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劇《浩然鐵軍》廣東元素貫穿全劇

芭蕾舞劇《浩然鐵軍》廣東元素貫穿全劇

彩排現場

廣州芭蕾舞團根據黃慶雲的長篇傳記小說《刑場上的婚禮》改編而成的大型芭蕾舞劇《浩然鐵軍》,將於今年6月13日首次登陸廣州大劇院公演。該劇將芭蕾藝術與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傳統相結合,對時代的主旋律進行弘揚,對人物的心理和情感進行深入發掘。昨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前往廣州芭蕾舞團探班,該劇執行編導舒琴表示:“該劇融合芭蕾藝術和中國意蘊,廣東元素貫穿全劇。”該劇的多位90後演員也表示在排練該劇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據廣州芭蕾舞團透露,本次首演過後,8月《浩然鐵軍》將赴北京天橋劇場演出。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以女性視角切入,經過數次打磨90後演員不斷成長

《浩然鐵軍》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講述了革命伴侶周文雍和陳鐵軍寧死不屈,在廣州紅花崗畔英勇就義,譜寫生命與愛情絕唱的動人故事。“鐵軍”指的是故事女主人公陳鐵軍,而“浩然”二字則道出了該劇的精氣神。與其他同題材藝術作品不同,舞劇《浩然鐵軍》以陳鐵軍的女性視角為切入點,展現了一位富家閨秀蛻變成為革命戰士的成長曆程,塑造出了中國女性柔美卻不失剛強的英雄形象。

執行編導舒琴表示,團裡特地去周文雍、陳鐵軍的故鄉採風,將故事整體還原,去揣摩其中的細節。“回到劇目創作,將人物形象豐富了,增加了姐姐妹妹的情感和成長。特別設計了陳鐵軍的名義丈夫這樣一個反面形象,從另一個角度去反映陳鐵軍的成長。” 舒琴說,“從現當代的審美視角重新詮釋和演繹這部戲,既是對革命烈士的緬懷,同時也讓年輕一代人對這個故事感同身受。”

《浩然鐵軍》的主創多是年輕人,主演基本上都是90後,他們表示對這樣的主旋律題材很有感觸,“我們都流著中國人的血,情感是共通的,為國為民的精神是永恆的。”飾演小戰士樑青的張洋如此表示。

去年11月20日,《浩然鐵軍》在廣州芭蕾舞劇院第一次合成試演,完成了整個舞劇的雛形。近半年來,該創作團隊廣泛聽取各路專家學者的建議,經過反覆商討以及多次修改打磨,終於決定在今年6月13日首次公開亮相廣州。

這些90後的演員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很多磨練。黃百茂在劇中飾周文雍,他說:“開始對人物的層次感把握得不好,這半年來,編導不斷摳戲。現在能抓到人物的精髓和特徵,在什麼情況下表達什麼樣的力量和情感都能從容應對。”

方阿芳飾演陳鐵軍,“演這個角色對我是一種挑戰。古典芭蕾和中國舞的視覺衝擊不一樣,古典芭蕾比較‘端著’,中國舞則輕靈一些。我在其中不斷體會,也在不斷成長”。

舒琴表示,“摳戲時,我通常和他們講故事,將現代90後會發生的事情代入劇中,融入了現當代的審美哲學,這些年輕演員一下子就能進入其中”。

廣東元素貫穿全劇,融合芭蕾藝術和中國意蘊

陳鐵軍與周文雍的故事被許多藝術門類演繹過,但從未以芭蕾舞劇的藝術形式進行表現和演繹。廣州芭蕾舞團團長鄒罡表示:“同樣的題材有不同的做法,《浩然鐵軍》以古典芭蕾審美為主,結合現代和古典的舞蹈語彙,用芭蕾舞劇的藝術形式來表現陳鐵軍和周文雍的故事,是這個題材的一次創新,也是一次中國芭蕾舞劇的全新體現和藝術創新。”

舒琴表示,新改版的《浩然鐵軍》從舞蹈元素的運用、舞美風格的設計到背景音樂的創作,都加入了嶺南文化元素。如在舞段中增加了廣州番禺的鰲魚舞、珠村的乞巧和雞公欖舞段,在舞美佈景上參考了陳家祠、騎樓等嶺南建築特點,在人物設計上還原了當時粵繡女、洗衣女的形象,而結合了粵式神龕臺設計的新婚花轎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功效……這些特有的文化元素的加入不僅體現了廣東地區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更是對嶺南傳統舞蹈的繼承和弘揚。據透露,為了達到舞劇場景還原的真實度,《浩然鐵軍》的創作班子在舞美設計上大做文章,利用燈光效果營造出時空與場景的完美轉換,加強意境對舞段的烘托,讓舞美更好地輔助劇情的發展,使作品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得到顯著的提升。

該劇的服裝設計和舞美設計都很前衛、時尚。舒琴說:“比如,劇中道具有陳家祠屋頂的雕飾,舞美師韓江老師在外加了一個玻璃罩,燈光一打,就非常的通透,很有現代感。”

據悉,《浩然鐵軍》是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也是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委宣傳部重點創作項目。除了《浩然鐵軍》,廣芭原創現代芭蕾舞劇《布蘭詩歌》也將於6月11日~12日登陸廣州大劇院演出,8月受邀前往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大衛寇克劇院演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