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這樣教孩子,熊孩子也能變成好孩子

寶貝過大年 玩具 新聞 早期教育 育兒 陪寶寶寫日記 2019-02-04

春節到了,又是一年一度走親訪友的時候了,記得去年過年的時候,一個遠房表叔帶著十歲的孩子到我家來做客。說是做客,一進門就讓人感覺他像是主人一樣,一來就脫了鞋跳到沙發上蹦,毫不客氣地翻箱倒櫃找玩具,看到好玩的東西就直接往自己家車裡放,一點都不帶客氣的。

在一旁邊的我一邊看著孩子上竄下跳,一邊面對著表叔的不停道歉,臉上還要堆著笑假裝客氣地說“沒關係,孩子還小嘛”,心裡卻早已在大呼“沒教養”。

其實,孩子的教養都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形成的,家長如果不教給孩子明白應該遵守的規矩,那麼他一定也成長不成一個彬彬有禮舉止得當的好孩子。

過年期間這樣教孩子,熊孩子也能變成好孩子

01、教給孩子守規矩要付諸於行動

我之前看過一個新聞:媽媽帶孩子坐火車,孩子一路上吵吵鬧鬧,媽媽反覆勸阻無效之後,帶著孩子拖著行李在最近站下了車。

媽媽說,我尊重你說話的慾望,但我也要尊重其他人。現在我們下車了,你想說多久就說多久,等你說夠了,我們再上車。

起初,孩子還是各種打滾吵鬧,但媽媽靜靜地說:“我很愛你,可是我不會因為你哭,就答應你任何要求。”之後,母子兩人在車站熬了五六個小時,直到孩子終於做出承諾,不會在車上影響其他人,這才又繼續旅程。果然,孩子沒在鬧過了。

對比前面說的帶孩子來我家做客的親戚,顯然他對孩子的約束和管教僅僅存在於口頭上。很多家長認為自己“說了,可是孩子不聽”,還有家長覺得“有外人在不方便教訓孩子”,或者是“孩子太小,等長大了自然就知道規矩是什麼了”,所以對孩子的一些“熊行為”抱著比較寬容的態度。

正是家長的這種不明確的態度,造成了孩子對於規矩模糊的概念,孩子覺得家長並沒有嚴厲懲罰自己,也許自己的行為並不是那麼地嚴重,不會引起他足夠的重視。

家長需要讓孩子理解周圍世界的規則,讓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別人對他們的期待。學習規則,並不是讓孩子墨守成規,而是讓孩子明白,守規矩,是為了更合適地與人相處,是為了在規矩裡不斷增長自己的能力。

因為熊孩子“還不懂事兒”,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而區別他們日後成為不同人的,是教育方式。

孩子天性頑皮,如果不經過大人的管束和教導,很難自己學會如何做一個講禮貌、有禮儀的好孩子。

過年期間這樣教孩子,熊孩子也能變成好孩子

02、對於孩子粗野的行為一定要嚴厲制止

去年過年的時候帶孩子出門旅遊,假期裡的景點到處都是人山人海,我們到了雲南某知名景區,本就人潮洶湧,我們整個團的人都緊緊跟著導遊生怕走散,突然幾個孩子迎面而來,像撥開蘆葦(甚至比這更大力)一樣把我們一隊人左右推開,還不時地踩到別人的腳,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其中有一個熊孩子在跑的過程中一頭撞到了一個行人身上,導致行人眼鏡掉在地上被人踩得粉碎,結果可想而知,在一番爭吵之後熊孩子的家長賠錢了事。

孩子這種粗魯的行為並沒有得到家長的制止和道歉,孩子的家長還口口聲聲說孩子還小,認為大人應該理解孩子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人心疼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這樣做法無疑是孕育了一個自私的靈魂。

“養不教,父之過”,其實每個熊孩子並不是出生就很“熊”,而且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煉成“熊”。熊孩子不分場合地大聲喧鬧、調皮奔跑、安全意識匱乏,這其實折射出了“熊大人”在平日裡的教育缺位。對孩子過分寵溺,任其調皮闖禍、為所欲為,不進行基礎的安全教育與引導,導致了熊孩子們都懷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戾氣和“我高興就好”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

熊孩子闖禍,惡性結局的傷心與煩惱都是家長承受。可是日常從不進行教育引導的父母,最終只說上一句“孩子還小”或是“不要對孩子如此苛刻”,那麼孩子在潛意識裡就會認為自己為所欲為都是分內的事,不用為自身行為“埋單”的想法根深蒂固後,就會讓孩子一次又一次犯同樣的錯誤。

過年期間這樣教孩子,熊孩子也能變成好孩子

03、利用各種時機給孩子灌輸規矩意識

其實,想讓孩子通曉人情世故,沒有哪個時候比春節的時機更好了。過年時串門子拜年、親朋好友聚會,即可以幫助孩子釐清家庭人物關係和各種稱謂,又可以讓他們學會各種傳統文化和年俗禮儀,關鍵是家長要懂得如何培養孩子遵守規矩的意識。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一) 、讓孩子守規矩,應從基本的禮儀做起。

我們春節都會帶孩子到親戚家做客,一定要記得約束孩子,不要讓孩子東張西望滿屋亂竄,尤其是主人家的臥室等私人領域,沒有得到別人同意的情況下,一定不要隨意出入。未經過主人的允許不要亂翻別人東西,也不要有亂按遙控器亂開電視行為,使用過的東西儘量做到物歸原處。

如果孩子做不到,一定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堅持對孩子的制止和管教,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在別人家父母就不會管束自己,自己可以為所欲為。這種行為上的規則意識一定要讓孩子養成,也要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這個原則是不分地點和場合的。

過年期間這樣教孩子,熊孩子也能變成好孩子

(二)、教導孩子千萬不要開口要紅包

前幾天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旁邊坐著一個奶奶帶著大概五六歲的孫子,奶奶跟孫子說大年初二要帶他去姨奶奶家做客,讓孫子放機靈一點,見到大人就說一些吉祥話,然後就可以找他們要紅包了。

我也在過年時遇到過伸手要紅包的孩子,雖然大人不會跟孩子計較什麼,但這樣伸手要就讓人覺得很沒有教養,即便是給了也會在心裡鄙視孩子家教不好。

過年期間走親訪友,大人口袋裡都會裝些紅包,遇到親戚朋友家的孩子必然是要一人給一個的。聰明的家長只會教給孩子讓孩子說吉祥話,畢竟親戚朋友相聚喜慶開心最重要。大人與其忙著教給孩子要紅包,不如多引導和鼓勵孩子多與別人親切相處,培養孩子的個人素質,畢竟多要一個紅包也發不了財,而且,這很容易給孩子留下錯誤的印象,以為過年就是“討壓歲錢”或是吃喝玩樂,而忽略了節日的真正含義。建議父母抽時間跟孩子講講“年”的由來,有哪些習俗傳統,告訴孩子過年意味著家庭團圓,也寄託著對來年的展望。讓孩子明白什麼是過年,孩子們才會對傳統節日多一些敬意。不要培養了孩子小格局、愛佔便宜的性格。

過年期間這樣教孩子,熊孩子也能變成好孩子

(三)、多鼓勵孩子與人相處

現在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平時極少有太多的機會與這麼多親戚朋友相聚一堂,有的孩子見到親戚朋友就躲在一邊,有的被家長催打招呼的時候,不耐煩地來一句:“有什麼好打招呼的。”

這樣孩子可能是平時外出較少,跟外界打交道的機會也少,對親朋好友的熟悉度也不是很強。可認生並不能成為藉口,在生活中,孩子該有的禮儀尊卑是一定要有的,不然別人只會在心裡說“你的孩子真沒禮貌”。當然了,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禮貌跟內向本身就是不衝突的事情。家長平時就應該多教給孩子禮儀教育,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信心與能力,多多鼓勵孩子與人相處,這對孩子的性格塑造也是很有幫助的。

過年期間這樣教孩子,熊孩子也能變成好孩子

(四)、教給孩子餐桌上的禮儀

過年的時候,家庭朋友聚會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就是吃,大人小孩子圍坐一桌,其樂融融把酒言歡。

孩子多的地方,自然也就亂一些,經常會有孩子在飯桌上挑三揀四,這個菜自己愛吃,別人就不能動一下,動了就撒潑耍賴甚至哭鬧不止。還有的孩子人還沒有全部上桌自己就開始動筷子,喜歡吃什麼就在一盤菜裡撥來撥去只找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要知道有些行為並非一朝一夕所造就,家長平時在自己家裡過於溺愛孩子,就會導致孩子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合宣洩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親戚朋友看到的不是孩子的無理取鬧,而是家長的不懂管教。笑話的不是孩子的不懂事,而是家長的無知。

作為家長得提醒孩子,別隻顧著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別忘了給長輩們夾夾菜;敬酒時,也可以舉起飲料杯,送上祝福;想離席去旁邊玩,可以,但得先得到父母允許,並和同桌的長輩們打個招呼。

過年期間這樣教孩子,熊孩子也能變成好孩子

千萬別忽視了這些細節小事,它們將幫助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陳丹青曾說:“所謂教養、所謂禮貌,全看小事情。所謂沒禮貌,不是你不尊敬人,是你不知道尊敬的方式。”孩子的教養都來源於家庭,教給孩子有教養、懂禮儀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喜愛,更是要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是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或者微信公眾帳號:陪寶寶寫日記,共同探討育兒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