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洛陽香山寺位於龍門東山山腰,與西山龍門石窟一衣帶水,隔河相望。過了漫水橋,我們來到了東山香山寺。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香山寺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在洛陽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樑王武三思奏請皇上,敕名"香山寺",並重修香山寺。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香山因盛產香葛而得名。地處伊河邊,山清水秀,飛閣危樓,環境優雅,景色宜人,武則天經常駕臨遊幸。一年春天,武則天到石樓坐朝,忽然來了雅興,也許這時想到了"蘭亭集序",對上官婉兒說,"今日天清氣朗,惠風和暢,正是填詞賦詩的好時節,咱們何不舉行個賽詩會,勝出者賜錦袍一件"。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東方虯文思敏捷,率先交卷,"春雪滿空來,觸處如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武則天看後非常高興,認為他才華出眾,便將錦袍賜予給他。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哪知,後來者居上,宋之問創作的《龍門應制》42句286個字,不僅記述了武則天視察龍門佛教寺院一事,特別是後四句,"先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還把武則天說成了深入基層體察民情,馬屁拍的恰到好處。武則天閱後高興地朗誦起來,又令上官婉兒把賜給東方虯的錦袍收回來,賜給了宋之問。從此,千古詩壇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等到了唐大和六年(832年),白居易任河南尹將給密友元稹撰寫墓銘志所得的潤筆費六七十萬錢,捐給了香山寺,重修香山寺,並撰寫《修香山寺記》,已到了晚年。再調整職務,也沒有離開洛陽,具體的說,也沒有離開香山,而是隱居香山。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時常與如滿大師等八個詩壇老友聚會香山寺,吟詩作樂,歡度晚年,號稱"香山九老",結"九老會",現有"九老堂",介紹著他們當時的情形。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空門寂靜老夫閒,伴鳥隨雲往復還。家釀滿瓶書架滿,半移生計入香山。"這就是白居易《香山寺二絕》中的一首,也正是他與老友休閒隱逸生活的寫照。這時的白居易,再也沒有書寫《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的激情了。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白居易也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創作了三千多首詩篇,正視現實,關心疾苦,鍼砭時弊,抒情達意,大多都膾炙人口,而且,還提出了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了"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繫於時政。因此,詩歌的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反映時代。他在《與元九書》中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著名論斷,以及創作原則。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到了晚年,人的思想也是在不斷變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此時的白居易已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與世無爭,過著淡定隱逸、坐禪聽經的生活。對香山的幽靜、優雅環境十分眷戀,曾留下遺囑,死後就葬在香山寺如滿大師的塔側。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從香山寺出來,我們即奔往"白園"。其實,相隔不遠,白園就坐落在東山琵琶峰上。白居易不僅實現了自己安葬在香山的遺願,而且後世人們為了紀念他,還給他建起了墓園。白園面積也不小,佔地44畝,地勢非常優越,對面就是龍門石窟,伊河水從山前流過,可謂是好地方。恐怕白居易都沒想到,多少年後,他的墓地會匯入世界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列,成為著名的風景區。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進了白園,有"聽伊亭",當年白居易與詩友觀賞龍門石窟,聽伊河潺潺流水之處;有"樂天堂",白居易雕像瀟灑的靜坐在山石上,彷彿正在觀賞來來往往的人們;"詩廊",琳琅滿目,不僅展示著白居易以及歌頌他的詩作,也展現著當代書法大家真草隸篆行的書法藝術。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到了墓區——琵琶峰,圓圓的墓冢,滿是青草,周圍松柏環抱,正中高聳一碑,上書"唐少傅白公墓"六個大字。兩側更多是碑石林立,歌頌、紀念著白居易。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特別是墓的一側還有三聯碑石,正中是乾隆年間重立的"唐太子少傅香山白文公墓"碑。乾隆也曾巡幸香山寺,留有 "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的詩句。喜歡詩的人,大多欣賞詩人。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面對伊河有一座"望闕"石坊,內刻"愛風巖上攀鬆蓋,戀月潭邊坐石稜",系白居易《香山寺二絕》中另一首的詩句;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外刻"嵩煙半卷青綃幕,伊浪平鋪綠綺衾",取自白居易七律《菩提寺上方晚眺》詩句,細細品去,用到這裡也恰如其分。

洛陽香山寺與白居易墓園

這就是白園,這就是香山寺,不遠還有一"白亭",楹聯寫到:"雨添山氣色,風借水精神",道出了白園——白居易墓地的風景、風光,讓人流連忘返。

九口 2019-6-17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