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森斯揮響“布魯克納奇蹟”| 樂評

王小京/攝

文 | 高建

排山倒海的音浪、靜謐遐思的慢板,作曲家傾盡才情構築的宏大世界、指揮家精雕細琢駕馭的音響走向,一支底蘊深厚的頂級樂團在與之契合的作品中、以真正巔峰的狀態釋放無盡的能量……人們對於一場完美的管絃樂音樂會寄予的一切厚望,在6月8日晚的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中都化為了現實。暌違北京舞臺整整十年的萊比錫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終於在樂迷們的翹首企盼中歸來,而正是在這十年中迅速成長為國際樂壇中流砥柱、且即將首度登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大師安德列斯·尼爾森斯首次亮相國家大劇院,更讓這份期待翻倍。

選擇布魯克納篇幅巨大、甚至略顯艱澀的《降B大調第五交響曲》作為巡演曲目足以彰顯萊比錫音樂家們的自信。當晚,編制龐大的樂團被刻意安置得格外緊湊,分置兩側的第一、第二提琴聲部與正對指揮的絃樂中聲部標榜著他們對於德國交響傳統的堅守。從輕柔縹緲的引子開始,蓬鬆齊整的撥絃、雄渾溫潤的銅管、在巨大的動態下仍能保持清晰層次的定音鼓依次浮現,並貫穿了整個長達88分鐘的聲音之旅。擁有超過二百七十年曆史的萊比錫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僅從感官層面就帶給了觀眾堪稱極致的體驗。

雖然成長於更親近斯拉夫音樂傳統的拉脫維亞,但尼爾森斯對於德奧音樂風格的精湛駕馭和潛心研習,即使與同胞恩師馬里斯·楊松斯相比仍然毫不遜色。這位曾在拜羅伊特音樂節收穫苛刻的瓦格納擁躉們歡呼喝彩的指揮家,在布魯克納的音樂中實現了個人意志和樂團風格的完美融合。布魯克納在首樂章中安置了三個在調性色彩上緊密關聯、但性格迥異的音樂主題,並且固執地以突然的收束和切換代替過渡樂句,不啻為留給所有詮釋者的一道難題。尼爾森斯在節奏感鮮明的第一主題中選擇了更果決的縱向推進速度,但每當音樂行進至主題切換的關頭就會做出一個無比妥帖的速度變化,將此前積攢的動能自然注入下一樂段,讓清晰的作品結構和圓融的音樂流動並駕齊驅,展示出同代指揮家中鮮有的修養和深度。在雙簧管樸素的旋律後,樂團絃樂聲部在C大調上吟唱出了最為深情動人的柔板主題,如讚美詩般的齊奏、寬廣悠長的氣息、適度延宕的節拍,共同勾勒出一幅暖色調的音響畫卷,無比從容地將晚期浪漫主義音樂中那伊甸園般的醉人美感抒發得淋漓盡致。而諧謔曲樂章則是指揮家過人結構意識的體現,尼爾森斯用巨大的肢體語言引導著不安的第一主題進行加速,又在一次次攝人心魄的強奏殘響後,帶來反差強烈、如飲甘泉的鄉間舞曲主題。木管與圓號在中部樂段親切地對話,每一次反覆的力度都略高於上一次,這種如數碼預設般精確的控制只能令人歎服。終曲樂章彷彿回到了原點,撥絃鋪陳下如霧靄瀰漫般的絃樂弱奏漸漸浮現,卻意外地被單簧管打斷,後者在這裡甚至改變了之前的音質、以更加凌厲諧謔的姿態推動音樂行進。作曲家設定的一系列複雜對位都在萊比錫音樂家如室內樂般澄澈的織體呈示中迎刃而解,最終迎來輝煌壯麗的尾聲。布魯克納為音樂注入的純粹邏輯和堅定信念,加之舞臺上音樂家們理性剋制卻又意趣盎然的演繹,讓任何試圖對最後一個音符消散後的震撼感受進行描繪的文字都顯得蒼白,正如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對於那些不可思議的歷史時刻所進行的簡單總結一樣——“它就那樣發生了”,恰到好處,渾然天成。

當筆者懷著感恩的心情回味這場演出時,同樣要向音樂廳中的每一位觀眾致敬,聆聽這樣的作品並不是一件“輕鬆愉悅”的事情,他們用無比沉浸安寧的秩序共同見證、參與、促成了這獨屬於布魯克納音樂的奇蹟。希望下一次與這支萊比錫交響勁旅的見面,不用再等待十年。

- THE END -

歡迎關注《音樂週報》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北京合唱節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張國勇:由一次歷險而想到……

《梁祝》誕生60週年,見證者終於還原作品創作歷史真相

童聲合唱是個慢活兒,急不得

歌唱的高音技術可以速成嗎?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尼爾森斯揮響“布魯克納奇蹟”| 樂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