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渡有緣,緣由佛渡

佛像是造像數量最多的一類。包括釋迦牟尼佛、強巴佛、無量壽佛等等。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

許多高古佛像精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這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當代藝術難以企及的。早期的佛像作品能更好地呈現出宗教深層次的精神內涵,更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人們在經過內心掙扎後,爆發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比如,佛像上捲曲的花紋像是從石縫中綻放生長,就可顯示出人類精神頑強不息的生命力。

佛渡有緣,緣由佛渡

明代鎏金佛像

明清佛像背後的文化內涵更令其價值無限放大。歷史記載,永樂帝曾多次召見西藏高僧,並邀之弘揚佛法,具中國特色的佛教鎏金銅像因而大行其道。在明代大型御製鎏金銅像中,“明宣德御製鎏金銅無量壽佛坐像”堪稱精絕之作。只見無量壽佛於蓮花上結跏趺坐,胸前珠串瓔珞飄垂,曼妙無比,寶座銘“大明宣德年施”。這類鎏金銅像與藏傳佛教淵源甚深,同時也反映了中國佛教藝術的發展源流。據稱,宮廷施造的佛教雕像常模擬天子形象,故百姓多視之為君王化身。因此此尊鎏金銅像雖脫胎於藏傳佛像,亦兼具中國特色。

佛渡有緣,緣由佛渡

清代佛像

此外,元代之前的佛像相對來講形象比較古樸,鎏金使用得比較少。但相比明清時期的佛像,元之前的藝術價值並不遜色,但受到的關注還不夠,因此即使目前傳世的作品比較少,但是相對來講比較容易徵集,可以作為介入收藏的一個品種。

佛渡有緣,緣由佛渡

清代鎏金佛像

明代佛像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脣,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折自若。菩薩肩寬腰細,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形,瓔珞、佩飾精密繁複。寶冠葉片呈鏤空狀,正中葉片呈彎月形,臺座為束腰式仰覆蓮座,造型寬大,蓮瓣寬肥,呈一週對稱分佈。衣服邊緣刻細碎的花紋,蓮座邊緣有連珠紋一週,蓮瓣圓潤,底沿外卷,金水成色足,黃中泛紅為明代標準色。腿部裝飾略呈橢圓形群褶,甲衣及絆甲絲絛均較寫實生動。

佛渡有緣,緣由佛渡

元代佛像

清代佛像臉型方圓豐潤,豐頤寬額,五官精緻,雙目傳神。身體比例協調,造型優美。多著漢式衣服,衣紋呈放射狀,衣褶曲折生動,帔帛較為寬大。胸前所飾的瓔珞、串珠雕刻得極為精美細膩。蓮座底沿明顯外撇,蓮瓣規整,扁平,一般只圍大半,度母眼線為一波三折式,間距較寬,冠葉呈平板狀,不鏤空。

佛渡有緣,緣由佛渡

樂山大佛

佛文化在歷史長河發展中,地方文化區域也有了不同的方向,大致可分為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文化不同,佛像的面相造型也不同,

漢傳佛像:面相圓潤豐滿,敦厚溫和,慈祥,不怒自威,顏色受時代影響,現色彩鮮明,輪廓清晰,樹脂佛像更是精緻細膩,栩栩如生。(主要流傳區域:漢族文化傳播區)大自在佛像

藏傳佛像:表情大多凶憤,以眾多女神像,男女雙身像,複雜多變的造型是藏傳佛像造像的突出特點(流傳區域:西藏,四川,青海,雲南等地)

南傳佛像:身軀瘦長,臉型秀麗,肉鬢高聳披著薄薄的圓領袈裟,通常是沒有衣紋或者是佈滿了衣紋(流傳區域:泰國,緬甸,高棉老撾,柬埔寨,中國的臺灣和香港地區)

大自在佛像:佛具行業領先知名品牌,專注佛像佛文化發展十餘年,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加返古工藝,運用時尚元素生產品相完美,深居傳統佛文化內涵的產品,滿足廣大消費者的精神和物質不同層次的需求。

供養方法:七佈施:一、為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佈施。二、為言施:向人說好話的佈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三、為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佈施。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佈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