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4期,原文標題《斑海豹,從海洋到水族館的利益鏈》,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4期,原文標題《斑海豹,從海洋到水族館的利益鏈》,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有著烏亮眼睛的斑海豹

攝影/於楚眾

記者/劉暢

100對母子分離

但凡家長帶孩子到過中國的水族館,就一定能見到全身渾圓的海豹。這種看起來沒有耳朵、圓腦袋上幾乎只有一雙烏亮的眼睛、表皮上彷彿印著水墨斑點,像一個肉條潛在水中仰泳的傢伙,就是斑海豹。它們的繁殖地就在渤海灣。

全球範圍內看,斑海豹不算稀有,共有三四十萬只遍佈於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及沿岸。在全球8個主要繁殖地中,最南端的渤海灣繁殖地是中國境內唯一的一處。這裡的斑海豹既是獨立種群,難以與其他地區的同類通婚,也是中國海域唯一能繁殖的鰭足類動物,目前它們的數量預計不足2000只。今年年初的100只幼崽被盜,對於三五歲之後才能成熟、懷胎十月、一年只產一仔的斑海豹而言,超過五分之一的新生種群受到了傷害。

斑海豹幼崽一身灰褐色絨毛,像小狗一樣,中國漁民一直把它們稱作“海狗”。最終,被盜的小傢伙們與一群鵝聯繫到了一起。2月11日,大連市公安局接到市民舉報,在大連市下屬的瓦房店市老虎屯鎮虎頭村的廢棄養殖大棚裡,發現大量斑海豹幼崽。

虎頭村地處大連市區北部的內陸,塑料大棚和農田相間,偶然有焚燒秸稈升起的灰煙,是一個典型北方農村的模樣。本村人沒見過海豹,他們養鵝。斑海豹的幼崽就藏在山坡上的養鵝場旁邊。本刊記者到達時,正趕上太陽落山,數百隻白鵝朝著太陽引吭高歌。斑海豹幼崽已被救走,但可以想象,鵝的叫聲恰好能在當時把幼崽像犬吠一樣的聲音淹沒。

“那裡面全養著鵝,什麼也看不見。”此處的養殖場被農田環繞,遠離人煙,但沒等本刊記者走到“犯罪現場”跟前,便被一位壯實的女子攔住。她是養鵝場主人的女兒,案件曝光後,各路人馬前來,她不堪其擾。此前她曾向媒體表示,窩藏海豹的大棚屬於他父親的一位朋友,早已荒廢,出租給他人。出事後,她父親的這位朋友不知所蹤,而她既不知大棚出租給了誰,一個月前也沒有發現大棚裡的異常。“我晚上見過那個大棚裡有人,是誰看不清,不知道在幹什麼。”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4期,原文標題《斑海豹,從海洋到水族館的利益鏈》,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有著烏亮眼睛的斑海豹

攝影/於楚眾

記者/劉暢

100對母子分離

但凡家長帶孩子到過中國的水族館,就一定能見到全身渾圓的海豹。這種看起來沒有耳朵、圓腦袋上幾乎只有一雙烏亮的眼睛、表皮上彷彿印著水墨斑點,像一個肉條潛在水中仰泳的傢伙,就是斑海豹。它們的繁殖地就在渤海灣。

全球範圍內看,斑海豹不算稀有,共有三四十萬只遍佈於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及沿岸。在全球8個主要繁殖地中,最南端的渤海灣繁殖地是中國境內唯一的一處。這裡的斑海豹既是獨立種群,難以與其他地區的同類通婚,也是中國海域唯一能繁殖的鰭足類動物,目前它們的數量預計不足2000只。今年年初的100只幼崽被盜,對於三五歲之後才能成熟、懷胎十月、一年只產一仔的斑海豹而言,超過五分之一的新生種群受到了傷害。

斑海豹幼崽一身灰褐色絨毛,像小狗一樣,中國漁民一直把它們稱作“海狗”。最終,被盜的小傢伙們與一群鵝聯繫到了一起。2月11日,大連市公安局接到市民舉報,在大連市下屬的瓦房店市老虎屯鎮虎頭村的廢棄養殖大棚裡,發現大量斑海豹幼崽。

虎頭村地處大連市區北部的內陸,塑料大棚和農田相間,偶然有焚燒秸稈升起的灰煙,是一個典型北方農村的模樣。本村人沒見過海豹,他們養鵝。斑海豹的幼崽就藏在山坡上的養鵝場旁邊。本刊記者到達時,正趕上太陽落山,數百隻白鵝朝著太陽引吭高歌。斑海豹幼崽已被救走,但可以想象,鵝的叫聲恰好能在當時把幼崽像犬吠一樣的聲音淹沒。

“那裡面全養著鵝,什麼也看不見。”此處的養殖場被農田環繞,遠離人煙,但沒等本刊記者走到“犯罪現場”跟前,便被一位壯實的女子攔住。她是養鵝場主人的女兒,案件曝光後,各路人馬前來,她不堪其擾。此前她曾向媒體表示,窩藏海豹的大棚屬於他父親的一位朋友,早已荒廢,出租給他人。出事後,她父親的這位朋友不知所蹤,而她既不知大棚出租給了誰,一個月前也沒有發現大棚裡的異常。“我晚上見過那個大棚裡有人,是誰看不清,不知道在幹什麼。”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斑海豹幼崽藏匿點旁的養鵝場裡,數百隻鵝的叫聲震天

她也許能想象得到,這些斑海豹幼崽來自海邊,尤為可能來自西南50公里外的長興島沿岸,因為那裡素有獵殺海豹傳統;但她想象不到,那只是它們上岸的地點,它們的出生地遠在遼東灣北部,盤錦與營口交界的海域。漁船從長興島的碼頭開過去,最快需要五六個小時,而在冬季冰封的海面上,則要航行一天。

據警方通報,目前共有12名盜獵者,其中8名主犯是來自長興島的漁民。從今年1月中下旬開始,他們多次從長興島出發,前往遼東灣北部盜獵海豹幼崽。“那正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海上的冰排最厚。”一位參與此次斑海豹幼崽救護的人士向本刊透露,每年一二月海冰最瓷實,斑海豹在這時將幼崽產在十幾公里的冰排上,“它們會遠離人類,不會距岸邊太近,但由於海冰比普通的冰脆弱,它們也不會停在海中間,一般會選擇冰排的中間位置。衛星雲圖顯示,往年海上的冰面能佔據渤海灣的一半還多,但今年春節前後最冷的時候,只有遼東灣東北部的一角凍住了。斑海豹能夠產仔的區域很集中,給了偷獵的人便利。但偷獵100只聞所未聞”。

“偷獵的人都是慣犯,天擦黑之後才出海,一出就是好幾天。”當地漁民告訴本刊,“他們的船也是帶屋子的普通漁船,有20多米長,只是船頭為了‘破冰’,蓋了一層鐵皮。他們沿著海面的冰縫,開到冰排附近蹲守。”

相關知情人士向本刊介紹,因為幼崽身上有絨毛,幾乎不能下水,即使下了水也沒有力量躥回冰面上,所以它們會在冰面上待半個月左右。在這期間,父母雙方或母親會與它們待在一起。成年海豹下海捕食,幼崽喝奶、等待褪毛。“只要成年海豹看到有船靠近,先會盯著船看,若船再靠近,它就會跳到水裡,左顧右盼。如果船停住了,它覺得安全後就會跳回冰上,帶著幼崽一點點往冰排裡面挪。如果船一直往冰面靠,它出於自保就會逃掉。而在冰面上,成年海豹一蹦能有兩米多,幼崽既沒有行動能力,也沒有反抗的爪牙。”

警方的通報中沒有說明偷獵者如何抓幼崽,海邊的漁民提供了不同的方法。據他們講,盜獵一般四五個人,至少也需要兩個人,為防止冰面開裂跌落,上冰的人得在鞋下面綁滑雪板一樣的木排,身上拉根繩子,由船上的人拽著。捉的人或是直接跑去抓,或是揮起大罩子把幼崽網住。方式不同,效果卻差不多。一旁的成年海豹即使沒有跳水逃走,也只會向人號叫、齜牙,“就像人類社會裡,當著母親的面把孩子搶走”。

捉住的幼崽極易運輸,不到一米長,也不用泡在水裡,船上隨意放。春節前後又恰是冬閒,海邊漁民原本就少,也是漁政警力最鬆的時期,他們在偏僻無人的碼頭登陸後,直接裝進轎車的後備廂,運到50餘公里外,伸向內陸的虎頭村。他們暫養幼崽於此,伺機賣給各地的水族館。漁民曾向媒體表示,“一隻斑海豹幼崽的價格從6萬元到8萬元不等,出海一次就能獲利十幾萬元”。

官方公佈的視頻顯示,被抓的幼崽擠在大棚的水泥地上,不停地哀號,旁邊雖然放著魚塊,但它們還不會吃。警察趕到時,棚內80只幼崽,已有9只死亡,大棚外的坑裡另發現20具幼崽的屍體。警方將活著的幼崽轉移到大連市內的三個救助點後,又有10只因過度虛弱死亡。


盜獵與汙染:斑海豹危機

盜獵者是怎樣的群體?本刊記者帶著疑問到有過盜獵歷史的碼頭走訪,卻發現斑海豹之於當地漁民,既熟悉又陌生。

面積252.2平方公里的長興島位於遼東半島西側的中段,原是長江以北的第一大島,北、西、南三面朝海,東邊曾是海峽,如今幾乎與陸地相連。朝海的碼頭上立有“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界標,又有剛剛豎起的“禁止盜獵斑海豹”的牌子。島北邊和東邊的海冰仍未完全解凍,放眼望去一片雪白。但走到跟前,海中傳來潺潺的水聲,有漁民在海邊準備漁網。南邊的海域則是汪洋一片,在八岔溝碼頭已有漁民準備出航。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4期,原文標題《斑海豹,從海洋到水族館的利益鏈》,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有著烏亮眼睛的斑海豹

攝影/於楚眾

記者/劉暢

100對母子分離

但凡家長帶孩子到過中國的水族館,就一定能見到全身渾圓的海豹。這種看起來沒有耳朵、圓腦袋上幾乎只有一雙烏亮的眼睛、表皮上彷彿印著水墨斑點,像一個肉條潛在水中仰泳的傢伙,就是斑海豹。它們的繁殖地就在渤海灣。

全球範圍內看,斑海豹不算稀有,共有三四十萬只遍佈於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及沿岸。在全球8個主要繁殖地中,最南端的渤海灣繁殖地是中國境內唯一的一處。這裡的斑海豹既是獨立種群,難以與其他地區的同類通婚,也是中國海域唯一能繁殖的鰭足類動物,目前它們的數量預計不足2000只。今年年初的100只幼崽被盜,對於三五歲之後才能成熟、懷胎十月、一年只產一仔的斑海豹而言,超過五分之一的新生種群受到了傷害。

斑海豹幼崽一身灰褐色絨毛,像小狗一樣,中國漁民一直把它們稱作“海狗”。最終,被盜的小傢伙們與一群鵝聯繫到了一起。2月11日,大連市公安局接到市民舉報,在大連市下屬的瓦房店市老虎屯鎮虎頭村的廢棄養殖大棚裡,發現大量斑海豹幼崽。

虎頭村地處大連市區北部的內陸,塑料大棚和農田相間,偶然有焚燒秸稈升起的灰煙,是一個典型北方農村的模樣。本村人沒見過海豹,他們養鵝。斑海豹的幼崽就藏在山坡上的養鵝場旁邊。本刊記者到達時,正趕上太陽落山,數百隻白鵝朝著太陽引吭高歌。斑海豹幼崽已被救走,但可以想象,鵝的叫聲恰好能在當時把幼崽像犬吠一樣的聲音淹沒。

“那裡面全養著鵝,什麼也看不見。”此處的養殖場被農田環繞,遠離人煙,但沒等本刊記者走到“犯罪現場”跟前,便被一位壯實的女子攔住。她是養鵝場主人的女兒,案件曝光後,各路人馬前來,她不堪其擾。此前她曾向媒體表示,窩藏海豹的大棚屬於他父親的一位朋友,早已荒廢,出租給他人。出事後,她父親的這位朋友不知所蹤,而她既不知大棚出租給了誰,一個月前也沒有發現大棚裡的異常。“我晚上見過那個大棚裡有人,是誰看不清,不知道在幹什麼。”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斑海豹幼崽藏匿點旁的養鵝場裡,數百隻鵝的叫聲震天

她也許能想象得到,這些斑海豹幼崽來自海邊,尤為可能來自西南50公里外的長興島沿岸,因為那裡素有獵殺海豹傳統;但她想象不到,那只是它們上岸的地點,它們的出生地遠在遼東灣北部,盤錦與營口交界的海域。漁船從長興島的碼頭開過去,最快需要五六個小時,而在冬季冰封的海面上,則要航行一天。

據警方通報,目前共有12名盜獵者,其中8名主犯是來自長興島的漁民。從今年1月中下旬開始,他們多次從長興島出發,前往遼東灣北部盜獵海豹幼崽。“那正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海上的冰排最厚。”一位參與此次斑海豹幼崽救護的人士向本刊透露,每年一二月海冰最瓷實,斑海豹在這時將幼崽產在十幾公里的冰排上,“它們會遠離人類,不會距岸邊太近,但由於海冰比普通的冰脆弱,它們也不會停在海中間,一般會選擇冰排的中間位置。衛星雲圖顯示,往年海上的冰面能佔據渤海灣的一半還多,但今年春節前後最冷的時候,只有遼東灣東北部的一角凍住了。斑海豹能夠產仔的區域很集中,給了偷獵的人便利。但偷獵100只聞所未聞”。

“偷獵的人都是慣犯,天擦黑之後才出海,一出就是好幾天。”當地漁民告訴本刊,“他們的船也是帶屋子的普通漁船,有20多米長,只是船頭為了‘破冰’,蓋了一層鐵皮。他們沿著海面的冰縫,開到冰排附近蹲守。”

相關知情人士向本刊介紹,因為幼崽身上有絨毛,幾乎不能下水,即使下了水也沒有力量躥回冰面上,所以它們會在冰面上待半個月左右。在這期間,父母雙方或母親會與它們待在一起。成年海豹下海捕食,幼崽喝奶、等待褪毛。“只要成年海豹看到有船靠近,先會盯著船看,若船再靠近,它就會跳到水裡,左顧右盼。如果船停住了,它覺得安全後就會跳回冰上,帶著幼崽一點點往冰排裡面挪。如果船一直往冰面靠,它出於自保就會逃掉。而在冰面上,成年海豹一蹦能有兩米多,幼崽既沒有行動能力,也沒有反抗的爪牙。”

警方的通報中沒有說明偷獵者如何抓幼崽,海邊的漁民提供了不同的方法。據他們講,盜獵一般四五個人,至少也需要兩個人,為防止冰面開裂跌落,上冰的人得在鞋下面綁滑雪板一樣的木排,身上拉根繩子,由船上的人拽著。捉的人或是直接跑去抓,或是揮起大罩子把幼崽網住。方式不同,效果卻差不多。一旁的成年海豹即使沒有跳水逃走,也只會向人號叫、齜牙,“就像人類社會裡,當著母親的面把孩子搶走”。

捉住的幼崽極易運輸,不到一米長,也不用泡在水裡,船上隨意放。春節前後又恰是冬閒,海邊漁民原本就少,也是漁政警力最鬆的時期,他們在偏僻無人的碼頭登陸後,直接裝進轎車的後備廂,運到50餘公里外,伸向內陸的虎頭村。他們暫養幼崽於此,伺機賣給各地的水族館。漁民曾向媒體表示,“一隻斑海豹幼崽的價格從6萬元到8萬元不等,出海一次就能獲利十幾萬元”。

官方公佈的視頻顯示,被抓的幼崽擠在大棚的水泥地上,不停地哀號,旁邊雖然放著魚塊,但它們還不會吃。警察趕到時,棚內80只幼崽,已有9只死亡,大棚外的坑裡另發現20具幼崽的屍體。警方將活著的幼崽轉移到大連市內的三個救助點後,又有10只因過度虛弱死亡。


盜獵與汙染:斑海豹危機

盜獵者是怎樣的群體?本刊記者帶著疑問到有過盜獵歷史的碼頭走訪,卻發現斑海豹之於當地漁民,既熟悉又陌生。

面積252.2平方公里的長興島位於遼東半島西側的中段,原是長江以北的第一大島,北、西、南三面朝海,東邊曾是海峽,如今幾乎與陸地相連。朝海的碼頭上立有“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界標,又有剛剛豎起的“禁止盜獵斑海豹”的牌子。島北邊和東邊的海冰仍未完全解凍,放眼望去一片雪白。但走到跟前,海中傳來潺潺的水聲,有漁民在海邊準備漁網。南邊的海域則是汪洋一片,在八岔溝碼頭已有漁民準備出航。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因環境汙染,年近花甲的長興島本地漁民劉羽現在的日子並不好過

不論哪個碼頭,漁民的臉上都被海風刻下發紅的皺紋,手指都被漁網雕成粗糲的圓柱,一望即知他們的身份。出事後,漁民被問起斑海豹時滔滔不絕,但說到盜獵斑海豹的案子,大多諱莫如深。互相聊天時說被抓的人中有好心給幼崽餵食的老人,轉向記者卻說:“那些都是黑社會,我們平時才不敢去招惹。”待進一步追問“怎麼知道是黑社會”,他們又答道:“也不能說是黑社會,都是跟我們一樣窮苦的漁民。”

這些支支吾吾的人雖然與盜獵者都是靠海為生,捕魚的作息卻完全相反。盜獵者晝伏夜出,一般的漁船則是早上出發,到附近十幾公里的海域捕撈,下午便靠岸,將一天的收穫賣光。“30多年前有上千條船,目前只有三四十條,現在出海就是賭博。”年近花甲的劉羽是為數不多仍在堅守的漁民之一,他記得年輕時海邊的魚蝦隨便撈,春秋季都是收穫的好時節。如今5月到9月是休漁期,但不光12月末海面冰封進入冬閒,其實秋季早已無魚可打,全仰仗驚蟄前後到休漁期前的運氣。“刨掉每個船工一天500塊錢的工錢、出海的油錢和稅,我去年一年也就掙個五六萬塊錢。前年修船花了32萬,至今還欠著20萬。盜獵船船頭加的鐵皮得六七萬,我想都不敢想。”

“我不溜海,就沒在海面上見過‘海狗’,頂多在漁網裡看到過受傷的。”劉羽從18歲出海,現今落得一身腰痠背痛、見風流淚的毛病。本地漁民基本與他年齡相仿,最大一位年近七十,三四十歲的漁民寥寥無幾。他們的家都已不在海邊,船工也換成了外鄉人。

“四里八鄉,數長興島的人最有錢。”船工有黑龍江人,也有來自河南、內蒙古的,他們告訴本刊記者,因長興島近些年興建工業港,漁村搬遷,許多當地村民住進樓房,拿到拆遷款,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如果不是日子窮,受苦出海,甚至冬天冒險到冰排上抓海豹,著實划不來。對靠海為生的普通漁民,盜獵海豹幼崽的收益是鉅款,但像劉羽這般年歲的人,只剩在周邊捕魚的心力。警方公佈的通緝令則顯示,投機的盜獵者大多在四五十歲之間,正是經驗豐富又有體力的年紀。

然而在40年前,見到海豹乃至抓住海豹和它們的幼崽,並不是一件需要冒風險的事。

“我小時候都抓過。海冰上就能看見海豹,我們把幼崽抓回來養在豬圈裡玩兒,跟養狗似的。但畢竟是海里的動物,養不了一個月就死了。”另一位在旅順口的老漁民邢波告訴本刊,遼東灣北邊的遼河入海口冬天先結冰,一點點往海里漂,再加上海面上結的冰,以前的海冰能有一人多高。而那時雪也大,陸地和海冰都被白色覆蓋,有人在山腳下見過分不清路的海豹幼崽。“那會兒一出海,就能看見成群的海豹分散在浮冰和礁石上。有時海豹突然在漁船前露頭,還能嚇人一跳。”

斑海豹隨處可見的場景,本該是長興島和旅順口沿岸的常態。“上世紀30年代,根據當時的捕捉記錄推算,那時這裡的斑海豹約有7000多隻。”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刊介紹,雖然營口、盤錦那裡是斑海豹繁殖地,但周邊全是數公里的海上冰原,而當北風將海上的浮冰往南吹,長興島像攔住海流的一個“鬥兒”,冰上的斑海豹正好漂到長興島和南邊的旅順口。它們在冰上產仔後,等幼崽褪了毛,就帶著幼崽到魚類豐富的遼河入海口、長興島周邊乃至山東威海附近的礁石群捕魚,5月之後游出渤海灣,最遠到達韓國的白翎海,10月再游回來。

它們究竟是一夫一妻還是一夫多妻、有多少小群體、愛吃什麼魚,漁民們大多對此並不清楚,他們對斑海豹的認識,只是吃。

邢波告訴本刊,上世紀80年代前,因為生活困難,漁民用斑海豹身上的肥肉燉酸菜。同時又始終有用海豹生殖器製成的藥材“海狗鞭”,用於“以形補形”。但海豹每小時能遊20公里,突出的嘴裡牙齒鋒利,即使鑽到漁民的網裡,也能把網咬個洞逃走,只能在冰上抓捕。那時旅順成群結隊捕海豹。十幾艘船帶著槍,一個冬天能打上百頭。而邢波說,不用槍也能捕,“‘海狗’身上肉厚,打多少下都不頂用。但鼻子是軟肋,一下就能給‘悶’死。還需要一個有倒鉤的鐵箭頭,後面的木杆綁上繩子,只要箭頭插進海豹身體裡,隨便它跳到海里掙扎,沒有體力後拉上來,就地殺掉,取走生殖器”。

多方因素作用下,斑海豹種群在70年代末,銳減到2000只以下。1982年斑海豹被列入國家保護動物,次年被遼寧列入省級保護動物,禁止捕獵,5年後又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海豹及其產品的收購、出售,必須經過省級政府審批;1992年又建立67.2萬公頃的大連自然保護區,5年後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0年代初斑海豹恢復到4500只左右。

但好景不長,目前渤海灣的斑海豹又較20年前消失了大半。環境汙染是主因。“海洋現在汙染到什麼程度?人得癌症,海洋動物也都得了癌症!”平均100公斤重的斑海豹每天要吃掉自身體重十分之一的魚,斑海豹逐漸斷了“口糧”。皮尤基金會(PEW)海洋保育學者溫波是土生土長的大連人,他見到家鄉受汙染痛心疾首。“越高等的動物,身體聚集環境中的毒素越多。雖然斑海豹是渤海灣生態的指示性動物,但它們實在‘皮實’。仍有不到2000只已是奇蹟。”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4期,原文標題《斑海豹,從海洋到水族館的利益鏈》,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有著烏亮眼睛的斑海豹

攝影/於楚眾

記者/劉暢

100對母子分離

但凡家長帶孩子到過中國的水族館,就一定能見到全身渾圓的海豹。這種看起來沒有耳朵、圓腦袋上幾乎只有一雙烏亮的眼睛、表皮上彷彿印著水墨斑點,像一個肉條潛在水中仰泳的傢伙,就是斑海豹。它們的繁殖地就在渤海灣。

全球範圍內看,斑海豹不算稀有,共有三四十萬只遍佈於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及沿岸。在全球8個主要繁殖地中,最南端的渤海灣繁殖地是中國境內唯一的一處。這裡的斑海豹既是獨立種群,難以與其他地區的同類通婚,也是中國海域唯一能繁殖的鰭足類動物,目前它們的數量預計不足2000只。今年年初的100只幼崽被盜,對於三五歲之後才能成熟、懷胎十月、一年只產一仔的斑海豹而言,超過五分之一的新生種群受到了傷害。

斑海豹幼崽一身灰褐色絨毛,像小狗一樣,中國漁民一直把它們稱作“海狗”。最終,被盜的小傢伙們與一群鵝聯繫到了一起。2月11日,大連市公安局接到市民舉報,在大連市下屬的瓦房店市老虎屯鎮虎頭村的廢棄養殖大棚裡,發現大量斑海豹幼崽。

虎頭村地處大連市區北部的內陸,塑料大棚和農田相間,偶然有焚燒秸稈升起的灰煙,是一個典型北方農村的模樣。本村人沒見過海豹,他們養鵝。斑海豹的幼崽就藏在山坡上的養鵝場旁邊。本刊記者到達時,正趕上太陽落山,數百隻白鵝朝著太陽引吭高歌。斑海豹幼崽已被救走,但可以想象,鵝的叫聲恰好能在當時把幼崽像犬吠一樣的聲音淹沒。

“那裡面全養著鵝,什麼也看不見。”此處的養殖場被農田環繞,遠離人煙,但沒等本刊記者走到“犯罪現場”跟前,便被一位壯實的女子攔住。她是養鵝場主人的女兒,案件曝光後,各路人馬前來,她不堪其擾。此前她曾向媒體表示,窩藏海豹的大棚屬於他父親的一位朋友,早已荒廢,出租給他人。出事後,她父親的這位朋友不知所蹤,而她既不知大棚出租給了誰,一個月前也沒有發現大棚裡的異常。“我晚上見過那個大棚裡有人,是誰看不清,不知道在幹什麼。”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斑海豹幼崽藏匿點旁的養鵝場裡,數百隻鵝的叫聲震天

她也許能想象得到,這些斑海豹幼崽來自海邊,尤為可能來自西南50公里外的長興島沿岸,因為那裡素有獵殺海豹傳統;但她想象不到,那只是它們上岸的地點,它們的出生地遠在遼東灣北部,盤錦與營口交界的海域。漁船從長興島的碼頭開過去,最快需要五六個小時,而在冬季冰封的海面上,則要航行一天。

據警方通報,目前共有12名盜獵者,其中8名主犯是來自長興島的漁民。從今年1月中下旬開始,他們多次從長興島出發,前往遼東灣北部盜獵海豹幼崽。“那正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海上的冰排最厚。”一位參與此次斑海豹幼崽救護的人士向本刊透露,每年一二月海冰最瓷實,斑海豹在這時將幼崽產在十幾公里的冰排上,“它們會遠離人類,不會距岸邊太近,但由於海冰比普通的冰脆弱,它們也不會停在海中間,一般會選擇冰排的中間位置。衛星雲圖顯示,往年海上的冰面能佔據渤海灣的一半還多,但今年春節前後最冷的時候,只有遼東灣東北部的一角凍住了。斑海豹能夠產仔的區域很集中,給了偷獵的人便利。但偷獵100只聞所未聞”。

“偷獵的人都是慣犯,天擦黑之後才出海,一出就是好幾天。”當地漁民告訴本刊,“他們的船也是帶屋子的普通漁船,有20多米長,只是船頭為了‘破冰’,蓋了一層鐵皮。他們沿著海面的冰縫,開到冰排附近蹲守。”

相關知情人士向本刊介紹,因為幼崽身上有絨毛,幾乎不能下水,即使下了水也沒有力量躥回冰面上,所以它們會在冰面上待半個月左右。在這期間,父母雙方或母親會與它們待在一起。成年海豹下海捕食,幼崽喝奶、等待褪毛。“只要成年海豹看到有船靠近,先會盯著船看,若船再靠近,它就會跳到水裡,左顧右盼。如果船停住了,它覺得安全後就會跳回冰上,帶著幼崽一點點往冰排裡面挪。如果船一直往冰面靠,它出於自保就會逃掉。而在冰面上,成年海豹一蹦能有兩米多,幼崽既沒有行動能力,也沒有反抗的爪牙。”

警方的通報中沒有說明偷獵者如何抓幼崽,海邊的漁民提供了不同的方法。據他們講,盜獵一般四五個人,至少也需要兩個人,為防止冰面開裂跌落,上冰的人得在鞋下面綁滑雪板一樣的木排,身上拉根繩子,由船上的人拽著。捉的人或是直接跑去抓,或是揮起大罩子把幼崽網住。方式不同,效果卻差不多。一旁的成年海豹即使沒有跳水逃走,也只會向人號叫、齜牙,“就像人類社會裡,當著母親的面把孩子搶走”。

捉住的幼崽極易運輸,不到一米長,也不用泡在水裡,船上隨意放。春節前後又恰是冬閒,海邊漁民原本就少,也是漁政警力最鬆的時期,他們在偏僻無人的碼頭登陸後,直接裝進轎車的後備廂,運到50餘公里外,伸向內陸的虎頭村。他們暫養幼崽於此,伺機賣給各地的水族館。漁民曾向媒體表示,“一隻斑海豹幼崽的價格從6萬元到8萬元不等,出海一次就能獲利十幾萬元”。

官方公佈的視頻顯示,被抓的幼崽擠在大棚的水泥地上,不停地哀號,旁邊雖然放著魚塊,但它們還不會吃。警察趕到時,棚內80只幼崽,已有9只死亡,大棚外的坑裡另發現20具幼崽的屍體。警方將活著的幼崽轉移到大連市內的三個救助點後,又有10只因過度虛弱死亡。


盜獵與汙染:斑海豹危機

盜獵者是怎樣的群體?本刊記者帶著疑問到有過盜獵歷史的碼頭走訪,卻發現斑海豹之於當地漁民,既熟悉又陌生。

面積252.2平方公里的長興島位於遼東半島西側的中段,原是長江以北的第一大島,北、西、南三面朝海,東邊曾是海峽,如今幾乎與陸地相連。朝海的碼頭上立有“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界標,又有剛剛豎起的“禁止盜獵斑海豹”的牌子。島北邊和東邊的海冰仍未完全解凍,放眼望去一片雪白。但走到跟前,海中傳來潺潺的水聲,有漁民在海邊準備漁網。南邊的海域則是汪洋一片,在八岔溝碼頭已有漁民準備出航。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因環境汙染,年近花甲的長興島本地漁民劉羽現在的日子並不好過

不論哪個碼頭,漁民的臉上都被海風刻下發紅的皺紋,手指都被漁網雕成粗糲的圓柱,一望即知他們的身份。出事後,漁民被問起斑海豹時滔滔不絕,但說到盜獵斑海豹的案子,大多諱莫如深。互相聊天時說被抓的人中有好心給幼崽餵食的老人,轉向記者卻說:“那些都是黑社會,我們平時才不敢去招惹。”待進一步追問“怎麼知道是黑社會”,他們又答道:“也不能說是黑社會,都是跟我們一樣窮苦的漁民。”

這些支支吾吾的人雖然與盜獵者都是靠海為生,捕魚的作息卻完全相反。盜獵者晝伏夜出,一般的漁船則是早上出發,到附近十幾公里的海域捕撈,下午便靠岸,將一天的收穫賣光。“30多年前有上千條船,目前只有三四十條,現在出海就是賭博。”年近花甲的劉羽是為數不多仍在堅守的漁民之一,他記得年輕時海邊的魚蝦隨便撈,春秋季都是收穫的好時節。如今5月到9月是休漁期,但不光12月末海面冰封進入冬閒,其實秋季早已無魚可打,全仰仗驚蟄前後到休漁期前的運氣。“刨掉每個船工一天500塊錢的工錢、出海的油錢和稅,我去年一年也就掙個五六萬塊錢。前年修船花了32萬,至今還欠著20萬。盜獵船船頭加的鐵皮得六七萬,我想都不敢想。”

“我不溜海,就沒在海面上見過‘海狗’,頂多在漁網裡看到過受傷的。”劉羽從18歲出海,現今落得一身腰痠背痛、見風流淚的毛病。本地漁民基本與他年齡相仿,最大一位年近七十,三四十歲的漁民寥寥無幾。他們的家都已不在海邊,船工也換成了外鄉人。

“四里八鄉,數長興島的人最有錢。”船工有黑龍江人,也有來自河南、內蒙古的,他們告訴本刊記者,因長興島近些年興建工業港,漁村搬遷,許多當地村民住進樓房,拿到拆遷款,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如果不是日子窮,受苦出海,甚至冬天冒險到冰排上抓海豹,著實划不來。對靠海為生的普通漁民,盜獵海豹幼崽的收益是鉅款,但像劉羽這般年歲的人,只剩在周邊捕魚的心力。警方公佈的通緝令則顯示,投機的盜獵者大多在四五十歲之間,正是經驗豐富又有體力的年紀。

然而在40年前,見到海豹乃至抓住海豹和它們的幼崽,並不是一件需要冒風險的事。

“我小時候都抓過。海冰上就能看見海豹,我們把幼崽抓回來養在豬圈裡玩兒,跟養狗似的。但畢竟是海里的動物,養不了一個月就死了。”另一位在旅順口的老漁民邢波告訴本刊,遼東灣北邊的遼河入海口冬天先結冰,一點點往海里漂,再加上海面上結的冰,以前的海冰能有一人多高。而那時雪也大,陸地和海冰都被白色覆蓋,有人在山腳下見過分不清路的海豹幼崽。“那會兒一出海,就能看見成群的海豹分散在浮冰和礁石上。有時海豹突然在漁船前露頭,還能嚇人一跳。”

斑海豹隨處可見的場景,本該是長興島和旅順口沿岸的常態。“上世紀30年代,根據當時的捕捉記錄推算,那時這裡的斑海豹約有7000多隻。”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刊介紹,雖然營口、盤錦那裡是斑海豹繁殖地,但周邊全是數公里的海上冰原,而當北風將海上的浮冰往南吹,長興島像攔住海流的一個“鬥兒”,冰上的斑海豹正好漂到長興島和南邊的旅順口。它們在冰上產仔後,等幼崽褪了毛,就帶著幼崽到魚類豐富的遼河入海口、長興島周邊乃至山東威海附近的礁石群捕魚,5月之後游出渤海灣,最遠到達韓國的白翎海,10月再游回來。

它們究竟是一夫一妻還是一夫多妻、有多少小群體、愛吃什麼魚,漁民們大多對此並不清楚,他們對斑海豹的認識,只是吃。

邢波告訴本刊,上世紀80年代前,因為生活困難,漁民用斑海豹身上的肥肉燉酸菜。同時又始終有用海豹生殖器製成的藥材“海狗鞭”,用於“以形補形”。但海豹每小時能遊20公里,突出的嘴裡牙齒鋒利,即使鑽到漁民的網裡,也能把網咬個洞逃走,只能在冰上抓捕。那時旅順成群結隊捕海豹。十幾艘船帶著槍,一個冬天能打上百頭。而邢波說,不用槍也能捕,“‘海狗’身上肉厚,打多少下都不頂用。但鼻子是軟肋,一下就能給‘悶’死。還需要一個有倒鉤的鐵箭頭,後面的木杆綁上繩子,只要箭頭插進海豹身體裡,隨便它跳到海里掙扎,沒有體力後拉上來,就地殺掉,取走生殖器”。

多方因素作用下,斑海豹種群在70年代末,銳減到2000只以下。1982年斑海豹被列入國家保護動物,次年被遼寧列入省級保護動物,禁止捕獵,5年後又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海豹及其產品的收購、出售,必須經過省級政府審批;1992年又建立67.2萬公頃的大連自然保護區,5年後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0年代初斑海豹恢復到4500只左右。

但好景不長,目前渤海灣的斑海豹又較20年前消失了大半。環境汙染是主因。“海洋現在汙染到什麼程度?人得癌症,海洋動物也都得了癌症!”平均100公斤重的斑海豹每天要吃掉自身體重十分之一的魚,斑海豹逐漸斷了“口糧”。皮尤基金會(PEW)海洋保育學者溫波是土生土長的大連人,他見到家鄉受汙染痛心疾首。“越高等的動物,身體聚集環境中的毒素越多。雖然斑海豹是渤海灣生態的指示性動物,但它們實在‘皮實’。仍有不到2000只已是奇蹟。”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外地人成為長興島打漁的主力

水族館,暴利傳送帶

溫波從小便對環境保護感興趣,上世紀90年代在大學裡看到綠色和平組織關注海豹,也注意起身邊的斑海豹。他告訴本刊,上世紀90年代,大連學習香港的海洋館,又“近水樓臺先得月”,是內地最早有海洋館、展示斑海豹的城市。身處斑海豹自然保護區所在的城市,當地海洋館還有救助斑海豹的功能,斑海豹的量多,也能在海洋館裡繁育。

除大連之外,其他地區的海洋館雖然每家需要的斑海豹從三五隻到十隻不等,但總量巨大。不算野生動物園,目前我國水族館已有200多家,數量世界第一。而行業數據顯示,僅2014年至2016年,水族館增加的數量超過以往27年的總和,當下正是暴漲的時期。“海豹與海獅、海豚、白鯨、偽虎鯨甚至虎鯨,是極地館的‘標配’。”曾在一家海洋館工作的朱忱說。

“我見過海豹表演頂球。中國訓練動物表演基本是填鴨式的。”即便承認水族館滿足人類對動物的好奇心無可厚非,朱忱在經歷相關工作後仍一直致力於抵制海洋館。他告訴本刊,國外也會訓練野生動物,但大多是鼓勵的形式,從動物一歲左右開始循序漸進地訓練,每當動物有所進步就會停止,始終保持動物的積極性,至少要訓練一年。“中國則普遍信奉‘不打不成才’,以懲罰和高強度的飢餓為主。出現問題就先打後餓,每次訓練少則半小時,長則一小時,一天得訓練三五次,三個月就要動物能上臺表演。”

但相比胸鰭更大、體形更大的海獅,斑海豹先天表演條件不足,更適合讓遊客投喂。過去北方的酒店大堂裡,都能見到養斑海豹的池子。常見的情形是,三五隻海豹擠在十幾平方米的池子裡,不到一米的水深無法滿足它們潛水的需要,而水池若清理不及時,海豹便被圍困在了自己的排洩物中。

“為了讓海豹吃遊客喂的食,海豹一直處於飢餓的狀態。喂海豹的帶魚用一把生鏽的菜刀,直接在地上切,遊客則夾著這些魚塊像釣魚一樣逗海豹。看著海豹很可憐不說,夾子很容易傷到海豹的眼睛。”朱忱在調查水族館時發現,因長時間強光刺激,近一半的斑海豹會逐漸因白內障失明。烏亮的眼睛,變成渾濁的白色。

從需求一端來看,除了因為由住建部門負責海洋館的建設、由農業部門負責海洋館中的生物,二者會產生齟齬外,《水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是關鍵。即使證件認定的流程沒有問題,《許可證》也只對應海豹的數量,並不能確認海豹的身份。一位環保志願者向本刊透露:“如果海洋館的海豹死了,又弄來同樣數量的海豹,根本查不出來。”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4期,原文標題《斑海豹,從海洋到水族館的利益鏈》,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有著烏亮眼睛的斑海豹

攝影/於楚眾

記者/劉暢

100對母子分離

但凡家長帶孩子到過中國的水族館,就一定能見到全身渾圓的海豹。這種看起來沒有耳朵、圓腦袋上幾乎只有一雙烏亮的眼睛、表皮上彷彿印著水墨斑點,像一個肉條潛在水中仰泳的傢伙,就是斑海豹。它們的繁殖地就在渤海灣。

全球範圍內看,斑海豹不算稀有,共有三四十萬只遍佈於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及沿岸。在全球8個主要繁殖地中,最南端的渤海灣繁殖地是中國境內唯一的一處。這裡的斑海豹既是獨立種群,難以與其他地區的同類通婚,也是中國海域唯一能繁殖的鰭足類動物,目前它們的數量預計不足2000只。今年年初的100只幼崽被盜,對於三五歲之後才能成熟、懷胎十月、一年只產一仔的斑海豹而言,超過五分之一的新生種群受到了傷害。

斑海豹幼崽一身灰褐色絨毛,像小狗一樣,中國漁民一直把它們稱作“海狗”。最終,被盜的小傢伙們與一群鵝聯繫到了一起。2月11日,大連市公安局接到市民舉報,在大連市下屬的瓦房店市老虎屯鎮虎頭村的廢棄養殖大棚裡,發現大量斑海豹幼崽。

虎頭村地處大連市區北部的內陸,塑料大棚和農田相間,偶然有焚燒秸稈升起的灰煙,是一個典型北方農村的模樣。本村人沒見過海豹,他們養鵝。斑海豹的幼崽就藏在山坡上的養鵝場旁邊。本刊記者到達時,正趕上太陽落山,數百隻白鵝朝著太陽引吭高歌。斑海豹幼崽已被救走,但可以想象,鵝的叫聲恰好能在當時把幼崽像犬吠一樣的聲音淹沒。

“那裡面全養著鵝,什麼也看不見。”此處的養殖場被農田環繞,遠離人煙,但沒等本刊記者走到“犯罪現場”跟前,便被一位壯實的女子攔住。她是養鵝場主人的女兒,案件曝光後,各路人馬前來,她不堪其擾。此前她曾向媒體表示,窩藏海豹的大棚屬於他父親的一位朋友,早已荒廢,出租給他人。出事後,她父親的這位朋友不知所蹤,而她既不知大棚出租給了誰,一個月前也沒有發現大棚裡的異常。“我晚上見過那個大棚裡有人,是誰看不清,不知道在幹什麼。”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斑海豹幼崽藏匿點旁的養鵝場裡,數百隻鵝的叫聲震天

她也許能想象得到,這些斑海豹幼崽來自海邊,尤為可能來自西南50公里外的長興島沿岸,因為那裡素有獵殺海豹傳統;但她想象不到,那只是它們上岸的地點,它們的出生地遠在遼東灣北部,盤錦與營口交界的海域。漁船從長興島的碼頭開過去,最快需要五六個小時,而在冬季冰封的海面上,則要航行一天。

據警方通報,目前共有12名盜獵者,其中8名主犯是來自長興島的漁民。從今年1月中下旬開始,他們多次從長興島出發,前往遼東灣北部盜獵海豹幼崽。“那正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海上的冰排最厚。”一位參與此次斑海豹幼崽救護的人士向本刊透露,每年一二月海冰最瓷實,斑海豹在這時將幼崽產在十幾公里的冰排上,“它們會遠離人類,不會距岸邊太近,但由於海冰比普通的冰脆弱,它們也不會停在海中間,一般會選擇冰排的中間位置。衛星雲圖顯示,往年海上的冰面能佔據渤海灣的一半還多,但今年春節前後最冷的時候,只有遼東灣東北部的一角凍住了。斑海豹能夠產仔的區域很集中,給了偷獵的人便利。但偷獵100只聞所未聞”。

“偷獵的人都是慣犯,天擦黑之後才出海,一出就是好幾天。”當地漁民告訴本刊,“他們的船也是帶屋子的普通漁船,有20多米長,只是船頭為了‘破冰’,蓋了一層鐵皮。他們沿著海面的冰縫,開到冰排附近蹲守。”

相關知情人士向本刊介紹,因為幼崽身上有絨毛,幾乎不能下水,即使下了水也沒有力量躥回冰面上,所以它們會在冰面上待半個月左右。在這期間,父母雙方或母親會與它們待在一起。成年海豹下海捕食,幼崽喝奶、等待褪毛。“只要成年海豹看到有船靠近,先會盯著船看,若船再靠近,它就會跳到水裡,左顧右盼。如果船停住了,它覺得安全後就會跳回冰上,帶著幼崽一點點往冰排裡面挪。如果船一直往冰面靠,它出於自保就會逃掉。而在冰面上,成年海豹一蹦能有兩米多,幼崽既沒有行動能力,也沒有反抗的爪牙。”

警方的通報中沒有說明偷獵者如何抓幼崽,海邊的漁民提供了不同的方法。據他們講,盜獵一般四五個人,至少也需要兩個人,為防止冰面開裂跌落,上冰的人得在鞋下面綁滑雪板一樣的木排,身上拉根繩子,由船上的人拽著。捉的人或是直接跑去抓,或是揮起大罩子把幼崽網住。方式不同,效果卻差不多。一旁的成年海豹即使沒有跳水逃走,也只會向人號叫、齜牙,“就像人類社會裡,當著母親的面把孩子搶走”。

捉住的幼崽極易運輸,不到一米長,也不用泡在水裡,船上隨意放。春節前後又恰是冬閒,海邊漁民原本就少,也是漁政警力最鬆的時期,他們在偏僻無人的碼頭登陸後,直接裝進轎車的後備廂,運到50餘公里外,伸向內陸的虎頭村。他們暫養幼崽於此,伺機賣給各地的水族館。漁民曾向媒體表示,“一隻斑海豹幼崽的價格從6萬元到8萬元不等,出海一次就能獲利十幾萬元”。

官方公佈的視頻顯示,被抓的幼崽擠在大棚的水泥地上,不停地哀號,旁邊雖然放著魚塊,但它們還不會吃。警察趕到時,棚內80只幼崽,已有9只死亡,大棚外的坑裡另發現20具幼崽的屍體。警方將活著的幼崽轉移到大連市內的三個救助點後,又有10只因過度虛弱死亡。


盜獵與汙染:斑海豹危機

盜獵者是怎樣的群體?本刊記者帶著疑問到有過盜獵歷史的碼頭走訪,卻發現斑海豹之於當地漁民,既熟悉又陌生。

面積252.2平方公里的長興島位於遼東半島西側的中段,原是長江以北的第一大島,北、西、南三面朝海,東邊曾是海峽,如今幾乎與陸地相連。朝海的碼頭上立有“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界標,又有剛剛豎起的“禁止盜獵斑海豹”的牌子。島北邊和東邊的海冰仍未完全解凍,放眼望去一片雪白。但走到跟前,海中傳來潺潺的水聲,有漁民在海邊準備漁網。南邊的海域則是汪洋一片,在八岔溝碼頭已有漁民準備出航。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因環境汙染,年近花甲的長興島本地漁民劉羽現在的日子並不好過

不論哪個碼頭,漁民的臉上都被海風刻下發紅的皺紋,手指都被漁網雕成粗糲的圓柱,一望即知他們的身份。出事後,漁民被問起斑海豹時滔滔不絕,但說到盜獵斑海豹的案子,大多諱莫如深。互相聊天時說被抓的人中有好心給幼崽餵食的老人,轉向記者卻說:“那些都是黑社會,我們平時才不敢去招惹。”待進一步追問“怎麼知道是黑社會”,他們又答道:“也不能說是黑社會,都是跟我們一樣窮苦的漁民。”

這些支支吾吾的人雖然與盜獵者都是靠海為生,捕魚的作息卻完全相反。盜獵者晝伏夜出,一般的漁船則是早上出發,到附近十幾公里的海域捕撈,下午便靠岸,將一天的收穫賣光。“30多年前有上千條船,目前只有三四十條,現在出海就是賭博。”年近花甲的劉羽是為數不多仍在堅守的漁民之一,他記得年輕時海邊的魚蝦隨便撈,春秋季都是收穫的好時節。如今5月到9月是休漁期,但不光12月末海面冰封進入冬閒,其實秋季早已無魚可打,全仰仗驚蟄前後到休漁期前的運氣。“刨掉每個船工一天500塊錢的工錢、出海的油錢和稅,我去年一年也就掙個五六萬塊錢。前年修船花了32萬,至今還欠著20萬。盜獵船船頭加的鐵皮得六七萬,我想都不敢想。”

“我不溜海,就沒在海面上見過‘海狗’,頂多在漁網裡看到過受傷的。”劉羽從18歲出海,現今落得一身腰痠背痛、見風流淚的毛病。本地漁民基本與他年齡相仿,最大一位年近七十,三四十歲的漁民寥寥無幾。他們的家都已不在海邊,船工也換成了外鄉人。

“四里八鄉,數長興島的人最有錢。”船工有黑龍江人,也有來自河南、內蒙古的,他們告訴本刊記者,因長興島近些年興建工業港,漁村搬遷,許多當地村民住進樓房,拿到拆遷款,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如果不是日子窮,受苦出海,甚至冬天冒險到冰排上抓海豹,著實划不來。對靠海為生的普通漁民,盜獵海豹幼崽的收益是鉅款,但像劉羽這般年歲的人,只剩在周邊捕魚的心力。警方公佈的通緝令則顯示,投機的盜獵者大多在四五十歲之間,正是經驗豐富又有體力的年紀。

然而在40年前,見到海豹乃至抓住海豹和它們的幼崽,並不是一件需要冒風險的事。

“我小時候都抓過。海冰上就能看見海豹,我們把幼崽抓回來養在豬圈裡玩兒,跟養狗似的。但畢竟是海里的動物,養不了一個月就死了。”另一位在旅順口的老漁民邢波告訴本刊,遼東灣北邊的遼河入海口冬天先結冰,一點點往海里漂,再加上海面上結的冰,以前的海冰能有一人多高。而那時雪也大,陸地和海冰都被白色覆蓋,有人在山腳下見過分不清路的海豹幼崽。“那會兒一出海,就能看見成群的海豹分散在浮冰和礁石上。有時海豹突然在漁船前露頭,還能嚇人一跳。”

斑海豹隨處可見的場景,本該是長興島和旅順口沿岸的常態。“上世紀30年代,根據當時的捕捉記錄推算,那時這裡的斑海豹約有7000多隻。”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刊介紹,雖然營口、盤錦那裡是斑海豹繁殖地,但周邊全是數公里的海上冰原,而當北風將海上的浮冰往南吹,長興島像攔住海流的一個“鬥兒”,冰上的斑海豹正好漂到長興島和南邊的旅順口。它們在冰上產仔後,等幼崽褪了毛,就帶著幼崽到魚類豐富的遼河入海口、長興島周邊乃至山東威海附近的礁石群捕魚,5月之後游出渤海灣,最遠到達韓國的白翎海,10月再游回來。

它們究竟是一夫一妻還是一夫多妻、有多少小群體、愛吃什麼魚,漁民們大多對此並不清楚,他們對斑海豹的認識,只是吃。

邢波告訴本刊,上世紀80年代前,因為生活困難,漁民用斑海豹身上的肥肉燉酸菜。同時又始終有用海豹生殖器製成的藥材“海狗鞭”,用於“以形補形”。但海豹每小時能遊20公里,突出的嘴裡牙齒鋒利,即使鑽到漁民的網裡,也能把網咬個洞逃走,只能在冰上抓捕。那時旅順成群結隊捕海豹。十幾艘船帶著槍,一個冬天能打上百頭。而邢波說,不用槍也能捕,“‘海狗’身上肉厚,打多少下都不頂用。但鼻子是軟肋,一下就能給‘悶’死。還需要一個有倒鉤的鐵箭頭,後面的木杆綁上繩子,只要箭頭插進海豹身體裡,隨便它跳到海里掙扎,沒有體力後拉上來,就地殺掉,取走生殖器”。

多方因素作用下,斑海豹種群在70年代末,銳減到2000只以下。1982年斑海豹被列入國家保護動物,次年被遼寧列入省級保護動物,禁止捕獵,5年後又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海豹及其產品的收購、出售,必須經過省級政府審批;1992年又建立67.2萬公頃的大連自然保護區,5年後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0年代初斑海豹恢復到4500只左右。

但好景不長,目前渤海灣的斑海豹又較20年前消失了大半。環境汙染是主因。“海洋現在汙染到什麼程度?人得癌症,海洋動物也都得了癌症!”平均100公斤重的斑海豹每天要吃掉自身體重十分之一的魚,斑海豹逐漸斷了“口糧”。皮尤基金會(PEW)海洋保育學者溫波是土生土長的大連人,他見到家鄉受汙染痛心疾首。“越高等的動物,身體聚集環境中的毒素越多。雖然斑海豹是渤海灣生態的指示性動物,但它們實在‘皮實’。仍有不到2000只已是奇蹟。”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外地人成為長興島打漁的主力

水族館,暴利傳送帶

溫波從小便對環境保護感興趣,上世紀90年代在大學裡看到綠色和平組織關注海豹,也注意起身邊的斑海豹。他告訴本刊,上世紀90年代,大連學習香港的海洋館,又“近水樓臺先得月”,是內地最早有海洋館、展示斑海豹的城市。身處斑海豹自然保護區所在的城市,當地海洋館還有救助斑海豹的功能,斑海豹的量多,也能在海洋館裡繁育。

除大連之外,其他地區的海洋館雖然每家需要的斑海豹從三五隻到十隻不等,但總量巨大。不算野生動物園,目前我國水族館已有200多家,數量世界第一。而行業數據顯示,僅2014年至2016年,水族館增加的數量超過以往27年的總和,當下正是暴漲的時期。“海豹與海獅、海豚、白鯨、偽虎鯨甚至虎鯨,是極地館的‘標配’。”曾在一家海洋館工作的朱忱說。

“我見過海豹表演頂球。中國訓練動物表演基本是填鴨式的。”即便承認水族館滿足人類對動物的好奇心無可厚非,朱忱在經歷相關工作後仍一直致力於抵制海洋館。他告訴本刊,國外也會訓練野生動物,但大多是鼓勵的形式,從動物一歲左右開始循序漸進地訓練,每當動物有所進步就會停止,始終保持動物的積極性,至少要訓練一年。“中國則普遍信奉‘不打不成才’,以懲罰和高強度的飢餓為主。出現問題就先打後餓,每次訓練少則半小時,長則一小時,一天得訓練三五次,三個月就要動物能上臺表演。”

但相比胸鰭更大、體形更大的海獅,斑海豹先天表演條件不足,更適合讓遊客投喂。過去北方的酒店大堂裡,都能見到養斑海豹的池子。常見的情形是,三五隻海豹擠在十幾平方米的池子裡,不到一米的水深無法滿足它們潛水的需要,而水池若清理不及時,海豹便被圍困在了自己的排洩物中。

“為了讓海豹吃遊客喂的食,海豹一直處於飢餓的狀態。喂海豹的帶魚用一把生鏽的菜刀,直接在地上切,遊客則夾著這些魚塊像釣魚一樣逗海豹。看著海豹很可憐不說,夾子很容易傷到海豹的眼睛。”朱忱在調查水族館時發現,因長時間強光刺激,近一半的斑海豹會逐漸因白內障失明。烏亮的眼睛,變成渾濁的白色。

從需求一端來看,除了因為由住建部門負責海洋館的建設、由農業部門負責海洋館中的生物,二者會產生齟齬外,《水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是關鍵。即使證件認定的流程沒有問題,《許可證》也只對應海豹的數量,並不能確認海豹的身份。一位環保志願者向本刊透露:“如果海洋館的海豹死了,又弄來同樣數量的海豹,根本查不出來。”

中國境內斑海豹預計不足2000只,年初還有100只幼崽被盜,盜獵與汙染是斑海豹危機主因?

長興島的漁民正在編網,準備出航

一種杜絕偷樑換柱的方法是給海豹做基因檢測,海豹的確切身分和親屬關係都能確認。但因為斑海豹的基因樣品有限,難以確定關鍵的基因點位,這種在人身上很成熟的技術卻對斑海豹無能為力。中斷通往水族館的傳送帶,目前不得不回到供給的源頭。

“當年把斑海豹自然保護區設在長興島沿岸及周邊海域,就是因為這裡雖然不是繁殖地,卻一直有捕獵的傳統。”看起來,似乎只需要控制住僅有5萬人口的長興島,乃至零星的偷獵漁民。但知情人士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十幾名工作人員要巡邏90餘萬公頃的區域,難免有漏網之魚。“2015年春節時破過一起盜獵十餘隻斑海豹幼崽的案子,警察在路上巡邏時,看到有車往過節時無人問津的地方開,覺得形跡可疑,攔下後看到後備廂裡的幼崽。能夠半路攔截的情況,基本都如此。”

而在海上,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巡邏時屢遇困境。相關知情人士說,鐵質大船不能進入5米以下的海域,發動機和船身碰到冰也會被刮壞,且聲音巨大;而如果用無人機巡航,海上天冷風大,飛行時間非常短;若像盜獵者一樣用漁船,又太過危險。

最根本的解決之道仍是漁民自身的意識。“這裡的漁民覺得‘海狗’隨處都有。盜獵被判刑雖會起到震懾作用,他們卻不懂背後的原因。即使斑海豹的盜獵行為遏制住了,也保不齊不會捕殺其他的珍稀動物。”溫波任職過綠色和平組織、太平洋基金會,他發現中國權威的斑海豹專著寫於1990年且並不易讀,而國外有大量自然科學歷史的大眾讀物,海豹的周邊及其背後生態的知識,廣為大眾接受和喜愛。

當地政府和環保組織也意識到尋找熱愛斑海豹的當地漁民、樹立典型的重要性。他們發現,在距長興島不遠的虎皮島上,因該島的承包人專門為斑海豹留出區域覓食,100餘隻海豹已常年定居在附近的礁石上。

在此次盜竊案中死裡逃生的斑海豹幼崽的命運又將如何?它們的絨毛已經褪得差不多了,將被救護人員擇期放歸大海,卻不知來年會遊向何方。

(劉羽、邢波、朱忱為化名,實習生王雯清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