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想必大家一定從小就聽說過貝爾吧,他發明了電話,那貝爾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另外,貝爾實驗室到底是屬於AT&T、朗訊還是阿朗呢?(注阿朗已和諾基亞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在做什麼?貝爾實驗室為什麼衰落了?

抱著迷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史。

【發明家貝爾】

首先,我們先看看貝爾老先生的尊容:

"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想必大家一定從小就聽說過貝爾吧,他發明了電話,那貝爾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另外,貝爾實驗室到底是屬於AT&T、朗訊還是阿朗呢?(注阿朗已和諾基亞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在做什麼?貝爾實驗室為什麼衰落了?

抱著迷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史。

【發明家貝爾】

首先,我們先看看貝爾老先生的尊容: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亞歷山大·貝爾

貝爾的全名是亞歷山大·格拉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這個名字要記清,不要和英超現役的一位足球運動員(加里斯·貝爾,1989年生)搞混哦。

亞歷山大·貝爾(外國人常常將中間的名字略去)在1847年出生在蘇格蘭的一個聲學世家,

  • 23歲(1870年):移民加拿大
  • 24歲(1871年):又來到美國
  • 29歲(1876年):試驗成功了第一臺可用的電話,並在同年獲得電話專利
  • 30歲(1877年):貝爾便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公司以出租電話機收取使用費的方式盈利
  • 31歲(1878年):貝爾退出了貝爾電話公司,但他所擁有的電話專利可以讓他不斷獲得可觀的專利費
  • 35歲(1882年):正式加入美國國籍
  • 76歲(1922年):貝爾離開了人世

【AT&T】

AT&T,即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中文則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它是當今世界五百強之一。

"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想必大家一定從小就聽說過貝爾吧,他發明了電話,那貝爾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另外,貝爾實驗室到底是屬於AT&T、朗訊還是阿朗呢?(注阿朗已和諾基亞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在做什麼?貝爾實驗室為什麼衰落了?

抱著迷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史。

【發明家貝爾】

首先,我們先看看貝爾老先生的尊容: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亞歷山大·貝爾

貝爾的全名是亞歷山大·格拉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這個名字要記清,不要和英超現役的一位足球運動員(加里斯·貝爾,1989年生)搞混哦。

亞歷山大·貝爾(外國人常常將中間的名字略去)在1847年出生在蘇格蘭的一個聲學世家,

  • 23歲(1870年):移民加拿大
  • 24歲(1871年):又來到美國
  • 29歲(1876年):試驗成功了第一臺可用的電話,並在同年獲得電話專利
  • 30歲(1877年):貝爾便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公司以出租電話機收取使用費的方式盈利
  • 31歲(1878年):貝爾退出了貝爾電話公司,但他所擁有的電話專利可以讓他不斷獲得可觀的專利費
  • 35歲(1882年):正式加入美國國籍
  • 76歲(1922年):貝爾離開了人世

【AT&T】

AT&T,即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中文則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它是當今世界五百強之一。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AT&T公司

AT&T的前身便是剛剛提到的“於1877年創立的貝爾電話公司”(簡稱貝爾公司),在經營了18年之後,也就是1895年,貝爾電話公司決定將“全美範圍內的長途業務”分割出來,成立一家獨立的公司,起名叫做“AT&T”。AT&T發展迅猛,在1899年,AT&T便把其前身的貝爾電話公司整合進來,於是AT&T便成了貝爾公司的母公司。

在1925年,AT&T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併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簡稱便是貝爾實驗室)的獨立實體,在建立之初,貝爾實驗室便致力於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編程、電信技術等各方面的研究。

不幸的是,在1984年,美國司法部依據《反托拉斯法》對如日中天的AT&T進行拆分,形成了新的AT&T公司及七個本地電話公司,貝爾實驗室也因此縮減形成了貝爾實驗室核心團隊,主要負責為各個拆分後的公司提供研究開發的服務。

在1995年到1996年間,AT&T公司又被進行了一輪拆分,貝爾實驗室和設備製造部門脫離出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公司,叫做朗訊科技,而AT&T則只保留了通信服務業務,也只保留很小一批研究人員組建了AT&T實驗室。

【朗訊】

自從1996年從AT&T獨立出來後,朗訊(Lucent)公司以貝爾實驗室作為強力後盾,一致致力於為全球最大的通信服務提供商設計和提供網絡。朗訊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茉莉山。

"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想必大家一定從小就聽說過貝爾吧,他發明了電話,那貝爾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另外,貝爾實驗室到底是屬於AT&T、朗訊還是阿朗呢?(注阿朗已和諾基亞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在做什麼?貝爾實驗室為什麼衰落了?

抱著迷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史。

【發明家貝爾】

首先,我們先看看貝爾老先生的尊容: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亞歷山大·貝爾

貝爾的全名是亞歷山大·格拉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這個名字要記清,不要和英超現役的一位足球運動員(加里斯·貝爾,1989年生)搞混哦。

亞歷山大·貝爾(外國人常常將中間的名字略去)在1847年出生在蘇格蘭的一個聲學世家,

  • 23歲(1870年):移民加拿大
  • 24歲(1871年):又來到美國
  • 29歲(1876年):試驗成功了第一臺可用的電話,並在同年獲得電話專利
  • 30歲(1877年):貝爾便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公司以出租電話機收取使用費的方式盈利
  • 31歲(1878年):貝爾退出了貝爾電話公司,但他所擁有的電話專利可以讓他不斷獲得可觀的專利費
  • 35歲(1882年):正式加入美國國籍
  • 76歲(1922年):貝爾離開了人世

【AT&T】

AT&T,即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中文則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它是當今世界五百強之一。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AT&T公司

AT&T的前身便是剛剛提到的“於1877年創立的貝爾電話公司”(簡稱貝爾公司),在經營了18年之後,也就是1895年,貝爾電話公司決定將“全美範圍內的長途業務”分割出來,成立一家獨立的公司,起名叫做“AT&T”。AT&T發展迅猛,在1899年,AT&T便把其前身的貝爾電話公司整合進來,於是AT&T便成了貝爾公司的母公司。

在1925年,AT&T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併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簡稱便是貝爾實驗室)的獨立實體,在建立之初,貝爾實驗室便致力於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編程、電信技術等各方面的研究。

不幸的是,在1984年,美國司法部依據《反托拉斯法》對如日中天的AT&T進行拆分,形成了新的AT&T公司及七個本地電話公司,貝爾實驗室也因此縮減形成了貝爾實驗室核心團隊,主要負責為各個拆分後的公司提供研究開發的服務。

在1995年到1996年間,AT&T公司又被進行了一輪拆分,貝爾實驗室和設備製造部門脫離出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公司,叫做朗訊科技,而AT&T則只保留了通信服務業務,也只保留很小一批研究人員組建了AT&T實驗室。

【朗訊】

自從1996年從AT&T獨立出來後,朗訊(Lucent)公司以貝爾實驗室作為強力後盾,一致致力於為全球最大的通信服務提供商設計和提供網絡。朗訊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茉莉山。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朗訊科技

【阿爾卡特】

阿爾卡特(Alcatel)公司,創立於1898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一直專注於電信系統和設備以及相關的電纜和部件領域的研究和生產。

"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想必大家一定從小就聽說過貝爾吧,他發明了電話,那貝爾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另外,貝爾實驗室到底是屬於AT&T、朗訊還是阿朗呢?(注阿朗已和諾基亞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在做什麼?貝爾實驗室為什麼衰落了?

抱著迷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史。

【發明家貝爾】

首先,我們先看看貝爾老先生的尊容: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亞歷山大·貝爾

貝爾的全名是亞歷山大·格拉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這個名字要記清,不要和英超現役的一位足球運動員(加里斯·貝爾,1989年生)搞混哦。

亞歷山大·貝爾(外國人常常將中間的名字略去)在1847年出生在蘇格蘭的一個聲學世家,

  • 23歲(1870年):移民加拿大
  • 24歲(1871年):又來到美國
  • 29歲(1876年):試驗成功了第一臺可用的電話,並在同年獲得電話專利
  • 30歲(1877年):貝爾便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公司以出租電話機收取使用費的方式盈利
  • 31歲(1878年):貝爾退出了貝爾電話公司,但他所擁有的電話專利可以讓他不斷獲得可觀的專利費
  • 35歲(1882年):正式加入美國國籍
  • 76歲(1922年):貝爾離開了人世

【AT&T】

AT&T,即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中文則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它是當今世界五百強之一。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AT&T公司

AT&T的前身便是剛剛提到的“於1877年創立的貝爾電話公司”(簡稱貝爾公司),在經營了18年之後,也就是1895年,貝爾電話公司決定將“全美範圍內的長途業務”分割出來,成立一家獨立的公司,起名叫做“AT&T”。AT&T發展迅猛,在1899年,AT&T便把其前身的貝爾電話公司整合進來,於是AT&T便成了貝爾公司的母公司。

在1925年,AT&T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併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簡稱便是貝爾實驗室)的獨立實體,在建立之初,貝爾實驗室便致力於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編程、電信技術等各方面的研究。

不幸的是,在1984年,美國司法部依據《反托拉斯法》對如日中天的AT&T進行拆分,形成了新的AT&T公司及七個本地電話公司,貝爾實驗室也因此縮減形成了貝爾實驗室核心團隊,主要負責為各個拆分後的公司提供研究開發的服務。

在1995年到1996年間,AT&T公司又被進行了一輪拆分,貝爾實驗室和設備製造部門脫離出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公司,叫做朗訊科技,而AT&T則只保留了通信服務業務,也只保留很小一批研究人員組建了AT&T實驗室。

【朗訊】

自從1996年從AT&T獨立出來後,朗訊(Lucent)公司以貝爾實驗室作為強力後盾,一致致力於為全球最大的通信服務提供商設計和提供網絡。朗訊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茉莉山。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朗訊科技

【阿爾卡特】

阿爾卡特(Alcatel)公司,創立於1898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一直專注於電信系統和設備以及相關的電纜和部件領域的研究和生產。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阿朗】

在2006年,通信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和美國朗訊公司發表聯合聲明,宣佈了阿爾卡特公司收購朗訊公司的消息。在合併後的新公司中,阿爾卡特佔據60%的股份,朗訊佔有40%的股份。合併後的規模僅次於美國思科。

合併後的公司叫做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簡稱“阿朗”),總部設在法國巴黎,與此同時,原屬朗訊科技的貝爾實驗室也一併合併到阿朗。

"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想必大家一定從小就聽說過貝爾吧,他發明了電話,那貝爾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另外,貝爾實驗室到底是屬於AT&T、朗訊還是阿朗呢?(注阿朗已和諾基亞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在做什麼?貝爾實驗室為什麼衰落了?

抱著迷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史。

【發明家貝爾】

首先,我們先看看貝爾老先生的尊容: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亞歷山大·貝爾

貝爾的全名是亞歷山大·格拉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這個名字要記清,不要和英超現役的一位足球運動員(加里斯·貝爾,1989年生)搞混哦。

亞歷山大·貝爾(外國人常常將中間的名字略去)在1847年出生在蘇格蘭的一個聲學世家,

  • 23歲(1870年):移民加拿大
  • 24歲(1871年):又來到美國
  • 29歲(1876年):試驗成功了第一臺可用的電話,並在同年獲得電話專利
  • 30歲(1877年):貝爾便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公司以出租電話機收取使用費的方式盈利
  • 31歲(1878年):貝爾退出了貝爾電話公司,但他所擁有的電話專利可以讓他不斷獲得可觀的專利費
  • 35歲(1882年):正式加入美國國籍
  • 76歲(1922年):貝爾離開了人世

【AT&T】

AT&T,即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中文則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它是當今世界五百強之一。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AT&T公司

AT&T的前身便是剛剛提到的“於1877年創立的貝爾電話公司”(簡稱貝爾公司),在經營了18年之後,也就是1895年,貝爾電話公司決定將“全美範圍內的長途業務”分割出來,成立一家獨立的公司,起名叫做“AT&T”。AT&T發展迅猛,在1899年,AT&T便把其前身的貝爾電話公司整合進來,於是AT&T便成了貝爾公司的母公司。

在1925年,AT&T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併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簡稱便是貝爾實驗室)的獨立實體,在建立之初,貝爾實驗室便致力於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編程、電信技術等各方面的研究。

不幸的是,在1984年,美國司法部依據《反托拉斯法》對如日中天的AT&T進行拆分,形成了新的AT&T公司及七個本地電話公司,貝爾實驗室也因此縮減形成了貝爾實驗室核心團隊,主要負責為各個拆分後的公司提供研究開發的服務。

在1995年到1996年間,AT&T公司又被進行了一輪拆分,貝爾實驗室和設備製造部門脫離出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公司,叫做朗訊科技,而AT&T則只保留了通信服務業務,也只保留很小一批研究人員組建了AT&T實驗室。

【朗訊】

自從1996年從AT&T獨立出來後,朗訊(Lucent)公司以貝爾實驗室作為強力後盾,一致致力於為全球最大的通信服務提供商設計和提供網絡。朗訊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茉莉山。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朗訊科技

【阿爾卡特】

阿爾卡特(Alcatel)公司,創立於1898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一直專注於電信系統和設備以及相關的電纜和部件領域的研究和生產。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阿朗】

在2006年,通信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和美國朗訊公司發表聯合聲明,宣佈了阿爾卡特公司收購朗訊公司的消息。在合併後的新公司中,阿爾卡特佔據60%的股份,朗訊佔有40%的股份。合併後的規模僅次於美國思科。

合併後的公司叫做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簡稱“阿朗”),總部設在法國巴黎,與此同時,原屬朗訊科技的貝爾實驗室也一併合併到阿朗。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阿爾卡特-朗訊

【諾基亞-阿朗】

2015年諾基亞以156億歐元全面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這筆交易將鞏固諾基亞力圖在與市場領導者愛立信進行競爭中成為一家主要的電信網絡設備供應商的野心,此前諾基亞向微軟出售了其移動硬件部門。諾基亞和阿朗計劃於2016年上半年完成這筆交易。新公司預計將使用諾基亞品牌,但將保留阿朗的貝爾實驗室用於其研發活動。

"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想必大家一定從小就聽說過貝爾吧,他發明了電話,那貝爾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另外,貝爾實驗室到底是屬於AT&T、朗訊還是阿朗呢?(注阿朗已和諾基亞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在做什麼?貝爾實驗室為什麼衰落了?

抱著迷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史。

【發明家貝爾】

首先,我們先看看貝爾老先生的尊容: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亞歷山大·貝爾

貝爾的全名是亞歷山大·格拉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這個名字要記清,不要和英超現役的一位足球運動員(加里斯·貝爾,1989年生)搞混哦。

亞歷山大·貝爾(外國人常常將中間的名字略去)在1847年出生在蘇格蘭的一個聲學世家,

  • 23歲(1870年):移民加拿大
  • 24歲(1871年):又來到美國
  • 29歲(1876年):試驗成功了第一臺可用的電話,並在同年獲得電話專利
  • 30歲(1877年):貝爾便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公司以出租電話機收取使用費的方式盈利
  • 31歲(1878年):貝爾退出了貝爾電話公司,但他所擁有的電話專利可以讓他不斷獲得可觀的專利費
  • 35歲(1882年):正式加入美國國籍
  • 76歲(1922年):貝爾離開了人世

【AT&T】

AT&T,即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中文則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它是當今世界五百強之一。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AT&T公司

AT&T的前身便是剛剛提到的“於1877年創立的貝爾電話公司”(簡稱貝爾公司),在經營了18年之後,也就是1895年,貝爾電話公司決定將“全美範圍內的長途業務”分割出來,成立一家獨立的公司,起名叫做“AT&T”。AT&T發展迅猛,在1899年,AT&T便把其前身的貝爾電話公司整合進來,於是AT&T便成了貝爾公司的母公司。

在1925年,AT&T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併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簡稱便是貝爾實驗室)的獨立實體,在建立之初,貝爾實驗室便致力於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編程、電信技術等各方面的研究。

不幸的是,在1984年,美國司法部依據《反托拉斯法》對如日中天的AT&T進行拆分,形成了新的AT&T公司及七個本地電話公司,貝爾實驗室也因此縮減形成了貝爾實驗室核心團隊,主要負責為各個拆分後的公司提供研究開發的服務。

在1995年到1996年間,AT&T公司又被進行了一輪拆分,貝爾實驗室和設備製造部門脫離出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公司,叫做朗訊科技,而AT&T則只保留了通信服務業務,也只保留很小一批研究人員組建了AT&T實驗室。

【朗訊】

自從1996年從AT&T獨立出來後,朗訊(Lucent)公司以貝爾實驗室作為強力後盾,一致致力於為全球最大的通信服務提供商設計和提供網絡。朗訊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茉莉山。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朗訊科技

【阿爾卡特】

阿爾卡特(Alcatel)公司,創立於1898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一直專注於電信系統和設備以及相關的電纜和部件領域的研究和生產。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阿朗】

在2006年,通信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和美國朗訊公司發表聯合聲明,宣佈了阿爾卡特公司收購朗訊公司的消息。在合併後的新公司中,阿爾卡特佔據60%的股份,朗訊佔有40%的股份。合併後的規模僅次於美國思科。

合併後的公司叫做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簡稱“阿朗”),總部設在法國巴黎,與此同時,原屬朗訊科技的貝爾實驗室也一併合併到阿朗。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阿爾卡特-朗訊

【諾基亞-阿朗】

2015年諾基亞以156億歐元全面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這筆交易將鞏固諾基亞力圖在與市場領導者愛立信進行競爭中成為一家主要的電信網絡設備供應商的野心,此前諾基亞向微軟出售了其移動硬件部門。諾基亞和阿朗計劃於2016年上半年完成這筆交易。新公司預計將使用諾基亞品牌,但將保留阿朗的貝爾實驗室用於其研發活動。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貝爾實驗室的歷史】

通過上面的背景知識介紹,相信你一定已經瞭解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程,我們再來用簡短的文字總結一下:

貝爾發明電話 -> 貝爾建立貝爾電話公司 -> 貝爾電話公司分離出AT&T公司專門負責全美長途業務 -> AT&T整合原貝爾電話公司 -> AT&T收購西方電子研究部門並建立貝爾電話實驗室(即貝爾實驗室) -> AT&T因壟斷被拆分 -> AT&T再次被拆分,貝爾實驗室和設備製造部門被獨立出來成立朗訊科技公司 -> 阿爾卡特收購朗訊組成阿朗,貝爾實驗室也一起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服務於阿朗公司。

諾基亞收購阿朗,貝爾實驗室併入了諾基亞。

貝爾實驗室的興衰給我們的啟示

作為美國最大的科研機構之一,貝爾實驗室為推動美國的科技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85年間近3萬項專利,11位科學家問鼎7項諾貝爾物理學獎,更有9項美國國家科學獎、8項美國國家科技獎等頂級科技獎項被收入囊中。

正因為此,貝爾實驗室一度被視為美國的一張名片、美國科研機構中傑出的發明領袖。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功勳卓著的研究機構,卻在2008年放棄了其曾經引以為傲的基礎物理學研究,而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在網絡、高速電子、無線電、納米技術、軟件等可能更快為其母公司“阿爾卡特-朗訊”帶來回報的領域,一時間輿論感慨萬千。隨後,位於新澤西霍姆德的貝爾實驗室大樓被賣掉——時過境遷,人去樓空,至高無上的科研殿堂最終淪為按平米估價的商業樓盤。

貝爾實驗室憑藉什麼獲得巨大成功?又為何逐漸走向下坡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中國電信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亦是貝爾實驗室院士的畢奇認為,這些問題發人深省。於中國而言,更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

"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想必大家一定從小就聽說過貝爾吧,他發明了電話,那貝爾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另外,貝爾實驗室到底是屬於AT&T、朗訊還是阿朗呢?(注阿朗已和諾基亞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在做什麼?貝爾實驗室為什麼衰落了?

抱著迷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史。

【發明家貝爾】

首先,我們先看看貝爾老先生的尊容: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亞歷山大·貝爾

貝爾的全名是亞歷山大·格拉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這個名字要記清,不要和英超現役的一位足球運動員(加里斯·貝爾,1989年生)搞混哦。

亞歷山大·貝爾(外國人常常將中間的名字略去)在1847年出生在蘇格蘭的一個聲學世家,

  • 23歲(1870年):移民加拿大
  • 24歲(1871年):又來到美國
  • 29歲(1876年):試驗成功了第一臺可用的電話,並在同年獲得電話專利
  • 30歲(1877年):貝爾便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公司以出租電話機收取使用費的方式盈利
  • 31歲(1878年):貝爾退出了貝爾電話公司,但他所擁有的電話專利可以讓他不斷獲得可觀的專利費
  • 35歲(1882年):正式加入美國國籍
  • 76歲(1922年):貝爾離開了人世

【AT&T】

AT&T,即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中文則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它是當今世界五百強之一。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AT&T公司

AT&T的前身便是剛剛提到的“於1877年創立的貝爾電話公司”(簡稱貝爾公司),在經營了18年之後,也就是1895年,貝爾電話公司決定將“全美範圍內的長途業務”分割出來,成立一家獨立的公司,起名叫做“AT&T”。AT&T發展迅猛,在1899年,AT&T便把其前身的貝爾電話公司整合進來,於是AT&T便成了貝爾公司的母公司。

在1925年,AT&T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併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簡稱便是貝爾實驗室)的獨立實體,在建立之初,貝爾實驗室便致力於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編程、電信技術等各方面的研究。

不幸的是,在1984年,美國司法部依據《反托拉斯法》對如日中天的AT&T進行拆分,形成了新的AT&T公司及七個本地電話公司,貝爾實驗室也因此縮減形成了貝爾實驗室核心團隊,主要負責為各個拆分後的公司提供研究開發的服務。

在1995年到1996年間,AT&T公司又被進行了一輪拆分,貝爾實驗室和設備製造部門脫離出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公司,叫做朗訊科技,而AT&T則只保留了通信服務業務,也只保留很小一批研究人員組建了AT&T實驗室。

【朗訊】

自從1996年從AT&T獨立出來後,朗訊(Lucent)公司以貝爾實驗室作為強力後盾,一致致力於為全球最大的通信服務提供商設計和提供網絡。朗訊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茉莉山。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朗訊科技

【阿爾卡特】

阿爾卡特(Alcatel)公司,創立於1898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一直專注於電信系統和設備以及相關的電纜和部件領域的研究和生產。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阿朗】

在2006年,通信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和美國朗訊公司發表聯合聲明,宣佈了阿爾卡特公司收購朗訊公司的消息。在合併後的新公司中,阿爾卡特佔據60%的股份,朗訊佔有40%的股份。合併後的規模僅次於美國思科。

合併後的公司叫做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簡稱“阿朗”),總部設在法國巴黎,與此同時,原屬朗訊科技的貝爾實驗室也一併合併到阿朗。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阿爾卡特-朗訊

【諾基亞-阿朗】

2015年諾基亞以156億歐元全面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這筆交易將鞏固諾基亞力圖在與市場領導者愛立信進行競爭中成為一家主要的電信網絡設備供應商的野心,此前諾基亞向微軟出售了其移動硬件部門。諾基亞和阿朗計劃於2016年上半年完成這筆交易。新公司預計將使用諾基亞品牌,但將保留阿朗的貝爾實驗室用於其研發活動。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貝爾實驗室的歷史】

通過上面的背景知識介紹,相信你一定已經瞭解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程,我們再來用簡短的文字總結一下:

貝爾發明電話 -> 貝爾建立貝爾電話公司 -> 貝爾電話公司分離出AT&T公司專門負責全美長途業務 -> AT&T整合原貝爾電話公司 -> AT&T收購西方電子研究部門並建立貝爾電話實驗室(即貝爾實驗室) -> AT&T因壟斷被拆分 -> AT&T再次被拆分,貝爾實驗室和設備製造部門被獨立出來成立朗訊科技公司 -> 阿爾卡特收購朗訊組成阿朗,貝爾實驗室也一起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服務於阿朗公司。

諾基亞收購阿朗,貝爾實驗室併入了諾基亞。

貝爾實驗室的興衰給我們的啟示

作為美國最大的科研機構之一,貝爾實驗室為推動美國的科技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85年間近3萬項專利,11位科學家問鼎7項諾貝爾物理學獎,更有9項美國國家科學獎、8項美國國家科技獎等頂級科技獎項被收入囊中。

正因為此,貝爾實驗室一度被視為美國的一張名片、美國科研機構中傑出的發明領袖。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功勳卓著的研究機構,卻在2008年放棄了其曾經引以為傲的基礎物理學研究,而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在網絡、高速電子、無線電、納米技術、軟件等可能更快為其母公司“阿爾卡特-朗訊”帶來回報的領域,一時間輿論感慨萬千。隨後,位於新澤西霍姆德的貝爾實驗室大樓被賣掉——時過境遷,人去樓空,至高無上的科研殿堂最終淪為按平米估價的商業樓盤。

貝爾實驗室憑藉什麼獲得巨大成功?又為何逐漸走向下坡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中國電信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亦是貝爾實驗室院士的畢奇認為,這些問題發人深省。於中國而言,更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締造“發明”的“藝術殿堂”

“如果發明創造是藝術,那麼貝爾實驗室當之無愧是藝術殿堂。”畢奇如是評價。事實上,不少人甚至認為“貝爾實驗室一直在創造人類社會的未來。”

這種讚譽並沒有言過其實。1947年,物理學家巴丁和布拉頓在貝爾實驗室的大樓裡發明了點接觸晶體管,之後他們的同事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又先後發明了面型晶體管和體型效應晶體管,晶體管的誕生驚豔於世,給三位科學家帶來了諾獎,也讓貝爾實驗室隨之聞名全球。更為重要的是,這一發明掀起了以晶體管取代電子管的微電子技術革命,帶領人類開啟了硅文明時代。

當前最流行的編程語言之一的C語言同樣出自貝爾實驗室。而除此之外,和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一起被譽為20世紀四大發明的激光器,蜂窩式移動電話的發明和發展,光纖及光通信科技的研發直到整個光通信時代的開創,無一例外都是貝爾實驗室的傑作。

貝爾實驗室專注發明,這一傳統從貝爾發明電話開始。畢奇說:“在那個年代,電話的創意是革命性的,可以說前無古人。那時候科學家們就從聲學、生理學、電學、機械學等多學科的基礎研究著手,一一突破。沒有這些,電話無從談起。”

不過,研發活動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尤其是這種發明創造式的創新活動,大量的資金投入不可避免。但對早期的貝爾實驗室而言,這一點並不值得憂心。貝爾實驗室在建立之際,其賴以生存的母公司已經在有線和無線電話領域佔據了美國90%的市場,從原本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型私企搖身一變成為財大氣粗的壟斷企業,不可否認,電話專利及其之後的一系列創新性研發成果成就了母公司的輝煌業績。

而母公司這樣的壟斷企業亦成為貝爾實驗室的基礎。母公司對於貝爾實驗室的重視尤甚,在資金問題上從不吝嗇。據瞭解,在當時,個人資產能夠達到1萬美元以上即可入列富裕階層,而貝爾實驗室獲得的第一筆年度科研經費就已經高達1200萬美元。

“1200萬在其時可謂天文數字,但正得益於此,貝爾實驗室有實力聘用3200名工作人員,裡面包含了大量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主攻技術研發的工程師。”畢奇這樣說。

“後來貝爾實驗室的經費實行了與銷售收入掛鉤的機制,大概是以銷售收入的4%~5%作為實驗室的年度研發經費。”這一機制更加保障了貝爾實驗室的科研經費來源,到了2001年之後,這筆投入資金基本已經穩定在35億美元左右。所以,長年在貝爾實驗室大樓中穿梭的研究人員,從未為科研經費發過愁。

“雄厚的經濟基礎使研究人員能夠用上最好的研究設備,保證實驗室自身的儀器工廠有條件及時製備新的研究儀器,讓所有包括僅僅是剛剛萌發的科學構想能最快速地付諸於實驗。”畢奇說,貝爾實驗室總是能快速搶佔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原因很簡單,“硬環境”夠硬。

無為而治:科研的伊甸園

固然,有力的經濟基礎是科研堅強的後盾,為研究人員排解後顧之憂,自由馳騁在“藝術殿堂”,創造一件件傑出的“藝術作品”。

“但僅僅依靠科研經費、設備配備等硬環境還遠遠不夠,如何打造一個絕佳的軟環境,也是一個重點。”畢奇認為,軟環境產生吸引力,吸引更多傑出人才彙集於此。能夠營造氛圍,傑出人才的思想交流與智慧碰撞會產生更多的“火花”,創意、成果會層出不窮。

對軟環境的打造,貝爾實驗室別有經驗。工作人員數量從建立之初幾千人到後來的幾萬人,博士和碩士學歷人員數額接近一半,足以證明貝爾實驗室有著它獨特的魅力。

用諾貝爾獎獲得者、美裔華人朱棣文的話來說,“貝爾實驗室是研究的樂園。”有著20多年貝爾實驗室工作經驗的畢奇也深有體會,他說:“對於研究人員來說,最大的樂趣莫過於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專長來選擇研究課題,並能夠得到自由交流和探討,在貝爾實驗室這些都能得到最充分地滿足。”

雖然,對於關鍵技術的保密和知識產權的持有可能與“自由交流”有所衝突,但在貝爾實驗室,研究成果獲得專利之後,研究人員是被允許公開發表論文,隨意參與各種學術研討的。“相互的交流和討論有助於激發個人的創造靈感,發現更多的人才。”在貝爾實驗室,既有個人也有以小組為單位的組合。每個研究單位在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上有很大的獨立性。但只要有“切磋”的想法,任何人隨時可以進出交談討論。和諧和互相尊重的文化造就了廣泛合作的基礎,幾句閒聊也能極其自然地發展成為協同研究。

貝爾實驗室充分放任自流,“貝爾實驗室極為重視研究人員的時間,大部分的會議都由個人自由決定是否參加。”畢奇如是說,貝爾實驗室在會議的規模上,幾人、十幾人是標準規模,“開非技術的大會”的情況基本不存在。

自由開放的環境來自於一個寬鬆的體制,而管理方式決定了這一切。對於貝爾實驗室這樣的發明型科研機構,直接花錢去聘請一個職業經理人來做管理,顯然不是上策。畢奇告訴記者,“專家治院才是貝爾實驗室的管理方式。”

“貝爾實驗室的管理崗位沿襲企業的慣例,但不同之處是,每一層的領導都是由某個領域被認可的技術權威來擔任的。”以總裁一職來說,貝爾實驗室各個時期都會有一個主要的研發方向,那麼在此方向上成就大且富於組織管理能力的專家就是總裁的最佳候選人。

貝爾實驗室從首任總裁尤厄特開始,無一例外都是產業界和學術界的泰斗。在每一個人肩負管理重任之前,他們實際上已經在這座實驗室大樓裡走過了好幾十個年頭,有許多領導就是為貝爾實驗室捧回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有些還曾在國家的科技機構和國防機構中擔任過要職,之後才回來領導貝爾實驗室。

這些總裁們也許對公務員系統或是企業中的層級系統早已諳熟,但在貝爾實驗室,所謂的上下級的隸屬關係不明顯,人與人之間更接近於平等的同事關係。在這裡,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會被視為無知的干涉,有所限制的科技探索被認為會挫傷科學精神。“總裁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大家工作,充分發揮大家的能動性。他們成為管理者之後,更多的時間是在為機構爭取利益,排除來自四面八方的干擾。”

在考核方面,太多的硬性指標並不存在,對面世的科研成果進行評定的也正是治院的專家,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更自由的事情就是,在這裡允許長期不出任何成績,而且沒有解僱的危險。”畢奇介紹說。

當然,能夠集聚到貝爾實驗室從事理想研究的人,皆非等閒。在某一領域內的領導地位,自我工作的動力,對未來工作的想法,三者能夠兼具才有可能獲得貝爾實驗室大門通行證。

事實上,每年能夠被招聘進入室內工作的人,無一不是具有科技領袖之尊或有著巨大潛力的優秀人才。“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從事的研究領域如飢似渴的熱情和興趣,而這些熱情和追求驅動了科研的發展和深入,使得貝爾實驗室能夠成為發明的永動機、科研的伊甸園。”畢奇說道。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雄厚的資金、自由的環境、寬鬆的體制……如此種種締造了貝爾實驗室的成功,使得貝爾實驗室曾一度成為美國科研機構中的領袖。

然而,貝爾實驗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不斷遭遇華爾街的干涉,命途坎坷。反壟斷法之下,母公司被迫分解,八千多名研發人員一夕之間被調出,近一半人奔向解體後的地方運營公司。新科技知識的外流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貝爾實驗室在安全和發展上受到衝擊。

在華爾街的日益參透下,市場競爭的愈演愈烈,一度迫使貝爾實驗室將整個研發戰略的重心轉移到科研成果轉化上來。1989年,實驗室有近80%的研發人員分離出去,進入業務部門。

但這與貝爾實驗室的傳統是背道而馳的,在此之前的幾十年間,從事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的人員並不與業務部門發生直接聯繫。

在而後的時間裡,情況並沒有發生好轉。90年代,AT&T在一次戰略重組中再次分解,貝爾實驗室就這樣徹底從母體中剝離,分屬給了專門負責通信科技及其設備研究的朗訊科技公司。

失去了AT&T GLEWW140915 這座大靠山,貝爾實驗室的熠熠星輝逐漸黯淡了下來,朗訊公司的利潤不足以養活一個擁有上萬人的巨型實驗室。貝爾實驗室不得不開始限制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自由,他們被要求將科研轉移到能夠儘快創造利潤的研究上來,雖然依然有技術的突破,有創新,但這和貝爾實驗室曾經的發明性質的創新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短缺的資金使得研究者們形成了濃厚的危機意識,緊張的時間表時刻在催促他們加快項目的進展,所有的創新動力都來自於對經濟利益的追逐,這一切無疑削弱了貝爾實驗室的發明創造能力。”畢奇這樣說道。

踏入新世紀門檻的朗訊,在競爭壓力下,不斷在裁員並縮減經費,貝爾實驗室的境況堪憂。當時的總裁為了扭轉局勢,索性直接搞起了企業模式,科技泰斗們都被要求去做商業項目,去做市場分析。這對向來以研究著稱的貝爾實驗室來說,無疑是一個“冷笑話”。

2006年,朗訊與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合併,成為貝爾實驗室新的母體,即現在的“阿朗”,但困境並沒有得到逆轉。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設備商,比如中國的華為、中興的價格挑戰,阿朗的境遇也顯得有些蒼涼。

多重衝擊之下,貝爾實驗室的中長期研究難以為繼。2008年,阿朗出售了位於新澤西霍姆德的貝爾實驗室大樓,曾經為貝爾實驗室爭得7項諾獎的基礎物理學研究被徹底拋棄。

“全球範圍內,經濟效益在主導一切,科技發展也幾乎完全受制於經濟效益。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貝爾實驗室為代表的發明型大型研究院相繼衰落甚至倒閉。”

隨著2015年諾基亞收購阿朗,貝爾實驗室也併入了諾基亞,開始越來越默默無聞了。

對於中國來說,貝爾實驗室的成功和衰落都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以貝爾實驗室為代表的發明創造藝術殿堂為美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我們有實力進行科技投資,為高科技的孕育和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倘若我們能夠逆潮流而動,創造寬鬆自由的環境,支持高端人才去自由發揮創造力,進行科學探索和發明創造,在中國創造貝爾實驗室,我們就有可能在發明創造方面,獨樹一幟,取得領先地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強有力的基礎。”

AT&T進化史:一家運營商是如何成為技術巨人的?

與自家分出去的兄弟朗訊-貝爾實驗室不同,AT&T則是一步一有一家運營商成長為技術巨人。

一直以來,AT&T都有著“貝爾大媽”的暱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其業務主要集中在通訊市場。由於用戶與其打交道的時間太久了,因此對於AT&T人們總是有種又愛又恨的複雜感情。許多批評者罵它罵的多了,態度也變得曖昧起來,他們戲稱AT&T的Logo為《星球大戰》中的死星。

事實上,當手機時代悄然來臨時,AT&T是市場上唯一的玩家。不過,1982年時美國政府出於反壟斷考慮決定“肢解”AT&T,最終該公司被分拆成了現在的“小貝爾公司”。這些分拆後的小公司逐漸成為區域性的通訊巨頭,最後它們逐漸演化成了MCI、Sprint、Verizon和T-Moble等新巨頭,奠定了美國通訊業現在的格局。

上世紀80年代末,政府開始放松管制,於是市場競爭開始加劇,這也促進了現代通訊市場的形成。

筆者上世紀90年代在AT&T的移動諮詢部門任職,我清楚的記得當時提醒它們團隊VoIP電話(網絡語音電話)帶來的威脅。不過當時手機並未大規模普及,AT&T的主營業務還是固定電話,因此它們對這一警告視而不見。

轉入新世紀後,VoIP電話和無線網絡技術迅速崛起,AT&T倒是反應迅速,馬上將其融入了自己的服務。2006年,AT&T則開始提供名為Uverse的電視服務,試圖與其他有線電視公司進行競爭。從這時起,AT&T的主營業務正式分成了三大支柱:VoIP電話、互聯網接入和電視。

現在AT&T則準備再次華麗轉身。此前,Uverse曾取得過一定程度的成功,不過它們也意識到自己需要為電視服務添加更多內容。於是,在2014年AT&T買下了付費電視提供商DirecTV,當時就花了490億美元。隨著流媒體視頻業務的火爆,AT&T也開始積極籌備,試圖加入戰團。

這次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AT&T又開啟了新的賭注,如果能獲得監管部門的同意,它們將獲得CNN、HBO、TNT等強力內容提供商並建立一個現代的媒體通訊帝國。

除此之外,AT&T的觸手還伸到了聯網汽車領域,現在已經有700萬輛美國汽車搭載了該公司的調制解調器。

這一系列戰略動作對AT&T的未來非常重要,不過從更廣闊的意義上來看,它們對媒體和電信行業的重塑影響更為廣泛。未來的的AT&T將不再是一家電信公司,它變身為無線通訊商和內容分銷公司,讓各種流媒體內容霸佔用戶設備是它們的新目標。增強了實力的AT&T現在是Verizon、Sprint和T-Mobile的巨大威脅,未來這些運營商都將加大在內容領域的投資以便與其競爭(其中Verizon已經動了起來,它們收購了AOL和雅虎)。

AT&T走上現在這條內容整合之路就是因為它意識到人們對內容的需求非常迫切。市場研究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的數據顯示,雖然用戶對於服務的需求很多,但其中一到兩項優質服務才是他們掏錢與否的關鍵,而無線網絡與內容的整合則是AT&T一錘定音的重要力量。此外,這次的收購還讓AT&T擁有了與強大硅谷公司一戰的實力,它們未來完全可以在在線廣告領域與谷歌和Facebook搶食。

AT&T已經不再是從前我們熟悉的那家公司了,浴火重生的它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具實力的通訊和內容公司。如果這次歷史大收購能獲得監管部門放行,那麼它將引起其他競爭對手競相追趕。

"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想必大家一定從小就聽說過貝爾吧,他發明了電話,那貝爾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另外,貝爾實驗室到底是屬於AT&T、朗訊還是阿朗呢?(注阿朗已和諾基亞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在做什麼?貝爾實驗室為什麼衰落了?

抱著迷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史。

【發明家貝爾】

首先,我們先看看貝爾老先生的尊容: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亞歷山大·貝爾

貝爾的全名是亞歷山大·格拉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這個名字要記清,不要和英超現役的一位足球運動員(加里斯·貝爾,1989年生)搞混哦。

亞歷山大·貝爾(外國人常常將中間的名字略去)在1847年出生在蘇格蘭的一個聲學世家,

  • 23歲(1870年):移民加拿大
  • 24歲(1871年):又來到美國
  • 29歲(1876年):試驗成功了第一臺可用的電話,並在同年獲得電話專利
  • 30歲(1877年):貝爾便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公司以出租電話機收取使用費的方式盈利
  • 31歲(1878年):貝爾退出了貝爾電話公司,但他所擁有的電話專利可以讓他不斷獲得可觀的專利費
  • 35歲(1882年):正式加入美國國籍
  • 76歲(1922年):貝爾離開了人世

【AT&T】

AT&T,即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中文則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它是當今世界五百強之一。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AT&T公司

AT&T的前身便是剛剛提到的“於1877年創立的貝爾電話公司”(簡稱貝爾公司),在經營了18年之後,也就是1895年,貝爾電話公司決定將“全美範圍內的長途業務”分割出來,成立一家獨立的公司,起名叫做“AT&T”。AT&T發展迅猛,在1899年,AT&T便把其前身的貝爾電話公司整合進來,於是AT&T便成了貝爾公司的母公司。

在1925年,AT&T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併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簡稱便是貝爾實驗室)的獨立實體,在建立之初,貝爾實驗室便致力於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編程、電信技術等各方面的研究。

不幸的是,在1984年,美國司法部依據《反托拉斯法》對如日中天的AT&T進行拆分,形成了新的AT&T公司及七個本地電話公司,貝爾實驗室也因此縮減形成了貝爾實驗室核心團隊,主要負責為各個拆分後的公司提供研究開發的服務。

在1995年到1996年間,AT&T公司又被進行了一輪拆分,貝爾實驗室和設備製造部門脫離出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公司,叫做朗訊科技,而AT&T則只保留了通信服務業務,也只保留很小一批研究人員組建了AT&T實驗室。

【朗訊】

自從1996年從AT&T獨立出來後,朗訊(Lucent)公司以貝爾實驗室作為強力後盾,一致致力於為全球最大的通信服務提供商設計和提供網絡。朗訊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茉莉山。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朗訊科技

【阿爾卡特】

阿爾卡特(Alcatel)公司,創立於1898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一直專注於電信系統和設備以及相關的電纜和部件領域的研究和生產。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阿朗】

在2006年,通信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和美國朗訊公司發表聯合聲明,宣佈了阿爾卡特公司收購朗訊公司的消息。在合併後的新公司中,阿爾卡特佔據60%的股份,朗訊佔有40%的股份。合併後的規模僅次於美國思科。

合併後的公司叫做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簡稱“阿朗”),總部設在法國巴黎,與此同時,原屬朗訊科技的貝爾實驗室也一併合併到阿朗。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阿爾卡特-朗訊

【諾基亞-阿朗】

2015年諾基亞以156億歐元全面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這筆交易將鞏固諾基亞力圖在與市場領導者愛立信進行競爭中成為一家主要的電信網絡設備供應商的野心,此前諾基亞向微軟出售了其移動硬件部門。諾基亞和阿朗計劃於2016年上半年完成這筆交易。新公司預計將使用諾基亞品牌,但將保留阿朗的貝爾實驗室用於其研發活動。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貝爾實驗室的歷史】

通過上面的背景知識介紹,相信你一定已經瞭解了貝爾實驗室的發展歷程,我們再來用簡短的文字總結一下:

貝爾發明電話 -> 貝爾建立貝爾電話公司 -> 貝爾電話公司分離出AT&T公司專門負責全美長途業務 -> AT&T整合原貝爾電話公司 -> AT&T收購西方電子研究部門並建立貝爾電話實驗室(即貝爾實驗室) -> AT&T因壟斷被拆分 -> AT&T再次被拆分,貝爾實驗室和設備製造部門被獨立出來成立朗訊科技公司 -> 阿爾卡特收購朗訊組成阿朗,貝爾實驗室也一起合併 ->貝爾實驗室現在服務於阿朗公司。

諾基亞收購阿朗,貝爾實驗室併入了諾基亞。

貝爾實驗室的興衰給我們的啟示

作為美國最大的科研機構之一,貝爾實驗室為推動美國的科技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85年間近3萬項專利,11位科學家問鼎7項諾貝爾物理學獎,更有9項美國國家科學獎、8項美國國家科技獎等頂級科技獎項被收入囊中。

正因為此,貝爾實驗室一度被視為美國的一張名片、美國科研機構中傑出的發明領袖。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功勳卓著的研究機構,卻在2008年放棄了其曾經引以為傲的基礎物理學研究,而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在網絡、高速電子、無線電、納米技術、軟件等可能更快為其母公司“阿爾卡特-朗訊”帶來回報的領域,一時間輿論感慨萬千。隨後,位於新澤西霍姆德的貝爾實驗室大樓被賣掉——時過境遷,人去樓空,至高無上的科研殿堂最終淪為按平米估價的商業樓盤。

貝爾實驗室憑藉什麼獲得巨大成功?又為何逐漸走向下坡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中國電信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亦是貝爾實驗室院士的畢奇認為,這些問題發人深省。於中國而言,更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締造“發明”的“藝術殿堂”

“如果發明創造是藝術,那麼貝爾實驗室當之無愧是藝術殿堂。”畢奇如是評價。事實上,不少人甚至認為“貝爾實驗室一直在創造人類社會的未來。”

這種讚譽並沒有言過其實。1947年,物理學家巴丁和布拉頓在貝爾實驗室的大樓裡發明了點接觸晶體管,之後他們的同事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又先後發明了面型晶體管和體型效應晶體管,晶體管的誕生驚豔於世,給三位科學家帶來了諾獎,也讓貝爾實驗室隨之聞名全球。更為重要的是,這一發明掀起了以晶體管取代電子管的微電子技術革命,帶領人類開啟了硅文明時代。

當前最流行的編程語言之一的C語言同樣出自貝爾實驗室。而除此之外,和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一起被譽為20世紀四大發明的激光器,蜂窩式移動電話的發明和發展,光纖及光通信科技的研發直到整個光通信時代的開創,無一例外都是貝爾實驗室的傑作。

貝爾實驗室專注發明,這一傳統從貝爾發明電話開始。畢奇說:“在那個年代,電話的創意是革命性的,可以說前無古人。那時候科學家們就從聲學、生理學、電學、機械學等多學科的基礎研究著手,一一突破。沒有這些,電話無從談起。”

不過,研發活動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尤其是這種發明創造式的創新活動,大量的資金投入不可避免。但對早期的貝爾實驗室而言,這一點並不值得憂心。貝爾實驗室在建立之際,其賴以生存的母公司已經在有線和無線電話領域佔據了美國90%的市場,從原本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型私企搖身一變成為財大氣粗的壟斷企業,不可否認,電話專利及其之後的一系列創新性研發成果成就了母公司的輝煌業績。

而母公司這樣的壟斷企業亦成為貝爾實驗室的基礎。母公司對於貝爾實驗室的重視尤甚,在資金問題上從不吝嗇。據瞭解,在當時,個人資產能夠達到1萬美元以上即可入列富裕階層,而貝爾實驗室獲得的第一筆年度科研經費就已經高達1200萬美元。

“1200萬在其時可謂天文數字,但正得益於此,貝爾實驗室有實力聘用3200名工作人員,裡面包含了大量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主攻技術研發的工程師。”畢奇這樣說。

“後來貝爾實驗室的經費實行了與銷售收入掛鉤的機制,大概是以銷售收入的4%~5%作為實驗室的年度研發經費。”這一機制更加保障了貝爾實驗室的科研經費來源,到了2001年之後,這筆投入資金基本已經穩定在35億美元左右。所以,長年在貝爾實驗室大樓中穿梭的研究人員,從未為科研經費發過愁。

“雄厚的經濟基礎使研究人員能夠用上最好的研究設備,保證實驗室自身的儀器工廠有條件及時製備新的研究儀器,讓所有包括僅僅是剛剛萌發的科學構想能最快速地付諸於實驗。”畢奇說,貝爾實驗室總是能快速搶佔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原因很簡單,“硬環境”夠硬。

無為而治:科研的伊甸園

固然,有力的經濟基礎是科研堅強的後盾,為研究人員排解後顧之憂,自由馳騁在“藝術殿堂”,創造一件件傑出的“藝術作品”。

“但僅僅依靠科研經費、設備配備等硬環境還遠遠不夠,如何打造一個絕佳的軟環境,也是一個重點。”畢奇認為,軟環境產生吸引力,吸引更多傑出人才彙集於此。能夠營造氛圍,傑出人才的思想交流與智慧碰撞會產生更多的“火花”,創意、成果會層出不窮。

對軟環境的打造,貝爾實驗室別有經驗。工作人員數量從建立之初幾千人到後來的幾萬人,博士和碩士學歷人員數額接近一半,足以證明貝爾實驗室有著它獨特的魅力。

用諾貝爾獎獲得者、美裔華人朱棣文的話來說,“貝爾實驗室是研究的樂園。”有著20多年貝爾實驗室工作經驗的畢奇也深有體會,他說:“對於研究人員來說,最大的樂趣莫過於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專長來選擇研究課題,並能夠得到自由交流和探討,在貝爾實驗室這些都能得到最充分地滿足。”

雖然,對於關鍵技術的保密和知識產權的持有可能與“自由交流”有所衝突,但在貝爾實驗室,研究成果獲得專利之後,研究人員是被允許公開發表論文,隨意參與各種學術研討的。“相互的交流和討論有助於激發個人的創造靈感,發現更多的人才。”在貝爾實驗室,既有個人也有以小組為單位的組合。每個研究單位在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上有很大的獨立性。但只要有“切磋”的想法,任何人隨時可以進出交談討論。和諧和互相尊重的文化造就了廣泛合作的基礎,幾句閒聊也能極其自然地發展成為協同研究。

貝爾實驗室充分放任自流,“貝爾實驗室極為重視研究人員的時間,大部分的會議都由個人自由決定是否參加。”畢奇如是說,貝爾實驗室在會議的規模上,幾人、十幾人是標準規模,“開非技術的大會”的情況基本不存在。

自由開放的環境來自於一個寬鬆的體制,而管理方式決定了這一切。對於貝爾實驗室這樣的發明型科研機構,直接花錢去聘請一個職業經理人來做管理,顯然不是上策。畢奇告訴記者,“專家治院才是貝爾實驗室的管理方式。”

“貝爾實驗室的管理崗位沿襲企業的慣例,但不同之處是,每一層的領導都是由某個領域被認可的技術權威來擔任的。”以總裁一職來說,貝爾實驗室各個時期都會有一個主要的研發方向,那麼在此方向上成就大且富於組織管理能力的專家就是總裁的最佳候選人。

貝爾實驗室從首任總裁尤厄特開始,無一例外都是產業界和學術界的泰斗。在每一個人肩負管理重任之前,他們實際上已經在這座實驗室大樓裡走過了好幾十個年頭,有許多領導就是為貝爾實驗室捧回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有些還曾在國家的科技機構和國防機構中擔任過要職,之後才回來領導貝爾實驗室。

這些總裁們也許對公務員系統或是企業中的層級系統早已諳熟,但在貝爾實驗室,所謂的上下級的隸屬關係不明顯,人與人之間更接近於平等的同事關係。在這裡,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會被視為無知的干涉,有所限制的科技探索被認為會挫傷科學精神。“總裁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大家工作,充分發揮大家的能動性。他們成為管理者之後,更多的時間是在為機構爭取利益,排除來自四面八方的干擾。”

在考核方面,太多的硬性指標並不存在,對面世的科研成果進行評定的也正是治院的專家,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更自由的事情就是,在這裡允許長期不出任何成績,而且沒有解僱的危險。”畢奇介紹說。

當然,能夠集聚到貝爾實驗室從事理想研究的人,皆非等閒。在某一領域內的領導地位,自我工作的動力,對未來工作的想法,三者能夠兼具才有可能獲得貝爾實驗室大門通行證。

事實上,每年能夠被招聘進入室內工作的人,無一不是具有科技領袖之尊或有著巨大潛力的優秀人才。“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從事的研究領域如飢似渴的熱情和興趣,而這些熱情和追求驅動了科研的發展和深入,使得貝爾實驗室能夠成為發明的永動機、科研的伊甸園。”畢奇說道。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雄厚的資金、自由的環境、寬鬆的體制……如此種種締造了貝爾實驗室的成功,使得貝爾實驗室曾一度成為美國科研機構中的領袖。

然而,貝爾實驗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不斷遭遇華爾街的干涉,命途坎坷。反壟斷法之下,母公司被迫分解,八千多名研發人員一夕之間被調出,近一半人奔向解體後的地方運營公司。新科技知識的外流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貝爾實驗室在安全和發展上受到衝擊。

在華爾街的日益參透下,市場競爭的愈演愈烈,一度迫使貝爾實驗室將整個研發戰略的重心轉移到科研成果轉化上來。1989年,實驗室有近80%的研發人員分離出去,進入業務部門。

但這與貝爾實驗室的傳統是背道而馳的,在此之前的幾十年間,從事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的人員並不與業務部門發生直接聯繫。

在而後的時間裡,情況並沒有發生好轉。90年代,AT&T在一次戰略重組中再次分解,貝爾實驗室就這樣徹底從母體中剝離,分屬給了專門負責通信科技及其設備研究的朗訊科技公司。

失去了AT&T GLEWW140915 這座大靠山,貝爾實驗室的熠熠星輝逐漸黯淡了下來,朗訊公司的利潤不足以養活一個擁有上萬人的巨型實驗室。貝爾實驗室不得不開始限制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自由,他們被要求將科研轉移到能夠儘快創造利潤的研究上來,雖然依然有技術的突破,有創新,但這和貝爾實驗室曾經的發明性質的創新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短缺的資金使得研究者們形成了濃厚的危機意識,緊張的時間表時刻在催促他們加快項目的進展,所有的創新動力都來自於對經濟利益的追逐,這一切無疑削弱了貝爾實驗室的發明創造能力。”畢奇這樣說道。

踏入新世紀門檻的朗訊,在競爭壓力下,不斷在裁員並縮減經費,貝爾實驗室的境況堪憂。當時的總裁為了扭轉局勢,索性直接搞起了企業模式,科技泰斗們都被要求去做商業項目,去做市場分析。這對向來以研究著稱的貝爾實驗室來說,無疑是一個“冷笑話”。

2006年,朗訊與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合併,成為貝爾實驗室新的母體,即現在的“阿朗”,但困境並沒有得到逆轉。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設備商,比如中國的華為、中興的價格挑戰,阿朗的境遇也顯得有些蒼涼。

多重衝擊之下,貝爾實驗室的中長期研究難以為繼。2008年,阿朗出售了位於新澤西霍姆德的貝爾實驗室大樓,曾經為貝爾實驗室爭得7項諾獎的基礎物理學研究被徹底拋棄。

“全球範圍內,經濟效益在主導一切,科技發展也幾乎完全受制於經濟效益。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貝爾實驗室為代表的發明型大型研究院相繼衰落甚至倒閉。”

隨著2015年諾基亞收購阿朗,貝爾實驗室也併入了諾基亞,開始越來越默默無聞了。

對於中國來說,貝爾實驗室的成功和衰落都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以貝爾實驗室為代表的發明創造藝術殿堂為美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我們有實力進行科技投資,為高科技的孕育和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倘若我們能夠逆潮流而動,創造寬鬆自由的環境,支持高端人才去自由發揮創造力,進行科學探索和發明創造,在中國創造貝爾實驗室,我們就有可能在發明創造方面,獨樹一幟,取得領先地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強有力的基礎。”

AT&T進化史:一家運營商是如何成為技術巨人的?

與自家分出去的兄弟朗訊-貝爾實驗室不同,AT&T則是一步一有一家運營商成長為技術巨人。

一直以來,AT&T都有著“貝爾大媽”的暱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其業務主要集中在通訊市場。由於用戶與其打交道的時間太久了,因此對於AT&T人們總是有種又愛又恨的複雜感情。許多批評者罵它罵的多了,態度也變得曖昧起來,他們戲稱AT&T的Logo為《星球大戰》中的死星。

事實上,當手機時代悄然來臨時,AT&T是市場上唯一的玩家。不過,1982年時美國政府出於反壟斷考慮決定“肢解”AT&T,最終該公司被分拆成了現在的“小貝爾公司”。這些分拆後的小公司逐漸成為區域性的通訊巨頭,最後它們逐漸演化成了MCI、Sprint、Verizon和T-Moble等新巨頭,奠定了美國通訊業現在的格局。

上世紀80年代末,政府開始放松管制,於是市場競爭開始加劇,這也促進了現代通訊市場的形成。

筆者上世紀90年代在AT&T的移動諮詢部門任職,我清楚的記得當時提醒它們團隊VoIP電話(網絡語音電話)帶來的威脅。不過當時手機並未大規模普及,AT&T的主營業務還是固定電話,因此它們對這一警告視而不見。

轉入新世紀後,VoIP電話和無線網絡技術迅速崛起,AT&T倒是反應迅速,馬上將其融入了自己的服務。2006年,AT&T則開始提供名為Uverse的電視服務,試圖與其他有線電視公司進行競爭。從這時起,AT&T的主營業務正式分成了三大支柱:VoIP電話、互聯網接入和電視。

現在AT&T則準備再次華麗轉身。此前,Uverse曾取得過一定程度的成功,不過它們也意識到自己需要為電視服務添加更多內容。於是,在2014年AT&T買下了付費電視提供商DirecTV,當時就花了490億美元。隨著流媒體視頻業務的火爆,AT&T也開始積極籌備,試圖加入戰團。

這次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AT&T又開啟了新的賭注,如果能獲得監管部門的同意,它們將獲得CNN、HBO、TNT等強力內容提供商並建立一個現代的媒體通訊帝國。

除此之外,AT&T的觸手還伸到了聯網汽車領域,現在已經有700萬輛美國汽車搭載了該公司的調制解調器。

這一系列戰略動作對AT&T的未來非常重要,不過從更廣闊的意義上來看,它們對媒體和電信行業的重塑影響更為廣泛。未來的的AT&T將不再是一家電信公司,它變身為無線通訊商和內容分銷公司,讓各種流媒體內容霸佔用戶設備是它們的新目標。增強了實力的AT&T現在是Verizon、Sprint和T-Mobile的巨大威脅,未來這些運營商都將加大在內容領域的投資以便與其競爭(其中Verizon已經動了起來,它們收購了AOL和雅虎)。

AT&T走上現在這條內容整合之路就是因為它意識到人們對內容的需求非常迫切。市場研究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的數據顯示,雖然用戶對於服務的需求很多,但其中一到兩項優質服務才是他們掏錢與否的關鍵,而無線網絡與內容的整合則是AT&T一錘定音的重要力量。此外,這次的收購還讓AT&T擁有了與強大硅谷公司一戰的實力,它們未來完全可以在在線廣告領域與谷歌和Facebook搶食。

AT&T已經不再是從前我們熟悉的那家公司了,浴火重生的它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具實力的通訊和內容公司。如果這次歷史大收購能獲得監管部門放行,那麼它將引起其他競爭對手競相追趕。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不得不令人深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