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14日,全澳日均最高溫度突破39攝氏度。極端氣候在澳洲十分常見。直到殖民時代

我們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歐亞大陸上。然而,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最靠近歐亞大陸的西海岸和北海岸,第一次被繪製入地圖,介紹給文明世界的人類,都已經是18世紀初了。

18世紀的人類文明,在東亞部分,已經產生過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文藝巔峰;在歐洲部分,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建立,後來人類據此在數學方程式上論證了一顆叫“海王星”的行星存在。

而到18世紀末的澳大利亞,僅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在這片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的陸地上勞作,並沒有城市文明,更談不上學校這些文教機構。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14日,全澳日均最高溫度突破39攝氏度。極端氣候在澳洲十分常見。直到殖民時代

我們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歐亞大陸上。然而,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最靠近歐亞大陸的西海岸和北海岸,第一次被繪製入地圖,介紹給文明世界的人類,都已經是18世紀初了。

18世紀的人類文明,在東亞部分,已經產生過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文藝巔峰;在歐洲部分,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建立,後來人類據此在數學方程式上論證了一顆叫“海王星”的行星存在。

而到18世紀末的澳大利亞,僅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在這片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的陸地上勞作,並沒有城市文明,更談不上學校這些文教機構。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1922年拍攝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在1788年英國人在此建立殖民地之前,全澳僅有這樣的文明。

1788年,中國的人口正在突破3億人大關,每三年就有三四千讀書人通過考試中舉人。

此時,澳大利亞這片土地,剛剛被人類納入文明世界的版圖。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這才有了澳大利亞真正歷史的開端。因為公元1788年之前的澳大利亞歷史,澳洲本地歷史教科書也都稱之為“史前歷史”。

在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國家以後,掌握該國權力的以英國後裔居多。他們很擔心澳大利亞北邊的東南亞以及更遠一點的清王朝的華人,會佔據澳洲,於是出臺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規定,澳大利亞聯邦只允許白人移民流入。華人等黃種人不可以取得澳大利亞公民權。值得注意的是,白澳政策的出臺,和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政府的時間幾乎是同時。就是說,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亞的立國之基基本國策

在這樣的政策形勢下,澳大利亞不但不太可能接受中國留學生,就連在澳洲本土出生的華人都很難接受高等教育。

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當年也有澳大利亞華人希望子女能精通中西方兩方面的文化,想先送小孩回中國學學國學,大一點再回澳洲學習英文,早期也的確有很多華人如此操作。

但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建立之後,白澳政策的生效讓再有此想法的父母希望破滅。在澳華人不敢再將子女送回中國學習,因為一旦回到中國,日漸嚴苛的移民法將會拒絕他們的子女重回澳大利亞。

一切以白人優先的理念從澳大利亞的初等教育開始就體現的淋漓盡致。聯邦政府不但自己建的學校只用英語授課,還限制其他少數民族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自辦教育。澳洲白人當時毫不避諱歧視華人,將華人稱為“黃禍”。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14日,全澳日均最高溫度突破39攝氏度。極端氣候在澳洲十分常見。直到殖民時代

我們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歐亞大陸上。然而,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最靠近歐亞大陸的西海岸和北海岸,第一次被繪製入地圖,介紹給文明世界的人類,都已經是18世紀初了。

18世紀的人類文明,在東亞部分,已經產生過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文藝巔峰;在歐洲部分,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建立,後來人類據此在數學方程式上論證了一顆叫“海王星”的行星存在。

而到18世紀末的澳大利亞,僅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在這片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的陸地上勞作,並沒有城市文明,更談不上學校這些文教機構。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1922年拍攝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在1788年英國人在此建立殖民地之前,全澳僅有這樣的文明。

1788年,中國的人口正在突破3億人大關,每三年就有三四千讀書人通過考試中舉人。

此時,澳大利亞這片土地,剛剛被人類納入文明世界的版圖。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這才有了澳大利亞真正歷史的開端。因為公元1788年之前的澳大利亞歷史,澳洲本地歷史教科書也都稱之為“史前歷史”。

在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國家以後,掌握該國權力的以英國後裔居多。他們很擔心澳大利亞北邊的東南亞以及更遠一點的清王朝的華人,會佔據澳洲,於是出臺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規定,澳大利亞聯邦只允許白人移民流入。華人等黃種人不可以取得澳大利亞公民權。值得注意的是,白澳政策的出臺,和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政府的時間幾乎是同時。就是說,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亞的立國之基基本國策

在這樣的政策形勢下,澳大利亞不但不太可能接受中國留學生,就連在澳洲本土出生的華人都很難接受高等教育。

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當年也有澳大利亞華人希望子女能精通中西方兩方面的文化,想先送小孩回中國學學國學,大一點再回澳洲學習英文,早期也的確有很多華人如此操作。

但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建立之後,白澳政策的生效讓再有此想法的父母希望破滅。在澳華人不敢再將子女送回中國學習,因為一旦回到中國,日漸嚴苛的移民法將會拒絕他們的子女重回澳大利亞。

一切以白人優先的理念從澳大利亞的初等教育開始就體現的淋漓盡致。聯邦政府不但自己建的學校只用英語授課,還限制其他少數民族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自辦教育。澳洲白人當時毫不避諱歧視華人,將華人稱為“黃禍”。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醜化歧視華人的漫畫:華人額頭上寫著“害蟲”字樣

二十世紀初,華人曾在墨爾本等地創辦過幾所“中華小學”,但是由於聯邦政府的排斥和限制,華文學校很難維持。

自辦學校被多方限制,西方的主流教育又對華人多方排至,在這樣的情形下,在澳大利亞的華僑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極少。據一項統計,1933年時,在澳大利亞的1686名15-24歲華裔青年中,僅有17人在接受中高等教育。


2.從教育援助到教育產業化

二戰以後,澳大利亞的留學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拒不招收亞非拉留學生變為無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提供資助,甚至免收學費。

澳大利亞政府為何做出如此大的調整呢?

二戰後的美蘇兩大陣營爭霸中,兩大陣營在歐洲和東亞的分界線已經明朗,而兩大陣營在南亞和東南亞的爭奪卻十分膠著:東南亞多國有紅色武裝力量,蘇聯也積極爭取援助印度。

這種情況下,以英國為首的英聯邦國家出臺了“科倫坡計劃”,也就是英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科倫坡計劃則是主要面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培養的援助,以達到為英聯邦、乃至資本主義世界在冷戰中爭取該地區國家的目的。

隨著國際政治的變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外交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政府想通過與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關係來拓展海外貿易市場,提升澳大利亞的國際影響力。

在科倫坡計劃實施過程中,澳大利亞熱情滿滿。因為東南亞一旦失守,澳大利亞則面臨兵臨城下的危機。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14日,全澳日均最高溫度突破39攝氏度。極端氣候在澳洲十分常見。直到殖民時代

我們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歐亞大陸上。然而,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最靠近歐亞大陸的西海岸和北海岸,第一次被繪製入地圖,介紹給文明世界的人類,都已經是18世紀初了。

18世紀的人類文明,在東亞部分,已經產生過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文藝巔峰;在歐洲部分,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建立,後來人類據此在數學方程式上論證了一顆叫“海王星”的行星存在。

而到18世紀末的澳大利亞,僅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在這片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的陸地上勞作,並沒有城市文明,更談不上學校這些文教機構。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1922年拍攝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在1788年英國人在此建立殖民地之前,全澳僅有這樣的文明。

1788年,中國的人口正在突破3億人大關,每三年就有三四千讀書人通過考試中舉人。

此時,澳大利亞這片土地,剛剛被人類納入文明世界的版圖。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這才有了澳大利亞真正歷史的開端。因為公元1788年之前的澳大利亞歷史,澳洲本地歷史教科書也都稱之為“史前歷史”。

在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國家以後,掌握該國權力的以英國後裔居多。他們很擔心澳大利亞北邊的東南亞以及更遠一點的清王朝的華人,會佔據澳洲,於是出臺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規定,澳大利亞聯邦只允許白人移民流入。華人等黃種人不可以取得澳大利亞公民權。值得注意的是,白澳政策的出臺,和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政府的時間幾乎是同時。就是說,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亞的立國之基基本國策

在這樣的政策形勢下,澳大利亞不但不太可能接受中國留學生,就連在澳洲本土出生的華人都很難接受高等教育。

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當年也有澳大利亞華人希望子女能精通中西方兩方面的文化,想先送小孩回中國學學國學,大一點再回澳洲學習英文,早期也的確有很多華人如此操作。

但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建立之後,白澳政策的生效讓再有此想法的父母希望破滅。在澳華人不敢再將子女送回中國學習,因為一旦回到中國,日漸嚴苛的移民法將會拒絕他們的子女重回澳大利亞。

一切以白人優先的理念從澳大利亞的初等教育開始就體現的淋漓盡致。聯邦政府不但自己建的學校只用英語授課,還限制其他少數民族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自辦教育。澳洲白人當時毫不避諱歧視華人,將華人稱為“黃禍”。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醜化歧視華人的漫畫:華人額頭上寫著“害蟲”字樣

二十世紀初,華人曾在墨爾本等地創辦過幾所“中華小學”,但是由於聯邦政府的排斥和限制,華文學校很難維持。

自辦學校被多方限制,西方的主流教育又對華人多方排至,在這樣的情形下,在澳大利亞的華僑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極少。據一項統計,1933年時,在澳大利亞的1686名15-24歲華裔青年中,僅有17人在接受中高等教育。


2.從教育援助到教育產業化

二戰以後,澳大利亞的留學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拒不招收亞非拉留學生變為無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提供資助,甚至免收學費。

澳大利亞政府為何做出如此大的調整呢?

二戰後的美蘇兩大陣營爭霸中,兩大陣營在歐洲和東亞的分界線已經明朗,而兩大陣營在南亞和東南亞的爭奪卻十分膠著:東南亞多國有紅色武裝力量,蘇聯也積極爭取援助印度。

這種情況下,以英國為首的英聯邦國家出臺了“科倫坡計劃”,也就是英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科倫坡計劃則是主要面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培養的援助,以達到為英聯邦、乃至資本主義世界在冷戰中爭取該地區國家的目的。

隨著國際政治的變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外交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政府想通過與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關係來拓展海外貿易市場,提升澳大利亞的國際影響力。

在科倫坡計劃實施過程中,澳大利亞熱情滿滿。因為東南亞一旦失守,澳大利亞則面臨兵臨城下的危機。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為科倫坡計劃發行的郵票和首日封

1951年開始,澳大利亞按照科倫坡計劃開始援助以南亞和東南亞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教育,挑選部分貧困地區的海外學生,為他們提供獎學金,支持他們來澳大利亞留學。在計劃實施的15年中,每年赴澳留學的海外留學生從每年1000名增加到每年5000名。

出於爭奪南亞、東南亞地區青年人才的需要,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的留學教育還是著重於援助。來澳留學生有的可以全免學費,有的僅需要支付成本的10-20%,其餘由澳政府承擔。

隨著冷戰接近尾聲,加之澳大利亞在20世紀八十年代經濟衰退,澳政府不得不把援助式的留學教育轉變為商品式的留學教育,澳大利亞留學開始全面收費。這一收費不得了,澳大利亞發現這買賣還真賺錢!

自此,澳洲開啟了留學生教育的產業化的不歸路!

自1982年以來,澳大利亞的留學產業年均增長約14%。作為一種產業,留學產業的確一路飆升。這時,澳大利亞人就把留學教育作為一種服務產品,同礦產、工業品等出口產品一樣,計算其出口價值。

本星君讀書的時候,地理書上介紹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產、農牧業產品和旅遊服務業,這三大產業被稱為澳大利亞三大出口支柱。實際上,早在2007年,留學產業已經超過旅遊業,成為三大出口支柱之一了,也成了澳大利亞人的一顆寶貝搖錢樹。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14日,全澳日均最高溫度突破39攝氏度。極端氣候在澳洲十分常見。直到殖民時代

我們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歐亞大陸上。然而,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最靠近歐亞大陸的西海岸和北海岸,第一次被繪製入地圖,介紹給文明世界的人類,都已經是18世紀初了。

18世紀的人類文明,在東亞部分,已經產生過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文藝巔峰;在歐洲部分,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建立,後來人類據此在數學方程式上論證了一顆叫“海王星”的行星存在。

而到18世紀末的澳大利亞,僅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在這片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的陸地上勞作,並沒有城市文明,更談不上學校這些文教機構。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1922年拍攝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在1788年英國人在此建立殖民地之前,全澳僅有這樣的文明。

1788年,中國的人口正在突破3億人大關,每三年就有三四千讀書人通過考試中舉人。

此時,澳大利亞這片土地,剛剛被人類納入文明世界的版圖。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這才有了澳大利亞真正歷史的開端。因為公元1788年之前的澳大利亞歷史,澳洲本地歷史教科書也都稱之為“史前歷史”。

在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國家以後,掌握該國權力的以英國後裔居多。他們很擔心澳大利亞北邊的東南亞以及更遠一點的清王朝的華人,會佔據澳洲,於是出臺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規定,澳大利亞聯邦只允許白人移民流入。華人等黃種人不可以取得澳大利亞公民權。值得注意的是,白澳政策的出臺,和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政府的時間幾乎是同時。就是說,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亞的立國之基基本國策

在這樣的政策形勢下,澳大利亞不但不太可能接受中國留學生,就連在澳洲本土出生的華人都很難接受高等教育。

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當年也有澳大利亞華人希望子女能精通中西方兩方面的文化,想先送小孩回中國學學國學,大一點再回澳洲學習英文,早期也的確有很多華人如此操作。

但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建立之後,白澳政策的生效讓再有此想法的父母希望破滅。在澳華人不敢再將子女送回中國學習,因為一旦回到中國,日漸嚴苛的移民法將會拒絕他們的子女重回澳大利亞。

一切以白人優先的理念從澳大利亞的初等教育開始就體現的淋漓盡致。聯邦政府不但自己建的學校只用英語授課,還限制其他少數民族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自辦教育。澳洲白人當時毫不避諱歧視華人,將華人稱為“黃禍”。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醜化歧視華人的漫畫:華人額頭上寫著“害蟲”字樣

二十世紀初,華人曾在墨爾本等地創辦過幾所“中華小學”,但是由於聯邦政府的排斥和限制,華文學校很難維持。

自辦學校被多方限制,西方的主流教育又對華人多方排至,在這樣的情形下,在澳大利亞的華僑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極少。據一項統計,1933年時,在澳大利亞的1686名15-24歲華裔青年中,僅有17人在接受中高等教育。


2.從教育援助到教育產業化

二戰以後,澳大利亞的留學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拒不招收亞非拉留學生變為無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提供資助,甚至免收學費。

澳大利亞政府為何做出如此大的調整呢?

二戰後的美蘇兩大陣營爭霸中,兩大陣營在歐洲和東亞的分界線已經明朗,而兩大陣營在南亞和東南亞的爭奪卻十分膠著:東南亞多國有紅色武裝力量,蘇聯也積極爭取援助印度。

這種情況下,以英國為首的英聯邦國家出臺了“科倫坡計劃”,也就是英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科倫坡計劃則是主要面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培養的援助,以達到為英聯邦、乃至資本主義世界在冷戰中爭取該地區國家的目的。

隨著國際政治的變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外交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政府想通過與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關係來拓展海外貿易市場,提升澳大利亞的國際影響力。

在科倫坡計劃實施過程中,澳大利亞熱情滿滿。因為東南亞一旦失守,澳大利亞則面臨兵臨城下的危機。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為科倫坡計劃發行的郵票和首日封

1951年開始,澳大利亞按照科倫坡計劃開始援助以南亞和東南亞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教育,挑選部分貧困地區的海外學生,為他們提供獎學金,支持他們來澳大利亞留學。在計劃實施的15年中,每年赴澳留學的海外留學生從每年1000名增加到每年5000名。

出於爭奪南亞、東南亞地區青年人才的需要,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的留學教育還是著重於援助。來澳留學生有的可以全免學費,有的僅需要支付成本的10-20%,其餘由澳政府承擔。

隨著冷戰接近尾聲,加之澳大利亞在20世紀八十年代經濟衰退,澳政府不得不把援助式的留學教育轉變為商品式的留學教育,澳大利亞留學開始全面收費。這一收費不得了,澳大利亞發現這買賣還真賺錢!

自此,澳洲開啟了留學生教育的產業化的不歸路!

自1982年以來,澳大利亞的留學產業年均增長約14%。作為一種產業,留學產業的確一路飆升。這時,澳大利亞人就把留學教育作為一種服務產品,同礦產、工業品等出口產品一樣,計算其出口價值。

本星君讀書的時候,地理書上介紹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產、農牧業產品和旅遊服務業,這三大產業被稱為澳大利亞三大出口支柱。實際上,早在2007年,留學產業已經超過旅遊業,成為三大出口支柱之一了,也成了澳大利亞人的一顆寶貝搖錢樹。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高校僱員三十年間翻了番,說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急劇擴張


3.產業化的留學教育,已經成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

澳大利亞留學教育的一路飆升,背後是澳政府一系列奸狡的騷操作。

澳大利亞一度是全球極少數幾個把留學生身份與接納移民掛鉤的國家之一。也就說,外國人如果選擇在澳大利亞留學的話,會很大提高他成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澳大利亞把留學名額和永久居民身份捆綁銷售。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14日,全澳日均最高溫度突破39攝氏度。極端氣候在澳洲十分常見。直到殖民時代

我們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歐亞大陸上。然而,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最靠近歐亞大陸的西海岸和北海岸,第一次被繪製入地圖,介紹給文明世界的人類,都已經是18世紀初了。

18世紀的人類文明,在東亞部分,已經產生過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文藝巔峰;在歐洲部分,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建立,後來人類據此在數學方程式上論證了一顆叫“海王星”的行星存在。

而到18世紀末的澳大利亞,僅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在這片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的陸地上勞作,並沒有城市文明,更談不上學校這些文教機構。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1922年拍攝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在1788年英國人在此建立殖民地之前,全澳僅有這樣的文明。

1788年,中國的人口正在突破3億人大關,每三年就有三四千讀書人通過考試中舉人。

此時,澳大利亞這片土地,剛剛被人類納入文明世界的版圖。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這才有了澳大利亞真正歷史的開端。因為公元1788年之前的澳大利亞歷史,澳洲本地歷史教科書也都稱之為“史前歷史”。

在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國家以後,掌握該國權力的以英國後裔居多。他們很擔心澳大利亞北邊的東南亞以及更遠一點的清王朝的華人,會佔據澳洲,於是出臺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規定,澳大利亞聯邦只允許白人移民流入。華人等黃種人不可以取得澳大利亞公民權。值得注意的是,白澳政策的出臺,和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政府的時間幾乎是同時。就是說,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亞的立國之基基本國策

在這樣的政策形勢下,澳大利亞不但不太可能接受中國留學生,就連在澳洲本土出生的華人都很難接受高等教育。

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當年也有澳大利亞華人希望子女能精通中西方兩方面的文化,想先送小孩回中國學學國學,大一點再回澳洲學習英文,早期也的確有很多華人如此操作。

但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建立之後,白澳政策的生效讓再有此想法的父母希望破滅。在澳華人不敢再將子女送回中國學習,因為一旦回到中國,日漸嚴苛的移民法將會拒絕他們的子女重回澳大利亞。

一切以白人優先的理念從澳大利亞的初等教育開始就體現的淋漓盡致。聯邦政府不但自己建的學校只用英語授課,還限制其他少數民族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自辦教育。澳洲白人當時毫不避諱歧視華人,將華人稱為“黃禍”。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醜化歧視華人的漫畫:華人額頭上寫著“害蟲”字樣

二十世紀初,華人曾在墨爾本等地創辦過幾所“中華小學”,但是由於聯邦政府的排斥和限制,華文學校很難維持。

自辦學校被多方限制,西方的主流教育又對華人多方排至,在這樣的情形下,在澳大利亞的華僑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極少。據一項統計,1933年時,在澳大利亞的1686名15-24歲華裔青年中,僅有17人在接受中高等教育。


2.從教育援助到教育產業化

二戰以後,澳大利亞的留學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拒不招收亞非拉留學生變為無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提供資助,甚至免收學費。

澳大利亞政府為何做出如此大的調整呢?

二戰後的美蘇兩大陣營爭霸中,兩大陣營在歐洲和東亞的分界線已經明朗,而兩大陣營在南亞和東南亞的爭奪卻十分膠著:東南亞多國有紅色武裝力量,蘇聯也積極爭取援助印度。

這種情況下,以英國為首的英聯邦國家出臺了“科倫坡計劃”,也就是英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科倫坡計劃則是主要面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培養的援助,以達到為英聯邦、乃至資本主義世界在冷戰中爭取該地區國家的目的。

隨著國際政治的變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外交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政府想通過與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關係來拓展海外貿易市場,提升澳大利亞的國際影響力。

在科倫坡計劃實施過程中,澳大利亞熱情滿滿。因為東南亞一旦失守,澳大利亞則面臨兵臨城下的危機。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為科倫坡計劃發行的郵票和首日封

1951年開始,澳大利亞按照科倫坡計劃開始援助以南亞和東南亞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教育,挑選部分貧困地區的海外學生,為他們提供獎學金,支持他們來澳大利亞留學。在計劃實施的15年中,每年赴澳留學的海外留學生從每年1000名增加到每年5000名。

出於爭奪南亞、東南亞地區青年人才的需要,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的留學教育還是著重於援助。來澳留學生有的可以全免學費,有的僅需要支付成本的10-20%,其餘由澳政府承擔。

隨著冷戰接近尾聲,加之澳大利亞在20世紀八十年代經濟衰退,澳政府不得不把援助式的留學教育轉變為商品式的留學教育,澳大利亞留學開始全面收費。這一收費不得了,澳大利亞發現這買賣還真賺錢!

自此,澳洲開啟了留學生教育的產業化的不歸路!

自1982年以來,澳大利亞的留學產業年均增長約14%。作為一種產業,留學產業的確一路飆升。這時,澳大利亞人就把留學教育作為一種服務產品,同礦產、工業品等出口產品一樣,計算其出口價值。

本星君讀書的時候,地理書上介紹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產、農牧業產品和旅遊服務業,這三大產業被稱為澳大利亞三大出口支柱。實際上,早在2007年,留學產業已經超過旅遊業,成為三大出口支柱之一了,也成了澳大利亞人的一顆寶貝搖錢樹。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高校僱員三十年間翻了番,說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急劇擴張


3.產業化的留學教育,已經成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

澳大利亞留學教育的一路飆升,背後是澳政府一系列奸狡的騷操作。

澳大利亞一度是全球極少數幾個把留學生身份與接納移民掛鉤的國家之一。也就說,外國人如果選擇在澳大利亞留學的話,會很大提高他成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澳大利亞把留學名額和永久居民身份捆綁銷售。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政府熱衷留學營銷,這是澳政府官方網站推介赴澳留學的頁面,右上角澳大利亞國徽證明其為政府官網

恰好,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產業化的起初階段,正逢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完成,大量東亞和東南亞新富豪望子成龍心切的時候。巨大的留學市場給了澳大利亞天賜的良機。

2017年,澳大利亞的國際教育活動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增長高達22%,這是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增長。

2017年留學教育產業為澳大利亞的經濟貢獻了322億澳元(約合1560億人民幣)。

這個數據有多大呢?中國的吉林省人口和澳大利亞全國人口比較接近(吉林省2700萬人,澳大利亞2300萬人),2017年吉林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包括小學、中學、高校和職教等等,總共是658.67億人民幣,這僅僅是澳大利亞留學產業產值的42%。

當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留學市場不再誘人的時候,一個更大的市場出現在澳大利亞面前,這就是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

須知,華人在全球幾乎是最願意為下一代教育付出的民族,這基本上算得上民族性格了。這一民族性格,讓距離中國較近的澳大利亞受益良多。

就中國留學生而言,更近的飛行距離、更小的時差,讓澳大利亞已經超過老大哥英國,成為中國學生第二大的留學目的地。

中國留學生已經佔赴澳留學生的30%,超過了第二名(印度)到第六名的總和。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14日,全澳日均最高溫度突破39攝氏度。極端氣候在澳洲十分常見。直到殖民時代

我們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歐亞大陸上。然而,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最靠近歐亞大陸的西海岸和北海岸,第一次被繪製入地圖,介紹給文明世界的人類,都已經是18世紀初了。

18世紀的人類文明,在東亞部分,已經產生過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文藝巔峰;在歐洲部分,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建立,後來人類據此在數學方程式上論證了一顆叫“海王星”的行星存在。

而到18世紀末的澳大利亞,僅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在這片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的陸地上勞作,並沒有城市文明,更談不上學校這些文教機構。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1922年拍攝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在1788年英國人在此建立殖民地之前,全澳僅有這樣的文明。

1788年,中國的人口正在突破3億人大關,每三年就有三四千讀書人通過考試中舉人。

此時,澳大利亞這片土地,剛剛被人類納入文明世界的版圖。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這才有了澳大利亞真正歷史的開端。因為公元1788年之前的澳大利亞歷史,澳洲本地歷史教科書也都稱之為“史前歷史”。

在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國家以後,掌握該國權力的以英國後裔居多。他們很擔心澳大利亞北邊的東南亞以及更遠一點的清王朝的華人,會佔據澳洲,於是出臺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規定,澳大利亞聯邦只允許白人移民流入。華人等黃種人不可以取得澳大利亞公民權。值得注意的是,白澳政策的出臺,和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政府的時間幾乎是同時。就是說,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亞的立國之基基本國策

在這樣的政策形勢下,澳大利亞不但不太可能接受中國留學生,就連在澳洲本土出生的華人都很難接受高等教育。

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當年也有澳大利亞華人希望子女能精通中西方兩方面的文化,想先送小孩回中國學學國學,大一點再回澳洲學習英文,早期也的確有很多華人如此操作。

但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建立之後,白澳政策的生效讓再有此想法的父母希望破滅。在澳華人不敢再將子女送回中國學習,因為一旦回到中國,日漸嚴苛的移民法將會拒絕他們的子女重回澳大利亞。

一切以白人優先的理念從澳大利亞的初等教育開始就體現的淋漓盡致。聯邦政府不但自己建的學校只用英語授課,還限制其他少數民族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自辦教育。澳洲白人當時毫不避諱歧視華人,將華人稱為“黃禍”。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醜化歧視華人的漫畫:華人額頭上寫著“害蟲”字樣

二十世紀初,華人曾在墨爾本等地創辦過幾所“中華小學”,但是由於聯邦政府的排斥和限制,華文學校很難維持。

自辦學校被多方限制,西方的主流教育又對華人多方排至,在這樣的情形下,在澳大利亞的華僑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極少。據一項統計,1933年時,在澳大利亞的1686名15-24歲華裔青年中,僅有17人在接受中高等教育。


2.從教育援助到教育產業化

二戰以後,澳大利亞的留學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拒不招收亞非拉留學生變為無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提供資助,甚至免收學費。

澳大利亞政府為何做出如此大的調整呢?

二戰後的美蘇兩大陣營爭霸中,兩大陣營在歐洲和東亞的分界線已經明朗,而兩大陣營在南亞和東南亞的爭奪卻十分膠著:東南亞多國有紅色武裝力量,蘇聯也積極爭取援助印度。

這種情況下,以英國為首的英聯邦國家出臺了“科倫坡計劃”,也就是英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科倫坡計劃則是主要面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培養的援助,以達到為英聯邦、乃至資本主義世界在冷戰中爭取該地區國家的目的。

隨著國際政治的變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外交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政府想通過與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關係來拓展海外貿易市場,提升澳大利亞的國際影響力。

在科倫坡計劃實施過程中,澳大利亞熱情滿滿。因為東南亞一旦失守,澳大利亞則面臨兵臨城下的危機。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為科倫坡計劃發行的郵票和首日封

1951年開始,澳大利亞按照科倫坡計劃開始援助以南亞和東南亞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教育,挑選部分貧困地區的海外學生,為他們提供獎學金,支持他們來澳大利亞留學。在計劃實施的15年中,每年赴澳留學的海外留學生從每年1000名增加到每年5000名。

出於爭奪南亞、東南亞地區青年人才的需要,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的留學教育還是著重於援助。來澳留學生有的可以全免學費,有的僅需要支付成本的10-20%,其餘由澳政府承擔。

隨著冷戰接近尾聲,加之澳大利亞在20世紀八十年代經濟衰退,澳政府不得不把援助式的留學教育轉變為商品式的留學教育,澳大利亞留學開始全面收費。這一收費不得了,澳大利亞發現這買賣還真賺錢!

自此,澳洲開啟了留學生教育的產業化的不歸路!

自1982年以來,澳大利亞的留學產業年均增長約14%。作為一種產業,留學產業的確一路飆升。這時,澳大利亞人就把留學教育作為一種服務產品,同礦產、工業品等出口產品一樣,計算其出口價值。

本星君讀書的時候,地理書上介紹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產、農牧業產品和旅遊服務業,這三大產業被稱為澳大利亞三大出口支柱。實際上,早在2007年,留學產業已經超過旅遊業,成為三大出口支柱之一了,也成了澳大利亞人的一顆寶貝搖錢樹。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高校僱員三十年間翻了番,說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急劇擴張


3.產業化的留學教育,已經成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

澳大利亞留學教育的一路飆升,背後是澳政府一系列奸狡的騷操作。

澳大利亞一度是全球極少數幾個把留學生身份與接納移民掛鉤的國家之一。也就說,外國人如果選擇在澳大利亞留學的話,會很大提高他成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澳大利亞把留學名額和永久居民身份捆綁銷售。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政府熱衷留學營銷,這是澳政府官方網站推介赴澳留學的頁面,右上角澳大利亞國徽證明其為政府官網

恰好,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產業化的起初階段,正逢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完成,大量東亞和東南亞新富豪望子成龍心切的時候。巨大的留學市場給了澳大利亞天賜的良機。

2017年,澳大利亞的國際教育活動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增長高達22%,這是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增長。

2017年留學教育產業為澳大利亞的經濟貢獻了322億澳元(約合1560億人民幣)。

這個數據有多大呢?中國的吉林省人口和澳大利亞全國人口比較接近(吉林省2700萬人,澳大利亞2300萬人),2017年吉林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包括小學、中學、高校和職教等等,總共是658.67億人民幣,這僅僅是澳大利亞留學產業產值的42%。

當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留學市場不再誘人的時候,一個更大的市場出現在澳大利亞面前,這就是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

須知,華人在全球幾乎是最願意為下一代教育付出的民族,這基本上算得上民族性格了。這一民族性格,讓距離中國較近的澳大利亞受益良多。

就中國留學生而言,更近的飛行距離、更小的時差,讓澳大利亞已經超過老大哥英國,成為中國學生第二大的留學目的地。

中國留學生已經佔赴澳留學生的30%,超過了第二名(印度)到第六名的總和。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4.澳大利亞留學有多貴?

2017年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入學人數增長了13%,達到62.4萬人的高點。而國際教育產業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增長了22%。這倆數據一對比,讓不少留學生家長捏把汗:

國際教育產業的經濟影響增長速度(22%)大大超過了留學生的入學人數增速(13%)。這表明,外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的生活成本和學費支出都大大增加了。

根據英國一家國際教育市場諮詢公司調查結論,現在留澳學生每年需要支出19830澳元(約合9.6萬人民幣)的生活費。

澳大利亞留學生的學費也有逐年遞增的趨勢,2017年,全澳大利亞只有三所大學沒有增加學費。

2015年在澳讀本科的留學生平均學費為26258澳元/年,2016年漲到28064澳元/年,2017年再次提升到29235澳元/年(約合14.17萬人民幣)。

中國目前的普通高校學費也就是5000元/年左右。按一個班30個學生建制的話,基本上中國大學裡面一個班的學費夠得上一名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本科生的學費。

而如果想要在澳大利亞讀研究生的話,讀碩士的學費在20000至37000澳元之間,博士的學費在14000至37000澳元之間。

按照上面的數據,一個本科生在澳大利亞的生活費和學費加在一起,每年就要開支25萬元人民幣。

天價的留學費用並沒有阻止外國留學生來澳大利亞。最新的數據是,在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已經突破八十萬了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14日,全澳日均最高溫度突破39攝氏度。極端氣候在澳洲十分常見。直到殖民時代

我們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歐亞大陸上。然而,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最靠近歐亞大陸的西海岸和北海岸,第一次被繪製入地圖,介紹給文明世界的人類,都已經是18世紀初了。

18世紀的人類文明,在東亞部分,已經產生過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文藝巔峰;在歐洲部分,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建立,後來人類據此在數學方程式上論證了一顆叫“海王星”的行星存在。

而到18世紀末的澳大利亞,僅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在這片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的陸地上勞作,並沒有城市文明,更談不上學校這些文教機構。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1922年拍攝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在1788年英國人在此建立殖民地之前,全澳僅有這樣的文明。

1788年,中國的人口正在突破3億人大關,每三年就有三四千讀書人通過考試中舉人。

此時,澳大利亞這片土地,剛剛被人類納入文明世界的版圖。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這才有了澳大利亞真正歷史的開端。因為公元1788年之前的澳大利亞歷史,澳洲本地歷史教科書也都稱之為“史前歷史”。

在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國家以後,掌握該國權力的以英國後裔居多。他們很擔心澳大利亞北邊的東南亞以及更遠一點的清王朝的華人,會佔據澳洲,於是出臺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規定,澳大利亞聯邦只允許白人移民流入。華人等黃種人不可以取得澳大利亞公民權。值得注意的是,白澳政策的出臺,和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政府的時間幾乎是同時。就是說,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亞的立國之基基本國策

在這樣的政策形勢下,澳大利亞不但不太可能接受中國留學生,就連在澳洲本土出生的華人都很難接受高等教育。

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當年也有澳大利亞華人希望子女能精通中西方兩方面的文化,想先送小孩回中國學學國學,大一點再回澳洲學習英文,早期也的確有很多華人如此操作。

但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建立之後,白澳政策的生效讓再有此想法的父母希望破滅。在澳華人不敢再將子女送回中國學習,因為一旦回到中國,日漸嚴苛的移民法將會拒絕他們的子女重回澳大利亞。

一切以白人優先的理念從澳大利亞的初等教育開始就體現的淋漓盡致。聯邦政府不但自己建的學校只用英語授課,還限制其他少數民族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自辦教育。澳洲白人當時毫不避諱歧視華人,將華人稱為“黃禍”。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醜化歧視華人的漫畫:華人額頭上寫著“害蟲”字樣

二十世紀初,華人曾在墨爾本等地創辦過幾所“中華小學”,但是由於聯邦政府的排斥和限制,華文學校很難維持。

自辦學校被多方限制,西方的主流教育又對華人多方排至,在這樣的情形下,在澳大利亞的華僑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極少。據一項統計,1933年時,在澳大利亞的1686名15-24歲華裔青年中,僅有17人在接受中高等教育。


2.從教育援助到教育產業化

二戰以後,澳大利亞的留學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拒不招收亞非拉留學生變為無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提供資助,甚至免收學費。

澳大利亞政府為何做出如此大的調整呢?

二戰後的美蘇兩大陣營爭霸中,兩大陣營在歐洲和東亞的分界線已經明朗,而兩大陣營在南亞和東南亞的爭奪卻十分膠著:東南亞多國有紅色武裝力量,蘇聯也積極爭取援助印度。

這種情況下,以英國為首的英聯邦國家出臺了“科倫坡計劃”,也就是英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科倫坡計劃則是主要面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培養的援助,以達到為英聯邦、乃至資本主義世界在冷戰中爭取該地區國家的目的。

隨著國際政治的變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外交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政府想通過與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關係來拓展海外貿易市場,提升澳大利亞的國際影響力。

在科倫坡計劃實施過程中,澳大利亞熱情滿滿。因為東南亞一旦失守,澳大利亞則面臨兵臨城下的危機。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為科倫坡計劃發行的郵票和首日封

1951年開始,澳大利亞按照科倫坡計劃開始援助以南亞和東南亞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教育,挑選部分貧困地區的海外學生,為他們提供獎學金,支持他們來澳大利亞留學。在計劃實施的15年中,每年赴澳留學的海外留學生從每年1000名增加到每年5000名。

出於爭奪南亞、東南亞地區青年人才的需要,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的留學教育還是著重於援助。來澳留學生有的可以全免學費,有的僅需要支付成本的10-20%,其餘由澳政府承擔。

隨著冷戰接近尾聲,加之澳大利亞在20世紀八十年代經濟衰退,澳政府不得不把援助式的留學教育轉變為商品式的留學教育,澳大利亞留學開始全面收費。這一收費不得了,澳大利亞發現這買賣還真賺錢!

自此,澳洲開啟了留學生教育的產業化的不歸路!

自1982年以來,澳大利亞的留學產業年均增長約14%。作為一種產業,留學產業的確一路飆升。這時,澳大利亞人就把留學教育作為一種服務產品,同礦產、工業品等出口產品一樣,計算其出口價值。

本星君讀書的時候,地理書上介紹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產、農牧業產品和旅遊服務業,這三大產業被稱為澳大利亞三大出口支柱。實際上,早在2007年,留學產業已經超過旅遊業,成為三大出口支柱之一了,也成了澳大利亞人的一顆寶貝搖錢樹。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高校僱員三十年間翻了番,說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急劇擴張


3.產業化的留學教育,已經成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

澳大利亞留學教育的一路飆升,背後是澳政府一系列奸狡的騷操作。

澳大利亞一度是全球極少數幾個把留學生身份與接納移民掛鉤的國家之一。也就說,外國人如果選擇在澳大利亞留學的話,會很大提高他成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澳大利亞把留學名額和永久居民身份捆綁銷售。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政府熱衷留學營銷,這是澳政府官方網站推介赴澳留學的頁面,右上角澳大利亞國徽證明其為政府官網

恰好,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產業化的起初階段,正逢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完成,大量東亞和東南亞新富豪望子成龍心切的時候。巨大的留學市場給了澳大利亞天賜的良機。

2017年,澳大利亞的國際教育活動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增長高達22%,這是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增長。

2017年留學教育產業為澳大利亞的經濟貢獻了322億澳元(約合1560億人民幣)。

這個數據有多大呢?中國的吉林省人口和澳大利亞全國人口比較接近(吉林省2700萬人,澳大利亞2300萬人),2017年吉林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包括小學、中學、高校和職教等等,總共是658.67億人民幣,這僅僅是澳大利亞留學產業產值的42%。

當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留學市場不再誘人的時候,一個更大的市場出現在澳大利亞面前,這就是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

須知,華人在全球幾乎是最願意為下一代教育付出的民族,這基本上算得上民族性格了。這一民族性格,讓距離中國較近的澳大利亞受益良多。

就中國留學生而言,更近的飛行距離、更小的時差,讓澳大利亞已經超過老大哥英國,成為中國學生第二大的留學目的地。

中國留學生已經佔赴澳留學生的30%,超過了第二名(印度)到第六名的總和。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4.澳大利亞留學有多貴?

2017年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入學人數增長了13%,達到62.4萬人的高點。而國際教育產業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增長了22%。這倆數據一對比,讓不少留學生家長捏把汗:

國際教育產業的經濟影響增長速度(22%)大大超過了留學生的入學人數增速(13%)。這表明,外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的生活成本和學費支出都大大增加了。

根據英國一家國際教育市場諮詢公司調查結論,現在留澳學生每年需要支出19830澳元(約合9.6萬人民幣)的生活費。

澳大利亞留學生的學費也有逐年遞增的趨勢,2017年,全澳大利亞只有三所大學沒有增加學費。

2015年在澳讀本科的留學生平均學費為26258澳元/年,2016年漲到28064澳元/年,2017年再次提升到29235澳元/年(約合14.17萬人民幣)。

中國目前的普通高校學費也就是5000元/年左右。按一個班30個學生建制的話,基本上中國大學裡面一個班的學費夠得上一名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本科生的學費。

而如果想要在澳大利亞讀研究生的話,讀碩士的學費在20000至37000澳元之間,博士的學費在14000至37000澳元之間。

按照上面的數據,一個本科生在澳大利亞的生活費和學費加在一起,每年就要開支25萬元人民幣。

天價的留學費用並沒有阻止外國留學生來澳大利亞。最新的數據是,在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已經突破八十萬了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4年間,澳大利亞留學生規模急劇擴張了8倍,留學產業進入瘋狂飆升階段

這樣的天價學費,不會引起澳大利亞本地學生的不滿嗎?的確不會。因為在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來澳大利亞留的外國學生和澳大利亞本土學生之間的學費差距達到4倍!

比如,在悉尼大學法學院讀本科,澳洲本地學生的學費是每年1萬美元,而留學生的學費是每年4萬美元。留學生1年的學費是本土學生4年學費的總和。同樣,在墨爾本大學,讀基礎學科本科學位,本土學生的學費約8,500美元,而留學生高達35,500美元。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14日,全澳日均最高溫度突破39攝氏度。極端氣候在澳洲十分常見。直到殖民時代

我們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歐亞大陸上。然而,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最靠近歐亞大陸的西海岸和北海岸,第一次被繪製入地圖,介紹給文明世界的人類,都已經是18世紀初了。

18世紀的人類文明,在東亞部分,已經產生過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文藝巔峰;在歐洲部分,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建立,後來人類據此在數學方程式上論證了一顆叫“海王星”的行星存在。

而到18世紀末的澳大利亞,僅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在這片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的陸地上勞作,並沒有城市文明,更談不上學校這些文教機構。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1922年拍攝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在1788年英國人在此建立殖民地之前,全澳僅有這樣的文明。

1788年,中國的人口正在突破3億人大關,每三年就有三四千讀書人通過考試中舉人。

此時,澳大利亞這片土地,剛剛被人類納入文明世界的版圖。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這才有了澳大利亞真正歷史的開端。因為公元1788年之前的澳大利亞歷史,澳洲本地歷史教科書也都稱之為“史前歷史”。

在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國家以後,掌握該國權力的以英國後裔居多。他們很擔心澳大利亞北邊的東南亞以及更遠一點的清王朝的華人,會佔據澳洲,於是出臺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規定,澳大利亞聯邦只允許白人移民流入。華人等黃種人不可以取得澳大利亞公民權。值得注意的是,白澳政策的出臺,和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政府的時間幾乎是同時。就是說,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亞的立國之基基本國策

在這樣的政策形勢下,澳大利亞不但不太可能接受中國留學生,就連在澳洲本土出生的華人都很難接受高等教育。

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當年也有澳大利亞華人希望子女能精通中西方兩方面的文化,想先送小孩回中國學學國學,大一點再回澳洲學習英文,早期也的確有很多華人如此操作。

但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建立之後,白澳政策的生效讓再有此想法的父母希望破滅。在澳華人不敢再將子女送回中國學習,因為一旦回到中國,日漸嚴苛的移民法將會拒絕他們的子女重回澳大利亞。

一切以白人優先的理念從澳大利亞的初等教育開始就體現的淋漓盡致。聯邦政府不但自己建的學校只用英語授課,還限制其他少數民族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自辦教育。澳洲白人當時毫不避諱歧視華人,將華人稱為“黃禍”。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醜化歧視華人的漫畫:華人額頭上寫著“害蟲”字樣

二十世紀初,華人曾在墨爾本等地創辦過幾所“中華小學”,但是由於聯邦政府的排斥和限制,華文學校很難維持。

自辦學校被多方限制,西方的主流教育又對華人多方排至,在這樣的情形下,在澳大利亞的華僑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極少。據一項統計,1933年時,在澳大利亞的1686名15-24歲華裔青年中,僅有17人在接受中高等教育。


2.從教育援助到教育產業化

二戰以後,澳大利亞的留學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拒不招收亞非拉留學生變為無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提供資助,甚至免收學費。

澳大利亞政府為何做出如此大的調整呢?

二戰後的美蘇兩大陣營爭霸中,兩大陣營在歐洲和東亞的分界線已經明朗,而兩大陣營在南亞和東南亞的爭奪卻十分膠著:東南亞多國有紅色武裝力量,蘇聯也積極爭取援助印度。

這種情況下,以英國為首的英聯邦國家出臺了“科倫坡計劃”,也就是英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科倫坡計劃則是主要面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培養的援助,以達到為英聯邦、乃至資本主義世界在冷戰中爭取該地區國家的目的。

隨著國際政治的變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外交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政府想通過與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關係來拓展海外貿易市場,提升澳大利亞的國際影響力。

在科倫坡計劃實施過程中,澳大利亞熱情滿滿。因為東南亞一旦失守,澳大利亞則面臨兵臨城下的危機。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為科倫坡計劃發行的郵票和首日封

1951年開始,澳大利亞按照科倫坡計劃開始援助以南亞和東南亞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教育,挑選部分貧困地區的海外學生,為他們提供獎學金,支持他們來澳大利亞留學。在計劃實施的15年中,每年赴澳留學的海外留學生從每年1000名增加到每年5000名。

出於爭奪南亞、東南亞地區青年人才的需要,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的留學教育還是著重於援助。來澳留學生有的可以全免學費,有的僅需要支付成本的10-20%,其餘由澳政府承擔。

隨著冷戰接近尾聲,加之澳大利亞在20世紀八十年代經濟衰退,澳政府不得不把援助式的留學教育轉變為商品式的留學教育,澳大利亞留學開始全面收費。這一收費不得了,澳大利亞發現這買賣還真賺錢!

自此,澳洲開啟了留學生教育的產業化的不歸路!

自1982年以來,澳大利亞的留學產業年均增長約14%。作為一種產業,留學產業的確一路飆升。這時,澳大利亞人就把留學教育作為一種服務產品,同礦產、工業品等出口產品一樣,計算其出口價值。

本星君讀書的時候,地理書上介紹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產、農牧業產品和旅遊服務業,這三大產業被稱為澳大利亞三大出口支柱。實際上,早在2007年,留學產業已經超過旅遊業,成為三大出口支柱之一了,也成了澳大利亞人的一顆寶貝搖錢樹。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高校僱員三十年間翻了番,說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急劇擴張


3.產業化的留學教育,已經成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

澳大利亞留學教育的一路飆升,背後是澳政府一系列奸狡的騷操作。

澳大利亞一度是全球極少數幾個把留學生身份與接納移民掛鉤的國家之一。也就說,外國人如果選擇在澳大利亞留學的話,會很大提高他成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澳大利亞把留學名額和永久居民身份捆綁銷售。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政府熱衷留學營銷,這是澳政府官方網站推介赴澳留學的頁面,右上角澳大利亞國徽證明其為政府官網

恰好,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產業化的起初階段,正逢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完成,大量東亞和東南亞新富豪望子成龍心切的時候。巨大的留學市場給了澳大利亞天賜的良機。

2017年,澳大利亞的國際教育活動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增長高達22%,這是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增長。

2017年留學教育產業為澳大利亞的經濟貢獻了322億澳元(約合1560億人民幣)。

這個數據有多大呢?中國的吉林省人口和澳大利亞全國人口比較接近(吉林省2700萬人,澳大利亞2300萬人),2017年吉林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包括小學、中學、高校和職教等等,總共是658.67億人民幣,這僅僅是澳大利亞留學產業產值的42%。

當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留學市場不再誘人的時候,一個更大的市場出現在澳大利亞面前,這就是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

須知,華人在全球幾乎是最願意為下一代教育付出的民族,這基本上算得上民族性格了。這一民族性格,讓距離中國較近的澳大利亞受益良多。

就中國留學生而言,更近的飛行距離、更小的時差,讓澳大利亞已經超過老大哥英國,成為中國學生第二大的留學目的地。

中國留學生已經佔赴澳留學生的30%,超過了第二名(印度)到第六名的總和。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4.澳大利亞留學有多貴?

2017年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入學人數增長了13%,達到62.4萬人的高點。而國際教育產業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增長了22%。這倆數據一對比,讓不少留學生家長捏把汗:

國際教育產業的經濟影響增長速度(22%)大大超過了留學生的入學人數增速(13%)。這表明,外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的生活成本和學費支出都大大增加了。

根據英國一家國際教育市場諮詢公司調查結論,現在留澳學生每年需要支出19830澳元(約合9.6萬人民幣)的生活費。

澳大利亞留學生的學費也有逐年遞增的趨勢,2017年,全澳大利亞只有三所大學沒有增加學費。

2015年在澳讀本科的留學生平均學費為26258澳元/年,2016年漲到28064澳元/年,2017年再次提升到29235澳元/年(約合14.17萬人民幣)。

中國目前的普通高校學費也就是5000元/年左右。按一個班30個學生建制的話,基本上中國大學裡面一個班的學費夠得上一名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本科生的學費。

而如果想要在澳大利亞讀研究生的話,讀碩士的學費在20000至37000澳元之間,博士的學費在14000至37000澳元之間。

按照上面的數據,一個本科生在澳大利亞的生活費和學費加在一起,每年就要開支25萬元人民幣。

天價的留學費用並沒有阻止外國留學生來澳大利亞。最新的數據是,在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已經突破八十萬了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4年間,澳大利亞留學生規模急劇擴張了8倍,留學產業進入瘋狂飆升階段

這樣的天價學費,不會引起澳大利亞本地學生的不滿嗎?的確不會。因為在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來澳大利亞留的外國學生和澳大利亞本土學生之間的學費差距達到4倍!

比如,在悉尼大學法學院讀本科,澳洲本地學生的學費是每年1萬美元,而留學生的學費是每年4萬美元。留學生1年的學費是本土學生4年學費的總和。同樣,在墨爾本大學,讀基礎學科本科學位,本土學生的學費約8,500美元,而留學生高達35,500美元。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主要名校,很大程度上依靠留學生捧場

您是不是覺得4倍的學費差異很大?但澳大利亞高校和澳洲人卻不這樣想,他們認為:因為在澳留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沒有交稅,所以在接受相同高等教育的時候就不應該享受一樣的學費,交高價那是理所應當!

留學生真的沒有交稅嗎?消費稅貫穿著他們在澳大利亞的每一天,從房子、車子到食物甚至教科書,他們的每比消費都在為澳大利亞政府繳稅。

教育成為一樁賺錢的買賣,且急劇擴張(從1994年到2018年赴澳留學生數量上漲了8倍)的時候,各種亂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

中國的中產階級家長見面,已經不屑於詢問對方最近在做什麼大生意或者在哪兒炒房了。

“準備把孩子送到哪個國家讀大學啊?”這才是中產家長見面打招呼的標準用語。

根據最新數據,僅僅2018年這一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就達到66.21萬人。要知道,2019年各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只有河南和廣東兩省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了66萬人。2018年出國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人口大省如四川、山東的高考學生了。

在巨大的留學浪潮面前,不少中國家庭將留學目的地選在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剛從飛機機艙走出廊橋後,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髮現墨爾本(或者悉尼)機場的標示牌,“國內航線”、“出口”、“行李提取”都是中英兩種文字,瞬間以為到了中國某座城市。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因為澳大利亞留學、定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短短四十年間,澳大利亞已經把留學產業作成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而這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中國家庭。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如何做到短短四十年就一路飆升?澳洲人是怎麼將留學生當成搖錢樹?看似對留學生友好相待,背地裡又有哪些“白人至上”的歧視?今天,我們揭祕澳洲教育的演變過程。


1.澳大利亞獨立之初,華人幾乎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澳大利亞沙漠和半沙漠佔全部面積的44%,大部分土地都極其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裡實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產生絢麗的古代文明。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僅東南海岸和西南海岸的極小部分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14日,全澳日均最高溫度突破39攝氏度。極端氣候在澳洲十分常見。直到殖民時代

我們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歐亞大陸上。然而,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最靠近歐亞大陸的西海岸和北海岸,第一次被繪製入地圖,介紹給文明世界的人類,都已經是18世紀初了。

18世紀的人類文明,在東亞部分,已經產生過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文藝巔峰;在歐洲部分,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建立,後來人類據此在數學方程式上論證了一顆叫“海王星”的行星存在。

而到18世紀末的澳大利亞,僅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在這片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的陸地上勞作,並沒有城市文明,更談不上學校這些文教機構。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1922年拍攝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在1788年英國人在此建立殖民地之前,全澳僅有這樣的文明。

1788年,中國的人口正在突破3億人大關,每三年就有三四千讀書人通過考試中舉人。

此時,澳大利亞這片土地,剛剛被人類納入文明世界的版圖。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這才有了澳大利亞真正歷史的開端。因為公元1788年之前的澳大利亞歷史,澳洲本地歷史教科書也都稱之為“史前歷史”。

在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國家以後,掌握該國權力的以英國後裔居多。他們很擔心澳大利亞北邊的東南亞以及更遠一點的清王朝的華人,會佔據澳洲,於是出臺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規定,澳大利亞聯邦只允許白人移民流入。華人等黃種人不可以取得澳大利亞公民權。值得注意的是,白澳政策的出臺,和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政府的時間幾乎是同時。就是說,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亞的立國之基基本國策

在這樣的政策形勢下,澳大利亞不但不太可能接受中國留學生,就連在澳洲本土出生的華人都很難接受高等教育。

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當年也有澳大利亞華人希望子女能精通中西方兩方面的文化,想先送小孩回中國學學國學,大一點再回澳洲學習英文,早期也的確有很多華人如此操作。

但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建立之後,白澳政策的生效讓再有此想法的父母希望破滅。在澳華人不敢再將子女送回中國學習,因為一旦回到中國,日漸嚴苛的移民法將會拒絕他們的子女重回澳大利亞。

一切以白人優先的理念從澳大利亞的初等教育開始就體現的淋漓盡致。聯邦政府不但自己建的學校只用英語授課,還限制其他少數民族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自辦教育。澳洲白人當時毫不避諱歧視華人,將華人稱為“黃禍”。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醜化歧視華人的漫畫:華人額頭上寫著“害蟲”字樣

二十世紀初,華人曾在墨爾本等地創辦過幾所“中華小學”,但是由於聯邦政府的排斥和限制,華文學校很難維持。

自辦學校被多方限制,西方的主流教育又對華人多方排至,在這樣的情形下,在澳大利亞的華僑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極少。據一項統計,1933年時,在澳大利亞的1686名15-24歲華裔青年中,僅有17人在接受中高等教育。


2.從教育援助到教育產業化

二戰以後,澳大利亞的留學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拒不招收亞非拉留學生變為無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提供資助,甚至免收學費。

澳大利亞政府為何做出如此大的調整呢?

二戰後的美蘇兩大陣營爭霸中,兩大陣營在歐洲和東亞的分界線已經明朗,而兩大陣營在南亞和東南亞的爭奪卻十分膠著:東南亞多國有紅色武裝力量,蘇聯也積極爭取援助印度。

這種情況下,以英國為首的英聯邦國家出臺了“科倫坡計劃”,也就是英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科倫坡計劃則是主要面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培養的援助,以達到為英聯邦、乃至資本主義世界在冷戰中爭取該地區國家的目的。

隨著國際政治的變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外交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政府想通過與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關係來拓展海外貿易市場,提升澳大利亞的國際影響力。

在科倫坡計劃實施過程中,澳大利亞熱情滿滿。因為東南亞一旦失守,澳大利亞則面臨兵臨城下的危機。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為科倫坡計劃發行的郵票和首日封

1951年開始,澳大利亞按照科倫坡計劃開始援助以南亞和東南亞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教育,挑選部分貧困地區的海外學生,為他們提供獎學金,支持他們來澳大利亞留學。在計劃實施的15年中,每年赴澳留學的海外留學生從每年1000名增加到每年5000名。

出於爭奪南亞、東南亞地區青年人才的需要,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的留學教育還是著重於援助。來澳留學生有的可以全免學費,有的僅需要支付成本的10-20%,其餘由澳政府承擔。

隨著冷戰接近尾聲,加之澳大利亞在20世紀八十年代經濟衰退,澳政府不得不把援助式的留學教育轉變為商品式的留學教育,澳大利亞留學開始全面收費。這一收費不得了,澳大利亞發現這買賣還真賺錢!

自此,澳洲開啟了留學生教育的產業化的不歸路!

自1982年以來,澳大利亞的留學產業年均增長約14%。作為一種產業,留學產業的確一路飆升。這時,澳大利亞人就把留學教育作為一種服務產品,同礦產、工業品等出口產品一樣,計算其出口價值。

本星君讀書的時候,地理書上介紹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產、農牧業產品和旅遊服務業,這三大產業被稱為澳大利亞三大出口支柱。實際上,早在2007年,留學產業已經超過旅遊業,成為三大出口支柱之一了,也成了澳大利亞人的一顆寶貝搖錢樹。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高校僱員三十年間翻了番,說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急劇擴張


3.產業化的留學教育,已經成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

澳大利亞留學教育的一路飆升,背後是澳政府一系列奸狡的騷操作。

澳大利亞一度是全球極少數幾個把留學生身份與接納移民掛鉤的國家之一。也就說,外國人如果選擇在澳大利亞留學的話,會很大提高他成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澳大利亞把留學名額和永久居民身份捆綁銷售。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政府熱衷留學營銷,這是澳政府官方網站推介赴澳留學的頁面,右上角澳大利亞國徽證明其為政府官網

恰好,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產業化的起初階段,正逢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完成,大量東亞和東南亞新富豪望子成龍心切的時候。巨大的留學市場給了澳大利亞天賜的良機。

2017年,澳大利亞的國際教育活動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增長高達22%,這是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增長。

2017年留學教育產業為澳大利亞的經濟貢獻了322億澳元(約合1560億人民幣)。

這個數據有多大呢?中國的吉林省人口和澳大利亞全國人口比較接近(吉林省2700萬人,澳大利亞2300萬人),2017年吉林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包括小學、中學、高校和職教等等,總共是658.67億人民幣,這僅僅是澳大利亞留學產業產值的42%。

當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留學市場不再誘人的時候,一個更大的市場出現在澳大利亞面前,這就是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

須知,華人在全球幾乎是最願意為下一代教育付出的民族,這基本上算得上民族性格了。這一民族性格,讓距離中國較近的澳大利亞受益良多。

就中國留學生而言,更近的飛行距離、更小的時差,讓澳大利亞已經超過老大哥英國,成為中國學生第二大的留學目的地。

中國留學生已經佔赴澳留學生的30%,超過了第二名(印度)到第六名的總和。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4.澳大利亞留學有多貴?

2017年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入學人數增長了13%,達到62.4萬人的高點。而國際教育產業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增長了22%。這倆數據一對比,讓不少留學生家長捏把汗:

國際教育產業的經濟影響增長速度(22%)大大超過了留學生的入學人數增速(13%)。這表明,外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的生活成本和學費支出都大大增加了。

根據英國一家國際教育市場諮詢公司調查結論,現在留澳學生每年需要支出19830澳元(約合9.6萬人民幣)的生活費。

澳大利亞留學生的學費也有逐年遞增的趨勢,2017年,全澳大利亞只有三所大學沒有增加學費。

2015年在澳讀本科的留學生平均學費為26258澳元/年,2016年漲到28064澳元/年,2017年再次提升到29235澳元/年(約合14.17萬人民幣)。

中國目前的普通高校學費也就是5000元/年左右。按一個班30個學生建制的話,基本上中國大學裡面一個班的學費夠得上一名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本科生的學費。

而如果想要在澳大利亞讀研究生的話,讀碩士的學費在20000至37000澳元之間,博士的學費在14000至37000澳元之間。

按照上面的數據,一個本科生在澳大利亞的生活費和學費加在一起,每年就要開支25萬元人民幣。

天價的留學費用並沒有阻止外國留學生來澳大利亞。最新的數據是,在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已經突破八十萬了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24年間,澳大利亞留學生規模急劇擴張了8倍,留學產業進入瘋狂飆升階段

這樣的天價學費,不會引起澳大利亞本地學生的不滿嗎?的確不會。因為在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來澳大利亞留的外國學生和澳大利亞本土學生之間的學費差距達到4倍!

比如,在悉尼大學法學院讀本科,澳洲本地學生的學費是每年1萬美元,而留學生的學費是每年4萬美元。留學生1年的學費是本土學生4年學費的總和。同樣,在墨爾本大學,讀基礎學科本科學位,本土學生的學費約8,500美元,而留學生高達35,500美元。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亞主要名校,很大程度上依靠留學生捧場

您是不是覺得4倍的學費差異很大?但澳大利亞高校和澳洲人卻不這樣想,他們認為:因為在澳留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沒有交稅,所以在接受相同高等教育的時候就不應該享受一樣的學費,交高價那是理所應當!

留學生真的沒有交稅嗎?消費稅貫穿著他們在澳大利亞的每一天,從房子、車子到食物甚至教科書,他們的每比消費都在為澳大利亞政府繳稅。

教育成為一樁賺錢的買賣,且急劇擴張(從1994年到2018年赴澳留學生數量上漲了8倍)的時候,各種亂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中國留學生成澳大利亞搖錢樹,扒一扒澳留學產業的前世今生

▲澳留學生管理頗受詬病,針對留學生的犯罪事件發生讓人質疑澳只顧賺留學生錢,不顧其安全和利益

曾經的“白澳政策”下,澳大利亞的大學將華人等留學生拒之門外。當留學教育產業成為風口行業,為這個國家創造巨大財富後,澳大利亞又通過各種手段不斷招徠生源。變化的是對留學生的態度,不變的是對資源和財富的佔據與掠奪。

況且,在一些澳大利亞人眼中,這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並非莘莘學子,而更像是綠油油的一篇韭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