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 秦昭襄王 宣太后 范雎 果敢 春秋戰國 渭南望渭北 2019-07-29
"

白起,秦國上將軍,武安君,戰國名將,長平之戰,坑殺趙人四十萬降軍,被稱為"戰神"、"人屠"。從首戰新城開始,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戎馬三十七年,真正的未嘗一敗。打得六國沒有人還敢面對白起掛帥迎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如此開疆拓土的肱骨之臣,為什麼秦王要賜死他?今天筆者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白起為什麼必須得死。

"

白起,秦國上將軍,武安君,戰國名將,長平之戰,坑殺趙人四十萬降軍,被稱為"戰神"、"人屠"。從首戰新城開始,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戎馬三十七年,真正的未嘗一敗。打得六國沒有人還敢面對白起掛帥迎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如此開疆拓土的肱骨之臣,為什麼秦王要賜死他?今天筆者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白起為什麼必須得死。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是魏冉的餘黨,秦王要用白起時,一切好說,一旦白起不再聽從君令,就會立即被清算。說的有道理,可是為什麼白起必須得死呢?白起受範睢陷害,被讒言攻陷,被秦王厭惡。也對,可是為什麼秦王已經把白起貶為庶民,還要追賜佩劍?要說明白起為什麼必須死,還得從白起的性格說起。

"

白起,秦國上將軍,武安君,戰國名將,長平之戰,坑殺趙人四十萬降軍,被稱為"戰神"、"人屠"。從首戰新城開始,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戎馬三十七年,真正的未嘗一敗。打得六國沒有人還敢面對白起掛帥迎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如此開疆拓土的肱骨之臣,為什麼秦王要賜死他?今天筆者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白起為什麼必須得死。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是魏冉的餘黨,秦王要用白起時,一切好說,一旦白起不再聽從君令,就會立即被清算。說的有道理,可是為什麼白起必須得死呢?白起受範睢陷害,被讒言攻陷,被秦王厭惡。也對,可是為什麼秦王已經把白起貶為庶民,還要追賜佩劍?要說明白起為什麼必須死,還得從白起的性格說起。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性格果敢堅毅。新城之戰,面對韓魏二十四萬聯軍,白起只有敵人半數左右的兵力,抓住韓魏聯軍有間隙的弱點,果斷率領精兵,繞後擊魏,又回身全殲韓軍。古語講"山崩與前,而目不瞬,可拜上將軍",白起從一開始就展現了未來上將軍的高素質。

"

白起,秦國上將軍,武安君,戰國名將,長平之戰,坑殺趙人四十萬降軍,被稱為"戰神"、"人屠"。從首戰新城開始,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戎馬三十七年,真正的未嘗一敗。打得六國沒有人還敢面對白起掛帥迎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如此開疆拓土的肱骨之臣,為什麼秦王要賜死他?今天筆者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白起為什麼必須得死。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是魏冉的餘黨,秦王要用白起時,一切好說,一旦白起不再聽從君令,就會立即被清算。說的有道理,可是為什麼白起必須得死呢?白起受範睢陷害,被讒言攻陷,被秦王厭惡。也對,可是為什麼秦王已經把白起貶為庶民,還要追賜佩劍?要說明白起為什麼必須死,還得從白起的性格說起。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性格果敢堅毅。新城之戰,面對韓魏二十四萬聯軍,白起只有敵人半數左右的兵力,抓住韓魏聯軍有間隙的弱點,果斷率領精兵,繞後擊魏,又回身全殲韓軍。古語講"山崩與前,而目不瞬,可拜上將軍",白起從一開始就展現了未來上將軍的高素質。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等到後來,秦王幾次請白起出山攻趙國,都因為戰事不可為,予以拒絕。白起未必不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惹惱了昭襄王,但是仍然這麼不給面子,更多的是在以軍人的梗骨,勸秦王放棄,可見他的固執和憨直。到最後臨死前“我白起有什麼罪過,何以落得這個下場?”的呼喊,白起實在是率直的可憐。

"

白起,秦國上將軍,武安君,戰國名將,長平之戰,坑殺趙人四十萬降軍,被稱為"戰神"、"人屠"。從首戰新城開始,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戎馬三十七年,真正的未嘗一敗。打得六國沒有人還敢面對白起掛帥迎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如此開疆拓土的肱骨之臣,為什麼秦王要賜死他?今天筆者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白起為什麼必須得死。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是魏冉的餘黨,秦王要用白起時,一切好說,一旦白起不再聽從君令,就會立即被清算。說的有道理,可是為什麼白起必須得死呢?白起受範睢陷害,被讒言攻陷,被秦王厭惡。也對,可是為什麼秦王已經把白起貶為庶民,還要追賜佩劍?要說明白起為什麼必須死,還得從白起的性格說起。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性格果敢堅毅。新城之戰,面對韓魏二十四萬聯軍,白起只有敵人半數左右的兵力,抓住韓魏聯軍有間隙的弱點,果斷率領精兵,繞後擊魏,又回身全殲韓軍。古語講"山崩與前,而目不瞬,可拜上將軍",白起從一開始就展現了未來上將軍的高素質。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等到後來,秦王幾次請白起出山攻趙國,都因為戰事不可為,予以拒絕。白起未必不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惹惱了昭襄王,但是仍然這麼不給面子,更多的是在以軍人的梗骨,勸秦王放棄,可見他的固執和憨直。到最後臨死前“我白起有什麼罪過,何以落得這個下場?”的呼喊,白起實在是率直的可憐。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縱觀白起一生,是一個標準的軍人,優秀的將領,政治的白痴。白起始終認為,自己只要認真打好仗就可以了。再看秦昭襄王,從公元前三百零六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一年,在位五十六年,前四十年在宣太后的陰影下,始終不能親政,後來在範睢的輔佐下,才正式收回王權。這樣的君王掌控欲極強,最敏感的就是有人分走了他的權力,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傷害他的威信。

"

白起,秦國上將軍,武安君,戰國名將,長平之戰,坑殺趙人四十萬降軍,被稱為"戰神"、"人屠"。從首戰新城開始,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戎馬三十七年,真正的未嘗一敗。打得六國沒有人還敢面對白起掛帥迎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如此開疆拓土的肱骨之臣,為什麼秦王要賜死他?今天筆者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白起為什麼必須得死。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是魏冉的餘黨,秦王要用白起時,一切好說,一旦白起不再聽從君令,就會立即被清算。說的有道理,可是為什麼白起必須得死呢?白起受範睢陷害,被讒言攻陷,被秦王厭惡。也對,可是為什麼秦王已經把白起貶為庶民,還要追賜佩劍?要說明白起為什麼必須死,還得從白起的性格說起。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性格果敢堅毅。新城之戰,面對韓魏二十四萬聯軍,白起只有敵人半數左右的兵力,抓住韓魏聯軍有間隙的弱點,果斷率領精兵,繞後擊魏,又回身全殲韓軍。古語講"山崩與前,而目不瞬,可拜上將軍",白起從一開始就展現了未來上將軍的高素質。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等到後來,秦王幾次請白起出山攻趙國,都因為戰事不可為,予以拒絕。白起未必不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惹惱了昭襄王,但是仍然這麼不給面子,更多的是在以軍人的梗骨,勸秦王放棄,可見他的固執和憨直。到最後臨死前“我白起有什麼罪過,何以落得這個下場?”的呼喊,白起實在是率直的可憐。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縱觀白起一生,是一個標準的軍人,優秀的將領,政治的白痴。白起始終認為,自己只要認真打好仗就可以了。再看秦昭襄王,從公元前三百零六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一年,在位五十六年,前四十年在宣太后的陰影下,始終不能親政,後來在範睢的輔佐下,才正式收回王權。這樣的君王掌控欲極強,最敏感的就是有人分走了他的權力,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傷害他的威信。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而白起恰好不幸的充當了這個分走權力又傷害威信的人。白起是宣太后時期展露頭角,並被魏冉提拔重用的將領,出身秦國的功勳貴族世家。從宣太后開始,秦國的軍權由將領掌握,而白起統兵作戰能力出眾,出身軍人世家,又得到魏冉賞識提拔,軍中威信很高,執掌軍權順理成章。

等到秦昭襄王主政,由於白起率兵殲滅楚國,冊封白起武安君,意在以武安國。在清算魏冉以及"四貴"餘毒的緊迫關頭,白起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得到了重用。秦昭襄王對白起的這次冊封,真可謂一招妙棋。一方面穩定軍心,用行動告訴所有將士,秦國以軍功進爵的國策沒有變;另一方面通過白起抓住了軍權,一個四兩撥千斤,就把宣太后時期軍隊的將領收為己用;而且展示了自己的胸懷和英明,秦王用行動證明自己清除宣太后、魏冉和四貴,並不影響有才幹的人才。

"

白起,秦國上將軍,武安君,戰國名將,長平之戰,坑殺趙人四十萬降軍,被稱為"戰神"、"人屠"。從首戰新城開始,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戎馬三十七年,真正的未嘗一敗。打得六國沒有人還敢面對白起掛帥迎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如此開疆拓土的肱骨之臣,為什麼秦王要賜死他?今天筆者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白起為什麼必須得死。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是魏冉的餘黨,秦王要用白起時,一切好說,一旦白起不再聽從君令,就會立即被清算。說的有道理,可是為什麼白起必須得死呢?白起受範睢陷害,被讒言攻陷,被秦王厭惡。也對,可是為什麼秦王已經把白起貶為庶民,還要追賜佩劍?要說明白起為什麼必須死,還得從白起的性格說起。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性格果敢堅毅。新城之戰,面對韓魏二十四萬聯軍,白起只有敵人半數左右的兵力,抓住韓魏聯軍有間隙的弱點,果斷率領精兵,繞後擊魏,又回身全殲韓軍。古語講"山崩與前,而目不瞬,可拜上將軍",白起從一開始就展現了未來上將軍的高素質。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等到後來,秦王幾次請白起出山攻趙國,都因為戰事不可為,予以拒絕。白起未必不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惹惱了昭襄王,但是仍然這麼不給面子,更多的是在以軍人的梗骨,勸秦王放棄,可見他的固執和憨直。到最後臨死前“我白起有什麼罪過,何以落得這個下場?”的呼喊,白起實在是率直的可憐。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縱觀白起一生,是一個標準的軍人,優秀的將領,政治的白痴。白起始終認為,自己只要認真打好仗就可以了。再看秦昭襄王,從公元前三百零六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一年,在位五十六年,前四十年在宣太后的陰影下,始終不能親政,後來在範睢的輔佐下,才正式收回王權。這樣的君王掌控欲極強,最敏感的就是有人分走了他的權力,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傷害他的威信。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而白起恰好不幸的充當了這個分走權力又傷害威信的人。白起是宣太后時期展露頭角,並被魏冉提拔重用的將領,出身秦國的功勳貴族世家。從宣太后開始,秦國的軍權由將領掌握,而白起統兵作戰能力出眾,出身軍人世家,又得到魏冉賞識提拔,軍中威信很高,執掌軍權順理成章。

等到秦昭襄王主政,由於白起率兵殲滅楚國,冊封白起武安君,意在以武安國。在清算魏冉以及"四貴"餘毒的緊迫關頭,白起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得到了重用。秦昭襄王對白起的這次冊封,真可謂一招妙棋。一方面穩定軍心,用行動告訴所有將士,秦國以軍功進爵的國策沒有變;另一方面通過白起抓住了軍權,一個四兩撥千斤,就把宣太后時期軍隊的將領收為己用;而且展示了自己的胸懷和英明,秦王用行動證明自己清除宣太后、魏冉和四貴,並不影響有才幹的人才。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秦昭襄王舉重若輕的既完成了對秦國軍權的掌控,又安撫了朝廷所有人,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王權。等到後來昭襄王幾次請白起領兵攻趙,其實昭襄王已經知道這一仗不好打,甚至最後一次請白起,幾乎能夠猜測到即使白起領兵,結果也是失敗,但就是要打。就是因為這一戰,已經不再是僅僅一次軍事行動,白起的一次次拒絕、一次次對秦王的不合作,相當於軍權向王權發起了挑戰,昭襄王怎麼可能屈服?

"

白起,秦國上將軍,武安君,戰國名將,長平之戰,坑殺趙人四十萬降軍,被稱為"戰神"、"人屠"。從首戰新城開始,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戎馬三十七年,真正的未嘗一敗。打得六國沒有人還敢面對白起掛帥迎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如此開疆拓土的肱骨之臣,為什麼秦王要賜死他?今天筆者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白起為什麼必須得死。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是魏冉的餘黨,秦王要用白起時,一切好說,一旦白起不再聽從君令,就會立即被清算。說的有道理,可是為什麼白起必須得死呢?白起受範睢陷害,被讒言攻陷,被秦王厭惡。也對,可是為什麼秦王已經把白起貶為庶民,還要追賜佩劍?要說明白起為什麼必須死,還得從白起的性格說起。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白起性格果敢堅毅。新城之戰,面對韓魏二十四萬聯軍,白起只有敵人半數左右的兵力,抓住韓魏聯軍有間隙的弱點,果斷率領精兵,繞後擊魏,又回身全殲韓軍。古語講"山崩與前,而目不瞬,可拜上將軍",白起從一開始就展現了未來上將軍的高素質。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等到後來,秦王幾次請白起出山攻趙國,都因為戰事不可為,予以拒絕。白起未必不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惹惱了昭襄王,但是仍然這麼不給面子,更多的是在以軍人的梗骨,勸秦王放棄,可見他的固執和憨直。到最後臨死前“我白起有什麼罪過,何以落得這個下場?”的呼喊,白起實在是率直的可憐。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縱觀白起一生,是一個標準的軍人,優秀的將領,政治的白痴。白起始終認為,自己只要認真打好仗就可以了。再看秦昭襄王,從公元前三百零六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一年,在位五十六年,前四十年在宣太后的陰影下,始終不能親政,後來在範睢的輔佐下,才正式收回王權。這樣的君王掌控欲極強,最敏感的就是有人分走了他的權力,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傷害他的威信。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而白起恰好不幸的充當了這個分走權力又傷害威信的人。白起是宣太后時期展露頭角,並被魏冉提拔重用的將領,出身秦國的功勳貴族世家。從宣太后開始,秦國的軍權由將領掌握,而白起統兵作戰能力出眾,出身軍人世家,又得到魏冉賞識提拔,軍中威信很高,執掌軍權順理成章。

等到秦昭襄王主政,由於白起率兵殲滅楚國,冊封白起武安君,意在以武安國。在清算魏冉以及"四貴"餘毒的緊迫關頭,白起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得到了重用。秦昭襄王對白起的這次冊封,真可謂一招妙棋。一方面穩定軍心,用行動告訴所有將士,秦國以軍功進爵的國策沒有變;另一方面通過白起抓住了軍權,一個四兩撥千斤,就把宣太后時期軍隊的將領收為己用;而且展示了自己的胸懷和英明,秦王用行動證明自己清除宣太后、魏冉和四貴,並不影響有才幹的人才。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秦昭襄王舉重若輕的既完成了對秦國軍權的掌控,又安撫了朝廷所有人,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王權。等到後來昭襄王幾次請白起領兵攻趙,其實昭襄王已經知道這一仗不好打,甚至最後一次請白起,幾乎能夠猜測到即使白起領兵,結果也是失敗,但就是要打。就是因為這一戰,已經不再是僅僅一次軍事行動,白起的一次次拒絕、一次次對秦王的不合作,相當於軍權向王權發起了挑戰,昭襄王怎麼可能屈服?

無論誰是秦王,白起都難逃一死

而且秦軍前線失利,白起說"不聽我的話,如今果然失敗了吧?"這種冷嘲熱諷的話,都傳到了昭襄王耳中,可見流傳之廣,軍中必定也傳遍了。我們與秦王換位思考,白起認為不能打,秦王認為一定要打,結果白起對了。事實證明,秦王一意孤行、頭腦簡單、不恤軍力,白起將軍英明神武、運籌帷幄、深謀遠慮。

在秦國王陵、王齕兩員大將三年都沒有攻下邯鄲後,連秦王都在心裡把白起作為救星一樣期盼,何況其他軍民。這個時候的又一次不合作,自然把秦王惹急了。秦昭襄王是絕對不會容忍一個在軍中威望比自己高,而且正面對抗王權,讓自己顏面掃地,並且不再聽從自己命令的上將軍活在世上的。只要白起活著,就是秦昭襄王的一塊心病,自然必須除之,所以才會派人追上白起賜死。

站在秦昭襄王的角度,無論如何白起不能不死,讀者朋友們,你怎麼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