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倒閉了,之前買的保險怎麼辦?

保險公司倒閉了,之前買的保險怎麼辦?

幹保險這一行這麼久,在湯圓這諮詢過保險的朋友少說也有百十來號了,其中問得最多的就是“這個保險公司我怎麼沒有聽說過啊?”“感覺這個保險公司不怎麼穩妥呀!”“這個保險公司不會破產跑路吧?”

眾所周知,地產公司可以資不抵債,銀行被允許破產,股票能跌破發行價,那保險公司會不會破產倒閉?

其實,大家的想法湯圓非常能夠理解,這裡自創了一個順口溜,供各位看官消遣消遣:一份重疾險,繳費幾十年,花錢幾十萬,過了幾十年,保險司破產,變成窮光蛋!

感覺這首打油詩喊出了很多人的心路歷程——如果幾十年後,如果保險公司申請破產、倒閉、跑路了,那麼還沒有出險的人,保單怎麼辦?保費都白交了嗎?保障都沒著落了嗎?

1、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保險公司會倒閉嗎?大多數人買保險前,都喜歡問湯圓這個問題。

關於大家的擔憂,我感同身受。畢竟花了幾十萬把保險買回家,身體健康的時候就是幾十張紙,身體狀況出現異常的時候才能體現保險的功用。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長期性、多年繳費的保險,可能到得病需要理賠的時候已經是幾十年後了,到那個時候,會不會出現人去樓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情況呢?

答案是,有可能。

保險公司倒閉了,之前買的保險怎麼辦?

根據《保險法》第90條的規定,保險公司可以進行破產清算:

“保險公司或者其債權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對該保險公司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

值得關注的是,從改革開放後1980年恢復經營保險業務以來,我國大陸上,還沒有出現過哪一家保險公司倒閉的情況。

而且,對於大家關注最多的人壽保險合同來說,《保險法》第92條是這樣說的: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轉讓或者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湯圓來簡單地翻譯一下,就是壽險公司即使破產,也會有“接盤俠”來接手這個公司之前壽險保單。這個“接盤俠”可以自薦,也可以由保監會來具體指定某一家保險公司來接手,總之,“接盤俠”一定會維護現有客戶的合法權益,客戶的利益不會產生損失的。

2、保險公司能倒閉嗎?

公司,就是指企業的組織形式。保險公司,就是主要從事保險保障業務的企業組織形式。既然是企業,那肯定是允許倒閉的呀!但在現而今的中國,保險公司倒閉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呢?

保險公司還可以買保險

這裡提出的“保險公司還可以買保險”,其實就是再保險機制。簡單來說,就是為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保險就是風險保障,保險公司從社會上把風險收集起來,當風險規模積累較大的時候就需要適當分散自身的風險,再保險公司就是幫保險公司分擔風險的。

設置多重監管防火牆

保險公司要有獨立經營、盈利、風險把控、以及管理能力,除此以外,保監會和《保險法》也不是吃素的,制定了很多道“防火牆”,來保障保險公司有足夠的履約能力。

▌第一道防火牆:交押金

保險公司想要做保險業務,登臺亮相之前,就得先交一大筆“押金”。關於保險公司的“押金”,《保險法》第79條裡有具體的規定:

保證金是法律規定由保險公司成立時向國家交納的保證金額。保險公司成立後,應當按照其註冊資本總額的20%提取保證金,存人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銀行,除保險公司清算時用於清償債務外,不得動用。

簡單地理解一下,這段話的大致意思就是保險公司成立之前,就必須要繳納自己註冊資本總額的20%作為保證金,這筆錢只能用來清償債務,天塌下來都不能動。

▌第二道防火牆:交保證金

“押金”交完了,保險公司就可以開門做生意了。但是保監會和《保險法》是不會讓保險公司空手套白狼的,保險公司每做一筆生意,就得拿出一筆自己的錢來保證自己能賠得起,這個叫做償付能力。

根據《保險法》第101條規定:

保險公司應當具有與其業務規模和風險程度相適應的最低償付能力。保險公司的認可資產減去認可負債的差額不得低於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數額;低於規定數額的,應當按照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要求採取相應措施達到規定的數額。

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始終處於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償付能力應該達到多少,最低的底線在哪裡,保監會都有規定。

如果本錢不足的,保監會就會催保險公司的股東繼續投入本錢,如果總是拖著不投,那就可以罰保險公司不讓它繼續銷售保單,甚至直接清算。

一般而言,監管部門都會要求保險公司持有“最低資本要求”1.5倍~2倍以上的實際資本。從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觀點來看,也就是要求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150%~200%以上的水平。如果低於100%,保監會就要請保險公司去喝茶了。

保險公司倒閉了,之前買的保險怎麼辦?

▌第三道防火牆:保險保障基金

保險公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會突然某一天就爆發出來的。而是有一個逐漸惡化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保監會可能就早就把它盯上了。等到問題嚴重的時候,保監會就會動用“保險保障基金”來接手這家問題公司。

什麼是保險保障基金?保險保障基金的錢從哪那兒來?

保險保障基金,就是保險機構為了有足夠的能力應付可能發生的鉅額賠款,從年終結餘中所專門提存的後備基金。截至2018年4月底,我國保險保障基金規模為1169億元,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中。

最近幾年年來,保險保障基金已經出手過兩次,分別是新華保險和安邦保險。新華保險治理好了後,保險保障基金全身而退。安邦保險就沒那麼幸運了,從2018年2月23日起,中國保監會決定對安邦集團實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安邦保險的註冊資本及問題資本更多,情況相對更嚴重。

手裡握著這兩家保險公司保單的其實人不少,他們受到什麼影響了嗎?

答案是,並沒有。

3、保險公司真倒閉了怎麼辦?

退一萬步地講,非常不幸,保險公司確實申請破產、倒閉清償了,客戶到底該怎麼辦?手裡的保單還做數嗎?保障還能繼續存在下去嗎?交了那麼多年的保費還能拿回來嗎?

《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的第19條與21條,對此做出了明確說明:

第19條 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依法實施破產,其清算財產不足以償付保單利益的,保險保障基金按照下列規則對非人壽保險合同的保單持有人提供救助:保單持有人的損失在人民幣5萬元以內的部分,保險保障基金予以全額救助;保單持有人為個人的,對其損失超過人民幣5萬元的部分,保險保障基金的救助金額為超過部分金額的90%。

第21條 被依法撤銷或者依法實施破產的保險公司的清算資產不足以償付人壽保險合同保單利益的,保險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規則向保單受讓公司提供救助:保單持有人為個人的,救助金額以轉讓後保單利益不超過轉讓前保單利益的90%為限。

湯圓帶大家理解一下,不管是財險還是壽險公司,只要宣佈破產,所持有的保單就必須轉給其他公司,由其他保險公司繼續提供保障,如果沒有人願意接,就由保監會指定一家保險公司來接管。而後,保險保障基金就會對接盤的保險公司進行救助,個人保單,最高給予前保單利益的90%來救助。

救助還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保險保障基金的救助金額和比例是可以調整的,但是要經國務院批准。

保險公司從事的企業年金受託人、賬戶管理人等企業年金管理業務不在保險保障基金的救助範圍。

從比例看,還是很高的,而且救助金額和比例可調整很關鍵,你覺得“群體事件”面前往下調整的概率有多大?

答案是,不太大。

4、大保險公司比小保險公司更可靠嗎?

現在,規模最小的保險公司也有成千上萬的投保人,一旦出現問題,行業的形象將遭受重創,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管。因此,不但會有“大而不能倒”的保險公司,就連小保險公司也“不能倒”。

所以,看完上面的分析,你還會因為擔心保險公司倒閉的問題,而一味地追求大公司嗎?

答案是,你懂的。

穩定性說完,再多說幾句,那就是買保險時到底選誰?

大公司,開設早,網點鋪的多,線下分級機構設的廣,有些重疾險產品只能是在當地開了分支機構的省市購買,就這一點看,大公司佔優勢。此外,也是由於大公司網點鋪設、人員投入等因素,大公司能夠提供的服務更周到。

那小公司的保險產品也有優勢啊。比如,最明顯的就是,性價比。關於這點,很多朋友比較過產品後,都有體會。不少人問我,為啥差不多的保險,一年保費差上千元?是不是小公司的保障責任“缺斤少兩”了?

保險公司倒閉了,之前買的保險怎麼辦?

可千萬別以為貴就是好。

保險產品的保費由純保費和費用附加構成。純保費就是保險責任的公平價格,主要由事故發生可能性和賠付金額決定;費用附加就是保險公司的所有支出攤派到每一份保單上的份額。

對於純保費而言,大公司和小公司在這方面幾乎沒有差異。但對於費用附加而言,大公司和小公司有較大差異。大公司一般採用傳統經營方式(鋪設網點、人員費用等),費用金額龐大,雖然其保單較多,但是攤派到每張保單的費用附加仍較多。

小公司(其實並不小,相對而言的)一般採用新興經營方式,例如網絡銷售,雖然保單較少,但是每張保單的費用附加也少。

保險公司倒閉了,之前買的保險怎麼辦?

別的不說吧,就說保險代理人的佣金費用吧。這個佣金是有層級制度的,賣你保險的代理人可以拿佣金,他的直屬上線團隊長可以拿佣金,甚至提傭的層級可以更多。

而賣你保險的代理人根據他的級別不同、服務年限不同,提取的佣金比例也不同,達到一定保費後給的獎勵標準也不同。

這種佣金計算方法叫“基本法”,最後算下來,一個代理人銷售一單產品,第一年拿到的佣金甚至可能高於你的首年保費。而且,佣金還不止能拿一年,後面也有佣金可以拿,只不過比例沒第一年高。

瞭解了這些以後,你再面對同一類產品,看到價格差達到一倍時,應該不會感覺莫名其妙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