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

『 穿越亞馬遜之旅 』外一篇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印第安人的起源恐怕和亞洲還真有些關係,如果追溯的話,可能兩者的聯繫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與薩滿等神話傳說的產生可能在同時。”

這話如果是某個考古學家說出來,可能比較正常,但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電力工程師出身的管理層人員,那就讓人覺得有點兒怪異了。這兩者的領域完全不相干嘛。

可是,在巴西採訪期間,會經常聽到國網巴控公司的員工之間交流這樣的問題。尤其是他們談起這方面的話題還很有深度,完全不是閒聊的狀態。

"

『 穿越亞馬遜之旅 』外一篇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印第安人的起源恐怕和亞洲還真有些關係,如果追溯的話,可能兩者的聯繫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與薩滿等神話傳說的產生可能在同時。”

這話如果是某個考古學家說出來,可能比較正常,但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電力工程師出身的管理層人員,那就讓人覺得有點兒怪異了。這兩者的領域完全不相干嘛。

可是,在巴西採訪期間,會經常聽到國網巴控公司的員工之間交流這樣的問題。尤其是他們談起這方面的話題還很有深度,完全不是閒聊的狀態。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印第安人起源的問題,他們會拿出這樣一張照片,告訴你這是幾千年前印第安人在巴西叢林中留下的,他們在岩石上刻下各種面孔的圖案,以此表達對於山川天地神靈的深刻敬畏。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有著這種原始性質的信仰。

"

『 穿越亞馬遜之旅 』外一篇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印第安人的起源恐怕和亞洲還真有些關係,如果追溯的話,可能兩者的聯繫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與薩滿等神話傳說的產生可能在同時。”

這話如果是某個考古學家說出來,可能比較正常,但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電力工程師出身的管理層人員,那就讓人覺得有點兒怪異了。這兩者的領域完全不相干嘛。

可是,在巴西採訪期間,會經常聽到國網巴控公司的員工之間交流這樣的問題。尤其是他們談起這方面的話題還很有深度,完全不是閒聊的狀態。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印第安人起源的問題,他們會拿出這樣一張照片,告訴你這是幾千年前印第安人在巴西叢林中留下的,他們在岩石上刻下各種面孔的圖案,以此表達對於山川天地神靈的深刻敬畏。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有著這種原始性質的信仰。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無獨有偶,在我國黑龍江流域和北面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發現過類似的石刻,那是早期人類在一萬年以前留下的,與薩滿相關的神話故事關係密切。其人面造型有哭有笑,與印第安人的圖案極是相通。而且,兩者的刻畫工藝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在火山噴發後,熔岩冷卻的後期在新產生的火山岩上雕鑿的,此時這些新形成的岩石還比較柔軟,原始人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

從線條的勾勒到創作手法,二者明顯有異曲同工之處,似乎在暗喻著其中存在某種聯繫。而歷史學家一直存在這樣的看法——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在最後一次冰期的時候從亞洲跨越白令陸橋來到美洲的蒙古利亞人種。也許,這組石刻巖畫便是這種假說的一個例證。

問題是,一群電力工程師怎麼會對歷史這麼瞭解呢?

原來,按照巴西的環保規定,如電力工程這樣的大型項目,不但要注意對於當地動植物和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有義務保護周邊文化環境——這其中便包括了對於文物和歷史遺蹟的保護。

這樣一來,我們在策劃線路和計劃施工的時候,便有義務對線路沿線的文物進行考察,以確定對其有無影響,如果有影響,那麼或者我們的線路改線,或者便需要對文物採取保護措施。

開始進行這一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工程師曾經覺得這不是個大問題。這是因為巴西立國不過200年,能有多少文物級別的物件存留下來呢?

然而,工作開始進行後,大家發現並不是這樣。比如剛才看到的巖畫,是1961年由巴西政府的考古學家發現,1998年確認為國家級文物單位的。

我們的線路正是從這個叫做“Sítio Arqueológico(史前石刻)”的遺蹟上方通過。在巴西的叢林深處,這樣的情況還很是不少。

"

『 穿越亞馬遜之旅 』外一篇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印第安人的起源恐怕和亞洲還真有些關係,如果追溯的話,可能兩者的聯繫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與薩滿等神話傳說的產生可能在同時。”

這話如果是某個考古學家說出來,可能比較正常,但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電力工程師出身的管理層人員,那就讓人覺得有點兒怪異了。這兩者的領域完全不相干嘛。

可是,在巴西採訪期間,會經常聽到國網巴控公司的員工之間交流這樣的問題。尤其是他們談起這方面的話題還很有深度,完全不是閒聊的狀態。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印第安人起源的問題,他們會拿出這樣一張照片,告訴你這是幾千年前印第安人在巴西叢林中留下的,他們在岩石上刻下各種面孔的圖案,以此表達對於山川天地神靈的深刻敬畏。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有著這種原始性質的信仰。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無獨有偶,在我國黑龍江流域和北面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發現過類似的石刻,那是早期人類在一萬年以前留下的,與薩滿相關的神話故事關係密切。其人面造型有哭有笑,與印第安人的圖案極是相通。而且,兩者的刻畫工藝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在火山噴發後,熔岩冷卻的後期在新產生的火山岩上雕鑿的,此時這些新形成的岩石還比較柔軟,原始人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

從線條的勾勒到創作手法,二者明顯有異曲同工之處,似乎在暗喻著其中存在某種聯繫。而歷史學家一直存在這樣的看法——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在最後一次冰期的時候從亞洲跨越白令陸橋來到美洲的蒙古利亞人種。也許,這組石刻巖畫便是這種假說的一個例證。

問題是,一群電力工程師怎麼會對歷史這麼瞭解呢?

原來,按照巴西的環保規定,如電力工程這樣的大型項目,不但要注意對於當地動植物和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有義務保護周邊文化環境——這其中便包括了對於文物和歷史遺蹟的保護。

這樣一來,我們在策劃線路和計劃施工的時候,便有義務對線路沿線的文物進行考察,以確定對其有無影響,如果有影響,那麼或者我們的線路改線,或者便需要對文物採取保護措施。

開始進行這一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工程師曾經覺得這不是個大問題。這是因為巴西立國不過200年,能有多少文物級別的物件存留下來呢?

然而,工作開始進行後,大家發現並不是這樣。比如剛才看到的巖畫,是1961年由巴西政府的考古學家發現,1998年確認為國家級文物單位的。

我們的線路正是從這個叫做“Sítio Arqueológico(史前石刻)”的遺蹟上方通過。在巴西的叢林深處,這樣的情況還很是不少。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這裡面,有一些是曾經被巴西相關部門考察過的歷史遺蹟,無論列入或者沒有列入文物清單,都需要確認工程對其有無影響。

"

『 穿越亞馬遜之旅 』外一篇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印第安人的起源恐怕和亞洲還真有些關係,如果追溯的話,可能兩者的聯繫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與薩滿等神話傳說的產生可能在同時。”

這話如果是某個考古學家說出來,可能比較正常,但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電力工程師出身的管理層人員,那就讓人覺得有點兒怪異了。這兩者的領域完全不相干嘛。

可是,在巴西採訪期間,會經常聽到國網巴控公司的員工之間交流這樣的問題。尤其是他們談起這方面的話題還很有深度,完全不是閒聊的狀態。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印第安人起源的問題,他們會拿出這樣一張照片,告訴你這是幾千年前印第安人在巴西叢林中留下的,他們在岩石上刻下各種面孔的圖案,以此表達對於山川天地神靈的深刻敬畏。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有著這種原始性質的信仰。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無獨有偶,在我國黑龍江流域和北面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發現過類似的石刻,那是早期人類在一萬年以前留下的,與薩滿相關的神話故事關係密切。其人面造型有哭有笑,與印第安人的圖案極是相通。而且,兩者的刻畫工藝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在火山噴發後,熔岩冷卻的後期在新產生的火山岩上雕鑿的,此時這些新形成的岩石還比較柔軟,原始人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

從線條的勾勒到創作手法,二者明顯有異曲同工之處,似乎在暗喻著其中存在某種聯繫。而歷史學家一直存在這樣的看法——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在最後一次冰期的時候從亞洲跨越白令陸橋來到美洲的蒙古利亞人種。也許,這組石刻巖畫便是這種假說的一個例證。

問題是,一群電力工程師怎麼會對歷史這麼瞭解呢?

原來,按照巴西的環保規定,如電力工程這樣的大型項目,不但要注意對於當地動植物和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有義務保護周邊文化環境——這其中便包括了對於文物和歷史遺蹟的保護。

這樣一來,我們在策劃線路和計劃施工的時候,便有義務對線路沿線的文物進行考察,以確定對其有無影響,如果有影響,那麼或者我們的線路改線,或者便需要對文物採取保護措施。

開始進行這一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工程師曾經覺得這不是個大問題。這是因為巴西立國不過200年,能有多少文物級別的物件存留下來呢?

然而,工作開始進行後,大家發現並不是這樣。比如剛才看到的巖畫,是1961年由巴西政府的考古學家發現,1998年確認為國家級文物單位的。

我們的線路正是從這個叫做“Sítio Arqueológico(史前石刻)”的遺蹟上方通過。在巴西的叢林深處,這樣的情況還很是不少。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這裡面,有一些是曾經被巴西相關部門考察過的歷史遺蹟,無論列入或者沒有列入文物清單,都需要確認工程對其有無影響。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還有的則是我們在施工中的發現,例如這一處,便是我們在帕拉州進行前期考察時發現的文化遺蹟,具體年代不詳,但出土文物頗為豐富。

"

『 穿越亞馬遜之旅 』外一篇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印第安人的起源恐怕和亞洲還真有些關係,如果追溯的話,可能兩者的聯繫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與薩滿等神話傳說的產生可能在同時。”

這話如果是某個考古學家說出來,可能比較正常,但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電力工程師出身的管理層人員,那就讓人覺得有點兒怪異了。這兩者的領域完全不相干嘛。

可是,在巴西採訪期間,會經常聽到國網巴控公司的員工之間交流這樣的問題。尤其是他們談起這方面的話題還很有深度,完全不是閒聊的狀態。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印第安人起源的問題,他們會拿出這樣一張照片,告訴你這是幾千年前印第安人在巴西叢林中留下的,他們在岩石上刻下各種面孔的圖案,以此表達對於山川天地神靈的深刻敬畏。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有著這種原始性質的信仰。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無獨有偶,在我國黑龍江流域和北面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發現過類似的石刻,那是早期人類在一萬年以前留下的,與薩滿相關的神話故事關係密切。其人面造型有哭有笑,與印第安人的圖案極是相通。而且,兩者的刻畫工藝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在火山噴發後,熔岩冷卻的後期在新產生的火山岩上雕鑿的,此時這些新形成的岩石還比較柔軟,原始人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

從線條的勾勒到創作手法,二者明顯有異曲同工之處,似乎在暗喻著其中存在某種聯繫。而歷史學家一直存在這樣的看法——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在最後一次冰期的時候從亞洲跨越白令陸橋來到美洲的蒙古利亞人種。也許,這組石刻巖畫便是這種假說的一個例證。

問題是,一群電力工程師怎麼會對歷史這麼瞭解呢?

原來,按照巴西的環保規定,如電力工程這樣的大型項目,不但要注意對於當地動植物和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有義務保護周邊文化環境——這其中便包括了對於文物和歷史遺蹟的保護。

這樣一來,我們在策劃線路和計劃施工的時候,便有義務對線路沿線的文物進行考察,以確定對其有無影響,如果有影響,那麼或者我們的線路改線,或者便需要對文物採取保護措施。

開始進行這一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工程師曾經覺得這不是個大問題。這是因為巴西立國不過200年,能有多少文物級別的物件存留下來呢?

然而,工作開始進行後,大家發現並不是這樣。比如剛才看到的巖畫,是1961年由巴西政府的考古學家發現,1998年確認為國家級文物單位的。

我們的線路正是從這個叫做“Sítio Arqueológico(史前石刻)”的遺蹟上方通過。在巴西的叢林深處,這樣的情況還很是不少。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這裡面,有一些是曾經被巴西相關部門考察過的歷史遺蹟,無論列入或者沒有列入文物清單,都需要確認工程對其有無影響。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還有的則是我們在施工中的發現,例如這一處,便是我們在帕拉州進行前期考察時發現的文化遺蹟,具體年代不詳,但出土文物頗為豐富。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這樣殘存的陶片,儘管只有不大的一片,卻清晰地展示了古人對藝術的最初理解。顯然,巴西古代也曾經存在過一些可圈可點的文化。考慮到它的古人類最初可能來自亞洲,要經過北美洲、中美洲陸橋,還要翻越安第斯山才能滲透到巴西這塊土地,那時候他們能夠依靠的只有雙腳。這裡人類文明的火花,可說彌足珍貴。

叢林中有很多文化遺址不為人知,但如果不小心破壞了,就屬於不可恢復的遺憾。所以我們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學和考古學知識,以保證能夠做好對文物遺蹟的前期判斷,配合好專家的工作。有時候,這種配合會耽誤工期,但從整個社會效益而言,這種延誤也是必要的。巴西因為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長,所以十分重視點滴的歷史遺蹟。比如前面提到的巖畫,如果我們的施工會破壞其周邊環境,可能使其受到損傷,那肯定要繞路而行。好在經過考察,認為對其沒有什麼破壞。當然,既然有這麼一個遺蹟存在,在附近施工時我們就儘量不利用機械,以求對發現的文物進行保護。

有的文物並不明顯。例如,在託坎廷斯州的施工中,我們在策劃的線路上發現了一座廢棄的教堂遺址。從理工科角度來看,這座教堂早已破敗殆盡,原來的禮拜堂、鐘樓等建築悉數坍塌,似乎沒有什麼價值了。然而,對於當地人來說,在兩百多年前本地區居然已經擁有如此一座雄偉的教堂,實在是太值得自豪的業績了。要知道那時巴西這個國家還沒有正式誕生呢。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一位國網巴控工作人員半開玩笑地說。

踏破五千裡的漫長線路,也彷彿對巴西中部人跡罕至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文物考察。巴西方面十分重視這件事,派來專家隨同我們一起進行考察。應該說,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體驗。一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另一種文化環境中對於歷史的重視,二來也加深了我國員工對於巴西這個國家的瞭解。

"

『 穿越亞馬遜之旅 』外一篇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印第安人的起源恐怕和亞洲還真有些關係,如果追溯的話,可能兩者的聯繫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與薩滿等神話傳說的產生可能在同時。”

這話如果是某個考古學家說出來,可能比較正常,但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電力工程師出身的管理層人員,那就讓人覺得有點兒怪異了。這兩者的領域完全不相干嘛。

可是,在巴西採訪期間,會經常聽到國網巴控公司的員工之間交流這樣的問題。尤其是他們談起這方面的話題還很有深度,完全不是閒聊的狀態。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印第安人起源的問題,他們會拿出這樣一張照片,告訴你這是幾千年前印第安人在巴西叢林中留下的,他們在岩石上刻下各種面孔的圖案,以此表達對於山川天地神靈的深刻敬畏。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有著這種原始性質的信仰。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無獨有偶,在我國黑龍江流域和北面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發現過類似的石刻,那是早期人類在一萬年以前留下的,與薩滿相關的神話故事關係密切。其人面造型有哭有笑,與印第安人的圖案極是相通。而且,兩者的刻畫工藝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在火山噴發後,熔岩冷卻的後期在新產生的火山岩上雕鑿的,此時這些新形成的岩石還比較柔軟,原始人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

從線條的勾勒到創作手法,二者明顯有異曲同工之處,似乎在暗喻著其中存在某種聯繫。而歷史學家一直存在這樣的看法——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在最後一次冰期的時候從亞洲跨越白令陸橋來到美洲的蒙古利亞人種。也許,這組石刻巖畫便是這種假說的一個例證。

問題是,一群電力工程師怎麼會對歷史這麼瞭解呢?

原來,按照巴西的環保規定,如電力工程這樣的大型項目,不但要注意對於當地動植物和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有義務保護周邊文化環境——這其中便包括了對於文物和歷史遺蹟的保護。

這樣一來,我們在策劃線路和計劃施工的時候,便有義務對線路沿線的文物進行考察,以確定對其有無影響,如果有影響,那麼或者我們的線路改線,或者便需要對文物採取保護措施。

開始進行這一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工程師曾經覺得這不是個大問題。這是因為巴西立國不過200年,能有多少文物級別的物件存留下來呢?

然而,工作開始進行後,大家發現並不是這樣。比如剛才看到的巖畫,是1961年由巴西政府的考古學家發現,1998年確認為國家級文物單位的。

我們的線路正是從這個叫做“Sítio Arqueológico(史前石刻)”的遺蹟上方通過。在巴西的叢林深處,這樣的情況還很是不少。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這裡面,有一些是曾經被巴西相關部門考察過的歷史遺蹟,無論列入或者沒有列入文物清單,都需要確認工程對其有無影響。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還有的則是我們在施工中的發現,例如這一處,便是我們在帕拉州進行前期考察時發現的文化遺蹟,具體年代不詳,但出土文物頗為豐富。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這樣殘存的陶片,儘管只有不大的一片,卻清晰地展示了古人對藝術的最初理解。顯然,巴西古代也曾經存在過一些可圈可點的文化。考慮到它的古人類最初可能來自亞洲,要經過北美洲、中美洲陸橋,還要翻越安第斯山才能滲透到巴西這塊土地,那時候他們能夠依靠的只有雙腳。這裡人類文明的火花,可說彌足珍貴。

叢林中有很多文化遺址不為人知,但如果不小心破壞了,就屬於不可恢復的遺憾。所以我們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學和考古學知識,以保證能夠做好對文物遺蹟的前期判斷,配合好專家的工作。有時候,這種配合會耽誤工期,但從整個社會效益而言,這種延誤也是必要的。巴西因為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長,所以十分重視點滴的歷史遺蹟。比如前面提到的巖畫,如果我們的施工會破壞其周邊環境,可能使其受到損傷,那肯定要繞路而行。好在經過考察,認為對其沒有什麼破壞。當然,既然有這麼一個遺蹟存在,在附近施工時我們就儘量不利用機械,以求對發現的文物進行保護。

有的文物並不明顯。例如,在託坎廷斯州的施工中,我們在策劃的線路上發現了一座廢棄的教堂遺址。從理工科角度來看,這座教堂早已破敗殆盡,原來的禮拜堂、鐘樓等建築悉數坍塌,似乎沒有什麼價值了。然而,對於當地人來說,在兩百多年前本地區居然已經擁有如此一座雄偉的教堂,實在是太值得自豪的業績了。要知道那時巴西這個國家還沒有正式誕生呢。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一位國網巴控工作人員半開玩笑地說。

踏破五千裡的漫長線路,也彷彿對巴西中部人跡罕至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文物考察。巴西方面十分重視這件事,派來專家隨同我們一起進行考察。應該說,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體驗。一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另一種文化環境中對於歷史的重視,二來也加深了我國員工對於巴西這個國家的瞭解。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應該說,大部分的發現看起來都不是那麼起眼,只是一些肉眼幾乎難以辨認的遺蹟和殘缺不全的文物。在南美洲的史前時光中,還沒有發現可靠的金屬工具,這說明他們那時的生產力比較有限,歲月的磨蝕使殘存的遺址變得模糊不清,我們必須投入很多精力才能夠辨認它們。

在一些探險小說中,有人會在熱帶雨林中發現某個失蹤的城市,裡面會有精美宏大的雕刻乃至依然有奉行古老習俗的民族生活;也有人會在那裡遇到食人族的襲擊,命喪荒野或失蹤。這兩種情況,我們的工程人員都沒有遇到過。看來,不是這些神祕文明隱藏得太深,便是它們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小說家的臆想。有道是深知此事要躬行,有很多這樣的作家根本就沒有進入過南美的叢林,所以,他們實際上並不如我們的工程師更有發言權。

"

『 穿越亞馬遜之旅 』外一篇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印第安人的起源恐怕和亞洲還真有些關係,如果追溯的話,可能兩者的聯繫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與薩滿等神話傳說的產生可能在同時。”

這話如果是某個考古學家說出來,可能比較正常,但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電力工程師出身的管理層人員,那就讓人覺得有點兒怪異了。這兩者的領域完全不相干嘛。

可是,在巴西採訪期間,會經常聽到國網巴控公司的員工之間交流這樣的問題。尤其是他們談起這方面的話題還很有深度,完全不是閒聊的狀態。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印第安人起源的問題,他們會拿出這樣一張照片,告訴你這是幾千年前印第安人在巴西叢林中留下的,他們在岩石上刻下各種面孔的圖案,以此表達對於山川天地神靈的深刻敬畏。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有著這種原始性質的信仰。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無獨有偶,在我國黑龍江流域和北面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發現過類似的石刻,那是早期人類在一萬年以前留下的,與薩滿相關的神話故事關係密切。其人面造型有哭有笑,與印第安人的圖案極是相通。而且,兩者的刻畫工藝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在火山噴發後,熔岩冷卻的後期在新產生的火山岩上雕鑿的,此時這些新形成的岩石還比較柔軟,原始人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

從線條的勾勒到創作手法,二者明顯有異曲同工之處,似乎在暗喻著其中存在某種聯繫。而歷史學家一直存在這樣的看法——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在最後一次冰期的時候從亞洲跨越白令陸橋來到美洲的蒙古利亞人種。也許,這組石刻巖畫便是這種假說的一個例證。

問題是,一群電力工程師怎麼會對歷史這麼瞭解呢?

原來,按照巴西的環保規定,如電力工程這樣的大型項目,不但要注意對於當地動植物和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有義務保護周邊文化環境——這其中便包括了對於文物和歷史遺蹟的保護。

這樣一來,我們在策劃線路和計劃施工的時候,便有義務對線路沿線的文物進行考察,以確定對其有無影響,如果有影響,那麼或者我們的線路改線,或者便需要對文物採取保護措施。

開始進行這一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工程師曾經覺得這不是個大問題。這是因為巴西立國不過200年,能有多少文物級別的物件存留下來呢?

然而,工作開始進行後,大家發現並不是這樣。比如剛才看到的巖畫,是1961年由巴西政府的考古學家發現,1998年確認為國家級文物單位的。

我們的線路正是從這個叫做“Sítio Arqueológico(史前石刻)”的遺蹟上方通過。在巴西的叢林深處,這樣的情況還很是不少。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這裡面,有一些是曾經被巴西相關部門考察過的歷史遺蹟,無論列入或者沒有列入文物清單,都需要確認工程對其有無影響。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還有的則是我們在施工中的發現,例如這一處,便是我們在帕拉州進行前期考察時發現的文化遺蹟,具體年代不詳,但出土文物頗為豐富。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這樣殘存的陶片,儘管只有不大的一片,卻清晰地展示了古人對藝術的最初理解。顯然,巴西古代也曾經存在過一些可圈可點的文化。考慮到它的古人類最初可能來自亞洲,要經過北美洲、中美洲陸橋,還要翻越安第斯山才能滲透到巴西這塊土地,那時候他們能夠依靠的只有雙腳。這裡人類文明的火花,可說彌足珍貴。

叢林中有很多文化遺址不為人知,但如果不小心破壞了,就屬於不可恢復的遺憾。所以我們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學和考古學知識,以保證能夠做好對文物遺蹟的前期判斷,配合好專家的工作。有時候,這種配合會耽誤工期,但從整個社會效益而言,這種延誤也是必要的。巴西因為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長,所以十分重視點滴的歷史遺蹟。比如前面提到的巖畫,如果我們的施工會破壞其周邊環境,可能使其受到損傷,那肯定要繞路而行。好在經過考察,認為對其沒有什麼破壞。當然,既然有這麼一個遺蹟存在,在附近施工時我們就儘量不利用機械,以求對發現的文物進行保護。

有的文物並不明顯。例如,在託坎廷斯州的施工中,我們在策劃的線路上發現了一座廢棄的教堂遺址。從理工科角度來看,這座教堂早已破敗殆盡,原來的禮拜堂、鐘樓等建築悉數坍塌,似乎沒有什麼價值了。然而,對於當地人來說,在兩百多年前本地區居然已經擁有如此一座雄偉的教堂,實在是太值得自豪的業績了。要知道那時巴西這個國家還沒有正式誕生呢。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一位國網巴控工作人員半開玩笑地說。

踏破五千裡的漫長線路,也彷彿對巴西中部人跡罕至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文物考察。巴西方面十分重視這件事,派來專家隨同我們一起進行考察。應該說,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體驗。一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另一種文化環境中對於歷史的重視,二來也加深了我國員工對於巴西這個國家的瞭解。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應該說,大部分的發現看起來都不是那麼起眼,只是一些肉眼幾乎難以辨認的遺蹟和殘缺不全的文物。在南美洲的史前時光中,還沒有發現可靠的金屬工具,這說明他們那時的生產力比較有限,歲月的磨蝕使殘存的遺址變得模糊不清,我們必須投入很多精力才能夠辨認它們。

在一些探險小說中,有人會在熱帶雨林中發現某個失蹤的城市,裡面會有精美宏大的雕刻乃至依然有奉行古老習俗的民族生活;也有人會在那裡遇到食人族的襲擊,命喪荒野或失蹤。這兩種情況,我們的工程人員都沒有遇到過。看來,不是這些神祕文明隱藏得太深,便是它們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小說家的臆想。有道是深知此事要躬行,有很多這樣的作家根本就沒有進入過南美的叢林,所以,他們實際上並不如我們的工程師更有發言權。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實際上,有些遺蹟至今連巴西的專家也不能完全清楚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這需要專業人士此後較長時間的研究才能確定。我們的發現在某種程度上確認了巴西史前文明一些不為人知的特徵,它們中的一部分帶有印加文明的痕跡,另一部分則明顯受到大洋土著文化的影響。

"

『 穿越亞馬遜之旅 』外一篇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印第安人的起源恐怕和亞洲還真有些關係,如果追溯的話,可能兩者的聯繫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與薩滿等神話傳說的產生可能在同時。”

這話如果是某個考古學家說出來,可能比較正常,但如果說這話的是一位電力工程師出身的管理層人員,那就讓人覺得有點兒怪異了。這兩者的領域完全不相干嘛。

可是,在巴西採訪期間,會經常聽到國網巴控公司的員工之間交流這樣的問題。尤其是他們談起這方面的話題還很有深度,完全不是閒聊的狀態。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印第安人起源的問題,他們會拿出這樣一張照片,告訴你這是幾千年前印第安人在巴西叢林中留下的,他們在岩石上刻下各種面孔的圖案,以此表達對於山川天地神靈的深刻敬畏。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有著這種原始性質的信仰。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無獨有偶,在我國黑龍江流域和北面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發現過類似的石刻,那是早期人類在一萬年以前留下的,與薩滿相關的神話故事關係密切。其人面造型有哭有笑,與印第安人的圖案極是相通。而且,兩者的刻畫工藝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在火山噴發後,熔岩冷卻的後期在新產生的火山岩上雕鑿的,此時這些新形成的岩石還比較柔軟,原始人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

從線條的勾勒到創作手法,二者明顯有異曲同工之處,似乎在暗喻著其中存在某種聯繫。而歷史學家一直存在這樣的看法——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在最後一次冰期的時候從亞洲跨越白令陸橋來到美洲的蒙古利亞人種。也許,這組石刻巖畫便是這種假說的一個例證。

問題是,一群電力工程師怎麼會對歷史這麼瞭解呢?

原來,按照巴西的環保規定,如電力工程這樣的大型項目,不但要注意對於當地動植物和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有義務保護周邊文化環境——這其中便包括了對於文物和歷史遺蹟的保護。

這樣一來,我們在策劃線路和計劃施工的時候,便有義務對線路沿線的文物進行考察,以確定對其有無影響,如果有影響,那麼或者我們的線路改線,或者便需要對文物採取保護措施。

開始進行這一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工程師曾經覺得這不是個大問題。這是因為巴西立國不過200年,能有多少文物級別的物件存留下來呢?

然而,工作開始進行後,大家發現並不是這樣。比如剛才看到的巖畫,是1961年由巴西政府的考古學家發現,1998年確認為國家級文物單位的。

我們的線路正是從這個叫做“Sítio Arqueológico(史前石刻)”的遺蹟上方通過。在巴西的叢林深處,這樣的情況還很是不少。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這裡面,有一些是曾經被巴西相關部門考察過的歷史遺蹟,無論列入或者沒有列入文物清單,都需要確認工程對其有無影響。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還有的則是我們在施工中的發現,例如這一處,便是我們在帕拉州進行前期考察時發現的文化遺蹟,具體年代不詳,但出土文物頗為豐富。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比如這樣殘存的陶片,儘管只有不大的一片,卻清晰地展示了古人對藝術的最初理解。顯然,巴西古代也曾經存在過一些可圈可點的文化。考慮到它的古人類最初可能來自亞洲,要經過北美洲、中美洲陸橋,還要翻越安第斯山才能滲透到巴西這塊土地,那時候他們能夠依靠的只有雙腳。這裡人類文明的火花,可說彌足珍貴。

叢林中有很多文化遺址不為人知,但如果不小心破壞了,就屬於不可恢復的遺憾。所以我們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學和考古學知識,以保證能夠做好對文物遺蹟的前期判斷,配合好專家的工作。有時候,這種配合會耽誤工期,但從整個社會效益而言,這種延誤也是必要的。巴西因為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長,所以十分重視點滴的歷史遺蹟。比如前面提到的巖畫,如果我們的施工會破壞其周邊環境,可能使其受到損傷,那肯定要繞路而行。好在經過考察,認為對其沒有什麼破壞。當然,既然有這麼一個遺蹟存在,在附近施工時我們就儘量不利用機械,以求對發現的文物進行保護。

有的文物並不明顯。例如,在託坎廷斯州的施工中,我們在策劃的線路上發現了一座廢棄的教堂遺址。從理工科角度來看,這座教堂早已破敗殆盡,原來的禮拜堂、鐘樓等建築悉數坍塌,似乎沒有什麼價值了。然而,對於當地人來說,在兩百多年前本地區居然已經擁有如此一座雄偉的教堂,實在是太值得自豪的業績了。要知道那時巴西這個國家還沒有正式誕生呢。

“美麗山工程把我們變成了考古學家。”一位國網巴控工作人員半開玩笑地說。

踏破五千裡的漫長線路,也彷彿對巴西中部人跡罕至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文物考察。巴西方面十分重視這件事,派來專家隨同我們一起進行考察。應該說,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體驗。一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另一種文化環境中對於歷史的重視,二來也加深了我國員工對於巴西這個國家的瞭解。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應該說,大部分的發現看起來都不是那麼起眼,只是一些肉眼幾乎難以辨認的遺蹟和殘缺不全的文物。在南美洲的史前時光中,還沒有發現可靠的金屬工具,這說明他們那時的生產力比較有限,歲月的磨蝕使殘存的遺址變得模糊不清,我們必須投入很多精力才能夠辨認它們。

在一些探險小說中,有人會在熱帶雨林中發現某個失蹤的城市,裡面會有精美宏大的雕刻乃至依然有奉行古老習俗的民族生活;也有人會在那裡遇到食人族的襲擊,命喪荒野或失蹤。這兩種情況,我們的工程人員都沒有遇到過。看來,不是這些神祕文明隱藏得太深,便是它們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小說家的臆想。有道是深知此事要躬行,有很多這樣的作家根本就沒有進入過南美的叢林,所以,他們實際上並不如我們的工程師更有發言權。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實際上,有些遺蹟至今連巴西的專家也不能完全清楚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這需要專業人士此後較長時間的研究才能確定。我們的發現在某種程度上確認了巴西史前文明一些不為人知的特徵,它們中的一部分帶有印加文明的痕跡,另一部分則明顯受到大洋土著文化的影響。

中國電力工程師在巴西生活數年,咋就半路出家成了“歷史專家”?

中巴雙方工作人員一起在巴西雨林中進行考古工作

不但是沿線的發現讓我們的電力工程師開始向考古專家的方向轉變,而且和巴西曆史學家一起工作,也經常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知識。

例如,對於中國和巴西的關係,我們也產生了新的認識。在傳統的認知中,我們會認為中國和巴西相距遙遠,在古代應該缺乏聯繫。但是和巴西的歷史學家接觸後,我們感到這樣的描述不是十分準確。

按照當地歷史學家考證,中國對於巴西的影響可以上溯到歐洲殖民者進入南美洲。那個時候,他們把一些中國工藝品帶到了這片新發現的土地。不久,便開始有一些華人華僑來到這裡,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取生活所得。他們主要聚居在巴西北部聖薩爾瓦多一帶。而今天在一些巴西的教堂裝飾上,還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藝術的體現,成為中巴古代往來的活化石。

巴西曾經有過帝國時代,先後有兩任皇帝。在他們執政期間,已經與中國建立了頗為密切的聯繫。例如,巴西的皇室收藏有一套精美的中國瓷器,可謂精美絕倫,至今在一些關於巴西曆史的展覽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而這套中國瓷器,竟然是中國嘉慶皇帝贈送給巴西的國禮。由此可知,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已經與巴西有了官方交往。

關於中巴之間的交往,有這樣一個傳說,講太平天國失敗之後,曾有一批被俘官兵被當作奴隸販賣到巴西,並在那裡生活下來。在聖馬丁發動獨立解放戰爭的時候,這些桀驁不馴的中國人同時起來反抗殖民者的壓迫,後來他們得到了公民權和自治的權利。不過,當我們向巴西的歷史學家確證這件事時,卻發現傳說出現了偏差。

原來,這個故事是發生在祕魯的,巴西當時並沒有太平軍的殘部,看來,在太遙遠的地方,有些人沒有把南美洲的幾個國家分得太清楚。

不過,這個故事倒有一點影子。

清朝後期,巴西的皇帝鑑於本國人口稀少,缺少勞動力,還曾經以相當優惠的條件提交清王朝希望接收來自中國的移民。這一官方邀請沒有得到中國官方的積極迴應,理由是清朝的官府認為這樣到達海外的中國人便脫卻了王朝的控制,與自古以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理念不符。巴西因此轉向日本要求引進移民,直到今天,在巴西仍有將近百萬日本移民。

但是,由於南美移民不足,仍有一些奴隸販子把中國貧民賣作“豬仔”遠赴他鄉,其中也包括了巴西。因為中國人的吃苦耐勞,他們在巴西生活了下來,如今成了這裡最早的華人起源之一。

進行線路工程的施工,還能夠在歷史學上有所收益,這個是大家來巴西的時候都沒有想到的。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