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讀後感

白鹿原 歷史 小說 文學 儒家 交易遊俠 2019-05-16
《白鹿原》讀後感

白鹿原、三秦大地,掀開書頁,一股濃烈的黃土高原上特有的人文風情撲面而來,緊緊抓住讀者的心一起與書中人物共同呼吸,共同起伏,讀罷許久仍不能平靜,彷彿置身於那個歷史悠久的古原之中。

此書以白嘉軒六娶六喪的離奇怪誕之事為開篇,讓讀者頓覺詭異得不可捉摸,激起極大的探尋興趣。而後便寫到白嘉軒偶遇形似白鹿角的仙草,徹底把讀者拉入到白鹿原與白鹿精靈互為依存的神話傳說中,當讀者想繼續關注傳說故事如何發展時,陳老先生筆鋒一轉,將小說情節又推回到原上的人們日常生活中去,猶如一幅鋪陳而出的水墨畫,不管其間山水花草是怎樣的千姿多彩,全都離開不核心主架的支撐。白鹿原和白鹿精靈一條貫穿全書的主線,串聯起白嘉軒、鹿子霖、黑娃等性格迥異,有不同生活追求的人生,透過歲月浮沉,諸多人物在各自的生命軌跡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人性與品格在歷史輪迴展現的淋漓盡致,由此可見人們在大時代變遷中內心的糾結和掙扎!

白鹿原的歷史背景宏大,從腐朽倒敗的清王朝到動盪不堪的文革,跨越了近六十年光景,表現新中國發展的同時也不忘展露農村在年年月月中更迭面貌。書中發生的“鬧農協”、“暴動”、“瘟疫”等幾大人禍天災,為行進的主線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使人們品味不同的角色在飛速革新的時代中複雜的心路歷程。而且從全書開章到結尾,一直在全景展現莊稼人日常勞作,描寫得極其細緻入微,什麼時節播種什麼農作物的種子、耕耘田間地頭時所需的工具,給牛馬套犁的動作方法,以及紡線、打土坯、以及祭祀天神等民間技藝和傳統習俗,都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眼前。好像是自己親身站在黃土坡上,望著天邊浸沉的夕陽灑下最後一抹餘輝,與淳樸的莊稼漢們結束勞作,一起返家抽水煙嘮家常。我想能給予讀者這種強烈代入感的便是陳老先生豐富的生活經歷和看淡人間冷暖後在一種超然心態下所寫得的,若不是作者切身體會又怎會有書中深刻的精華感悟,藝術從來都不是高聳入雲遙不可及,其實它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只是缺少有心人發現而已。

通過一部小說讓身處在現代社會的人們感悟人生百態,重新體味當下生活,文學之魅力恰巧在此。在《白鹿原》一書中,我被其間出場人物的形象所震撼,他們或正或邪,或忠誠或奸詐,或憨厚朴實或心機重重,或是在碌碌無為中走向生命終點,抑或是在奮鬥裡獲得真正尊嚴。莫談百般是非紛擾,且先看盡白、鹿兩家族和他們有關的人們。

朱先生,擁有比智者思想更高一層的聖人式人物,他每每拯救白鹿原於危機水火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膽識對複雜時局進行力挽狂瀾。朱先生受儒家禮義思想的影響極深,他一生飽讀詩書,卻淡薄名利;培育桃李無數,卻總以‘窮儒’自居;耗盡心血編寫縣誌,卻自始至終隱居在青山綠水間……

在朱先生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世人畢生所求終不得果的‘大仁大愛’品質。朱先生平日對所有人施以仁慈,說出的話做出的事,雖然聽起來看起來朦朧羞澀,但時間會將它們的價值一一印證,當原上的人們驚拍腦門恍然大悟時,朱先生已經微笑走遠。大家一致認為朱先生是聖人,能比凡人有更多的高深遠見,其實我覺得他是一個把大愛藏於心中默默在無垠世道上的播種人,待到功德圓滿,便安心西去。就如同最後躥出的那隻白鹿一樣,也可相信它就是朱先生的化身,為苦難而來,見安寧而逝,所到之處豺狼虎豹,瘴癘沉痾全部煙消雲散,黎民百姓不受戰火摧殘,災禍所侵,真乃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捨生取義!

書中一樣貫穿主線的是,白鹿兩家迥然不同的家風所造成子弟的鮮明性格特徵,並未最後人物的結局埋下伏筆,襯托出他們在處理每一件事情時的心理變化,同時把道義抉擇具體形象化。

白嘉軒、鹿子霖,全書中的兩位靈魂人物,均為各家族的大家長,但自小受到家風薰陶和教育理念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在世間道路上一直處於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上,即使期間有諸多事情摩擦,也無礙白嘉軒和鹿子霖在各自的人生之路上書寫專屬自己的傳奇篇章。

白嘉軒一個把恪守祖先的“木匣精神”到極致的人,不管世事如何風雲轉換,他都在小心翼翼的守著木匣往裡扔一分銅板兩分麻錢,絕對不做半點違背做人初衷的事情。白嘉軒為人剛直不阿,不主動招惹是非,但麻煩事找上門也不會退縮,勇敢擔起大丈夫責任,直面困境,他被土匪打折腰桿,被鹿子霖算計不得已踢地買房,跟兒子白孝文反目成仇形同路人,遭到田小娥冤魂恐嚇。然而這些能讓常人一蹶不振的苦難並沒有打倒白嘉軒,反倒讓他在生活洪流中愈加頑強,高挺胸膛巋然不動,就算後期腰桿折了只能像狗一樣佝僂著身子,但心裡長住的巨人還是一樣挺拔威嚴不失神勇。

白嘉軒認真傳承祖訓的同時,也暴露出他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使其差點葬送家庭幸福。他一心守護白家祠堂,因為那裡是維繫白氏血脈的巨大根基,說明了他的思想信念如同古老祠堂一樣不容他人所犯。後來兒子和女兒雙雙碰觸了白嘉軒的底線,對這叛逆的一兒一女父親做法如出一轍,那就是自此不再讓他們登白家大門一步,應該說白嘉軒的內心是備受煎熬,嚴謹的家風時刻鞭策著他不能忘記做人初衷,在一陣向左向右走的苦苦糾結中,白嘉軒仍舊聽從了本心一直信奉的理念,堅決剔除碰觸原則的人出門,包括親生兒女。

社會空間飛速的發展革新,而白嘉軒還站在原地不動,老舊的思想並未隨歷史推進而遠拋滯後,一直深深紮在腦海裡,他與新時代顯得格格不入,甚至不能理解像女兒白靈這樣擁有追求的新青年,保守對陣叛逆,換來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加深了時代變遷中人與人之間激烈的思想矛盾的衝撞。

鹿子霖,卑鄙齷齪的險惡之徒,比及陰險的田福賢和虛偽的嶽維山還要可恨。說道鹿子霖,一定要說他祖先鹿馬勺的那個摻雜了不少水分的“勵志故事”,它一路演變成為鹿家幾代人堅定奉行的家風並美其名曰“勾踐精神”,鹿子霖完全是祖先的翻版。

在平庸無為時鹿子霖能夠忍受住謾罵恥辱,不急不怒,謹慎行事,一當獲權執掌,便立刻飛揚跋扈,凌駕於他人之上,吃喝嫖賭淫蕩不堪,醜態百出。他對曾經刁難過他的人以牙還牙,處心積慮陷害白嘉軒,一步步把他推向黑暗深藪,反過來卻害人害己,在刑場上聽到槍聲後失心瘋傻,落得和黃狗搶吃搶喝的結局,也是上天對為禍一方的罪人最好懲罰。

縱觀全書,我們可以看到相同的兄弟抗爭命運的情形,例如鹿兆鵬和鹿兆海。

兆鵬和兆海,共同投身革命的兄弟倆,卻因信仰的不同,一度造成風光顯赫和東躲西藏的天壤之別局面,這是青天白日和蘇維埃紅旗的兩種政權所帶給他們的反差,具體化了革命事業的殘酷與無情。

兆鵬猶如郭靖,踏實勤懇,甘願為工作付出大好青春年華,從不言悔,在暴風雨的砥礪中漸漸成長為一名思想堅定的共產黨人,終之見到解放後專屬勝利的耀眼光芒;兆海猶如楊過,身上總帶著一股天之驕子的感覺,他是一個敢下地獄捉閻王的勇士,無懼死亡威脅,只是他承受不了失敗,尤其是在最倚重的愛情上遭到失敗。兆海被挖空了心思,說是終身不娶,而後找了一個酷似白靈的女人作為心安替代品,義無反顧的撲向曠日持久的中條山戰場,最終馬革裹屍,魂歸故里,為跌宕起伏的一生畫上悲涼句號。

特殊的時代推就了鹿家兄弟的結局,然而我們不能忽略命運的糾纏,似乎‘抗爭’的字眼一直圍繞在兩兄弟的生命間,他們對家庭抗爭過、對學業抗爭過、對信仰抗爭過、同樣也對愛情抗爭過,然最後兄弟殊途同歸共同向日軍進行抗爭,在戎馬倥傯的歲月裡,他們留下的不只是鮮血和犧牲,還有那纏繞人生無休止的矛盾糾葛。

白孝文本是族長的接班人,因貪婪的慾望自甘墮落,高傲的姿態使他拒絕別人的幫扶,抱著破罐破摔的心態渾渾噩噩度日,一個結緣巧合讓他成為政治舞臺上的小角色,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孝文開啟了只顧追逐利益和金錢的冰冷人生,槍膛裡的子彈結束了黑娃的生命同時也把他僅有的作人尊嚴擊為碎粉;黑娃,不能忽視他的本名鹿兆謙,在書中兆謙一名極少出現,我在想是不是黑娃沒能成長為眾人期望中的模樣,對此很是失望呢?黑娃他曾張狂過、迷失過、墮落過,難能可貴的是他自醒了,靠著不懈的努力贏回了尊嚴,把從前年少無知扔出去的面子一張張撿了回來,有意義的活下去。黑娃每天晨起舞劍,練太極拳,誦讀詩書,看似他想成為一名軍中儒將,其實不然他只想用自己這點還不算晚矣的學習精力彌補先時因癲狂浪費的時光,用堅韌意志與不可知的命運進行較量。黑娃從來都沒有甘心逆來順受的過日子,而是在艱難中頑強的奮起而搏,這一切的動力根源,想必是大徹大悟後的自知之明。最後黑娃為原來犯下的罪過付出生命的代價,他狂傲不羈蒙著黑眼布在顛沛流離中跌跌撞撞的走完前半程人生,後來他用力的撕扯下這塊羈絆著前行的黑眼布,收穫光明和希望,帶著一種贖罪後的坦蕩走完後半程華麗蛻變的人生,不管叫他黑娃還是鹿兆謙,都是在呼喚一段沒有虛妄的光陰。

作為農村題材的小說,自是少不了日日夜夜在莊稼地裡勞作的人,鹿三便是其中之一,他同樣也是全書唯一一個始終忙碌在農活裡的人。鹿三為人樸實憨厚,知恩圖報,他敬重善良寬厚的白家軒,而白家軒開口尊稱他為“三哥”,一直把他當做自家人看,不許有人對他不恭敬。但鹿三卻將自己與白家隔離開,他認為只要拿一分錢就得付出這一分錢背後所需的汗水,東家裡的事情不能摻和,老實本分的做好長工職責就行。所以鹿三把勤奮務實當做自己的人生信條,他輕視那些整日靠著幻想度日墜落深淵的年輕人,比如說落魄時期的白孝文,他只把他當做一條喪家犬看,讓他去領粥喝,無非是對他這位‘準族長’辛辣的諷刺。

鹿三是很固執的人,認準的事情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得去做,他的思想和信條就像生長中的玉米杆一樣筆直,故此看不慣彎曲不正的人,恰恰他兒媳田小娥就是這般人。鹿三殺田小娥時很坦然,甚至都沒有驚慌失措,因為他把田小娥看作是農害,清除農害是每個莊稼人必做的事情,沒什麼值得害怕的地方。但田小娥畢竟是一條人命,在公公手起刀落中匆匆亡逝,為日後冤魂上身做好鋪墊,烘托出田小娥做厲鬼的不甘怒氣,也渲染了鹿三殺人之後陷入痛苦的譴責心理。

陳老先生在書中極力刻畫的人性和時代主線酣暢淋漓,作為輔助的愛情線同樣動人難忘,雖描寫不多,但足矣刻骨銘心。

談起白鹿原上的愛情,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以自身肉體做繩引串聯並顛覆黑娃、白孝文等人命運的田小娥。其實田小娥是封建社會婦女悲劇的縮影,她一生中做過小妾,給男人當過“泡棗”的人肉罐子,死後成為上他人身的厲鬼,但就是沒有堂堂正正的做過一次人。那麼造成田小娥生命悲劇的除了社會背景因素之外,還有她無休無止的慾望,她不願一輩子只屈居於他人屋簷下,一心掙脫窘境,反而愈陷愈深。田小娥和黑娃逃離後,確實想專心經營日子,怎奈世道動盪,丈夫捲入革命浪潮中,生死未卜,為人結髮妻子,如何坐視不管,也正是她這種急切的心理,被鹿子霖抓住,成為換取平安情報的性慾機器。隨後鹿子霖利用田小娥套住白孝文,後面二者在滿足自身慾望時一點點撕破道德尊嚴,一個成為被掃地出門的敗家子,另一個成為臭名遠揚的婊子。田小娥死後依然被人們唾罵甚至妖魔化,還給她蓋上了象徵永世不得翻身的六稜塔,她算是白鹿原上莫大的悲劇。

有著鮮明特點的女人不光是田小娥,還有白嘉軒的女兒白靈,她同樣也是一條繩引,只不過是用自身信仰串接而成的,她改變則是鹿家兄弟的命運。

白靈,一如用嘹亮歌喉衝破黑暗世界的百靈鳥,飛翔在廣闊的天空中,不受世俗約束,盡情享受屬於風的自由。白靈天資聰穎,接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女青年,她參加投身革命完全取決於與鹿兆海的擲銅板遊戲,這時的她對事業還沒有一個清晰認識,只是報以好玩的心態。在日後漫長的革命征程中,白靈找到了奮鬥目標,找到了終生信仰,無悔黨旗下的誓言。但她少女時代與鹿兆海私定終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人的悲壯結局,白靈在革命的道路上結識了擁有共同追求的鹿兆鵬,換言之他是她在革命路上的重要引領人,而鹿兆海因此受到兄弟情義、戀人感情、追求信仰的三方面夾擊,他在內心煎熬中度過每一天,其實支撐他走下去的還是白靈,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等到她,甚至為此立誓終身不娶,但在接白靈出地窖的那一刻,鹿兆海的心徹底崩塌為一片廢墟,帶著絕望走向了戰場。

白靈的整體形象很複雜,她用別樣的知識見聞走出了富有傳奇的人生,為了鍾愛一生的事業,她先後捨棄家人和愛情,到最後捨棄了年輕的生命。我不能理解白靈在人生最後時刻裡為什麼全是近乎瘋狂的嘶吼和謾罵,難道她就沒起哪怕一點關於對親生父母的留戀,對摯愛戀人的眷顧,對還未親眼見證革命勝利的遺憾。在畢眼鏡的痛恨職責過程中,白靈被活埋在養育生命,同時也終結生命的黃土地上,她壯麗的命運開篇未能換回輝煌結局,淒涼的生命軌跡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給供他人一絲一毫的追尋痕跡。或許在天堂中,白靈能夠再與鹿兆海相遇,一起聆聽著新中國誕生的雄渾鐘聲……

好的文學作品總能給予人震撼心靈的作用,在充斥著喧鬧的金宵中,我們能做到的僅僅是在追名逐利中不迷失本心,始終保持著最初的理想行走在命運鋪就好的鮮花大道或是泥濘小路上,然而這一切都無可選擇。因為命這個東西本就是不可預則,不可捉摸的,但只要能用個人認為的最佳方式去與它進行奮鬥,即使未收穫耀眼的碩果,也是不荒廢此生了。為快節奏的生活騰移出哪怕只有一本書或一杯茶的時間,這就足夠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