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1-南11

雕塑名稱:聖尼古拉(St. Mr Nicholas Tolentinsky)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Jerome Kohl)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尼古拉(Nicholas,1246—1305)是意大利奧古斯丁會的修士,致力於幫助窮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捨麵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著一籃麵包。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1-南11

雕塑名稱:聖尼古拉(St. Mr Nicholas Tolentinsky)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Jerome Kohl)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尼古拉(Nicholas,1246—1305)是意大利奧古斯丁會的修士,致力於幫助窮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捨麵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著一籃麵包。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2-北11

雕塑名稱: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聖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並且是奧古斯丁修會的發起人。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1-南11

雕塑名稱:聖尼古拉(St. Mr Nicholas Tolentinsky)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Jerome Kohl)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尼古拉(Nicholas,1246—1305)是意大利奧古斯丁會的修士,致力於幫助窮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捨麵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著一籃麵包。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2-北11

雕塑名稱: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聖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並且是奧古斯丁修會的發起人。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3-南12

雕塑名稱:聖路德加(St. Luitgarda)雕像

出資人:西多會修道院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這尊雕像被認為是查理大橋上最有藝術價值的雕塑,代表了巴洛克雕塑最高的成就。聖路德加(1182—1246)是佛蘭德修女,1208年加入西多會。她曾在幻覺中見到基督向她展示傷口,雕像刻畫的就是她正湊近看基督的傷口。她晚年失去視覺,後來成為盲人和肢體殘疾人的主保聖人。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1-南11

雕塑名稱:聖尼古拉(St. Mr Nicholas Tolentinsky)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Jerome Kohl)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尼古拉(Nicholas,1246—1305)是意大利奧古斯丁會的修士,致力於幫助窮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捨麵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著一籃麵包。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2-北11

雕塑名稱: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聖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並且是奧古斯丁修會的發起人。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3-南12

雕塑名稱:聖路德加(St. Luitgarda)雕像

出資人:西多會修道院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這尊雕像被認為是查理大橋上最有藝術價值的雕塑,代表了巴洛克雕塑最高的成就。聖路德加(1182—1246)是佛蘭德修女,1208年加入西多會。她曾在幻覺中見到基督向她展示傷口,雕像刻畫的就是她正湊近看基督的傷口。她晚年失去視覺,後來成為盲人和肢體殘疾人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4-北12(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卡耶坦(St. Caita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戴蒂尼會修道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聖卡耶坦(St. Cajetan,1480—1547)是天主教戴蒂尼會的聯合創始人。他是失業者和賭博者的主保聖人。雕塑中的聖卡耶坦手拿聖經,站在代表聖三位一體的方尖碑旁,最上方是兩個天使舉起一個燃燒的心。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1-南11

雕塑名稱:聖尼古拉(St. Mr Nicholas Tolentinsky)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Jerome Kohl)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尼古拉(Nicholas,1246—1305)是意大利奧古斯丁會的修士,致力於幫助窮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捨麵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著一籃麵包。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2-北11

雕塑名稱: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聖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並且是奧古斯丁修會的發起人。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3-南12

雕塑名稱:聖路德加(St. Luitgarda)雕像

出資人:西多會修道院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這尊雕像被認為是查理大橋上最有藝術價值的雕塑,代表了巴洛克雕塑最高的成就。聖路德加(1182—1246)是佛蘭德修女,1208年加入西多會。她曾在幻覺中見到基督向她展示傷口,雕像刻畫的就是她正湊近看基督的傷口。她晚年失去視覺,後來成為盲人和肢體殘疾人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4-北12(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卡耶坦(St. Caita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戴蒂尼會修道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聖卡耶坦(St. Cajetan,1480—1547)是天主教戴蒂尼會的聯合創始人。他是失業者和賭博者的主保聖人。雕塑中的聖卡耶坦手拿聖經,站在代表聖三位一體的方尖碑旁,最上方是兩個天使舉起一個燃燒的心。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5-南13

雕塑名稱:聖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雕像

出資人:喬尼內利(Marek B. Joaninelli)

雕塑家:約瑟夫·布羅考科夫(Michal Jan Josef Brokoff,1686—1721)和費迪南德·布羅考夫兄弟二人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布拉格第二任主教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957—997)手拿福音書前往匈牙利、普魯士等地傳教。他是死於傳教途中的。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1-南11

雕塑名稱:聖尼古拉(St. Mr Nicholas Tolentinsky)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Jerome Kohl)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尼古拉(Nicholas,1246—1305)是意大利奧古斯丁會的修士,致力於幫助窮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捨麵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著一籃麵包。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2-北11

雕塑名稱: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聖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並且是奧古斯丁修會的發起人。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3-南12

雕塑名稱:聖路德加(St. Luitgarda)雕像

出資人:西多會修道院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這尊雕像被認為是查理大橋上最有藝術價值的雕塑,代表了巴洛克雕塑最高的成就。聖路德加(1182—1246)是佛蘭德修女,1208年加入西多會。她曾在幻覺中見到基督向她展示傷口,雕像刻畫的就是她正湊近看基督的傷口。她晚年失去視覺,後來成為盲人和肢體殘疾人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4-北12(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卡耶坦(St. Caita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戴蒂尼會修道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聖卡耶坦(St. Cajetan,1480—1547)是天主教戴蒂尼會的聯合創始人。他是失業者和賭博者的主保聖人。雕塑中的聖卡耶坦手拿聖經,站在代表聖三位一體的方尖碑旁,最上方是兩個天使舉起一個燃燒的心。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5-南13

雕塑名稱:聖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雕像

出資人:喬尼內利(Marek B. Joaninelli)

雕塑家:約瑟夫·布羅考科夫(Michal Jan Josef Brokoff,1686—1721)和費迪南德·布羅考夫兄弟二人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布拉格第二任主教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957—997)手拿福音書前往匈牙利、普魯士等地傳教。他是死於傳教途中的。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6-北13

雕塑名稱:聖菲利普(St. Mr Filip Benicius)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聖母忠僕會

雕塑家:麥克爾·曼德爾(Michal Bernard Mandel)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聖菲利普(1233—1285)出生在佛羅倫薩(Florence),那天正值聖母忠僕會(Servite Order)成立,長大後他加入聖母忠僕會併成為領袖。該修會擇僻靜處刻苦修行迅速發展,一度遭到羅馬天主教宗禁止,在聖菲利普的努力下得以恢復。雕塑中教宗冠冕被放到了聖菲利普腳旁,表示他不懼教宗權威。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1-南11

雕塑名稱:聖尼古拉(St. Mr Nicholas Tolentinsky)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Jerome Kohl)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尼古拉(Nicholas,1246—1305)是意大利奧古斯丁會的修士,致力於幫助窮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捨麵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著一籃麵包。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2-北11

雕塑名稱: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聖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並且是奧古斯丁修會的發起人。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3-南12

雕塑名稱:聖路德加(St. Luitgarda)雕像

出資人:西多會修道院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這尊雕像被認為是查理大橋上最有藝術價值的雕塑,代表了巴洛克雕塑最高的成就。聖路德加(1182—1246)是佛蘭德修女,1208年加入西多會。她曾在幻覺中見到基督向她展示傷口,雕像刻畫的就是她正湊近看基督的傷口。她晚年失去視覺,後來成為盲人和肢體殘疾人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4-北12(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卡耶坦(St. Caita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戴蒂尼會修道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聖卡耶坦(St. Cajetan,1480—1547)是天主教戴蒂尼會的聯合創始人。他是失業者和賭博者的主保聖人。雕塑中的聖卡耶坦手拿聖經,站在代表聖三位一體的方尖碑旁,最上方是兩個天使舉起一個燃燒的心。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5-南13

雕塑名稱:聖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雕像

出資人:喬尼內利(Marek B. Joaninelli)

雕塑家:約瑟夫·布羅考科夫(Michal Jan Josef Brokoff,1686—1721)和費迪南德·布羅考夫兄弟二人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布拉格第二任主教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957—997)手拿福音書前往匈牙利、普魯士等地傳教。他是死於傳教途中的。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6-北13

雕塑名稱:聖菲利普(St. Mr Filip Benicius)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聖母忠僕會

雕塑家:麥克爾·曼德爾(Michal Bernard Mandel)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聖菲利普(1233—1285)出生在佛羅倫薩(Florence),那天正值聖母忠僕會(Servite Order)成立,長大後他加入聖母忠僕會併成為領袖。該修會擇僻靜處刻苦修行迅速發展,一度遭到羅馬天主教宗禁止,在聖菲利普的努力下得以恢復。雕塑中教宗冠冕被放到了聖菲利普腳旁,表示他不懼教宗權威。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7-南14

雕塑名稱:瑪塔的聖約翰、瓦盧瓦的菲利克斯和伊凡(St. Jan from Matha, Felix from Valois and Ivan)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雕像是橋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為紀念聖三一騎士團的兩位法國創始人瑪塔的聖約翰(St. Jan from Matha,1160—1213)和瓦盧瓦的菲利克斯(Felix z Valois,1127—1212)而建。該組織以解救被囚的基督徒為宗旨。雕塑家將斯拉夫人的主保聖人聖伊凡(St. Ivan)放入雕塑群中的動機不明。雕塑底座上的洞穴裡面關的3個基督徒正在禱告耶和華的救贖;洞口由土耳其人和小狗把守;洞穴上方的菲利克斯正在為基督教囚犯解開鐐銬;左上方的聖約翰左手拿著解開的鎖鏈,右手拿著聖經和四角帽;右上方的是聖伊凡。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1-南11

雕塑名稱:聖尼古拉(St. Mr Nicholas Tolentinsky)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Jerome Kohl)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尼古拉(Nicholas,1246—1305)是意大利奧古斯丁會的修士,致力於幫助窮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捨麵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著一籃麵包。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2-北11

雕塑名稱: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聖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並且是奧古斯丁修會的發起人。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3-南12

雕塑名稱:聖路德加(St. Luitgarda)雕像

出資人:西多會修道院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這尊雕像被認為是查理大橋上最有藝術價值的雕塑,代表了巴洛克雕塑最高的成就。聖路德加(1182—1246)是佛蘭德修女,1208年加入西多會。她曾在幻覺中見到基督向她展示傷口,雕像刻畫的就是她正湊近看基督的傷口。她晚年失去視覺,後來成為盲人和肢體殘疾人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4-北12(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卡耶坦(St. Caita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戴蒂尼會修道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聖卡耶坦(St. Cajetan,1480—1547)是天主教戴蒂尼會的聯合創始人。他是失業者和賭博者的主保聖人。雕塑中的聖卡耶坦手拿聖經,站在代表聖三位一體的方尖碑旁,最上方是兩個天使舉起一個燃燒的心。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5-南13

雕塑名稱:聖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雕像

出資人:喬尼內利(Marek B. Joaninelli)

雕塑家:約瑟夫·布羅考科夫(Michal Jan Josef Brokoff,1686—1721)和費迪南德·布羅考夫兄弟二人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布拉格第二任主教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957—997)手拿福音書前往匈牙利、普魯士等地傳教。他是死於傳教途中的。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6-北13

雕塑名稱:聖菲利普(St. Mr Filip Benicius)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聖母忠僕會

雕塑家:麥克爾·曼德爾(Michal Bernard Mandel)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聖菲利普(1233—1285)出生在佛羅倫薩(Florence),那天正值聖母忠僕會(Servite Order)成立,長大後他加入聖母忠僕會併成為領袖。該修會擇僻靜處刻苦修行迅速發展,一度遭到羅馬天主教宗禁止,在聖菲利普的努力下得以恢復。雕塑中教宗冠冕被放到了聖菲利普腳旁,表示他不懼教宗權威。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7-南14

雕塑名稱:瑪塔的聖約翰、瓦盧瓦的菲利克斯和伊凡(St. Jan from Matha, Felix from Valois and Ivan)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雕像是橋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為紀念聖三一騎士團的兩位法國創始人瑪塔的聖約翰(St. Jan from Matha,1160—1213)和瓦盧瓦的菲利克斯(Felix z Valois,1127—1212)而建。該組織以解救被囚的基督徒為宗旨。雕塑家將斯拉夫人的主保聖人聖伊凡(St. Ivan)放入雕塑群中的動機不明。雕塑底座上的洞穴裡面關的3個基督徒正在禱告耶和華的救贖;洞口由土耳其人和小狗把守;洞穴上方的菲利克斯正在為基督教囚犯解開鐐銬;左上方的聖約翰左手拿著解開的鎖鏈,右手拿著聖經和四角帽;右上方的是聖伊凡。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8-北14(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維特(St. Vit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聖維特(290—303)出生於西西里島,當時正值古羅馬皇帝戴克裡先迫害基督徒的時期,年僅13歲的聖維特被迫害致死。由於人們慶祝聖維特節日時常跳一種獨特的舞蹈,因此他被奉為舞者和娛樂業的主保聖人。聖瓦茨拉夫獲得聖維特的手骨遺骸後並建造了聖維特教堂,從那時起又將聖維特奉為波希米亞的主保聖人。他在中世紀還被奉為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之一,克癲癇病、保護家畜。傳說他曾被放入熱油鍋中,也曾被投入獅群,但都奇蹟生還,最後被砍頭而殉道。這組雕塑表現了聖維特不畏獅群的情景。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1-南11

雕塑名稱:聖尼古拉(St. Mr Nicholas Tolentinsky)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Jerome Kohl)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尼古拉(Nicholas,1246—1305)是意大利奧古斯丁會的修士,致力於幫助窮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捨麵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著一籃麵包。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2-北11

雕塑名稱: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聖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並且是奧古斯丁修會的發起人。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3-南12

雕塑名稱:聖路德加(St. Luitgarda)雕像

出資人:西多會修道院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這尊雕像被認為是查理大橋上最有藝術價值的雕塑,代表了巴洛克雕塑最高的成就。聖路德加(1182—1246)是佛蘭德修女,1208年加入西多會。她曾在幻覺中見到基督向她展示傷口,雕像刻畫的就是她正湊近看基督的傷口。她晚年失去視覺,後來成為盲人和肢體殘疾人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4-北12(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卡耶坦(St. Caita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戴蒂尼會修道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聖卡耶坦(St. Cajetan,1480—1547)是天主教戴蒂尼會的聯合創始人。他是失業者和賭博者的主保聖人。雕塑中的聖卡耶坦手拿聖經,站在代表聖三位一體的方尖碑旁,最上方是兩個天使舉起一個燃燒的心。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5-南13

雕塑名稱:聖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雕像

出資人:喬尼內利(Marek B. Joaninelli)

雕塑家:約瑟夫·布羅考科夫(Michal Jan Josef Brokoff,1686—1721)和費迪南德·布羅考夫兄弟二人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布拉格第二任主教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957—997)手拿福音書前往匈牙利、普魯士等地傳教。他是死於傳教途中的。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6-北13

雕塑名稱:聖菲利普(St. Mr Filip Benicius)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聖母忠僕會

雕塑家:麥克爾·曼德爾(Michal Bernard Mandel)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聖菲利普(1233—1285)出生在佛羅倫薩(Florence),那天正值聖母忠僕會(Servite Order)成立,長大後他加入聖母忠僕會併成為領袖。該修會擇僻靜處刻苦修行迅速發展,一度遭到羅馬天主教宗禁止,在聖菲利普的努力下得以恢復。雕塑中教宗冠冕被放到了聖菲利普腳旁,表示他不懼教宗權威。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7-南14

雕塑名稱:瑪塔的聖約翰、瓦盧瓦的菲利克斯和伊凡(St. Jan from Matha, Felix from Valois and Ivan)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雕像是橋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為紀念聖三一騎士團的兩位法國創始人瑪塔的聖約翰(St. Jan from Matha,1160—1213)和瓦盧瓦的菲利克斯(Felix z Valois,1127—1212)而建。該組織以解救被囚的基督徒為宗旨。雕塑家將斯拉夫人的主保聖人聖伊凡(St. Ivan)放入雕塑群中的動機不明。雕塑底座上的洞穴裡面關的3個基督徒正在禱告耶和華的救贖;洞口由土耳其人和小狗把守;洞穴上方的菲利克斯正在為基督教囚犯解開鐐銬;左上方的聖約翰左手拿著解開的鎖鏈,右手拿著聖經和四角帽;右上方的是聖伊凡。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8-北14(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維特(St. Vit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聖維特(290—303)出生於西西里島,當時正值古羅馬皇帝戴克裡先迫害基督徒的時期,年僅13歲的聖維特被迫害致死。由於人們慶祝聖維特節日時常跳一種獨特的舞蹈,因此他被奉為舞者和娛樂業的主保聖人。聖瓦茨拉夫獲得聖維特的手骨遺骸後並建造了聖維特教堂,從那時起又將聖維特奉為波希米亞的主保聖人。他在中世紀還被奉為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之一,克癲癇病、保護家畜。傳說他曾被放入熱油鍋中,也曾被投入獅群,但都奇蹟生還,最後被砍頭而殉道。這組雕塑表現了聖維特不畏獅群的情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9-南15

雕塑名稱:聖瓦茨拉夫(St. Valv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盲人學院

雕塑家:約瑟夫·卡米爾(Josef Kamil Bohm)根據約瑟夫·卡米爾·福林(Josef Kamil Führing)的畫創作

創作時間:1858年

雕塑人物:聖瓦茨拉夫倚著旗幟和盾牌為波希米亞祈福。

"

布拉格(Prague,捷克首都)是一個多橋之城,全長435千米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捷克最長河流)由南向北再向東穿城而過,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面之上。其中,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中心座標:50°5'N, 14°24'E)始建於1357年,橋長515.76米,寬9.4~9.5米,有16個橋拱,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竣工於1402年。這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其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在布拉格的位置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在聖維特大教堂居高臨下遠觀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是受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之命而建,起初叫石橋或布拉格橋,1870年更名為查理大橋。它以羅馬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公元134—139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作樣板,為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和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於臺伯河(Tiber River)上的羅馬天使橋(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側觀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夜幕下的羅馬天使橋燈火輝煌(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的黎明靜悄悄(網絡圖片)

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的兩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橋塔,為高低雙子座,穿過塔門正式上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東端橋塔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查理大橋西端橋塔

從17世紀末開始,在查理大橋之上陸續豎起了30尊造型各異的大型雕像,全部為17~18世紀歐洲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這些雕塑作品主要表現了《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以及保護神等,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藝術館”。1965年後,這些雕塑原作被移往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現橋上雕像均為1:1複製品。

30尊雕塑作品被均勻地安放在15個橋墩兩側之上,兩兩相望,均勻分佈(本圖文自東至西南北各由1~15序號順序排列):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1-南1

雕塑名稱:聖伊華(Ivo of Kermarti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查理大學法律系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Matyas Bernard Braun,1684—1738)

創作時間:1711年

雕塑描述:聖伊華手持卷宗,正在調解母子糾紛的場面。

人物背景:

聖伊華(1253—1303)出生在法國,畢業於巴黎神學院,任宗教法庭律師,是中世紀法國的一位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他是布列塔尼(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律師和遭遺棄兒童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被稱為“窮人的代言人”。他把錢財用來建孤兒院、醫院和救濟所,自己卻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後被教宗克肋孟六世(ClementⅥ)封聖。

聖伊華的許多教友認定由於他的佈道,“趕走了不道德和罪惡”。正派耿直的個性,也彰顯於他的墓誌銘上:

聖伊華,布列塔尼人

一名律師,卻不是一個竊賊

這是件很奇妙的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2-北1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和聖伯爾納鐸(The Virgin Mary and Saint Bernardo)雕像

出資人:奧塞克的西多會修道院(Theodore Monastery)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Matthew Vaclav Jeckel,1655—1738)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描述:懷抱耶穌的聖母(Blessed Virgin Mary)望著右下方的伯爾納鐸,下方是天使舉著主教冠冕,左邊的天使託著與耶穌受難相關的聖物。

人物背景: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出生於法國,是中世紀史、基督教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甚至僅有絕無的人。1112年他加入新興的隱修會西多會,隨後帶領一批修士在法國北部山谷中創建了一座被人們稱為“光明之谷”的修道院。著有《勸思考書》成為後任教宗的必讀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記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而是一個漁夫的繼承人。”他以其巨大的個人魅力左右著政局,調解著國王和貴族們的糾紛,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編號位置:30-3-南2

雕塑名稱: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Santa Barbara, Margaret and Elizabeth)雕像

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兒子費迪南德·布羅考夫(Ferdinand Maxmilian Brokoff,1688—1731)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持燭臺的是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Fourteen Holy Helpers)”(源自14世紀黑死病時期)之一,克發燒、猝死;左邊的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於公元304年殉道,傳說她在獄中手持十字架擊退了撒旦變成的毒龍;右邊的聖伊麗莎白(Saint Elizabeth)為聖母瑪利亞的表姐,施洗者聖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的母親。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4-北2

雕塑名稱:聖母瑪利亞、聖多明沃和聖托馬斯·阿奎納(Virgin Mary, Santo Domingo and St. Thomas Aquina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頭戴皇冠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站在月球上,以示聖母的無玷形象;左邊是多明沃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的創始人西班牙人聖多明沃(Santo Domingo,1170—1221),受教皇委託,主持異端裁判所,職掌教會法庭及教徒訴訟事宜;右邊的聖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把理性引進了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並有大量著作,包括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聖經的註釋,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5-南3

雕塑名稱:聖殤(Piet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Emanuel Max,1810—1901)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

左邊是聖母懷抱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中間站立的是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邊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gdalene,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裡)親吻耶穌的手,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髮把它們擦乾,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淨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如今有人認為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此處最初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696年完成的聖殤,也是當時大橋上的第一組巴洛克風格的石頭雕像,1859年被至他處,同時以現在的雕像替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6-北3

雕塑名稱:十字架和骷髏地(Calvary St. Cross)

出資人:

雕塑家:

創作時間:1859年

雕塑人物:1361年在查理四世時期這裡就樹立了一個木質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新教徒)破壞;1629年重新樹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毀;現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購買的金屬十字架。1666年在十字架兩旁增加了兩尊雕像,但是它們在1861年製作的聖母瑪利亞(左)和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右)雕像所取代。1696年,布拉格當局責成當地的一個猶太首領褻瀆神明,作為懲罰,要求用鍍金的希伯來文字在雕塑周圍拼出“Holy, Holy, Holy God(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的字樣。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7-南4

雕塑名稱:聖若瑟和耶穌(St. Joseph with Jesus)塑像

出資人:布拉格商人約瑟夫·貝里曼(Josef Bergmann)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Josef Max,1804—1855)

創作時間:1854年

雕塑人物:

最早是德國雕塑家布羅考夫(Jan Brokoff,1652—1718)於1706年製作的同名雕像,1848年被毀於戰火。

雕像中耶穌的父親聖若瑟(Joseph)手持象徵著純潔的百合花,小耶穌(Jesus,約前4—公元33年)在其身旁做出祈福的手勢。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8-北4

雕塑名稱:聖安妮(St. Anna.)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指揮官魯道夫伯爵(Count Rudolph)

雕塑家:馬修·瓦茨拉夫·傑克爾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中間是耶穌的外祖母聖安妮抱著小耶穌,左下方是聖母瑪利亞。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9-南5

雕塑名稱: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雕像

出資人:查理大學神學院和哲學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1年(1890年洪水氾濫時雕像原作墜入河中,現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Chenek Vosmik於1913年製作的複製品)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穌會的聯合創始人,是最早來東方傳教的耶穌會士,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死於中國廣東臺山上川島。

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舉十字架為左邊跪著的印度首領施洗;右後面的男孩手捧書本和法冠,前面的男孩捧著用貝殼盛著的施洗用水;下方託舉聖壇的四位分別為中國人、韃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0-北5

雕塑名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St. Cyril and Method)雕像

出資人:捷克教育部

雕塑家:卡雷爾·德沃夏克(Karel Dvorak)

創作時間:1928—1938年

雕塑人物:

雕塑中高舉右手的是美多德(Methodius,約826—885),手捧教堂模型的是弟弟西里爾(Cyril,827—869),下邊頂禮膜拜、痴心永恆、不即不離的是莫拉維亞(Moravia,位於捷克東部一地區)信眾。

西里爾出生在東羅馬帝國的薩洛尼卡(現希臘),他同時被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稱為“聖西里爾”。他和哥哥聖美多德對大摩拉維亞和潘諾尼亞(Pannonia,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的部分地區)的斯拉夫人進行過傳教活動,大大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文明進程,這使得他們獲得“斯拉夫人的傳教士”的稱號。兄弟倆還發明瞭用來記錄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格拉哥里字母。兩兄弟都被東正教會授予“Equals to the Apostles”的頭銜。1880年,天主教教皇利奧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在天主教裡為他們設立節日。1980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1920—2005)宣佈他們與諾爾恰的聖本篤一起是歐洲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1-南6

雕塑名稱:聖克里斯多夫(St. Crystal)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市長Vaccines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7年

雕塑人物:描述了傳說中聖克里斯多夫背耶穌過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曾立誓要服侍世上最強君王,當發現魔鬼怕十字架後認定耶穌最強,於是專門在河邊揹人過河,積德行善。一次他背一男孩過河時發現非常重,便對孩子說“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此男孩應道:“你揹負的不只是全世界,還包括它的創造者”,原來男孩正是耶穌假扮。聖克里斯多夫是旅行者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2-北6

雕塑名稱: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約翰長髮濃密,羊皮裹身,宛如一個牧羊人,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彷彿是接到了神諭“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約翰早年曾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緊隨耶穌佈道,得名“施洗者聖約翰”。他向人們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此人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3-南7

雕塑名稱:聖弗朗西斯.博吉亞(St. Francis Borgi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聖方濟各•博吉亞(1510—1572)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曾前往南美洲傳教。雕像中他位於中間,左邊是天使手持一面帶聖母像的橢圓板;右邊的天使託著聖體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髏頭是為紀念聖方濟各•博吉亞所在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后伊莎貝拉(Isabela Portugal)。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4-北7

雕塑名稱:聖諾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St. Norbert, Vaclav and Zikmund)雕像

出資人:斯特拉霍夫修道院(The Guardian Monastery)

雕塑家:約瑟夫·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3年

雕塑人物:中間手舉聖體匣(天主教舉行宗教儀式時用的聖器,內存經過祝聖的麵餅和酒,麵餅代表耶穌為世人贖罪的身體)的聖諾伯特(St Norberts,1082—1134),來自科隆選侯國,創立了普雷蒙特雷修會。左邊舉旗的是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1205—1253),從小由基督徒的祖母帶大;14歲喪父後繼位,由祖母攝政;他母親因不甘心他被祖母控制而謀殺了他祖母併成為攝政王;瓦茨拉夫親政後立即放逐了他母親,後被其異教徒的弟弟博列斯拉夫一世謀生篡位,瓦茨拉夫一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右邊佩戴王冠和寶劍的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368—1437),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的兒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任期內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5-南8

雕塑名稱:聖魯德米拉和聖瓦茨拉夫(St. Ludmila with little St. Louis. Valv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1784年替換了意大利雕塑家奧塔維奧莫斯托(Ottavio Mosto)於1701年完成的聖瓦茨拉夫雕像。現在這組雕像描繪了聖魯德米拉教孫子瓦茨拉夫讀書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則表現了聖瓦茨拉夫被弟弟殺害的場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6-北8

雕塑名稱: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20年

雕塑人物: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聖像是查理大橋30座聖像中最有名的一組雕塑,是為紀念聖約翰殉難300週年紀念而作。其原創草圖為1681年馬蒂亞斯·勞奇穆勒(Matias Rauchmuller)設計;1682年布羅考夫(Jan Brokoff)根據草圖首先製作成木雕;1683年赫羅德(Herold)又依木雕在紐倫堡(Nuremberg,德國東南部城市)鑄成銅像。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a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則支持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60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祕密,遭到拒絕而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祕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在下部基座有兩幅浮雕畫面:左側為王后懺悔圖,右為聖約翰主教被扔下河的情景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投河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7-南9(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z Serafinsky)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伊曼紐爾·馬克斯

創作時間:1855年

雕塑人物: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穿著簡樸的道袍,手上帶有聖痕;左邊的天使手持十字架;右邊的天使手持聖經。

聖方濟各為天主教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傳說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40天齋期前,天主顯現異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穌受難時所承受的五傷(即雙手雙腳與左脅)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聖方濟各的聖痕也是至今為止羅馬教廷唯一官方承認的聖痕。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8-北9

雕塑名稱: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t. Antonin Padua)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Jan Oldrich Mayer)

創作時間:1707年

雕塑人物:帕多瓦的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1195—1231)是葡萄牙聖方濟各會修士、神學家。傳說他幻覺自己看到了小耶穌,因此在有關他的繪畫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穌形象相伴,通常還有一支象徵純潔的百合花。安東尼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被稱是走遍歐洲為上帝旅行的人。在安東尼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47個與他相關的神蹟得到教皇認可,籍此他被封聖。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19-南10(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文森特•費雷爾和聖普羅科普雕像(St. Vincenc Ferrersky and St. Proscope)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2年

雕塑人物:

左側的聖文森特(St. Vincenc Ferrersky)是西班牙多明沃會修士,曾促使許多異教徒轉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右側的聖普羅科普(St. Proscope)是11世紀初的捷克傳教士,雕塑表現他腳踩惡魔的場景。基座浮雕刻畫了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轉投天主教,最後的審判和聖普羅科普降魔等場景。

此處橋下方還有個立柱和雕像,是傳說中的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Brunchik),他曾幫助獅子戰勝七條龍。這尊雕像由捷克雕塑家路易斯·西梅克(Louis Simek)於1884年創作。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波希米亞騎士布倫維克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0-北10

雕塑名稱:聖達太雕像(St. Judah Thadde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

聖達太左手拄著樹枝做的柺杖,右手抱著福音書,艱難但充滿信心地走在傳教的路上。

聖達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又稱雅各布(Jacob)的兒子猶大(此猶大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中文聖經把新約裡的Juda、Judas、Jude等6人都譯成了猶大),曾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傳教,最後被異教徒在波斯(Persia,伊朗的古名)殺害。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1-南11

雕塑名稱:聖尼古拉(St. Mr Nicholas Tolentinsky)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Jerome Kohl)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尼古拉(Nicholas,1246—1305)是意大利奧古斯丁會的修士,致力於幫助窮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捨麵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著一籃麵包。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2-北11

雕塑名稱: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奧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 order)聖托馬斯修道院(St. Thomas Monastery)

雕塑家:布拉格宮廷雕塑家傑羅姆·科爾和J.B.科爾父子

創作時間:1708年

雕塑人物:聖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並且是奧古斯丁修會的發起人。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3-南12

雕塑名稱:聖路德加(St. Luitgarda)雕像

出資人:西多會修道院

雕塑家:馬蒂亞斯•布勞恩

創作時間:1710年

雕塑人物:這尊雕像被認為是查理大橋上最有藝術價值的雕塑,代表了巴洛克雕塑最高的成就。聖路德加(1182—1246)是佛蘭德修女,1208年加入西多會。她曾在幻覺中見到基督向她展示傷口,雕像刻畫的就是她正湊近看基督的傷口。她晚年失去視覺,後來成為盲人和肢體殘疾人的主保聖人。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4-北12(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卡耶坦(St. Caitan)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戴蒂尼會修道院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聖卡耶坦(St. Cajetan,1480—1547)是天主教戴蒂尼會的聯合創始人。他是失業者和賭博者的主保聖人。雕塑中的聖卡耶坦手拿聖經,站在代表聖三位一體的方尖碑旁,最上方是兩個天使舉起一個燃燒的心。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5-南13

雕塑名稱:聖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雕像

出資人:喬尼內利(Marek B. Joaninelli)

雕塑家:約瑟夫·布羅考科夫(Michal Jan Josef Brokoff,1686—1721)和費迪南德·布羅考夫兄弟二人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布拉格第二任主教阿達爾貝特(St. Vojtech.,957—997)手拿福音書前往匈牙利、普魯士等地傳教。他是死於傳教途中的。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6-北13

雕塑名稱:聖菲利普(St. Mr Filip Benicius)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新城聖母忠僕會

雕塑家:麥克爾·曼德爾(Michal Bernard Mandel)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聖菲利普(1233—1285)出生在佛羅倫薩(Florence),那天正值聖母忠僕會(Servite Order)成立,長大後他加入聖母忠僕會併成為領袖。該修會擇僻靜處刻苦修行迅速發展,一度遭到羅馬天主教宗禁止,在聖菲利普的努力下得以恢復。雕塑中教宗冠冕被放到了聖菲利普腳旁,表示他不懼教宗權威。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7-南14

雕塑名稱:瑪塔的聖約翰、瓦盧瓦的菲利克斯和伊凡(St. Jan from Matha, Felix from Valois and Ivan)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雕像是橋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為紀念聖三一騎士團的兩位法國創始人瑪塔的聖約翰(St. Jan from Matha,1160—1213)和瓦盧瓦的菲利克斯(Felix z Valois,1127—1212)而建。該組織以解救被囚的基督徒為宗旨。雕塑家將斯拉夫人的主保聖人聖伊凡(St. Ivan)放入雕塑群中的動機不明。雕塑底座上的洞穴裡面關的3個基督徒正在禱告耶和華的救贖;洞口由土耳其人和小狗把守;洞穴上方的菲利克斯正在為基督教囚犯解開鐐銬;左上方的聖約翰左手拿著解開的鎖鏈,右手拿著聖經和四角帽;右上方的是聖伊凡。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8-北14(網絡圖片)

雕塑名稱:聖維特(St. Vitus)雕像

出資人:

雕塑家:費迪南德·布羅考夫

創作時間:1714年

雕塑人物:聖維特(290—303)出生於西西里島,當時正值古羅馬皇帝戴克裡先迫害基督徒的時期,年僅13歲的聖維特被迫害致死。由於人們慶祝聖維特節日時常跳一種獨特的舞蹈,因此他被奉為舞者和娛樂業的主保聖人。聖瓦茨拉夫獲得聖維特的手骨遺骸後並建造了聖維特教堂,從那時起又將聖維特奉為波希米亞的主保聖人。他在中世紀還被奉為天主教十四救難聖人之一,克癲癇病、保護家畜。傳說他曾被放入熱油鍋中,也曾被投入獅群,但都奇蹟生還,最後被砍頭而殉道。這組雕塑表現了聖維特不畏獅群的情景。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29-南15

雕塑名稱:聖瓦茨拉夫(St. Valv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盲人學院

雕塑家:約瑟夫·卡米爾(Josef Kamil Bohm)根據約瑟夫·卡米爾·福林(Josef Kamil Führing)的畫創作

創作時間:1858年

雕塑人物:聖瓦茨拉夫倚著旗幟和盾牌為波希米亞祈福。

查理大橋上的巴洛克雕塑藝術大觀

位置編號:30-30-北15

雕塑名稱:聖科斯馬和聖達米安(St. Valve)雕像

出資人:布拉格大學醫學院

雕塑家:奧德里奇·邁爾

創作時間:1709年

雕塑人物:

雙胞胎聖科斯馬和達米安(St. Kosma and Damian)是3世紀阿拉伯半島上的醫生,常常為窮人免費治病,因信仰基督教而被羅馬帝國皇帝戴克裡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244—312)迫害。他們是醫生和藥劑師的主保聖人。中間的雕像為基督,底座上刻著“耶穌基督,世界的醫生”。兩邊是身著學院校袍手拿藥罐的兩位聖人,左邊是科斯馬,底座上刻著“希波克拉底(古希臘神醫)科斯馬”;右邊為達米安,底座上刻著“伽林(另一古希臘神醫)達米安”。

從1357年至今600多年的20多萬個日日夜夜,從南面的聖伊華、聖芭芭拉、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到最受歡迎的聖約瑟夫,以及聖約翰、費利克斯和聖尼古拉,再到北面的聖伯爾納鐸,聖母瑪利亞、聖托馬斯、聖約翰、聖安東尼等,這些栩栩如生的《聖經》和基督徒的代表人物沒有被供奉在教堂中,而是站在風霜雪雨的大橋上,清晨迎朝陽,黃昏送晚霞,日日月月年年;他們融入市井,陪伴著行人,用無聲的語言向人們傳播著教義;信念永恆,為古老的大橋增添了神祕無限的色彩!

(文+圖:王永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