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傳奇:晉商用來摻假,俄國人卻青睞有加

茶經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發現並利用茶的解毒作用,據說始於神農時代。“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這是中國茶文化的源頭。神農後誤食斷腸草而死,葬於長沙茶鄉之尾,故湖南有地名叫茶陵。數千年來,茶葉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保健飲品。

茶葉也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最主要的商品之一。茶葉出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並形成了三條主要輸出通道。西南地區的茶馬古道,經西藏輸往尼泊爾、印度。貫穿中國南北的萬里茶道,經蒙古輸往俄羅斯。出東南和華南沿海的海上茶路,經南洋諸國,輸往東南亞、中東、東非、歐洲。由於茶葉具有分解脂肪,消除燥熱的功效,因而受到了以肉食為主的遊牧民族的喜愛,並逐漸形成了依賴。

明清時期,至少有兩場戰爭與茶葉貿易相關。1572年,明王朝為打擊茶葉走私,下令關閉了北方邊境的茶葉貿易,導致了北方蒙古及女真各部的憤怒,從而引發了一場長達三年之久的清河堡戰爭,最後以明朝宣佈重開茶市而告終。

安化黑茶傳奇:晉商用來摻假,俄國人卻青睞有加

茶馬互市

另一場是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中國茶葉在十七世紀由荷蘭人帶到歐洲後,最初是一種十分昂貴的奢侈品,只有貴族才有資格享用。1662年,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妝中便有一箱中國茶葉。婚後,她在王宮親手泡茶招待她的貴族朋友,令賓客十分新奇。1664年,英屬東印度公司經理將從中國廣州運入的一筒重2磅2盎司的茶葉,作為貴重禮物獻給國王查理二世,這是英國直接進口中國茶葉的發端。此後,這種樹葉飲品開始在英國流行。到了十八世紀,歐洲從中國購買茶葉花費的白銀多達1.7億兩。由於茶葉貿易給英國造成了巨大的貿易逆差,英國為了扭轉這一局面,開始向中國輸出鴉片。而鴉片大量輸入,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因此有了林則徐虎門銷煙運動,從而引發了鴉片戰爭。

一片小小的樹葉,竟是兩場戰爭的導火索,茶葉的神奇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安化黑茶傳奇:晉商用來摻假,俄國人卻青睞有加

茶葉貿易引發鴉片戰爭

茶葉源源不斷地輸出,不僅給明清時期的中國創造了鉅額財政收入,也帶動了中國南方產茶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湖南安化為例,北宋中期還是“不與中國通”的“梅山蠻地”,明清時期通過茶葉外銷,一改昔日落後面貌,成為了“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的繁華之地。

安化所在的梅山地區位於雪峰山脈北部大山中,境內群峰疊翠,土質肥沃,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分明,特別適合茶樹生長。早在五代時期,毛文錫就在《茶譜》中記載,此地出產“渠江薄片”,其色如鐵,芳香異常,煮之無渣。因其加工工藝有別於紅茶、綠茶、黃茶、青茶、白茶等茶類,且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稱黑茶。但北宋以前,此地是梅山蠻的地盤,且毒蛇猛獸出沒,即便有好茶也難以運出大山。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宋神宗派章惇領兵征服梅山蠻,在梅山地區設立了安化、新化兩縣。不過,儘管梅山地區被納入了大宋版圖,卻由於山高路遠,交通閉塞,安化每年只有少量黑茶作為貢茶輸送到山外。直到明嘉靖年間(1552-1566年),西北茶商越境進入湖南私運黑茶,安化茶葉才開始通過茶馬古道批量外銷。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朝廷鑑於私運黑茶屢禁不止,改堵為疏,將安化黑茶作為漢中茶和四川茶的補充,列為運銷西北的官茶,安化黑茶終於迎來了第一次大發展的歷史契機。

安化黑茶傳奇:晉商用來摻假,俄國人卻青睞有加

安化茶馬古道

到了清代,隨著海上茶路的開通,安化又成了廣東茶商的貨源地。海上茶路以外銷紅茶為主,廣東茶商於是將紅茶製作技術帶到了安化。咸豐四年(1854年),廣東茶商首次進入安化,當年便採購製作了10萬箱紅茶。

不過,安化茶葉外銷的最盛時期,是在成為中俄萬里茶道的新起點之後。萬里茶道是繼絲綢之路衰落之後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它的開拓者是明清時期實力最雄厚的商幫——晉商。萬里茶道的起點本來是在福建武夷山,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進入今蒙古國境內,穿越沙漠戈壁,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但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由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戰火紛飛,萬里茶道被阻斷。活躍在萬里茶道上的山西商人於是轉向湖南產茶區採購茶葉。湖南茶鄉安化於是迎來了第二次大發展的歷史契機。

有意思的是,山西商人最初是將安化紅茶冒充武夷山紅茶,並在紅茶中摻入了安化黑茶,銷售給俄國人。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俄國人居然對安化黑茶青睞有加。由於安化黑茶大受俄國人歡迎,安化因此取代福建武夷山,成為了中俄萬里茶道的新起點。

安化黑茶傳奇:晉商用來摻假,俄國人卻青睞有加

安化茶馬古道

茶葉的暢銷帶來了安化的百年繁榮。極盛時期,茶葉年產量達到七八十萬箱,茶行茶號數百家。山西商人在安化開設的茶葉工場,僱工少則數十人,多則成百上千人。資江安化段沿岸逐漸形成了小淹、邊江、江南坪、唐家觀、黃沙坪、酉州、喬口、東坪八大茶鎮。雖然水路是茶葉外運的主要通道,但隨著茶葉產銷的興盛,商家為方便收購和運輸茶葉,又在安化境內集資修建了數百里的茶馬專道。茶馬專道以青石板鋪墊,沿途還建有廊橋、茶亭、栓馬柱等配套設施,作為歇息之用。

民國時期,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茶葉貿易日漸衰落,安化八大茶鎮及茶馬古道亦趨於沉寂。時光荏苒,昔日茶馬古道上成群結隊的馬幫早已銷聲匿跡,可遺存至今的那些青石板古道和建築,依然見證著安化昔日的繁華。先人們求生存求發展的那段歷史,依然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難以磨滅。

安化茶馬古道,先後連接了中國古代三條茶葉輸出通道,堪稱傳奇之路。2019年3月,國家文物局將“萬里茶道”列入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安化作為重要的黑茶產地和商貿轉運起源點之一,成為了“萬里茶道”申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此外,安化千兩茶和茯磚茶的製作技藝,也被列入了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文/謝志東)

安化黑茶傳奇:晉商用來摻假,俄國人卻青睞有加

中俄萬里茶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