爽的軍校女學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現代人稱之為制服誘惑。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身處男人窩,女學員特受寵,不管美醜、高矮、胖瘦,週末都有男學員約。你還鼓足勇氣琢磨如何打招呼,別人直接把電影票和零食遞到女生手上。校方照顧也全面,不讓乾重活,每月津貼還多一些。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新聞系女生最多,好看的相對也多一些。主持播音,新聞採訪,戰地玫瑰,別有一番韻味。其他系的男女比例多為9:1,女生像女皇,男生像後宮。能與新聞系有得一拼的是政工系,女幹部褪去了青年人稚氣,平添一份成熟魅惑。更不要說瘋狂的培訓系……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學校早就洞悉這群年輕人的小心思,在全院邊邊角角安上地燈,越暗的地方越多。大批糾察在暗黑時候出動,驚起一簾幽夢。

想出去?校門外護城河(實為臭水溝),四周是鐵絲網,唯獨側門的金陵螞蟻醫院可以翻牆。與糾察和暗哨較量,費時、費力、費錢、費口水。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四、信之風範

離開南政,才知道南政在軍中的威名。

當年分到四川某基地3人,全在政治部。政治部是清水衙門,工作辛苦,唯一的好處是進步快。如果不能提前晉級調職,絕對有一份外出讀書的大禮在等你。

在總部某報社實習。編輯問我是什麼學校畢業的,我說是南政。他嘿嘿一笑,我這才知道一半的編輯都是南政的,包括總編、副總編。我到軍報開會,見面只問你是哪一級。軍隊的編輯、記者和報道員,有南政背景的,佔據大半。直接好處就是,發稿渠道較為通暢。同樣一個版面,給誰發不是發,讓師弟師妹們露個臉,不挺好嗎?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到西安參加複試。一位評審專家問我是南政什麼專業?答,歷史。他不屑地問,學歷史在部隊有什麼用?我嚴肅地回答,根據部隊需要從事特定工作,歷史在潛移默化中讓我終生受用。對方聞之側目。

對此我已經習以為常。回想上學時,早點名、晚講評、班務會、隊務會、黨支部會、動員會、收心會……南政人無會不歡,能說會道。誰讓它是一個政治學院呢?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軍校包分配。從整體上說,南政分配算得上極好。大批流向院校和機關,大都留在城市。我們區隊每年僅有兩三個支邊名額。如果支邊,一般可以享受這些待遇:保留研究生資格、榮立三等功、提前晉級一年。——放眼全軍,還有哪個軍校對學員如此眷顧?

一同學畢業支邊到新疆某軍校。我們向他表示敬佩。他正色說,如果在新疆讀書,這就算留校了,還能有這麼好的待遇嗎?

五、友之情誼

畢業時,一位同學發言,學校是發光的太陽,我們圍著學校,既要公轉也要自轉。經常自轉的南政同學,對我的影響不亞於學校。

同學都有個性。轉業了一半,按照籍貫比例排名分別是:湖南、廣東、陝西、江蘇、四川……與辛亥革命起義省份完全一致。

轉業早的,實現了財務自由,當上了處長局長,還有進入中組部;還沒轉的,30%在總部,50%成為正團。碩士博士一大批。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學都有外號。有的突出長相,如穿山甲、大熊、小飛象、鳥、小鳥、惡龍、貓哥;有的姓名諧音,如藍天、陽光,還有葉子;有的根據習慣,如小男孩、老闆、士官、風一樣的男子;有的綜合考慮,如老幹部,也有小蜜……見面以外號相稱,配上那時峨冠博帶道袍般的軍裝,分外妖嬈。

不過,你要是以為他們妖嬈就文雅,那又錯了。這幫人表面斯文,骨子裡好鬥。我這一輩子看打架最多就在軍校。吃飯時打,看球時打,約女生散個步也能打起來。有時候還是隊領導帶著打。不打架時就打球,總要爭得頭破血流。學校醫務室,總是很忙。那些好打架的,後來發展都挺快,不知道是不是跟他們在關鍵時刻敢於亮傢伙有關。畢業那年,學校舉辦了一場詩歌朗誦會。一位同學的題目是:《攙扶著,也要走下去……》。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同學太優秀,你不努力,連去同學會的勇氣都沒有。

六、思之戀曲

再次回溯往事,觸摸了金子般的芳華年代,重溫了無數的喜悅、激動和榮耀。

從南政出發,我們開始了發軔之旅。像夸父一樣瘋狂奔跑,渴望被賞識、器重、認可,把草根的命運從世俗和慣性中滑離,顧不得兩旁閃過了多少美麗森林、湖泊或小橋。

每次回到川東故鄉,我都感到陌生而彷徨。家裡很多老物件,都停留在18年前。那把梳子,小學用過。那把剪刀,高中用過。那份中國地圖,初中買的,母親經常對照地圖看我在哪裡工作……這些入伍前的生活物件,父母都保管得很好,那是他們想念我的憑證。中間這18年歲月,我把它全部獻給了軍隊。而最初和最寶貴的4年,在南政度過。

面對改革變化,即使有些永遠改變,我們都記得來時的路,記得曾經被時光過濾,牢牢定格在中山北路那片土地上。

大學的微信群,每天總有講不完的事。歷史和青春彷彿活躍在昨天,而倔強的我們依然不會老去。縱然多年以後再回首,依然會微笑著說:

——嗨,南政,別來無恙!

軍中北大,風華依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