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保健品“會銷”騙局何時解局?

保健品 藥品 食品安全 市場營銷 人民網 2017-03-28

雞蛋陳醋、悲情故事、名家頭銜,全是套路;虛假身份、虛假療效、虛假實驗,全是演技。“會銷”的實質是詐騙,打擊不能手軟。加強家庭關愛、社會關愛,讓“社會保健”代替食品保健。

據央視3月18日報道,記者暗訪揭開“保健品”吸血營銷騙局——現在有一種銷售方式叫“會銷”,以開會、講座等名義把人召集在一起推銷產品。不少老人就經常在這樣的講座上買回一些號稱有奇效的保健產品,動輒花費幾千上萬元,發現上當後只能吃啞巴虧。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保健品公司為了“會銷”,研發出一系列套路,甚至用先喝假毒藥再用保健品解毒的招數騙取老人信任。

有調查顯示,食品、醫療和營養保健已成為老年人日常消費支出最多的三大項。全國年均2000億元的保健品銷售額中,老年保健品份額佔據半壁江山,市場需求旺盛。與此同時,從號稱能醫治百病的“充電療法”,到“神清氣爽”的“尿療”,再到吃保健品耽誤治療命喪黃泉,針對老年人的保健騙局頻頻出現“爆款”新聞,不僅嚴重侵害涉事老年人權益,而且嚴重擾亂保健品正常的市場秩序。

類似“一盒雞蛋兩天課,三句好話就上套”的保健品“會銷”並不是新話題,那些招數也不新鮮。而不法商家能屢屢得手,其中有暴利誘惑的因素,比如新聞中提及有些保健品進貨價65元,賣給老人高達3980元,暴利達60多倍;也與老年人關注健康養生的意識不斷提高,而其子女多忙於工作、無暇顧及老人的精神需求,讓不法分子鑽了“親情營銷”的空子有關;此外,還有假冒偽劣、“黑作坊”非法添加以及非法傳銷等多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保健食品與藥品的邊界不明確,給了別有用心之人可趁之機。比如保健食品的宣傳中有規定要求標註“本品不能替代藥品”,而一些保健品的產品說明書中“經動物測試,本品具有輔助降血糖(血脂)的功效”等則顯得曖昧。

最為關鍵的,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不夠。關於保健食品不得宣傳療效等規定早已有之,比如《廣告法》中規定保健食品廣告不得含有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否則即構成虛假宣傳。因而,“治癒”“xx病有救了”之類的字眼一直都是保健食品的宣傳禁區,但現實情況並不樂觀,不少保健品宣傳總在想方設法突破禁區。

保健食品行業是我國食品行業的重要支柱之一,是促進我國健康服務業和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行業,也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會銷陷阱”卻在保健品市場上掀起“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極大損害著市場生態和消費者權益。

從保健市場騙局、電信詐騙,到網購詐騙等形式多樣的騙局,打擊這些詐騙行徑,說到底,需要的是監管持續發力,加強懲處力度。

值得期待的是,日前,針對食品產品、生產經營、宣傳信息等欺詐行為,國家食藥監總局已完成《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的制訂和徵求意見,即將發佈。該辦法將以網絡、電話、電視、廣播、講座、會議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列為食品宣傳欺詐,在對生產經營企業處罰的同時,將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處罰。

雞蛋陳醋、悲情故事、名家頭銜,全是套路;虛假身份、虛假療效、虛假實驗,全是演技。“會銷”的實質是詐騙,打擊不能手軟。當然,識別騙術,老人們也要多留個心眼兒。此外,還需要加強家庭關愛、社會關愛,讓“社會保健”代替食品保健。子女不僅要在物質生活上關心老人,同時在提高老人精神生活品質上也要多用心;社區應開闢適合老年人的文體娛樂活動、防騙講堂等,滿足老人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