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長恨歌》:抱憾一生的相思

人人皆知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並從中感受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人們都知道白居易年輕時胸懷大志,信奉“達則兼濟天下,究則獨善其身”的儒家思想 ,以貶官江州司馬為界,他經歷了積極入世和消極出世兩個階段。但少有人知道,白居易在借《長恨歌》,述說自己抱憾一生的相思,他的積極與消極,與他的感情密切相關。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美好的願望,終究抵不過現實的殘酷,白居易的愛情,一樣成為了悲劇。

讓白居易一見傾心的女子叫湘靈。白居易幼年時,為了躲避政敵的報復,全家搬到了符離。中秋燈會上,白居易遇見了湘靈。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湘靈雖是農家女,但身材姣好,清新如蓮,歌喉婉轉,天真淳樸。

白居易《長恨歌》:抱憾一生的相思

一個譜曲,一個唱和,才子佳人誓結同心,不離不棄。

白居易的感情沒有瞞過母親陳氏,他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女人,她絕不允許兒子娶一村婦為妻。為了殺死這段感情,母親將白居易送到了遠方的叔叔家,之後,白居易又去了京城遊歷。

再次回鄉,已時隔三年,湘靈一家已人去屋空。白居易悵然若失,只能與家鄉名士“符離五子”談詩論文,切磋學問,消磨時光。

七八年後的一個春日,一輛馬車載著湘靈一家回到故里,他們再次相遇。“春風十里,不如有你”,牽在一起的手,再也不願放開。

白居易每日藉口與符離五子切磋學問,溜進湘靈家,只求日日相伴,不離左右。

白居易《長恨歌》:抱憾一生的相思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如朝雲無覓處。

兩人的約會又被白居易的母親發現,白居易苦求母親成全,但母親不僅不為所動,連告別的機會都不留,一夜之間,白家杳無蹤跡。

路上,白居易強忍著悲痛,寫下《潛別離》:

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

“我不敢哭,不敢說,只能在心中和你暗暗告別,暗暗相思。”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

“我母親會回心轉意的,等著我。”

白居易走後,流言四起,湘靈一家在符離待不住了,只好遠走。

父親去世後,白家的日子舉步維艱,為了白家,也為了湘靈,白居易忍住悲痛,發奮科考。

唐朝的進士難度極高,白居易參加的那年,3000多人只取17個,他考中了,還是最年輕的一個。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長恨歌》:抱憾一生的相思

白居易意氣風發,自比李杜,立志成為唐興兩百多年第一人。

他騎著高頭大馬,吹吹打打回到家鄉,白府大紅燈籠,人流如織,喜氣洋洋。

但鄰家卻孤燈一盞,隱約還傳來幾聲啜泣。湘靈回來了,但她選擇了避而不見。

新科進士和鄉野村婦,他們之間的距離,已經比年少時更遠了。

再見面,湘靈已經二十五歲了,卻還在傻傻地等著白居易來娶她。

白居易感動心疼,他拉上湘靈,跪求母親成全,不出意外的又一次被母親拒絕。自古情深不壽,十幾年的等待依舊是這樣的結果,湘靈終於絕望了。

白居易要回京赴吏部的選拔,臨別的渡口,湘靈送了白居易一雙她親手做的千層底,從此消失了,心如死灰的白居易開始瘋狂狎妓。

白居易《長恨歌》:抱憾一生的相思

他放浪形骸,任憑天下人指責,仍不遺餘力地糟踐自己。

他拒絕了所有說媒,堅決不娶妻。

湘靈杳無蹤跡,母親年老體衰,以死相逼,37歲的白居易在百般無奈中迎娶了楊氏,開始了同床異夢的生活。

被貶江州後,失意讓他更無法抵禦思念。

十多年後,年過花甲的白居易再次鼓起勇氣,回鄉尋找湘靈,這一次他想,無論如何,都要和湘靈在一起。

但湘靈已入佛門,不願再提紅塵之事。

白居易寫下一首詩給湘靈:

別來老大苦修道,煉得離心成死灰。平生憶念消磨盡,昨夜因何入夢來?

但湘靈堅決不見,白居易只能心碎離開。

他一輩子都忘不了湘靈,把湘靈寫進長恨歌,她的美絲毫不遜於貴妃,但在愛情裡,他和唐玄宗一樣無力,再多的誓言,也被吹散在風裡。

白居易晚年的詩,閒適淡泊中總帶著一絲哀愁,沒有心愛的人作伴,註定了孤獨。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他們的緣分也只能寄託於天上人間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