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阿里員工的離職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百度 創業 圍城 大數據 科技 中博教育金融 2018-12-15

第一份工作,我應該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前阿里員工的離職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如果問你最想拿到誰家的offer,我想對大多數同學來說一定是四大、八大、500強這樣的大公司。

可是加入這樣的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前幾天有幸和一位曾經在阿里工作過的男生交流過,在這裡暫且先叫他Z吧,他跟我說:

其實大公司就好比錢鍾書寫的那本《圍城》那樣,有大把的人想進去,也有大把的人想出來。

前阿里員工的離職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你竟然要離開阿里?】

Z跟我說,這是他周圍所有人知道他要離開阿里時的反應,他們也很難理解這種決定。因為從目前大環境來看,互聯網行業只會越來越好,而且阿里作為頂尖大廠,擁有豐富的資源,只要想做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總之所有人都認為他的這個決定,不理智。

但是他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思考和猶豫,最終還是選擇離開阿里

前阿里員工的離職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那天下午他詳細跟我聊了下,為什麼他會選擇脫離大公司。

究竟是你強還是平臺強?

BAT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大廠,意味著無論你去哪裡,大家都是以羨慕的眼神看待你,就像是一種主角光環,順風順水說的就是你。

但對身在一家上萬人的公司裡的我來說,其實公司裡的大部分人都只是一個普通員工,沒什麼存在感。

雖然校招時,大廠憑著自身優勢和高薪挑出最厲害的一批應屆生,但並不意味著會看重每一個人。

事實上,無論你是來自C9還是藤校,或普通院校中飛出來的鳳凰,對大廠來說,想要的結果其實都一樣。

前阿里員工的離職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舉個例子吧,比如負責運營,可能幾年內都在鑽研怎麼讓更多商戶入駐平臺;做文娛的,長年累月地追著微博熱點寫文章寫文案;做渠道投放的,風雨無阻地盯著各個渠道的廣告數據效果……

同一件事情,張三能做成,李四也沒問題,在這裡,你和一個富士康流水線工人沒什麼區別。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校招時招的是造火箭的,進來以後就是造螺絲釘的。

所以在阿里工作了兩年後,我就經常問自己,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這個超級牛逼的平臺,我還會牛逼嗎?

永遠都走不完的流程和冗長的制度

你無法想象,一個產品或是app裡一個新增功能需要走過多長的流程才能真正面市。

而且很多產品在一兩年內都沒有讓人能夠察覺到的改變,例如支付寶。也有很多人問過我,你們招那麼多工作人員都在做什麼?

其實他們有很多事要做,主要在流程和制度上。

前阿里員工的離職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如果是一個不到10人的小創業團隊時,大家平時交流當面就談了,執行也比較快,上午提出來要在產品裡新加一個功能,當下就能一起聊方案,第二天就上線。

但是在大廠,一切都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幾乎所有人70%以上的時間、精力並不是在專注做一件事上。

特別遇到跨團隊、跨部門溝通,更加是考驗人的忍耐力,找一個對接人要花上大半天。對方要麼不回覆,要麼回一句「這不是我負責的」。好不容易對接上了,就是先建群,明明是一個人就能決策的事情,需要群裡五六個人都過一遍。

前阿里員工的離職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除此之外,各種會議、分享、週報月報都是大公司常見的日常工作環節。就算你想踏踏實實敲幾段代碼,先把以上幾個內容完成再說,一天渾渾噩噩下來,手頭工作沒做多少,只好加班到半夜。

其實流程和制度對於人員眾多的大公司來說是有必要存在的,它保證了一個企業的正常運轉,然而對個人來說,你要付出的就太多了。

小公司就一定好嗎?

人少事雜,在小團隊裡,每個人可能都身兼數職。

做產品的,除了打開 word 來寫需求文檔,用戶調研、交互圖得自己做,在產品上線後,也要做運營相關的工作。

做運營更不用說了,策劃活動,寫推文、寫文案,還要做客服。

每個人都活成了一隻隊伍,這也是小團隊吸引人的地方。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是他打雞血的地方,是一場險象環生的冒險。而對有些人來說扛不住壓力,只能落荒而逃。

前阿里員工的離職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究竟是要去大廠做一枚螺絲還是小公司當主力?

雖然我已經離開阿里,但是當有人問我是否要去大公司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如果有這樣的offer就去吧。

(1)在大廠你會體驗到正規化的流程制度,你可以知道一個業務起初怎麼搭建團隊的,各個團隊如何進行配合,各司其職代表著每個環節都能產出精品,於是你就知道一個優秀的作品應該是怎麼樣的,以後碰到類似的場景就有經驗了。

(2)大公司匯聚了最優秀的資源,包括人才、技術、資金、經驗等。

在平時,如果你想了解或鑽研某一事物,往往能在內網上找到獨家優質的經驗分享。更進一步,可以直接聯繫這個領域的大牛諮詢請教。

在生活福利,公司配備了飯堂、班車、體檢、節假日福利、家人福利等等,讓你能安心地工作(加班)。

業務上,有專門的基礎服務部門,IT 設備、開發組件、大數據平臺、安全防禦、用戶數據等等,都可以拿來馬上用。

個人成長上,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平步青雲,但是完善的薪酬福利讓每個人都能獲得相對合理的回報,各種培訓讓大家都能適當跳出舒適區獲得成長。

這些基礎服務都是十多年無數人的心血積累,可想而知,站在這樣一個巨人的肩膀上,新人可以獲得更高速的成長。

前阿里員工的離職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一般新人在進入大公司之後,都會經歷這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剛進大公司,非常興奮,而且周圍有大批的同齡人一起玩,隨便做個產品也有千萬用戶,覺得自己很牛X很爽。

第二階段

快則一年,會逐漸發現一些問題和個人發展的瓶頸。隨便做個產品就有千萬用戶到底是我的個人能力還是平臺的能力?為什麼冷靜下來想,我負責的項目方向其實我個人完全不可控?

很多人適合一輩子待在大公司打工,同時也有一部分人確實適合到創業公司去打拼,關鍵在於你是否瞭解自己要什麼。如果一旦清楚自己要什麼,創業公司和大公司對於個人發展的和想要的生活模式的利弊就非常明顯了。

前阿里員工的離職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嗎?

以騰訊為例:

一個騰訊員工的幸福度較高(尤其是畢業生)的原因是強勢的平臺資源,大量的新人雖然是剛剛畢業做產品,但是很快就能負責用戶量過千萬或過億的服務,或者哪怕全新做一個產品,在各種內部推廣資源的拉動下瞬間用戶量過百萬那是常事,這樣的成就感是在其他公司比較難享受到的。

要說遇到的挑戰,正好和上面這個“幸福感”相對,很多騰訊員工應該思考而沒有思考的一個重大挑戰是:個人成長層面看,如果對於這種強勢平臺資源過於依賴,其實對你個人積累幫助有限。

寫在最後

雖然每一個從大廠脫離的人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感悟,但我敢肯定當初他們拿到大廠offer時,一定是樂開了花。

只有見識過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才會有能力去做選擇,對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