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善良的弟媳劉銀

板胡 沙家浜 三字經 社會 駐馬店廣視網 2017-05-21

【駐馬店廣視網訊】(記者 陳司)“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是《三字經》中的句子,其大意是: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

在上蔡縣蔡溝鄉趙莊村,就有這樣一位普通農民:她以寬闊博大的胸懷和一顆菩薩般的心腸,精心呵護著這個家庭,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她照料的對象,卻是與自己並無血緣關係的婆兄長。她的名字叫劉銀,在當地,人們都說她的愛心比金子都閃亮。

上蔡:善良的弟媳劉銀

近日, 上蔡縣工商質監局局長崔廣山在該局駐蔡溝鄉趙莊村第一書記程牛的陪同下,來到殘疾貧困戶趙得關家中走訪。劉銀一家住的是多年前蓋的紅磚青瓦的舊房子,院子雖然不是太大,但屋裡屋外卻收拾得乾淨利落。

今年53歲的劉銀和丈夫育有一兒一女,均已成家。此外,這個家裡還有一名成員,叫趙得關,今年71歲,是劉銀丈夫的親哥哥。趙得關兄弟五人,排行老二,劉銀的丈夫趙五明排行老五。1983年劉銀嫁到趙家後沒幾年,這個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趙得關,就一直住在五弟家。

攀談中記者得知,趙得關年輕的時候會拉二胡、板胡,趙五明會吹嗩吶,兄弟倆都是當地有名的藝人。

上蔡:善良的弟媳劉銀

聽說要採訪弟媳的事蹟,趙得關硬要堅持著坐起來跟記者說話。趙得關自幼患有軟骨病,一直沒有成家,“75·8”洪水過後,病情加重,於三十多歲時開始癱瘓,雙腿和左手完全失去正常功能,惟一可以稍微能夠抓物、勉強能將飯菜送往口中的是右手。靠床邊的山牆上,掛著他過去的照片和他一直喜愛的板胡,可是如今他再也不能演奏《朝陽溝》《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這些他最曾經拿手的戲曲了。

“要不是有弟媳照料,我這個身子骨,早就沒了……”趙得關哽咽著說,原來他的母親能照顧他,後來母親也癱瘓、去世了,多年來他都是在五弟家生活。一日三餐,大小便都在床上,換洗衣物、翻身、擦身,幾十年來,這些累活髒活,都是弟媳劉銀默默無聞的承擔著。乾淨利索的劉銀,總是將婆哥的房間拾掇得乾乾淨淨,整個房間裡竟沒有一點異味。而弟弟趙五明,為了補貼家用,總是風裡來、雨裡去,騎著摩托車方圓幾十裡,甚至上百里去參加演出。

多年來,為了照顧這位癱瘓的婆哥,劉銀回孃家、走親戚總是少之又少,逢年過節,去孃家坐一坐,卻沒有一次留在孃家吃飯,更提不上在孃家住上幾天哪怕是一晚。對此,劉銀的爹孃和妹妹、弟弟也有不少“抱怨”。劉家人只好向鄰居解釋:“都說嫁出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一點不假啊!”

在劉銀的言傳身教下,多年來,劉銀的兒女對自己的二伯也都是用心照料。怕二伯一個人時孤單,已經出嫁的侄女給伯伯買了一部帶視頻的唱戲機,不僅能聽戲聽歌還能看歌舞。去年夏天,在二伯的一再拒絕下,硬是為二伯的房間安裝了一部空調。趙得關三弟的孫女,也從網上購了一部收音機,送給自己的二祖父。有了唱戲機、收音機的陪伴,趙得關不僅心靈上得到了慰藉,還了解到許多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外面精彩的世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2016年,趙得關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後,不僅其本人在就醫方面能享受政府的全額兜底補助,長期照顧他的弟媳家在村裡也獲得了一個政府埋單的保潔員崗位。生性開朗的趙得關有時會不由自主地唱起年輕時喜愛的唱段,唱腔豪邁,嗓音洪亮,充滿了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上蔡:善良的弟媳劉銀

臨近中午,劉銀將一碗煮好麵條端到床前,熱騰騰,香噴噴。夾起一筷一筷,耐心細緻地喂著。趙得關吃得很是舒心,眼睛潮潤。

(本文有駐馬店廣視網/www.zmdtvw.cn編譯,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發,如需轉載請添加本文鏈接) 上一篇:西平柏城食藥所開展餐飲單位集中整治行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