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藥母”張金菊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綠蔥坡鎮,一位82歲高齡的老人,不僅能識別300多種野生藥材,幾十年來還從山上挖回100多種珍貴藥材進行搶救性培育,被當地人尊稱為“巴東藥母”。

“巴東藥母”名叫張金菊。這些年,鄉親們都叫她“藥母”,幾乎忘記了她的真名。張金菊1937年出生於巴東縣清太坪鎮柘木水村,1956年認識了大支坪鎮尚家村的小夥子劉儒恆,成家立業。

本可以在家相夫教子的張金菊,響應上級號召,在父親張世倫的帶領下來到綠蔥坡鎮野花坪農場搞建設。性格豪爽的她,很受總場書記向真榮的賞識,擔任了總場團支部代理書記、婦聯副主任。

當年,海拔1800多米的野花坪,山高路遠、天寒地凍,生產生活環境十分惡劣。作為一名女性,常年開荒植樹,付出了比男人更多的苦力,勞累成疾。37歲那年,張金菊患上了風溼性心臟病、慢性肝炎、鼻炎、腸胃炎等大小疾病。

因為一家老小太多,家裡窮沒錢治病。大大咧咧的張金菊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自己上山採藥,“死馬當作活馬醫”。張金菊的姑父是當地有名的老中醫,她便天天“纏”著他帶她到深山野林認藥採藥治病。

堅強的毅力讓張金菊的生命獲得了重生。年齡雖然越來越大,身體卻越來越好。在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張金菊走遍了巴東江南高山的邊邊角角。坎坷的經歷,讓一個本來極其普通的農村婦女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不僅治好了自己的病,還認識了巴東纈草、神農香菊、七葉一枝花、血三七等名貴珍稀藥材。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四川來的老中醫借宿張金菊家,感謝她的熱情款待,留下了夠種3分地的黃芪種子。成熟採收後,賣給供銷社獲得了1000多元的收入。張金菊深深體會到:藥材不僅能救她的命,更能讓一家人生活得更好。她再次堅定了種植藥材的心。

在與父親一次不經意的聊天中,張金菊聽說神農香菊十分名貴,通過精深加工,其揮發油可以應用到醫藥、香料工業和日用化工品,經濟價值十分明顯,但野生資源十分稀少,產量不多,僅神農架有。有感於張金菊摸索神農香菊家種的執著,重慶市中醫院骨科教授、中草藥植物專家陳渝來到張金菊家,專程向她傳授神農香菊種植技術。

更讓許多業內人士意想不到的是,張金菊竟然把瀕臨滅絕的寬葉纈草種植成功了!被譽為湖北“四大神藥”的江邊一碗水、七葉一枝花、文王一支筆、頭頂一顆珠也被張金菊陸陸續續地找到並保護了!還有黃芪、黃精、黨蔘、天麻等不計其數的野生藥材都被她從懸崖峭壁“請回了家”。

如今,82歲的張金菊精神矍鑠,說話聲如洪鐘。老人說:只要活著一天,就必須精彩無限!張金菊對土家草藥的痴迷、創業幹事的激情堪比年輕人。她創辦的巴東縣盛昌寬葉纈草種植專業合作社,畝均純收入高達8000餘元,被原湖北省農業廳評為“全國農業技術推廣科技示範戶”,被恩施州科協、州科技局評為“科技示範明星戶”,被巴東縣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十星級文明戶”。

張金菊雖然識字不多,卻能背出《湖北巴東藥用植物志》的藥材名稱,培育的寬葉纈草、神農香菊種苗遍佈神農架和巴東等地。張金菊與大兒子劉業清帶領70餘戶農戶發展“神農香菊”種植500畝,畝產最高可達500千克、創造收入1萬餘元,最低也可畝產250千克鮮花、創造收入5000元。(吳詩成 譚晴 劉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