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奧巴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這兩天在讀米歇爾·奧巴馬的自傳——《成為》。


米歇爾·奧巴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成為》

作者: [美] 米歇爾·奧巴馬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品方: 企鵝圖書

原作名: Becoming

譯者: 胡曉凱 / 閆潔

出版年: 2019-1


該書分為3個部分:

成為我,米歇爾自己的成長曆程;

成為我們,成為一個妻子和母親的歷程;

成為更多,成為第一夫人的歷程。

目前,我看完的是第一部分,“成為我”。

裡面有提到她的家庭教育,我受益匪淺,所以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給大家。

01 積極陪伴,參與生命的成長


米歇爾有個哥哥,他們一家四口租住在芝加哥南城的一個公寓裡,房東姑婆老兩口住一口,他們一家住二樓。

她父親在一個水處理廠上班,媽媽一直是家庭主婦,直到米歇爾上高中後,才去上班。父親還一直患有慢性病。

她小時候沒有進過餐廳,家庭慶祝的方式就是訂個匹薩,這就是她的家庭環境,不富裕,甚至有些困苦。

但她的父母卻特別有愛,並且教育得當。

米歇爾·奧巴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陪伴的重要性

母親早早開始教我讀書,帶我去公共圖書館,陪我一起認書上的字。

父親每天穿著城市工人的藍色制服去上班,晚上下班後會向我們展現他對爵士樂和藝術的熱愛。

當我的哥哥克雷格對籃球產生興趣時,父親將硬幣拋到廚房的門框上,鼓勵他跳起來去夠。

晚上,我們一家人會玩棋類遊戲,講故事或笑話,聽傑克遜五兄弟樂隊的唱片。

大概四歲時,我決定學習鋼琴。

不知怎地,作為一個母親,我就想起了每晚陪涵涵閱讀的日子,雖然她現在英文和中文都有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了,雖然英文繪本現在都是她自己在讀,但是在讀的時候我還是會陪著她。

遇見不認識的單詞,跟她一起翻翻字典,

看著她把自己第一次讀時不會的詞劃出來,第二遍讀時會了又擦掉劃線;看著她把第一次接觸的常見詞摘抄到爸爸送她的小本本上;

看著她一天天地進步,我心裡就很滿足。

現在做數學思維遊戲題時,很多字她都認識,我就坐在一邊看自己的書,她需要時,才抬頭幫忙。

堅持陪伴的結果就是她一直是主動要求寫作業、寫日記,而在她寫興趣班作業的時候,都是自己寫,我該幹嘛幹嘛。

學習的主動性很強,這大概是陪伴的收穫之一吧。

米歇爾在書中說:對我來說,學習的過程有一種魔力,我從中得到了一種成就感。

所以,更加堅信了我的育兒思路:你想要什麼就陪伴什麼,其他靜待花開,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再回首看當初的付出,想想如今的輕鬆,就不自覺地嘴角上揚了。

02 允許孩子“頂嘴”


米歇爾·奧巴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想法

父母跟我們交流時不把我們當小孩子。他們從不說教,對我們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不管那些問題有多幼稚。他們從不敷衍我們。

我曾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問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早餐要吃雞蛋?”這引發了一場關於補充蛋白質必要性的討論。

然後,我問:“為什麼花生醬不能算是蛋白質?”

最終,經過進一步討論,母親改變了她關於雞蛋的立場,這是我早期的一次蘇格拉底式的勝利。

他們對於我們學業之外的事情並不過多幹預,而且很早就希望哥哥和我能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他們似乎認為自己作為父母,在家中的責任主要是傾聽以及在需要時給予鼓勵。


家庭討論真的挺重要,不僅能夠擴充孩子的詞彙量,讓父母每天給孩子說的話,不止侷限於“餓不餓”、“吃什麼”之類的。

還能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對於這點我深有體會。

涵涵從小都不喜歡把主食和菜,或者兩道不同的菜,一起放在嘴裡嚼。

有一次,我問她:“吃到肚子裡還不是到一起了?”

她說:“可是舌頭知道味道呀!”

她贏了,我道歉,再也不抱怨她吃飯麻煩了。

從小我允許她有,並且發表自己的想法。

所以當幼兒園老師跟孩子們說:“我們是中國人,不能過外國人的聖誕節,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時,涵涵跟我回來討論說:“媽媽,外國也有好的東西呀,比如宮西達也,雖然他是日本人,跟咱打過仗的鬼子,但是他寫的書很好呀。”

我們常常說國內的教育把孩子都教成了什麼都有標準答案的,沒有思辨能力了,其實,當咱無力改變現狀時,我們可以從家庭教育先做起。

米歇爾·奧巴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米歇爾在書裡提到一個很不喜歡的女老師,有一次在她向她母親抱怨時,她的母親這樣跟她說:“你不需要喜歡你的老師。但那位女士腦子裡的數學知識,你需要掌握。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上面,其他的不要想。”

看當孩子的思辨力跑偏了時,媽媽能夠引導回來。

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才使得米歇爾一直不迷信權威,並且敢於挑戰權威吧。

比如學鋼琴時對嚴肅固執的姑婆蘿比的挑戰,上大學前對那位覺得她的目標有問題的老師的挑戰。

03 觀世界才有世界觀

米歇爾·奧巴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見世面很重要

父親的別克車仍然是我們的庇護所,是通向世界的窗口。我們經常在星期日和夏天的傍晚駕車外出兜風。

有時我們會到南城的另一個社區,叫做“藥丸山”,這樣叫顯然是因為裡面居住著很多當醫生的非洲裔美國人。

藥丸山是芝加哥南城相對漂亮和富裕的地方,那裡的人家車道上都有兩輛車,走道兩旁的花壇裡鮮花盛放。

我猜測,父親開車帶我們到藥丸山,有點兒激勵我們出人頭地的意思,這是個向我們展示良好的教育會帶來怎樣的前途的好機會。

父親和母親一輩子都待在芝加哥,在方圓幾英里內搬來搬去。但是,他們不希望我和克雷格也這樣。

我們被教導要把單詞說完整。父母給我們買了一本詞典,還有一整套《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放在我們公寓的樓梯間的架子上,書名是燙金的。

每次我們對某個單詞、某個概念或者某段歷史有疑問,他們就讓我們去查閱那些書。

我們要超越現狀,走得更遠。他們早早讓我們做準備,並鼓勵我們。

他們期望我們不只要聰明,還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且要貫穿到我們說話的方式中。


米歇爾·奧巴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這幾年,有好幾個媽媽問我,家裡在農村,這邊的人都不重視閱讀,我買書,他們還笑話我,我該不該跟別人不一樣?

願你看完米歇爾的經歷能有了自己的選擇。米歇爾是黑人女孩,跟她一起玩的親戚家孩子覺得她不該像白人女孩一樣說話,而不用黑人俚語。

但她的父母,甚至祖父,都會一絲不苟地糾正他們的語法,告誡他們說話吐字要清晰。

是的,你要敢於跟周圍的,圈子裡的人不一樣,因為你的努力,難道不是要跳出那個嘲笑努力,嘲笑勤奮的圈子嗎?

04 認真對待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米歇爾·奧巴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當孩子跟你說她的煩惱時……

我二年級時,班裡混亂不堪……教我們的老師不知道怎麼維持課堂秩序,甚至也不喜歡孩子……在她眼裡,我們是一班“壞孩子”……我在那裡什麼也學不到……

我氣沖沖地抱怨那個新老師,她平靜地聽著,偶爾插一句‘噢,天哪’和‘噢,真的嗎’。她並不縱容我的怒火,但是會認真對待我的沮喪。如果換做其他母親,可能只會輕描淡寫地說一句:‘你盡力而為就好了。’

但是我母親知道發牢騷和真正的苦惱之間的差別。

她沒有告訴我就找到學校去,開始了持續數週的幕後遊說工作。

後來我和其他幾個表現好的孩子被悄悄地從班裡抽出來,經過一連串考試,在大約一週後插班進了樓上的三年級,那裡光線充足,秩序井然,老師是一位笑眯眯的女士,她做事幹練,課講得很好。

這件小事改變了我的人生。

許多年後,我才知道,當年母親特意找到我二年級的那位老師,儘可能禮貌地跟她說,她不應該當老師,而應該去雜貨店當收銀員。母親生性安靜、詼諧,但是在任何場合她都是直率最敢言的那一個。


我想正是母親的認真傾聽,並積極對待,才使得米歇爾就算到了大學,也願意通過電話跟母親談心。

才使得她的哥哥在八年級時,遇見喜歡的女孩,暗示去她家裡,並且家裡父母不在時,最終告訴母親吧。

米歇爾說:她並不縱容我的怒火,但是會認真對待我的沮喪。

當孩子向我們傾訴成長中的那些煩惱時,你會認真聽嗎?你會不會覺得小孩子能有什麼大事?那麼等到她青春期了,還願意跟你多說話嗎?

米歇爾在自序裡寫道:我的父親弗雷澤教我努力工作,保持開心,信守承諾。我的母親瑪麗安教會我獨立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

米歇爾·奧巴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從一個普通家庭的黑人女孩,到美國的第一夫人,米歇爾自身的努力和才智固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視,因為人家哥哥同樣也很優秀。

之前給大家分享把三個孩子送入斯坦福的媽媽的書,有位讀者說看來很多人都奔著斯坦福這個目標去了。

今天推薦米歇爾的書,我知道認真看文的人,跟我一樣,並不是衝著第一夫人的目標去的。

我們只不過是在向優秀的人學習,我們只不過是在別人成功的育兒經驗或故事裡,找到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讓育兒之路更輕鬆,讓孩子的人生之路更順暢。

看一本書就能上斯坦福,看一本書就能成為第一夫人,想什麼呢

育兒方法能借鑑,從來都不可能照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