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左右的匈人帝國

關於匈人和中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之間關係,從18世紀法國學者德吉涅斯首先提出後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在出現時間的連續性上和匈人自稱上二者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仍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切實的聯繫。

370年左右,匈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滅亡了阿蘭王國,376年他們繼續西進將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哥特人趕走,後者南遷至多瑙河下游並在之後尋求繼續向南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內(也造就了後來的叛亂和亞得里亞堡戰役),這時期羅馬人第一次聽說了這個神祕的民族。

395年正趕上狄奧多西一世病逝,東西羅馬帝國再度分裂,匈人第一次向羅馬人發起了大規模侵略攻勢,在東羅馬帝國西北部,匈人襲擊了色雷斯地區,在東方他們掠奪了亞美尼亞、敘利亞甚至卡帕多西亞,就連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也拉響了警報。膽大妄為的匈人甚至還在這波劫掠後遠征到薩珊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不過最終被波斯人挫敗。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左右的匈人帝國

關於匈人和中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之間關係,從18世紀法國學者德吉涅斯首先提出後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在出現時間的連續性上和匈人自稱上二者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仍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切實的聯繫。

370年左右,匈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滅亡了阿蘭王國,376年他們繼續西進將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哥特人趕走,後者南遷至多瑙河下游並在之後尋求繼續向南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內(也造就了後來的叛亂和亞得里亞堡戰役),這時期羅馬人第一次聽說了這個神祕的民族。

395年正趕上狄奧多西一世病逝,東西羅馬帝國再度分裂,匈人第一次向羅馬人發起了大規模侵略攻勢,在東羅馬帝國西北部,匈人襲擊了色雷斯地區,在東方他們掠奪了亞美尼亞、敘利亞甚至卡帕多西亞,就連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也拉響了警報。膽大妄為的匈人甚至還在這波劫掠後遠征到薩珊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不過最終被波斯人挫敗。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人入侵歐洲大致路線

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匈人首領烏爾丁(Uldin)率領大軍與阿蘭人組成聯軍,他們向西開向了意大利地區,與在北意大利的蠻族哥特首領拉達蓋蘇斯展開激戰,最終哥特人為首的日耳曼蠻族聯盟大敗,拉達蓋蘇斯在400或401年被斬首。之後烏爾丁多次越過多瑙河入侵色雷斯,東羅馬帝國想收買烏爾丁讓其放棄劫掠,但這位首領的要價過於昂貴,爾後羅馬人轉向收買他的手下,這招卻有了奇效,408年以後羅馬人就很少聽見烏爾丁撒野的消息,但匈人後續國王仍舊不定期越界侵擾東羅馬邊境。431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就不得不向匈人繳納貢金以求得和平。

西羅馬帝國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走運了,因為東部顯然在這時期要更加富有,不堪哥特人入侵的西羅馬帝國於433年割讓了潘諾尼亞的部分領土。

阿提拉肆虐東西羅馬

434年,匈人帝國首領魯吉拉(Rujila)去世,他的兩個侄子佈列達與阿提拉成為共治君主,第二年匈人就在脅迫東羅馬帝國與其簽訂了《馬爾格斯條約》(Treaty of Margus,馬爾格斯即今日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羅馬人需要每年向匈人繳納歲幣,並與其進行貿易。

440年,東羅馬沒有按約定進貢就遭到了佈列達的襲擊,後者率領大軍攻克了多瑙河畔要塞康斯坦提亞斯城堡(今匈牙利聖安德烈),並將馬爾格斯等城鎮夷為平地,羅馬人對於匈人完全無法招架。雖然第二年東羅馬恢復了進貢,但又過了兩年再次沒有履約,這可惹惱了匈人。

443年,匈人浩浩蕩蕩殺向君士坦丁堡,沿途在色雷斯燒殺搶掠,先是在切爾索內蘇斯(加里波利半島)擊潰了東羅馬主力,緊接著兵臨君士坦丁堡,最終狄奧多西二世選擇屈服,派遣執政官安納託利烏斯與匈人帝國兩位國王簽訂新和約。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左右的匈人帝國

關於匈人和中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之間關係,從18世紀法國學者德吉涅斯首先提出後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在出現時間的連續性上和匈人自稱上二者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仍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切實的聯繫。

370年左右,匈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滅亡了阿蘭王國,376年他們繼續西進將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哥特人趕走,後者南遷至多瑙河下游並在之後尋求繼續向南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內(也造就了後來的叛亂和亞得里亞堡戰役),這時期羅馬人第一次聽說了這個神祕的民族。

395年正趕上狄奧多西一世病逝,東西羅馬帝國再度分裂,匈人第一次向羅馬人發起了大規模侵略攻勢,在東羅馬帝國西北部,匈人襲擊了色雷斯地區,在東方他們掠奪了亞美尼亞、敘利亞甚至卡帕多西亞,就連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也拉響了警報。膽大妄為的匈人甚至還在這波劫掠後遠征到薩珊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不過最終被波斯人挫敗。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人入侵歐洲大致路線

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匈人首領烏爾丁(Uldin)率領大軍與阿蘭人組成聯軍,他們向西開向了意大利地區,與在北意大利的蠻族哥特首領拉達蓋蘇斯展開激戰,最終哥特人為首的日耳曼蠻族聯盟大敗,拉達蓋蘇斯在400或401年被斬首。之後烏爾丁多次越過多瑙河入侵色雷斯,東羅馬帝國想收買烏爾丁讓其放棄劫掠,但這位首領的要價過於昂貴,爾後羅馬人轉向收買他的手下,這招卻有了奇效,408年以後羅馬人就很少聽見烏爾丁撒野的消息,但匈人後續國王仍舊不定期越界侵擾東羅馬邊境。431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就不得不向匈人繳納貢金以求得和平。

西羅馬帝國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走運了,因為東部顯然在這時期要更加富有,不堪哥特人入侵的西羅馬帝國於433年割讓了潘諾尼亞的部分領土。

阿提拉肆虐東西羅馬

434年,匈人帝國首領魯吉拉(Rujila)去世,他的兩個侄子佈列達與阿提拉成為共治君主,第二年匈人就在脅迫東羅馬帝國與其簽訂了《馬爾格斯條約》(Treaty of Margus,馬爾格斯即今日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羅馬人需要每年向匈人繳納歲幣,並與其進行貿易。

440年,東羅馬沒有按約定進貢就遭到了佈列達的襲擊,後者率領大軍攻克了多瑙河畔要塞康斯坦提亞斯城堡(今匈牙利聖安德烈),並將馬爾格斯等城鎮夷為平地,羅馬人對於匈人完全無法招架。雖然第二年東羅馬恢復了進貢,但又過了兩年再次沒有履約,這可惹惱了匈人。

443年,匈人浩浩蕩蕩殺向君士坦丁堡,沿途在色雷斯燒殺搶掠,先是在切爾索內蘇斯(加里波利半島)擊潰了東羅馬主力,緊接著兵臨君士坦丁堡,最終狄奧多西二世選擇屈服,派遣執政官安納託利烏斯與匈人帝國兩位國王簽訂新和約。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牙利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塑像

兩年過後,匈人國王之一的佈列達去世,據稱是在狩獵時被阿提拉謀殺。後者從此成為了匈人帝國的唯一領袖。

447年,阿提拉率軍再次席捲色雷斯地區,並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但對於君堡高達厚實的城牆束手無策。狄奧多西二世最終答應在賠償此前的損失之外,將每年的歲幣數量提升三倍至2100磅黃金,阿提拉才作罷回師。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左右的匈人帝國

關於匈人和中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之間關係,從18世紀法國學者德吉涅斯首先提出後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在出現時間的連續性上和匈人自稱上二者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仍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切實的聯繫。

370年左右,匈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滅亡了阿蘭王國,376年他們繼續西進將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哥特人趕走,後者南遷至多瑙河下游並在之後尋求繼續向南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內(也造就了後來的叛亂和亞得里亞堡戰役),這時期羅馬人第一次聽說了這個神祕的民族。

395年正趕上狄奧多西一世病逝,東西羅馬帝國再度分裂,匈人第一次向羅馬人發起了大規模侵略攻勢,在東羅馬帝國西北部,匈人襲擊了色雷斯地區,在東方他們掠奪了亞美尼亞、敘利亞甚至卡帕多西亞,就連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也拉響了警報。膽大妄為的匈人甚至還在這波劫掠後遠征到薩珊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不過最終被波斯人挫敗。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人入侵歐洲大致路線

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匈人首領烏爾丁(Uldin)率領大軍與阿蘭人組成聯軍,他們向西開向了意大利地區,與在北意大利的蠻族哥特首領拉達蓋蘇斯展開激戰,最終哥特人為首的日耳曼蠻族聯盟大敗,拉達蓋蘇斯在400或401年被斬首。之後烏爾丁多次越過多瑙河入侵色雷斯,東羅馬帝國想收買烏爾丁讓其放棄劫掠,但這位首領的要價過於昂貴,爾後羅馬人轉向收買他的手下,這招卻有了奇效,408年以後羅馬人就很少聽見烏爾丁撒野的消息,但匈人後續國王仍舊不定期越界侵擾東羅馬邊境。431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就不得不向匈人繳納貢金以求得和平。

西羅馬帝國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走運了,因為東部顯然在這時期要更加富有,不堪哥特人入侵的西羅馬帝國於433年割讓了潘諾尼亞的部分領土。

阿提拉肆虐東西羅馬

434年,匈人帝國首領魯吉拉(Rujila)去世,他的兩個侄子佈列達與阿提拉成為共治君主,第二年匈人就在脅迫東羅馬帝國與其簽訂了《馬爾格斯條約》(Treaty of Margus,馬爾格斯即今日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羅馬人需要每年向匈人繳納歲幣,並與其進行貿易。

440年,東羅馬沒有按約定進貢就遭到了佈列達的襲擊,後者率領大軍攻克了多瑙河畔要塞康斯坦提亞斯城堡(今匈牙利聖安德烈),並將馬爾格斯等城鎮夷為平地,羅馬人對於匈人完全無法招架。雖然第二年東羅馬恢復了進貢,但又過了兩年再次沒有履約,這可惹惱了匈人。

443年,匈人浩浩蕩蕩殺向君士坦丁堡,沿途在色雷斯燒殺搶掠,先是在切爾索內蘇斯(加里波利半島)擊潰了東羅馬主力,緊接著兵臨君士坦丁堡,最終狄奧多西二世選擇屈服,派遣執政官安納託利烏斯與匈人帝國兩位國王簽訂新和約。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牙利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塑像

兩年過後,匈人國王之一的佈列達去世,據稱是在狩獵時被阿提拉謀殺。後者從此成為了匈人帝國的唯一領袖。

447年,阿提拉率軍再次席捲色雷斯地區,並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但對於君堡高達厚實的城牆束手無策。狄奧多西二世最終答應在賠償此前的損失之外,將每年的歲幣數量提升三倍至2100磅黃金,阿提拉才作罷回師。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的羅馬帝國(黃色)與匈人帝國(橙色)

450年之後,已經幾乎統治整個羅馬帝國北方的阿提拉開始將目光灑向西歐,此前匈人帝國和西羅馬的關係一直不錯。直到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霍諾莉亞因為私通侍衛長被皇帝軟禁,並下旨令她與一位羅馬議員結婚,霍諾莉亞拒絕並向阿提拉送去了一枚婚戒表示希望下嫁,阿提拉自然應允但表示要得到西羅馬帝國的一半疆土,這顯然是瓦倫丁尼安三世不可接受的,也正好給了阿提拉入侵絕佳藉口。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左右的匈人帝國

關於匈人和中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之間關係,從18世紀法國學者德吉涅斯首先提出後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在出現時間的連續性上和匈人自稱上二者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仍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切實的聯繫。

370年左右,匈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滅亡了阿蘭王國,376年他們繼續西進將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哥特人趕走,後者南遷至多瑙河下游並在之後尋求繼續向南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內(也造就了後來的叛亂和亞得里亞堡戰役),這時期羅馬人第一次聽說了這個神祕的民族。

395年正趕上狄奧多西一世病逝,東西羅馬帝國再度分裂,匈人第一次向羅馬人發起了大規模侵略攻勢,在東羅馬帝國西北部,匈人襲擊了色雷斯地區,在東方他們掠奪了亞美尼亞、敘利亞甚至卡帕多西亞,就連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也拉響了警報。膽大妄為的匈人甚至還在這波劫掠後遠征到薩珊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不過最終被波斯人挫敗。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人入侵歐洲大致路線

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匈人首領烏爾丁(Uldin)率領大軍與阿蘭人組成聯軍,他們向西開向了意大利地區,與在北意大利的蠻族哥特首領拉達蓋蘇斯展開激戰,最終哥特人為首的日耳曼蠻族聯盟大敗,拉達蓋蘇斯在400或401年被斬首。之後烏爾丁多次越過多瑙河入侵色雷斯,東羅馬帝國想收買烏爾丁讓其放棄劫掠,但這位首領的要價過於昂貴,爾後羅馬人轉向收買他的手下,這招卻有了奇效,408年以後羅馬人就很少聽見烏爾丁撒野的消息,但匈人後續國王仍舊不定期越界侵擾東羅馬邊境。431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就不得不向匈人繳納貢金以求得和平。

西羅馬帝國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走運了,因為東部顯然在這時期要更加富有,不堪哥特人入侵的西羅馬帝國於433年割讓了潘諾尼亞的部分領土。

阿提拉肆虐東西羅馬

434年,匈人帝國首領魯吉拉(Rujila)去世,他的兩個侄子佈列達與阿提拉成為共治君主,第二年匈人就在脅迫東羅馬帝國與其簽訂了《馬爾格斯條約》(Treaty of Margus,馬爾格斯即今日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羅馬人需要每年向匈人繳納歲幣,並與其進行貿易。

440年,東羅馬沒有按約定進貢就遭到了佈列達的襲擊,後者率領大軍攻克了多瑙河畔要塞康斯坦提亞斯城堡(今匈牙利聖安德烈),並將馬爾格斯等城鎮夷為平地,羅馬人對於匈人完全無法招架。雖然第二年東羅馬恢復了進貢,但又過了兩年再次沒有履約,這可惹惱了匈人。

443年,匈人浩浩蕩蕩殺向君士坦丁堡,沿途在色雷斯燒殺搶掠,先是在切爾索內蘇斯(加里波利半島)擊潰了東羅馬主力,緊接著兵臨君士坦丁堡,最終狄奧多西二世選擇屈服,派遣執政官安納託利烏斯與匈人帝國兩位國王簽訂新和約。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牙利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塑像

兩年過後,匈人國王之一的佈列達去世,據稱是在狩獵時被阿提拉謀殺。後者從此成為了匈人帝國的唯一領袖。

447年,阿提拉率軍再次席捲色雷斯地區,並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但對於君堡高達厚實的城牆束手無策。狄奧多西二世最終答應在賠償此前的損失之外,將每年的歲幣數量提升三倍至2100磅黃金,阿提拉才作罷回師。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的羅馬帝國(黃色)與匈人帝國(橙色)

450年之後,已經幾乎統治整個羅馬帝國北方的阿提拉開始將目光灑向西歐,此前匈人帝國和西羅馬的關係一直不錯。直到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霍諾莉亞因為私通侍衛長被皇帝軟禁,並下旨令她與一位羅馬議員結婚,霍諾莉亞拒絕並向阿提拉送去了一枚婚戒表示希望下嫁,阿提拉自然應允但表示要得到西羅馬帝國的一半疆土,這顯然是瓦倫丁尼安三世不可接受的,也正好給了阿提拉入侵絕佳藉口。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阿提拉進軍高盧路線(綠色)

第二年,阿提拉率領匈人騎兵和僕從的日耳曼蠻族(法蘭克、阿拉曼、哥特、勃艮第、誇迪等)從萊茵河畔的美因茨奔向高盧,他們首先襲擊了特里爾和梅斯,之後經由巴黎去往特魯瓦,

岌岌可危的西羅馬高盧守軍顯然實力比不上阿提拉的聯軍,就在危難時刻,元老院議員阿維圖斯(之後在455-456年短期擔任西羅馬皇帝)利用自己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的親密關係成功動員了西哥特人加入保衛高盧。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左右的匈人帝國

關於匈人和中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之間關係,從18世紀法國學者德吉涅斯首先提出後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在出現時間的連續性上和匈人自稱上二者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仍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切實的聯繫。

370年左右,匈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滅亡了阿蘭王國,376年他們繼續西進將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哥特人趕走,後者南遷至多瑙河下游並在之後尋求繼續向南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內(也造就了後來的叛亂和亞得里亞堡戰役),這時期羅馬人第一次聽說了這個神祕的民族。

395年正趕上狄奧多西一世病逝,東西羅馬帝國再度分裂,匈人第一次向羅馬人發起了大規模侵略攻勢,在東羅馬帝國西北部,匈人襲擊了色雷斯地區,在東方他們掠奪了亞美尼亞、敘利亞甚至卡帕多西亞,就連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也拉響了警報。膽大妄為的匈人甚至還在這波劫掠後遠征到薩珊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不過最終被波斯人挫敗。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人入侵歐洲大致路線

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匈人首領烏爾丁(Uldin)率領大軍與阿蘭人組成聯軍,他們向西開向了意大利地區,與在北意大利的蠻族哥特首領拉達蓋蘇斯展開激戰,最終哥特人為首的日耳曼蠻族聯盟大敗,拉達蓋蘇斯在400或401年被斬首。之後烏爾丁多次越過多瑙河入侵色雷斯,東羅馬帝國想收買烏爾丁讓其放棄劫掠,但這位首領的要價過於昂貴,爾後羅馬人轉向收買他的手下,這招卻有了奇效,408年以後羅馬人就很少聽見烏爾丁撒野的消息,但匈人後續國王仍舊不定期越界侵擾東羅馬邊境。431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就不得不向匈人繳納貢金以求得和平。

西羅馬帝國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走運了,因為東部顯然在這時期要更加富有,不堪哥特人入侵的西羅馬帝國於433年割讓了潘諾尼亞的部分領土。

阿提拉肆虐東西羅馬

434年,匈人帝國首領魯吉拉(Rujila)去世,他的兩個侄子佈列達與阿提拉成為共治君主,第二年匈人就在脅迫東羅馬帝國與其簽訂了《馬爾格斯條約》(Treaty of Margus,馬爾格斯即今日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羅馬人需要每年向匈人繳納歲幣,並與其進行貿易。

440年,東羅馬沒有按約定進貢就遭到了佈列達的襲擊,後者率領大軍攻克了多瑙河畔要塞康斯坦提亞斯城堡(今匈牙利聖安德烈),並將馬爾格斯等城鎮夷為平地,羅馬人對於匈人完全無法招架。雖然第二年東羅馬恢復了進貢,但又過了兩年再次沒有履約,這可惹惱了匈人。

443年,匈人浩浩蕩蕩殺向君士坦丁堡,沿途在色雷斯燒殺搶掠,先是在切爾索內蘇斯(加里波利半島)擊潰了東羅馬主力,緊接著兵臨君士坦丁堡,最終狄奧多西二世選擇屈服,派遣執政官安納託利烏斯與匈人帝國兩位國王簽訂新和約。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牙利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塑像

兩年過後,匈人國王之一的佈列達去世,據稱是在狩獵時被阿提拉謀殺。後者從此成為了匈人帝國的唯一領袖。

447年,阿提拉率軍再次席捲色雷斯地區,並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但對於君堡高達厚實的城牆束手無策。狄奧多西二世最終答應在賠償此前的損失之外,將每年的歲幣數量提升三倍至2100磅黃金,阿提拉才作罷回師。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的羅馬帝國(黃色)與匈人帝國(橙色)

450年之後,已經幾乎統治整個羅馬帝國北方的阿提拉開始將目光灑向西歐,此前匈人帝國和西羅馬的關係一直不錯。直到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霍諾莉亞因為私通侍衛長被皇帝軟禁,並下旨令她與一位羅馬議員結婚,霍諾莉亞拒絕並向阿提拉送去了一枚婚戒表示希望下嫁,阿提拉自然應允但表示要得到西羅馬帝國的一半疆土,這顯然是瓦倫丁尼安三世不可接受的,也正好給了阿提拉入侵絕佳藉口。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阿提拉進軍高盧路線(綠色)

第二年,阿提拉率領匈人騎兵和僕從的日耳曼蠻族(法蘭克、阿拉曼、哥特、勃艮第、誇迪等)從萊茵河畔的美因茨奔向高盧,他們首先襲擊了特里爾和梅斯,之後經由巴黎去往特魯瓦,

岌岌可危的西羅馬高盧守軍顯然實力比不上阿提拉的聯軍,就在危難時刻,元老院議員阿維圖斯(之後在455-456年短期擔任西羅馬皇帝)利用自己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的親密關係成功動員了西哥特人加入保衛高盧。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西哥特人遷徙路線

西哥特人原本在匈人入侵東歐大草原之前生活在今天的烏克蘭中西部平原,迫於匈人壓迫南遷到東羅馬境內,但後來在巴爾幹起義暴動,並在378年的亞得里亞堡戰役中殺死了東羅馬皇帝瓦倫斯,而後又在國王亞拉里克率領下401年西遷到意大利地區,並在410年洗劫了羅馬城。

不過西哥特人和羅馬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地敵對關係,418年西部皇帝霍諾留斯將高盧西南部加龍河流域給予了西哥特人定居,西哥特人還得到了高盧地方的不少稅收,由此安心做起了羅馬的臣民。面對世仇匈人的再度侵略,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下決心同羅馬共進退。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左右的匈人帝國

關於匈人和中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之間關係,從18世紀法國學者德吉涅斯首先提出後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在出現時間的連續性上和匈人自稱上二者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仍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切實的聯繫。

370年左右,匈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滅亡了阿蘭王國,376年他們繼續西進將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哥特人趕走,後者南遷至多瑙河下游並在之後尋求繼續向南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內(也造就了後來的叛亂和亞得里亞堡戰役),這時期羅馬人第一次聽說了這個神祕的民族。

395年正趕上狄奧多西一世病逝,東西羅馬帝國再度分裂,匈人第一次向羅馬人發起了大規模侵略攻勢,在東羅馬帝國西北部,匈人襲擊了色雷斯地區,在東方他們掠奪了亞美尼亞、敘利亞甚至卡帕多西亞,就連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也拉響了警報。膽大妄為的匈人甚至還在這波劫掠後遠征到薩珊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不過最終被波斯人挫敗。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人入侵歐洲大致路線

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匈人首領烏爾丁(Uldin)率領大軍與阿蘭人組成聯軍,他們向西開向了意大利地區,與在北意大利的蠻族哥特首領拉達蓋蘇斯展開激戰,最終哥特人為首的日耳曼蠻族聯盟大敗,拉達蓋蘇斯在400或401年被斬首。之後烏爾丁多次越過多瑙河入侵色雷斯,東羅馬帝國想收買烏爾丁讓其放棄劫掠,但這位首領的要價過於昂貴,爾後羅馬人轉向收買他的手下,這招卻有了奇效,408年以後羅馬人就很少聽見烏爾丁撒野的消息,但匈人後續國王仍舊不定期越界侵擾東羅馬邊境。431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就不得不向匈人繳納貢金以求得和平。

西羅馬帝國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走運了,因為東部顯然在這時期要更加富有,不堪哥特人入侵的西羅馬帝國於433年割讓了潘諾尼亞的部分領土。

阿提拉肆虐東西羅馬

434年,匈人帝國首領魯吉拉(Rujila)去世,他的兩個侄子佈列達與阿提拉成為共治君主,第二年匈人就在脅迫東羅馬帝國與其簽訂了《馬爾格斯條約》(Treaty of Margus,馬爾格斯即今日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羅馬人需要每年向匈人繳納歲幣,並與其進行貿易。

440年,東羅馬沒有按約定進貢就遭到了佈列達的襲擊,後者率領大軍攻克了多瑙河畔要塞康斯坦提亞斯城堡(今匈牙利聖安德烈),並將馬爾格斯等城鎮夷為平地,羅馬人對於匈人完全無法招架。雖然第二年東羅馬恢復了進貢,但又過了兩年再次沒有履約,這可惹惱了匈人。

443年,匈人浩浩蕩蕩殺向君士坦丁堡,沿途在色雷斯燒殺搶掠,先是在切爾索內蘇斯(加里波利半島)擊潰了東羅馬主力,緊接著兵臨君士坦丁堡,最終狄奧多西二世選擇屈服,派遣執政官安納託利烏斯與匈人帝國兩位國王簽訂新和約。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牙利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塑像

兩年過後,匈人國王之一的佈列達去世,據稱是在狩獵時被阿提拉謀殺。後者從此成為了匈人帝國的唯一領袖。

447年,阿提拉率軍再次席捲色雷斯地區,並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但對於君堡高達厚實的城牆束手無策。狄奧多西二世最終答應在賠償此前的損失之外,將每年的歲幣數量提升三倍至2100磅黃金,阿提拉才作罷回師。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的羅馬帝國(黃色)與匈人帝國(橙色)

450年之後,已經幾乎統治整個羅馬帝國北方的阿提拉開始將目光灑向西歐,此前匈人帝國和西羅馬的關係一直不錯。直到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霍諾莉亞因為私通侍衛長被皇帝軟禁,並下旨令她與一位羅馬議員結婚,霍諾莉亞拒絕並向阿提拉送去了一枚婚戒表示希望下嫁,阿提拉自然應允但表示要得到西羅馬帝國的一半疆土,這顯然是瓦倫丁尼安三世不可接受的,也正好給了阿提拉入侵絕佳藉口。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阿提拉進軍高盧路線(綠色)

第二年,阿提拉率領匈人騎兵和僕從的日耳曼蠻族(法蘭克、阿拉曼、哥特、勃艮第、誇迪等)從萊茵河畔的美因茨奔向高盧,他們首先襲擊了特里爾和梅斯,之後經由巴黎去往特魯瓦,

岌岌可危的西羅馬高盧守軍顯然實力比不上阿提拉的聯軍,就在危難時刻,元老院議員阿維圖斯(之後在455-456年短期擔任西羅馬皇帝)利用自己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的親密關係成功動員了西哥特人加入保衛高盧。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西哥特人遷徙路線

西哥特人原本在匈人入侵東歐大草原之前生活在今天的烏克蘭中西部平原,迫於匈人壓迫南遷到東羅馬境內,但後來在巴爾幹起義暴動,並在378年的亞得里亞堡戰役中殺死了東羅馬皇帝瓦倫斯,而後又在國王亞拉里克率領下401年西遷到意大利地區,並在410年洗劫了羅馬城。

不過西哥特人和羅馬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地敵對關係,418年西部皇帝霍諾留斯將高盧西南部加龍河流域給予了西哥特人定居,西哥特人還得到了高盧地方的不少稅收,由此安心做起了羅馬的臣民。面對世仇匈人的再度侵略,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下決心同羅馬共進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19世紀描繪沙隆戰役的油畫

451年6月,西羅馬與西哥特聯軍在馬恩河邊的沙隆平原,和阿提拉帶領的蠻族聯軍進行了一場曠古的會戰,西羅馬方面由帝國末期的最傑出將領埃提烏斯(Aetius)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一世領導,狄奧多裡克在這場慘烈戰役中戰死,不過最終西羅馬聯軍還是以極大的代價阻止了阿提拉繼續深入高盧。這場戰役挽救了中古西歐文明,也是西羅馬帝國最後一次大規模出擊

第二年(452年),阿提拉再次重申了對霍諾莉亞的婚約以及西羅馬一半領土的要求,他率軍從萊茵河上游翻越阿爾卑斯山來到意大利北部,並洗劫了米蘭等重鎮,還徹底摧毀了意大利東北門戶阿奎萊亞,讓這座古城幾乎從地圖上消失,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從此時的首都拉文納逃回羅馬城。阿提拉的入侵導致了波河平原上的眾多羅馬百姓逃至威尼斯地區,日後威尼斯也因此而萌發。

埃提烏斯在阿提拉進入意大利後雖然沒有兵力與其正面交鋒,不過仍舊派出了一支小分隊在其身後不斷騷擾,這延緩了匈人的進軍速度,加上行軍路線漫長,阿提拉很快發現部隊補給出現問題,而且當時意大利北部還恰逢饑荒糧食稀少,軍營中傷病號和瘟疫也不在少數。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左右的匈人帝國

關於匈人和中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之間關係,從18世紀法國學者德吉涅斯首先提出後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在出現時間的連續性上和匈人自稱上二者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仍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切實的聯繫。

370年左右,匈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滅亡了阿蘭王國,376年他們繼續西進將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哥特人趕走,後者南遷至多瑙河下游並在之後尋求繼續向南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內(也造就了後來的叛亂和亞得里亞堡戰役),這時期羅馬人第一次聽說了這個神祕的民族。

395年正趕上狄奧多西一世病逝,東西羅馬帝國再度分裂,匈人第一次向羅馬人發起了大規模侵略攻勢,在東羅馬帝國西北部,匈人襲擊了色雷斯地區,在東方他們掠奪了亞美尼亞、敘利亞甚至卡帕多西亞,就連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也拉響了警報。膽大妄為的匈人甚至還在這波劫掠後遠征到薩珊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不過最終被波斯人挫敗。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人入侵歐洲大致路線

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匈人首領烏爾丁(Uldin)率領大軍與阿蘭人組成聯軍,他們向西開向了意大利地區,與在北意大利的蠻族哥特首領拉達蓋蘇斯展開激戰,最終哥特人為首的日耳曼蠻族聯盟大敗,拉達蓋蘇斯在400或401年被斬首。之後烏爾丁多次越過多瑙河入侵色雷斯,東羅馬帝國想收買烏爾丁讓其放棄劫掠,但這位首領的要價過於昂貴,爾後羅馬人轉向收買他的手下,這招卻有了奇效,408年以後羅馬人就很少聽見烏爾丁撒野的消息,但匈人後續國王仍舊不定期越界侵擾東羅馬邊境。431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就不得不向匈人繳納貢金以求得和平。

西羅馬帝國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走運了,因為東部顯然在這時期要更加富有,不堪哥特人入侵的西羅馬帝國於433年割讓了潘諾尼亞的部分領土。

阿提拉肆虐東西羅馬

434年,匈人帝國首領魯吉拉(Rujila)去世,他的兩個侄子佈列達與阿提拉成為共治君主,第二年匈人就在脅迫東羅馬帝國與其簽訂了《馬爾格斯條約》(Treaty of Margus,馬爾格斯即今日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羅馬人需要每年向匈人繳納歲幣,並與其進行貿易。

440年,東羅馬沒有按約定進貢就遭到了佈列達的襲擊,後者率領大軍攻克了多瑙河畔要塞康斯坦提亞斯城堡(今匈牙利聖安德烈),並將馬爾格斯等城鎮夷為平地,羅馬人對於匈人完全無法招架。雖然第二年東羅馬恢復了進貢,但又過了兩年再次沒有履約,這可惹惱了匈人。

443年,匈人浩浩蕩蕩殺向君士坦丁堡,沿途在色雷斯燒殺搶掠,先是在切爾索內蘇斯(加里波利半島)擊潰了東羅馬主力,緊接著兵臨君士坦丁堡,最終狄奧多西二世選擇屈服,派遣執政官安納託利烏斯與匈人帝國兩位國王簽訂新和約。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牙利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塑像

兩年過後,匈人國王之一的佈列達去世,據稱是在狩獵時被阿提拉謀殺。後者從此成為了匈人帝國的唯一領袖。

447年,阿提拉率軍再次席捲色雷斯地區,並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但對於君堡高達厚實的城牆束手無策。狄奧多西二世最終答應在賠償此前的損失之外,將每年的歲幣數量提升三倍至2100磅黃金,阿提拉才作罷回師。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的羅馬帝國(黃色)與匈人帝國(橙色)

450年之後,已經幾乎統治整個羅馬帝國北方的阿提拉開始將目光灑向西歐,此前匈人帝國和西羅馬的關係一直不錯。直到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霍諾莉亞因為私通侍衛長被皇帝軟禁,並下旨令她與一位羅馬議員結婚,霍諾莉亞拒絕並向阿提拉送去了一枚婚戒表示希望下嫁,阿提拉自然應允但表示要得到西羅馬帝國的一半疆土,這顯然是瓦倫丁尼安三世不可接受的,也正好給了阿提拉入侵絕佳藉口。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阿提拉進軍高盧路線(綠色)

第二年,阿提拉率領匈人騎兵和僕從的日耳曼蠻族(法蘭克、阿拉曼、哥特、勃艮第、誇迪等)從萊茵河畔的美因茨奔向高盧,他們首先襲擊了特里爾和梅斯,之後經由巴黎去往特魯瓦,

岌岌可危的西羅馬高盧守軍顯然實力比不上阿提拉的聯軍,就在危難時刻,元老院議員阿維圖斯(之後在455-456年短期擔任西羅馬皇帝)利用自己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的親密關係成功動員了西哥特人加入保衛高盧。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西哥特人遷徙路線

西哥特人原本在匈人入侵東歐大草原之前生活在今天的烏克蘭中西部平原,迫於匈人壓迫南遷到東羅馬境內,但後來在巴爾幹起義暴動,並在378年的亞得里亞堡戰役中殺死了東羅馬皇帝瓦倫斯,而後又在國王亞拉里克率領下401年西遷到意大利地區,並在410年洗劫了羅馬城。

不過西哥特人和羅馬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地敵對關係,418年西部皇帝霍諾留斯將高盧西南部加龍河流域給予了西哥特人定居,西哥特人還得到了高盧地方的不少稅收,由此安心做起了羅馬的臣民。面對世仇匈人的再度侵略,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下決心同羅馬共進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19世紀描繪沙隆戰役的油畫

451年6月,西羅馬與西哥特聯軍在馬恩河邊的沙隆平原,和阿提拉帶領的蠻族聯軍進行了一場曠古的會戰,西羅馬方面由帝國末期的最傑出將領埃提烏斯(Aetius)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一世領導,狄奧多裡克在這場慘烈戰役中戰死,不過最終西羅馬聯軍還是以極大的代價阻止了阿提拉繼續深入高盧。這場戰役挽救了中古西歐文明,也是西羅馬帝國最後一次大規模出擊

第二年(452年),阿提拉再次重申了對霍諾莉亞的婚約以及西羅馬一半領土的要求,他率軍從萊茵河上游翻越阿爾卑斯山來到意大利北部,並洗劫了米蘭等重鎮,還徹底摧毀了意大利東北門戶阿奎萊亞,讓這座古城幾乎從地圖上消失,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從此時的首都拉文納逃回羅馬城。阿提拉的入侵導致了波河平原上的眾多羅馬百姓逃至威尼斯地區,日後威尼斯也因此而萌發。

埃提烏斯在阿提拉進入意大利後雖然沒有兵力與其正面交鋒,不過仍舊派出了一支小分隊在其身後不斷騷擾,這延緩了匈人的進軍速度,加上行軍路線漫長,阿提拉很快發現部隊補給出現問題,而且當時意大利北部還恰逢饑荒糧食稀少,軍營中傷病號和瘟疫也不在少數。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19世紀描繪阿提拉入侵意大利的油畫

這些狀況給了西羅馬和解的機會,瓦倫丁尼安三世派遣了三名特使遷往曼圖亞(今意大利曼託瓦),其中就包括羅馬主教利奧一世,教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之士兵狀況不佳,阿提拉最終選擇撤兵不再攻打羅馬。另一種說法是,410年西哥特王亞拉里克作為蠻族首次攻克了羅馬城,之後他受到了上帝的懲罰很快就暴斃而亡,阿提拉亦十分迷信擔憂自己的前途。

無論何種原因,最終匈人決定不再攻擊西羅馬帝國,阿提拉返回了自己在多瑙河畔的王宮,由於450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又停止了進貢歲幣,而且還派遣一位也叫埃提烏斯的將軍多次進入匈人轄地,於是阿提拉準備再次出征拜占庭。

阿提拉之死與匈人帝國崩潰

453年,正在謀劃入侵東羅馬的阿提拉迎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哥特女子,在慶祝宴會上匈人國王突然鼻腔內鮮血直流,最終因為窒息和失血過多死去,現代醫學來看阿提拉的暴斃有可能是因為鼻腔局部靜脈曲張破裂造成,這也可能跟他平日喜歡喝酒有關。

阿提拉死後,他指定的三名繼承人艾拉克、鄧吉西克以及額爾納克互相征伐,內亂不斷,被匈人控制數十年的日耳曼諸不亂開始離心並起義,454年潘諾尼亞的格皮德人等東日耳曼部落反叛,艾拉克在尼達奧(Nedao)戰敗被殺,匈人帝國從此迅速崩潰。

雖然阿提拉次子鄧吉西克繼承王位後在463年短暫恢復了匈人在潘諾尼亞的統治,但468年匈人仍舊被東哥特王國所敗,逃亡東羅馬帝國境內途中鄧吉西克被斬殺,他的頭顱最後被送到了君士坦丁堡示眾。阿提拉另外一個兒子額爾納克則在艾拉剋死後遷往今天的克里米亞周邊地區,最終成為保加爾人族源的一支。

西羅馬魂斷民族大遷徙

自從4世紀70年代匈人滅亡阿蘭王國併入侵哥特人土地開始,歐洲地區就開始了巨大的民族遷徙過程。由於匈人的強勢導致了以日耳曼蠻族為主的不同部落族群大規模轉移,很多民族出現了多次遷徙的過程,日耳曼蠻族中的西哥特人、東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以及央格魯撒克遜紛紛走入歷史前臺,為西羅馬帝國敲響喪鐘。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左右的匈人帝國

關於匈人和中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之間關係,從18世紀法國學者德吉涅斯首先提出後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在出現時間的連續性上和匈人自稱上二者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仍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切實的聯繫。

370年左右,匈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滅亡了阿蘭王國,376年他們繼續西進將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哥特人趕走,後者南遷至多瑙河下游並在之後尋求繼續向南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內(也造就了後來的叛亂和亞得里亞堡戰役),這時期羅馬人第一次聽說了這個神祕的民族。

395年正趕上狄奧多西一世病逝,東西羅馬帝國再度分裂,匈人第一次向羅馬人發起了大規模侵略攻勢,在東羅馬帝國西北部,匈人襲擊了色雷斯地區,在東方他們掠奪了亞美尼亞、敘利亞甚至卡帕多西亞,就連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也拉響了警報。膽大妄為的匈人甚至還在這波劫掠後遠征到薩珊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不過最終被波斯人挫敗。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人入侵歐洲大致路線

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匈人首領烏爾丁(Uldin)率領大軍與阿蘭人組成聯軍,他們向西開向了意大利地區,與在北意大利的蠻族哥特首領拉達蓋蘇斯展開激戰,最終哥特人為首的日耳曼蠻族聯盟大敗,拉達蓋蘇斯在400或401年被斬首。之後烏爾丁多次越過多瑙河入侵色雷斯,東羅馬帝國想收買烏爾丁讓其放棄劫掠,但這位首領的要價過於昂貴,爾後羅馬人轉向收買他的手下,這招卻有了奇效,408年以後羅馬人就很少聽見烏爾丁撒野的消息,但匈人後續國王仍舊不定期越界侵擾東羅馬邊境。431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就不得不向匈人繳納貢金以求得和平。

西羅馬帝國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走運了,因為東部顯然在這時期要更加富有,不堪哥特人入侵的西羅馬帝國於433年割讓了潘諾尼亞的部分領土。

阿提拉肆虐東西羅馬

434年,匈人帝國首領魯吉拉(Rujila)去世,他的兩個侄子佈列達與阿提拉成為共治君主,第二年匈人就在脅迫東羅馬帝國與其簽訂了《馬爾格斯條約》(Treaty of Margus,馬爾格斯即今日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羅馬人需要每年向匈人繳納歲幣,並與其進行貿易。

440年,東羅馬沒有按約定進貢就遭到了佈列達的襲擊,後者率領大軍攻克了多瑙河畔要塞康斯坦提亞斯城堡(今匈牙利聖安德烈),並將馬爾格斯等城鎮夷為平地,羅馬人對於匈人完全無法招架。雖然第二年東羅馬恢復了進貢,但又過了兩年再次沒有履約,這可惹惱了匈人。

443年,匈人浩浩蕩蕩殺向君士坦丁堡,沿途在色雷斯燒殺搶掠,先是在切爾索內蘇斯(加里波利半島)擊潰了東羅馬主力,緊接著兵臨君士坦丁堡,最終狄奧多西二世選擇屈服,派遣執政官安納託利烏斯與匈人帝國兩位國王簽訂新和約。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牙利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塑像

兩年過後,匈人國王之一的佈列達去世,據稱是在狩獵時被阿提拉謀殺。後者從此成為了匈人帝國的唯一領袖。

447年,阿提拉率軍再次席捲色雷斯地區,並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但對於君堡高達厚實的城牆束手無策。狄奧多西二世最終答應在賠償此前的損失之外,將每年的歲幣數量提升三倍至2100磅黃金,阿提拉才作罷回師。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的羅馬帝國(黃色)與匈人帝國(橙色)

450年之後,已經幾乎統治整個羅馬帝國北方的阿提拉開始將目光灑向西歐,此前匈人帝國和西羅馬的關係一直不錯。直到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霍諾莉亞因為私通侍衛長被皇帝軟禁,並下旨令她與一位羅馬議員結婚,霍諾莉亞拒絕並向阿提拉送去了一枚婚戒表示希望下嫁,阿提拉自然應允但表示要得到西羅馬帝國的一半疆土,這顯然是瓦倫丁尼安三世不可接受的,也正好給了阿提拉入侵絕佳藉口。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阿提拉進軍高盧路線(綠色)

第二年,阿提拉率領匈人騎兵和僕從的日耳曼蠻族(法蘭克、阿拉曼、哥特、勃艮第、誇迪等)從萊茵河畔的美因茨奔向高盧,他們首先襲擊了特里爾和梅斯,之後經由巴黎去往特魯瓦,

岌岌可危的西羅馬高盧守軍顯然實力比不上阿提拉的聯軍,就在危難時刻,元老院議員阿維圖斯(之後在455-456年短期擔任西羅馬皇帝)利用自己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的親密關係成功動員了西哥特人加入保衛高盧。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西哥特人遷徙路線

西哥特人原本在匈人入侵東歐大草原之前生活在今天的烏克蘭中西部平原,迫於匈人壓迫南遷到東羅馬境內,但後來在巴爾幹起義暴動,並在378年的亞得里亞堡戰役中殺死了東羅馬皇帝瓦倫斯,而後又在國王亞拉里克率領下401年西遷到意大利地區,並在410年洗劫了羅馬城。

不過西哥特人和羅馬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地敵對關係,418年西部皇帝霍諾留斯將高盧西南部加龍河流域給予了西哥特人定居,西哥特人還得到了高盧地方的不少稅收,由此安心做起了羅馬的臣民。面對世仇匈人的再度侵略,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下決心同羅馬共進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19世紀描繪沙隆戰役的油畫

451年6月,西羅馬與西哥特聯軍在馬恩河邊的沙隆平原,和阿提拉帶領的蠻族聯軍進行了一場曠古的會戰,西羅馬方面由帝國末期的最傑出將領埃提烏斯(Aetius)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一世領導,狄奧多裡克在這場慘烈戰役中戰死,不過最終西羅馬聯軍還是以極大的代價阻止了阿提拉繼續深入高盧。這場戰役挽救了中古西歐文明,也是西羅馬帝國最後一次大規模出擊

第二年(452年),阿提拉再次重申了對霍諾莉亞的婚約以及西羅馬一半領土的要求,他率軍從萊茵河上游翻越阿爾卑斯山來到意大利北部,並洗劫了米蘭等重鎮,還徹底摧毀了意大利東北門戶阿奎萊亞,讓這座古城幾乎從地圖上消失,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從此時的首都拉文納逃回羅馬城。阿提拉的入侵導致了波河平原上的眾多羅馬百姓逃至威尼斯地區,日後威尼斯也因此而萌發。

埃提烏斯在阿提拉進入意大利後雖然沒有兵力與其正面交鋒,不過仍舊派出了一支小分隊在其身後不斷騷擾,這延緩了匈人的進軍速度,加上行軍路線漫長,阿提拉很快發現部隊補給出現問題,而且當時意大利北部還恰逢饑荒糧食稀少,軍營中傷病號和瘟疫也不在少數。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19世紀描繪阿提拉入侵意大利的油畫

這些狀況給了西羅馬和解的機會,瓦倫丁尼安三世派遣了三名特使遷往曼圖亞(今意大利曼託瓦),其中就包括羅馬主教利奧一世,教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之士兵狀況不佳,阿提拉最終選擇撤兵不再攻打羅馬。另一種說法是,410年西哥特王亞拉里克作為蠻族首次攻克了羅馬城,之後他受到了上帝的懲罰很快就暴斃而亡,阿提拉亦十分迷信擔憂自己的前途。

無論何種原因,最終匈人決定不再攻擊西羅馬帝國,阿提拉返回了自己在多瑙河畔的王宮,由於450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又停止了進貢歲幣,而且還派遣一位也叫埃提烏斯的將軍多次進入匈人轄地,於是阿提拉準備再次出征拜占庭。

阿提拉之死與匈人帝國崩潰

453年,正在謀劃入侵東羅馬的阿提拉迎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哥特女子,在慶祝宴會上匈人國王突然鼻腔內鮮血直流,最終因為窒息和失血過多死去,現代醫學來看阿提拉的暴斃有可能是因為鼻腔局部靜脈曲張破裂造成,這也可能跟他平日喜歡喝酒有關。

阿提拉死後,他指定的三名繼承人艾拉克、鄧吉西克以及額爾納克互相征伐,內亂不斷,被匈人控制數十年的日耳曼諸不亂開始離心並起義,454年潘諾尼亞的格皮德人等東日耳曼部落反叛,艾拉克在尼達奧(Nedao)戰敗被殺,匈人帝國從此迅速崩潰。

雖然阿提拉次子鄧吉西克繼承王位後在463年短暫恢復了匈人在潘諾尼亞的統治,但468年匈人仍舊被東哥特王國所敗,逃亡東羅馬帝國境內途中鄧吉西克被斬殺,他的頭顱最後被送到了君士坦丁堡示眾。阿提拉另外一個兒子額爾納克則在艾拉剋死後遷往今天的克里米亞周邊地區,最終成為保加爾人族源的一支。

西羅馬魂斷民族大遷徙

自從4世紀70年代匈人滅亡阿蘭王國併入侵哥特人土地開始,歐洲地區就開始了巨大的民族遷徙過程。由於匈人的強勢導致了以日耳曼蠻族為主的不同部落族群大規模轉移,很多民族出現了多次遷徙的過程,日耳曼蠻族中的西哥特人、東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以及央格魯撒克遜紛紛走入歷史前臺,為西羅馬帝國敲響喪鐘。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民族遷徙路線:汪達爾(藍)、央格魯撒克遜(黃)、哥特(紅)、西哥特(紫)、東哥特(粉)、法蘭克(橙)

382年,西日耳曼人一支的法蘭克人被允許定居高盧,為後來的法蘭克王國以及現代的法國和德國形成奠定了基礎。

東日耳曼人之一的汪達爾人從中歐一路向西向南,途徑今日的法國、西班牙、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國家,最終在迦太基附近的原羅馬阿非利加行省建立起王國,455年從海上入侵併洗劫了羅馬城。

哥特人早在從瑞典南遷後就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哥特人在給東羅馬帝國帶來巨大損失後遷往意大利而後到達高盧南部,後進入伊比利亞半島統治西班牙地區。東哥特人則直接從多瑙河流域來到意大利,成為倫巴底人入侵意大利前最後一支在這裡定居的蠻族勢力。

實際上從4世紀初期開始,由於大量日耳曼蠻族受到匈人威脅選擇內附西羅馬帝國境內,帝國的人口特別是軍隊中的民族成分比例就發生了質的變化,羅馬人不再成為多數,日耳曼蠻族反而成為了優勢,時間來到5世紀西部皇帝直轄的領土越來越少,西羅馬皇帝從450年蠻族執政官裡李希梅爾掌權後就成為了傀儡。

"

上一回中最後提到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重新統一了東西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395年1月)他就因病死在了米蘭,隨後大帝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也譯作阿爾卡迪烏斯一世)和霍諾留斯分別繼承了東西部帝國的大統,東西羅馬帝國從此再沒有統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395年,東西羅馬分裂時統治範圍

就在帝國再次陷入分裂時,一支來自於東方的神祕力量即將改變歐洲和羅馬的歷史。

匈人帝國天降歐洲

匈人(Huns)是一支來自於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4-6世紀時他們從東方遷往歐洲,一路席捲至西歐,這個神祕的民族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羅馬-日耳曼蠻族南北對峙局面,把大日耳曼諸部落從森林中推向南方,最終一同滅亡了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匈人可謂近現代歐洲國家格局的最早奠基者。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左右的匈人帝國

關於匈人和中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之間關係,從18世紀法國學者德吉涅斯首先提出後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在出現時間的連續性上和匈人自稱上二者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仍沒有證據證明二者有切實的聯繫。

370年左右,匈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滅亡了阿蘭王國,376年他們繼續西進將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哥特人趕走,後者南遷至多瑙河下游並在之後尋求繼續向南進入到羅馬帝國境內(也造就了後來的叛亂和亞得里亞堡戰役),這時期羅馬人第一次聽說了這個神祕的民族。

395年正趕上狄奧多西一世病逝,東西羅馬帝國再度分裂,匈人第一次向羅馬人發起了大規模侵略攻勢,在東羅馬帝國西北部,匈人襲擊了色雷斯地區,在東方他們掠奪了亞美尼亞、敘利亞甚至卡帕多西亞,就連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也拉響了警報。膽大妄為的匈人甚至還在這波劫掠後遠征到薩珊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不過最終被波斯人挫敗。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人入侵歐洲大致路線

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匈人首領烏爾丁(Uldin)率領大軍與阿蘭人組成聯軍,他們向西開向了意大利地區,與在北意大利的蠻族哥特首領拉達蓋蘇斯展開激戰,最終哥特人為首的日耳曼蠻族聯盟大敗,拉達蓋蘇斯在400或401年被斬首。之後烏爾丁多次越過多瑙河入侵色雷斯,東羅馬帝國想收買烏爾丁讓其放棄劫掠,但這位首領的要價過於昂貴,爾後羅馬人轉向收買他的手下,這招卻有了奇效,408年以後羅馬人就很少聽見烏爾丁撒野的消息,但匈人後續國王仍舊不定期越界侵擾東羅馬邊境。431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就不得不向匈人繳納貢金以求得和平。

西羅馬帝國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走運了,因為東部顯然在這時期要更加富有,不堪哥特人入侵的西羅馬帝國於433年割讓了潘諾尼亞的部分領土。

阿提拉肆虐東西羅馬

434年,匈人帝國首領魯吉拉(Rujila)去世,他的兩個侄子佈列達與阿提拉成為共治君主,第二年匈人就在脅迫東羅馬帝國與其簽訂了《馬爾格斯條約》(Treaty of Margus,馬爾格斯即今日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羅馬人需要每年向匈人繳納歲幣,並與其進行貿易。

440年,東羅馬沒有按約定進貢就遭到了佈列達的襲擊,後者率領大軍攻克了多瑙河畔要塞康斯坦提亞斯城堡(今匈牙利聖安德烈),並將馬爾格斯等城鎮夷為平地,羅馬人對於匈人完全無法招架。雖然第二年東羅馬恢復了進貢,但又過了兩年再次沒有履約,這可惹惱了匈人。

443年,匈人浩浩蕩蕩殺向君士坦丁堡,沿途在色雷斯燒殺搶掠,先是在切爾索內蘇斯(加里波利半島)擊潰了東羅馬主力,緊接著兵臨君士坦丁堡,最終狄奧多西二世選擇屈服,派遣執政官安納託利烏斯與匈人帝國兩位國王簽訂新和約。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匈牙利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塑像

兩年過後,匈人國王之一的佈列達去世,據稱是在狩獵時被阿提拉謀殺。後者從此成為了匈人帝國的唯一領袖。

447年,阿提拉率軍再次席捲色雷斯地區,並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但對於君堡高達厚實的城牆束手無策。狄奧多西二世最終答應在賠償此前的損失之外,將每年的歲幣數量提升三倍至2100磅黃金,阿提拉才作罷回師。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50年的羅馬帝國(黃色)與匈人帝國(橙色)

450年之後,已經幾乎統治整個羅馬帝國北方的阿提拉開始將目光灑向西歐,此前匈人帝國和西羅馬的關係一直不錯。直到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霍諾莉亞因為私通侍衛長被皇帝軟禁,並下旨令她與一位羅馬議員結婚,霍諾莉亞拒絕並向阿提拉送去了一枚婚戒表示希望下嫁,阿提拉自然應允但表示要得到西羅馬帝國的一半疆土,這顯然是瓦倫丁尼安三世不可接受的,也正好給了阿提拉入侵絕佳藉口。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阿提拉進軍高盧路線(綠色)

第二年,阿提拉率領匈人騎兵和僕從的日耳曼蠻族(法蘭克、阿拉曼、哥特、勃艮第、誇迪等)從萊茵河畔的美因茨奔向高盧,他們首先襲擊了特里爾和梅斯,之後經由巴黎去往特魯瓦,

岌岌可危的西羅馬高盧守軍顯然實力比不上阿提拉的聯軍,就在危難時刻,元老院議員阿維圖斯(之後在455-456年短期擔任西羅馬皇帝)利用自己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的親密關係成功動員了西哥特人加入保衛高盧。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西哥特人遷徙路線

西哥特人原本在匈人入侵東歐大草原之前生活在今天的烏克蘭中西部平原,迫於匈人壓迫南遷到東羅馬境內,但後來在巴爾幹起義暴動,並在378年的亞得里亞堡戰役中殺死了東羅馬皇帝瓦倫斯,而後又在國王亞拉里克率領下401年西遷到意大利地區,並在410年洗劫了羅馬城。

不過西哥特人和羅馬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地敵對關係,418年西部皇帝霍諾留斯將高盧西南部加龍河流域給予了西哥特人定居,西哥特人還得到了高盧地方的不少稅收,由此安心做起了羅馬的臣民。面對世仇匈人的再度侵略,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下決心同羅馬共進退。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19世紀描繪沙隆戰役的油畫

451年6月,西羅馬與西哥特聯軍在馬恩河邊的沙隆平原,和阿提拉帶領的蠻族聯軍進行了一場曠古的會戰,西羅馬方面由帝國末期的最傑出將領埃提烏斯(Aetius)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一世領導,狄奧多裡克在這場慘烈戰役中戰死,不過最終西羅馬聯軍還是以極大的代價阻止了阿提拉繼續深入高盧。這場戰役挽救了中古西歐文明,也是西羅馬帝國最後一次大規模出擊

第二年(452年),阿提拉再次重申了對霍諾莉亞的婚約以及西羅馬一半領土的要求,他率軍從萊茵河上游翻越阿爾卑斯山來到意大利北部,並洗劫了米蘭等重鎮,還徹底摧毀了意大利東北門戶阿奎萊亞,讓這座古城幾乎從地圖上消失,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從此時的首都拉文納逃回羅馬城。阿提拉的入侵導致了波河平原上的眾多羅馬百姓逃至威尼斯地區,日後威尼斯也因此而萌發。

埃提烏斯在阿提拉進入意大利後雖然沒有兵力與其正面交鋒,不過仍舊派出了一支小分隊在其身後不斷騷擾,這延緩了匈人的進軍速度,加上行軍路線漫長,阿提拉很快發現部隊補給出現問題,而且當時意大利北部還恰逢饑荒糧食稀少,軍營中傷病號和瘟疫也不在少數。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19世紀描繪阿提拉入侵意大利的油畫

這些狀況給了西羅馬和解的機會,瓦倫丁尼安三世派遣了三名特使遷往曼圖亞(今意大利曼託瓦),其中就包括羅馬主教利奧一世,教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之士兵狀況不佳,阿提拉最終選擇撤兵不再攻打羅馬。另一種說法是,410年西哥特王亞拉里克作為蠻族首次攻克了羅馬城,之後他受到了上帝的懲罰很快就暴斃而亡,阿提拉亦十分迷信擔憂自己的前途。

無論何種原因,最終匈人決定不再攻擊西羅馬帝國,阿提拉返回了自己在多瑙河畔的王宮,由於450年開始東羅馬帝國又停止了進貢歲幣,而且還派遣一位也叫埃提烏斯的將軍多次進入匈人轄地,於是阿提拉準備再次出征拜占庭。

阿提拉之死與匈人帝國崩潰

453年,正在謀劃入侵東羅馬的阿提拉迎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哥特女子,在慶祝宴會上匈人國王突然鼻腔內鮮血直流,最終因為窒息和失血過多死去,現代醫學來看阿提拉的暴斃有可能是因為鼻腔局部靜脈曲張破裂造成,這也可能跟他平日喜歡喝酒有關。

阿提拉死後,他指定的三名繼承人艾拉克、鄧吉西克以及額爾納克互相征伐,內亂不斷,被匈人控制數十年的日耳曼諸不亂開始離心並起義,454年潘諾尼亞的格皮德人等東日耳曼部落反叛,艾拉克在尼達奧(Nedao)戰敗被殺,匈人帝國從此迅速崩潰。

雖然阿提拉次子鄧吉西克繼承王位後在463年短暫恢復了匈人在潘諾尼亞的統治,但468年匈人仍舊被東哥特王國所敗,逃亡東羅馬帝國境內途中鄧吉西克被斬殺,他的頭顱最後被送到了君士坦丁堡示眾。阿提拉另外一個兒子額爾納克則在艾拉剋死後遷往今天的克里米亞周邊地區,最終成為保加爾人族源的一支。

西羅馬魂斷民族大遷徙

自從4世紀70年代匈人滅亡阿蘭王國併入侵哥特人土地開始,歐洲地區就開始了巨大的民族遷徙過程。由於匈人的強勢導致了以日耳曼蠻族為主的不同部落族群大規模轉移,很多民族出現了多次遷徙的過程,日耳曼蠻族中的西哥特人、東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以及央格魯撒克遜紛紛走入歷史前臺,為西羅馬帝國敲響喪鐘。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民族遷徙路線:汪達爾(藍)、央格魯撒克遜(黃)、哥特(紅)、西哥特(紫)、東哥特(粉)、法蘭克(橙)

382年,西日耳曼人一支的法蘭克人被允許定居高盧,為後來的法蘭克王國以及現代的法國和德國形成奠定了基礎。

東日耳曼人之一的汪達爾人從中歐一路向西向南,途徑今日的法國、西班牙、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國家,最終在迦太基附近的原羅馬阿非利加行省建立起王國,455年從海上入侵併洗劫了羅馬城。

哥特人早在從瑞典南遷後就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哥特人在給東羅馬帝國帶來巨大損失後遷往意大利而後到達高盧南部,後進入伊比利亞半島統治西班牙地區。東哥特人則直接從多瑙河流域來到意大利,成為倫巴底人入侵意大利前最後一支在這裡定居的蠻族勢力。

實際上從4世紀初期開始,由於大量日耳曼蠻族受到匈人威脅選擇內附西羅馬帝國境內,帝國的人口特別是軍隊中的民族成分比例就發生了質的變化,羅馬人不再成為多數,日耳曼蠻族反而成為了優勢,時間來到5世紀西部皇帝直轄的領土越來越少,西羅馬皇帝從450年蠻族執政官裡李希梅爾掌權後就成為了傀儡。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五):匈人阿提拉席捲歐羅巴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的歐洲,黃色為東羅馬帝國

475年裡西梅爾去世,李希梅爾的繼任者奧多亞塞在隔年(476年)9月4日將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魯斯廢掉,自立為意大利國王,名存實亡數十年的西羅馬帝國正式告別了歷史。

文:晨讀歷史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