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逐利保險業需理性

保險 人壽保險 經濟 貴州茅臺 經濟導報 2017-04-11

◆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濟南報道

6日,保監會披露了同意華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貴人壽”)開業的批覆。這標誌著,歷時3年之久,由貴州茅臺(600519)、盛和資源(600392)2家上市公司發起的貴州首家本土保險機構終於迎來掛牌營業。

據經濟導報記者統計,包括華貴人壽在內,今年以來,保監會已批覆4家保險機構開業,另批覆同意4家保險機構籌建。而招商仁和人壽保險也於上月底召開創立大會並表示向監管部門提請開業。 保險牌照批覆數量的大幅增加也更加引來各路資本的覬覦。日前,聯想控股透露正在申辦一家財險機構,但在保險業淨利潤開始下滑、投資收益持續承壓的行業拐點下,上市公司對待保險牌照的態度成為當下業界關注的焦點。

貴州茅臺成了大股東

4月6日,保監會官方網站披露了《關於華貴人壽開業的批覆》,同意華貴人壽開業。同時保監會表示,公司開業後兩年內在貴州省開展業務,兩年後根據公司經營管理水平、業務發展狀況和人才儲備情況,逐步在貴州省外設立分支機構。

批覆信息顯示,華貴保險的公司業務範圍主要包括普通型保險(包括人壽保險和年金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分紅型保險;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保險資金運用業務;中國保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雖然監管部門的開業批覆才公佈,但上述文件的簽發日期顯示為2月4日。

經濟導報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目前,華貴人壽的經營狀態屬於“在營、開業、在冊”,成立日期為2017年2月17日,註冊資本10億元。

作為貴州首家本土掛牌保險公司,華貴人壽的股東不乏當地“顯貴”以及上市公司資本的加盟。

根據去年7月保監會批覆的籌備資料顯示,華貴人壽由11家企業共同發起,股東方分別是:貴州茅臺、華康保險代理有限公司、貴州貴安金融投資有限公司、貴州省貴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設備安裝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長春桂林路市場發展有限公司、盛和資源、西藏酷愛通信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市瑞德煤化有限責任公司、河北匯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珠海正邦倉儲物流有限公司。 雖然,公開資料並未顯示上述11家發起股東的出資情況,不過,因有貴州茅臺、盛和資源2家上市公司的參與,這兩位股東的出資情況也漸漸被人知曉。

盛和資源此前就曾披露,“茅臺集團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20%;盛和資源出資5000萬元佔華貴人壽總股份5%。”

保險牌照成為“香餑餑”

“貴州茅臺拿到這張保險牌照實屬不易,歷經3年之久。”一位山東保險業內高管在與經濟導報記者交流時表示,這對於大多數還在排隊的上市公司及資本大鱷來說,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逐利是資本的天性,保險牌照更是成為社會資本逐利最佳載體,成為名副其實的“香餑餑”。

據經濟導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獲批覆籌建的保險牌照有4家。今年1月,保監會集中批覆籌建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融盛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4家保險機構。

當然,在批覆結果中,也有未通過的情況出現。

今年1月19日,保監會就對中阿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給予了“決定不予籌建”的批覆結果。

在開業批覆方面,今年前兩個月,保監會分別批覆復星聯合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運財產保險自保有限公司、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人保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4家保險機構開業。

此外,有中國移動、深圳國資委、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公司等股東背景的招商仁和人壽保險在3月30日召開創立大會,其籌備組近期將向保監會提交開業申請。

而2016年,共有22家保險公司拿到保監會“準生證”,對比2015年的13家,批覆數量大幅增加69.23%。

在這些申請籌建保險機構的發起人中,上市公司背景頻頻現身。

有數據統計,目前在保監會排隊申請牌照的擬設保險公司超過200家。而其中,90餘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了擬設立保險公司的意願。另外,還有一些上市公司通過直接控股或間接參股的形式介入保險公司業務,通過產業融合擴展公司的金融版圖。

保險業高增長神話已不再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財報披露季,又有不少上市公司及資本表明了進軍保險業的意願。

剛剛在港股披露年報的聯想控股,其金融服務板塊的迅猛增長成為今年平淡中的一大亮點。數據顯示,2016年聯想控股金融服務板塊收入15.83億元,同比增長75%,佔總收入的不到0.5%,卻貢獻了超過33%的淨利潤。

對此,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李蓬透露,公司已經向證監會提交了申辦證券公司的申請,會很快在國內提交申辦一家財產險公司的申請,壽險也是未來聯想的發力重點。“保險確實是我們在金融服務領域下一步佈局最重點的一個方向,在境內外都是如此。”李蓬表示。

“驅使上市公司掘金保險業的內因,則離不開自身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在金融領域佈局的需求。”上述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的山東保險業內高管如是表示。

理想總是很豐滿,然而,現實卻十分骨感,保險機構淨利潤高增長的神話已不再,下滑成為大趨勢。

已披露的上市險企年報顯示,雖然2016年上市險企保費較高增長,但淨利潤同比普遍大幅下滑。4家上市險企合計實現歸屬淨利潤985.2億元,同比下滑14.5%,僅平安正增長15%。

“利潤下滑主要受投資收益下滑影響,責任準備金計提、賠付支出和佣金支出增加也有部分影響。”長江證券分析師蒲東君對此分析,2016年全年上市險企合計保費增速17%,投資收益下滑17-26%,主要受2015年高基數和2016年股市低迷的影響;同時責任準備金計提合計增長9.7%,其中,中國太保(601601)38.7%,受影響較大。

事實上,不僅是受股市波動影響,投資收益的承壓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監管層的壓力。

去年,險資的凶猛舉牌引發多個監管層關注,監管層也在“管住後端”方面頻頻出手,既包括產品端針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嚴格規範,也包括針對資金端運用風險的監管。

“上市公司青睞保險牌照,無非就是相中其資管業務以及強大的吸金能力。”上述保險行業分析師認為,在如今監管收緊中短存續期理財類保險的同時,保險資金的投資手段也在不斷規範中。在金融業去槓桿的大環境下,上市公司應理性對待保險牌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