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

 4.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讀過《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的人,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趙充國之後,就是《辛慶忌傳》。為何?因為這兩個具備有相似的特徵,他們都是“北地六郡”良家子,一生的征戰於西北邊疆,為邊疆安定付出了心血,同時兩家也有矛盾,性格中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故此班固將他們合為一卷。

那麼,辛武賢辛慶忌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1.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


辛慶忌 (公元前? —公元前 12 年), 字子真, 隴西狄道 (今甘肅臨洮) 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父親辛武賢也是一代名將,曾任兩任破羌將軍。從這一點上看,辛慶忌自幼就接受了兵家訓練和家傳的技擊教育,也受過父輩征戰經歷的薰陶。



"

 4.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讀過《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的人,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趙充國之後,就是《辛慶忌傳》。為何?因為這兩個具備有相似的特徵,他們都是“北地六郡”良家子,一生的征戰於西北邊疆,為邊疆安定付出了心血,同時兩家也有矛盾,性格中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故此班固將他們合為一卷。

那麼,辛武賢辛慶忌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1.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


辛慶忌 (公元前? —公元前 12 年), 字子真, 隴西狄道 (今甘肅臨洮) 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父親辛武賢也是一代名將,曾任兩任破羌將軍。從這一點上看,辛慶忌自幼就接受了兵家訓練和家傳的技擊教育,也受過父輩征戰經歷的薰陶。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臨洮辛店出土彩陶罐


今天,距離臨洮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個依山傍水的古鎮,名叫辛店,據說這裡就是辛慶忌家族的最早落腳之地。至今,辛店人以辛武賢、辛慶忌父子為榮。

辛氏家族是將門之家。秦朝有將軍名叫辛勝,他是中山苦徑人,有人考證曾任過王翦的副將。西漢初年,採用秦王朝的政策,遷徙豪強,充實邊疆,辛家也被遷移到隴西狄道。從此,在洮河之邊紮根,百年間文臣武將輩出,逐漸成為西漢時期,甘肅的豪門之一。後來,隴西成為辛氏的郡望之一,許多辛氏家族的堂號,取名隴西堂。

雖然遷到了邊疆,但能被列入豪門範疇,都是有著相當深厚的家族底蘊。辛勝的曾孫名叫辛柔。他就是辛慶忌的祖父,曾擔任過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翔太守。漢代關中分為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部分,其中京兆是長安城區,其他兩個地方是專門用來護衛長安的。由此可見,扶風、馮翔這些地方的重要性了,毫無疑問都是千石以上的高官。辛柔的第三個兒子辛武賢,辛武賢“子慶忌至大官”。這要多大的官,以至於班固寫《漢書》時,非得加上“大官”二字。



"

 4.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讀過《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的人,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趙充國之後,就是《辛慶忌傳》。為何?因為這兩個具備有相似的特徵,他們都是“北地六郡”良家子,一生的征戰於西北邊疆,為邊疆安定付出了心血,同時兩家也有矛盾,性格中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故此班固將他們合為一卷。

那麼,辛武賢辛慶忌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1.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


辛慶忌 (公元前? —公元前 12 年), 字子真, 隴西狄道 (今甘肅臨洮) 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父親辛武賢也是一代名將,曾任兩任破羌將軍。從這一點上看,辛慶忌自幼就接受了兵家訓練和家傳的技擊教育,也受過父輩征戰經歷的薰陶。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臨洮辛店出土彩陶罐


今天,距離臨洮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個依山傍水的古鎮,名叫辛店,據說這裡就是辛慶忌家族的最早落腳之地。至今,辛店人以辛武賢、辛慶忌父子為榮。

辛氏家族是將門之家。秦朝有將軍名叫辛勝,他是中山苦徑人,有人考證曾任過王翦的副將。西漢初年,採用秦王朝的政策,遷徙豪強,充實邊疆,辛家也被遷移到隴西狄道。從此,在洮河之邊紮根,百年間文臣武將輩出,逐漸成為西漢時期,甘肅的豪門之一。後來,隴西成為辛氏的郡望之一,許多辛氏家族的堂號,取名隴西堂。

雖然遷到了邊疆,但能被列入豪門範疇,都是有著相當深厚的家族底蘊。辛勝的曾孫名叫辛柔。他就是辛慶忌的祖父,曾擔任過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翔太守。漢代關中分為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部分,其中京兆是長安城區,其他兩個地方是專門用來護衛長安的。由此可見,扶風、馮翔這些地方的重要性了,毫無疑問都是千石以上的高官。辛柔的第三個兒子辛武賢,辛武賢“子慶忌至大官”。這要多大的官,以至於班固寫《漢書》時,非得加上“大官”二字。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辛店龍王廟


我們先說辛武賢。雖然 《漢書 》中說: “狄道辛武賢 、 慶忌 , 皆以勇武顯聞 。”但不知道何故,卻沒有專門給辛武賢立傳。按照史家的習慣,辛柔、辛武賢、辛慶忌祖孫三代皆是高官,且辛武賢、辛慶忌一生為將,名垂邊疆,應該祖孫三代合傳。誰知卻是《趙充國辛慶忌傳》合傳。辛武賢的資料,分散於《漢書· 西域傳》《漢書·宣帝紀》等處。近百年來,人們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一些與辛武賢有關的漢簡,大體能勾勒出辛武賢的事蹟。


2.辛武賢,提出治理河湟西羌策略


辛武賢是隴西狄道人,也是西漢名將,官至酒泉太守、西河太守、破羌將軍。

在前文《趙充國》篇中,我們已經說到了辛武賢。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天,年逾七旬的趙充國說出,百聞不如一見的名言後,就趕往金城郡,負責平定西羌反叛。就在趙充國到前線時間不長,基本弄清羌人反叛情況之後。朝廷忽然,改變了既定的方略。

《漢書·宣帝紀》記載,這年春正月,宣帝巡視了甘泉、河東,祭祀后土。然後:

西羌反,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胡、越騎,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材官,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騎士、羌騎,詣金城。

夏四月,遣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擊西羌。

六月,有星孛於東方。

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詔曰:“軍旅暴露,轉輸煩勞,其令諸侯王、列侯、蠻夷王、侯、君、長當朝二年者,皆毋朝。”



"

 4.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讀過《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的人,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趙充國之後,就是《辛慶忌傳》。為何?因為這兩個具備有相似的特徵,他們都是“北地六郡”良家子,一生的征戰於西北邊疆,為邊疆安定付出了心血,同時兩家也有矛盾,性格中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故此班固將他們合為一卷。

那麼,辛武賢辛慶忌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1.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


辛慶忌 (公元前? —公元前 12 年), 字子真, 隴西狄道 (今甘肅臨洮) 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父親辛武賢也是一代名將,曾任兩任破羌將軍。從這一點上看,辛慶忌自幼就接受了兵家訓練和家傳的技擊教育,也受過父輩征戰經歷的薰陶。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臨洮辛店出土彩陶罐


今天,距離臨洮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個依山傍水的古鎮,名叫辛店,據說這裡就是辛慶忌家族的最早落腳之地。至今,辛店人以辛武賢、辛慶忌父子為榮。

辛氏家族是將門之家。秦朝有將軍名叫辛勝,他是中山苦徑人,有人考證曾任過王翦的副將。西漢初年,採用秦王朝的政策,遷徙豪強,充實邊疆,辛家也被遷移到隴西狄道。從此,在洮河之邊紮根,百年間文臣武將輩出,逐漸成為西漢時期,甘肅的豪門之一。後來,隴西成為辛氏的郡望之一,許多辛氏家族的堂號,取名隴西堂。

雖然遷到了邊疆,但能被列入豪門範疇,都是有著相當深厚的家族底蘊。辛勝的曾孫名叫辛柔。他就是辛慶忌的祖父,曾擔任過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翔太守。漢代關中分為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部分,其中京兆是長安城區,其他兩個地方是專門用來護衛長安的。由此可見,扶風、馮翔這些地方的重要性了,毫無疑問都是千石以上的高官。辛柔的第三個兒子辛武賢,辛武賢“子慶忌至大官”。這要多大的官,以至於班固寫《漢書》時,非得加上“大官”二字。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辛店龍王廟


我們先說辛武賢。雖然 《漢書 》中說: “狄道辛武賢 、 慶忌 , 皆以勇武顯聞 。”但不知道何故,卻沒有專門給辛武賢立傳。按照史家的習慣,辛柔、辛武賢、辛慶忌祖孫三代皆是高官,且辛武賢、辛慶忌一生為將,名垂邊疆,應該祖孫三代合傳。誰知卻是《趙充國辛慶忌傳》合傳。辛武賢的資料,分散於《漢書· 西域傳》《漢書·宣帝紀》等處。近百年來,人們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一些與辛武賢有關的漢簡,大體能勾勒出辛武賢的事蹟。


2.辛武賢,提出治理河湟西羌策略


辛武賢是隴西狄道人,也是西漢名將,官至酒泉太守、西河太守、破羌將軍。

在前文《趙充國》篇中,我們已經說到了辛武賢。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天,年逾七旬的趙充國說出,百聞不如一見的名言後,就趕往金城郡,負責平定西羌反叛。就在趙充國到前線時間不長,基本弄清羌人反叛情況之後。朝廷忽然,改變了既定的方略。

《漢書·宣帝紀》記載,這年春正月,宣帝巡視了甘泉、河東,祭祀后土。然後:

西羌反,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胡、越騎,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材官,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騎士、羌騎,詣金城。

夏四月,遣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擊西羌。

六月,有星孛於東方。

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詔曰:“軍旅暴露,轉輸煩勞,其令諸侯王、列侯、蠻夷王、侯、君、長當朝二年者,皆毋朝。”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蘭州出土漢紙


這段記載,有個先後順序。春天,召集各路騎士人馬,陸續到金城集中。夏四月,派遣趙充國、許延壽擊西羌。到六月後,漢政府的決心大變,又改為“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

這次兩路出兵的謀劃,是辛武賢的建議。酒泉太守辛武賢奏言:“郡兵皆屯備南出,北邊空虛,勢不可久。或日至秋冬乃進兵,此虜在竟外之冊。今虜朝夕為寇,土地寒苦,漢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張掖、酒泉萬騎以上,皆多羸瘦。可益馬食,以七月上旬齎三十日糧,分兵並出張掖、酒泉合擊……在鮮水上者。虜以畜產為命,今皆離散,兵即分出,雖不能盡誅,亶奪其畜產,虜其妻子,復引兵還,冬復擊之,大兵仍出,虜必震壞。”

這個建議得到了朝廷諸多大臣的讚賞。不過趙充國堅決反對。因為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一來漢軍不熟悉地理,二來朝廷財政無力負擔。趙充國先後兩次上書,甚至不顧自身安危,力主朝廷採取比較合適策略。

3.經略河湟,漢宣帝採取兩步走


儘管朝廷採取了趙充國的策略,但依然將辛武賢的策略作為備用方案。神爵元年秋天,趙充國病,朝廷再次下詔,辛武賢協助趙充國,計劃在神爵元年冬天進兵。此次,趙充國反對,但朝廷採用了兩步走的策略。

用趙充國的策略的同時,也採納了辛武賢的進兵主張。不過,他們的收穫沒有趙充國的大。“強弩出,降四千餘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降者亦二千餘級,而充國所降復得五千餘人。詔罷兵,獨充國留屯田。”此戰,顯然趙充國的策略比較好。

後來,趙充國回師,擔任後將軍衛尉,辛武賢則丟了酒泉太守一職。


"

 4.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讀過《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的人,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趙充國之後,就是《辛慶忌傳》。為何?因為這兩個具備有相似的特徵,他們都是“北地六郡”良家子,一生的征戰於西北邊疆,為邊疆安定付出了心血,同時兩家也有矛盾,性格中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故此班固將他們合為一卷。

那麼,辛武賢辛慶忌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1.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


辛慶忌 (公元前? —公元前 12 年), 字子真, 隴西狄道 (今甘肅臨洮) 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父親辛武賢也是一代名將,曾任兩任破羌將軍。從這一點上看,辛慶忌自幼就接受了兵家訓練和家傳的技擊教育,也受過父輩征戰經歷的薰陶。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臨洮辛店出土彩陶罐


今天,距離臨洮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個依山傍水的古鎮,名叫辛店,據說這裡就是辛慶忌家族的最早落腳之地。至今,辛店人以辛武賢、辛慶忌父子為榮。

辛氏家族是將門之家。秦朝有將軍名叫辛勝,他是中山苦徑人,有人考證曾任過王翦的副將。西漢初年,採用秦王朝的政策,遷徙豪強,充實邊疆,辛家也被遷移到隴西狄道。從此,在洮河之邊紮根,百年間文臣武將輩出,逐漸成為西漢時期,甘肅的豪門之一。後來,隴西成為辛氏的郡望之一,許多辛氏家族的堂號,取名隴西堂。

雖然遷到了邊疆,但能被列入豪門範疇,都是有著相當深厚的家族底蘊。辛勝的曾孫名叫辛柔。他就是辛慶忌的祖父,曾擔任過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翔太守。漢代關中分為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部分,其中京兆是長安城區,其他兩個地方是專門用來護衛長安的。由此可見,扶風、馮翔這些地方的重要性了,毫無疑問都是千石以上的高官。辛柔的第三個兒子辛武賢,辛武賢“子慶忌至大官”。這要多大的官,以至於班固寫《漢書》時,非得加上“大官”二字。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辛店龍王廟


我們先說辛武賢。雖然 《漢書 》中說: “狄道辛武賢 、 慶忌 , 皆以勇武顯聞 。”但不知道何故,卻沒有專門給辛武賢立傳。按照史家的習慣,辛柔、辛武賢、辛慶忌祖孫三代皆是高官,且辛武賢、辛慶忌一生為將,名垂邊疆,應該祖孫三代合傳。誰知卻是《趙充國辛慶忌傳》合傳。辛武賢的資料,分散於《漢書· 西域傳》《漢書·宣帝紀》等處。近百年來,人們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一些與辛武賢有關的漢簡,大體能勾勒出辛武賢的事蹟。


2.辛武賢,提出治理河湟西羌策略


辛武賢是隴西狄道人,也是西漢名將,官至酒泉太守、西河太守、破羌將軍。

在前文《趙充國》篇中,我們已經說到了辛武賢。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天,年逾七旬的趙充國說出,百聞不如一見的名言後,就趕往金城郡,負責平定西羌反叛。就在趙充國到前線時間不長,基本弄清羌人反叛情況之後。朝廷忽然,改變了既定的方略。

《漢書·宣帝紀》記載,這年春正月,宣帝巡視了甘泉、河東,祭祀后土。然後:

西羌反,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胡、越騎,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材官,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騎士、羌騎,詣金城。

夏四月,遣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擊西羌。

六月,有星孛於東方。

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詔曰:“軍旅暴露,轉輸煩勞,其令諸侯王、列侯、蠻夷王、侯、君、長當朝二年者,皆毋朝。”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蘭州出土漢紙


這段記載,有個先後順序。春天,召集各路騎士人馬,陸續到金城集中。夏四月,派遣趙充國、許延壽擊西羌。到六月後,漢政府的決心大變,又改為“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

這次兩路出兵的謀劃,是辛武賢的建議。酒泉太守辛武賢奏言:“郡兵皆屯備南出,北邊空虛,勢不可久。或日至秋冬乃進兵,此虜在竟外之冊。今虜朝夕為寇,土地寒苦,漢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張掖、酒泉萬騎以上,皆多羸瘦。可益馬食,以七月上旬齎三十日糧,分兵並出張掖、酒泉合擊……在鮮水上者。虜以畜產為命,今皆離散,兵即分出,雖不能盡誅,亶奪其畜產,虜其妻子,復引兵還,冬復擊之,大兵仍出,虜必震壞。”

這個建議得到了朝廷諸多大臣的讚賞。不過趙充國堅決反對。因為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一來漢軍不熟悉地理,二來朝廷財政無力負擔。趙充國先後兩次上書,甚至不顧自身安危,力主朝廷採取比較合適策略。

3.經略河湟,漢宣帝採取兩步走


儘管朝廷採取了趙充國的策略,但依然將辛武賢的策略作為備用方案。神爵元年秋天,趙充國病,朝廷再次下詔,辛武賢協助趙充國,計劃在神爵元年冬天進兵。此次,趙充國反對,但朝廷採用了兩步走的策略。

用趙充國的策略的同時,也採納了辛武賢的進兵主張。不過,他們的收穫沒有趙充國的大。“強弩出,降四千餘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降者亦二千餘級,而充國所降復得五千餘人。詔罷兵,獨充國留屯田。”此戰,顯然趙充國的策略比較好。

後來,趙充國回師,擔任後將軍衛尉,辛武賢則丟了酒泉太守一職。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甘肅青海間的享堂峽



在敦煌懸泉遺址出土的漢簡中,發現的簡牘中,其中提到了河湟之戰。向丞相回覆,進軍羌人之戰的物資準備的情況。後來,辛武賢在漢宣帝甘露年間,再次任破羌將軍,征討烏孫。

不過,或許是趙充國、辛武賢兩人的政見的不同,引發兩個家族的衝突,到了辛慶忌的時代,雙發還發生了仇殺,趙家人殺死過辛家人,這就成了死仇。到了辛慶忌的時代,他的兒子又殺了趙家的人。辛慶忌則因此事牽連,從光祿大夫貶為酒泉太守。


4.慶忌,原來古代一種神


辛慶忌,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慶忌是一種神,大概有四寸高,穿著黃衣,戴著黃冠,善於騎馬奔馳,一日可走千里。《水滸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是不是由此而來的呢?我們不得而知!

辛慶忌父輩以此為他取名,顯然也是寄託了深切希望。在這之前,吳王僚兒子也名叫慶忌。不管怎麼說,辛慶忌一名,就是希望他能勇武,善於征戰。後來,辛慶忌的人生經歷也果如此言。



"

 4.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讀過《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的人,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趙充國之後,就是《辛慶忌傳》。為何?因為這兩個具備有相似的特徵,他們都是“北地六郡”良家子,一生的征戰於西北邊疆,為邊疆安定付出了心血,同時兩家也有矛盾,性格中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故此班固將他們合為一卷。

那麼,辛武賢辛慶忌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1.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


辛慶忌 (公元前? —公元前 12 年), 字子真, 隴西狄道 (今甘肅臨洮) 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父親辛武賢也是一代名將,曾任兩任破羌將軍。從這一點上看,辛慶忌自幼就接受了兵家訓練和家傳的技擊教育,也受過父輩征戰經歷的薰陶。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臨洮辛店出土彩陶罐


今天,距離臨洮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個依山傍水的古鎮,名叫辛店,據說這裡就是辛慶忌家族的最早落腳之地。至今,辛店人以辛武賢、辛慶忌父子為榮。

辛氏家族是將門之家。秦朝有將軍名叫辛勝,他是中山苦徑人,有人考證曾任過王翦的副將。西漢初年,採用秦王朝的政策,遷徙豪強,充實邊疆,辛家也被遷移到隴西狄道。從此,在洮河之邊紮根,百年間文臣武將輩出,逐漸成為西漢時期,甘肅的豪門之一。後來,隴西成為辛氏的郡望之一,許多辛氏家族的堂號,取名隴西堂。

雖然遷到了邊疆,但能被列入豪門範疇,都是有著相當深厚的家族底蘊。辛勝的曾孫名叫辛柔。他就是辛慶忌的祖父,曾擔任過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翔太守。漢代關中分為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部分,其中京兆是長安城區,其他兩個地方是專門用來護衛長安的。由此可見,扶風、馮翔這些地方的重要性了,毫無疑問都是千石以上的高官。辛柔的第三個兒子辛武賢,辛武賢“子慶忌至大官”。這要多大的官,以至於班固寫《漢書》時,非得加上“大官”二字。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辛店龍王廟


我們先說辛武賢。雖然 《漢書 》中說: “狄道辛武賢 、 慶忌 , 皆以勇武顯聞 。”但不知道何故,卻沒有專門給辛武賢立傳。按照史家的習慣,辛柔、辛武賢、辛慶忌祖孫三代皆是高官,且辛武賢、辛慶忌一生為將,名垂邊疆,應該祖孫三代合傳。誰知卻是《趙充國辛慶忌傳》合傳。辛武賢的資料,分散於《漢書· 西域傳》《漢書·宣帝紀》等處。近百年來,人們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一些與辛武賢有關的漢簡,大體能勾勒出辛武賢的事蹟。


2.辛武賢,提出治理河湟西羌策略


辛武賢是隴西狄道人,也是西漢名將,官至酒泉太守、西河太守、破羌將軍。

在前文《趙充國》篇中,我們已經說到了辛武賢。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天,年逾七旬的趙充國說出,百聞不如一見的名言後,就趕往金城郡,負責平定西羌反叛。就在趙充國到前線時間不長,基本弄清羌人反叛情況之後。朝廷忽然,改變了既定的方略。

《漢書·宣帝紀》記載,這年春正月,宣帝巡視了甘泉、河東,祭祀后土。然後:

西羌反,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胡、越騎,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材官,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騎士、羌騎,詣金城。

夏四月,遣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擊西羌。

六月,有星孛於東方。

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詔曰:“軍旅暴露,轉輸煩勞,其令諸侯王、列侯、蠻夷王、侯、君、長當朝二年者,皆毋朝。”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蘭州出土漢紙


這段記載,有個先後順序。春天,召集各路騎士人馬,陸續到金城集中。夏四月,派遣趙充國、許延壽擊西羌。到六月後,漢政府的決心大變,又改為“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

這次兩路出兵的謀劃,是辛武賢的建議。酒泉太守辛武賢奏言:“郡兵皆屯備南出,北邊空虛,勢不可久。或日至秋冬乃進兵,此虜在竟外之冊。今虜朝夕為寇,土地寒苦,漢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張掖、酒泉萬騎以上,皆多羸瘦。可益馬食,以七月上旬齎三十日糧,分兵並出張掖、酒泉合擊……在鮮水上者。虜以畜產為命,今皆離散,兵即分出,雖不能盡誅,亶奪其畜產,虜其妻子,復引兵還,冬復擊之,大兵仍出,虜必震壞。”

這個建議得到了朝廷諸多大臣的讚賞。不過趙充國堅決反對。因為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一來漢軍不熟悉地理,二來朝廷財政無力負擔。趙充國先後兩次上書,甚至不顧自身安危,力主朝廷採取比較合適策略。

3.經略河湟,漢宣帝採取兩步走


儘管朝廷採取了趙充國的策略,但依然將辛武賢的策略作為備用方案。神爵元年秋天,趙充國病,朝廷再次下詔,辛武賢協助趙充國,計劃在神爵元年冬天進兵。此次,趙充國反對,但朝廷採用了兩步走的策略。

用趙充國的策略的同時,也採納了辛武賢的進兵主張。不過,他們的收穫沒有趙充國的大。“強弩出,降四千餘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降者亦二千餘級,而充國所降復得五千餘人。詔罷兵,獨充國留屯田。”此戰,顯然趙充國的策略比較好。

後來,趙充國回師,擔任後將軍衛尉,辛武賢則丟了酒泉太守一職。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甘肅青海間的享堂峽



在敦煌懸泉遺址出土的漢簡中,發現的簡牘中,其中提到了河湟之戰。向丞相回覆,進軍羌人之戰的物資準備的情況。後來,辛武賢在漢宣帝甘露年間,再次任破羌將軍,征討烏孫。

不過,或許是趙充國、辛武賢兩人的政見的不同,引發兩個家族的衝突,到了辛慶忌的時代,雙發還發生了仇殺,趙家人殺死過辛家人,這就成了死仇。到了辛慶忌的時代,他的兒子又殺了趙家的人。辛慶忌則因此事牽連,從光祿大夫貶為酒泉太守。


4.慶忌,原來古代一種神


辛慶忌,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慶忌是一種神,大概有四寸高,穿著黃衣,戴著黃冠,善於騎馬奔馳,一日可走千里。《水滸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是不是由此而來的呢?我們不得而知!

辛慶忌父輩以此為他取名,顯然也是寄託了深切希望。在這之前,吳王僚兒子也名叫慶忌。不管怎麼說,辛慶忌一名,就是希望他能勇武,善於征戰。後來,辛慶忌的人生經歷也果如此言。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木馬


辛慶忌的起點比較高,這是當時社會普遍現象,不足為奇。少年時代,他因為父親關係,被任命為右校丞。隨長羅侯常惠屯田烏孫赤谷城,赤谷城在今獨聯體伊什提克一帶。在同歙侯的作戰中,陷陣卻敵,他立下大功。常惠為他請功,拜為侍郎,遷校尉,帶領將士們在焉耆國屯守。

此時,他還不出名。到了漢元帝初年,他補金城長史。金城郡郡治允吾縣,今甘肅永靖縣鹽鍋峽鎮(一說在青海民和)。無論如何,身為金城長史,對河湟地帶的事情比較瞭解。

關於河湟的含義,明代嘉靖版《河州志》中說,河則指河州,湟則指湟州。也就是說,河湟一詞的含義,不一定僅僅指黃河和湟水之間的地域,在軍事政治中更多是指河湟二州。河州設前涼張駿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44年),在原涼州地置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湟州在王韶開拓河湟之後設立,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治所在邈川城(今青海省樂都縣南),後改為樂州。在趙充國傳中,兩次提到河湟,都是指河流。從地理角度說。顯然,河湟用於軍事政治,似在明代了。


5.受子弟牽連,辛慶忌調任酒泉太守


不管怎麼說,辛慶忌對河湟是比較瞭解的。之後,他“ 舉茂材,遷郎中、車騎將,朝廷多重之者,轉為校尉,遷張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此時,辛慶忌才漸漸地有了名氣,為世人逐漸看重,辛慶忌的仕途一直比較順暢。



"

 4.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讀過《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的人,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趙充國之後,就是《辛慶忌傳》。為何?因為這兩個具備有相似的特徵,他們都是“北地六郡”良家子,一生的征戰於西北邊疆,為邊疆安定付出了心血,同時兩家也有矛盾,性格中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故此班固將他們合為一卷。

那麼,辛武賢辛慶忌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1.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


辛慶忌 (公元前? —公元前 12 年), 字子真, 隴西狄道 (今甘肅臨洮) 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父親辛武賢也是一代名將,曾任兩任破羌將軍。從這一點上看,辛慶忌自幼就接受了兵家訓練和家傳的技擊教育,也受過父輩征戰經歷的薰陶。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臨洮辛店出土彩陶罐


今天,距離臨洮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個依山傍水的古鎮,名叫辛店,據說這裡就是辛慶忌家族的最早落腳之地。至今,辛店人以辛武賢、辛慶忌父子為榮。

辛氏家族是將門之家。秦朝有將軍名叫辛勝,他是中山苦徑人,有人考證曾任過王翦的副將。西漢初年,採用秦王朝的政策,遷徙豪強,充實邊疆,辛家也被遷移到隴西狄道。從此,在洮河之邊紮根,百年間文臣武將輩出,逐漸成為西漢時期,甘肅的豪門之一。後來,隴西成為辛氏的郡望之一,許多辛氏家族的堂號,取名隴西堂。

雖然遷到了邊疆,但能被列入豪門範疇,都是有著相當深厚的家族底蘊。辛勝的曾孫名叫辛柔。他就是辛慶忌的祖父,曾擔任過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翔太守。漢代關中分為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部分,其中京兆是長安城區,其他兩個地方是專門用來護衛長安的。由此可見,扶風、馮翔這些地方的重要性了,毫無疑問都是千石以上的高官。辛柔的第三個兒子辛武賢,辛武賢“子慶忌至大官”。這要多大的官,以至於班固寫《漢書》時,非得加上“大官”二字。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辛店龍王廟


我們先說辛武賢。雖然 《漢書 》中說: “狄道辛武賢 、 慶忌 , 皆以勇武顯聞 。”但不知道何故,卻沒有專門給辛武賢立傳。按照史家的習慣,辛柔、辛武賢、辛慶忌祖孫三代皆是高官,且辛武賢、辛慶忌一生為將,名垂邊疆,應該祖孫三代合傳。誰知卻是《趙充國辛慶忌傳》合傳。辛武賢的資料,分散於《漢書· 西域傳》《漢書·宣帝紀》等處。近百年來,人們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一些與辛武賢有關的漢簡,大體能勾勒出辛武賢的事蹟。


2.辛武賢,提出治理河湟西羌策略


辛武賢是隴西狄道人,也是西漢名將,官至酒泉太守、西河太守、破羌將軍。

在前文《趙充國》篇中,我們已經說到了辛武賢。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天,年逾七旬的趙充國說出,百聞不如一見的名言後,就趕往金城郡,負責平定西羌反叛。就在趙充國到前線時間不長,基本弄清羌人反叛情況之後。朝廷忽然,改變了既定的方略。

《漢書·宣帝紀》記載,這年春正月,宣帝巡視了甘泉、河東,祭祀后土。然後:

西羌反,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胡、越騎,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材官,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騎士、羌騎,詣金城。

夏四月,遣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擊西羌。

六月,有星孛於東方。

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詔曰:“軍旅暴露,轉輸煩勞,其令諸侯王、列侯、蠻夷王、侯、君、長當朝二年者,皆毋朝。”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蘭州出土漢紙


這段記載,有個先後順序。春天,召集各路騎士人馬,陸續到金城集中。夏四月,派遣趙充國、許延壽擊西羌。到六月後,漢政府的決心大變,又改為“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

這次兩路出兵的謀劃,是辛武賢的建議。酒泉太守辛武賢奏言:“郡兵皆屯備南出,北邊空虛,勢不可久。或日至秋冬乃進兵,此虜在竟外之冊。今虜朝夕為寇,土地寒苦,漢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張掖、酒泉萬騎以上,皆多羸瘦。可益馬食,以七月上旬齎三十日糧,分兵並出張掖、酒泉合擊……在鮮水上者。虜以畜產為命,今皆離散,兵即分出,雖不能盡誅,亶奪其畜產,虜其妻子,復引兵還,冬復擊之,大兵仍出,虜必震壞。”

這個建議得到了朝廷諸多大臣的讚賞。不過趙充國堅決反對。因為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一來漢軍不熟悉地理,二來朝廷財政無力負擔。趙充國先後兩次上書,甚至不顧自身安危,力主朝廷採取比較合適策略。

3.經略河湟,漢宣帝採取兩步走


儘管朝廷採取了趙充國的策略,但依然將辛武賢的策略作為備用方案。神爵元年秋天,趙充國病,朝廷再次下詔,辛武賢協助趙充國,計劃在神爵元年冬天進兵。此次,趙充國反對,但朝廷採用了兩步走的策略。

用趙充國的策略的同時,也採納了辛武賢的進兵主張。不過,他們的收穫沒有趙充國的大。“強弩出,降四千餘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降者亦二千餘級,而充國所降復得五千餘人。詔罷兵,獨充國留屯田。”此戰,顯然趙充國的策略比較好。

後來,趙充國回師,擔任後將軍衛尉,辛武賢則丟了酒泉太守一職。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甘肅青海間的享堂峽



在敦煌懸泉遺址出土的漢簡中,發現的簡牘中,其中提到了河湟之戰。向丞相回覆,進軍羌人之戰的物資準備的情況。後來,辛武賢在漢宣帝甘露年間,再次任破羌將軍,征討烏孫。

不過,或許是趙充國、辛武賢兩人的政見的不同,引發兩個家族的衝突,到了辛慶忌的時代,雙發還發生了仇殺,趙家人殺死過辛家人,這就成了死仇。到了辛慶忌的時代,他的兒子又殺了趙家的人。辛慶忌則因此事牽連,從光祿大夫貶為酒泉太守。


4.慶忌,原來古代一種神


辛慶忌,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慶忌是一種神,大概有四寸高,穿著黃衣,戴著黃冠,善於騎馬奔馳,一日可走千里。《水滸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是不是由此而來的呢?我們不得而知!

辛慶忌父輩以此為他取名,顯然也是寄託了深切希望。在這之前,吳王僚兒子也名叫慶忌。不管怎麼說,辛慶忌一名,就是希望他能勇武,善於征戰。後來,辛慶忌的人生經歷也果如此言。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木馬


辛慶忌的起點比較高,這是當時社會普遍現象,不足為奇。少年時代,他因為父親關係,被任命為右校丞。隨長羅侯常惠屯田烏孫赤谷城,赤谷城在今獨聯體伊什提克一帶。在同歙侯的作戰中,陷陣卻敵,他立下大功。常惠為他請功,拜為侍郎,遷校尉,帶領將士們在焉耆國屯守。

此時,他還不出名。到了漢元帝初年,他補金城長史。金城郡郡治允吾縣,今甘肅永靖縣鹽鍋峽鎮(一說在青海民和)。無論如何,身為金城長史,對河湟地帶的事情比較瞭解。

關於河湟的含義,明代嘉靖版《河州志》中說,河則指河州,湟則指湟州。也就是說,河湟一詞的含義,不一定僅僅指黃河和湟水之間的地域,在軍事政治中更多是指河湟二州。河州設前涼張駿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44年),在原涼州地置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湟州在王韶開拓河湟之後設立,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治所在邈川城(今青海省樂都縣南),後改為樂州。在趙充國傳中,兩次提到河湟,都是指河流。從地理角度說。顯然,河湟用於軍事政治,似在明代了。


5.受子弟牽連,辛慶忌調任酒泉太守


不管怎麼說,辛慶忌對河湟是比較瞭解的。之後,他“ 舉茂材,遷郎中、車騎將,朝廷多重之者,轉為校尉,遷張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此時,辛慶忌才漸漸地有了名氣,為世人逐漸看重,辛慶忌的仕途一直比較順暢。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陶狗


成帝初年,任執金吾一職,這個職務比較重要。執金吾是從漢武帝時的中尉改名為執金吾,職責是督巡三輔治安的長官,負責長安治安的官員,可算是要職。不過,很快就受到了牽連,緣由和趙充國傢俬仇,調出長安,擔任酒泉太守了。

辛慶忌家族似乎管不好自家子弟,後來辛慶忌家族一蹶不振,也是因為家族子弟惹事的緣故。在酒泉幹了一年多,就被大將軍王鳳推薦,復徵為光祿大夫、執金吾。數年後,坐小法左遷雲中太守,復徵為光祿勳。

後來,丞相司直何武推薦辛慶忌,光祿勳慶忌行義修正,柔毅敦厚,謀慮深遠。前在邊郡,數破敵獲虜,外夷莫不聞。乃者大異並見,未有其應。加以兵革久寢。《春秋》大災未至而豫御之,慶忌家在爪牙官以備不虞。”他引用《司馬法》的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來強調,任用辛慶忌的重要性,不久辛慶忌被拜為右將軍、諸吏、散騎、給事中,歲餘又成為左將軍。這就是班固在《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中說的,至大官。



"

 4.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讀過《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的人,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趙充國之後,就是《辛慶忌傳》。為何?因為這兩個具備有相似的特徵,他們都是“北地六郡”良家子,一生的征戰於西北邊疆,為邊疆安定付出了心血,同時兩家也有矛盾,性格中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故此班固將他們合為一卷。

那麼,辛武賢辛慶忌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1.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


辛慶忌 (公元前? —公元前 12 年), 字子真, 隴西狄道 (今甘肅臨洮) 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父親辛武賢也是一代名將,曾任兩任破羌將軍。從這一點上看,辛慶忌自幼就接受了兵家訓練和家傳的技擊教育,也受過父輩征戰經歷的薰陶。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臨洮辛店出土彩陶罐


今天,距離臨洮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個依山傍水的古鎮,名叫辛店,據說這裡就是辛慶忌家族的最早落腳之地。至今,辛店人以辛武賢、辛慶忌父子為榮。

辛氏家族是將門之家。秦朝有將軍名叫辛勝,他是中山苦徑人,有人考證曾任過王翦的副將。西漢初年,採用秦王朝的政策,遷徙豪強,充實邊疆,辛家也被遷移到隴西狄道。從此,在洮河之邊紮根,百年間文臣武將輩出,逐漸成為西漢時期,甘肅的豪門之一。後來,隴西成為辛氏的郡望之一,許多辛氏家族的堂號,取名隴西堂。

雖然遷到了邊疆,但能被列入豪門範疇,都是有著相當深厚的家族底蘊。辛勝的曾孫名叫辛柔。他就是辛慶忌的祖父,曾擔任過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翔太守。漢代關中分為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部分,其中京兆是長安城區,其他兩個地方是專門用來護衛長安的。由此可見,扶風、馮翔這些地方的重要性了,毫無疑問都是千石以上的高官。辛柔的第三個兒子辛武賢,辛武賢“子慶忌至大官”。這要多大的官,以至於班固寫《漢書》時,非得加上“大官”二字。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辛店龍王廟


我們先說辛武賢。雖然 《漢書 》中說: “狄道辛武賢 、 慶忌 , 皆以勇武顯聞 。”但不知道何故,卻沒有專門給辛武賢立傳。按照史家的習慣,辛柔、辛武賢、辛慶忌祖孫三代皆是高官,且辛武賢、辛慶忌一生為將,名垂邊疆,應該祖孫三代合傳。誰知卻是《趙充國辛慶忌傳》合傳。辛武賢的資料,分散於《漢書· 西域傳》《漢書·宣帝紀》等處。近百年來,人們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一些與辛武賢有關的漢簡,大體能勾勒出辛武賢的事蹟。


2.辛武賢,提出治理河湟西羌策略


辛武賢是隴西狄道人,也是西漢名將,官至酒泉太守、西河太守、破羌將軍。

在前文《趙充國》篇中,我們已經說到了辛武賢。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天,年逾七旬的趙充國說出,百聞不如一見的名言後,就趕往金城郡,負責平定西羌反叛。就在趙充國到前線時間不長,基本弄清羌人反叛情況之後。朝廷忽然,改變了既定的方略。

《漢書·宣帝紀》記載,這年春正月,宣帝巡視了甘泉、河東,祭祀后土。然後:

西羌反,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胡、越騎,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材官,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騎士、羌騎,詣金城。

夏四月,遣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擊西羌。

六月,有星孛於東方。

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詔曰:“軍旅暴露,轉輸煩勞,其令諸侯王、列侯、蠻夷王、侯、君、長當朝二年者,皆毋朝。”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蘭州出土漢紙


這段記載,有個先後順序。春天,召集各路騎士人馬,陸續到金城集中。夏四月,派遣趙充國、許延壽擊西羌。到六月後,漢政府的決心大變,又改為“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

這次兩路出兵的謀劃,是辛武賢的建議。酒泉太守辛武賢奏言:“郡兵皆屯備南出,北邊空虛,勢不可久。或日至秋冬乃進兵,此虜在竟外之冊。今虜朝夕為寇,土地寒苦,漢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張掖、酒泉萬騎以上,皆多羸瘦。可益馬食,以七月上旬齎三十日糧,分兵並出張掖、酒泉合擊……在鮮水上者。虜以畜產為命,今皆離散,兵即分出,雖不能盡誅,亶奪其畜產,虜其妻子,復引兵還,冬復擊之,大兵仍出,虜必震壞。”

這個建議得到了朝廷諸多大臣的讚賞。不過趙充國堅決反對。因為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一來漢軍不熟悉地理,二來朝廷財政無力負擔。趙充國先後兩次上書,甚至不顧自身安危,力主朝廷採取比較合適策略。

3.經略河湟,漢宣帝採取兩步走


儘管朝廷採取了趙充國的策略,但依然將辛武賢的策略作為備用方案。神爵元年秋天,趙充國病,朝廷再次下詔,辛武賢協助趙充國,計劃在神爵元年冬天進兵。此次,趙充國反對,但朝廷採用了兩步走的策略。

用趙充國的策略的同時,也採納了辛武賢的進兵主張。不過,他們的收穫沒有趙充國的大。“強弩出,降四千餘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降者亦二千餘級,而充國所降復得五千餘人。詔罷兵,獨充國留屯田。”此戰,顯然趙充國的策略比較好。

後來,趙充國回師,擔任後將軍衛尉,辛武賢則丟了酒泉太守一職。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甘肅青海間的享堂峽



在敦煌懸泉遺址出土的漢簡中,發現的簡牘中,其中提到了河湟之戰。向丞相回覆,進軍羌人之戰的物資準備的情況。後來,辛武賢在漢宣帝甘露年間,再次任破羌將軍,征討烏孫。

不過,或許是趙充國、辛武賢兩人的政見的不同,引發兩個家族的衝突,到了辛慶忌的時代,雙發還發生了仇殺,趙家人殺死過辛家人,這就成了死仇。到了辛慶忌的時代,他的兒子又殺了趙家的人。辛慶忌則因此事牽連,從光祿大夫貶為酒泉太守。


4.慶忌,原來古代一種神


辛慶忌,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慶忌是一種神,大概有四寸高,穿著黃衣,戴著黃冠,善於騎馬奔馳,一日可走千里。《水滸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是不是由此而來的呢?我們不得而知!

辛慶忌父輩以此為他取名,顯然也是寄託了深切希望。在這之前,吳王僚兒子也名叫慶忌。不管怎麼說,辛慶忌一名,就是希望他能勇武,善於征戰。後來,辛慶忌的人生經歷也果如此言。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木馬


辛慶忌的起點比較高,這是當時社會普遍現象,不足為奇。少年時代,他因為父親關係,被任命為右校丞。隨長羅侯常惠屯田烏孫赤谷城,赤谷城在今獨聯體伊什提克一帶。在同歙侯的作戰中,陷陣卻敵,他立下大功。常惠為他請功,拜為侍郎,遷校尉,帶領將士們在焉耆國屯守。

此時,他還不出名。到了漢元帝初年,他補金城長史。金城郡郡治允吾縣,今甘肅永靖縣鹽鍋峽鎮(一說在青海民和)。無論如何,身為金城長史,對河湟地帶的事情比較瞭解。

關於河湟的含義,明代嘉靖版《河州志》中說,河則指河州,湟則指湟州。也就是說,河湟一詞的含義,不一定僅僅指黃河和湟水之間的地域,在軍事政治中更多是指河湟二州。河州設前涼張駿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44年),在原涼州地置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湟州在王韶開拓河湟之後設立,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治所在邈川城(今青海省樂都縣南),後改為樂州。在趙充國傳中,兩次提到河湟,都是指河流。從地理角度說。顯然,河湟用於軍事政治,似在明代了。


5.受子弟牽連,辛慶忌調任酒泉太守


不管怎麼說,辛慶忌對河湟是比較瞭解的。之後,他“ 舉茂材,遷郎中、車騎將,朝廷多重之者,轉為校尉,遷張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此時,辛慶忌才漸漸地有了名氣,為世人逐漸看重,辛慶忌的仕途一直比較順暢。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陶狗


成帝初年,任執金吾一職,這個職務比較重要。執金吾是從漢武帝時的中尉改名為執金吾,職責是督巡三輔治安的長官,負責長安治安的官員,可算是要職。不過,很快就受到了牽連,緣由和趙充國傢俬仇,調出長安,擔任酒泉太守了。

辛慶忌家族似乎管不好自家子弟,後來辛慶忌家族一蹶不振,也是因為家族子弟惹事的緣故。在酒泉幹了一年多,就被大將軍王鳳推薦,復徵為光祿大夫、執金吾。數年後,坐小法左遷雲中太守,復徵為光祿勳。

後來,丞相司直何武推薦辛慶忌,光祿勳慶忌行義修正,柔毅敦厚,謀慮深遠。前在邊郡,數破敵獲虜,外夷莫不聞。乃者大異並見,未有其應。加以兵革久寢。《春秋》大災未至而豫御之,慶忌家在爪牙官以備不虞。”他引用《司馬法》的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來強調,任用辛慶忌的重要性,不久辛慶忌被拜為右將軍、諸吏、散騎、給事中,歲餘又成為左將軍。這就是班固在《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中說的,至大官。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博山爐


6.為國虎臣,卒於任上


辛慶忌是一個很簡樸的人,但是非常喜歡名馬。這似乎是武將的通病,吃的可以簡單,但馬必須是好馬,劍必須是好劍。這一點愛好,比較奢侈。

成帝元延元年(前12年),辛慶忌卒於任上。《漢書》中說“為國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有點為其惋惜的意思。

他的長子辛通為護羌校尉,中子辛遵函谷關都尉,少子辛茂水衡都尉出為郡守,都有將帥之風,他們宗族支屬至二千石者十餘人。

不過,由於辛慶忌是依靠王鳳推薦才逐漸崛起。元始中,安漢公王莽秉政。有人舉報“隴西辛興等侵陵百姓,威行州郡。莽遂按通父子、遵、茂兄弟及南郡太守辛伯等,皆誅殺之。辛氏繇是廢。有兩個原因,一是辛慶忌後人和王莽爪牙產生矛盾,另一個原因,他們和漢平帝外家衛氏關係密切。故而,被人舉報後遭到誅殺。從此,一蹶不振。


"

 4.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讀過《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的人,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趙充國之後,就是《辛慶忌傳》。為何?因為這兩個具備有相似的特徵,他們都是“北地六郡”良家子,一生的征戰於西北邊疆,為邊疆安定付出了心血,同時兩家也有矛盾,性格中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故此班固將他們合為一卷。

那麼,辛武賢辛慶忌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1.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


辛慶忌 (公元前? —公元前 12 年), 字子真, 隴西狄道 (今甘肅臨洮) 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父親辛武賢也是一代名將,曾任兩任破羌將軍。從這一點上看,辛慶忌自幼就接受了兵家訓練和家傳的技擊教育,也受過父輩征戰經歷的薰陶。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臨洮辛店出土彩陶罐


今天,距離臨洮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個依山傍水的古鎮,名叫辛店,據說這裡就是辛慶忌家族的最早落腳之地。至今,辛店人以辛武賢、辛慶忌父子為榮。

辛氏家族是將門之家。秦朝有將軍名叫辛勝,他是中山苦徑人,有人考證曾任過王翦的副將。西漢初年,採用秦王朝的政策,遷徙豪強,充實邊疆,辛家也被遷移到隴西狄道。從此,在洮河之邊紮根,百年間文臣武將輩出,逐漸成為西漢時期,甘肅的豪門之一。後來,隴西成為辛氏的郡望之一,許多辛氏家族的堂號,取名隴西堂。

雖然遷到了邊疆,但能被列入豪門範疇,都是有著相當深厚的家族底蘊。辛勝的曾孫名叫辛柔。他就是辛慶忌的祖父,曾擔任過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翔太守。漢代關中分為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部分,其中京兆是長安城區,其他兩個地方是專門用來護衛長安的。由此可見,扶風、馮翔這些地方的重要性了,毫無疑問都是千石以上的高官。辛柔的第三個兒子辛武賢,辛武賢“子慶忌至大官”。這要多大的官,以至於班固寫《漢書》時,非得加上“大官”二字。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辛店龍王廟


我們先說辛武賢。雖然 《漢書 》中說: “狄道辛武賢 、 慶忌 , 皆以勇武顯聞 。”但不知道何故,卻沒有專門給辛武賢立傳。按照史家的習慣,辛柔、辛武賢、辛慶忌祖孫三代皆是高官,且辛武賢、辛慶忌一生為將,名垂邊疆,應該祖孫三代合傳。誰知卻是《趙充國辛慶忌傳》合傳。辛武賢的資料,分散於《漢書· 西域傳》《漢書·宣帝紀》等處。近百年來,人們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一些與辛武賢有關的漢簡,大體能勾勒出辛武賢的事蹟。


2.辛武賢,提出治理河湟西羌策略


辛武賢是隴西狄道人,也是西漢名將,官至酒泉太守、西河太守、破羌將軍。

在前文《趙充國》篇中,我們已經說到了辛武賢。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天,年逾七旬的趙充國說出,百聞不如一見的名言後,就趕往金城郡,負責平定西羌反叛。就在趙充國到前線時間不長,基本弄清羌人反叛情況之後。朝廷忽然,改變了既定的方略。

《漢書·宣帝紀》記載,這年春正月,宣帝巡視了甘泉、河東,祭祀后土。然後:

西羌反,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胡、越騎,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材官,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騎士、羌騎,詣金城。

夏四月,遣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擊西羌。

六月,有星孛於東方。

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詔曰:“軍旅暴露,轉輸煩勞,其令諸侯王、列侯、蠻夷王、侯、君、長當朝二年者,皆毋朝。”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蘭州出土漢紙


這段記載,有個先後順序。春天,召集各路騎士人馬,陸續到金城集中。夏四月,派遣趙充國、許延壽擊西羌。到六月後,漢政府的決心大變,又改為“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

這次兩路出兵的謀劃,是辛武賢的建議。酒泉太守辛武賢奏言:“郡兵皆屯備南出,北邊空虛,勢不可久。或日至秋冬乃進兵,此虜在竟外之冊。今虜朝夕為寇,土地寒苦,漢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張掖、酒泉萬騎以上,皆多羸瘦。可益馬食,以七月上旬齎三十日糧,分兵並出張掖、酒泉合擊……在鮮水上者。虜以畜產為命,今皆離散,兵即分出,雖不能盡誅,亶奪其畜產,虜其妻子,復引兵還,冬復擊之,大兵仍出,虜必震壞。”

這個建議得到了朝廷諸多大臣的讚賞。不過趙充國堅決反對。因為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一來漢軍不熟悉地理,二來朝廷財政無力負擔。趙充國先後兩次上書,甚至不顧自身安危,力主朝廷採取比較合適策略。

3.經略河湟,漢宣帝採取兩步走


儘管朝廷採取了趙充國的策略,但依然將辛武賢的策略作為備用方案。神爵元年秋天,趙充國病,朝廷再次下詔,辛武賢協助趙充國,計劃在神爵元年冬天進兵。此次,趙充國反對,但朝廷採用了兩步走的策略。

用趙充國的策略的同時,也採納了辛武賢的進兵主張。不過,他們的收穫沒有趙充國的大。“強弩出,降四千餘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降者亦二千餘級,而充國所降復得五千餘人。詔罷兵,獨充國留屯田。”此戰,顯然趙充國的策略比較好。

後來,趙充國回師,擔任後將軍衛尉,辛武賢則丟了酒泉太守一職。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甘肅青海間的享堂峽



在敦煌懸泉遺址出土的漢簡中,發現的簡牘中,其中提到了河湟之戰。向丞相回覆,進軍羌人之戰的物資準備的情況。後來,辛武賢在漢宣帝甘露年間,再次任破羌將軍,征討烏孫。

不過,或許是趙充國、辛武賢兩人的政見的不同,引發兩個家族的衝突,到了辛慶忌的時代,雙發還發生了仇殺,趙家人殺死過辛家人,這就成了死仇。到了辛慶忌的時代,他的兒子又殺了趙家的人。辛慶忌則因此事牽連,從光祿大夫貶為酒泉太守。


4.慶忌,原來古代一種神


辛慶忌,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慶忌是一種神,大概有四寸高,穿著黃衣,戴著黃冠,善於騎馬奔馳,一日可走千里。《水滸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是不是由此而來的呢?我們不得而知!

辛慶忌父輩以此為他取名,顯然也是寄託了深切希望。在這之前,吳王僚兒子也名叫慶忌。不管怎麼說,辛慶忌一名,就是希望他能勇武,善於征戰。後來,辛慶忌的人生經歷也果如此言。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木馬


辛慶忌的起點比較高,這是當時社會普遍現象,不足為奇。少年時代,他因為父親關係,被任命為右校丞。隨長羅侯常惠屯田烏孫赤谷城,赤谷城在今獨聯體伊什提克一帶。在同歙侯的作戰中,陷陣卻敵,他立下大功。常惠為他請功,拜為侍郎,遷校尉,帶領將士們在焉耆國屯守。

此時,他還不出名。到了漢元帝初年,他補金城長史。金城郡郡治允吾縣,今甘肅永靖縣鹽鍋峽鎮(一說在青海民和)。無論如何,身為金城長史,對河湟地帶的事情比較瞭解。

關於河湟的含義,明代嘉靖版《河州志》中說,河則指河州,湟則指湟州。也就是說,河湟一詞的含義,不一定僅僅指黃河和湟水之間的地域,在軍事政治中更多是指河湟二州。河州設前涼張駿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44年),在原涼州地置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湟州在王韶開拓河湟之後設立,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治所在邈川城(今青海省樂都縣南),後改為樂州。在趙充國傳中,兩次提到河湟,都是指河流。從地理角度說。顯然,河湟用於軍事政治,似在明代了。


5.受子弟牽連,辛慶忌調任酒泉太守


不管怎麼說,辛慶忌對河湟是比較瞭解的。之後,他“ 舉茂材,遷郎中、車騎將,朝廷多重之者,轉為校尉,遷張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此時,辛慶忌才漸漸地有了名氣,為世人逐漸看重,辛慶忌的仕途一直比較順暢。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陶狗


成帝初年,任執金吾一職,這個職務比較重要。執金吾是從漢武帝時的中尉改名為執金吾,職責是督巡三輔治安的長官,負責長安治安的官員,可算是要職。不過,很快就受到了牽連,緣由和趙充國傢俬仇,調出長安,擔任酒泉太守了。

辛慶忌家族似乎管不好自家子弟,後來辛慶忌家族一蹶不振,也是因為家族子弟惹事的緣故。在酒泉幹了一年多,就被大將軍王鳳推薦,復徵為光祿大夫、執金吾。數年後,坐小法左遷雲中太守,復徵為光祿勳。

後來,丞相司直何武推薦辛慶忌,光祿勳慶忌行義修正,柔毅敦厚,謀慮深遠。前在邊郡,數破敵獲虜,外夷莫不聞。乃者大異並見,未有其應。加以兵革久寢。《春秋》大災未至而豫御之,慶忌家在爪牙官以備不虞。”他引用《司馬法》的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來強調,任用辛慶忌的重要性,不久辛慶忌被拜為右將軍、諸吏、散騎、給事中,歲餘又成為左將軍。這就是班固在《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中說的,至大官。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博山爐


6.為國虎臣,卒於任上


辛慶忌是一個很簡樸的人,但是非常喜歡名馬。這似乎是武將的通病,吃的可以簡單,但馬必須是好馬,劍必須是好劍。這一點愛好,比較奢侈。

成帝元延元年(前12年),辛慶忌卒於任上。《漢書》中說“為國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有點為其惋惜的意思。

他的長子辛通為護羌校尉,中子辛遵函谷關都尉,少子辛茂水衡都尉出為郡守,都有將帥之風,他們宗族支屬至二千石者十餘人。

不過,由於辛慶忌是依靠王鳳推薦才逐漸崛起。元始中,安漢公王莽秉政。有人舉報“隴西辛興等侵陵百姓,威行州郡。莽遂按通父子、遵、茂兄弟及南郡太守辛伯等,皆誅殺之。辛氏繇是廢。有兩個原因,一是辛慶忌後人和王莽爪牙產生矛盾,另一個原因,他們和漢平帝外家衛氏關係密切。故而,被人舉報後遭到誅殺。從此,一蹶不振。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辛慶忌像



班固在《趙充國辛慶忌傳》後,說了一句,至今還有影響的話: 秦漢已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這句話也是千百年,甘肅文化中最具有特色概括。

這裡的山西,班固認為是: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處勢迫近羌胡,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皆行。”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

兩千年後,甘肅人的尚武之風依舊興盛


本文為《臨夏曆史人物叢書》徵求意見稿,嚴禁轉載,盜用必究


"

 4.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讀過《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的人,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趙充國之後,就是《辛慶忌傳》。為何?因為這兩個具備有相似的特徵,他們都是“北地六郡”良家子,一生的征戰於西北邊疆,為邊疆安定付出了心血,同時兩家也有矛盾,性格中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故此班固將他們合為一卷。

那麼,辛武賢辛慶忌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1.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


辛慶忌 (公元前? —公元前 12 年), 字子真, 隴西狄道 (今甘肅臨洮) 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父親辛武賢也是一代名將,曾任兩任破羌將軍。從這一點上看,辛慶忌自幼就接受了兵家訓練和家傳的技擊教育,也受過父輩征戰經歷的薰陶。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臨洮辛店出土彩陶罐


今天,距離臨洮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個依山傍水的古鎮,名叫辛店,據說這裡就是辛慶忌家族的最早落腳之地。至今,辛店人以辛武賢、辛慶忌父子為榮。

辛氏家族是將門之家。秦朝有將軍名叫辛勝,他是中山苦徑人,有人考證曾任過王翦的副將。西漢初年,採用秦王朝的政策,遷徙豪強,充實邊疆,辛家也被遷移到隴西狄道。從此,在洮河之邊紮根,百年間文臣武將輩出,逐漸成為西漢時期,甘肅的豪門之一。後來,隴西成為辛氏的郡望之一,許多辛氏家族的堂號,取名隴西堂。

雖然遷到了邊疆,但能被列入豪門範疇,都是有著相當深厚的家族底蘊。辛勝的曾孫名叫辛柔。他就是辛慶忌的祖父,曾擔任過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翔太守。漢代關中分為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部分,其中京兆是長安城區,其他兩個地方是專門用來護衛長安的。由此可見,扶風、馮翔這些地方的重要性了,毫無疑問都是千石以上的高官。辛柔的第三個兒子辛武賢,辛武賢“子慶忌至大官”。這要多大的官,以至於班固寫《漢書》時,非得加上“大官”二字。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辛店龍王廟


我們先說辛武賢。雖然 《漢書 》中說: “狄道辛武賢 、 慶忌 , 皆以勇武顯聞 。”但不知道何故,卻沒有專門給辛武賢立傳。按照史家的習慣,辛柔、辛武賢、辛慶忌祖孫三代皆是高官,且辛武賢、辛慶忌一生為將,名垂邊疆,應該祖孫三代合傳。誰知卻是《趙充國辛慶忌傳》合傳。辛武賢的資料,分散於《漢書· 西域傳》《漢書·宣帝紀》等處。近百年來,人們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一些與辛武賢有關的漢簡,大體能勾勒出辛武賢的事蹟。


2.辛武賢,提出治理河湟西羌策略


辛武賢是隴西狄道人,也是西漢名將,官至酒泉太守、西河太守、破羌將軍。

在前文《趙充國》篇中,我們已經說到了辛武賢。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天,年逾七旬的趙充國說出,百聞不如一見的名言後,就趕往金城郡,負責平定西羌反叛。就在趙充國到前線時間不長,基本弄清羌人反叛情況之後。朝廷忽然,改變了既定的方略。

《漢書·宣帝紀》記載,這年春正月,宣帝巡視了甘泉、河東,祭祀后土。然後:

西羌反,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胡、越騎,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材官,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騎士、羌騎,詣金城。

夏四月,遣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擊西羌。

六月,有星孛於東方。

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詔曰:“軍旅暴露,轉輸煩勞,其令諸侯王、列侯、蠻夷王、侯、君、長當朝二年者,皆毋朝。”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蘭州出土漢紙


這段記載,有個先後順序。春天,召集各路騎士人馬,陸續到金城集中。夏四月,派遣趙充國、許延壽擊西羌。到六月後,漢政府的決心大變,又改為“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

這次兩路出兵的謀劃,是辛武賢的建議。酒泉太守辛武賢奏言:“郡兵皆屯備南出,北邊空虛,勢不可久。或日至秋冬乃進兵,此虜在竟外之冊。今虜朝夕為寇,土地寒苦,漢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張掖、酒泉萬騎以上,皆多羸瘦。可益馬食,以七月上旬齎三十日糧,分兵並出張掖、酒泉合擊……在鮮水上者。虜以畜產為命,今皆離散,兵即分出,雖不能盡誅,亶奪其畜產,虜其妻子,復引兵還,冬復擊之,大兵仍出,虜必震壞。”

這個建議得到了朝廷諸多大臣的讚賞。不過趙充國堅決反對。因為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一來漢軍不熟悉地理,二來朝廷財政無力負擔。趙充國先後兩次上書,甚至不顧自身安危,力主朝廷採取比較合適策略。

3.經略河湟,漢宣帝採取兩步走


儘管朝廷採取了趙充國的策略,但依然將辛武賢的策略作為備用方案。神爵元年秋天,趙充國病,朝廷再次下詔,辛武賢協助趙充國,計劃在神爵元年冬天進兵。此次,趙充國反對,但朝廷採用了兩步走的策略。

用趙充國的策略的同時,也採納了辛武賢的進兵主張。不過,他們的收穫沒有趙充國的大。“強弩出,降四千餘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降者亦二千餘級,而充國所降復得五千餘人。詔罷兵,獨充國留屯田。”此戰,顯然趙充國的策略比較好。

後來,趙充國回師,擔任後將軍衛尉,辛武賢則丟了酒泉太守一職。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甘肅青海間的享堂峽



在敦煌懸泉遺址出土的漢簡中,發現的簡牘中,其中提到了河湟之戰。向丞相回覆,進軍羌人之戰的物資準備的情況。後來,辛武賢在漢宣帝甘露年間,再次任破羌將軍,征討烏孫。

不過,或許是趙充國、辛武賢兩人的政見的不同,引發兩個家族的衝突,到了辛慶忌的時代,雙發還發生了仇殺,趙家人殺死過辛家人,這就成了死仇。到了辛慶忌的時代,他的兒子又殺了趙家的人。辛慶忌則因此事牽連,從光祿大夫貶為酒泉太守。


4.慶忌,原來古代一種神


辛慶忌,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慶忌是一種神,大概有四寸高,穿著黃衣,戴著黃冠,善於騎馬奔馳,一日可走千里。《水滸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是不是由此而來的呢?我們不得而知!

辛慶忌父輩以此為他取名,顯然也是寄託了深切希望。在這之前,吳王僚兒子也名叫慶忌。不管怎麼說,辛慶忌一名,就是希望他能勇武,善於征戰。後來,辛慶忌的人生經歷也果如此言。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木馬


辛慶忌的起點比較高,這是當時社會普遍現象,不足為奇。少年時代,他因為父親關係,被任命為右校丞。隨長羅侯常惠屯田烏孫赤谷城,赤谷城在今獨聯體伊什提克一帶。在同歙侯的作戰中,陷陣卻敵,他立下大功。常惠為他請功,拜為侍郎,遷校尉,帶領將士們在焉耆國屯守。

此時,他還不出名。到了漢元帝初年,他補金城長史。金城郡郡治允吾縣,今甘肅永靖縣鹽鍋峽鎮(一說在青海民和)。無論如何,身為金城長史,對河湟地帶的事情比較瞭解。

關於河湟的含義,明代嘉靖版《河州志》中說,河則指河州,湟則指湟州。也就是說,河湟一詞的含義,不一定僅僅指黃河和湟水之間的地域,在軍事政治中更多是指河湟二州。河州設前涼張駿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44年),在原涼州地置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湟州在王韶開拓河湟之後設立,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治所在邈川城(今青海省樂都縣南),後改為樂州。在趙充國傳中,兩次提到河湟,都是指河流。從地理角度說。顯然,河湟用於軍事政治,似在明代了。


5.受子弟牽連,辛慶忌調任酒泉太守


不管怎麼說,辛慶忌對河湟是比較瞭解的。之後,他“ 舉茂材,遷郎中、車騎將,朝廷多重之者,轉為校尉,遷張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此時,辛慶忌才漸漸地有了名氣,為世人逐漸看重,辛慶忌的仕途一直比較順暢。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陶狗


成帝初年,任執金吾一職,這個職務比較重要。執金吾是從漢武帝時的中尉改名為執金吾,職責是督巡三輔治安的長官,負責長安治安的官員,可算是要職。不過,很快就受到了牽連,緣由和趙充國傢俬仇,調出長安,擔任酒泉太守了。

辛慶忌家族似乎管不好自家子弟,後來辛慶忌家族一蹶不振,也是因為家族子弟惹事的緣故。在酒泉幹了一年多,就被大將軍王鳳推薦,復徵為光祿大夫、執金吾。數年後,坐小法左遷雲中太守,復徵為光祿勳。

後來,丞相司直何武推薦辛慶忌,光祿勳慶忌行義修正,柔毅敦厚,謀慮深遠。前在邊郡,數破敵獲虜,外夷莫不聞。乃者大異並見,未有其應。加以兵革久寢。《春秋》大災未至而豫御之,慶忌家在爪牙官以備不虞。”他引用《司馬法》的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來強調,任用辛慶忌的重要性,不久辛慶忌被拜為右將軍、諸吏、散騎、給事中,歲餘又成為左將軍。這就是班固在《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中說的,至大官。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漢代博山爐


6.為國虎臣,卒於任上


辛慶忌是一個很簡樸的人,但是非常喜歡名馬。這似乎是武將的通病,吃的可以簡單,但馬必須是好馬,劍必須是好劍。這一點愛好,比較奢侈。

成帝元延元年(前12年),辛慶忌卒於任上。《漢書》中說“為國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有點為其惋惜的意思。

他的長子辛通為護羌校尉,中子辛遵函谷關都尉,少子辛茂水衡都尉出為郡守,都有將帥之風,他們宗族支屬至二千石者十餘人。

不過,由於辛慶忌是依靠王鳳推薦才逐漸崛起。元始中,安漢公王莽秉政。有人舉報“隴西辛興等侵陵百姓,威行州郡。莽遂按通父子、遵、茂兄弟及南郡太守辛伯等,皆誅殺之。辛氏繇是廢。有兩個原因,一是辛慶忌後人和王莽爪牙產生矛盾,另一個原因,他們和漢平帝外家衛氏關係密切。故而,被人舉報後遭到誅殺。從此,一蹶不振。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辛慶忌像



班固在《趙充國辛慶忌傳》後,說了一句,至今還有影響的話: 秦漢已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這句話也是千百年,甘肅文化中最具有特色概括。

這裡的山西,班固認為是: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處勢迫近羌胡,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皆行。”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

兩千年後,甘肅人的尚武之風依舊興盛


本文為《臨夏曆史人物叢書》徵求意見稿,嚴禁轉載,盜用必究


兩千年未變,甘肅為何自古多名將?班固用四個字,講透原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