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

清朝入關後,為了安撫知識分子,於1646年恢復了科舉考試。1906年,在張之洞等人的呼籲下,全面停止了所有鄉試、會試,給科舉考試劃上了一個句號。

在260年時間裡,清朝產生了114名狀元。這114名狀元,分別於八旗和15個省。按照狀元人數,從多到少排列如下:江蘇省 49人、浙江省 20人、安徽省 9人、山東省 6人、直隸省 4人、廣西省 4人、八旗 3人、江西省 3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廣東省 3人、湖南省 2人、貴州省 2人、河南省 1人、陝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

"

清朝入關後,為了安撫知識分子,於1646年恢復了科舉考試。1906年,在張之洞等人的呼籲下,全面停止了所有鄉試、會試,給科舉考試劃上了一個句號。

在260年時間裡,清朝產生了114名狀元。這114名狀元,分別於八旗和15個省。按照狀元人數,從多到少排列如下:江蘇省 49人、浙江省 20人、安徽省 9人、山東省 6人、直隸省 4人、廣西省 4人、八旗 3人、江西省 3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廣東省 3人、湖南省 2人、貴州省 2人、河南省 1人、陝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有著歷史悠久的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注重家教家風。從唐朝以來,安徽考取狀元的人數比較多。清朝時期,安徽一共考取了9名狀元,在全國內地十八省中,排名第三。

那麼,安徽的這9名狀元,又分別是誰呢?

他們分別是:1771年恩科狀元黃軒、1772年狀元金榜、1775年狀元吳錫齡、1796年狀元趙文楷、1809年狀元洪瑩、1814年狀元龍汝言、1822年狀元戴蘭芬、1829年狀元李振鈞、1859年狀元孫家鼐。

值得一提的是,黃軒、吳錫齡、戴蘭芬這3名狀元,都是徽州府休寧縣人。休寧縣的狀元人數,佔據了安徽狀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是不是看上去就很厲害呢?

"

清朝入關後,為了安撫知識分子,於1646年恢復了科舉考試。1906年,在張之洞等人的呼籲下,全面停止了所有鄉試、會試,給科舉考試劃上了一個句號。

在260年時間裡,清朝產生了114名狀元。這114名狀元,分別於八旗和15個省。按照狀元人數,從多到少排列如下:江蘇省 49人、浙江省 20人、安徽省 9人、山東省 6人、直隸省 4人、廣西省 4人、八旗 3人、江西省 3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廣東省 3人、湖南省 2人、貴州省 2人、河南省 1人、陝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有著歷史悠久的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注重家教家風。從唐朝以來,安徽考取狀元的人數比較多。清朝時期,安徽一共考取了9名狀元,在全國內地十八省中,排名第三。

那麼,安徽的這9名狀元,又分別是誰呢?

他們分別是:1771年恩科狀元黃軒、1772年狀元金榜、1775年狀元吳錫齡、1796年狀元趙文楷、1809年狀元洪瑩、1814年狀元龍汝言、1822年狀元戴蘭芬、1829年狀元李振鈞、1859年狀元孫家鼐。

值得一提的是,黃軒、吳錫齡、戴蘭芬這3名狀元,都是徽州府休寧縣人。休寧縣的狀元人數,佔據了安徽狀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是不是看上去就很厲害呢?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事實上,1808年狀元吳信中、1880年狀元黃思永,其祖籍也是休寧縣,他們因為分別寄籍江蘇蘇州府吳縣、江蘇江寧府江寧縣,被算在江蘇省。否則的話,休寧縣的狀元人數將高達5名。

放在歷史長河裡來看,休寧縣走出的狀元人數更多。據統計,從唐朝到清朝,休寧縣這片土地上走出了19名狀元,位居全國第一,被稱為“中國第一狀元縣”。中國在1283年間一共才產生777名狀元,全國有1636個縣,平均每個縣只能分到約1/2的狀元。休寧一個縣就分走了19個狀元,這讓其他縣如何想?

"

清朝入關後,為了安撫知識分子,於1646年恢復了科舉考試。1906年,在張之洞等人的呼籲下,全面停止了所有鄉試、會試,給科舉考試劃上了一個句號。

在260年時間裡,清朝產生了114名狀元。這114名狀元,分別於八旗和15個省。按照狀元人數,從多到少排列如下:江蘇省 49人、浙江省 20人、安徽省 9人、山東省 6人、直隸省 4人、廣西省 4人、八旗 3人、江西省 3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廣東省 3人、湖南省 2人、貴州省 2人、河南省 1人、陝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有著歷史悠久的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注重家教家風。從唐朝以來,安徽考取狀元的人數比較多。清朝時期,安徽一共考取了9名狀元,在全國內地十八省中,排名第三。

那麼,安徽的這9名狀元,又分別是誰呢?

他們分別是:1771年恩科狀元黃軒、1772年狀元金榜、1775年狀元吳錫齡、1796年狀元趙文楷、1809年狀元洪瑩、1814年狀元龍汝言、1822年狀元戴蘭芬、1829年狀元李振鈞、1859年狀元孫家鼐。

值得一提的是,黃軒、吳錫齡、戴蘭芬這3名狀元,都是徽州府休寧縣人。休寧縣的狀元人數,佔據了安徽狀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是不是看上去就很厲害呢?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事實上,1808年狀元吳信中、1880年狀元黃思永,其祖籍也是休寧縣,他們因為分別寄籍江蘇蘇州府吳縣、江蘇江寧府江寧縣,被算在江蘇省。否則的話,休寧縣的狀元人數將高達5名。

放在歷史長河裡來看,休寧縣走出的狀元人數更多。據統計,從唐朝到清朝,休寧縣這片土地上走出了19名狀元,位居全國第一,被稱為“中國第一狀元縣”。中國在1283年間一共才產生777名狀元,全國有1636個縣,平均每個縣只能分到約1/2的狀元。休寧一個縣就分走了19個狀元,這讓其他縣如何想?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休寧縣是安徽省黃山市的一個下轄縣。從地圖上看,休寧縣地處安徽省最南端,與江西省和浙江省接壤。

休寧縣自古以來就是交通樞紐重地,氣勢磅礴,藏龍臥虎。這裡有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的齊雲山,有率水和橫江兩條河流從兩側穿行而過,源源不斷地向東流去,融匯入著名的錢塘江。高高聳立的巽峰塔、丁峰塔、古城塔、富琅塔,更是為這塊古老的大地增添幾分人文色彩。

"

清朝入關後,為了安撫知識分子,於1646年恢復了科舉考試。1906年,在張之洞等人的呼籲下,全面停止了所有鄉試、會試,給科舉考試劃上了一個句號。

在260年時間裡,清朝產生了114名狀元。這114名狀元,分別於八旗和15個省。按照狀元人數,從多到少排列如下:江蘇省 49人、浙江省 20人、安徽省 9人、山東省 6人、直隸省 4人、廣西省 4人、八旗 3人、江西省 3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廣東省 3人、湖南省 2人、貴州省 2人、河南省 1人、陝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有著歷史悠久的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注重家教家風。從唐朝以來,安徽考取狀元的人數比較多。清朝時期,安徽一共考取了9名狀元,在全國內地十八省中,排名第三。

那麼,安徽的這9名狀元,又分別是誰呢?

他們分別是:1771年恩科狀元黃軒、1772年狀元金榜、1775年狀元吳錫齡、1796年狀元趙文楷、1809年狀元洪瑩、1814年狀元龍汝言、1822年狀元戴蘭芬、1829年狀元李振鈞、1859年狀元孫家鼐。

值得一提的是,黃軒、吳錫齡、戴蘭芬這3名狀元,都是徽州府休寧縣人。休寧縣的狀元人數,佔據了安徽狀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是不是看上去就很厲害呢?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事實上,1808年狀元吳信中、1880年狀元黃思永,其祖籍也是休寧縣,他們因為分別寄籍江蘇蘇州府吳縣、江蘇江寧府江寧縣,被算在江蘇省。否則的話,休寧縣的狀元人數將高達5名。

放在歷史長河裡來看,休寧縣走出的狀元人數更多。據統計,從唐朝到清朝,休寧縣這片土地上走出了19名狀元,位居全國第一,被稱為“中國第一狀元縣”。中國在1283年間一共才產生777名狀元,全國有1636個縣,平均每個縣只能分到約1/2的狀元。休寧一個縣就分走了19個狀元,這讓其他縣如何想?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休寧縣是安徽省黃山市的一個下轄縣。從地圖上看,休寧縣地處安徽省最南端,與江西省和浙江省接壤。

休寧縣自古以來就是交通樞紐重地,氣勢磅礴,藏龍臥虎。這裡有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的齊雲山,有率水和橫江兩條河流從兩側穿行而過,源源不斷地向東流去,融匯入著名的錢塘江。高高聳立的巽峰塔、丁峰塔、古城塔、富琅塔,更是為這塊古老的大地增添幾分人文色彩。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休寧縣在清朝時期考取的3名狀元,仕途都不大如意。

1771年恩科狀元黃軒是一名書法家、文學家,有《南征集》、《南歸集》、《鬆園災楮編》、《獅子林紀勝》等書廣為刊行,但在擔任四川川東道時,因督辦軍糧,勞累過度,病死在途中。乾隆皇帝追加為按察使銜,僅為正三品。

1775年狀元吳錫齡運氣更差,他考中狀元后,點了翰林,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但還不到一年,他就因病去世。乾隆皇帝深感痛惜,特批其子吳若曾由拔貢入選吏部文選司,成為一名七品京官。

"

清朝入關後,為了安撫知識分子,於1646年恢復了科舉考試。1906年,在張之洞等人的呼籲下,全面停止了所有鄉試、會試,給科舉考試劃上了一個句號。

在260年時間裡,清朝產生了114名狀元。這114名狀元,分別於八旗和15個省。按照狀元人數,從多到少排列如下:江蘇省 49人、浙江省 20人、安徽省 9人、山東省 6人、直隸省 4人、廣西省 4人、八旗 3人、江西省 3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廣東省 3人、湖南省 2人、貴州省 2人、河南省 1人、陝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有著歷史悠久的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注重家教家風。從唐朝以來,安徽考取狀元的人數比較多。清朝時期,安徽一共考取了9名狀元,在全國內地十八省中,排名第三。

那麼,安徽的這9名狀元,又分別是誰呢?

他們分別是:1771年恩科狀元黃軒、1772年狀元金榜、1775年狀元吳錫齡、1796年狀元趙文楷、1809年狀元洪瑩、1814年狀元龍汝言、1822年狀元戴蘭芬、1829年狀元李振鈞、1859年狀元孫家鼐。

值得一提的是,黃軒、吳錫齡、戴蘭芬這3名狀元,都是徽州府休寧縣人。休寧縣的狀元人數,佔據了安徽狀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是不是看上去就很厲害呢?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事實上,1808年狀元吳信中、1880年狀元黃思永,其祖籍也是休寧縣,他們因為分別寄籍江蘇蘇州府吳縣、江蘇江寧府江寧縣,被算在江蘇省。否則的話,休寧縣的狀元人數將高達5名。

放在歷史長河裡來看,休寧縣走出的狀元人數更多。據統計,從唐朝到清朝,休寧縣這片土地上走出了19名狀元,位居全國第一,被稱為“中國第一狀元縣”。中國在1283年間一共才產生777名狀元,全國有1636個縣,平均每個縣只能分到約1/2的狀元。休寧一個縣就分走了19個狀元,這讓其他縣如何想?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休寧縣是安徽省黃山市的一個下轄縣。從地圖上看,休寧縣地處安徽省最南端,與江西省和浙江省接壤。

休寧縣自古以來就是交通樞紐重地,氣勢磅礴,藏龍臥虎。這裡有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的齊雲山,有率水和橫江兩條河流從兩側穿行而過,源源不斷地向東流去,融匯入著名的錢塘江。高高聳立的巽峰塔、丁峰塔、古城塔、富琅塔,更是為這塊古老的大地增添幾分人文色彩。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休寧縣在清朝時期考取的3名狀元,仕途都不大如意。

1771年恩科狀元黃軒是一名書法家、文學家,有《南征集》、《南歸集》、《鬆園災楮編》、《獅子林紀勝》等書廣為刊行,但在擔任四川川東道時,因督辦軍糧,勞累過度,病死在途中。乾隆皇帝追加為按察使銜,僅為正三品。

1775年狀元吳錫齡運氣更差,他考中狀元后,點了翰林,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但還不到一年,他就因病去世。乾隆皇帝深感痛惜,特批其子吳若曾由拔貢入選吏部文選司,成為一名七品京官。

清朝時安徽一共考了九個狀元 有三個是此縣走出來的

1822年狀元戴蘭芬在擔任福建考官時,為朝廷選拔了一批人才,其中林鴻年、何冠英、郭柏蔭3人,後來都成了督撫級別的封疆大吏。可是,戴蘭芬自己的仕途卻不太順利,到52歲時才升遷為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不久因病去世。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