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曾用180億美元求得“停戰”,如今美國仍要宰割日本經濟

日本F-35A戰機的失蹤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隱喻:美日合作的結晶已經不再牢靠。三澤基地剩餘的12架F-35A全部停飛,或許正是美日關係的寫照:某些值得珍視的盟誼正在擱淺。

安倍曾用180億美元求得“停戰”,如今美國仍要宰割日本經濟

決定對歐盟11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關稅後,美國也把對日本的整治提上了日程。據媒體報道,美日將從4月15日起就舉行部長級談判進行協調,唯一的目的就是達成新的雙邊自貿協議。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將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交鋒”。

2018年10月,白宮剛剛強迫其2個鄰國接受更有利於美方的“美-墨-加協議(USMCA)”,而這一架構的設計者就是萊特希澤。他的最大愛好就是“通過行使權力來成為支配者”,代表的是製造業(尤其是重型製造業)、農業、高科技和金融業集團的利益。

在里根總統時期,萊特希澤當過貿易副代表,當時他鋼鐵利用“301條款”等大棒,強迫日本企業鋼鐵、汽車、農產品等方面對美國進行讓步。如今,不是冤家不聚頭,日本還是要面對萊特希澤這個“苦主”。

不出所料,美方提出的條件很“霸道”,直接要求日本做出比TPP讓步程度更大的承諾。這就相當於連預賽都沒參加,就直接進入決賽圈,不僅如此,還要一對一的KO新版TPP的“盟主”日本。

可以說,在這種賽場上,武士刀雖然鋒銳,但也難敵湯普森衝鋒槍的威力。本來這場談判就不講理。

特朗普對歐盟和日本的指責如出一轍:在貿易方面利用美國、非法補貼、關稅不平等、持續擴大的逆差……2018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是580億美元(約合3895億人民幣),這成為特朗普不滿的根源之一,可以說這一刺眼的數據令其很難不起“殺心”。而美國退出TPP後,日本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份額也在縮小,這更加激化了矛盾。

問題在於,日本也沒有退路。美國掀起的經貿大戰已經成為日本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東京方面曾寄希望於“安倍經濟學”能夠幫助國家擺脫衰退的泥淖,“三箭齊發”(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支出、解決阻礙企業招聘和投資的難題)暫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其本質上還是要依靠海外出口,其實也就是依靠中國的旺盛需求。可美方在經貿方面挑起的戰爭令這一強大的增長引擎不再像以往那樣能夠讓日本經濟呈現體面的數據。需求的減弱讓日本的軟肋暴露無遺——日本對華出口的重頭(電子和機器產品)在1月份竟同比驟降17%。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安倍曾用180億美元求得“停戰”,如今美國仍要宰割日本經濟

如今美方要求日本在最看重的2個領域——農業和汽車業——做出自廢武功式的妥協,無疑會讓日本經濟雪上加霜。

至於農業對日本的重要性已經不必贅述,看看安倍像祥林嫂一樣,見到哪位外賓幾乎都要懇求對方解禁對福島農產品的限制。而日本汽車業作為製造業的龍頭,海外銷售量正在下降,拖累整體出口連續3個月萎縮。

表面上,雙方首腦的關係依然顯得熱絡,安倍將於4月26日至27日訪問華盛頓,特朗普將在5月底訪問日本,6月G20峰會在大阪舉行,安倍和特朗普在2個月內將能會面3次。可相互提防與對抗的力度無疑在上升。

更何況,特朗普要求受到美軍保護的國家都把所需要承擔的駐軍費用增加50%,這嚴重影響了日本民眾對“美日同盟”的信心。東京方面為了抵禦大國崛起的衝擊,不僅最早提出“印太戰略”,而且編織了多個同盟系統,包括“美日印”、“美日澳”、“美日韓”等等,但安倍內閣卻對“美日印澳”四方聯盟保持謹慎,不願過度推進和促成這一具有濃厚挑釁意味的軍事集團。

安倍曾用180億美元求得“停戰”,如今美國仍要宰割日本經濟

安倍曾經說服特朗普不要在貿易方面對日本輕啟戰端。日媒3月10日曾報道稱,安倍向特朗普展示了日企在美國投資的詳細圖表,所取得的成績包括:自特朗普成為總統後為美國創造37000個就業崗位,投資20000億日元(約合180億美元),向美國轉移大型工廠的數目將達到至少7座。當時由於美國正忙於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行激烈的談判,因此暫時放過了日本。但這並不意味著特朗普對日本的“出血”感到滿意。如今與“最大競爭對手”的談判進入尾聲,可以騰出手來收拾一下日本了。

在日本繼續忍辱負重、繼續接受宰割的基礎上,美日大概率會達成一個令特朗普滿意的貿易協議。不過,誰日子難過誰知道,安倍接下來對“中日韓自貿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無疑會更加主動。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尚且被美國視為魚肉,亞洲有什麼理由不團結?!(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