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的孝和睿皇后明明有兩個親兒子,為何還推舉養子登上皇位?

6 個回答
雍亲王府
2019-07-30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在她之前的是嘉慶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嘉慶的第一任皇后,即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給了當時僅僅是普通皇子的乾隆皇帝的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妻。

實際上,讓永琰迎娶出身並不高貴的喜塔臘氏,為的只是“掩人耳目”。

就在永琰大婚一年前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經通過祕密建儲的方式,將永琰立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了保守祕密,同時確保帝位的平穩過度,乾隆皇帝不僅對於永琰的母親魏佳氏沒有在皇貴妃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封為皇后,並且還讓永琰迎娶家族地位非常平庸、沒有多少地位背景的喜塔臘氏為妻,這也是對永琰的一種保護。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在她之前的是嘉慶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嘉慶的第一任皇后,即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給了當時僅僅是普通皇子的乾隆皇帝的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妻。

實際上,讓永琰迎娶出身並不高貴的喜塔臘氏,為的只是“掩人耳目”。

就在永琰大婚一年前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經通過祕密建儲的方式,將永琰立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了保守祕密,同時確保帝位的平穩過度,乾隆皇帝不僅對於永琰的母親魏佳氏沒有在皇貴妃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封為皇后,並且還讓永琰迎娶家族地位非常平庸、沒有多少地位背景的喜塔臘氏為妻,這也是對永琰的一種保護。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皇帝親自宣讀傳位詔書,立永琰為皇太子,並且在第二年禪位給永琰,自己則做了太上皇。永琰登基為嘉慶皇帝后,也隨即冊封自己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為皇后。

然而喜塔臘氏只做了一年的皇后,就於嘉慶二年(1797年)去世了。由於此時的大權還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嘉慶僅僅算是個當時的“三皇帝”,在他之前的是乾隆和和珅,再加上乾隆皇帝並不欣賞這位喜塔臘氏皇后,儘管嘉慶皇帝與她感情深厚,但也只能草草安葬,避免引得乾隆皇帝的不滿。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在她之前的是嘉慶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嘉慶的第一任皇后,即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給了當時僅僅是普通皇子的乾隆皇帝的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妻。

實際上,讓永琰迎娶出身並不高貴的喜塔臘氏,為的只是“掩人耳目”。

就在永琰大婚一年前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經通過祕密建儲的方式,將永琰立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了保守祕密,同時確保帝位的平穩過度,乾隆皇帝不僅對於永琰的母親魏佳氏沒有在皇貴妃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封為皇后,並且還讓永琰迎娶家族地位非常平庸、沒有多少地位背景的喜塔臘氏為妻,這也是對永琰的一種保護。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皇帝親自宣讀傳位詔書,立永琰為皇太子,並且在第二年禪位給永琰,自己則做了太上皇。永琰登基為嘉慶皇帝后,也隨即冊封自己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為皇后。

然而喜塔臘氏只做了一年的皇后,就於嘉慶二年(1797年)去世了。由於此時的大權還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嘉慶僅僅算是個當時的“三皇帝”,在他之前的是乾隆和和珅,再加上乾隆皇帝並不欣賞這位喜塔臘氏皇后,儘管嘉慶皇帝與她感情深厚,但也只能草草安葬,避免引得乾隆皇帝的不滿。

就在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去世4年之後的嘉慶六年(1801年),當時已經是皇貴妃的鈕祜祿氏為正式冊封為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而他也就此成為了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在她之前的是嘉慶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嘉慶的第一任皇后,即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給了當時僅僅是普通皇子的乾隆皇帝的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妻。

實際上,讓永琰迎娶出身並不高貴的喜塔臘氏,為的只是“掩人耳目”。

就在永琰大婚一年前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經通過祕密建儲的方式,將永琰立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了保守祕密,同時確保帝位的平穩過度,乾隆皇帝不僅對於永琰的母親魏佳氏沒有在皇貴妃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封為皇后,並且還讓永琰迎娶家族地位非常平庸、沒有多少地位背景的喜塔臘氏為妻,這也是對永琰的一種保護。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皇帝親自宣讀傳位詔書,立永琰為皇太子,並且在第二年禪位給永琰,自己則做了太上皇。永琰登基為嘉慶皇帝后,也隨即冊封自己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為皇后。

然而喜塔臘氏只做了一年的皇后,就於嘉慶二年(1797年)去世了。由於此時的大權還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嘉慶僅僅算是個當時的“三皇帝”,在他之前的是乾隆和和珅,再加上乾隆皇帝並不欣賞這位喜塔臘氏皇后,儘管嘉慶皇帝與她感情深厚,但也只能草草安葬,避免引得乾隆皇帝的不滿。

就在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去世4年之後的嘉慶六年(1801年),當時已經是皇貴妃的鈕祜祿氏為正式冊封為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而他也就此成為了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的養子,正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的親生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旻寧。

旻寧是嘉慶皇帝的第二子,同時也是嘉慶與他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所生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兒子,因此旻寧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嘉慶皇帝的嫡長子。

而在喜塔臘皇后去世後,旻寧在嘉慶四年(1799年)通過祕密建儲制度,被嘉慶皇帝立為自己的接班人。

在這之後,嘉慶又將旻寧交由已經成為皇后的鈕祜祿氏撫養,並且同鈕祜祿氏的兩個親生兒子綿愷與子綿忻共同成長。由於鈕祜祿氏皇后對於旻寧非常的關心,視如己出,使得旻寧不僅與鈕祜祿氏關係非常的好,同時對於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非常的照顧,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的和諧。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在她之前的是嘉慶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嘉慶的第一任皇后,即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給了當時僅僅是普通皇子的乾隆皇帝的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妻。

實際上,讓永琰迎娶出身並不高貴的喜塔臘氏,為的只是“掩人耳目”。

就在永琰大婚一年前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經通過祕密建儲的方式,將永琰立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了保守祕密,同時確保帝位的平穩過度,乾隆皇帝不僅對於永琰的母親魏佳氏沒有在皇貴妃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封為皇后,並且還讓永琰迎娶家族地位非常平庸、沒有多少地位背景的喜塔臘氏為妻,這也是對永琰的一種保護。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皇帝親自宣讀傳位詔書,立永琰為皇太子,並且在第二年禪位給永琰,自己則做了太上皇。永琰登基為嘉慶皇帝后,也隨即冊封自己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為皇后。

然而喜塔臘氏只做了一年的皇后,就於嘉慶二年(1797年)去世了。由於此時的大權還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嘉慶僅僅算是個當時的“三皇帝”,在他之前的是乾隆和和珅,再加上乾隆皇帝並不欣賞這位喜塔臘氏皇后,儘管嘉慶皇帝與她感情深厚,但也只能草草安葬,避免引得乾隆皇帝的不滿。

就在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去世4年之後的嘉慶六年(1801年),當時已經是皇貴妃的鈕祜祿氏為正式冊封為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而他也就此成為了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的養子,正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的親生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旻寧。

旻寧是嘉慶皇帝的第二子,同時也是嘉慶與他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所生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兒子,因此旻寧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嘉慶皇帝的嫡長子。

而在喜塔臘皇后去世後,旻寧在嘉慶四年(1799年)通過祕密建儲制度,被嘉慶皇帝立為自己的接班人。

在這之後,嘉慶又將旻寧交由已經成為皇后的鈕祜祿氏撫養,並且同鈕祜祿氏的兩個親生兒子綿愷與子綿忻共同成長。由於鈕祜祿氏皇后對於旻寧非常的關心,視如己出,使得旻寧不僅與鈕祜祿氏關係非常的好,同時對於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非常的照顧,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的和諧。


嘉慶皇帝去世後,在擁立嘉慶皇帝登基的過程中,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皇帝驟然崩逝,由於並沒有像雍正和乾隆那樣,在臨終前就已經宣讀了傳位詔書,這也使得嘉慶的皇位傳承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然而,身為後宮之主、母儀天下的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卻沒有為了一己私利擁立自己的兩個兒子登基,而是傳懿旨令旻寧繼位。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在她之前的是嘉慶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嘉慶的第一任皇后,即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給了當時僅僅是普通皇子的乾隆皇帝的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妻。

實際上,讓永琰迎娶出身並不高貴的喜塔臘氏,為的只是“掩人耳目”。

就在永琰大婚一年前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經通過祕密建儲的方式,將永琰立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了保守祕密,同時確保帝位的平穩過度,乾隆皇帝不僅對於永琰的母親魏佳氏沒有在皇貴妃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封為皇后,並且還讓永琰迎娶家族地位非常平庸、沒有多少地位背景的喜塔臘氏為妻,這也是對永琰的一種保護。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皇帝親自宣讀傳位詔書,立永琰為皇太子,並且在第二年禪位給永琰,自己則做了太上皇。永琰登基為嘉慶皇帝后,也隨即冊封自己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為皇后。

然而喜塔臘氏只做了一年的皇后,就於嘉慶二年(1797年)去世了。由於此時的大權還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嘉慶僅僅算是個當時的“三皇帝”,在他之前的是乾隆和和珅,再加上乾隆皇帝並不欣賞這位喜塔臘氏皇后,儘管嘉慶皇帝與她感情深厚,但也只能草草安葬,避免引得乾隆皇帝的不滿。

就在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去世4年之後的嘉慶六年(1801年),當時已經是皇貴妃的鈕祜祿氏為正式冊封為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而他也就此成為了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的養子,正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的親生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旻寧。

旻寧是嘉慶皇帝的第二子,同時也是嘉慶與他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所生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兒子,因此旻寧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嘉慶皇帝的嫡長子。

而在喜塔臘皇后去世後,旻寧在嘉慶四年(1799年)通過祕密建儲制度,被嘉慶皇帝立為自己的接班人。

在這之後,嘉慶又將旻寧交由已經成為皇后的鈕祜祿氏撫養,並且同鈕祜祿氏的兩個親生兒子綿愷與子綿忻共同成長。由於鈕祜祿氏皇后對於旻寧非常的關心,視如己出,使得旻寧不僅與鈕祜祿氏關係非常的好,同時對於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非常的照顧,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的和諧。


嘉慶皇帝去世後,在擁立嘉慶皇帝登基的過程中,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皇帝驟然崩逝,由於並沒有像雍正和乾隆那樣,在臨終前就已經宣讀了傳位詔書,這也使得嘉慶的皇位傳承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然而,身為後宮之主、母儀天下的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卻沒有為了一己私利擁立自己的兩個兒子登基,而是傳懿旨令旻寧繼位。

她之所以會如此也有著以下的原因:

首先,旻寧作為嘉慶皇帝的嫡長子,具有先天的繼位合法性優勢,並且是經過嘉慶皇帝祕密建儲,身份已經是確定的。

其次,就是旻寧自幼就受到了乾隆以及嘉慶皇帝的寵愛,特別是乾隆皇帝,對於旻寧的事情非常上心,尤其是旻寧的大婚,乾隆皇帝親自主持操辦,並且要所有宗室王公前來參加,足可見其重視程度。

再次,旻寧與鈕祜祿氏皇后感情深厚,而旻寧也為人孝順。

於是乎,一方面是“祕密建儲”的制度使然,以及當時的輿論支持,另一方面是孝和睿皇后的公正與強烈的責任心,進而共同促成了旻寧繼承大統,成為道光皇帝,並且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子。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在她之前的是嘉慶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嘉慶的第一任皇后,即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給了當時僅僅是普通皇子的乾隆皇帝的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妻。

實際上,讓永琰迎娶出身並不高貴的喜塔臘氏,為的只是“掩人耳目”。

就在永琰大婚一年前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經通過祕密建儲的方式,將永琰立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了保守祕密,同時確保帝位的平穩過度,乾隆皇帝不僅對於永琰的母親魏佳氏沒有在皇貴妃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封為皇后,並且還讓永琰迎娶家族地位非常平庸、沒有多少地位背景的喜塔臘氏為妻,這也是對永琰的一種保護。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皇帝親自宣讀傳位詔書,立永琰為皇太子,並且在第二年禪位給永琰,自己則做了太上皇。永琰登基為嘉慶皇帝后,也隨即冊封自己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為皇后。

然而喜塔臘氏只做了一年的皇后,就於嘉慶二年(1797年)去世了。由於此時的大權還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嘉慶僅僅算是個當時的“三皇帝”,在他之前的是乾隆和和珅,再加上乾隆皇帝並不欣賞這位喜塔臘氏皇后,儘管嘉慶皇帝與她感情深厚,但也只能草草安葬,避免引得乾隆皇帝的不滿。

就在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去世4年之後的嘉慶六年(1801年),當時已經是皇貴妃的鈕祜祿氏為正式冊封為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而他也就此成為了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的養子,正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的親生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旻寧。

旻寧是嘉慶皇帝的第二子,同時也是嘉慶與他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所生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兒子,因此旻寧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嘉慶皇帝的嫡長子。

而在喜塔臘皇后去世後,旻寧在嘉慶四年(1799年)通過祕密建儲制度,被嘉慶皇帝立為自己的接班人。

在這之後,嘉慶又將旻寧交由已經成為皇后的鈕祜祿氏撫養,並且同鈕祜祿氏的兩個親生兒子綿愷與子綿忻共同成長。由於鈕祜祿氏皇后對於旻寧非常的關心,視如己出,使得旻寧不僅與鈕祜祿氏關係非常的好,同時對於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非常的照顧,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的和諧。


嘉慶皇帝去世後,在擁立嘉慶皇帝登基的過程中,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皇帝驟然崩逝,由於並沒有像雍正和乾隆那樣,在臨終前就已經宣讀了傳位詔書,這也使得嘉慶的皇位傳承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然而,身為後宮之主、母儀天下的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卻沒有為了一己私利擁立自己的兩個兒子登基,而是傳懿旨令旻寧繼位。

她之所以會如此也有著以下的原因:

首先,旻寧作為嘉慶皇帝的嫡長子,具有先天的繼位合法性優勢,並且是經過嘉慶皇帝祕密建儲,身份已經是確定的。

其次,就是旻寧自幼就受到了乾隆以及嘉慶皇帝的寵愛,特別是乾隆皇帝,對於旻寧的事情非常上心,尤其是旻寧的大婚,乾隆皇帝親自主持操辦,並且要所有宗室王公前來參加,足可見其重視程度。

再次,旻寧與鈕祜祿氏皇后感情深厚,而旻寧也為人孝順。

於是乎,一方面是“祕密建儲”的制度使然,以及當時的輿論支持,另一方面是孝和睿皇后的公正與強烈的責任心,進而共同促成了旻寧繼承大統,成為道光皇帝,並且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子。

而登基後的道光皇帝旻寧,繼續與孝和睿皇后保持了和諧的關係,同時對於她的兩個親生兒子,也就是旻寧同父異母的弟弟也予以了很好的照顧,可以說,從嘉慶到道光,政權過渡是非常的平穩,但是卻無法扭轉清朝衰落的趨勢,也正是在道光年間,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中國的國門就此被西方列強打開了。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在她之前的是嘉慶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嘉慶的第一任皇后,即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給了當時僅僅是普通皇子的乾隆皇帝的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妻。

實際上,讓永琰迎娶出身並不高貴的喜塔臘氏,為的只是“掩人耳目”。

就在永琰大婚一年前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經通過祕密建儲的方式,將永琰立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了保守祕密,同時確保帝位的平穩過度,乾隆皇帝不僅對於永琰的母親魏佳氏沒有在皇貴妃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封為皇后,並且還讓永琰迎娶家族地位非常平庸、沒有多少地位背景的喜塔臘氏為妻,這也是對永琰的一種保護。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皇帝親自宣讀傳位詔書,立永琰為皇太子,並且在第二年禪位給永琰,自己則做了太上皇。永琰登基為嘉慶皇帝后,也隨即冊封自己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為皇后。

然而喜塔臘氏只做了一年的皇后,就於嘉慶二年(1797年)去世了。由於此時的大權還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嘉慶僅僅算是個當時的“三皇帝”,在他之前的是乾隆和和珅,再加上乾隆皇帝並不欣賞這位喜塔臘氏皇后,儘管嘉慶皇帝與她感情深厚,但也只能草草安葬,避免引得乾隆皇帝的不滿。

就在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去世4年之後的嘉慶六年(1801年),當時已經是皇貴妃的鈕祜祿氏為正式冊封為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而他也就此成為了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的養子,正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的親生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旻寧。

旻寧是嘉慶皇帝的第二子,同時也是嘉慶與他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所生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兒子,因此旻寧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嘉慶皇帝的嫡長子。

而在喜塔臘皇后去世後,旻寧在嘉慶四年(1799年)通過祕密建儲制度,被嘉慶皇帝立為自己的接班人。

在這之後,嘉慶又將旻寧交由已經成為皇后的鈕祜祿氏撫養,並且同鈕祜祿氏的兩個親生兒子綿愷與子綿忻共同成長。由於鈕祜祿氏皇后對於旻寧非常的關心,視如己出,使得旻寧不僅與鈕祜祿氏關係非常的好,同時對於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非常的照顧,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的和諧。


嘉慶皇帝去世後,在擁立嘉慶皇帝登基的過程中,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皇帝驟然崩逝,由於並沒有像雍正和乾隆那樣,在臨終前就已經宣讀了傳位詔書,這也使得嘉慶的皇位傳承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然而,身為後宮之主、母儀天下的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卻沒有為了一己私利擁立自己的兩個兒子登基,而是傳懿旨令旻寧繼位。

她之所以會如此也有著以下的原因:

首先,旻寧作為嘉慶皇帝的嫡長子,具有先天的繼位合法性優勢,並且是經過嘉慶皇帝祕密建儲,身份已經是確定的。

其次,就是旻寧自幼就受到了乾隆以及嘉慶皇帝的寵愛,特別是乾隆皇帝,對於旻寧的事情非常上心,尤其是旻寧的大婚,乾隆皇帝親自主持操辦,並且要所有宗室王公前來參加,足可見其重視程度。

再次,旻寧與鈕祜祿氏皇后感情深厚,而旻寧也為人孝順。

於是乎,一方面是“祕密建儲”的制度使然,以及當時的輿論支持,另一方面是孝和睿皇后的公正與強烈的責任心,進而共同促成了旻寧繼承大統,成為道光皇帝,並且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子。

而登基後的道光皇帝旻寧,繼續與孝和睿皇后保持了和諧的關係,同時對於她的兩個親生兒子,也就是旻寧同父異母的弟弟也予以了很好的照顧,可以說,從嘉慶到道光,政權過渡是非常的平穩,但是卻無法扭轉清朝衰落的趨勢,也正是在道光年間,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中國的國門就此被西方列強打開了。

为了中国之崛起
2019-08-02

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兩個問題。嘉慶帝和孝和睿皇后的兩個皇子是誰?舉薦的養子又是誰?必須理順這個問題後,然後答案才能更容易分析。

1、首先介紹下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鈕祜祿氏,嘉慶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嘉慶帝第二任皇后,這個第二任皇后這幾個字很重要,他和嘉慶的兩個皇子,一個是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的皇三子綿愷,另一個是嘉慶十年(1806年)生的皇四子綿忻。

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兩個問題。嘉慶帝和孝和睿皇后的兩個皇子是誰?舉薦的養子又是誰?必須理順這個問題後,然後答案才能更容易分析。

1、首先介紹下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鈕祜祿氏,嘉慶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嘉慶帝第二任皇后,這個第二任皇后這幾個字很重要,他和嘉慶的兩個皇子,一個是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的皇三子綿愷,另一個是嘉慶十年(1806年)生的皇四子綿忻。



既然孝和睿皇后屬於第二任,那麼第一任皇后是誰呢?他和嘉慶有沒有皇子呢,這個很關鍵。那就是孝淑睿皇后。

2、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她是嘉慶帝的第一任皇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給當時的皇子永琰選妃,選中喜塔臘氏後(後來的孝淑睿皇后),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僅十五歲。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嘉慶元年正月,嘉慶當了皇帝,自然而然喜塔臘氏就成為了皇后。但是好人不長命,善良,美麗,大方的孝淑睿皇后,僅僅當了一年多皇后,在嘉慶二年二月(1797年)就一命嗚呼了。

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兩個問題。嘉慶帝和孝和睿皇后的兩個皇子是誰?舉薦的養子又是誰?必須理順這個問題後,然後答案才能更容易分析。

1、首先介紹下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鈕祜祿氏,嘉慶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嘉慶帝第二任皇后,這個第二任皇后這幾個字很重要,他和嘉慶的兩個皇子,一個是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的皇三子綿愷,另一個是嘉慶十年(1806年)生的皇四子綿忻。



既然孝和睿皇后屬於第二任,那麼第一任皇后是誰呢?他和嘉慶有沒有皇子呢,這個很關鍵。那就是孝淑睿皇后。

2、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她是嘉慶帝的第一任皇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給當時的皇子永琰選妃,選中喜塔臘氏後(後來的孝淑睿皇后),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僅十五歲。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嘉慶元年正月,嘉慶當了皇帝,自然而然喜塔臘氏就成為了皇后。但是好人不長命,善良,美麗,大方的孝淑睿皇后,僅僅當了一年多皇后,在嘉慶二年二月(1797年)就一命嗚呼了。



3、孝淑睿皇后死了後,鈕祜祿氏在嘉慶二年五月二十晉封為皇貴妃,於嘉慶六年正月初八冊立為皇后,他們的孩子有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在喜塔臘皇后去世後,她唯一的兒子綿寧交由孝和睿皇后撫養。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的第二位皇后,雖然只比綿寧大六歲,卻視綿寧為己出。嘉慶帝去世後,在找不到遺詔的情況下,孝和睿皇后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而是按照嘉慶遺願讓綿寧當了皇帝(道光帝)。

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兩個問題。嘉慶帝和孝和睿皇后的兩個皇子是誰?舉薦的養子又是誰?必須理順這個問題後,然後答案才能更容易分析。

1、首先介紹下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鈕祜祿氏,嘉慶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嘉慶帝第二任皇后,這個第二任皇后這幾個字很重要,他和嘉慶的兩個皇子,一個是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的皇三子綿愷,另一個是嘉慶十年(1806年)生的皇四子綿忻。



既然孝和睿皇后屬於第二任,那麼第一任皇后是誰呢?他和嘉慶有沒有皇子呢,這個很關鍵。那就是孝淑睿皇后。

2、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她是嘉慶帝的第一任皇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給當時的皇子永琰選妃,選中喜塔臘氏後(後來的孝淑睿皇后),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僅十五歲。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嘉慶元年正月,嘉慶當了皇帝,自然而然喜塔臘氏就成為了皇后。但是好人不長命,善良,美麗,大方的孝淑睿皇后,僅僅當了一年多皇后,在嘉慶二年二月(1797年)就一命嗚呼了。



3、孝淑睿皇后死了後,鈕祜祿氏在嘉慶二年五月二十晉封為皇貴妃,於嘉慶六年正月初八冊立為皇后,他們的孩子有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在喜塔臘皇后去世後,她唯一的兒子綿寧交由孝和睿皇后撫養。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的第二位皇后,雖然只比綿寧大六歲,卻視綿寧為己出。嘉慶帝去世後,在找不到遺詔的情況下,孝和睿皇后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而是按照嘉慶遺願讓綿寧當了皇帝(道光帝)。



那麼問題來了,嘉慶有好幾個孩子。為什麼偏偏要傳位於綿寧呢?

首先、嘉慶和喜塔臘氏(孝淑睿皇后)感情非常非常的好,但是孝淑睿皇后確實早死,讓嘉慶帝心裡更是覺得對綿寧多了一層虧欠,想更多的報答他一些,補償他一些,

其次、乾隆帝很是看重和喜愛綿寧,在嘉慶還沒成為皇帝前,綿寧就經常跟著乾隆玩耍,學習,祖孫兩個關係自然非常的好,所以在嘉慶內心深處,就對綿寧這個皇子多看重三分,

再次、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影響嘉慶帝立儲的事件,公元1813年,天理教突然發動起義,200多人在太監的接應下,直接進攻紫禁城。情況危機,當時,嘉慶皇帝遠在熱河,綿寧正好在宮裡,綿寧冷靜應對。指揮侍衛部隊鎮壓叛亂。綿寧手持火銃,親手擊斃了3名天理教徒。

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兩個問題。嘉慶帝和孝和睿皇后的兩個皇子是誰?舉薦的養子又是誰?必須理順這個問題後,然後答案才能更容易分析。

1、首先介紹下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鈕祜祿氏,嘉慶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嘉慶帝第二任皇后,這個第二任皇后這幾個字很重要,他和嘉慶的兩個皇子,一個是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的皇三子綿愷,另一個是嘉慶十年(1806年)生的皇四子綿忻。



既然孝和睿皇后屬於第二任,那麼第一任皇后是誰呢?他和嘉慶有沒有皇子呢,這個很關鍵。那就是孝淑睿皇后。

2、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她是嘉慶帝的第一任皇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給當時的皇子永琰選妃,選中喜塔臘氏後(後來的孝淑睿皇后),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僅十五歲。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嘉慶元年正月,嘉慶當了皇帝,自然而然喜塔臘氏就成為了皇后。但是好人不長命,善良,美麗,大方的孝淑睿皇后,僅僅當了一年多皇后,在嘉慶二年二月(1797年)就一命嗚呼了。



3、孝淑睿皇后死了後,鈕祜祿氏在嘉慶二年五月二十晉封為皇貴妃,於嘉慶六年正月初八冊立為皇后,他們的孩子有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在喜塔臘皇后去世後,她唯一的兒子綿寧交由孝和睿皇后撫養。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的第二位皇后,雖然只比綿寧大六歲,卻視綿寧為己出。嘉慶帝去世後,在找不到遺詔的情況下,孝和睿皇后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而是按照嘉慶遺願讓綿寧當了皇帝(道光帝)。



那麼問題來了,嘉慶有好幾個孩子。為什麼偏偏要傳位於綿寧呢?

首先、嘉慶和喜塔臘氏(孝淑睿皇后)感情非常非常的好,但是孝淑睿皇后確實早死,讓嘉慶帝心裡更是覺得對綿寧多了一層虧欠,想更多的報答他一些,補償他一些,

其次、乾隆帝很是看重和喜愛綿寧,在嘉慶還沒成為皇帝前,綿寧就經常跟著乾隆玩耍,學習,祖孫兩個關係自然非常的好,所以在嘉慶內心深處,就對綿寧這個皇子多看重三分,

再次、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影響嘉慶帝立儲的事件,公元1813年,天理教突然發動起義,200多人在太監的接應下,直接進攻紫禁城。情況危機,當時,嘉慶皇帝遠在熱河,綿寧正好在宮裡,綿寧冷靜應對。指揮侍衛部隊鎮壓叛亂。綿寧手持火銃,親手擊斃了3名天理教徒。



由於在這次突發事件中,綿寧臨危不懼,完美的解決了問題。嘉慶皇帝加封綿寧為親王,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綿寧的繼承人地位已經被內定了。因為國家必須交給綿寧這種人,才能有更好,更長遠的發展,雖然綿寧這位道光帝並沒有改變清朝的命運,但不是他的錯,是東西方科技,歷史進程的轉變,到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節點,他憑藉一人之力無法改變,也不能改變。

四、嫡長子身份,筆者個人看來,這個原因影響嘉慶只是微乎其微,畢竟清朝從來沒有嫡長子繼大統的規矩,所以嫡長子和其他次子繼位不涉及正統還是不正統,還要解釋下另外一個事情,文中不是說綿寧是第二子嗎,怎麼變成了嫡長子了?其實在綿寧之前,孝淑睿皇后還有過一個孩子,只是這個孩子兩歲多點就夭折了,所以綿寧自然排序,成了嫡長子。

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兩個問題。嘉慶帝和孝和睿皇后的兩個皇子是誰?舉薦的養子又是誰?必須理順這個問題後,然後答案才能更容易分析。

1、首先介紹下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鈕祜祿氏,嘉慶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嘉慶帝第二任皇后,這個第二任皇后這幾個字很重要,他和嘉慶的兩個皇子,一個是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的皇三子綿愷,另一個是嘉慶十年(1806年)生的皇四子綿忻。



既然孝和睿皇后屬於第二任,那麼第一任皇后是誰呢?他和嘉慶有沒有皇子呢,這個很關鍵。那就是孝淑睿皇后。

2、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她是嘉慶帝的第一任皇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給當時的皇子永琰選妃,選中喜塔臘氏後(後來的孝淑睿皇后),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僅十五歲。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嘉慶元年正月,嘉慶當了皇帝,自然而然喜塔臘氏就成為了皇后。但是好人不長命,善良,美麗,大方的孝淑睿皇后,僅僅當了一年多皇后,在嘉慶二年二月(1797年)就一命嗚呼了。



3、孝淑睿皇后死了後,鈕祜祿氏在嘉慶二年五月二十晉封為皇貴妃,於嘉慶六年正月初八冊立為皇后,他們的孩子有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在喜塔臘皇后去世後,她唯一的兒子綿寧交由孝和睿皇后撫養。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的第二位皇后,雖然只比綿寧大六歲,卻視綿寧為己出。嘉慶帝去世後,在找不到遺詔的情況下,孝和睿皇后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而是按照嘉慶遺願讓綿寧當了皇帝(道光帝)。



那麼問題來了,嘉慶有好幾個孩子。為什麼偏偏要傳位於綿寧呢?

首先、嘉慶和喜塔臘氏(孝淑睿皇后)感情非常非常的好,但是孝淑睿皇后確實早死,讓嘉慶帝心裡更是覺得對綿寧多了一層虧欠,想更多的報答他一些,補償他一些,

其次、乾隆帝很是看重和喜愛綿寧,在嘉慶還沒成為皇帝前,綿寧就經常跟著乾隆玩耍,學習,祖孫兩個關係自然非常的好,所以在嘉慶內心深處,就對綿寧這個皇子多看重三分,

再次、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影響嘉慶帝立儲的事件,公元1813年,天理教突然發動起義,200多人在太監的接應下,直接進攻紫禁城。情況危機,當時,嘉慶皇帝遠在熱河,綿寧正好在宮裡,綿寧冷靜應對。指揮侍衛部隊鎮壓叛亂。綿寧手持火銃,親手擊斃了3名天理教徒。



由於在這次突發事件中,綿寧臨危不懼,完美的解決了問題。嘉慶皇帝加封綿寧為親王,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綿寧的繼承人地位已經被內定了。因為國家必須交給綿寧這種人,才能有更好,更長遠的發展,雖然綿寧這位道光帝並沒有改變清朝的命運,但不是他的錯,是東西方科技,歷史進程的轉變,到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節點,他憑藉一人之力無法改變,也不能改變。

四、嫡長子身份,筆者個人看來,這個原因影響嘉慶只是微乎其微,畢竟清朝從來沒有嫡長子繼大統的規矩,所以嫡長子和其他次子繼位不涉及正統還是不正統,還要解釋下另外一個事情,文中不是說綿寧是第二子嗎,怎麼變成了嫡長子了?其實在綿寧之前,孝淑睿皇后還有過一個孩子,只是這個孩子兩歲多點就夭折了,所以綿寧自然排序,成了嫡長子。



五、嘉慶帝因為心臟病死於熱河,有遺願親口說了讓綿寧繼位皇帝,孝和睿皇后可以令立新君嗎?比如推薦自己的親生孩子做皇上,

答案:根本做不到,因為此時的皇后只能統領後宮,清朝的組訓就是:後宮不得干預朝政。所以此時的皇后沒有任何實權去影響國家大事。

谈古论金
2019-08-03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帝第二任皇后,她有兩個親生兒子也就是嘉慶帝的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而道光帝綿寧(後改名旻寧)是她的繼子。

史載嘉慶帝病重之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等當眾開啟乾清宮的鐍匣,宣佈嘉慶四年祕密建儲的詔書,立綿寧(旻寧)為皇太子,嘉慶帝去世後,綿寧(旻寧)順理成章成為繼位的新君。

事實上,因為嘉慶帝是突然死亡,宮內起初並未找到祕密立儲的鐍匣,一時間,孝和睿皇后的表態很重要,她並沒有以私心支持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是以皇后名義降旨指定由綿寧(旻寧)繼位。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帝第二任皇后,她有兩個親生兒子也就是嘉慶帝的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而道光帝綿寧(後改名旻寧)是她的繼子。

史載嘉慶帝病重之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等當眾開啟乾清宮的鐍匣,宣佈嘉慶四年祕密建儲的詔書,立綿寧(旻寧)為皇太子,嘉慶帝去世後,綿寧(旻寧)順理成章成為繼位的新君。

事實上,因為嘉慶帝是突然死亡,宮內起初並未找到祕密立儲的鐍匣,一時間,孝和睿皇后的表態很重要,她並沒有以私心支持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是以皇后名義降旨指定由綿寧(旻寧)繼位。

這當然是孝和睿皇后出自公心的選擇與決斷,但是另一方面,綿寧(旻寧)是嘉慶帝原配孝淑睿皇后所生嫡子,受到嘉慶帝全面的栽培養育,雖然說是祕密建儲,但是朝野上下基本確定他就是皇位繼承人,孝和睿皇后清楚自己的兒子無論從身份地位,還是從宗法制度,抑或是從其他方面,都不具備覬覦帝位的可能性,與其冒險一逞,不如用仁厚與睿智換來綿寧(旻寧)持續的尊敬與孝敬。

孝和睿皇后是嘉慶帝第二任皇后,她有兩個親生兒子也就是嘉慶帝的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而道光帝綿寧(後改名旻寧)是她的繼子。

史載嘉慶帝病重之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等當眾開啟乾清宮的鐍匣,宣佈嘉慶四年祕密建儲的詔書,立綿寧(旻寧)為皇太子,嘉慶帝去世後,綿寧(旻寧)順理成章成為繼位的新君。

事實上,因為嘉慶帝是突然死亡,宮內起初並未找到祕密立儲的鐍匣,一時間,孝和睿皇后的表態很重要,她並沒有以私心支持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是以皇后名義降旨指定由綿寧(旻寧)繼位。

這當然是孝和睿皇后出自公心的選擇與決斷,但是另一方面,綿寧(旻寧)是嘉慶帝原配孝淑睿皇后所生嫡子,受到嘉慶帝全面的栽培養育,雖然說是祕密建儲,但是朝野上下基本確定他就是皇位繼承人,孝和睿皇后清楚自己的兒子無論從身份地位,還是從宗法制度,抑或是從其他方面,都不具備覬覦帝位的可能性,與其冒險一逞,不如用仁厚與睿智換來綿寧(旻寧)持續的尊敬與孝敬。

热狗爱电影
2019-07-23

當時嘉慶帝意外身亡是讓許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所以說當時他身邊的太監主管就迅速的回到皇宮尋找遺詔,但是不知為何遺詔已經丟失。當時他的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聽到了這件事情之後,立即主動站出來主持大局。當時皇后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宣佈讓她的養子也就是前皇后的兒子繼承了皇位。所有的人都是非常不解的,但是時間證明了皇后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而皇后之所以把皇位傳給了養子,我認為主要考慮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從祖宗法制來說,這是非常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歷代皇帝都有一個傳位的制度,就是嫡長子繼承製。雖然說論理來說,孝和睿皇后的兒子也是嫡子,但是算不上是長子。在孝和睿皇后之前,嘉慶帝已經立了一個皇后,她只能稱得上是繼皇后。而且她的養子就是前皇后所生的兒子,所以說他的養子才是當之無愧的嫡長子。因此當時宣佈皇帝的繼承人選的時候,才沒有得到眾多的反對之聲。

另一個方面就是孝和睿皇后此舉讓自己和兒子的後來生活得到了保障。她在當時應該已經想到,如果讓自己的兒子來繼承皇位,當時的大皇子內心是必定不滿的,所以說這個皇位不大可能做的穩當。既然如此,她就直接讓自己的養子當上了皇帝。這不僅僅從內心上讓後來的道光帝感到慰貼,絲毫沒有對孝和睿皇后和她的兒子產生不好的心思,反而使他們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因此我們從歷史中可以看到,雖然說皇后讓她的養子當上了皇帝,但是皇后和她的親兒子的生活過的並不差,反而深得聖寵。

因此我們就可以看得出當時的孝和睿皇后是一個聰明人,不讓自己兒子當皇帝,這種做法在外人看來是非常不解的,但是時間也證明了她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為自己和兒子贏來了順遂的一生。

文心之窗
2019-07-23

嘉慶帝去的太突然,可正由於其去的突然,沒有公示其遺詔,卻又是在遠離京城的郊外。而其身邊又只有道光等兩位皇子伺候。

聯想到當年,也是相似的情況。秦始皇突然駕崩,趙高夥同李斯、胡亥,利用難得的信息誤差,奪得皇位。

首先,道光可以在看其父皇斃了之後,趕快召集其能代皇帝寫遺詔的親信,前來偽造遺詔,等都準備好了,再把其餘人叫來共起詔書。在回京路上先安排親信,把寫好的另一份詔書送到乾清宮。因為正大光明匾在賦予了放置詔書的使命後必然重兵把手,所以只要放到前清宮就好。

因為父皇是暴斃,臨時傳位給我,又在外地沒放在匾後也合乎情理。就這樣一番操作,之後道光繼承了皇位。 因為在當時那個環境,天時、地利、人和都在道光身邊,他要是不利用他就是傻子,顯然其不是。

所以筆者認為,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下,不管是嘉慶是不是想傳位給道光,都是不重要的,因為在那時已經不是嘉慶給不給的問題,而是道光要不要的問題。顯然道光很想要 部分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

因為那時嘉慶已經失去了主動權,決策權。道光藉助天時、地利、人和,已經掌握了主動權。就如當年的趙高,李斯等人一樣。

被決定者覺得千難萬難的事,在統治者那邊只是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辦到的事。

如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遗产君
2019-07-26

中國封建帝制實行以來,帝位傳承一般遵循“以嫡立長,立庶以賢”的原則,就是說有嫡子的以嫡長子為準,沒有嫡子的就立賢明的。

歷代封建王朝中,由嫡長子做皇帝的以西漢與唐朝的較多,其他的都是以帝王的個人愛好來選擇繼承人,到了清朝,皇子們為了這個皇位而相互爭奪,對朝局的穩定非常不利,因此從雍正時期開始不再公開選定太子,而是奉行祕密立儲的制度,將寫有誰做儲君的密詔藏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誰也不知道未來的皇帝是誰,就避免了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的狀況,反正就是老子不死,你們誰也別來搶,等老子死了你們就知道是誰了。

中國封建帝制實行以來,帝位傳承一般遵循“以嫡立長,立庶以賢”的原則,就是說有嫡子的以嫡長子為準,沒有嫡子的就立賢明的。

歷代封建王朝中,由嫡長子做皇帝的以西漢與唐朝的較多,其他的都是以帝王的個人愛好來選擇繼承人,到了清朝,皇子們為了這個皇位而相互爭奪,對朝局的穩定非常不利,因此從雍正時期開始不再公開選定太子,而是奉行祕密立儲的制度,將寫有誰做儲君的密詔藏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誰也不知道未來的皇帝是誰,就避免了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的狀況,反正就是老子不死,你們誰也別來搶,等老子死了你們就知道是誰了。(道光皇帝)


自古以來,後宮一直都是爭權奪利的溫床,每個后妃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下一個皇帝,自己也能繼續享受殊榮,而清朝有一位皇后完全可以以權謀私,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但她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將皇位拱手讓給了自己的養子,讓人大跌眼鏡,這是為何呢?
這位皇后就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鈕鈷祿氏,她是滿族鑲黃旗人,是禮部尚書、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當年通過選秀入宮,經乾隆皇帝准許做了當時還是皇子的永琰(嘉慶皇帝)的側福晉,永琰的嫡福晉是喜塔拉氏,喜塔拉氏為永琰生下了兒子旻寧,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永琰登基成為嘉慶皇帝后封喜塔拉氏為孝淑睿皇后。

在鈕鈷祿氏剛剛嫁給永琰的時候,並不是那麼的讓人看好,因為她 不是正室,而僅僅是一個側妃,而且當時的側妃還不只是她一個,地位可想而知,放在普通人家裡就是一小妾,可是鈕鈷祿氏的肚子很爭氣,一口氣為永琰生下了兩子一女,這在當時皇宮裡一子難求的情況下是難能可貴的,永琰繼位後就晉升鈕鈷祿氏為貴妃,她在後宮中的地位漸漸穩固。

中國封建帝制實行以來,帝位傳承一般遵循“以嫡立長,立庶以賢”的原則,就是說有嫡子的以嫡長子為準,沒有嫡子的就立賢明的。

歷代封建王朝中,由嫡長子做皇帝的以西漢與唐朝的較多,其他的都是以帝王的個人愛好來選擇繼承人,到了清朝,皇子們為了這個皇位而相互爭奪,對朝局的穩定非常不利,因此從雍正時期開始不再公開選定太子,而是奉行祕密立儲的制度,將寫有誰做儲君的密詔藏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誰也不知道未來的皇帝是誰,就避免了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的狀況,反正就是老子不死,你們誰也別來搶,等老子死了你們就知道是誰了。(道光皇帝)


自古以來,後宮一直都是爭權奪利的溫床,每個后妃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下一個皇帝,自己也能繼續享受殊榮,而清朝有一位皇后完全可以以權謀私,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但她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將皇位拱手讓給了自己的養子,讓人大跌眼鏡,這是為何呢?
這位皇后就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鈕鈷祿氏,她是滿族鑲黃旗人,是禮部尚書、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當年通過選秀入宮,經乾隆皇帝准許做了當時還是皇子的永琰(嘉慶皇帝)的側福晉,永琰的嫡福晉是喜塔拉氏,喜塔拉氏為永琰生下了兒子旻寧,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永琰登基成為嘉慶皇帝后封喜塔拉氏為孝淑睿皇后。

在鈕鈷祿氏剛剛嫁給永琰的時候,並不是那麼的讓人看好,因為她 不是正室,而僅僅是一個側妃,而且當時的側妃還不只是她一個,地位可想而知,放在普通人家裡就是一小妾,可是鈕鈷祿氏的肚子很爭氣,一口氣為永琰生下了兩子一女,這在當時皇宮裡一子難求的情況下是難能可貴的,永琰繼位後就晉升鈕鈷祿氏為貴妃,她在後宮中的地位漸漸穩固。(孝和睿皇后)


嘉慶二年二月初七,孝淑睿皇后病逝了,太上皇乾隆就讓嘉慶冊封鈕鈷祿氏為皇貴妃,代行皇后之職管理中宮,並將旻寧交給鈕鈷祿氏撫養,嘉慶六年,嘉慶皇帝冊封鈕鈷祿氏為皇后。

孝和睿皇后不僅僅是一個稱職的皇后,她也是一個稱職的養母,她待旻寧視若己出,非常悉心的照顧,給了旻寧應有的母愛。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駕崩,舊君已逝,立新君刻不容緩,可是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竟然沒有密詔,或許可能是嘉慶皇帝還沒來得及寫吧,反正就是找不到,不得不請示已升級為皇太后的鈕鈷祿氏定奪。

鈕鈷祿氏考慮再三,就下了一道懿旨,讓旻寧繼承大位,就這樣旻寧登基成為了道光皇帝。

清朝後宮裡向來都是母憑子貴,有了兒子自己才能在後宮立住腳,現在嘉慶皇帝去世了,鈕鈷祿氏是唯一的皇太后,她有自己的兒子,完全有權立他們中的一個為皇帝,而且大臣們也普遍這麼認為,但她卻沒有這麼做。

鈕鈷祿氏雖說有兩個兒子,但他們跟旻寧比起來還是很年輕,立長不立幼在清朝雖然不是那麼重要,但這是中國上千年來的遺存,在古代講究嫡庶有別、長幼有序的年代,嫡長子三個字分量很重,更何況旻寧這個皇子非常被嘉慶皇帝看好,在大臣們中支持他的人也非常多,反觀自己的兩個兒子根基也不穩,如果強行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勢必會引發朝局動盪。

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自己順理成章就是皇太后,立旻寧為皇帝,自己也是皇太后,與其遭人詬病留下禍患,倒不如大大方方的直接支持旻寧,更可以和新帝搞好關係,還避免了刀光之災,不得不說鈕鈷祿氏是個顧全大局、有品格的聰明之人。

中國封建帝制實行以來,帝位傳承一般遵循“以嫡立長,立庶以賢”的原則,就是說有嫡子的以嫡長子為準,沒有嫡子的就立賢明的。

歷代封建王朝中,由嫡長子做皇帝的以西漢與唐朝的較多,其他的都是以帝王的個人愛好來選擇繼承人,到了清朝,皇子們為了這個皇位而相互爭奪,對朝局的穩定非常不利,因此從雍正時期開始不再公開選定太子,而是奉行祕密立儲的制度,將寫有誰做儲君的密詔藏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誰也不知道未來的皇帝是誰,就避免了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的狀況,反正就是老子不死,你們誰也別來搶,等老子死了你們就知道是誰了。(道光皇帝)


自古以來,後宮一直都是爭權奪利的溫床,每個后妃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下一個皇帝,自己也能繼續享受殊榮,而清朝有一位皇后完全可以以權謀私,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但她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將皇位拱手讓給了自己的養子,讓人大跌眼鏡,這是為何呢?
這位皇后就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鈕鈷祿氏,她是滿族鑲黃旗人,是禮部尚書、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當年通過選秀入宮,經乾隆皇帝准許做了當時還是皇子的永琰(嘉慶皇帝)的側福晉,永琰的嫡福晉是喜塔拉氏,喜塔拉氏為永琰生下了兒子旻寧,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永琰登基成為嘉慶皇帝后封喜塔拉氏為孝淑睿皇后。

在鈕鈷祿氏剛剛嫁給永琰的時候,並不是那麼的讓人看好,因為她 不是正室,而僅僅是一個側妃,而且當時的側妃還不只是她一個,地位可想而知,放在普通人家裡就是一小妾,可是鈕鈷祿氏的肚子很爭氣,一口氣為永琰生下了兩子一女,這在當時皇宮裡一子難求的情況下是難能可貴的,永琰繼位後就晉升鈕鈷祿氏為貴妃,她在後宮中的地位漸漸穩固。(孝和睿皇后)


嘉慶二年二月初七,孝淑睿皇后病逝了,太上皇乾隆就讓嘉慶冊封鈕鈷祿氏為皇貴妃,代行皇后之職管理中宮,並將旻寧交給鈕鈷祿氏撫養,嘉慶六年,嘉慶皇帝冊封鈕鈷祿氏為皇后。

孝和睿皇后不僅僅是一個稱職的皇后,她也是一個稱職的養母,她待旻寧視若己出,非常悉心的照顧,給了旻寧應有的母愛。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駕崩,舊君已逝,立新君刻不容緩,可是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竟然沒有密詔,或許可能是嘉慶皇帝還沒來得及寫吧,反正就是找不到,不得不請示已升級為皇太后的鈕鈷祿氏定奪。

鈕鈷祿氏考慮再三,就下了一道懿旨,讓旻寧繼承大位,就這樣旻寧登基成為了道光皇帝。

清朝後宮裡向來都是母憑子貴,有了兒子自己才能在後宮立住腳,現在嘉慶皇帝去世了,鈕鈷祿氏是唯一的皇太后,她有自己的兒子,完全有權立他們中的一個為皇帝,而且大臣們也普遍這麼認為,但她卻沒有這麼做。

鈕鈷祿氏雖說有兩個兒子,但他們跟旻寧比起來還是很年輕,立長不立幼在清朝雖然不是那麼重要,但這是中國上千年來的遺存,在古代講究嫡庶有別、長幼有序的年代,嫡長子三個字分量很重,更何況旻寧這個皇子非常被嘉慶皇帝看好,在大臣們中支持他的人也非常多,反觀自己的兩個兒子根基也不穩,如果強行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勢必會引發朝局動盪。

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自己順理成章就是皇太后,立旻寧為皇帝,自己也是皇太后,與其遭人詬病留下禍患,倒不如大大方方的直接支持旻寧,更可以和新帝搞好關係,還避免了刀光之災,不得不說鈕鈷祿氏是個顧全大局、有品格的聰明之人。


旻寧繼位後,感念孝和睿皇后的恩德,尊其為孝和皇太后,居康壽宮,對待她像自己的生母一樣,經常向她請安,噓寒問暖,每有大事都向她過問,對他的兩個弟弟也很好,並沒有發生骨肉相殘的局面。
孝和皇太后在道光一朝享盡了榮華富貴,直到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病逝,壽年七十四歲,這一年道光皇帝也六十八歲了,他堅持為皇太后守靈,恪守孝子居喪的禮節,後來因傷心過度加上守孝的勞頓,道光皇帝的身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終於在皇太后逝世後的一個多月也駕崩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