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

1856一本小說的出世在法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成為“一種新文學的標誌”,一種新的小說結構誕生——以畫面和場景代替以情節發展為主的小說結構。

這本小說便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他最具世界影響的代表作。

"

1856一本小說的出世在法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成為“一種新文學的標誌”,一種新的小說結構誕生——以畫面和場景代替以情節發展為主的小說結構。

這本小說便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他最具世界影響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認為“寫作是一種苦惱的事業,其中充滿了焦慮和令人疲憊的努力”,即便如此,福樓拜仍然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去踐行,不去奉行“主義”,也不去入黨入派,拒絕一切派別,憎惡給作品冠以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名頭,完全把寫作當做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倡導“作家隱匿”的寫作原則。

在這樣的寫作原則下,福樓拜用了四年多時間,高強度地寫作(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多次地修改刪減,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包法利夫人》。

"

1856一本小說的出世在法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成為“一種新文學的標誌”,一種新的小說結構誕生——以畫面和場景代替以情節發展為主的小說結構。

這本小說便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他最具世界影響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認為“寫作是一種苦惱的事業,其中充滿了焦慮和令人疲憊的努力”,即便如此,福樓拜仍然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去踐行,不去奉行“主義”,也不去入黨入派,拒絕一切派別,憎惡給作品冠以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名頭,完全把寫作當做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倡導“作家隱匿”的寫作原則。

在這樣的寫作原則下,福樓拜用了四年多時間,高強度地寫作(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多次地修改刪減,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包法利夫人》取材於現實。福樓拜以他醫生父親的學生德拉馬爾的悲劇故事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寫出這樣一部刻畫當代外省生活的小說。生活的背後,往往藏著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也許有社會的原因,也許有個人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醫生查理·包法利的續絃夫人,喜歡看浪漫愛情小說,長得很美,氣質浪漫,生活奢靡,並且嚮往更奢靡的生活與傳奇式的愛情,先後被兩個情人拋棄,最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中,難以承受而自殺。

因為她的出軌與奢靡,使得家庭家破人亡。她死後,他的丈夫無意中發現了她與兩個情人之間的信件,才知道她出軌。小說最後,查理·包法利破產,並且死去,留下可憐的女兒白爾特被貧困的姨母收養,八九歲的年紀就進入工廠做童工。

"

1856一本小說的出世在法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成為“一種新文學的標誌”,一種新的小說結構誕生——以畫面和場景代替以情節發展為主的小說結構。

這本小說便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他最具世界影響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認為“寫作是一種苦惱的事業,其中充滿了焦慮和令人疲憊的努力”,即便如此,福樓拜仍然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去踐行,不去奉行“主義”,也不去入黨入派,拒絕一切派別,憎惡給作品冠以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名頭,完全把寫作當做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倡導“作家隱匿”的寫作原則。

在這樣的寫作原則下,福樓拜用了四年多時間,高強度地寫作(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多次地修改刪減,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包法利夫人》取材於現實。福樓拜以他醫生父親的學生德拉馬爾的悲劇故事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寫出這樣一部刻畫當代外省生活的小說。生活的背後,往往藏著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也許有社會的原因,也許有個人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醫生查理·包法利的續絃夫人,喜歡看浪漫愛情小說,長得很美,氣質浪漫,生活奢靡,並且嚮往更奢靡的生活與傳奇式的愛情,先後被兩個情人拋棄,最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中,難以承受而自殺。

因為她的出軌與奢靡,使得家庭家破人亡。她死後,他的丈夫無意中發現了她與兩個情人之間的信件,才知道她出軌。小說最後,查理·包法利破產,並且死去,留下可憐的女兒白爾特被貧困的姨母收養,八九歲的年紀就進入工廠做童工。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一個小康家庭,遭遇這樣的家破人亡,就因為包法利夫人追求的所謂的“愛情”。

至於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原因:

一,說的社會性一點,是她父親對她的教育,使得她始終懷有不切實際愛情的幻想,活的漂浮,對生活的現實與本質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說的不好聽一點,她就是作,最後把自己作死,把丈夫作死,父親癱瘓,女兒進黑廠。

三、是她丈夫包法利對她過於寵溺。

"

1856一本小說的出世在法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成為“一種新文學的標誌”,一種新的小說結構誕生——以畫面和場景代替以情節發展為主的小說結構。

這本小說便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他最具世界影響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認為“寫作是一種苦惱的事業,其中充滿了焦慮和令人疲憊的努力”,即便如此,福樓拜仍然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去踐行,不去奉行“主義”,也不去入黨入派,拒絕一切派別,憎惡給作品冠以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名頭,完全把寫作當做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倡導“作家隱匿”的寫作原則。

在這樣的寫作原則下,福樓拜用了四年多時間,高強度地寫作(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多次地修改刪減,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包法利夫人》取材於現實。福樓拜以他醫生父親的學生德拉馬爾的悲劇故事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寫出這樣一部刻畫當代外省生活的小說。生活的背後,往往藏著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也許有社會的原因,也許有個人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醫生查理·包法利的續絃夫人,喜歡看浪漫愛情小說,長得很美,氣質浪漫,生活奢靡,並且嚮往更奢靡的生活與傳奇式的愛情,先後被兩個情人拋棄,最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中,難以承受而自殺。

因為她的出軌與奢靡,使得家庭家破人亡。她死後,他的丈夫無意中發現了她與兩個情人之間的信件,才知道她出軌。小說最後,查理·包法利破產,並且死去,留下可憐的女兒白爾特被貧困的姨母收養,八九歲的年紀就進入工廠做童工。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一個小康家庭,遭遇這樣的家破人亡,就因為包法利夫人追求的所謂的“愛情”。

至於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原因:

一,說的社會性一點,是她父親對她的教育,使得她始終懷有不切實際愛情的幻想,活的漂浮,對生活的現實與本質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說的不好聽一點,她就是作,最後把自己作死,把丈夫作死,父親癱瘓,女兒進黑廠。

三、是她丈夫包法利對她過於寵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父親對女兒的貴族式教育

包法利夫人 ——愛瑪,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從小嬌生慣養。十三歲時,父親盧歐老爹把她送進修道院接受貴族式的教育,學習舞蹈、刺繡、鋼琴,素描等。在修道院接觸到浪漫主義愛情小說,嚮往華貴奢靡的生活與小說裡傳奇浪漫的愛情。

後來母親去世,盧歐老爹把她接回家,不忍心讓她幹活。愛瑪一天無所事事,只好幻想愛情,幻想生命中能有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身著華貴的子爵來與她談一場玫瑰色的戀愛。

不知道生活的艱辛,愛情如果一根玫瑰色的羽毛輕飄飄地掃著愛瑪的內心。在她看來生活與愛情都應該像小說裡描繪的那樣,要有詩歌、音樂、月光、玫瑰、華麗的禮服、講究的餐具、旅行。這些東西讓她期待、迷茫、嘗試、大膽、偷情,最後死去。

貴族教育與浪漫小說讓她思想裡生出對生活的誤解,對愛情的誤解。不恰當的教育導致誤解,誤解導致悲劇。

她無法打破對愛情的堅固幻想,於是只好沉淪其中,以出軌的方式滿足幻想。

"

1856一本小說的出世在法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成為“一種新文學的標誌”,一種新的小說結構誕生——以畫面和場景代替以情節發展為主的小說結構。

這本小說便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他最具世界影響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認為“寫作是一種苦惱的事業,其中充滿了焦慮和令人疲憊的努力”,即便如此,福樓拜仍然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去踐行,不去奉行“主義”,也不去入黨入派,拒絕一切派別,憎惡給作品冠以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名頭,完全把寫作當做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倡導“作家隱匿”的寫作原則。

在這樣的寫作原則下,福樓拜用了四年多時間,高強度地寫作(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多次地修改刪減,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包法利夫人》取材於現實。福樓拜以他醫生父親的學生德拉馬爾的悲劇故事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寫出這樣一部刻畫當代外省生活的小說。生活的背後,往往藏著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也許有社會的原因,也許有個人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醫生查理·包法利的續絃夫人,喜歡看浪漫愛情小說,長得很美,氣質浪漫,生活奢靡,並且嚮往更奢靡的生活與傳奇式的愛情,先後被兩個情人拋棄,最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中,難以承受而自殺。

因為她的出軌與奢靡,使得家庭家破人亡。她死後,他的丈夫無意中發現了她與兩個情人之間的信件,才知道她出軌。小說最後,查理·包法利破產,並且死去,留下可憐的女兒白爾特被貧困的姨母收養,八九歲的年紀就進入工廠做童工。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一個小康家庭,遭遇這樣的家破人亡,就因為包法利夫人追求的所謂的“愛情”。

至於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原因:

一,說的社會性一點,是她父親對她的教育,使得她始終懷有不切實際愛情的幻想,活的漂浮,對生活的現實與本質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說的不好聽一點,她就是作,最後把自己作死,把丈夫作死,父親癱瘓,女兒進黑廠。

三、是她丈夫包法利對她過於寵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父親對女兒的貴族式教育

包法利夫人 ——愛瑪,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從小嬌生慣養。十三歲時,父親盧歐老爹把她送進修道院接受貴族式的教育,學習舞蹈、刺繡、鋼琴,素描等。在修道院接觸到浪漫主義愛情小說,嚮往華貴奢靡的生活與小說裡傳奇浪漫的愛情。

後來母親去世,盧歐老爹把她接回家,不忍心讓她幹活。愛瑪一天無所事事,只好幻想愛情,幻想生命中能有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身著華貴的子爵來與她談一場玫瑰色的戀愛。

不知道生活的艱辛,愛情如果一根玫瑰色的羽毛輕飄飄地掃著愛瑪的內心。在她看來生活與愛情都應該像小說裡描繪的那樣,要有詩歌、音樂、月光、玫瑰、華麗的禮服、講究的餐具、旅行。這些東西讓她期待、迷茫、嘗試、大膽、偷情,最後死去。

貴族教育與浪漫小說讓她思想裡生出對生活的誤解,對愛情的誤解。不恰當的教育導致誤解,誤解導致悲劇。

她無法打破對愛情的堅固幻想,於是只好沉淪其中,以出軌的方式滿足幻想。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大多數出軌都是閒出來的

愛瑪在嫁給包法利之前,閒到只好幻想愛情。遇到包法利,以為遇到了愛情。

嫁給包法利之後,小有名氣的醫生丈夫負責賺錢養家,家中有下人打理生活,不需要愛瑪操勞。於是她依舊無所事事,看看小說,彈彈琴,也不是真的喜歡藝術,就是覺得生活應該這樣。

既然對藝術不是熱愛,那就難以持久。

所以很快愛瑪發現婚姻生活的平淡無奇,沒有蜜月旅行,沒有詩歌、風情、情調與浪漫。她衣食無憂,沒有憂愁。於是只好幻想愛情——出軌。

她的丈夫包法利,不夠聰明,但是很勤勉,很愛她。但愛瑪心中的浪漫愛情總是作祟,她嫌棄包法利“談吐就像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

小康之家的生活也沒辦法滿足她對物質的慾望,儘管包法利面對她的“講究”花費從來不多說一句。但愛瑪還是作,不滿於生活的單調,婚姻的平淡,於是她的情夫萊昂與羅道爾夫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是愛瑪以為那是愛情。

萊昂,一個懦弱無能的少年;羅道爾夫,一個情場老手。他們都覬覦愛瑪的美色,於是愛瑪給他們機會。

愛瑪的第一個情人萊昂,在愛瑪的糾結中去了巴黎。很快,撩妹高手羅道爾夫出場,一個有錢的鄉紳,會說甜言蜜語並懂得欲情故縱,很快令愛瑪不能自拔,陷入她與羅道爾夫的愛情。他們在樹林裡幽會,在羅道爾夫的莊園,在自己的花園裡……

"

1856一本小說的出世在法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成為“一種新文學的標誌”,一種新的小說結構誕生——以畫面和場景代替以情節發展為主的小說結構。

這本小說便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他最具世界影響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認為“寫作是一種苦惱的事業,其中充滿了焦慮和令人疲憊的努力”,即便如此,福樓拜仍然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去踐行,不去奉行“主義”,也不去入黨入派,拒絕一切派別,憎惡給作品冠以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名頭,完全把寫作當做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倡導“作家隱匿”的寫作原則。

在這樣的寫作原則下,福樓拜用了四年多時間,高強度地寫作(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多次地修改刪減,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包法利夫人》取材於現實。福樓拜以他醫生父親的學生德拉馬爾的悲劇故事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寫出這樣一部刻畫當代外省生活的小說。生活的背後,往往藏著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也許有社會的原因,也許有個人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醫生查理·包法利的續絃夫人,喜歡看浪漫愛情小說,長得很美,氣質浪漫,生活奢靡,並且嚮往更奢靡的生活與傳奇式的愛情,先後被兩個情人拋棄,最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中,難以承受而自殺。

因為她的出軌與奢靡,使得家庭家破人亡。她死後,他的丈夫無意中發現了她與兩個情人之間的信件,才知道她出軌。小說最後,查理·包法利破產,並且死去,留下可憐的女兒白爾特被貧困的姨母收養,八九歲的年紀就進入工廠做童工。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一個小康家庭,遭遇這樣的家破人亡,就因為包法利夫人追求的所謂的“愛情”。

至於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原因:

一,說的社會性一點,是她父親對她的教育,使得她始終懷有不切實際愛情的幻想,活的漂浮,對生活的現實與本質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說的不好聽一點,她就是作,最後把自己作死,把丈夫作死,父親癱瘓,女兒進黑廠。

三、是她丈夫包法利對她過於寵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父親對女兒的貴族式教育

包法利夫人 ——愛瑪,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從小嬌生慣養。十三歲時,父親盧歐老爹把她送進修道院接受貴族式的教育,學習舞蹈、刺繡、鋼琴,素描等。在修道院接觸到浪漫主義愛情小說,嚮往華貴奢靡的生活與小說裡傳奇浪漫的愛情。

後來母親去世,盧歐老爹把她接回家,不忍心讓她幹活。愛瑪一天無所事事,只好幻想愛情,幻想生命中能有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身著華貴的子爵來與她談一場玫瑰色的戀愛。

不知道生活的艱辛,愛情如果一根玫瑰色的羽毛輕飄飄地掃著愛瑪的內心。在她看來生活與愛情都應該像小說裡描繪的那樣,要有詩歌、音樂、月光、玫瑰、華麗的禮服、講究的餐具、旅行。這些東西讓她期待、迷茫、嘗試、大膽、偷情,最後死去。

貴族教育與浪漫小說讓她思想裡生出對生活的誤解,對愛情的誤解。不恰當的教育導致誤解,誤解導致悲劇。

她無法打破對愛情的堅固幻想,於是只好沉淪其中,以出軌的方式滿足幻想。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大多數出軌都是閒出來的

愛瑪在嫁給包法利之前,閒到只好幻想愛情。遇到包法利,以為遇到了愛情。

嫁給包法利之後,小有名氣的醫生丈夫負責賺錢養家,家中有下人打理生活,不需要愛瑪操勞。於是她依舊無所事事,看看小說,彈彈琴,也不是真的喜歡藝術,就是覺得生活應該這樣。

既然對藝術不是熱愛,那就難以持久。

所以很快愛瑪發現婚姻生活的平淡無奇,沒有蜜月旅行,沒有詩歌、風情、情調與浪漫。她衣食無憂,沒有憂愁。於是只好幻想愛情——出軌。

她的丈夫包法利,不夠聰明,但是很勤勉,很愛她。但愛瑪心中的浪漫愛情總是作祟,她嫌棄包法利“談吐就像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

小康之家的生活也沒辦法滿足她對物質的慾望,儘管包法利面對她的“講究”花費從來不多說一句。但愛瑪還是作,不滿於生活的單調,婚姻的平淡,於是她的情夫萊昂與羅道爾夫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是愛瑪以為那是愛情。

萊昂,一個懦弱無能的少年;羅道爾夫,一個情場老手。他們都覬覦愛瑪的美色,於是愛瑪給他們機會。

愛瑪的第一個情人萊昂,在愛瑪的糾結中去了巴黎。很快,撩妹高手羅道爾夫出場,一個有錢的鄉紳,會說甜言蜜語並懂得欲情故縱,很快令愛瑪不能自拔,陷入她與羅道爾夫的愛情。他們在樹林裡幽會,在羅道爾夫的莊園,在自己的花園裡……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私奔的前兩天,羅道爾夫才顯出真面目。遭遇背叛的愛瑪病倒在床。這時恰好在巴黎遇到了萊昂,兩人以非常快的速度直奔主題,陷入情慾愛河。愛瑪以學鋼琴的名義每週去巴黎與萊昂約會,拿著包法利賺來的錢與情人大肆揮霍。

但很快,愛瑪感受到萊昂的貧窮與懦弱,兩人開始彼此膩煩,她又感到婚姻生活的平淡。

然而,在她尋歡作樂的日子裡,被投機倒把的商人利用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之中。她開始陷入被逼債的局面,而她的兩個情人,沒有一個站出來幫助她。最後她走投無路,只好自殺。

愛瑪嫁給包法利之後,本來生活幸福,丈夫對她相當好,女兒可愛,如果她能拋開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會很幸福。但她實在太作了。她的家庭、丈夫、女兒都不及她幻想中的愛情。

"

1856一本小說的出世在法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成為“一種新文學的標誌”,一種新的小說結構誕生——以畫面和場景代替以情節發展為主的小說結構。

這本小說便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他最具世界影響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認為“寫作是一種苦惱的事業,其中充滿了焦慮和令人疲憊的努力”,即便如此,福樓拜仍然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去踐行,不去奉行“主義”,也不去入黨入派,拒絕一切派別,憎惡給作品冠以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名頭,完全把寫作當做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倡導“作家隱匿”的寫作原則。

在這樣的寫作原則下,福樓拜用了四年多時間,高強度地寫作(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多次地修改刪減,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包法利夫人》取材於現實。福樓拜以他醫生父親的學生德拉馬爾的悲劇故事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寫出這樣一部刻畫當代外省生活的小說。生活的背後,往往藏著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也許有社會的原因,也許有個人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醫生查理·包法利的續絃夫人,喜歡看浪漫愛情小說,長得很美,氣質浪漫,生活奢靡,並且嚮往更奢靡的生活與傳奇式的愛情,先後被兩個情人拋棄,最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中,難以承受而自殺。

因為她的出軌與奢靡,使得家庭家破人亡。她死後,他的丈夫無意中發現了她與兩個情人之間的信件,才知道她出軌。小說最後,查理·包法利破產,並且死去,留下可憐的女兒白爾特被貧困的姨母收養,八九歲的年紀就進入工廠做童工。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一個小康家庭,遭遇這樣的家破人亡,就因為包法利夫人追求的所謂的“愛情”。

至於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原因:

一,說的社會性一點,是她父親對她的教育,使得她始終懷有不切實際愛情的幻想,活的漂浮,對生活的現實與本質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說的不好聽一點,她就是作,最後把自己作死,把丈夫作死,父親癱瘓,女兒進黑廠。

三、是她丈夫包法利對她過於寵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父親對女兒的貴族式教育

包法利夫人 ——愛瑪,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從小嬌生慣養。十三歲時,父親盧歐老爹把她送進修道院接受貴族式的教育,學習舞蹈、刺繡、鋼琴,素描等。在修道院接觸到浪漫主義愛情小說,嚮往華貴奢靡的生活與小說裡傳奇浪漫的愛情。

後來母親去世,盧歐老爹把她接回家,不忍心讓她幹活。愛瑪一天無所事事,只好幻想愛情,幻想生命中能有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身著華貴的子爵來與她談一場玫瑰色的戀愛。

不知道生活的艱辛,愛情如果一根玫瑰色的羽毛輕飄飄地掃著愛瑪的內心。在她看來生活與愛情都應該像小說裡描繪的那樣,要有詩歌、音樂、月光、玫瑰、華麗的禮服、講究的餐具、旅行。這些東西讓她期待、迷茫、嘗試、大膽、偷情,最後死去。

貴族教育與浪漫小說讓她思想裡生出對生活的誤解,對愛情的誤解。不恰當的教育導致誤解,誤解導致悲劇。

她無法打破對愛情的堅固幻想,於是只好沉淪其中,以出軌的方式滿足幻想。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大多數出軌都是閒出來的

愛瑪在嫁給包法利之前,閒到只好幻想愛情。遇到包法利,以為遇到了愛情。

嫁給包法利之後,小有名氣的醫生丈夫負責賺錢養家,家中有下人打理生活,不需要愛瑪操勞。於是她依舊無所事事,看看小說,彈彈琴,也不是真的喜歡藝術,就是覺得生活應該這樣。

既然對藝術不是熱愛,那就難以持久。

所以很快愛瑪發現婚姻生活的平淡無奇,沒有蜜月旅行,沒有詩歌、風情、情調與浪漫。她衣食無憂,沒有憂愁。於是只好幻想愛情——出軌。

她的丈夫包法利,不夠聰明,但是很勤勉,很愛她。但愛瑪心中的浪漫愛情總是作祟,她嫌棄包法利“談吐就像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

小康之家的生活也沒辦法滿足她對物質的慾望,儘管包法利面對她的“講究”花費從來不多說一句。但愛瑪還是作,不滿於生活的單調,婚姻的平淡,於是她的情夫萊昂與羅道爾夫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是愛瑪以為那是愛情。

萊昂,一個懦弱無能的少年;羅道爾夫,一個情場老手。他們都覬覦愛瑪的美色,於是愛瑪給他們機會。

愛瑪的第一個情人萊昂,在愛瑪的糾結中去了巴黎。很快,撩妹高手羅道爾夫出場,一個有錢的鄉紳,會說甜言蜜語並懂得欲情故縱,很快令愛瑪不能自拔,陷入她與羅道爾夫的愛情。他們在樹林裡幽會,在羅道爾夫的莊園,在自己的花園裡……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私奔的前兩天,羅道爾夫才顯出真面目。遭遇背叛的愛瑪病倒在床。這時恰好在巴黎遇到了萊昂,兩人以非常快的速度直奔主題,陷入情慾愛河。愛瑪以學鋼琴的名義每週去巴黎與萊昂約會,拿著包法利賺來的錢與情人大肆揮霍。

但很快,愛瑪感受到萊昂的貧窮與懦弱,兩人開始彼此膩煩,她又感到婚姻生活的平淡。

然而,在她尋歡作樂的日子裡,被投機倒把的商人利用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之中。她開始陷入被逼債的局面,而她的兩個情人,沒有一個站出來幫助她。最後她走投無路,只好自殺。

愛瑪嫁給包法利之後,本來生活幸福,丈夫對她相當好,女兒可愛,如果她能拋開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會很幸福。但她實在太作了。她的家庭、丈夫、女兒都不及她幻想中的愛情。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丈夫包法利的過分寵溺

包法利的前妻是個又老又醜乾枯的寡婦——"寡婦瘦括括的,牙又長……骨頭一把,套上袍子就像劍入了鞘一樣。”“像春季發芽一樣滿臉疙瘩。”

所以當包法利娶了白富美的愛瑪,如獲至寶。他愛她,捧在手心一般。在包法利眼裡,他的妻子愛瑪又美又有才華,她要想什麼,他都給她。甚至為了愛瑪,而捨棄自己在一個小地方的事業名氣與根基,換一個新地方給閒出病來的愛瑪換換新鮮空氣。

即便是後來他父親去世,愛瑪要做財產代理人,他也同意,以至於最後傾家蕩產。愛瑪死後,他不惜為了愛瑪用過東西與母親反目。

包法利負責賺錢,愛瑪負責花錢。她給情夫送禮物,出手闊綽。他一無所知,不細問不追究。

愛瑪因為被情夫拋棄而“生病”,他就急的惶恐,呼天搶地。直到最後第一次發現愛瑪出軌的證據時,包法利還在自我麻痺,為愛瑪辯解。

正是包法利這種寵溺,讓愛瑪肆無忌憚,她甚至很少對自己拋家棄子出軌的歡愉感到愧疚。

卑微的愛情或者婚姻,會使生活出現縫隙甚至深淵。對愛瑪來說,幻想的愛情是她的深淵。對於包法利來說,愛瑪是他的深淵。沒有情感的對等與平衡,只有悲劇。

包法利一家的悲劇,是社會許多家庭的悲劇。除了那個無辜的孩子,誰都不可憐。悲劇的釀造,從來不會是一個人的過錯。

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包法利夫人的出軌,她那可憐的愛情,可悲可氣的“作”的人生,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下面說一下我說體悟到的作者的態度,與我自己看完小說的一個感受。

"

1856一本小說的出世在法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成為“一種新文學的標誌”,一種新的小說結構誕生——以畫面和場景代替以情節發展為主的小說結構。

這本小說便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他最具世界影響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認為“寫作是一種苦惱的事業,其中充滿了焦慮和令人疲憊的努力”,即便如此,福樓拜仍然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去踐行,不去奉行“主義”,也不去入黨入派,拒絕一切派別,憎惡給作品冠以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名頭,完全把寫作當做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倡導“作家隱匿”的寫作原則。

在這樣的寫作原則下,福樓拜用了四年多時間,高強度地寫作(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多次地修改刪減,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包法利夫人》取材於現實。福樓拜以他醫生父親的學生德拉馬爾的悲劇故事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寫出這樣一部刻畫當代外省生活的小說。生活的背後,往往藏著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也許有社會的原因,也許有個人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醫生查理·包法利的續絃夫人,喜歡看浪漫愛情小說,長得很美,氣質浪漫,生活奢靡,並且嚮往更奢靡的生活與傳奇式的愛情,先後被兩個情人拋棄,最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中,難以承受而自殺。

因為她的出軌與奢靡,使得家庭家破人亡。她死後,他的丈夫無意中發現了她與兩個情人之間的信件,才知道她出軌。小說最後,查理·包法利破產,並且死去,留下可憐的女兒白爾特被貧困的姨母收養,八九歲的年紀就進入工廠做童工。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一個小康家庭,遭遇這樣的家破人亡,就因為包法利夫人追求的所謂的“愛情”。

至於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原因:

一,說的社會性一點,是她父親對她的教育,使得她始終懷有不切實際愛情的幻想,活的漂浮,對生活的現實與本質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說的不好聽一點,她就是作,最後把自己作死,把丈夫作死,父親癱瘓,女兒進黑廠。

三、是她丈夫包法利對她過於寵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父親對女兒的貴族式教育

包法利夫人 ——愛瑪,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從小嬌生慣養。十三歲時,父親盧歐老爹把她送進修道院接受貴族式的教育,學習舞蹈、刺繡、鋼琴,素描等。在修道院接觸到浪漫主義愛情小說,嚮往華貴奢靡的生活與小說裡傳奇浪漫的愛情。

後來母親去世,盧歐老爹把她接回家,不忍心讓她幹活。愛瑪一天無所事事,只好幻想愛情,幻想生命中能有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身著華貴的子爵來與她談一場玫瑰色的戀愛。

不知道生活的艱辛,愛情如果一根玫瑰色的羽毛輕飄飄地掃著愛瑪的內心。在她看來生活與愛情都應該像小說裡描繪的那樣,要有詩歌、音樂、月光、玫瑰、華麗的禮服、講究的餐具、旅行。這些東西讓她期待、迷茫、嘗試、大膽、偷情,最後死去。

貴族教育與浪漫小說讓她思想裡生出對生活的誤解,對愛情的誤解。不恰當的教育導致誤解,誤解導致悲劇。

她無法打破對愛情的堅固幻想,於是只好沉淪其中,以出軌的方式滿足幻想。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大多數出軌都是閒出來的

愛瑪在嫁給包法利之前,閒到只好幻想愛情。遇到包法利,以為遇到了愛情。

嫁給包法利之後,小有名氣的醫生丈夫負責賺錢養家,家中有下人打理生活,不需要愛瑪操勞。於是她依舊無所事事,看看小說,彈彈琴,也不是真的喜歡藝術,就是覺得生活應該這樣。

既然對藝術不是熱愛,那就難以持久。

所以很快愛瑪發現婚姻生活的平淡無奇,沒有蜜月旅行,沒有詩歌、風情、情調與浪漫。她衣食無憂,沒有憂愁。於是只好幻想愛情——出軌。

她的丈夫包法利,不夠聰明,但是很勤勉,很愛她。但愛瑪心中的浪漫愛情總是作祟,她嫌棄包法利“談吐就像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

小康之家的生活也沒辦法滿足她對物質的慾望,儘管包法利面對她的“講究”花費從來不多說一句。但愛瑪還是作,不滿於生活的單調,婚姻的平淡,於是她的情夫萊昂與羅道爾夫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是愛瑪以為那是愛情。

萊昂,一個懦弱無能的少年;羅道爾夫,一個情場老手。他們都覬覦愛瑪的美色,於是愛瑪給他們機會。

愛瑪的第一個情人萊昂,在愛瑪的糾結中去了巴黎。很快,撩妹高手羅道爾夫出場,一個有錢的鄉紳,會說甜言蜜語並懂得欲情故縱,很快令愛瑪不能自拔,陷入她與羅道爾夫的愛情。他們在樹林裡幽會,在羅道爾夫的莊園,在自己的花園裡……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私奔的前兩天,羅道爾夫才顯出真面目。遭遇背叛的愛瑪病倒在床。這時恰好在巴黎遇到了萊昂,兩人以非常快的速度直奔主題,陷入情慾愛河。愛瑪以學鋼琴的名義每週去巴黎與萊昂約會,拿著包法利賺來的錢與情人大肆揮霍。

但很快,愛瑪感受到萊昂的貧窮與懦弱,兩人開始彼此膩煩,她又感到婚姻生活的平淡。

然而,在她尋歡作樂的日子裡,被投機倒把的商人利用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之中。她開始陷入被逼債的局面,而她的兩個情人,沒有一個站出來幫助她。最後她走投無路,只好自殺。

愛瑪嫁給包法利之後,本來生活幸福,丈夫對她相當好,女兒可愛,如果她能拋開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會很幸福。但她實在太作了。她的家庭、丈夫、女兒都不及她幻想中的愛情。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丈夫包法利的過分寵溺

包法利的前妻是個又老又醜乾枯的寡婦——"寡婦瘦括括的,牙又長……骨頭一把,套上袍子就像劍入了鞘一樣。”“像春季發芽一樣滿臉疙瘩。”

所以當包法利娶了白富美的愛瑪,如獲至寶。他愛她,捧在手心一般。在包法利眼裡,他的妻子愛瑪又美又有才華,她要想什麼,他都給她。甚至為了愛瑪,而捨棄自己在一個小地方的事業名氣與根基,換一個新地方給閒出病來的愛瑪換換新鮮空氣。

即便是後來他父親去世,愛瑪要做財產代理人,他也同意,以至於最後傾家蕩產。愛瑪死後,他不惜為了愛瑪用過東西與母親反目。

包法利負責賺錢,愛瑪負責花錢。她給情夫送禮物,出手闊綽。他一無所知,不細問不追究。

愛瑪因為被情夫拋棄而“生病”,他就急的惶恐,呼天搶地。直到最後第一次發現愛瑪出軌的證據時,包法利還在自我麻痺,為愛瑪辯解。

正是包法利這種寵溺,讓愛瑪肆無忌憚,她甚至很少對自己拋家棄子出軌的歡愉感到愧疚。

卑微的愛情或者婚姻,會使生活出現縫隙甚至深淵。對愛瑪來說,幻想的愛情是她的深淵。對於包法利來說,愛瑪是他的深淵。沒有情感的對等與平衡,只有悲劇。

包法利一家的悲劇,是社會許多家庭的悲劇。除了那個無辜的孩子,誰都不可憐。悲劇的釀造,從來不會是一個人的過錯。

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包法利夫人的出軌,她那可憐的愛情,可悲可氣的“作”的人生,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下面說一下我說體悟到的作者的態度,與我自己看完小說的一個感受。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作者的態度

作者福樓拜表現出的態度是很客觀的,不過他在書中的語言很值得玩味。

愛瑪出軌羅道爾夫,黎明之前就迫不及待奔向情人的莊園,福樓拜給予一種詩意的描述:“她像春天的早晨一樣來到他的房間”。

愛瑪盛裝打扮等待羅道爾夫到來時,作者又寫到“像一個妓女在等待她的貴人”偶爾也說她“千嬌百媚”,在情人面前“賣弄風騷”“比一隻動情的母貓還要妖媚”。

福樓拜的筆觸詩意又刻薄,而恰好是這種詩意與刻薄,把小說寫的生動無比,把一個幻想愛情的家庭主婦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他的這支筆,把包法利夫人解剖的骨血畢現。

"

1856一本小說的出世在法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成為“一種新文學的標誌”,一種新的小說結構誕生——以畫面和場景代替以情節發展為主的小說結構。

這本小說便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他最具世界影響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認為“寫作是一種苦惱的事業,其中充滿了焦慮和令人疲憊的努力”,即便如此,福樓拜仍然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去踐行,不去奉行“主義”,也不去入黨入派,拒絕一切派別,憎惡給作品冠以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名頭,完全把寫作當做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倡導“作家隱匿”的寫作原則。

在這樣的寫作原則下,福樓拜用了四年多時間,高強度地寫作(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多次地修改刪減,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包法利夫人》取材於現實。福樓拜以他醫生父親的學生德拉馬爾的悲劇故事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寫出這樣一部刻畫當代外省生活的小說。生活的背後,往往藏著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也許有社會的原因,也許有個人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醫生查理·包法利的續絃夫人,喜歡看浪漫愛情小說,長得很美,氣質浪漫,生活奢靡,並且嚮往更奢靡的生活與傳奇式的愛情,先後被兩個情人拋棄,最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中,難以承受而自殺。

因為她的出軌與奢靡,使得家庭家破人亡。她死後,他的丈夫無意中發現了她與兩個情人之間的信件,才知道她出軌。小說最後,查理·包法利破產,並且死去,留下可憐的女兒白爾特被貧困的姨母收養,八九歲的年紀就進入工廠做童工。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一個小康家庭,遭遇這樣的家破人亡,就因為包法利夫人追求的所謂的“愛情”。

至於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原因:

一,說的社會性一點,是她父親對她的教育,使得她始終懷有不切實際愛情的幻想,活的漂浮,對生活的現實與本質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說的不好聽一點,她就是作,最後把自己作死,把丈夫作死,父親癱瘓,女兒進黑廠。

三、是她丈夫包法利對她過於寵溺。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父親對女兒的貴族式教育

包法利夫人 ——愛瑪,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從小嬌生慣養。十三歲時,父親盧歐老爹把她送進修道院接受貴族式的教育,學習舞蹈、刺繡、鋼琴,素描等。在修道院接觸到浪漫主義愛情小說,嚮往華貴奢靡的生活與小說裡傳奇浪漫的愛情。

後來母親去世,盧歐老爹把她接回家,不忍心讓她幹活。愛瑪一天無所事事,只好幻想愛情,幻想生命中能有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身著華貴的子爵來與她談一場玫瑰色的戀愛。

不知道生活的艱辛,愛情如果一根玫瑰色的羽毛輕飄飄地掃著愛瑪的內心。在她看來生活與愛情都應該像小說裡描繪的那樣,要有詩歌、音樂、月光、玫瑰、華麗的禮服、講究的餐具、旅行。這些東西讓她期待、迷茫、嘗試、大膽、偷情,最後死去。

貴族教育與浪漫小說讓她思想裡生出對生活的誤解,對愛情的誤解。不恰當的教育導致誤解,誤解導致悲劇。

她無法打破對愛情的堅固幻想,於是只好沉淪其中,以出軌的方式滿足幻想。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大多數出軌都是閒出來的

愛瑪在嫁給包法利之前,閒到只好幻想愛情。遇到包法利,以為遇到了愛情。

嫁給包法利之後,小有名氣的醫生丈夫負責賺錢養家,家中有下人打理生活,不需要愛瑪操勞。於是她依舊無所事事,看看小說,彈彈琴,也不是真的喜歡藝術,就是覺得生活應該這樣。

既然對藝術不是熱愛,那就難以持久。

所以很快愛瑪發現婚姻生活的平淡無奇,沒有蜜月旅行,沒有詩歌、風情、情調與浪漫。她衣食無憂,沒有憂愁。於是只好幻想愛情——出軌。

她的丈夫包法利,不夠聰明,但是很勤勉,很愛她。但愛瑪心中的浪漫愛情總是作祟,她嫌棄包法利“談吐就像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

小康之家的生活也沒辦法滿足她對物質的慾望,儘管包法利面對她的“講究”花費從來不多說一句。但愛瑪還是作,不滿於生活的單調,婚姻的平淡,於是她的情夫萊昂與羅道爾夫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是愛瑪以為那是愛情。

萊昂,一個懦弱無能的少年;羅道爾夫,一個情場老手。他們都覬覦愛瑪的美色,於是愛瑪給他們機會。

愛瑪的第一個情人萊昂,在愛瑪的糾結中去了巴黎。很快,撩妹高手羅道爾夫出場,一個有錢的鄉紳,會說甜言蜜語並懂得欲情故縱,很快令愛瑪不能自拔,陷入她與羅道爾夫的愛情。他們在樹林裡幽會,在羅道爾夫的莊園,在自己的花園裡……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私奔的前兩天,羅道爾夫才顯出真面目。遭遇背叛的愛瑪病倒在床。這時恰好在巴黎遇到了萊昂,兩人以非常快的速度直奔主題,陷入情慾愛河。愛瑪以學鋼琴的名義每週去巴黎與萊昂約會,拿著包法利賺來的錢與情人大肆揮霍。

但很快,愛瑪感受到萊昂的貧窮與懦弱,兩人開始彼此膩煩,她又感到婚姻生活的平淡。

然而,在她尋歡作樂的日子裡,被投機倒把的商人利用而陷入高利貸的漩渦之中。她開始陷入被逼債的局面,而她的兩個情人,沒有一個站出來幫助她。最後她走投無路,只好自殺。

愛瑪嫁給包法利之後,本來生活幸福,丈夫對她相當好,女兒可愛,如果她能拋開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會很幸福。但她實在太作了。她的家庭、丈夫、女兒都不及她幻想中的愛情。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丈夫包法利的過分寵溺

包法利的前妻是個又老又醜乾枯的寡婦——"寡婦瘦括括的,牙又長……骨頭一把,套上袍子就像劍入了鞘一樣。”“像春季發芽一樣滿臉疙瘩。”

所以當包法利娶了白富美的愛瑪,如獲至寶。他愛她,捧在手心一般。在包法利眼裡,他的妻子愛瑪又美又有才華,她要想什麼,他都給她。甚至為了愛瑪,而捨棄自己在一個小地方的事業名氣與根基,換一個新地方給閒出病來的愛瑪換換新鮮空氣。

即便是後來他父親去世,愛瑪要做財產代理人,他也同意,以至於最後傾家蕩產。愛瑪死後,他不惜為了愛瑪用過東西與母親反目。

包法利負責賺錢,愛瑪負責花錢。她給情夫送禮物,出手闊綽。他一無所知,不細問不追究。

愛瑪因為被情夫拋棄而“生病”,他就急的惶恐,呼天搶地。直到最後第一次發現愛瑪出軌的證據時,包法利還在自我麻痺,為愛瑪辯解。

正是包法利這種寵溺,讓愛瑪肆無忌憚,她甚至很少對自己拋家棄子出軌的歡愉感到愧疚。

卑微的愛情或者婚姻,會使生活出現縫隙甚至深淵。對愛瑪來說,幻想的愛情是她的深淵。對於包法利來說,愛瑪是他的深淵。沒有情感的對等與平衡,只有悲劇。

包法利一家的悲劇,是社會許多家庭的悲劇。除了那個無辜的孩子,誰都不可憐。悲劇的釀造,從來不會是一個人的過錯。

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包法利夫人的出軌,她那可憐的愛情,可悲可氣的“作”的人生,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下面說一下我說體悟到的作者的態度,與我自己看完小說的一個感受。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作者的態度

作者福樓拜表現出的態度是很客觀的,不過他在書中的語言很值得玩味。

愛瑪出軌羅道爾夫,黎明之前就迫不及待奔向情人的莊園,福樓拜給予一種詩意的描述:“她像春天的早晨一樣來到他的房間”。

愛瑪盛裝打扮等待羅道爾夫到來時,作者又寫到“像一個妓女在等待她的貴人”偶爾也說她“千嬌百媚”,在情人面前“賣弄風騷”“比一隻動情的母貓還要妖媚”。

福樓拜的筆觸詩意又刻薄,而恰好是這種詩意與刻薄,把小說寫的生動無比,把一個幻想愛情的家庭主婦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他的這支筆,把包法利夫人解剖的骨血畢現。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的感受

1、同情小女孩白爾特。

她的人生因為她母親的作而毀於一旦。八九歲就在黑工廠作童工,一生都不會有翻盤的機會。

八九歲,一個孩子,先後失去母親和父親,外祖父癱瘓,祖母去世,生活拮据,被收養,失去庇護。白爾特的一生遭遇難測。永遠活在幻想的人,不太適合生育子女。否則原生家庭就足以毀滅子女的一生。

2、包法利夫人死於債務也死於對愛情的絕望。

包法利夫人最後的死,一是因為無法償還鉅債而又被步步緊逼;二是對愛情的徹底絕望。她先後得到的所謂的“愛情”,都讓她沉溺,盡興之後,依舊感到膩煩。而兩個情人在她深處困境時候所表現出的自私讓她徹底絕望。

3,教育對三觀的塑造。

書中讓人驚訝的是包法利夫人對於自己出軌的那種理所當然的心理。

她把出軌的激情、歡愉都當做是包法利無法給她而她應該得到的一種補償。她一點也不覺得羞恥,雖然也有過糾結,但並不影響她那些大膽的行為。我想,這便是她小時候教育對三觀塑造的作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