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芭蕾創新活力

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芭蕾創新活力

《長恨歌》演出劇照。(上海芭蕾舞團供圖)

當地時間5月15日、5月16日晚,上海芭蕾舞團在莫斯科國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涅米羅維奇—丹欽科音樂劇院成功連演兩場現代芭蕾舞劇《長恨歌》。兩場演出謝幕時,劇院內均爆發出長達六分多鐘的持續掌聲,喝彩聲不斷。“在舞臺上能感受到,俄羅斯觀眾接住了演員拋出的每一個情緒點”,唐明皇的演繹者吳虎生說。通過芭蕾這門跨越語言的藝術,俄羅斯觀眾看懂了一個經典的中國故事,也看到了中國芭蕾的創新活力。

“你們的精彩演出獲得了俄羅斯觀眾的認可,這非常了不起,在俄羅斯上演一場完整的原創中國芭蕾舞作品實屬罕見,你們成功了。”演出結束後,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大使李輝對演員們說。

為慶祝中俄建交70週年,契訶夫國際戲劇節今年特地舉辦了“中國戲劇節——契訶夫戲劇節嘉賓”單元,上海芭蕾舞團應邀作為開幕嘉賓出演現代芭蕾舞劇《長恨歌》。

俄羅斯觀眾對《長恨歌》的熱情從上座率便可一觀:莫斯科國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涅米羅維奇—丹欽科音樂劇院可容納1100來位觀眾。兩場演出開場前,演出票幾乎都已全部售罄。首場演出時,莫斯科的大雨絲毫沒有影響觀眾的熱情,劇院幾乎滿座,甚至有不少德國、奧地利和法國觀眾專程前來。在莫斯科的華人觀眾尤其興奮,他們表示,已經十幾年未有中國的芭蕾舞團到過莫斯科了,而且上芭此次帶來的是現代芭蕾,講述的是中國故事!“我們需要優秀作品,優秀藝術家,在國外看到我們自己的演出感觸更深!”

俄羅斯觀眾的認可與《長恨歌》的“現代性”與“中國風格”密切相關。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介紹,契訶夫國際戲劇節藝術總監早在三年前就一眼相中了《長恨歌》。“與其他一些歐美芭蕾強國不同,俄羅斯注重古典芭蕾,近年,這裡的現代芭蕾才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對具有當代視野與民族特色的新鮮血液,業界與市場都有強烈渴望。”

《長恨歌》的國際化主創班底為該劇預約了海外市場的熱度:導演帕特里克·德·巴是德裔編導;舞美設計嘉雅·依布拉欣來自印尼;燈光設計詹姆斯·安勞德來自法國。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為講述中國傳統故事的《長恨歌》,挖掘出符合現代審美的詩意與看點。

基於歷史的真實人物之外,《長恨歌》中還塑造了一個虛擬角色——“月宮仙子”,一襲白色紗裙的她以現代感十足的舞步遊離於故事之外,卻是整場愛情悲劇的見證者以及舞臺情緒的“傳導器”。

導演帕特里克曾這樣形容演員的佈局:“月宮仙子在整個劇中像指揮,唐明皇的角色像樂隊的首席小提琴,楊貴妃的角色有點像女高音,陳玄禮、高力士等組合成了一個小樂隊,由月宮仙子來進行指揮。”從俄羅斯首演情況看,這樣的設置獲得了觀眾的認可。第一場演出中,一段宮廷群舞過後,觀眾席中爆發出一陣熱烈掌聲;在謝幕中,月宮仙子收穫響亮喝彩。可見,看慣了古典芭蕾的俄羅斯觀眾,對《長恨歌》中的現代性創意接受度很高。

演員的精彩演繹往往與創意的編排相輔相成。吳虎生說:“演員們的努力已經從最初做好動作,跟準節奏,內化到探討角色的內心世界。”他告訴記者,《長恨歌》創排這幾年來,演員們對於自己的角色,又有更深的認識。從展示技巧到呈現人物、講述故事,這恰是《長恨歌》乃至現代芭蕾給予舞者的新課題。

作者:張禎希

編輯:蘇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