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曆二十四節氣—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 白露時節,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平氣法劃分的節氣)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陽氣在夏至日達到頂峰,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
農曆二十四節氣—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 白露時節,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平氣法劃分的節氣)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陽氣在夏至日達到頂峰,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農曆二十四節氣—白露

收清露

我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飢,肌肉悅澤。”“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

祭禹王

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規模為最大,歷時一週。

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

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

白露米酒

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十樣白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吃番薯

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
農曆二十四節氣—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 白露時節,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平氣法劃分的節氣)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陽氣在夏至日達到頂峰,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農曆二十四節氣—白露

收清露

我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飢,肌肉悅澤。”“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

祭禹王

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規模為最大,歷時一週。

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

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

白露米酒

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十樣白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吃番薯

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農曆二十四節氣—白露

注意事項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處暑還會熱,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節氣,就不能赤膊露體了,會著涼受寒。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乾、脣乾、鼻幹、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蔘、沙蔘、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對普通大眾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

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當然,秋凍並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氣刺激,很容易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常常伴發,冷空氣刺激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梗等後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凍。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早晚溫差大就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極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敏感。若防護不當,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愛美穿露臍裝,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腳部分佈著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並且腳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最為不暢。所以,有“寒從腳起,熱從頭散”的說法。研究證實,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凶。因此,白露應注意腳的保暖,鞋襪宜寬鬆、舒適、吸汗。

1、早晚及時添加衣服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另外,白露之後天氣冷暖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如果這時候貪食寒涼,更容易把脾胃的機能變得不正常,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

2、注意營養養肺潤燥

白露是整個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白露以後,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地面的水汽結露就開始增多了。過了白露,人們容易出現口乾、脣乾、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進食不宜過飽,以免增加我們腸胃的負擔,導致胃腸疾病。

3、夜晚睡臥不可貪涼

白露是一個表徵天氣轉涼的節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氣溫差較大,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臥不可貪涼,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說明這個道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