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安溪縣蘆田村位於安溪縣西北部,元末明初,有一位安溪官橋蓮美兜林珊公的後裔林尚孫(安溪金紫林),從漳州市長泰縣林墩鎮到蘆田村東山角落開基肇祖,至今已繁衍24代,人丁六千多。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安溪縣蘆田村位於安溪縣西北部,元末明初,有一位安溪官橋蓮美兜林珊公的後裔林尚孫(安溪金紫林),從漳州市長泰縣林墩鎮到蘆田村東山角落開基肇祖,至今已繁衍24代,人丁六千多。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這是安溪縣蘆田鎮蘆田村林氏族譜的一頁,我們的故事就從圖內記載的

人們開始。

蘆田林氏大宗內懸掛著這些牌匾:

林袤麟:乾隆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騰振:道光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遠芳:嘉慶年科貢生

林鶴年:光緒壬午科舉人知縣知府加安擦使銜

林輅存:光緒年贈生經濟特科旨贈總理各國衙門行走(郎中)

……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安溪縣蘆田村位於安溪縣西北部,元末明初,有一位安溪官橋蓮美兜林珊公的後裔林尚孫(安溪金紫林),從漳州市長泰縣林墩鎮到蘆田村東山角落開基肇祖,至今已繁衍24代,人丁六千多。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這是安溪縣蘆田鎮蘆田村林氏族譜的一頁,我們的故事就從圖內記載的

人們開始。

蘆田林氏大宗內懸掛著這些牌匾:

林袤麟:乾隆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騰振:道光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遠芳:嘉慶年科貢生

林鶴年:光緒壬午科舉人知縣知府加安擦使銜

林輅存:光緒年贈生經濟特科旨贈總理各國衙門行走(郎中)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遠芳 一位貢生茶商的義舉海防出力獲清廷褒贈二品官職

其實在上面族系裡,林騰振是林袤麟的第七子。林袤麟、林騰振父子雙雙獲清廷旨贈的“光祿大夫”一品官銜了。關於林袤麟林騰振怎麼獲得一品官銜現在不得而知。林遠芳是林振騰的第五子,關於他資訊也很少,只知道他是嘉慶科貢生,在鴉片戰爭後獻鉅款,資助清廷海防建設,朝廷旨贈二品官職(道員)。晚年經營茶業,於廈門、廣州、臺北設分店,家資鉅萬。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鴉片戰爭”的故事。

林家深厚的家底和嚴格良好的家教在第四代第五代終於開花結果,也在中國近代史上演了一出出精彩故事。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安溪縣蘆田村位於安溪縣西北部,元末明初,有一位安溪官橋蓮美兜林珊公的後裔林尚孫(安溪金紫林),從漳州市長泰縣林墩鎮到蘆田村東山角落開基肇祖,至今已繁衍24代,人丁六千多。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這是安溪縣蘆田鎮蘆田村林氏族譜的一頁,我們的故事就從圖內記載的

人們開始。

蘆田林氏大宗內懸掛著這些牌匾:

林袤麟:乾隆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騰振:道光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遠芳:嘉慶年科貢生

林鶴年:光緒壬午科舉人知縣知府加安擦使銜

林輅存:光緒年贈生經濟特科旨贈總理各國衙門行走(郎中)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遠芳 一位貢生茶商的義舉海防出力獲清廷褒贈二品官職

其實在上面族系裡,林騰振是林袤麟的第七子。林袤麟、林騰振父子雙雙獲清廷旨贈的“光祿大夫”一品官銜了。關於林袤麟林騰振怎麼獲得一品官銜現在不得而知。林遠芳是林振騰的第五子,關於他資訊也很少,只知道他是嘉慶科貢生,在鴉片戰爭後獻鉅款,資助清廷海防建設,朝廷旨贈二品官職(道員)。晚年經營茶業,於廈門、廣州、臺北設分店,家資鉅萬。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鴉片戰爭”的故事。

林家深厚的家底和嚴格良好的家教在第四代第五代終於開花結果,也在中國近代史上演了一出出精彩故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鶴年---鼓浪嶼怡園主人、晚清詩壇八賢之一、曾任臺灣道員。林鶴年(1846-1901年)林遠芳之子,字謙章,號氅雲,別署鐵林,安溪縣蘆田村人,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

37歲,清光緒八年(1882年)考舉鄉貢,福建省舉人第二十五名。

38歲,參加禮部考試,獲謄錄第一名,隨後任國史館謄錄官,甲午之戰獻款助軍需,分任工部虞衡司。

47歲,光緒十八年,調任臺灣承辦茶釐及船捐等事宜,並採取誘導教誨政策,在臺北拓地百里。指導少數民族耕種農業,興辦水利,開發金礦,設立樟腦廠。與臺灣名流丘逢甲等建立“牡丹詩社”。後奉派山東辦賑濟,清朝廷獎給花翎加四品銜,又興辦臺灣鐵路,任臺灣道臺加按察使官銜。

50歲,光緒二十一年,臺灣義軍反抗日軍侵臺,林鶴年積極襄助義軍的前敵軍務,被保舉以道員,加按察使銜(正三品)。義軍失敗後,舉家內渡,建怡園,成立“怡園聚詠”(後來發展為“菽莊吟社”)寓居鼓浪嶼。

56歲,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逝世。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甲午戰爭”的故事。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安溪縣蘆田村位於安溪縣西北部,元末明初,有一位安溪官橋蓮美兜林珊公的後裔林尚孫(安溪金紫林),從漳州市長泰縣林墩鎮到蘆田村東山角落開基肇祖,至今已繁衍24代,人丁六千多。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這是安溪縣蘆田鎮蘆田村林氏族譜的一頁,我們的故事就從圖內記載的

人們開始。

蘆田林氏大宗內懸掛著這些牌匾:

林袤麟:乾隆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騰振:道光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遠芳:嘉慶年科貢生

林鶴年:光緒壬午科舉人知縣知府加安擦使銜

林輅存:光緒年贈生經濟特科旨贈總理各國衙門行走(郎中)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遠芳 一位貢生茶商的義舉海防出力獲清廷褒贈二品官職

其實在上面族系裡,林騰振是林袤麟的第七子。林袤麟、林騰振父子雙雙獲清廷旨贈的“光祿大夫”一品官銜了。關於林袤麟林騰振怎麼獲得一品官銜現在不得而知。林遠芳是林振騰的第五子,關於他資訊也很少,只知道他是嘉慶科貢生,在鴉片戰爭後獻鉅款,資助清廷海防建設,朝廷旨贈二品官職(道員)。晚年經營茶業,於廈門、廣州、臺北設分店,家資鉅萬。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鴉片戰爭”的故事。

林家深厚的家底和嚴格良好的家教在第四代第五代終於開花結果,也在中國近代史上演了一出出精彩故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鶴年---鼓浪嶼怡園主人、晚清詩壇八賢之一、曾任臺灣道員。林鶴年(1846-1901年)林遠芳之子,字謙章,號氅雲,別署鐵林,安溪縣蘆田村人,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

37歲,清光緒八年(1882年)考舉鄉貢,福建省舉人第二十五名。

38歲,參加禮部考試,獲謄錄第一名,隨後任國史館謄錄官,甲午之戰獻款助軍需,分任工部虞衡司。

47歲,光緒十八年,調任臺灣承辦茶釐及船捐等事宜,並採取誘導教誨政策,在臺北拓地百里。指導少數民族耕種農業,興辦水利,開發金礦,設立樟腦廠。與臺灣名流丘逢甲等建立“牡丹詩社”。後奉派山東辦賑濟,清朝廷獎給花翎加四品銜,又興辦臺灣鐵路,任臺灣道臺加按察使官銜。

50歲,光緒二十一年,臺灣義軍反抗日軍侵臺,林鶴年積極襄助義軍的前敵軍務,被保舉以道員,加按察使銜(正三品)。義軍失敗後,舉家內渡,建怡園,成立“怡園聚詠”(後來發展為“菽莊吟社”)寓居鼓浪嶼。

56歲,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逝世。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甲午戰爭”的故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輅存---民國國會議員、參議院議員、福建暨南局局長,民國開國功臣,中國漢字拼音改革第一人。


林輅存(1879-1919)林鶴年之子,字景商,號鶩生,安溪縣崇信裡臚傳鄉(今蘆田鎮蘆田村)人。清光緒五年(1879)閏三月二十七日生於廈門,旋移居鼓浪嶼鹿耳礁弧園,後東渡臺灣,兄弟十四人,他排行第四。

17歲,光緒二十一年,輅存從臺灣回鄉,入安溪縣學。

20歲,光緒二十四年,他以優行增生,參加經濟特科考試。是時,康有為等於北京倡設“保國會”,7次上 書德宗要求變法。德宗接受變法,任用維新人士,推行新政。輅存上書條陳新政,說明列強環相凌逼,急需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願上下同心,發奮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培植根本,兼博採西學之切合時勢者,以成新政,以強中國。遂以郎中使用,派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官名,非專任的官職)。上書陳請漢字羅馬拼音改革。

20歲,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簾聽政,幽禁德宗,罷免維新派官員,捕殺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和康廣仁“六君子”,懸賞購捕康有為等,廢除新政。變法失敗,輅存被外放,改任道員,派到江蘇補用。旋調廣東,加三品銜,二品頂戴,獎給花翎。

嗣回福建,先後在安溪的考亭、同安的雙溪、馬巷的舫山和龍溪的霞文等書院掌教有年,在此期間,他多次回鄉謁祖,並捐資添置育才田,充實辦學經費。其父開辦的私塾改為蘭圃學校,教授新課本。未幾,輅存往南洋轉日本、美國等國遊歷,考察各國教育、實業。後在印尼任日惹中華學校校長兼總商會顧問。他到處鼓吹革命,激發僑胞愛國熱忱,資助孫中山鬧革命。

32歲,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後,輅存回國,被選為福建諮議局議員和諮政院議員,任福建暨南局局長。旋被選為福建臨時省議會議員和華僑議員。

35歲,民國2年(1913),第一屆國會成立時,被選為國會議員。任福建暨南局總理,積極溝通海外聲氣,極得僑胞信賴,激勵並引導僑胞投資建設祖國。

38歲,民國5~6年恢復國會時,仍為國會議員,榮獲國民政府頒給四級嘉禾章,兼佩開國紀念章。嗣被選為議員,辭未就,覆被選為眾議院議員,晉給三級嘉禾章,任內曾回鄉主持修族譜,並捐資石印成冊,於今猶存。

41歲,民國8年(1919),輅存積勞成疾而去世。

這是蘆田村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故事。

後記

林輅存“拼音改革奏摺”

林輅存因為這份奏摺,成為中國漢語拼音改革第一人。這件光緒帝御批了的事,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而不了了之。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所附“本編未選輯檔案史料目錄”中記載:“福建安溪縣生員林輅存請定切音新字呈,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戊戌變法專題檔案中有林輅存的條陳,文錄如下: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安溪縣蘆田村位於安溪縣西北部,元末明初,有一位安溪官橋蓮美兜林珊公的後裔林尚孫(安溪金紫林),從漳州市長泰縣林墩鎮到蘆田村東山角落開基肇祖,至今已繁衍24代,人丁六千多。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這是安溪縣蘆田鎮蘆田村林氏族譜的一頁,我們的故事就從圖內記載的

人們開始。

蘆田林氏大宗內懸掛著這些牌匾:

林袤麟:乾隆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騰振:道光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遠芳:嘉慶年科貢生

林鶴年:光緒壬午科舉人知縣知府加安擦使銜

林輅存:光緒年贈生經濟特科旨贈總理各國衙門行走(郎中)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遠芳 一位貢生茶商的義舉海防出力獲清廷褒贈二品官職

其實在上面族系裡,林騰振是林袤麟的第七子。林袤麟、林騰振父子雙雙獲清廷旨贈的“光祿大夫”一品官銜了。關於林袤麟林騰振怎麼獲得一品官銜現在不得而知。林遠芳是林振騰的第五子,關於他資訊也很少,只知道他是嘉慶科貢生,在鴉片戰爭後獻鉅款,資助清廷海防建設,朝廷旨贈二品官職(道員)。晚年經營茶業,於廈門、廣州、臺北設分店,家資鉅萬。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鴉片戰爭”的故事。

林家深厚的家底和嚴格良好的家教在第四代第五代終於開花結果,也在中國近代史上演了一出出精彩故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鶴年---鼓浪嶼怡園主人、晚清詩壇八賢之一、曾任臺灣道員。林鶴年(1846-1901年)林遠芳之子,字謙章,號氅雲,別署鐵林,安溪縣蘆田村人,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

37歲,清光緒八年(1882年)考舉鄉貢,福建省舉人第二十五名。

38歲,參加禮部考試,獲謄錄第一名,隨後任國史館謄錄官,甲午之戰獻款助軍需,分任工部虞衡司。

47歲,光緒十八年,調任臺灣承辦茶釐及船捐等事宜,並採取誘導教誨政策,在臺北拓地百里。指導少數民族耕種農業,興辦水利,開發金礦,設立樟腦廠。與臺灣名流丘逢甲等建立“牡丹詩社”。後奉派山東辦賑濟,清朝廷獎給花翎加四品銜,又興辦臺灣鐵路,任臺灣道臺加按察使官銜。

50歲,光緒二十一年,臺灣義軍反抗日軍侵臺,林鶴年積極襄助義軍的前敵軍務,被保舉以道員,加按察使銜(正三品)。義軍失敗後,舉家內渡,建怡園,成立“怡園聚詠”(後來發展為“菽莊吟社”)寓居鼓浪嶼。

56歲,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逝世。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甲午戰爭”的故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輅存---民國國會議員、參議院議員、福建暨南局局長,民國開國功臣,中國漢字拼音改革第一人。


林輅存(1879-1919)林鶴年之子,字景商,號鶩生,安溪縣崇信裡臚傳鄉(今蘆田鎮蘆田村)人。清光緒五年(1879)閏三月二十七日生於廈門,旋移居鼓浪嶼鹿耳礁弧園,後東渡臺灣,兄弟十四人,他排行第四。

17歲,光緒二十一年,輅存從臺灣回鄉,入安溪縣學。

20歲,光緒二十四年,他以優行增生,參加經濟特科考試。是時,康有為等於北京倡設“保國會”,7次上 書德宗要求變法。德宗接受變法,任用維新人士,推行新政。輅存上書條陳新政,說明列強環相凌逼,急需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願上下同心,發奮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培植根本,兼博採西學之切合時勢者,以成新政,以強中國。遂以郎中使用,派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官名,非專任的官職)。上書陳請漢字羅馬拼音改革。

20歲,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簾聽政,幽禁德宗,罷免維新派官員,捕殺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和康廣仁“六君子”,懸賞購捕康有為等,廢除新政。變法失敗,輅存被外放,改任道員,派到江蘇補用。旋調廣東,加三品銜,二品頂戴,獎給花翎。

嗣回福建,先後在安溪的考亭、同安的雙溪、馬巷的舫山和龍溪的霞文等書院掌教有年,在此期間,他多次回鄉謁祖,並捐資添置育才田,充實辦學經費。其父開辦的私塾改為蘭圃學校,教授新課本。未幾,輅存往南洋轉日本、美國等國遊歷,考察各國教育、實業。後在印尼任日惹中華學校校長兼總商會顧問。他到處鼓吹革命,激發僑胞愛國熱忱,資助孫中山鬧革命。

32歲,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後,輅存回國,被選為福建諮議局議員和諮政院議員,任福建暨南局局長。旋被選為福建臨時省議會議員和華僑議員。

35歲,民國2年(1913),第一屆國會成立時,被選為國會議員。任福建暨南局總理,積極溝通海外聲氣,極得僑胞信賴,激勵並引導僑胞投資建設祖國。

38歲,民國5~6年恢復國會時,仍為國會議員,榮獲國民政府頒給四級嘉禾章,兼佩開國紀念章。嗣被選為議員,辭未就,覆被選為眾議院議員,晉給三級嘉禾章,任內曾回鄉主持修族譜,並捐資石印成冊,於今猶存。

41歲,民國8年(1919),輅存積勞成疾而去世。

這是蘆田村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故事。

後記

林輅存“拼音改革奏摺”

林輅存因為這份奏摺,成為中國漢語拼音改革第一人。這件光緒帝御批了的事,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而不了了之。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所附“本編未選輯檔案史料目錄”中記載:“福建安溪縣生員林輅存請定切音新字呈,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戊戌變法專題檔案中有林輅存的條陳,文錄如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鶴年的詩

林鶴年在臺,“暇則與臺灣士紳立吟社(牡丹詩社)酬唱,雖匡攘(救國)之中恆不忘吟詠”。時人將其與康有為、梁啟超、黃遵憲、丘逢甲等並列,稱為“詩中八賢”,時人比之杜牧、陳亮。

海滄邱菽園的《詩中八賢歌》頌曰:

林四風神成一家,

絕句高唱天半霞。

詩成寄我南海涯,

風弦水調銅琵琶。

林鶴年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故稱“林四”,“風弦水調銅琵琶”言其詩風有如蘇東坡慷慨激憤。徐世昌的《晚晴簃詩匯》評林鶴年詩“詩雄深沉鬱,兼有清麗之辭”,“於閩派中自成一格也。”寓居鼓浪嶼“怡園”時與其子林輅存及龔顯會、黃貽楫、陳棨仁等閩南諸名流成立“怡園聚詠”詩社,詩集《福雅堂詩抄》16卷收錄林鶴年詩作2018首,詩中特別題詠故鄉“蘆田八景”,吟詠“蘆田梅佔茶”以及眾多涉茶詩作。林鶴年為譽為中國歷史上詠茶最多最長的詩人,為後世留下絢麗文化瑰寶和不可多得的安溪茶業歷史文獻。

《山樓雨望酬文田叔》

清·林鶴年

坐看微雲起,

雨從西北來。

溪痕長頻藻,

石氣潤莓苔。

潑墨濃如畫,

焚香淨不埃。

群兒驅犢返,

小婢報花開。

斜日淡蓑影,

涼風入酒杯。

偶逢諸父老,

閒與話蒿萊。

生意動林際,

杉茶遍戶栽。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安溪縣蘆田村位於安溪縣西北部,元末明初,有一位安溪官橋蓮美兜林珊公的後裔林尚孫(安溪金紫林),從漳州市長泰縣林墩鎮到蘆田村東山角落開基肇祖,至今已繁衍24代,人丁六千多。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這是安溪縣蘆田鎮蘆田村林氏族譜的一頁,我們的故事就從圖內記載的

人們開始。

蘆田林氏大宗內懸掛著這些牌匾:

林袤麟:乾隆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騰振:道光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遠芳:嘉慶年科貢生

林鶴年:光緒壬午科舉人知縣知府加安擦使銜

林輅存:光緒年贈生經濟特科旨贈總理各國衙門行走(郎中)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遠芳 一位貢生茶商的義舉海防出力獲清廷褒贈二品官職

其實在上面族系裡,林騰振是林袤麟的第七子。林袤麟、林騰振父子雙雙獲清廷旨贈的“光祿大夫”一品官銜了。關於林袤麟林騰振怎麼獲得一品官銜現在不得而知。林遠芳是林振騰的第五子,關於他資訊也很少,只知道他是嘉慶科貢生,在鴉片戰爭後獻鉅款,資助清廷海防建設,朝廷旨贈二品官職(道員)。晚年經營茶業,於廈門、廣州、臺北設分店,家資鉅萬。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鴉片戰爭”的故事。

林家深厚的家底和嚴格良好的家教在第四代第五代終於開花結果,也在中國近代史上演了一出出精彩故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鶴年---鼓浪嶼怡園主人、晚清詩壇八賢之一、曾任臺灣道員。林鶴年(1846-1901年)林遠芳之子,字謙章,號氅雲,別署鐵林,安溪縣蘆田村人,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

37歲,清光緒八年(1882年)考舉鄉貢,福建省舉人第二十五名。

38歲,參加禮部考試,獲謄錄第一名,隨後任國史館謄錄官,甲午之戰獻款助軍需,分任工部虞衡司。

47歲,光緒十八年,調任臺灣承辦茶釐及船捐等事宜,並採取誘導教誨政策,在臺北拓地百里。指導少數民族耕種農業,興辦水利,開發金礦,設立樟腦廠。與臺灣名流丘逢甲等建立“牡丹詩社”。後奉派山東辦賑濟,清朝廷獎給花翎加四品銜,又興辦臺灣鐵路,任臺灣道臺加按察使官銜。

50歲,光緒二十一年,臺灣義軍反抗日軍侵臺,林鶴年積極襄助義軍的前敵軍務,被保舉以道員,加按察使銜(正三品)。義軍失敗後,舉家內渡,建怡園,成立“怡園聚詠”(後來發展為“菽莊吟社”)寓居鼓浪嶼。

56歲,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逝世。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甲午戰爭”的故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輅存---民國國會議員、參議院議員、福建暨南局局長,民國開國功臣,中國漢字拼音改革第一人。


林輅存(1879-1919)林鶴年之子,字景商,號鶩生,安溪縣崇信裡臚傳鄉(今蘆田鎮蘆田村)人。清光緒五年(1879)閏三月二十七日生於廈門,旋移居鼓浪嶼鹿耳礁弧園,後東渡臺灣,兄弟十四人,他排行第四。

17歲,光緒二十一年,輅存從臺灣回鄉,入安溪縣學。

20歲,光緒二十四年,他以優行增生,參加經濟特科考試。是時,康有為等於北京倡設“保國會”,7次上 書德宗要求變法。德宗接受變法,任用維新人士,推行新政。輅存上書條陳新政,說明列強環相凌逼,急需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願上下同心,發奮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培植根本,兼博採西學之切合時勢者,以成新政,以強中國。遂以郎中使用,派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官名,非專任的官職)。上書陳請漢字羅馬拼音改革。

20歲,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簾聽政,幽禁德宗,罷免維新派官員,捕殺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和康廣仁“六君子”,懸賞購捕康有為等,廢除新政。變法失敗,輅存被外放,改任道員,派到江蘇補用。旋調廣東,加三品銜,二品頂戴,獎給花翎。

嗣回福建,先後在安溪的考亭、同安的雙溪、馬巷的舫山和龍溪的霞文等書院掌教有年,在此期間,他多次回鄉謁祖,並捐資添置育才田,充實辦學經費。其父開辦的私塾改為蘭圃學校,教授新課本。未幾,輅存往南洋轉日本、美國等國遊歷,考察各國教育、實業。後在印尼任日惹中華學校校長兼總商會顧問。他到處鼓吹革命,激發僑胞愛國熱忱,資助孫中山鬧革命。

32歲,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後,輅存回國,被選為福建諮議局議員和諮政院議員,任福建暨南局局長。旋被選為福建臨時省議會議員和華僑議員。

35歲,民國2年(1913),第一屆國會成立時,被選為國會議員。任福建暨南局總理,積極溝通海外聲氣,極得僑胞信賴,激勵並引導僑胞投資建設祖國。

38歲,民國5~6年恢復國會時,仍為國會議員,榮獲國民政府頒給四級嘉禾章,兼佩開國紀念章。嗣被選為議員,辭未就,覆被選為眾議院議員,晉給三級嘉禾章,任內曾回鄉主持修族譜,並捐資石印成冊,於今猶存。

41歲,民國8年(1919),輅存積勞成疾而去世。

這是蘆田村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故事。

後記

林輅存“拼音改革奏摺”

林輅存因為這份奏摺,成為中國漢語拼音改革第一人。這件光緒帝御批了的事,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而不了了之。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所附“本編未選輯檔案史料目錄”中記載:“福建安溪縣生員林輅存請定切音新字呈,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戊戌變法專題檔案中有林輅存的條陳,文錄如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鶴年的詩

林鶴年在臺,“暇則與臺灣士紳立吟社(牡丹詩社)酬唱,雖匡攘(救國)之中恆不忘吟詠”。時人將其與康有為、梁啟超、黃遵憲、丘逢甲等並列,稱為“詩中八賢”,時人比之杜牧、陳亮。

海滄邱菽園的《詩中八賢歌》頌曰:

林四風神成一家,

絕句高唱天半霞。

詩成寄我南海涯,

風弦水調銅琵琶。

林鶴年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故稱“林四”,“風弦水調銅琵琶”言其詩風有如蘇東坡慷慨激憤。徐世昌的《晚晴簃詩匯》評林鶴年詩“詩雄深沉鬱,兼有清麗之辭”,“於閩派中自成一格也。”寓居鼓浪嶼“怡園”時與其子林輅存及龔顯會、黃貽楫、陳棨仁等閩南諸名流成立“怡園聚詠”詩社,詩集《福雅堂詩抄》16卷收錄林鶴年詩作2018首,詩中特別題詠故鄉“蘆田八景”,吟詠“蘆田梅佔茶”以及眾多涉茶詩作。林鶴年為譽為中國歷史上詠茶最多最長的詩人,為後世留下絢麗文化瑰寶和不可多得的安溪茶業歷史文獻。

《山樓雨望酬文田叔》

清·林鶴年

坐看微雲起,

雨從西北來。

溪痕長頻藻,

石氣潤莓苔。

潑墨濃如畫,

焚香淨不埃。

群兒驅犢返,

小婢報花開。

斜日淡蓑影,

涼風入酒杯。

偶逢諸父老,

閒與話蒿萊。

生意動林際,

杉茶遍戶栽。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廈門大學出版社發行的林鶴年詩集

拾 遺

林鶴年告別官場後繼承父業先後在龍巖的寧洋和臺灣的苗栗發展墾殖業,種植梅佔茶,對發源自故鄉蘆田的優良烏龍茶樹梅佔茶的推廣普及作出貢獻。

吳魯,清晉江磁灶狀元,撰《林氅雲先生家傳》雲:

其平居訓子弟,慈愛而嚴。家人有失,懇款規戒,從無加以棰楚。婢僕衣食必加厚,曰‘是亦人子也。’接人藹藹有大度,人以緩急告者,無弗應。定交傾肝膽,規過獎善必面盡。

公生而失乳,就養於伯母陳氏。及長,事之終身弗衰。母患痰喘,惡寒,公常以背附母經夕不寐。及患手疾,復以舌吮血,躬侍湯餌,不解衣帶者閱月。人哀其誠,而母病亦以愈。及執父喪,哀毀骨立,暈絕而蘇者數。有欲慰之者,卒不能出諸口,蓋至性之悱惻動人也。既葬,廬於墓,讀禮。事諸母如所生,及諸母沒,公力疾治喪,躬親扶櫬,見者為之淚,今鄉人尚能道之。

林鶴年在蘆田設立義倉以備不時之需,等到荒年收成欠佳時再把義倉裡的糧食分發給鄰里。修繕學堂設立義塾,出資聘請先生為族人傳道授業,貧寒子弟均可免費上學。嚴冬到來前他會僱傭裁縫裁製數千件棉衣分發給貧困鄉人以禦寒。不僅如此,林鶴年還捐資修理大宗支祠、寺觀,施醫給藥,育嬰恤貧,深受鄉鄰的敬重和愛戴。

林鶴年後人英才輩出,離不開其自身愛國憂民、仁孝齊家的良好品質對後輩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林鶴年是林氏家風的傳承人,更是弘揚者。林鶴年有子十四人,林輅存,國學生,少習計,然無貴介習氣,歷辦輪船、樟茶各業,與西商往還,恆以片言取信。泉州晚報“尋訪泉州好家風”欄目曾以《情牽兩岸林鶴年 【家風家訓】愛國憂民》為題,做過專門報道。

林輅存資助過連橫(臺灣連戰先祖)在廈門創辦《鷺江報》、《福建日日新聞》,與人合辦中國規模第三的現代化股份制製陶企業“寶華公司”,將安溪蘆田村其父創辦的“蘭圃”私塾改造成安溪縣較早的現代小學,創辦印度尼西亞日惹第一家華文學校並任首任校長。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安溪縣蘆田村位於安溪縣西北部,元末明初,有一位安溪官橋蓮美兜林珊公的後裔林尚孫(安溪金紫林),從漳州市長泰縣林墩鎮到蘆田村東山角落開基肇祖,至今已繁衍24代,人丁六千多。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這是安溪縣蘆田鎮蘆田村林氏族譜的一頁,我們的故事就從圖內記載的

人們開始。

蘆田林氏大宗內懸掛著這些牌匾:

林袤麟:乾隆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騰振:道光年科旨贈光祿大夫

林遠芳:嘉慶年科貢生

林鶴年:光緒壬午科舉人知縣知府加安擦使銜

林輅存:光緒年贈生經濟特科旨贈總理各國衙門行走(郎中)

……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遠芳 一位貢生茶商的義舉海防出力獲清廷褒贈二品官職

其實在上面族系裡,林騰振是林袤麟的第七子。林袤麟、林騰振父子雙雙獲清廷旨贈的“光祿大夫”一品官銜了。關於林袤麟林騰振怎麼獲得一品官銜現在不得而知。林遠芳是林振騰的第五子,關於他資訊也很少,只知道他是嘉慶科貢生,在鴉片戰爭後獻鉅款,資助清廷海防建設,朝廷旨贈二品官職(道員)。晚年經營茶業,於廈門、廣州、臺北設分店,家資鉅萬。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鴉片戰爭”的故事。

林家深厚的家底和嚴格良好的家教在第四代第五代終於開花結果,也在中國近代史上演了一出出精彩故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鶴年---鼓浪嶼怡園主人、晚清詩壇八賢之一、曾任臺灣道員。林鶴年(1846-1901年)林遠芳之子,字謙章,號氅雲,別署鐵林,安溪縣蘆田村人,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

37歲,清光緒八年(1882年)考舉鄉貢,福建省舉人第二十五名。

38歲,參加禮部考試,獲謄錄第一名,隨後任國史館謄錄官,甲午之戰獻款助軍需,分任工部虞衡司。

47歲,光緒十八年,調任臺灣承辦茶釐及船捐等事宜,並採取誘導教誨政策,在臺北拓地百里。指導少數民族耕種農業,興辦水利,開發金礦,設立樟腦廠。與臺灣名流丘逢甲等建立“牡丹詩社”。後奉派山東辦賑濟,清朝廷獎給花翎加四品銜,又興辦臺灣鐵路,任臺灣道臺加按察使官銜。

50歲,光緒二十一年,臺灣義軍反抗日軍侵臺,林鶴年積極襄助義軍的前敵軍務,被保舉以道員,加按察使銜(正三品)。義軍失敗後,舉家內渡,建怡園,成立“怡園聚詠”(後來發展為“菽莊吟社”)寓居鼓浪嶼。

56歲,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逝世。

這是蘆田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甲午戰爭”的故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輅存---民國國會議員、參議院議員、福建暨南局局長,民國開國功臣,中國漢字拼音改革第一人。


林輅存(1879-1919)林鶴年之子,字景商,號鶩生,安溪縣崇信裡臚傳鄉(今蘆田鎮蘆田村)人。清光緒五年(1879)閏三月二十七日生於廈門,旋移居鼓浪嶼鹿耳礁弧園,後東渡臺灣,兄弟十四人,他排行第四。

17歲,光緒二十一年,輅存從臺灣回鄉,入安溪縣學。

20歲,光緒二十四年,他以優行增生,參加經濟特科考試。是時,康有為等於北京倡設“保國會”,7次上 書德宗要求變法。德宗接受變法,任用維新人士,推行新政。輅存上書條陳新政,說明列強環相凌逼,急需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願上下同心,發奮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培植根本,兼博採西學之切合時勢者,以成新政,以強中國。遂以郎中使用,派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官名,非專任的官職)。上書陳請漢字羅馬拼音改革。

20歲,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簾聽政,幽禁德宗,罷免維新派官員,捕殺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和康廣仁“六君子”,懸賞購捕康有為等,廢除新政。變法失敗,輅存被外放,改任道員,派到江蘇補用。旋調廣東,加三品銜,二品頂戴,獎給花翎。

嗣回福建,先後在安溪的考亭、同安的雙溪、馬巷的舫山和龍溪的霞文等書院掌教有年,在此期間,他多次回鄉謁祖,並捐資添置育才田,充實辦學經費。其父開辦的私塾改為蘭圃學校,教授新課本。未幾,輅存往南洋轉日本、美國等國遊歷,考察各國教育、實業。後在印尼任日惹中華學校校長兼總商會顧問。他到處鼓吹革命,激發僑胞愛國熱忱,資助孫中山鬧革命。

32歲,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後,輅存回國,被選為福建諮議局議員和諮政院議員,任福建暨南局局長。旋被選為福建臨時省議會議員和華僑議員。

35歲,民國2年(1913),第一屆國會成立時,被選為國會議員。任福建暨南局總理,積極溝通海外聲氣,極得僑胞信賴,激勵並引導僑胞投資建設祖國。

38歲,民國5~6年恢復國會時,仍為國會議員,榮獲國民政府頒給四級嘉禾章,兼佩開國紀念章。嗣被選為議員,辭未就,覆被選為眾議院議員,晉給三級嘉禾章,任內曾回鄉主持修族譜,並捐資石印成冊,於今猶存。

41歲,民國8年(1919),輅存積勞成疾而去世。

這是蘆田村林家人與中國近代史中“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故事。

後記

林輅存“拼音改革奏摺”

林輅存因為這份奏摺,成為中國漢語拼音改革第一人。這件光緒帝御批了的事,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而不了了之。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所附“本編未選輯檔案史料目錄”中記載:“福建安溪縣生員林輅存請定切音新字呈,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戊戌變法專題檔案中有林輅存的條陳,文錄如下: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林鶴年的詩

林鶴年在臺,“暇則與臺灣士紳立吟社(牡丹詩社)酬唱,雖匡攘(救國)之中恆不忘吟詠”。時人將其與康有為、梁啟超、黃遵憲、丘逢甲等並列,稱為“詩中八賢”,時人比之杜牧、陳亮。

海滄邱菽園的《詩中八賢歌》頌曰:

林四風神成一家,

絕句高唱天半霞。

詩成寄我南海涯,

風弦水調銅琵琶。

林鶴年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故稱“林四”,“風弦水調銅琵琶”言其詩風有如蘇東坡慷慨激憤。徐世昌的《晚晴簃詩匯》評林鶴年詩“詩雄深沉鬱,兼有清麗之辭”,“於閩派中自成一格也。”寓居鼓浪嶼“怡園”時與其子林輅存及龔顯會、黃貽楫、陳棨仁等閩南諸名流成立“怡園聚詠”詩社,詩集《福雅堂詩抄》16卷收錄林鶴年詩作2018首,詩中特別題詠故鄉“蘆田八景”,吟詠“蘆田梅佔茶”以及眾多涉茶詩作。林鶴年為譽為中國歷史上詠茶最多最長的詩人,為後世留下絢麗文化瑰寶和不可多得的安溪茶業歷史文獻。

《山樓雨望酬文田叔》

清·林鶴年

坐看微雲起,

雨從西北來。

溪痕長頻藻,

石氣潤莓苔。

潑墨濃如畫,

焚香淨不埃。

群兒驅犢返,

小婢報花開。

斜日淡蓑影,

涼風入酒杯。

偶逢諸父老,

閒與話蒿萊。

生意動林際,

杉茶遍戶栽。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廈門大學出版社發行的林鶴年詩集

拾 遺

林鶴年告別官場後繼承父業先後在龍巖的寧洋和臺灣的苗栗發展墾殖業,種植梅佔茶,對發源自故鄉蘆田的優良烏龍茶樹梅佔茶的推廣普及作出貢獻。

吳魯,清晉江磁灶狀元,撰《林氅雲先生家傳》雲:

其平居訓子弟,慈愛而嚴。家人有失,懇款規戒,從無加以棰楚。婢僕衣食必加厚,曰‘是亦人子也。’接人藹藹有大度,人以緩急告者,無弗應。定交傾肝膽,規過獎善必面盡。

公生而失乳,就養於伯母陳氏。及長,事之終身弗衰。母患痰喘,惡寒,公常以背附母經夕不寐。及患手疾,復以舌吮血,躬侍湯餌,不解衣帶者閱月。人哀其誠,而母病亦以愈。及執父喪,哀毀骨立,暈絕而蘇者數。有欲慰之者,卒不能出諸口,蓋至性之悱惻動人也。既葬,廬於墓,讀禮。事諸母如所生,及諸母沒,公力疾治喪,躬親扶櫬,見者為之淚,今鄉人尚能道之。

林鶴年在蘆田設立義倉以備不時之需,等到荒年收成欠佳時再把義倉裡的糧食分發給鄰里。修繕學堂設立義塾,出資聘請先生為族人傳道授業,貧寒子弟均可免費上學。嚴冬到來前他會僱傭裁縫裁製數千件棉衣分發給貧困鄉人以禦寒。不僅如此,林鶴年還捐資修理大宗支祠、寺觀,施醫給藥,育嬰恤貧,深受鄉鄰的敬重和愛戴。

林鶴年後人英才輩出,離不開其自身愛國憂民、仁孝齊家的良好品質對後輩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林鶴年是林氏家風的傳承人,更是弘揚者。林鶴年有子十四人,林輅存,國學生,少習計,然無貴介習氣,歷辦輪船、樟茶各業,與西商往還,恆以片言取信。泉州晚報“尋訪泉州好家風”欄目曾以《情牽兩岸林鶴年 【家風家訓】愛國憂民》為題,做過專門報道。

林輅存資助過連橫(臺灣連戰先祖)在廈門創辦《鷺江報》、《福建日日新聞》,與人合辦中國規模第三的現代化股份制製陶企業“寶華公司”,將安溪蘆田村其父創辦的“蘭圃”私塾改造成安溪縣較早的現代小學,創辦印度尼西亞日惹第一家華文學校並任首任校長。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蘆田林氏與中國近代史

從林遠芳起,林家歷三代人耗費巨資建成精美絕倫的天倫書屋、龍美居(倒塌)、麟德居、典當行(牆體猶存)、蘭圃私塾、梳妝樓(倒塌)、珍天祖祠等七座古民居,七座民居按北斗七星排列,與鯉魚溪、下圳(人工飲水渠)形成八卦陰陽魚陣勢,為安溪縣著名古民居遺存。

瞭解更多安溪本地故事,歡迎關注:安溪茶農118!!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