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

今天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尼采運用這“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兩個術語解釋古希臘文明發展的獨特性,其中日神(阿波羅)精神原則上講求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原則上講求狂熱、過度和不穩定。

"

今天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尼采運用這“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兩個術語解釋古希臘文明發展的獨特性,其中日神(阿波羅)精神原則上講求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原則上講求狂熱、過度和不穩定。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酒神精神)

實際上,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中國古典文化與古希臘文明如出一轍,就拿唐詩來說,我們討論唐詩時,一定會說到兩個人,一個是杜甫,一個是李白,我們稱之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其實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不就正如“日神精神”一樣是對外在世界的不斷理性追尋,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也正如“酒神精神”一樣是對內在自我情緒的不斷抒發。白居易是二者的結合體。

"

今天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尼采運用這“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兩個術語解釋古希臘文明發展的獨特性,其中日神(阿波羅)精神原則上講求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原則上講求狂熱、過度和不穩定。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酒神精神)

實際上,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中國古典文化與古希臘文明如出一轍,就拿唐詩來說,我們討論唐詩時,一定會說到兩個人,一個是杜甫,一個是李白,我們稱之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其實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不就正如“日神精神”一樣是對外在世界的不斷理性追尋,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也正如“酒神精神”一樣是對內在自我情緒的不斷抒發。白居易是二者的結合體。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疏狂的白居易)

再往前說,日神精神對應的是《詩經》,它更關照世界和現實,酒神精神對應的是《楚辭》,它更關照自我與凡心。《詩經》和《楚辭》是中國式的哲學觀下的文學表現,往中國哲學基礎上靠,日神精神對應的是儒家精神,酒神精神對應的是道家精神。

以上有點拉遠了,但與今天要讀的詩也不是完全不相關。因為白居易也喜飲酒,今天要讀的詩跟酒相關,是白居易《對酒》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如下:

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對酒》五首是白居易在820年大年初一寫的一組詩,這一年,他邁進了五十歲的門檻,因此非常感慨,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五十歲啊,知命之年,他看透了自己命運的走勢,也明白命運的意義,於是乘著酒興,一氣寫了五首,其他幾首也列出來:(其一)巧拙賢愚相是非,何如一醉盡忘機。君知天地中寬窄,鵰鶚鸞皇各自飛。(其二)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其三)丹砂見火去無跡,白髮泥人來不休。賴有酒仙相暖熱,松喬醉即到前頭。(其五)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

今天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尼采運用這“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兩個術語解釋古希臘文明發展的獨特性,其中日神(阿波羅)精神原則上講求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原則上講求狂熱、過度和不穩定。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酒神精神)

實際上,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中國古典文化與古希臘文明如出一轍,就拿唐詩來說,我們討論唐詩時,一定會說到兩個人,一個是杜甫,一個是李白,我們稱之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其實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不就正如“日神精神”一樣是對外在世界的不斷理性追尋,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也正如“酒神精神”一樣是對內在自我情緒的不斷抒發。白居易是二者的結合體。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疏狂的白居易)

再往前說,日神精神對應的是《詩經》,它更關照世界和現實,酒神精神對應的是《楚辭》,它更關照自我與凡心。《詩經》和《楚辭》是中國式的哲學觀下的文學表現,往中國哲學基礎上靠,日神精神對應的是儒家精神,酒神精神對應的是道家精神。

以上有點拉遠了,但與今天要讀的詩也不是完全不相關。因為白居易也喜飲酒,今天要讀的詩跟酒相關,是白居易《對酒》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如下:

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對酒》五首是白居易在820年大年初一寫的一組詩,這一年,他邁進了五十歲的門檻,因此非常感慨,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五十歲啊,知命之年,他看透了自己命運的走勢,也明白命運的意義,於是乘著酒興,一氣寫了五首,其他幾首也列出來:(其一)巧拙賢愚相是非,何如一醉盡忘機。君知天地中寬窄,鵰鶚鸞皇各自飛。(其二)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其三)丹砂見火去無跡,白髮泥人來不休。賴有酒仙相暖熱,松喬醉即到前頭。(其五)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橫槊賦詩)

既是對酒,就大致是喝酒之後寫的詩了,詩人們總是愛喝酒的,而且偉大的作品也大多誕生於飲酒之後:曹操喝酒之後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喝了酒,讓人感慨人生啊;陶淵明喝酒之後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生這麼美,我很快樂啊;李白喝酒之後,乾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酒了,還管什麼皇帝;把詩當成事業的杜甫說:“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喝點酒,詩能寫得更好;蘇東坡也說:“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只要有酒,積極的、消極的精神都可以隨意化成詩篇……

"

今天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尼采運用這“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兩個術語解釋古希臘文明發展的獨特性,其中日神(阿波羅)精神原則上講求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原則上講求狂熱、過度和不穩定。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酒神精神)

實際上,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中國古典文化與古希臘文明如出一轍,就拿唐詩來說,我們討論唐詩時,一定會說到兩個人,一個是杜甫,一個是李白,我們稱之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其實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不就正如“日神精神”一樣是對外在世界的不斷理性追尋,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也正如“酒神精神”一樣是對內在自我情緒的不斷抒發。白居易是二者的結合體。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疏狂的白居易)

再往前說,日神精神對應的是《詩經》,它更關照世界和現實,酒神精神對應的是《楚辭》,它更關照自我與凡心。《詩經》和《楚辭》是中國式的哲學觀下的文學表現,往中國哲學基礎上靠,日神精神對應的是儒家精神,酒神精神對應的是道家精神。

以上有點拉遠了,但與今天要讀的詩也不是完全不相關。因為白居易也喜飲酒,今天要讀的詩跟酒相關,是白居易《對酒》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如下:

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對酒》五首是白居易在820年大年初一寫的一組詩,這一年,他邁進了五十歲的門檻,因此非常感慨,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五十歲啊,知命之年,他看透了自己命運的走勢,也明白命運的意義,於是乘著酒興,一氣寫了五首,其他幾首也列出來:(其一)巧拙賢愚相是非,何如一醉盡忘機。君知天地中寬窄,鵰鶚鸞皇各自飛。(其二)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其三)丹砂見火去無跡,白髮泥人來不休。賴有酒仙相暖熱,松喬醉即到前頭。(其五)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橫槊賦詩)

既是對酒,就大致是喝酒之後寫的詩了,詩人們總是愛喝酒的,而且偉大的作品也大多誕生於飲酒之後:曹操喝酒之後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喝了酒,讓人感慨人生啊;陶淵明喝酒之後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生這麼美,我很快樂啊;李白喝酒之後,乾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酒了,還管什麼皇帝;把詩當成事業的杜甫說:“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喝點酒,詩能寫得更好;蘇東坡也說:“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只要有酒,積極的、消極的精神都可以隨意化成詩篇……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採菊東籬下)

太多了,與酒相關的好詩太多,列舉不完。

人一喝酒,就更容易審視自己的內心,酒實在是神奇的東西,難怪尼采不找其他事物來命名,酒確實能夠使人在半清醒、半迷醉的狀況之下跳起來,站到一定的高度審視自我,審視生活,審視周遭世界,於是就有了這些好詩。白居易的這五首小詩雖稱不上偉大,也算得上是與酒相關的詩歌中的精品。

詩意不復雜,大意通一下: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古人認為人活不過百歲,因此,把百歲當作死的諱稱,比如《詩經.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一個人從生到死,壯健而精力充沛的時光是有限的,就好像一個春天也只有很少的日子是晴朗明媚的。這兩句跟前面的幾首是詩意相通的,人生苦短鬚珍惜,這也是下面兩句的理由。

"

今天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尼采運用這“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兩個術語解釋古希臘文明發展的獨特性,其中日神(阿波羅)精神原則上講求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原則上講求狂熱、過度和不穩定。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酒神精神)

實際上,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中國古典文化與古希臘文明如出一轍,就拿唐詩來說,我們討論唐詩時,一定會說到兩個人,一個是杜甫,一個是李白,我們稱之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其實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不就正如“日神精神”一樣是對外在世界的不斷理性追尋,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也正如“酒神精神”一樣是對內在自我情緒的不斷抒發。白居易是二者的結合體。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疏狂的白居易)

再往前說,日神精神對應的是《詩經》,它更關照世界和現實,酒神精神對應的是《楚辭》,它更關照自我與凡心。《詩經》和《楚辭》是中國式的哲學觀下的文學表現,往中國哲學基礎上靠,日神精神對應的是儒家精神,酒神精神對應的是道家精神。

以上有點拉遠了,但與今天要讀的詩也不是完全不相關。因為白居易也喜飲酒,今天要讀的詩跟酒相關,是白居易《對酒》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如下:

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對酒》五首是白居易在820年大年初一寫的一組詩,這一年,他邁進了五十歲的門檻,因此非常感慨,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五十歲啊,知命之年,他看透了自己命運的走勢,也明白命運的意義,於是乘著酒興,一氣寫了五首,其他幾首也列出來:(其一)巧拙賢愚相是非,何如一醉盡忘機。君知天地中寬窄,鵰鶚鸞皇各自飛。(其二)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其三)丹砂見火去無跡,白髮泥人來不休。賴有酒仙相暖熱,松喬醉即到前頭。(其五)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橫槊賦詩)

既是對酒,就大致是喝酒之後寫的詩了,詩人們總是愛喝酒的,而且偉大的作品也大多誕生於飲酒之後:曹操喝酒之後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喝了酒,讓人感慨人生啊;陶淵明喝酒之後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生這麼美,我很快樂啊;李白喝酒之後,乾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酒了,還管什麼皇帝;把詩當成事業的杜甫說:“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喝點酒,詩能寫得更好;蘇東坡也說:“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只要有酒,積極的、消極的精神都可以隨意化成詩篇……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採菊東籬下)

太多了,與酒相關的好詩太多,列舉不完。

人一喝酒,就更容易審視自己的內心,酒實在是神奇的東西,難怪尼采不找其他事物來命名,酒確實能夠使人在半清醒、半迷醉的狀況之下跳起來,站到一定的高度審視自我,審視生活,審視周遭世界,於是就有了這些好詩。白居易的這五首小詩雖稱不上偉大,也算得上是與酒相關的詩歌中的精品。

詩意不復雜,大意通一下: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古人認為人活不過百歲,因此,把百歲當作死的諱稱,比如《詩經.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一個人從生到死,壯健而精力充沛的時光是有限的,就好像一個春天也只有很少的日子是晴朗明媚的。這兩句跟前面的幾首是詩意相通的,人生苦短鬚珍惜,這也是下面兩句的理由。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洛陽白居易故居)

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既然相逢了,就不要借喝醉推辭不飲。既因為人生苦短,需要即時歡樂,又因為“陽關第四聲”,這裡有個小爭論,這個第四聲到底是什麼?

先說陽關:一座邊關,西漢時所置,故址在現在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因為陽關在玉門關之南,所以又稱為陽關。陽關和玉門關都是當時通向西域的的交通門戶,出了陽關,等於出塞了,白居易這首詩裡的“陽關”指的卻是依據王維的《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改編的曲子。

"

今天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尼采運用這“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兩個術語解釋古希臘文明發展的獨特性,其中日神(阿波羅)精神原則上講求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原則上講求狂熱、過度和不穩定。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酒神精神)

實際上,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中國古典文化與古希臘文明如出一轍,就拿唐詩來說,我們討論唐詩時,一定會說到兩個人,一個是杜甫,一個是李白,我們稱之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其實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不就正如“日神精神”一樣是對外在世界的不斷理性追尋,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也正如“酒神精神”一樣是對內在自我情緒的不斷抒發。白居易是二者的結合體。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疏狂的白居易)

再往前說,日神精神對應的是《詩經》,它更關照世界和現實,酒神精神對應的是《楚辭》,它更關照自我與凡心。《詩經》和《楚辭》是中國式的哲學觀下的文學表現,往中國哲學基礎上靠,日神精神對應的是儒家精神,酒神精神對應的是道家精神。

以上有點拉遠了,但與今天要讀的詩也不是完全不相關。因為白居易也喜飲酒,今天要讀的詩跟酒相關,是白居易《對酒》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如下:

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對酒》五首是白居易在820年大年初一寫的一組詩,這一年,他邁進了五十歲的門檻,因此非常感慨,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五十歲啊,知命之年,他看透了自己命運的走勢,也明白命運的意義,於是乘著酒興,一氣寫了五首,其他幾首也列出來:(其一)巧拙賢愚相是非,何如一醉盡忘機。君知天地中寬窄,鵰鶚鸞皇各自飛。(其二)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其三)丹砂見火去無跡,白髮泥人來不休。賴有酒仙相暖熱,松喬醉即到前頭。(其五)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橫槊賦詩)

既是對酒,就大致是喝酒之後寫的詩了,詩人們總是愛喝酒的,而且偉大的作品也大多誕生於飲酒之後:曹操喝酒之後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喝了酒,讓人感慨人生啊;陶淵明喝酒之後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生這麼美,我很快樂啊;李白喝酒之後,乾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酒了,還管什麼皇帝;把詩當成事業的杜甫說:“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喝點酒,詩能寫得更好;蘇東坡也說:“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只要有酒,積極的、消極的精神都可以隨意化成詩篇……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採菊東籬下)

太多了,與酒相關的好詩太多,列舉不完。

人一喝酒,就更容易審視自己的內心,酒實在是神奇的東西,難怪尼采不找其他事物來命名,酒確實能夠使人在半清醒、半迷醉的狀況之下跳起來,站到一定的高度審視自我,審視生活,審視周遭世界,於是就有了這些好詩。白居易的這五首小詩雖稱不上偉大,也算得上是與酒相關的詩歌中的精品。

詩意不復雜,大意通一下: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古人認為人活不過百歲,因此,把百歲當作死的諱稱,比如《詩經.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一個人從生到死,壯健而精力充沛的時光是有限的,就好像一個春天也只有很少的日子是晴朗明媚的。這兩句跟前面的幾首是詩意相通的,人生苦短鬚珍惜,這也是下面兩句的理由。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洛陽白居易故居)

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既然相逢了,就不要借喝醉推辭不飲。既因為人生苦短,需要即時歡樂,又因為“陽關第四聲”,這裡有個小爭論,這個第四聲到底是什麼?

先說陽關:一座邊關,西漢時所置,故址在現在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因為陽關在玉門關之南,所以又稱為陽關。陽關和玉門關都是當時通向西域的的交通門戶,出了陽關,等於出塞了,白居易這首詩裡的“陽關”指的卻是依據王維的《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改編的曲子。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渭城曲》詩意)

《渭城曲》全詩是:“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本王維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後來被樂府譜為樂曲傳唱,因為曲調優美悽婉,深情款款,因此風靡一時,因為詩中句子被三疊唱出,後命名為《陽關三迭(疊)》,簡稱《陽關》。

第四聲指哪一句?我們可以肯定《陽關》在詠唱的時候,一定是有疊唱的,否則就不叫“陽關三迭(疊)”了。有人說,按《渭城曲》原詩詠唱,只是重複三疊,那麼,第四句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顯然不合白居易的詩意;有人說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疊唱。合成三疊,第四聲是“客舍青青柳色新,更不合詩意;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按白居易的詩意,應當是勸飲的,應當就是“勸君更盡一杯酒”,所以“陽關三迭(疊)”的唱法就當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

"

今天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尼采運用這“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兩個術語解釋古希臘文明發展的獨特性,其中日神(阿波羅)精神原則上講求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原則上講求狂熱、過度和不穩定。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酒神精神)

實際上,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中國古典文化與古希臘文明如出一轍,就拿唐詩來說,我們討論唐詩時,一定會說到兩個人,一個是杜甫,一個是李白,我們稱之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其實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不就正如“日神精神”一樣是對外在世界的不斷理性追尋,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也正如“酒神精神”一樣是對內在自我情緒的不斷抒發。白居易是二者的結合體。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疏狂的白居易)

再往前說,日神精神對應的是《詩經》,它更關照世界和現實,酒神精神對應的是《楚辭》,它更關照自我與凡心。《詩經》和《楚辭》是中國式的哲學觀下的文學表現,往中國哲學基礎上靠,日神精神對應的是儒家精神,酒神精神對應的是道家精神。

以上有點拉遠了,但與今天要讀的詩也不是完全不相關。因為白居易也喜飲酒,今天要讀的詩跟酒相關,是白居易《對酒》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如下:

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對酒》五首是白居易在820年大年初一寫的一組詩,這一年,他邁進了五十歲的門檻,因此非常感慨,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五十歲啊,知命之年,他看透了自己命運的走勢,也明白命運的意義,於是乘著酒興,一氣寫了五首,其他幾首也列出來:(其一)巧拙賢愚相是非,何如一醉盡忘機。君知天地中寬窄,鵰鶚鸞皇各自飛。(其二)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其三)丹砂見火去無跡,白髮泥人來不休。賴有酒仙相暖熱,松喬醉即到前頭。(其五)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橫槊賦詩)

既是對酒,就大致是喝酒之後寫的詩了,詩人們總是愛喝酒的,而且偉大的作品也大多誕生於飲酒之後:曹操喝酒之後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喝了酒,讓人感慨人生啊;陶淵明喝酒之後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生這麼美,我很快樂啊;李白喝酒之後,乾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酒了,還管什麼皇帝;把詩當成事業的杜甫說:“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喝點酒,詩能寫得更好;蘇東坡也說:“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只要有酒,積極的、消極的精神都可以隨意化成詩篇……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採菊東籬下)

太多了,與酒相關的好詩太多,列舉不完。

人一喝酒,就更容易審視自己的內心,酒實在是神奇的東西,難怪尼采不找其他事物來命名,酒確實能夠使人在半清醒、半迷醉的狀況之下跳起來,站到一定的高度審視自我,審視生活,審視周遭世界,於是就有了這些好詩。白居易的這五首小詩雖稱不上偉大,也算得上是與酒相關的詩歌中的精品。

詩意不復雜,大意通一下: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古人認為人活不過百歲,因此,把百歲當作死的諱稱,比如《詩經.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一個人從生到死,壯健而精力充沛的時光是有限的,就好像一個春天也只有很少的日子是晴朗明媚的。這兩句跟前面的幾首是詩意相通的,人生苦短鬚珍惜,這也是下面兩句的理由。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洛陽白居易故居)

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既然相逢了,就不要借喝醉推辭不飲。既因為人生苦短,需要即時歡樂,又因為“陽關第四聲”,這裡有個小爭論,這個第四聲到底是什麼?

先說陽關:一座邊關,西漢時所置,故址在現在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因為陽關在玉門關之南,所以又稱為陽關。陽關和玉門關都是當時通向西域的的交通門戶,出了陽關,等於出塞了,白居易這首詩裡的“陽關”指的卻是依據王維的《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改編的曲子。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渭城曲》詩意)

《渭城曲》全詩是:“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本王維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後來被樂府譜為樂曲傳唱,因為曲調優美悽婉,深情款款,因此風靡一時,因為詩中句子被三疊唱出,後命名為《陽關三迭(疊)》,簡稱《陽關》。

第四聲指哪一句?我們可以肯定《陽關》在詠唱的時候,一定是有疊唱的,否則就不叫“陽關三迭(疊)”了。有人說,按《渭城曲》原詩詠唱,只是重複三疊,那麼,第四句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顯然不合白居易的詩意;有人說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疊唱。合成三疊,第四聲是“客舍青青柳色新,更不合詩意;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按白居易的詩意,應當是勸飲的,應當就是“勸君更盡一杯酒”,所以“陽關三迭(疊)”的唱法就當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

其實討論《陽關曲》如何疊唱意義不大,因為我們知道,白居易的意思多半是“勸君更進一杯酒”,這是他《對酒》的總旨,白居易自公元815年被貶江州司馬之後,他的人生觀徹底改變,由“兼濟天下”一變為“獨善其身”,他也由此原因而過上了晚年的安樂富貴生活,也因此有了《對酒》所傳遞出來的略顯消極的人生態度,這實際上跟李白《將進酒》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心思相同,都是在他們進取無望之後的遁逃之詞。

"

今天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尼采運用這“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兩個術語解釋古希臘文明發展的獨特性,其中日神(阿波羅)精神原則上講求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原則上講求狂熱、過度和不穩定。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酒神精神)

實際上,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中國古典文化與古希臘文明如出一轍,就拿唐詩來說,我們討論唐詩時,一定會說到兩個人,一個是杜甫,一個是李白,我們稱之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其實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不就正如“日神精神”一樣是對外在世界的不斷理性追尋,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也正如“酒神精神”一樣是對內在自我情緒的不斷抒發。白居易是二者的結合體。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疏狂的白居易)

再往前說,日神精神對應的是《詩經》,它更關照世界和現實,酒神精神對應的是《楚辭》,它更關照自我與凡心。《詩經》和《楚辭》是中國式的哲學觀下的文學表現,往中國哲學基礎上靠,日神精神對應的是儒家精神,酒神精神對應的是道家精神。

以上有點拉遠了,但與今天要讀的詩也不是完全不相關。因為白居易也喜飲酒,今天要讀的詩跟酒相關,是白居易《對酒》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如下:

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對酒》五首是白居易在820年大年初一寫的一組詩,這一年,他邁進了五十歲的門檻,因此非常感慨,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五十歲啊,知命之年,他看透了自己命運的走勢,也明白命運的意義,於是乘著酒興,一氣寫了五首,其他幾首也列出來:(其一)巧拙賢愚相是非,何如一醉盡忘機。君知天地中寬窄,鵰鶚鸞皇各自飛。(其二)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其三)丹砂見火去無跡,白髮泥人來不休。賴有酒仙相暖熱,松喬醉即到前頭。(其五)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橫槊賦詩)

既是對酒,就大致是喝酒之後寫的詩了,詩人們總是愛喝酒的,而且偉大的作品也大多誕生於飲酒之後:曹操喝酒之後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喝了酒,讓人感慨人生啊;陶淵明喝酒之後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生這麼美,我很快樂啊;李白喝酒之後,乾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酒了,還管什麼皇帝;把詩當成事業的杜甫說:“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喝點酒,詩能寫得更好;蘇東坡也說:“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只要有酒,積極的、消極的精神都可以隨意化成詩篇……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採菊東籬下)

太多了,與酒相關的好詩太多,列舉不完。

人一喝酒,就更容易審視自己的內心,酒實在是神奇的東西,難怪尼采不找其他事物來命名,酒確實能夠使人在半清醒、半迷醉的狀況之下跳起來,站到一定的高度審視自我,審視生活,審視周遭世界,於是就有了這些好詩。白居易的這五首小詩雖稱不上偉大,也算得上是與酒相關的詩歌中的精品。

詩意不復雜,大意通一下: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古人認為人活不過百歲,因此,把百歲當作死的諱稱,比如《詩經.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一個人從生到死,壯健而精力充沛的時光是有限的,就好像一個春天也只有很少的日子是晴朗明媚的。這兩句跟前面的幾首是詩意相通的,人生苦短鬚珍惜,這也是下面兩句的理由。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洛陽白居易故居)

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既然相逢了,就不要借喝醉推辭不飲。既因為人生苦短,需要即時歡樂,又因為“陽關第四聲”,這裡有個小爭論,這個第四聲到底是什麼?

先說陽關:一座邊關,西漢時所置,故址在現在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因為陽關在玉門關之南,所以又稱為陽關。陽關和玉門關都是當時通向西域的的交通門戶,出了陽關,等於出塞了,白居易這首詩裡的“陽關”指的卻是依據王維的《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改編的曲子。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渭城曲》詩意)

《渭城曲》全詩是:“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本王維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後來被樂府譜為樂曲傳唱,因為曲調優美悽婉,深情款款,因此風靡一時,因為詩中句子被三疊唱出,後命名為《陽關三迭(疊)》,簡稱《陽關》。

第四聲指哪一句?我們可以肯定《陽關》在詠唱的時候,一定是有疊唱的,否則就不叫“陽關三迭(疊)”了。有人說,按《渭城曲》原詩詠唱,只是重複三疊,那麼,第四句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顯然不合白居易的詩意;有人說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疊唱。合成三疊,第四聲是“客舍青青柳色新,更不合詩意;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按白居易的詩意,應當是勸飲的,應當就是“勸君更盡一杯酒”,所以“陽關三迭(疊)”的唱法就當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

其實討論《陽關曲》如何疊唱意義不大,因為我們知道,白居易的意思多半是“勸君更進一杯酒”,這是他《對酒》的總旨,白居易自公元815年被貶江州司馬之後,他的人生觀徹底改變,由“兼濟天下”一變為“獨善其身”,他也由此原因而過上了晚年的安樂富貴生活,也因此有了《對酒》所傳遞出來的略顯消極的人生態度,這實際上跟李白《將進酒》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心思相同,都是在他們進取無望之後的遁逃之詞。

“知命”之年的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悵望東風的白居易)

人生真到了無可進取之際,身心半老之時,飲酒可不就是最好的精神避難所嗎?所以白居易還說“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人活世上,就好像侷促在那小小的蝸牛角,空間是那麼的狹窄,這還有什麼好爭的呢?人生短暫的就像石頭相撞一瞬間發出的一點火光,人生這麼短,能喝不喝,能笑不笑,你傻啊!

這很白居易!在那樣的大唐,他不這樣又能如何?

(【唐詩閒讀】之177,圖片引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