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印度班加羅爾,思考中國創造與中國優勢

在去往印度的班加羅爾之前,歷史教科書、電視紀錄片早已在我的腦海裡給這個國家貼上了各式各樣的“標籤”:人口大國、種姓制度、大街小巷飄香的咖喱、各種風味的料理……然而,在到達班加羅爾後的四天裡,伴隨著視野的開闊,不僅顛覆了我從前對印度的認知,更讓我重新定義了中國創造與中國優勢的內涵。

一路的行走,輾轉在班加羅爾之間,伴隨著的是一路的思考。

我驚詫於印度的商業文化竟和中國有著不少相似之處,讓我不得不拋開自己曾經關於這個國家的固有印象。在班加羅爾的一條步行街,隨處可見One Plus、Oppo、Vivo等熟悉的中國品牌。這些都是當地用戶首選的主流手機品牌,在印度有著很大的客戶群體,並且廣受讚譽。有趣的是,在“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下,當地人民甚至認為Oppo和Vivo就是印度的本土品牌。作為一箇中國人,身在異鄉本為異客,而我滿眼所見的各式各樣的中國品牌、中國廣告、中國創造讓我恍惚間似乎遺忘了我正身處在班加羅爾。

在印度中心城市的商場裡,Paytm——印度的“支付寶”,也隨處可見。即使是處在小城市的一些市場或者商店裡,Paytm也能夠方便人們的生活,緩解沒有隨身攜帶零錢的不便。Paytm在印度就如同支付寶在中國。在Paytm的公司裡有這樣一個巨大的標語:“我們將把5億印度人帶入主流經濟”。見到這個標語時,我的第一反應不是想到Paytem本身,而是想到中國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各種移動支付在中國的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不也是同樣的角色嗎?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出門只需要帶手機便可以支付一切。坐公交用支付寶裡的電子公交卡,買水果蔬菜再也不用在口袋裡放一堆硬幣,逛街購物吃飯等等一切的消費都可以用移動支付代替現金。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沿線20國青年參與的中國“新四大發明”評選中,支付寶以第二名的佳績成功入選。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正帶領著13億中國人走入創新發展的經濟時代。

班加羅爾作為印度的“硅谷”,以現代化、商業化和高科技的發展打破了我對印度國家與社會的傳統認知。然而,在我這次的印度班加羅爾之行中,印度在很多層面依舊保有著傳統,甚至留存著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歷史課本上所學習到的種姓制度依舊存在,社會上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性別歧視。就女性就職率而言,儘管我曾聽聞在Paytm公司,女性的就職時間會比男性員工更長,因為與男性員工相比,女性員工總是更負責、更誠實。然而,根據2018 年的《全球性別差異報告》(The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在被調查的149個國家中,印度排名108 位。由此可見,在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並且迫於各種家庭因素,女性在就業方面往往處於弱勢,尤其在服務行業,基本看不到女性員工的身影。此外,在印度還存在著這樣的一種群體——拾荒者。拾荒者,即通過靠自己在路邊撿垃圾來維持生計。在印度,大部分的拾荒者通常都是女性,這也是由於就業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所導致的。儘管Hasiru Dala這樣一個為印度拾荒者爭取人權的廢物管理創新公司正在為“把拾荒者變成一個正規的職業”而不懈努力,但也難以在根本上解決該問題。

體會到印度傳統文化的遺存影響和時代發展所帶來的進步,感受到印度在國際化浪潮推動下與世界文化的融合,同時我也審視到即使全世界的商業運作模式、公司運營管理都有著通用的理論、通用的形式、相似的制度,中印的企業管理所表現出的風貌依舊不同。我想這便是中國創造走向世界而不是印度製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

在參訪各個企業的過程中,讓我深刻感知到中方員工和印度員工之間的差異。在中國的企業管理中,嚴格的制度、佈滿計劃的日程表、準時的上下班制度……這些似乎已經不僅僅是被灌輸進腦海裡的規則,而是儒家文化付諸在炎黃子孫血液裡的“與生俱來”。然而,在印度,較高的員工辭職率,頻繁的跳槽、各種為辭職所尋求的理由……並且,不論行業、不論薪資水平,員工們都會在街邊的商店裡或公司內的餐廳裡喝上一個多小時的下午茶。對於印度當地人來說,這種習慣和文化是他們所習以為常的,不僅非常普通並且十分必要的。在我們中國企業的管理層看來,這樣的員工定得讓老闆頭疼,然而在採訪RK group的Akshay Shah時,他竟表示他從不認為印度當地員工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

我能夠理解並尊重印度文化圈或是西方文化圈多年以來所形成的文化習慣。然而,經過這四天的班加羅爾之行,讓我見識到的是以班加羅爾城市為代表的印度國家的發展,讓我產生更深刻認知的卻是中國創造與中國優勢的魅力。

(董勱,WLSA復旦國際高中課程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