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記憶:東阿西城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

東阿記憶:東阿西城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

原東阿縣城分東西兩城,縣立第一高等小學設在西城文廟西鄰,是原東阿縣最早的現代學府。它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我縣很多知識分子,大都是這個學校畢業的。

西城高小,由於歷史變遷,社會滄桑,校舍已不存在。學校校長、教師、學生,都已年過花甲,有的已作古。

西城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的前身是谷城書院。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知縣汪南金,在文廟學宮西創建谷城書院。該院前後三區,瓦舍樓房計三十餘間,歲考時作考棚用,平時用於士子課讀。因教諭、訓導所居文廟甚近,沒有聘請教師。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屢戰皆敗,割地賠款,人們看到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強烈要求改革。光緒十五年(1890年),知縣胡建樞蒞任,率邑名人同治壬戌拔貢王善澤,將書院竭力整飭,進行擴建,募集資金,興辦教育,聘請名師講課,從此學校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知縣季桂芳奉命將谷城書院改名為“高等小學堂”。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城張氏女子小學改成二高,西城高等小學堂則被命名為“東阿縣第一小學”。

該校設校長1人,高級教員5人,初級教員1人。招取高級學生3個班,初級學生1個班。校長是徐子廉,教員有:姜芳齋、黃仙洲、姜正倫、薛教泉、張尚和、李玉英。每班學生45至50人。教學課程有:語文、算術、地理、歷史、政治、自然、音樂、體育等。

“九·一八”事變後,學校更加活躍,抗日救國的空氣越來越高漲。學校逐步擴大,校舍擴建到60餘間。課程又增加了衛生、美術等。1931年10月,校長換為嶽克寒,教員先後有李耀卿、蘇德清、姜方齋、張盛齋、雷保香、秦效尤、汪洋、姜湘南、黃會三、徐繼堂等15人。這時有高小班4個,初小班2個,在校學生250多人,教師月薪(銀元):高級班教師20—22元,初級班教師15—17元。當時的教師本著愛國的精神,教書育人,兢兢業業,為東阿縣培養了大批人才。

1935年冬,該校學生學潮。汪洋、蘇群、姜湘南等幾個進步青年教師,印發傳單,反對教育科長王佔一貪汙腐敗,重用私人,要求革新教育。國民黨東阿縣政府,以暴力鎮壓學潮。開除了四名教師後,黃會三、張盛齋等教師也陸續離校赴三師學習。校長嶽克寒1937年8月離任,秦效尤接任。

1938年日軍侵戰東阿縣城後,組建了日偽縣政府,教育科長為程壽山,校長為姜芳齋。學校在日軍統治下倍受蹂躪。日軍投降後,內戰再起,在戰亂中被迫停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