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

我經常會在閒暇的時候去書店坐下看看書,離家不遠就有兩個大型書店,都是新華書店,好幾層,環境也不錯,每天也都有不少人去那裡看書,但是真正買書的好像很少,裡面有咖啡廳,但不知道是不是他們書店自營還是招商?看名字好像不是自營,一直搞不懂這樣的話它的利潤在哪?另外新華書店是國有機構還是私人機構?
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
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
10 個回答
止不住、那流逝的年华
2017-04-30

1.教科書。就我所知道的學校來看,小學、初中與高中基本都是通過新華書店來購買教科書的。2.教輔材料。在我上高中及之前的學校時,基本都是在新華書店購買的,原因有二:一是我所在地的新華書店規模確實較大,選擇的餘地也比較大。二是手頭上偶爾會有一些購書卡,因而就會去消費。3.各類黨政書籍。就是各類黨政機關及企業領導背後書櫃中放的滿滿的如《毛澤東文集》之類的書籍。原因有二:一是此類書籍一般的書店並不會進貨,二是採購人員往往因為多種原因更加青睞新華書店。4.其他書籍。新華書店一般書品種類齊全,我所在城市的新華書店為:一樓暢銷書及兒童書籍、二樓學生用書及嚴肅書籍、三樓小說及技術書籍。這就使得一站式買書可以實現,而這對於其他實體書店是很難做到的。5.櫃檯出租。部分新華書店目前將店內的地方租給學習機、電子詞典乃至手機賣家,獲取一定租金。
如果加以總結的話還是可以看出,新華書店的盈利方式還是與它特殊的地位有一定關係。新華書店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出版集團之下,是國家官方的書店,也是官方刊物宣傳與發售處之一。這樣的身份會為它謀得不少好處。教科書與官方書刊不算,就我所見,不少單位都會一年或不定時間的發一張新華書店的購書卡,有些單位對於黨員有一筆資料學習費,也會以此種購書卡的形式發放。另,新華書店在普通大眾中可謂是最具知名度的書店的,在大街上問一個人,不知道新華書店的人幾乎沒有。提到買書,許多人立刻想到的就是新華書店。一是因為新華書店是所謂『公家開的』。二是新華書店確實是我見過的唯一可是坐在其中看書一整天的書店,甚至我所在城市的新華書店還會主動為孩童提供凳子。
作者:懶君君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96984/answer/18734609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圖書發行是新華書店的主營業務,直接決定各級各類新華書店的戰略發展路線和主營業二、報刊、音像、電子產品也是新華書店零售業務中的重要部分,但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快速發展,讀者獲取閱讀信源的方式與渠道越來越多,無論是產品形態或是發行渠道,新華書店並沒有積極跟上時代的步伐。面對音像電子產品一年一個樣的快速變臉,大多數新華書店還停留在店面銷售光盤等產品的單一發行方式上。務收入狀況。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看下這個在銷售的圖書數量就知道是怎樣的一個數量級了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三、網站新華書店也搞呀,可是八家訪問情況只到噹噹網三分之一,掙到的錢只是毛毛雨呀四、掙錢當然有捷徑的呀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很多人回來新華書店來買,教材、教輔和工具書因為在其他購書渠道折扣力度較低,網上書店也鮮有銷售,新華書店品種全、質量有保障。別的品種新華書店賣的就不是太好了新華書店是國企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可是在很多方面也有劣勢需要為宣傳工作服務這也是成本呀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
野史秘辛
2017-03-22

新華書店的地位可不一般。

它是國有圖書發行企業,發行網點遍及全國城鎮,在1937年4月24日成立於延安清涼山,因該書店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出版集團之下,是國家官方的書店,也是官方刊物宣傳與發售處之一,全國各地均有分店,截至2006年共有14000多個發售網點,各省會則有購書中心或書城等名義經營;在香港以“新華書城”名義在灣仔經營,在澳門則以“珠新圖書公司”名義經營。現今分店招牌的題字為毛澤東在1948年12月於河北所題,現今的總店與發行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

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

在最傳統的圖書銷售體系中,書店從一本書中所賺取的利潤在 20% 至 30%——不過這還沒有算上書店的運營成本。而在書店從中獲利以前,一本書的成本首先佔到零售價的 40%,出版商會從中先賺取 20% 至 30% 的毛利,剩餘 5% 至 10% 為批發商賺取的利潤,剩下的才歸書店所有。

可見,開書店是很少能夠掙錢的。但新華書店卻是個例外,這不是說它有多麼強大的盈利能力,而是指它的特殊性。利潤微薄的新華書店之所以依然可見、乃至佔據商業中心,主要原因有幾點:

1、沒有租金壓力。1980 年代以前成立的新華書店,其物業一部分來自房管所,一部分來自政府劃撥,且大都靠近郵局、學校這類人流多的地方。在政策安排下,它們不需要、或只需要“交象徵性的房租”,直至現在。

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

2、享受增值稅補貼。直到 2013 年以前,新華書店都是國內唯一享受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補貼的書店,這至少為它減輕了每年 13% 的增值稅負擔。

3、各地政府進行資金補貼。以海南省為例,自 2013 年起,該省就連續三年撥款約 2000 萬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於新華書店。

4、壟斷髮型教輔教材。教輔書利潤大、購買多,新華書店佔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幾乎是市場壟斷,利潤率比較高。

另外,出租櫃檯也有部分額外收入。對於不需要交房租的店面而言,把櫃檯出租給給學習機、電子詞典、手機賣家等商戶,獲取一定租金,收入也不菲。

政府圖書館招投標包括農家書屋等政策性的紅利一般也是落入到新華書店手中。

總的來說,新華書店這些年生存壓力很大,但不至於很快就被市場沖垮。

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

讓人欣喜的是,隨著觀念的改變,近些年,新華書店的發展也出現了很多可喜的發展。像西安的曲江書城,就能感覺到走進的不是一家簡單的書店,更像是一站式的生活方式展示店與體驗店。吉他彈唱全集旁擺放著可以聆聽優質音樂的耳機、工業設計的書架旁售賣著設計優秀的太陽鏡、花花綠綠的遊記圖書區,設立著旅行社的諮詢臺……曲江書城改變傳統書店的經營模式,注重讀者在書店中全新的文化生態體驗,從而讓這裡成為讀者嚮往的購書“天堂。”

書店更加成為一種公益性場所,這對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一件好事。

嗨歌(问答写手)
2017-11-02

1、地段問題,這是歷史造就的,沒法解釋。你現在還能看到最好位置新開的新華書店嗎,起碼我們這裡中心位置是多年沒有了。

2、是否可以轉型為網絡書店,中心大賣場變成展示廳。

行不通,我們的僱傭關係要遠遠複雜於一般企業,這部分人員的安置怎麼解決。其次,我們沒這個能力,多年的傳統經營,我們的人員已經沒有這個實力來做你說得大項目。我們可以開網絡書店,但做不到你說得壯士斷臂。還有個問題,這部分的虧損,是我們的社會責任,雖然大家可能覺得很假,但這個觀念在我們這裡很主流。

大家可以理解為國企領導考慮仕途和政績,但對我們來說,多一個賣書的店,即使是新華書店難道大家不樂意嗎?現在已經沒有多少有空調的又適合小朋友娛樂的地方了。

關於盈利據我瞭解分這麼幾塊:

一、教材教輔的壟斷髮行,主要指政府招標的品種,這部分確實是眾所周知的主要利潤點。

但如果這類教輔書不進入規定表,則仍然是由我部門供貨,並進入市場充分競爭。其實有一點,不一定是開書店才能和我們競爭,很多民營老闆只要有人脈、渠道,他賣得書只會比我們多得多。

二、退稅,不多提

三、黨政文件發行的紅利,這是政治任務。

四、上文提到的農家書屋,但我可以說,很多山區的配套服務,不是其他企業可以做得。這賺得其實是辛苦錢。

五、櫃檯的出租。

六、公共圖書館招投標、政府的一些採購經費。

再補充一些,首先是歷史問題,我們有大量的退休人員要供養,其次是大家提到的優質地塊的問題,其實從客觀上說,有得到就有付出,很多東西特別是現階段並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麼美好。第三個是圖書的運輸成本,性價比很低。

基本想到是這些,以後再交流...
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

補充幾點。

1、如果沒有壟斷教輔,確實是沒有活路了。但從我看來,現階段即使斷掉這些新華書店的生路,並不能保證會出現很多如各位所願的“誠品書店”。如果逼迫書店開在遠離人煙的地方,那和現在很多氣派的新建公立圖書館一樣,形式大於意義。

2、低進高退的問題。起碼,這麼短視的行為。我們很規矩,不這麼幹的。

倒是每年噹噹、京東互殺打折的時候,那些供貨商們倒是很喜歡這麼幹。從噹噹進貨再發給噹噹,反正低進高發,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嘛。這個應該是心知肚明,就圖個人氣。

不過民營書店的老闆是有這麼做得,所以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出版社不願意給他們供貨。

還有一點是因為圖書的賬期會比較長,所以他們拿經營的利潤做其他生意也大有人在,更導致出版社經常拿不到錢,不願意供貨。

3、還有就是落後地區的情況,其實很多山區書店或者海島書店可能全店加門市就那麼幾顆人,遇到旺季,比如現在開學前。他們還要負責送貨,據我知道一哥們,春節的時候給山區學校送書,因為大雪差點掉山下,後來是叫了村裡的人,用農用車把書送進去的。

今夜无眠001
2017-11-02

新華書店可以說是最早的"央企"了,大約有90年曆史了。現在隨著意識形態丶輿論環境丶言論自由等的控制力度減弱,市場化運作國企改革等的興起,新華書店的發行業務市場份額有趨少趨勢,羸利形勢趨緊。但放心,新華書店也不可能倒閉,國家不會讓新華書店倒閉(局部基層分店有可能),原因"你懂的",呵呵。現在新華書店收入來原大致有:一、新華書店上級中國出版集團並不是完全市場化企業,它有事業單位性質,因此它有部分經費拔款的;二、新華書店的優勢發行項目,其它發行機構是不叄與競爭的,或者競爭不過新華書店。比如新華書店出版的《鄧小平選集》類、全國人大會議類的單行本等書籍,其它機構是不出版,類似的還很多。還有像學校教材(包括影音製品等)、公職人員培訓用教材等,與其它發行機構競爭中佔明顯優勢。三、市場競爭類發行產品的零售收入,比如教輔書、職業考試類用書、各種工具書等。四、轉型類收入。比如我們這的新華書分店,單位佔地面積大、建築多,開展了多種經營。營業門市樓經營商超(帶書籍音像類產品)丶會議室對外租用、院落場出租成倉儲停車場等。五、其它新穎的、創新型的收入。現在此類收入佔比較低,潛力較大。

卿雨润
2017-04-05

本人愛去新華書店買書,閒暇時光大部分是在新華書店打發掉的。去的次數多了,難免會有所思考。有次閒下來無事,我對新華書店運作模式,作了一些粗淺分析。

一、場地免租金。新華書店的門面都是自己的,且大多建在鬧市區,位置好。由於產權是自己的,新華書店也就不用出高昂的租金,節省了一大筆開支,為書店的正常運轉,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如果房子是別人的,新華書店恐怕早就關門大吉。

二、門面租金收入。互聯網興起,圖書零售市場受到了較大的衝擊。遍佈大街小巷的個體書店,大多關門歇業,能夠堅持做下來的,為數不多。新華書店概莫能外,其銷售業績也是下降的。為了應對挑戰,不少新華書店紛紛縮減營業面積,或將圖書經營場所移到二樓以上的地方,將一樓空出來的門面對外招租,每年都有一筆固定的不菲的租金收入。

三、負擔較輕。新華書店的體量小,從業人員不多,每年需要支付的人頭費較少。

四、春秋兩季的教材發行。這是新華書店的核心業務,也是其利潤的主要來源地。我國地域遼闊,學生眾多,每年需要的教材極多,收入可觀。

五、教輔讀物。這又是書店又一個核心業務。開學後的那一兩個月雙休日,書店裡人潮湧動,水洩不通,大多是去買學習資料的學生。

六、課外讀物。開學後,大多數班級都要建圖書角,圖書來源於學生捐書;有些老師要求學生買課外書看,還有些老師腦洞大開,要求小學生帶上幾本書去學校裡擺賣:這些都拉昇了課外讀物的需求量。

七、文、史、哲及生活類圖書。春節期間,外出發財的人員紛紛回到家鄉,他們手裡有的是錢,不少人選擇到書店買這類圖書消閒。有個縣的新華書店,在春節期間,這方面的圖書售賣一空,而且不打折,這是我親眼目睹的。

八、財政補貼。新華書店承擔發行政治類圖書的特殊任務……

龙兴说
2017-11-02

其他地區我不太清楚,我說下我們泰安地區吧,泰安的新華書店位於市中心,目測營業面積有1000平方左右,公司距離書店很近,天天在書店門口路過,平常買書的人不是很多。重點來了,在這條大街有個大樓,星光大道ktv就在這個樓的3樓,估計得有幾萬平,一等一的黃金地段,這樓就是屬於新華書店的,泰安很多人應該能明白是哪個樓了,前幾年我在該樓辦公,辦理營業執照的時候才知道的,一年房租得上百萬

手机用户6931747081
2017-11-02

新華書店是體制下的寄生蟲,靠政策供養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以某縣一所高中來說,2000年代初學費800元每期,加雜費一期1300元。當時教輔資料最高二點五折,一套資料70元。現在學費還是每期800元,書費和資料費每期至少1600元,一期收費達2800元左右。高一一學期100多本書,平均每天1本多書,一頁頁地翻也翻不了。每門課至少兩套輔導書,無聊的是一邊賣給學生練習一邊賣答案,學生變抄寫的機器。更為可笑的是作文也有課外練習冊,每冊20多元,裡面都是方格子。按教輔50%的利潤(書商是3折利潤70%)每名高中生一期貢獻書店800元,一年1600元。2000學生一年就320萬。所以,學生為誰交錢,學校為誰辦學應該清楚了。

至於一些門店,那是對外承包或企業內職工的第二職業。如果你認為我是造謠,你只要去其他個體書店買教輔資料就知道,同樣的資料在個體書店少量購買是六折,大量定購不超過五折。當然書店也背了冤屈,弄了家長的錢也得給相關人員燒大香,有些校座想獨吞回扣,結果吃大虧掉了位子失了面子。

星空下的小芒果
2017-04-01

一、新華書店上級中國出版集團並不是完全市場化企業,它有事業單位性質,因此它有部分經費拔款的;二、新華書店的優勢發行項目,其它發行機構是不叄與競爭的,或者競爭不過新華書店。比如新華書店出版的《鄧小平選集》類、全國人大會議類的單行本等書籍,其它機構是不出版,類似的還很多。還有像學校教材(包括影音製品等)、公職人員培訓用教材等,與其它發行機構競爭中佔明顯優勢。三、市場競爭類發行產品的零售收入,比如教輔書、職業考試類用書、各種工具書等。四、轉型類收入。
新華書店是如何賺錢的?

一点1
2017-11-03

七七年上初中時,語文老師說過一句話:"聰名的人跑書店,愚蠢的人跑飯店"。可見當時剛剛經歷了浩劫的國人對知識的訴求是多麼的渴望,一直認為新華書店是國家開辦的,不會賺很多錢,直到參加工作之後,才知道在中國除了收費站,最賺錢的就是新華書店了。

在縣城,上班最不正常的單位非新華書店莫屬,而且由於書太貴,買的人也沒幾個,即便如此,就是書店常年不開門,他的也是高忱無憂,直到2005年開展的保先教育活動因為風聲漸緊,書店大量資金用不出去而發愁才知道書店原來是個不上眼的肥水部門。

就同大平時書店一本書也賣不出去也無妨,只要每年春秋兩季開學靠賣給學生的課本就大發橫財,這是一個不被很多人知道的密祕。書的成本並不貴,貴的是發行費,以一本書零售價10元為例,成本也就三元左右,批發商拿給書店最多到四元,書店賣出來就是十元。課本就不一樣,每個學生按100元計,一個學生就可賺60元,每縣按15萬人口1萬名學生計算,一次僅書本費就賺60萬元,這還不包括後續的這樣資料那樣輔導書籍,可想而知中國的教育成本有多貴,家長的負擔有多重。

用户7826I97257039279
2017-11-02

書店與書店區別很大的,不是什麼書店都敢叫新華書店。我當了家長才知道買教輔材料,課本都必須去新華書店,而且去完了根本買不到。前幾天我去買了一本學校要的材料,單科一冊78。買全科六本得好幾百塊。看看那些高三的孩子人人的材料堆起來一米多高,就知道新華書店賺不賺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