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導讀:班固面對著自己嘔心瀝血寫成的《漢書》,心中自然有輕鬆之感。然而, 他又總感到鬱鬱不樂。他自忖自己年過半百, 竭盡了全部才智,難道一輩子就只得個玄武司馬了事嗎?他無論如何不能甘心。在當時, 若只靠著國史、 寫文章, 有再高才能, 也終究不被重用。要升遷, 就得立下軍功。


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高祖論功行賞圖

漢高祖劉邦與群臣訂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非皇族成員不得封王,如沒有軍功者不得封侯)


東漢明帝永平五年(62) 的一天, 熙熙攘攘的長安街頭突然傳出 令人吃驚的消息: 前司徒掾 (丞相府屬官) 班彪之子班固, 因為 被人告發 “私修國史”, 被逮進了京兆監獄問罪, 書稿也被官府 查抄帶走了!

他家中老母及大小慌成一團。 弟弟班超為了救班固出獄, 已單騎從扶風安陵 (今陝西咸陽東北) 老家, 急馳到京城 洛陽, 向漢明帝上書申訴。 班氏兄弟命運如何, 引起了人們種種 猜測議論。

私修國史” 的罪名, 在當時嚴重得足以把人嚇死。 長安官宦人家都記得: 西漢元帝時, 元帝之弟東平王劉宇來朝見, 曾鄭重其事地上書求元帝賜給 《太史公書》元帝認為此事關係極大, 找來大將軍王鳳商議。

王鳳不禁正色稟告皇帝說: “一國之史, 豈是諸侯王之所能據有?! 東平王來覲見, 應該懂得君臣之義, 非禮勿言。 《太史公書》 之中, 記載有奪取天下的兵略謀策, 記載有天下形勢險要, 若讓他掌握, 難保沒有後患。 陛下可委婉地勸釋他多讀 《五經》, 那些才是聖人的製作, 其餘旁門小道的書, 看多了對保住諸侯王之位沒有好處。” 待東平王見面時, 漢元帝果然按照大將軍這番話, 把他拒絕了。


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班固

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人,自幼聰明好學,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薰陶。九歲就能寫文章、誦詩賦。十六歲入洛陽太學,在這裡, 他用功苦學, 貫通各種經書典籍。自稱 “九流百家之言, 無不窮究, 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 舉大義而已”。 這是他日後成長為一代良史的極重要條件。

現在班固雖是外戚後代、儒學世家子弟, 但他本身卻連個官階最低的郎官也不是, 父親班彪死後, 在京城洛陽都呆不住, 回到咸陽老家, 卻有如此大膽, 私修國史, 這不是犯了大禁嗎?

班固本人憂憤交加, 心痛欲裂。 他身陷囹圄, 不知將被如 何處置, 更為老母和家人的安全擔心,但他明白自己根本沒有什麼“罪”。 他立志著史, 多年來夜以繼日, 發憤寫作, 不僅是為 了繼承父親的遺志, 而且也是要遠接從司馬遷、劉向、揚雄以來修史的傳統如果此番不明不白被處死, 那麼父子兩代人的心血豈不盡付東流!班固把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弟弟班超身上。 班固的心也隨著班超策馬穿華陰、過潼關, 到達洛陽宮闕

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班超率領三十六騎收服西域五十國

公允地說,班超經營西域不及張騫鑿空西域影響深遠,但實際個人功勳遠遠過之


沒過多少日子, 長安城再一次引起轟動: 朝廷明白宣告, 班固撰史不僅無罪, 而且得到皇帝的嘉許。 原來班超趕到洛陽上疏, 引起漢明帝對這一案件的重視, 召見班超核實情況。班超慷慨陳言, 將父兄兩代人幾十年修史的志向和辛勤的情形一一稟 告, 無所隱匿。

正好扶風郡守也把在班固家中查收的書稿送至京都明帝讀了書稿, 對班固的才能感到驚異, 稱讚他所寫確是一 部奇作, 敕令立即釋放, 加以勸慰。 並且召班固到京都皇家校書部, 授他 “蘭臺令史” 之職, (據 《漢官儀》 載: 東漢共設蘭臺令史六人, 秩百石職務雖低, 卻使班固得到較為安定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 使他有條件利用皇家豐富的藏書, 提供了完成著史志願的保障。班固從受誣入獄授職修史, 堪稱中國學術文化史上一出值得回味的悲喜劇。這一時期, 班固還寫了著名的 《兩都賦》

當時,東漢朝廷正組織一批史官編撰漢光武的事蹟 《世祖本紀》。 班固奉命參加, 加速了這項工作的進行。 朝廷嘉獎 班固, 提升他為 “郎” 官, 成為一名正式官員郎官是兩漢時入仕的重要途徑,分議郎、中郎、侍郎、郎中,多至千人,秩三百石以上)。

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班固作《兩都賦》,為洛陽"辯護"


班固漢明帝任命為郎官之後,官階雖低, 地位卻日益親近文才尤其受到明帝的寵愛。時間長了, 明帝也關心地問起他的家庭生活。有一天, 漢明帝問他:

你的那位賢弟, 上回冒險趕到洛陽闕下上書的班超, 現在什麼地方了?”

班固回答: “我們舉家搬回洛陽之後,生活有困難, 弟弟班超受僱為人抄書, 掙點工錢奉養老母。”

明帝眼前又閃現出那位有勇氣有辯才的青年,覺得他未得任用實在可惜,便授班超蘭臺令史


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班超最終投筆從戎


公元75 年, 東漢明帝卒, 他的兒子劉炟繼位, 是為章帝。次年改元 “建初”。由於東漢章帝對於經學文章同樣懷有很大興 趣, 因此班固更加受到器重, 常常被召進皇宮中, 與皇帝一起讀書, 有時太陽落山了, 君臣議論興猶未盡, 於是點燈再讀

章帝每外出巡狩, 總讓班固隨行, 獻上詩賦助興。 朝廷有大事, 也讓班固列席, 參加公卿大臣的討論, 請他無拘束地發表意見, 也時時得到賞賜大批財物

但是,班固的心情是抑鬱的。因為, 自父親班彪以其曠世通 才為人稱道以來, 到他本人以才能顯於朝廷, 積兩代人的才華學 識, 地位卻僅是最低下的 “郎” 官。 年屆四十有餘, 仍不得升遷。 他想起東方朔揚雄曾在文章中抱怨自己沒能趕上蘇秦、張儀的時代, 這種種感慨, 驅使他寫成 《答賓戲》 一文。


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孔子周遊列國


文章先借客人的話講出: 古之聖人才士, 無不要求揚名於當時孔子周遊列國, 棲棲皇皇, 到處奔走, 就是企求功不背時, 生前顯耀, 至於著書立說, 那不過是業餘的事情罷了。您的才華這樣卓著, 文章備受讚揚, 但是地位卻很低下, 什麼時候才能像蛟龍衝出泥潭, 騰空起飛呢?

您縱有滿腹學問, 在屋裡日夜攻讀, 思想在宇宙飛翔, 著成文章, 筆勢像波濤一樣澎湃, 詞藻像春花一樣華美也只是在筆尖上顯示才能而已, 哪比得上為朝廷謀劃政事, 建立功勳呢!

接著,主人的答詞便高度讚揚上古以來的賢人,譬如:

殷代從事版築的傅說被提拔,周代在河濱釣魚的呂尚受重用,而他們都具有過人的智慧,能洞察情勢, 建樹了功勳。 漢代以來, 有陸賈著 《新語》,賈誼寫政論, 劉向總校群書, 揚雄寫出哲學著作 《法言》《太玄》, 他們都與當時的君王地位親近,能體會出前代聖哲的精微道理,博覽群籍,手不釋卷,為此廢寢忘食, 具有高深的學識, 因此才形成完美的人格, 抒寫出傑出的文章, 國君採納他們的建議,為後世留下美名!


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伯夷叔齊采薇而食


至於後代流傳的:伯夷逃到首陽山上,寧願餓死; 柳下惠任士師, 三次被黜而不氣餒; 顏回住在陋巷, 過著窮苦生活而不改其樂; 孔子嘆吾道之不行, 著成了 《春秋》, 他們的名聲更是充盈天地, 是我們士人的崇高楷模!士人要堅守自己的志向, 聽天由命, 只要誠心所向, 神明哪能不保佑你呢

事情正是這樣:巨龍總是先處泥沼,以後才飛上高空;美玉寶珠也是先無人理睬, 以後貴重無比; 有德行的讀書人, 也是先默默無聞, 然後揚名於世

人又各有所長, 子牙、師曠擅長音 樂, 琴聲悅耳; 逢蒙擅長射箭, 百發百中; 魯班是能工巧匠, 伯樂擅長相馬, 烏獲力大千鈞, 扁鵲藥到病除, 計然、桑弘羊精通 經商理財。 論這些技術我都不如他們, 我也別無所求, 以後依然 是終日讀書做文章, 自得其樂

《答賓戲》 這篇妙文很快流傳出去, 章帝也讀到了, 不由得再次讚賞班固的才華, 也省悟到他長久屈居低下的職位太不合理, 便提拔他為玄武司馬 (玄武是宮掖門之一, 按兩漢制度, 每門設司馬一名, 俸祿千石)。


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班昭

班昭(約45—約117年),班固之妹。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被牽連,死於獄中,班昭續寫《漢書》。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后臨朝後,曾參與政事。班昭《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班固明帝永平元年(58) 開始著史, 至章帝建初七年 (82), 經歷了二十五個寒暑,終於基本上完成了《漢書》 的撰著, 實現了父子兩代人的心願。

班固面對著自己嘔心瀝血寫成的書稿,心中自然有輕鬆之感。然而, 他又總感到鬱鬱不樂

自己年過半百, 竭盡了全部才智,難道一輩子就只得個玄武司馬了事嗎?他無論如何不能甘心。在當時,若只靠著國史、寫文章, 有再高才能, 也終究不被重用。要升遷, 就得立下軍功


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竇憲大破匈奴,班固作《封燕然山銘》


班氏家族向來有與邊疆事務打交道的經驗班固不顧年邁, 也盼望能到邊境立功。 果然, 在他五十八歲那年(和帝永元元年,89 年), 他找到了跟隨將軍竇憲攻伐匈奴的機會。

這一步雖然讓他立功升官了,但卻把他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最終受竇憲案件牽連入獄,含冤被害。(待續)


漢代無軍功不封候看似合理,結果不但害了李廣還害了曠世通才班固


作者受教於陳寅恪弟子劉節、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

八旬長者士人風範薪火相傳,三十餘年治學菁華今朝問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