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包頭」“一宮\':一張包頭歷史的名片'

"

包頭第一工人文化宮建於1957年,地處鋼鐵大街、建設路、呼得木林大街三條主幹道的交匯處,交通極為便利。作為有近50年曆史的大型公共建築,一宮經歷了50年代、80年代、新世紀以來的變遷,見證了包頭城市建設發展的歷程,是一張值得保留下去的包頭歷史名片。


"

包頭第一工人文化宮建於1957年,地處鋼鐵大街、建設路、呼得木林大街三條主幹道的交匯處,交通極為便利。作為有近50年曆史的大型公共建築,一宮經歷了50年代、80年代、新世紀以來的變遷,見證了包頭城市建設發展的歷程,是一張值得保留下去的包頭歷史名片。


「印象包頭」“一宮':一張包頭歷史的名片


第一工人文化宮建築面積9200平方米,由自治區建築設計院參照北京工人俱樂部的造型及平面功能設計,為包頭規模最大的影劇院,是代表20世紀50年代包頭市公共建築的標誌性建築之一。1986年經過抗震加固和維修改造,使一宮主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大大加強。1997年完成了東西兩側附樓的擴建。總面積達18000平方米。擴建時,注意了一宮整體建築風格的延續,經過多方案反覆改進,選用包頭市建築設計院的方案。這兩次加固、維修、擴建始終注意保持了一宮整體建築風格的協調。增加了正立面整體牆面的浮雕。浮雕花飾選用了小麗花、雲衫、萬年青、齒輪、鋼軌、三鹿飛天等圖形元素,寓意了草原鋼城的形象,極大地提升了一宮作為大型文化活動場所的文化內涵及其定位。

第一工人文化宮曾經是包頭市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肩負著接待我市大型會議及文藝演出的重任。曾先後接待過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烏蘭夫、費孝通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許多著名錶演藝術家如袁世海、譚福榮、馬季、馬玉濤、盛中國、殷承宗、侯躍文、鄧玉華、德德瑪、萬山紅、鬱鈞劍等曾來包頭第一工人文化宮一展藝術才華。中央樂團、中國京劇團、中國歌劇舞劇院、煤礦文工團及多家國外演出團體在第一工人文化宮舉辦了大型文藝演出。

2005年,一宮又進行了室外裝修,在各方面專家的共同努力下,保留了原有正立面的基本造型。劇場增設了中央空調、電子顯示屏、舞臺實現了自動化操縱、休息廳富麗堂皇,建築外觀莊重、典雅、氣勢磅礴,成為包頭市的一道亮麗風景。

文/圖 記者 吳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