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奧迪A6L的官車這個身份就消失了,隨著消費主力的年輕化,越來越多車企開始向年輕化運動化靠攏,而曾經“文縐縐”的奧迪A6L也不例外,外觀內飾的造型都越來越激進,越來越時尚。

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不過儘管A6L很努力去改變自己來迎合市場的變化,消費者都不太願意為它買單,彷彿在今年1月份換代上市的它就是在揭開自己沒落的序幕似的,今年的1月份,奧迪A6L在萬眾期待之下正式上市,不過新款上市的A6L在銷量上卻出現了大跳水,在五月份,奧迪A6L僅僅賣出6208輛,同比大跌51%,今年1-5月份,累計銷量僅有4.2萬臺,同比下降27.5%。看到曾經與奔馳E級寶馬5系平起平坐的A6L慘遭攔腰,無不感到意外,跌幅之大簡直讓人大跌眼鏡。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按理說最遲換代上市的奧迪A6L應該最受歡迎的,時尚運動的外觀甩開寶馬5系幾條街,充滿科技氛圍的內飾不比E級差,拋棄了以往濃厚的商務風,換上運動大方的衣裳,按照奧迪官方的猜想,即便銷量不會上漲至少不會下跌,但是出來的結果卻讓廠家失望。坐擁眾多黑科技加持的奧迪A6L為何慘遭攔腰?今天就來分析下

更新換代時間晚:

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相對於競爭對手,奧迪A6L的更新換代顯得姍姍來遲,壓軸不一定是寶物,還有可能是廢物。寶馬5系與奔馳E級早早換代上市最有利之處就是可以早點接受市場的考驗。一個垂直換代的產品,是需要時間去進行驗證的,新A6L從上市至今還不過半年的時間,很多內在的“缺陷”還沒有被暴露出來,很多消費者都不願意花40多萬多當一個小白鼠。更多人寧願選擇已經經歷過時間考驗的產品。新A6L是否值得入手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終端優惠低

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為什麼上一代奧迪A6L的銷量成績這麼好呢?這一切都是建立於它比較大的終端優惠基礎上的,為了給新車讓路清庫存,老款A6L有著將近8萬的終端優惠,而換代之後的A6L優惠少,自然銷量就低了,在同等價位之上,消費者有著更好的選擇。

空間、動力在同級中無優勢,四驅系統被“閹割”。

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全新A6L雖然在空間尺寸上有所增加,不過競爭車型的尺寸同樣也有增加,作為中大型轎車,空間是一環非常重要的比拼點,奧迪A6L的空間尺寸上還與寶馬5系存在不少差距。

此外,奧迪A6L的動力組合也非常的差,全新一代奧迪A6L的動力在同級2.0T發動機上也是最弱的。最大功率僅為165kW,峰值扭矩350牛米,正常2.0T發動機應該有250Ps左右的馬力,奧迪A6L也僅有224Ps馬力。並且在變速箱上依然匹配了使用多年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抖動、異響、頓挫的問題依然存在。

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最後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四驅系統被閹割了。這點與奧迪Q5L的情況就非常相似;奧迪Q5L現在為什麼賣不過GLC賣不過X3了,那就是因為他的核心四驅系統被閹割了,它的全時四驅系統+託森式差速器被閹割成了適時四驅+多片離合器了,這樣嚴重的簡配還想要消費者為你買單?不存在的,

而A6L的情況也一樣,上一代的時四驅系統+託森式差速器也被簡配了。雖然多片離合器與託森式差速器對中大型轎車來說沒有多大影響,這對於精打細算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是很難接受的。另外新款奧迪A6L由後梯形連桿獨立懸架變成了五連桿獨立懸架,使得操控性變差也是很多消費者抱怨之處。

內置車機系統難用,輔助功能缺失

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不得不說這一代A6L的內飾很有科技感,個人也非常的喜歡這代的內飾設計,不過那三屏設計確實屢遭吐槽,好看是好看,但是很容易變成指紋收集器,後期打理起來也比較複雜。

另外奧迪的車機系統的實際體驗並不好,很多車主都反饋該系統的語音識別率非常低,實際可用性非常的低。

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5月只賣出6208輛車,王者變青銅?奧迪A6L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向主打科技的奧迪,在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上卻非常的不厚道,作為一臺幾十萬的豪華,併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道路交通標識這些都沒有配備,而是要花錢選裝,好的不學,保時捷那套選裝倒是學的挺精。

總結:在奧迪A6L上市那段時間,致癌門這些負面新聞也隨之被曝光,這就讓很多人避而遠之了,雖然奧迪A6L的售價比奔馳寶馬略低,但論產品力,A6L沒有明顯的優勢,造成這個結果也並不意外,如今,“奧迪新車上市不久必降價”的形象也已深入人心,恐怕只有降價才能換來銷量,不過打折時間長了,品牌影響力也會隨之打折,以價換量這個策略恐怕是弊大於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