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前和都在建造各自的大型戰艦,自然是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不過只建成一艘胡德號),則是巴伐利亞級戰列艦。

"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前和都在建造各自的大型戰艦,自然是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不過只建成一艘胡德號),則是巴伐利亞級戰列艦。

俾斯麥的“Dad”
"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前和都在建造各自的大型戰艦,自然是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不過只建成一艘胡德號),則是巴伐利亞級戰列艦。

俾斯麥的“Dad”
俾斯麥的“Dad”

戰艦世界中的巴伐利亞號戰列艦

主炮:4座雙聯裝380mm主炮(注意不是381mm,德國取用的是)

副炮:16門150mm副炮(副炮口徑可能出現錯誤)

航速:21節

裝甲:A炮塔至D炮塔間的主防禦區間全長達到了艦體的58%。各主炮塔正面裝甲厚350毫米,側面厚250毫米,頂部厚100毫米,炮塔正面與頂部之間的傾斜裝甲厚200毫米,後部裝甲厚290毫米

"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前和都在建造各自的大型戰艦,自然是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不過只建成一艘胡德號),則是巴伐利亞級戰列艦。

俾斯麥的“Dad”
俾斯麥的“Dad”

戰艦世界中的巴伐利亞號戰列艦

主炮:4座雙聯裝380mm主炮(注意不是381mm,德國取用的是)

副炮:16門150mm副炮(副炮口徑可能出現錯誤)

航速:21節

裝甲:A炮塔至D炮塔間的主防禦區間全長達到了艦體的58%。各主炮塔正面裝甲厚350毫米,側面厚250毫米,頂部厚100毫米,炮塔正面與頂部之間的傾斜裝甲厚200毫米,後部裝甲厚290毫米

俾斯麥的“Dad”

設計建造及服役

1911年9月1日德國海軍會議上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採用5座350毫米雙聯裝炮塔;第二採用4座400毫米雙聯裝炮塔。德國海軍古德薩將軍支持第一方案,認為10門350毫米主炮的齊射能夠有效的打擊戰列艦。而且350毫米炮研發時間短,是最合適的佈局。但艦艇設計部長布魯克納從造船技術角度提出了反對:5座炮塔布置困難,中央炮塔斜向側射時炮口距上層建築較近,炮口衝擊波容易將探照燈、艦載艇等附屬設備破壞,5炮塔布局在艦體重量上難以平衡。布魯克納主張採用4炮塔方案,並稱這要比5炮塔方案節省700噸的排水量。但是時任公海艦隊總司令的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則對大型炮塔的軸承製造、火炮是否具有足夠的射界和便於裝填、主炮彈藥庫與鍋爐艙間距太近可能引起發射藥溫度過高等安全問題提出質疑,會議陷入僵局。古德薩提出4座350炮塔全水平佈置的折中方案,被提爾皮茨駁回。與會者逐漸傾向於8門400毫米炮方案。

(面對400,我只想說,你造的出來嗎?還有

噸位等問題,下一段有詳細簡介)

9月24日提爾皮茨再次招集會議,他指出海軍對400毫米炮的要求缺乏理性,而且從海軍艦隻的日常勤務和戰鬥運用來考察,要想掌握從305毫米口徑一躍至400毫米口徑火炮的操作技能也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如果強行開發400毫米炮,戰列艦的排水量將突破3萬噸,德國造船業對建造如此大的艦船還缺乏經驗和信心。但是他最後同意將討論結果報告給德皇威廉二世,由德皇來最終決斷 。

(還是德皇有最終決斷權啊,沒有經過德皇同

意的,都是違章)

1911年9月底,提爾皮茨向德皇威廉介紹了新式戰列艦的方案,兩套方案均採用類似的設計,標準排水量為28250噸,副炮為14門150毫米炮,另有10門88毫米防魚雷艇炮,採用三軸推進,中軸為柴油機動力,以增加續航力,動力系統還備有冷卻裝置。

1911年底,提爾皮茨又向威廉介紹了兩個進一步設計方案,第一個採用5座SM350毫米/L45炮塔,排水量29000噸,單艦預算造價5970萬帝國馬克,第二個採用4座400毫米炮塔,排水量超過29000噸,造價不低於6000萬帝國馬克。

威廉認為4座380毫米炮塔的戰列艦具有最優的性價比。1912年1月6日,最終決定採用排水量28100噸,8門380毫米/L45艦炮。

"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前和都在建造各自的大型戰艦,自然是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不過只建成一艘胡德號),則是巴伐利亞級戰列艦。

俾斯麥的“Dad”
俾斯麥的“Dad”

戰艦世界中的巴伐利亞號戰列艦

主炮:4座雙聯裝380mm主炮(注意不是381mm,德國取用的是)

副炮:16門150mm副炮(副炮口徑可能出現錯誤)

航速:21節

裝甲:A炮塔至D炮塔間的主防禦區間全長達到了艦體的58%。各主炮塔正面裝甲厚350毫米,側面厚250毫米,頂部厚100毫米,炮塔正面與頂部之間的傾斜裝甲厚200毫米,後部裝甲厚290毫米

俾斯麥的“Dad”

設計建造及服役

1911年9月1日德國海軍會議上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採用5座350毫米雙聯裝炮塔;第二採用4座400毫米雙聯裝炮塔。德國海軍古德薩將軍支持第一方案,認為10門350毫米主炮的齊射能夠有效的打擊戰列艦。而且350毫米炮研發時間短,是最合適的佈局。但艦艇設計部長布魯克納從造船技術角度提出了反對:5座炮塔布置困難,中央炮塔斜向側射時炮口距上層建築較近,炮口衝擊波容易將探照燈、艦載艇等附屬設備破壞,5炮塔布局在艦體重量上難以平衡。布魯克納主張採用4炮塔方案,並稱這要比5炮塔方案節省700噸的排水量。但是時任公海艦隊總司令的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則對大型炮塔的軸承製造、火炮是否具有足夠的射界和便於裝填、主炮彈藥庫與鍋爐艙間距太近可能引起發射藥溫度過高等安全問題提出質疑,會議陷入僵局。古德薩提出4座350炮塔全水平佈置的折中方案,被提爾皮茨駁回。與會者逐漸傾向於8門400毫米炮方案。

(面對400,我只想說,你造的出來嗎?還有

噸位等問題,下一段有詳細簡介)

9月24日提爾皮茨再次招集會議,他指出海軍對400毫米炮的要求缺乏理性,而且從海軍艦隻的日常勤務和戰鬥運用來考察,要想掌握從305毫米口徑一躍至400毫米口徑火炮的操作技能也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如果強行開發400毫米炮,戰列艦的排水量將突破3萬噸,德國造船業對建造如此大的艦船還缺乏經驗和信心。但是他最後同意將討論結果報告給德皇威廉二世,由德皇來最終決斷 。

(還是德皇有最終決斷權啊,沒有經過德皇同

意的,都是違章)

1911年9月底,提爾皮茨向德皇威廉介紹了新式戰列艦的方案,兩套方案均採用類似的設計,標準排水量為28250噸,副炮為14門150毫米炮,另有10門88毫米防魚雷艇炮,採用三軸推進,中軸為柴油機動力,以增加續航力,動力系統還備有冷卻裝置。

1911年底,提爾皮茨又向威廉介紹了兩個進一步設計方案,第一個採用5座SM350毫米/L45炮塔,排水量29000噸,單艦預算造價5970萬帝國馬克,第二個採用4座400毫米炮塔,排水量超過29000噸,造價不低於6000萬帝國馬克。

威廉認為4座380毫米炮塔的戰列艦具有最優的性價比。1912年1月6日,最終決定採用排水量28100噸,8門380毫米/L45艦炮。

俾斯麥的“Dad”

巴伐利亞級戰列艦最終只建成2艘,並且全部自沉在了斯帕卡灣

"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前和都在建造各自的大型戰艦,自然是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不過只建成一艘胡德號),則是巴伐利亞級戰列艦。

俾斯麥的“Dad”
俾斯麥的“Dad”

戰艦世界中的巴伐利亞號戰列艦

主炮:4座雙聯裝380mm主炮(注意不是381mm,德國取用的是)

副炮:16門150mm副炮(副炮口徑可能出現錯誤)

航速:21節

裝甲:A炮塔至D炮塔間的主防禦區間全長達到了艦體的58%。各主炮塔正面裝甲厚350毫米,側面厚250毫米,頂部厚100毫米,炮塔正面與頂部之間的傾斜裝甲厚200毫米,後部裝甲厚290毫米

俾斯麥的“Dad”

設計建造及服役

1911年9月1日德國海軍會議上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採用5座350毫米雙聯裝炮塔;第二採用4座400毫米雙聯裝炮塔。德國海軍古德薩將軍支持第一方案,認為10門350毫米主炮的齊射能夠有效的打擊戰列艦。而且350毫米炮研發時間短,是最合適的佈局。但艦艇設計部長布魯克納從造船技術角度提出了反對:5座炮塔布置困難,中央炮塔斜向側射時炮口距上層建築較近,炮口衝擊波容易將探照燈、艦載艇等附屬設備破壞,5炮塔布局在艦體重量上難以平衡。布魯克納主張採用4炮塔方案,並稱這要比5炮塔方案節省700噸的排水量。但是時任公海艦隊總司令的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則對大型炮塔的軸承製造、火炮是否具有足夠的射界和便於裝填、主炮彈藥庫與鍋爐艙間距太近可能引起發射藥溫度過高等安全問題提出質疑,會議陷入僵局。古德薩提出4座350炮塔全水平佈置的折中方案,被提爾皮茨駁回。與會者逐漸傾向於8門400毫米炮方案。

(面對400,我只想說,你造的出來嗎?還有

噸位等問題,下一段有詳細簡介)

9月24日提爾皮茨再次招集會議,他指出海軍對400毫米炮的要求缺乏理性,而且從海軍艦隻的日常勤務和戰鬥運用來考察,要想掌握從305毫米口徑一躍至400毫米口徑火炮的操作技能也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如果強行開發400毫米炮,戰列艦的排水量將突破3萬噸,德國造船業對建造如此大的艦船還缺乏經驗和信心。但是他最後同意將討論結果報告給德皇威廉二世,由德皇來最終決斷 。

(還是德皇有最終決斷權啊,沒有經過德皇同

意的,都是違章)

1911年9月底,提爾皮茨向德皇威廉介紹了新式戰列艦的方案,兩套方案均採用類似的設計,標準排水量為28250噸,副炮為14門150毫米炮,另有10門88毫米防魚雷艇炮,採用三軸推進,中軸為柴油機動力,以增加續航力,動力系統還備有冷卻裝置。

1911年底,提爾皮茨又向威廉介紹了兩個進一步設計方案,第一個採用5座SM350毫米/L45炮塔,排水量29000噸,單艦預算造價5970萬帝國馬克,第二個採用4座400毫米炮塔,排水量超過29000噸,造價不低於6000萬帝國馬克。

威廉認為4座380毫米炮塔的戰列艦具有最優的性價比。1912年1月6日,最終決定採用排水量28100噸,8門380毫米/L45艦炮。

俾斯麥的“Dad”

巴伐利亞級戰列艦最終只建成2艘,並且全部自沉在了斯帕卡灣

俾斯麥的“Dad”

個人感悟(有不同看法的可以說出來哦⊙∀⊙!)

裝甲防護堪稱一戰最強的一級戰列艦(德意志穹甲加持),火力也是非常的強大,並被後輩俾斯麥級戰列艦所借鑑,但巴伐利亞航速緩慢,並且德國的海岸線也就那個樣子,大力發展海軍本就不合適(潛艇是妥妥的),更何況還是發展戰列艦!這就決定了德國海軍要麼為威廉打下一片海域,要麼自沉在港,至於破襲作戰,跟英國人和美國人玩,潛艇再流批,不還是敗了嗎?大型戰艦突入大洋內作戰的結果就是無論你在哪都是死,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畢竟一次只能出動幾艘,而圍剿部隊一次卻是十幾幾十艘啊!所以德國的武器再怎麼精良,在美帝,牛牛的面前,數量才是你談話的資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